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黛玉窜出去老远,一看他果然没有真的追来,便津津鼻子冲许阳吐了吐舌头,许阳大怒:“小丫头你还来劲了!”直冲着林黛玉扑了过去,黛玉蹭的从角门跑出去,回手就拿门栓把角门给别住了,另一个门还锁着呢,他们进来的时候就是从花园的角门进的。被关在院子里的许阳顿时泪了:“有木有搞错!这还是林妹妹么,也太活泼了吧!”

第三十五章

相聚的日子总是过的太快,转眼便到了八月下旬,好容易养好病的兰济和终于带了老婆孩子赶到扬州了,一下船兰济和就躺倒了。这位老兄是甘肃人,从没坐过船,这一下子就是坐了快一个月,虽有大夫跟着,可是毕竟才病过一场,又这么一番折腾,差点把这位大人给弄得因公殉职了。

林如海也吓了一跳,老兄你可别出事儿!我虽然舍不得闺女,但也不准备在扬州再熬两三年了,赶紧下帖子去请秦老太医。秦老太医苦逼极了,他老人家本来是退休回乡的,结果这一年,光是林如海一家就折腾了他几十次。这下子直接在下一任的巡盐御史前又露了脸,恐怕以后也不得清净了。狠狠的瞪了林如海的帖子几眼,还是拖着老胳膊老腿上轿来到了巡盐御史府。

因为兰济和躺倒了,林如海就没有立刻上路,开玩笑,交接都没做啊!不过他的行李都收拾好了先放到姐姐家了,家里人也早就搬去了,他自己留在官衙的房间里先凑活一晚,实在是兰家人初到,到处鸡飞狗跳,男主人又病晕了,没人帮忙实在不行。后来看兰夫人急的眼圈都是红的,家里行李也都没放,没办法,又叫小厮去把孟姨娘从他姐姐家喊来帮忙张罗。

鸡飞狗跳的折腾了一晚上,兰济和好歹醒过来了。他比林如海还小两岁,本来身体底子不错,这场病纯粹是这两个月折腾的,在京里临时请的随行医生也确实不给力——废话,跟秦老太医比一般的医生当然不给力,太医级别的谁跟你跑几千里路啊!秦老太医开了一堆的房子,又列了单子写清楚了饮食的忌讳,说休息个七八天就没事了,只是林如海最好还是先呆着吧!别再把兰大人给累倒了。

林如海一向就是个好人,自然没话说,不过还是写了折子先传回京里禀明情况告知圣上自己要晚些回京了。这么一来二去的折腾下来,本来跟林如海并不认识的兰家一家已经对他十分感激了。兰家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唯一的这位小姐的年纪比林黛玉大三岁,路上也折腾的够呛,虽然没生什么大病但是瘦的可怜,家里也没人顾得专门照顾她,小姑娘看着可怜兮兮的。于是在兰家帮忙的孟姨娘又叫人把放了学的林黛玉请来跟兰姑娘玩儿。

兰太太现在只顾着照顾兰大人了,这边的情况完全的不熟,采买东西都不知道去哪里,家里的事情只好全甩手托给了孟姨娘。他家其实也有两个姨娘,可都是外面采买的美人儿,只一张脸能看,大字都不识几个,哪里能跟孟姨娘比?再说人家是来帮忙的,看林黛玉对孟姨娘的态度,兰太太还真不敢对她失礼。

兰家的小姐名字叫兰梦如,她生的极美,虽只有十二三,可已经看得出日后的绝代芳华,林黛玉一见她便呆了,倒把本来病怏怏的兰梦如给逗笑了:“林妹妹这是怎么了?我是不是病得挺难看的?”

