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6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多数华夏子民更相信性本善。”
  荀家人的脸色这才好一些,孟家人也稍稍克制,虽然两家有圣道之争,但方运说的很正确,荀圣的意思就是这般,和原罪论相差甚远。
  不过,孟家人心里依旧很得意,虽然谁都知道圣元大陆还是性本善占据主流,但从方运嘴里说出来,意义非常重大。
  方运继续道:“除了宣扬原罪,他们还做了第二件事。他们既然不承认自己流淌着犯罪的血脉,只有原罪,但心里却明白,自己就是道德低下,自己就是潜在的罪犯,是坏人,那怎么办?他们不可能为此制定法律,也不可能去主动请求判刑,所以,他们虚构了一种远远超过人类的力量,让那种超越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借助先人创造的神灵,不断改造那个神灵的意图,让神灵来宽恕他们的罪行。不过,他们有时候太敷衍,随便弄点水浇在身体上,就算洗清了血脉中的罪恶。按道理来说,稍微有理智的人都会怀疑这种事,但他们竟然不怀疑,为什么?还是那句话,他们的本能在保护自己,以致于相信这种一眼就能看穿的虚假。换言之,他们让神去担保他们是好的,让神灵给他们擦屁股!”
  许多读书人无比惊讶,甚至觉得可笑,根本无法想象会有这种族群。
  “他们还有第三种手段,那就是,和我们华夏子民更倾向于公平不同,他们更注重个人的自由。你想啊,如果他们强调公平,那么他们的行为和他们的本能,其实是违背公平的,对公平是有害的。但如果更倾向于个人的自由,少了束缚,少了道德的钳制,那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哪怕做了不应该做的,也可以用自由来掩盖。”
  “他们还有第四种手段,就是强行推广他们的观念,让所有人都变成和他们一样。怎么推广呢?先确定一种好的观念体系,这种体系是普遍适用的、没有争议的观念和风俗习惯,比如人人平等,比如公平公正,总之,就是各种好的观念。然后,他们利用自己力量,占据了这种普适观念的解释权,从而,他们便获得了道德标准的制定权。和他们的观念一样,那就是对的,是道德的,是正义的,和他们的观念不一样,那就是错的,是不道德的,是不正义的!”
  “第五种手段,认好作父。这些维京人也罢,奥州人也罢,他们的祖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野蛮的强盗。可是,他们总不能宣扬自己先祖是强盗,那怎么办?找一个道德上没有瑕疵的精神祖先!于是,他们四处宣扬他们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的种种文化文明和学问,甚至不惜伪造,总之想尽办法让自己成为古文明的继承者。但实际上,在古希腊古罗马的记载中,强盗族群的祖先都只是上不了台面的蛮族。”
  “我们若是仔细想想便会明白,强盗族群若是真有自信,若是真的不觉得自己的血脉罪恶,为何非要攀附异族的文明?”
  “此类种种,我就不一一列举。总之,这只是他们在道德上的保护,那么,他们不仅要在道德上保护自己,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那怎么办?自然是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法律。”
  “这些强盗族群有什么特点呢?”
  “和同情被害者相比,他们更同情施暴的凶手。”
  “和为被害者找回公道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努力减轻凶手的刑罚。”
  “和宣传被害者及其亲友的痛苦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宣扬宽恕凶手,更倾向于推卸凶手的责任,要让整个社会或全人族承担责任,这像不像之前所说的原罪?”