林黛玉慌忙摇头:“我是看姐姐看呆了,再没有见过比姐姐更美的女孩子了。”林黛玉说的是心里话,她其实见过很多美人儿,比如贾家的几位就都不错,更别说万里挑一的薛宝钗了,学校的同学更是各个好看。可毕竟大家年岁都小,倒是宝钗跟兰梦如同岁,可是女孩子十二三正是发育期,差一岁就大不一样。林黛玉离开贾府的时候宝钗虚岁才十一,其实还没长开,依然是小女孩儿的模样,学校的同学上学的时候又都是一副端庄模样,虽美,但毕竟也不算大,显不出风致来。而如今这位兰梦如虽也只有十二了,已经真的出落成少女的样子了,她生的极美,再加上几分的病态,真如西施一般。林黛玉当然不知道,原本的自己过几年,其实也会是这个样子的……

兰梦如听她说的真挚,言语中只有赞叹,并没有别的意思,便也有些开心,又见她生的十分可爱,更是喜欢,笑眯眯的让人给林黛玉拿水果点心跟九连环来,显然是把她当小孩子哄了。

林黛玉哭笑不得,本来是来陪这位兰姑娘散心的,结果兰姑娘反过来倒把她当孩子照顾了。不过黛玉毕竟生来早慧,只要肯用心,总能让人十分的开怀。于是便也不点破,只真的装作小孩子状,非要带兰梦如去园子里逛逛:“我在这里住了好久,后面的湖可漂亮呢,姐姐要不要去看看?”“这片儿地平时空着,看着觉得没什么意思,可是下雪的时候却最好,我去年就在这里跟我哥哥堆雪人来着!”“这个后门外面通到个小巷子里,我前些天就跟我哥哥从这里偷偷溜出去看新房子了!”

林黛玉绞尽脑汁想说些开心的事情,谁知道十件事情有八件都跟许阳有关,说着说着也觉得不合适,便挺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姐姐别怪我在你面前提别的男孩子啊!我不像姐姐有亲哥哥,我只有这么个表哥,比我大六七岁,待我跟亲妹妹似的,我那些好玩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他带我玩的,所以一提有趣的事情就总是他……”说完有些不安的抬眼看看兰梦如。

兰梦如倒是很理解:“我也是一样,若是提有趣的事情,十有八九都是我三个哥哥带着玩的,男孩子总是鬼主意多些!我二哥还爬树呢!”

林黛玉很惊讶:“咦,也爬树么?我哥哥也是!还要教我爬树,被我姑姑知道了追着打,只是到最后也没追上。”

林黛玉过去还真没跟谁这么一见如故过,便是最要好的郑锦华,也是人家主动示好才成了好友。可这个兰梦如完全不一样,林黛玉一看见她就觉得她亲切的不得了,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投缘”吧!

兰梦如跟林黛玉逛的很开心,不过没一会儿她就觉得累了。林黛玉便赶紧陪着她慢慢回了房间。

兰梦如叹道:“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过去我身体好的很,可是这一次船坐下来,浑身就没有对的地方了……”

黛玉便道:“秦太医的医术很好,姐姐可曾让他诊治了?”

兰梦如一笑:“这么点小病,哪里烦劳的到秦太医,原本他老人家就年岁大了,给我爹看病就够辛苦了!我只是一路上晕船,累着了罢了。”

林黛玉看她这样,估计也没什么大问题,便没有多劝。她也坐过船,自己倒是不晕船,不过贴身丫头雪雁晕船晕的厉害,下船好多天都缓不过来,看着比兰梦如严重多了。

在榻上歪了一会儿,兰梦如就好多了,便拿了围棋出来跟林黛玉下棋。她毕竟比林黛玉大几岁,没一会儿便把林黛玉打的丢盔卸甲。林黛玉郁闷极了,大叫:“不行不行,下一局你得让我几个子儿!”正好孟姨娘跟着兰太太过来看她们,便笑话她:“姑娘倒是越长越小了!输了就逼着别人让着你!”

林黛玉红了脸,拿帕子捂了眼睛:“姨娘又笑话我!明知道我是跟兰姐姐撒娇!”孟姨娘大笑:“好姑娘,输了也不要紧,回去跟表少爷下棋去,保证他哭着喊着让你让着他!”林黛玉更郁闷了:“赢那个臭棋篓子有什么好得意的!”说完才发现兰太太也进来了,忙站起来行礼。

兰太太这阵子心力交瘁,丈夫病的一塌糊涂,她又搬家又要照顾丈夫,忙的脚不沾地。所以尽管女儿也病了,却没时间关心。好不容易在林家一家人的帮助下家里才算勉强安定下来,看丈夫稍微好一点,赶紧过来看女儿,一见女儿跟林黛玉玩的开心,脸色虽然还是不好,不过看着比前两天精神多了,也放下了心,对林黛玉自然是没口子的称赞,又要留黛玉在这边过夜。林黛玉第二天还要上学,自然不能留下,便约了明天还来看兰梦如,然后便要跟孟姨娘一起回家,兰太太急忙命人拿了一堆礼物让她带上,林黛玉只得让人收了。

这么一折腾,林黛玉原本的离愁别绪倒去了大半。她看到兰家一家病的病,忙的忙,心里不禁感叹:“兰大人这次病的真是凶险,若不是秦太医,怕真的会出大事,若是那样,兰姐姐该有多伤心?我虽然与父亲暂时分别,可是父亲身体康健,不过是分来两三年罢了,只要一家人都平安康健,便是分别几日又怕什么呢?”

想到此处,林黛玉便也不再垂泪,反倒抓紧了时间,六七个晚上给林如海缝了双鞋。她过去也做针线,但是这样的大活儿倒是第一次给她父亲做,林如海拿到女儿做的鞋,瞧女儿的眼睛都熬红了,心疼极了:“我哪里就缺这些了,以后万不可熬夜做这些东西,弄坏了眼睛划不来!”嘴上说着,手却把那双鞋摸来摸去,这哪里只是一双鞋,分明是女儿的一片孝心!便是为了女儿,自己也一定要好好的走下去。

兰济和到了扬州第8天总算好了大半,便打起精神开始跟林如海交接工作。林如海不想累着他,也就慢慢的交接并不催他,这两人经历这么个波折,反倒混的熟了。

兰济和很是感激林如海,因为自己家的事情,人家一家子全出动了。林如海唯一的女儿天天过来陪自己的女儿,家里就那么一个老姨娘,也跑到自己家跟个管家似的跑前跑后,把这边哪里购食蔬,哪儿衣服做的好,哪个人牙子手上的人口最干净,哪里有庙会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都告诉了兰太太,不知道给他们家省了多少麻烦。林如海本人就更不用说了,没他给请了秦老太医,就自己媳妇儿这人生地不熟的,哪里知道这边还能找到个太医?搞不好自己的命就没了。

兰济和得知林如海的女儿还要跟着他的姐姐留在扬州上学,恨不得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多多照看。林如海也挺欣慰的,自己这么尽心,虽是举手之劳,也本就该如此;可心里未尝没存了卖个好,让兰家人多多照顾自己的家人的心思。

林如海终于还是踏上了回京的路途。许太太哭的一塌糊涂,林黛玉倒是只红了眼圈,并没有哭的死去活来,只是拜了又拜,请父亲一定保重身体,又对孟姨娘行礼,请孟姨娘好好照顾父亲。慌得孟姨娘赶紧回礼,连声说这本就是自己的本分,姑娘切莫这样。

庚戌年九月十五日,林如海离开了扬州,一个月后,他正式成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从此真正的进入了大江朝的权力核心。自此,红楼梦的故事其实已经被腰斩,相关人等的命运几乎都走上了另一条道路。下面的故事,严格来说已经不再是那个红楼一梦中的故事了……

(第一卷终)

※※※

※※※

作者有话要说:

在今天的上午,我在跟女儿在小区里陪她追钢镚儿玩(这是什么玩法?),好吧这里解释一下其实钢镚儿是小区的一位阿姨养的一条金毛儿,非常温柔的一条大金毛儿,我闺女见了别的狗总是说怕怕,唯有钢镚儿例外!我家公主敢从它嘴底下抢了它玩儿的球儿扭头就跑……抹汗又跑题了!反正就是我看着看着忽然就想起一件有关红楼的回忆……