  “这样的社会,必然会滋生大量的问题,但是,因为他们流淌着罪恶的血液,因为利己,因为本能在保护自己,他们必须要这么做。”
  “所以,我把他们制定的法律,叫做强盗法律。”
  众多读书人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顿觉耳目一新。


第2543章 最大限度保护
  许多人反复琢磨强盗法律的叫法,而方运继续讲话。
  “所以,判断一条法律是正义法律还是强盗法律很简单,如果一条法律倾向于保护受害者和可能受害的国民,那必然是正义法律,如果一条法律倾向于保护凶手,那么一定是强盗法律。”
  “我用一个例子说明,为什么有些法律是强盗法律而不是正义法律。”
  “如果有人进行诈骗,比如,他说自己要做一笔大生意,让亲戚朋友借给他钱,事后加倍还给亲友。但实际上,他把那些钱据为己有,大手大脚花掉了,然后骗亲友说做生意赔了。”
  “我们都知道,对于诈骗犯,之前各国的判罚是上不封顶,有死罪的。但是,现在有一些国家,认为所有的诈骗罪行都不应该判死刑,因为没有直接杀人。可是,诈骗犯的事情并没有结束,被骗的人没钱了,甚至还有人是向别人借了钱给诈骗犯,这些人难以像往常一样活下去。于是,其中一些人自杀,甚至一家人都服砒霜自杀,死了数十人。”
  “用一些国家现如今的法律判,这个诈骗犯最多流放二十年,但实际上,这个罪犯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普通的死刑犯,他们间接杀了太多人。任何一个有正义的族群,都会认为这种人该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认为这种罪犯无论间接害死多少人都罪不至死,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法律没有最大限度保护受害者,也放弃了最大限度保护以后可能被害的国民,是在保护凶手,是强盗法律。”
  “那么,什么是最大限度保护国民?很简单,消除危害国民的直接因素,即凶手的存在。所以,死刑的存在,就是最大限度保护善良的国民。”
  “一些法家人最喜欢说,一个人罪犯一旦意识到自己犯了死罪,便会自暴自弃、变本加厉,反正都是一死。这个逻辑如果成立,那么,必然会出现另一种罪犯,本来会因为死刑而不去犯罪,但既然发现没了死刑,无论犯多重的罪都死不了,所以干脆肆意妄为、变本加厉。”
  “实际上,真正凶残的罪犯,他们不惧怕任何威胁,无论有没有死刑,都会去犯滔天大罪。而不是那么凶残的罪犯,往往因为怕死,所以放弃犯罪。那么,是凶残罪犯自暴自弃加大破坏杀的人多,还是畏惧死刑而减少破坏没有杀的人多?我们没有确切的数据,我不知道结果,我不能像某些法家人张口胡来,说死刑不仅不能震慑罪犯反而会让他们变本加厉。”
  “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一个地区废除死刑后,恶性犯罪行为会急剧增加,以致于有些地区废除死刑后不得不恢复死刑。而且,在富裕程度相近的不同地区,有死刑的地区,其恶性犯罪率往往低于没有死刑的地区。当然,也有少数地区的统计有不同的结果,但只能沦为个例,没有任何意义。”
  “还有人认为每个人的人命都是平等的,凶手杀了人是不对,我们没有权力去剥夺凶手的人命,我们如果做了,也等于是凶手。这个观点乍一听很有道理。”
  “我们要明白,一个人,不只有一条命,他还有很多的存在,他的感情,他的牵挂,他的经历,他的能力,他的贡献等等,在他身上,还有别人对他的寄托,他承载了父母的爱,承载了亲戚的感情,承载了丈夫或妻子或儿女的感情,承载了朋友的友情,更承载了国家和族群的使命。一个人,是无限的集合体。”
  “那么,凶手杀了被害者,不仅抹杀了被害者个人的存在,还抹杀了他的亲朋好友寄托在他身上的感情,亲朋好友有没有权力惩罚他?我认为有。凶手抹杀了国家和族群的一分子,代表国家的力量有没有权力惩罚他?我也认为有。”
  “还有人说,因为会产生冤案,死刑会出现枉杀好人。那么,如果没有死刑,就没有冤案了吗?按照这个逻辑,既然可能存在冤案,干脆放弃司法,不抓所有罪犯就能保证不会出现冤案。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连孩童都会懂的道理。我们知道自己吃饭可能会被噎死,所以我们要做的是避免噎死,而不是避免吃饭!”