童鞋们!!尤其是30岁往上的老家伙们!你们知道那个红楼同人作者中开山怪级别的,开创了看古典小说小说不读文化不读民俗甚至连爱情都不读就专门从小说里面挖隐私找内幕的恶劣先河,堪称小说家里的神级狗仔队的那位大师,好吧……说了这么长大家猜到我说的是谁了吧??没错!!就是刘心武!!那个让我只要看到他在百家讲坛咧咧就立刻换台的同人作者!没错,这他娘的绝对是个同人作家,我死都不承认他是红学家的,太糟蹋这个词儿了……

说起挖隐私,谁能跟无敌狗鼻子刘心武比?

好吧,我这话真的说的太难听了,好多相信他说的神马秦可卿那高贵的出身的妹妹肯定觉得我太埋汰人了。问题是,妹妹们!知道我为毛这么膈应他么?因为这厮胡说八道还不算,他他他居然还做编剧,最后还拍了部天雷滚滚红楼同人电视剧《秦可卿之死》!!!!

天神啊谁看过这部电视剧?看过没?看过的是不是觉得世界观都崩塌了?我就是被他给弄神经的一批人之中的一个啊!就是从哪个时候起,我再也不相信电视字幕上打出来的神马红学家了!太混蛋了,他根本不是在做学问,而是故意弄一些匪夷所思的论调来哗众取宠!

知道我为毛这么激动么?真的,虽然我有时候挺讨厌二月河的,就是他的清朝皇帝的三部曲的小说美化了那几个满清皇帝,间接的带动了辫子戏的流行……但是平心而论,人家的小说写得真心不赖!虽然演绎的胡掰的东西很多,但是还算尊重历史,心态也摆着还算正。

可是刘心武那一系列的红楼同人作品算神马东西!这怎么能算红楼学者该写的东西??那个《秦可卿之死》看得我都想砸电视了!同学们,咱们看红楼同人,看到洗白贾赦的,看到洗白王熙凤的……好吧甚至看到洗白秦可卿的——问题是,谁见过洗白贾珍的!这可不是穿越的贾珍,人家洗白的就是原装贾珍!

那个电视剧是我初中看的……具体情节我几乎忘光了,但是里面那场惊世的爱情的塑造真让我吐血三升:

好吧,让我用我残存的记忆来描绘这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吧……

这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伟丈夫,他英挺多情,他温柔体贴,他与一个叫身世坎坷的美丽女子相爱了,他有妻子,她有丈夫,可那又怎么样呢?他的妻子是那么的俗气贪婪,她的丈夫是那么的好色猥亵……所以他们打破了封建制度的藩篱,结合了……

尼玛!!谁看的出我说的是贾珍跟秦可卿!!谁看的出!!

这个电视剧,要是没看过红楼梦的人来看的话,绝对会认为我的介绍太忒玛传神了!这是多么无奈多么可怜的两个人啊……

看见没!这才真是让我狂喷一升凌霄血的同人作品呢!!尼玛JJ的妹子们写的那些都算啥啊!这公公儿媳的私通都能让刘大师给编剧成这样……

我真的觉得《秦可卿之死》电视剧里面的贾珍根本是个汤姆苏……人见人爱啊!他亲生的儿子跟他一比都是一脸猥琐,结果他儿媳妇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就摆出一脸贞洁烈妇状,然后就一脸屈辱的到公公那里求安慰……

汤姆苏不可怕。不过,把老婆苏的变态了,把儿子苏的王八了,把儿媳妇给苏到自己床上最后硬是给苏死了……作为写出苏成这样的神作的刘大师,真的是独一份了。

PS:看完这部作品,我真的觉得,按照这部作品的理论,身为儿子,有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爹,做王八也是孝心的体现么嘛!

同学们,刘心武的那些挖红楼隐私的推论你们真的还敢相信么??我觉得他老人家根本入错行了,他该直接去太阳报当记者的,真的不该研究红楼梦,忒玛太屈才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他的《秦可卿之死》《妙玉之死》……那真是红楼原著每一个词儿人家都研究“透”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他都能推断出一堆阴谋来……

所以真的,千万别把他当红学家,他就是一个同人写手!写的久了就卖座了出名了……你们要是相信他那些理论,那红楼梦真没法看了。

不过真的,到底有人看过《秦可卿之死》这电视剧没?好多情节我都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说错的地方……不过别拿他原著小说比,原著小说还没这么夸张的……主要是那个改编出来的电视剧我尊的忍不住想喷啊!而且我确认那个编剧绝对就是刘心武本人……唉唉唉好洗脑的电视剧。

谁看过,谁看过?看过的报上名来跟我交流一下那充满天雷的见鬼的回忆啊?

——

所以其实我最终想说的就是,看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去探寻故事里隐藏的故事……但是,不能舍本逐末,非要像狗仔队一样不爆出点狗血卖点引人眼球就难受,这是对原著的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表现。更不能把自己的推论当真相给大家洗脑……尤其是这种推论根本没有坚实的论证基础的情况下的。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更不该滥用自己“专家”的名头胡言乱语哗众取宠。

前阵子为了写这个文,我去搜索各朝代的一些制度。结果正好看到一个专家赞颂明朝的继承法,说明朝的继承法人性化更合理,所以我们现在的婚姻法也是学习这种人性化平等化的精神。怎么个人性化平等化呢:在明朝之前的历代法律中,庶子的继承权是比嫡子少的,而奸生子完全没有继承权。而明朝承认了奸生子的地位,有一部分的继承权。甚至,如果绝嗣又没有过继孩子的情况下,奸生子可以拥有这个家庭的全部的继承权……

这就是这位专家所赞颂的人性化合理化:这多忒玛的有现代精神啊,只要是亲儿子,就是外面野生的也可以回来把家产全拿走!这都跟现代法律有一拼了太先进了!是啊现在的婚姻法不也给小三儿指明了光明的方向么:一定要生下孩子啊,有孩子咱就有跟婚生子一样的平等继承权!

所以,当话语权掌握在一群不知所谓的专家与法律的制定者手里的时候,世界会变得多么可怕!而如果我们真的完全去相信他们尊重他们,那又是多么的可悲。

所以我才在跟读者留言的时候喋喋不休的一次次的重申,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

我真的不是想教训人,这是我的体会。只有多读书,才不会被这个舆论导向乱七八糟,社会上专家学者也大多胡说八道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给弄懵了,才会坚定的走自己光明正大的道路而不是被错误的观念引入歧途。

——

跑题了,跑题了……真的跑题了。

本来只是喷一喷那部神作……谁知道就说的这么沉重起来。我真是讨厌我自己这张嘴,太欠了,什么都批……

可是管不住啊,我就是这么个不讨人喜欢的性子,怎么办?

感谢大家听我唠叨。

【第二卷】

第一章

却说林如海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了京城。他一下船,便看到自家京城老宅的管家林忠带了一群下人在岸边迎接他,老头子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儿,一见林如海,眼泪便扑簌簌的下来了:“恭喜老爷高升,老奴来接老爷回家了……”林如海连忙上前扶起林忠,也落了泪:“忠叔快快起来,这些年辛苦您了!咱们先回家罢!”

林家在京城是有宅子的,只是过去是侯府,后来最后一位林老侯故去了,便摘了侯府的牌子,家里也把逾制的地方改了。如今林如海升了官,匾额便又改了新的,家里也重新修整了。

毕竟过去是侯府,虽然比不上荣宁二府,却也是个有花园有流水的大宅。因林如海的高祖父怀念江南生活,所以当日封侯建府的时候便没有按照规整的格局建那种整个儿的几进几出的一层层的院落。而是有些像许太太在扬州买的那座宅子的样子,进了大门之后,整个宅子便分了东西两部分,也是东边是园子,西边是住宅。且园子倒比住宅大了一半儿。