  “各种说法都有,但都无法规避一个问题,法律的执行者能尽最大努力保证死刑犯的确该死,但是,那些反对死刑的人,拿什么来保证不会有更多的无辜者被杀死?他们做不到,他们只会在那里夸夸其谈,因为死的不是他们自己。”
  “少数法家人想废除死刑,还有另一个目的。和之前我说过的强盗族群所用的手段一样,那就是,法家人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必须要制定一个新的法家标准,而且只有法家人才能理解、解释和运用这种标准,只有这样,法家人才能独掌法律。试想,若人人都能影响法律,都能运用法律,法家人的地位会怎么样?所以,法家人要垄断与法律有关的一切,否定原有的道德标准,重建有利于自己的法律标准,是他们必须要做的。”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法家人放着人族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不去使用,反而创造或借用各种新理论和新标准,然后根据新标准制定法律。在景国,不允许有这种事发生!”
  方运用冰冷的目光扫视会场。
  许多法家人心虚,因为方运说的没错,法家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影响法律,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强盗族群。
  方运道:“那么,善良族群会不会出现强盗法律?我的回答是会出现。有些人会奇怪,不是说善良族群的后代没有强盗的血脉吗?是,有些人没有强盗血脉,但是,有些人和强盗族群一样,内心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远比普通国民更容易犯罪,这和强盗后代的本能非常一致。”
  “我们举个例子,一个只会种地的农人,会认为自己比别人更容易犯罪吗?不会。因为他的欲望或许很大,但他的力量很小,他就算想做坏事,也是做不到的。”


第2544章 万法之始,曰理!
  “那么,一个大地主呢?哪怕他不主动去做坏人,但他的力量很大,必然会不经意间做坏事,比如兼并土地的时候迫害农人,对自家的下人动用私刑,或者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这种人,会做什么?必然会想方设法让法律方便自己兼并土地,想方设法减轻对死刑的惩罚,想方设法减轻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惩罚上限。所以,大家就不难理解我前面说的,当官员从国君手中获得权力后,会想方设法避免自身被判死刑,必然会制定强盗法律。”
  方运微笑道:“好,正义法律与强盗法律,已经说完。你们大概会觉得强盗族群的后代都是坏的,但就如同我们道德水平高的华夏人中会出现败类逆种一样,他们的族群中,也会出现深刻认识到自身问题的人,他们会努力变好,避免自己成为像他们祖先那种人。毕竟,人是进步的。但是,他们之中,有相当多的人,不仅没有克制自己,反而做出比他们祖先更残暴的强盗罪行!而且,强盗族群,先天敌视善良族群,是因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用罪恶的手段占据了国土,建立了族群与国家,他们无法接受一个不是用这种手段建立国家的族群。就好比,一个好人如果置身于一群穷凶极恶的歹徒中,必然会被敌视欺压,甚至会被杀死。”
  “他们知道自己建立国家的手段不光彩,所以,必然在心中树立各种假想敌,他们嘴上说的冠冕堂皇,遇到弱小的异族,会表现出友善的样子,但是,若遇到强大的异族,发现对方能威胁自己,必然会激发体内的强盗本能,会想方设法排斥甚至攻击。”
  “也许有人会说,我在否定那些强盗族群,不,我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而且,强盗族群在很多方面更具备优势。他们没有道德上的束缚,所以他们可以用尽各种卑劣无耻的手段增强自身,和道德相比,他们更看重利益。”
  “反观我们善良族群,很多时候更看重道德而忽视利益,当利益一点一点损失,时间久了,积累多了,很可能葬送整个族群。所以,我们应该有限度地学习强盗族群的生存本能。”
  “我们不去学他们抢劫掠夺,但可以学习他们维护自身利益,让族群利益与道德更加平衡,而不是过于看重道德。我们不去学他们极度排斥能威胁他们的敌人,但是,我们也要学习他们不要过度相信异族甚至崇拜异族。我们不能学习他们将凶手与受害者置于同等的地位,但要保证善良的国民更加平等。”
  后面的几段话更像是老生常谈,或者说是过度,许多人有种感觉,方运还有更重要的话没说。
  方运停顿片刻,身体稍稍前倾,神色坚毅。
  “有了之前我所说的基础,我们才可以继续探讨我心中所想。”