东边是个占了整个宅子一大半儿的大园子,里面亭台楼阁,分别有几座精致的房舍,有两座大些,有小院子围着,里面有小小的四五间,或是六七间房舍。有一座小些,是靠着假山而建的三间房子,只靠树木遮掩,还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立在园子中间的小湖中央……院子最北面又修了座很是宽敞的有个大厅的几间房子,却是游园时聚会游戏的地方。

虽也是住的房子在宅子西边,但是格局与许太太那个宅子却是有点儿不同了,许太太那边提起来说是从南到北一溜五进的院子,但其实正经的院子只有三个。而林如海这边却是实打实的五进院儿,从南到北一拉溜实打实的五个大院儿,后面两个大院儿因最大,还另隔开了变成了四小院儿。

侯府大门便修在正对着西边这一溜院子的地方,这样进了大门,便有一条平整的甬道从南到北通下去,仪门,正厅,穿堂,然后便是做了林如海外书房的一座大屋,正房名唤肃和堂的,五间正房十分巍峨,接见外客并在家办公读书皆在此处。

再往北走的一个院子则是林如海起居的地方,叫做逸仙居。也是五间正房跟厢房数间,孟姨娘跟着林如海在这院子住着,当然她有自己的房间,她带了两个丫头在东厢占了三间房住下了。

这院子再往后的院子修的很是精致,开阔明亮,院中满是花草树木,房子倒没林如海那两个院子高,正房五间耳房两间又有东西各四间厢房。这院子自然就是为林黛玉准备的了,林如海特地把名字改了叫做安和苑。虽黛玉不在,孟姨娘却依然放了三个人在安和苑里整饬花草收拾房间。逸仙居与安和苑的东边皆有角门通向花园。

过了安和苑,便是被隔开的两个大院子,这俩院子的格局整个儿是被重修规划过的,南北两个院子,变成了东西各两个的,南北并列的四个小院儿,两个贴着花园儿,分别有东角门通到园子里去,这两个院子本也是家里人住的,不过林家人少,所以经常空着。另两个小院儿的西墙却挨着大街,有小门直接通到大街上去。当日这两个院子却是林老侯借给两个在京做官的林家小辈儿住的,所以对着家里的那道门反倒是经常锁着的。不过后来林家一直人丁稀薄,这两个院子居然有六七十年没有正经住过人了。

因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于是孟姨娘便命人把这些院子依然锁了房门,每个院子只留了一个人天天打扫。

林如海说孟姨娘太讲究,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她便是自己收拾一个院子出来舒舒服服的住也没什么。孟姨娘听罢怒道:“胡说!咱们家的院子不像别人家把院子隔了又隔到处跨院儿,便是那四个小院儿也都是整齐的主人用的院儿,我一个姨娘占那么一个院儿像什么样子!当我不知道么?你就想把我赶的远远的,省的有人唠叨你!”

林如海大笑:“你也知道自己唠叨?当日母亲总说你话少,说你如何的温文懂事讨人喜欢,现在可不是也成了讨人嫌的唠叨老太婆了!”

恨得孟姨娘咬牙切齿直想捶他,到底还是忍住了。扭头让人连做了两天馒头卷子包子饼,就是不做一口林如海喜欢的米饭,把林如海弄得哭笑不得。只是不等他开口要米饭,孟姨娘便先心疼他吃的少了,特地的吩咐厨房拿了上好的胭脂稻,蒸了给林如海端上桌去。

林家虽然人口一直不多,但开国时毕竟是侯府的规格,连同原址上的一座明朝的留下来的老宅,太祖划了60亩地(注1)出来给林侯建府。实在是当时孟老先生发了狠,把京城的满人几乎杀了个干净,满人几乎被清空了,再加上之前京都的攻坚战哪里会不激烈?普通老百姓也死了大半,因此这样下来,北京城里几乎少了一半的人口!尤其是那些大宅子真的是十室九空。