  “我强烈反对由国君制定法律,我也不认为人族的道德标准能决定一切法律,我同样不认为法家人所建立的法律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人族根本无法制定出完美的法律。我们只能想象,存在一种完美的法律,我们人族要做的,就是制定无限接近这种完美法律的法律。”
  “完美法律既然无法由人族制定,必然先于人族诞生,我们可以称其为自然法,既可以说是自然而然诞生的法,也可以说是天道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律法的执行上,法家远远高于儒家,但对法律根源的理解,儒家是高于法家的,毕竟,儒家是承认天道的存在,古代法家人将法彻底交给天子,这是在降低法的层次。”
  在听到方运说儒家高于法家后,许多法家人面露怒容,甚至出现愤恨之色。
  但是,听方运说完后,高文位的法家人不仅怒意全消,反而露出惊喜之色。
  因为,法家自始至终存在一个极大的弊病,那便是当年法家人依附皇权而生,所以后来只能为巩固皇权而续,甚至于,当年法家圣道往往会掺杂权术,像极了现如今的杂家,直到近些年才慢慢纯化。
  根基立意不高,这使得法家圣道始终无法出现真正的大突破。
  法家一直在为摆脱皇权而苦恼,直到出现了方运,出现了宪法。
  方运提出自然法的概念,提出向天道靠拢的意图,让法家完全突破了原来的束缚,凌驾于皇权之上,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儒家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儒家将自身依托在至高的天道之上,儒家一开始的基础是礼,而礼便是祭天,而儒家人一开始便主持祭祀,是天与君、天与国、天与其他人的枢纽,是唯一能直接沟通天道的一家。
  反观其他百家的存在,仅仅寄托在普通圣道之上,即便有天道的概念,也不像儒家那般彻底。
  在场的高文位儒家人开始紧张起来,因为他们垄断了人族与天道之间的沟通,若是方运建立起的自然法真能获得天道的承认,儒家的垄断地位必然会被打破。
  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圣道之争,而是圣道本源之争,是真正的不死不休。
  孔子曾诛少正卯,也必然会诛分化儒家圣道本源的方运!
  方运却好似没有看到儒家读书人的面色,道:“法家终究是法家,儒家终究是儒家,或者说,百家共尊儒家,共尊天道,但却不能独占天道,所以,自然法,不可能是天道。”
  众多儒家读书人暗暗松了口气,心道幸亏这是圣道文会,所有力量都会在最后形成,若是普通文会,方运说出这种话,不知道会出多大的乱子,恐怕会逼得半圣出手。
  高台之上,方运俯视全场,微微一笑,道:“我曾冥思苦想,精研众圣经典,从中拈出一个字,这个字或许有更广大的含义,但目前为止,却适合让自然法寄托其上。”
  会场中所有读书人本能地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息敛声,瞪大眼睛望着方运。
  “其名曰‘理’,当为万法之始!”
  高空之上,似有雷声忽现,但有旋即消失,仿若只是错觉。
  陈家梅园。
  一位老人身穿洗得发白的蓝色长衫,如同整装待发的将军,正欲向外行走,但停在门口,仰望天空。
  “后生可畏啊!”
  老人说完,竟转身回到屋里,脱下长衫,换上便服,坐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庆国,旧桃居。
  两个一模一样的人正在对弈。
  两人各执一棋,停在半空,僵持不动。
  狼蛮族。
  一头硕大无朋的巨狼如山峰在卧,抬头望天,眼中的惧色一闪而逝,随后露出残忍的神色。
  “待大圣们回归,便是人族灭亡之时!”


第2545章 完美法
  “其名曰‘理’,当为万法之始!”
  方运话音落下,圣道文会的会场寂静无声。
  数十息后,会场炸了锅,数不清的读书人议论纷纷。
  其中反应最激烈的,是景国读书人,尤其是方党成员聚集的地方,无比激动。
  至于方系友人所在的地方,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
  一部分人面色通红,仿佛在见证开天辟地的圣道诞生,还有一部分人眉头紧锁,好像天要塌下来似的。
  李繁铭一拍大腿,叫道:“我没有任何词语能形容方运。方运这话,虽然论实不如自开圣道,论高不及礼敬天道,论远不如教化万民,但却是独辟蹊径,若是将这个‘理’不断扩展,就算形不成圣道,也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圣道。”
  “万法之始曰理,太过托大,但先辈一直说,立志就要立大志,方运如此说,绝无问题。这法,显然不是法家的一家之法,而是相当于术的,理,是一切法理的源头。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这‘理’应该是方运新立,并未完善,还处于雏形状态。”张知星忍不住感慨。
  宗午德却道:“你们,有没有觉得方运太大胆了?”