所以建国时京里真的是空出了好多地方,于是江太祖给手下人分宅子的时候那叫个豪迈啊,要不荣宁二府怎么就占了大半条街呢?只不过当时百废待兴,好多家分的宅子压根没法住,就跟宅基地差不多,那些宅子大都是勋贵们自己修的,江太祖实在没时间挨个给他们修宅子了。林府也一样,除了不能逾制,里面的格局全是自己规划,人口少要不了太多的房子,就使劲儿建大园子。因积年老仆往往容易生事,所以林家一般三代以上的家奴便会免了身价银子放出去,体面些的还会另赏安家银子甚至田地。而在林家当值的因为少有几代的老仆,因此亲眷也少些,并不如京里一些人家,仆人再有后代,后代再有后代,仆人多的连活儿都安排不下。

林如海一回来,那些因主人在外,宅子里用不到,便在外找活儿干的下人便也被召集回来,另有家里有十岁以上的姑娘小子也带来了,连同林如海带回的下人,总共50余人。

孟姨娘粗粗一算,也勉强够用,只是要再采买几个周正的小丫头与家里这几个小丫头一起调教,等黛玉回来挑了用。扬州那边风气简朴,最讲究的小姐也不过三四个丫头,比如黛玉,贴身的丫头其实只有雪雁春纤二人,贴身伺候足够了,出门也就是带这两个,其他都是下一等的正经干活的,她的院子上下全算进去统共四个丫头两个婆子,于一位小姐而言算是相当奢侈的配置了。可是京里不同,各家攀比惯了,如林如海这样二品大员的嫡女,出个门都要带个两对儿三对儿的大丫头撑门面,便是林家人都不惯如此,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只是毕竟林家一向不愿意攀比这些,孟姨娘估摸着以后屋里伺候的体面丫头再加两个就成了,院子里也添两个,考虑到有些丫头年纪大了要放出去,再提前训练两三个备用,足够了。

虽初回京城,孟姨娘倒不是特别忙乱。毕竟林管家在林如海回来之前便把家里打扫的一干二净,她只要把从扬州带回来的东西归置好了就成,只是许多规矩得再理理了。

林管家年纪大了,已经快七十了,他是老侯爷从小的书童,所以林如海叫他一声忠叔并不过分。不过毕竟年纪大了,过去是看老宅,现在林如海回来,却不能再让他做大管家了,实在是太累,老人家身体受不了,便依然让自己在扬州时的管家钱明河做大管家,老管家林忠逐渐把工作移交了。

老林忠倒也没什么意见。其实他早就被老侯爷放了良籍,他的儿子在京郊买了几百亩地,早做了个小地主,几次想接他去享福,只是他不舍得离开林家罢了。如今林如海回来了,他老人家也就放心了,便告辞准备回儿子家。林如海挺难过的,但是再没有拦着人家回家跟儿孙团聚的道理,好在京郊并不远,想见面也容易。便又送了老人三百两银子傍身,又派新任的大管家钱明河亲自跟车把老爷子送回京郊家中,顺便又把老爷子的曾孙子林平接到了家里——他答应帮忙把林忠的大曾孙送到官学里读书,林平恰是他家脱籍后第四代,可以参加科举了。

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后话,林如海首要的任务是面圣。

面圣的过程并没什么波澜,圣上登基六年了,林如海是当日老圣人为现任皇帝准备的一批新血中比较出色的一个,老圣人当日就没少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多跟当时这些未来的中流砥柱打交道,所以林如海跟现任的皇帝还真的挺熟的。皇帝看他在扬州呆了不到四年,头发就白了不少,很是不忍,也有些庆幸自己及时把林如海召了回来,不然再过两年,保不齐就回不来了!盐政的事情确实很麻烦,殚精竭虑还提心吊胆的,以后确实不能让人干的太久,不然就不是信任磨练,而是把人往死里折腾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林如海升职的旨意早就下过了,也不需要再提一遍,只是命他到衙门做交接——左都御史已经去世两个月了,没办法跟他做交接了,好在林如海过去就是御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