  颜域空却微笑道:“墨子广收门徒时,并未封圣,与之相比如何?吕不韦吕圣言奇货可居时,并未封圣,与之相比如何?董仲舒董圣进言汉武帝罢黜百家时,并未封圣,与之相比又如何?”
  孔德论点点头,道:“域空兄此言有理。方运未立圣道,可避免四面树敌,亦未直截成书,论而不断,便没有太大风险。方运此言,更接近一个想法,提出一种方向,失败无妨,若成,才会引发矛盾。事败方运都不怕,如若事成,天下还有几人值得方运担心?”
  贾经安却叹息道:“方运此‘理’,立意太高,隐隐有超脱圣道之意,直指天道,儒家的顽固之徒,怕是不会放弃批判。”
  孔德论冷笑道:“我孔家都不阻止,那些抱残守缺的东西出面又能成什么大事?为人族立道,是天大的好事,有争议乃是正常,甚至对立也无所谓,若是有卑劣手段阻道,当圣院不存在吗?更何况,方运明显选择了蒸蒸日上的法家,并以法家为根基,提出‘理’,至少在这个‘理’失败之前,法家会不计一切代价维护。”
  颜域空点头道:“不错,无论是‘理’,还是那‘自然法’,都足以让法家为之痴狂。依我看来,法家对理还是有心无力,不会过度重视,反而会在意那‘自然法’或者说‘完美法’。方运真是大胆啊,一言捅破法家的穹顶,为法家开辟出一道青天。冥冥中的完美法,的确要高于现在的法家圣道。若能深研完美法,的的确确能拓展圣道,获得前所未有的伟力。”
  韩守律嘿嘿一笑,道:“域空说的对,我这个法家人,其实并不在意更高的理,对‘完美法’则充满兴趣。我甚至迫不及待想听人讨论具体何为完美法,如何才能无限接近完美法。我们法家目前形成的圣道,仅仅是初级层次,只有对完美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法家圣道才会完善。”
  颜域空却双目深邃,道:“我最在意的,是方运的‘理’,我想大家都明白,方运其实早早就在研究这个‘理’,只不过现在才抛出。最大的可能是,他的‘理’其实并没有完全成形,还在磨砺之中。这应该就是他明明气息超越文宗,却故意压制境界的原因。”
  一些人听着有些不理解,但少数几人却领会颜域空的真正想法。
  孔德天面色一变,惊骇道:“不会吧,他竟然想借这‘理’,成圣道根基,筑大儒登圣之路?”
  颜域空道:“若不以身厉行,谁还有别的办法确立万法之始这种层次的力量?历代自开一家的众圣,哪一个不是以身试道?”
  李繁铭疑惑地问:“不过,究竟是什么是‘理’?”
  竟无一人能回答。
  颜域空思索一阵,笑问:“什么是天道?”
  “天道的定义很复杂,有各种说法,我们其实无法准确将其定性,毕竟天道有其不可说之妙……哦,你的意思是,这个理,并非只是一理,而是如同天道一般,是一个复杂的事物?”李繁铭问。
  颜域空点点头,道:“圣道,是我们能用语言描述的极限,因为圣道是有限的存在,法家圣道就是法家圣道,它容纳不了儒家圣道。但方运却说理是‘万法之始’,这明显是高于单一圣道的境界。”
  “我们还是不要乱猜测,估计方运也不可能对‘理’全盘托出,应该是慢慢琢磨,待大成之后,才会完全问世。”孔德天道。
  各处的读书人讨论的内容都差不多,除了法家人大部分更注重完美法,大多数读书人还是更在意什么是理。
  众人足足讨论了两刻钟,方运才在台上轻咳一声。
  会场迅速安静下来,看着方运。
  方运微笑道:“我只是提出一个法家通往更高层次的可能,而在我之前,也有其他大儒提出过,所以,大家不要过分解读‘理’。至于‘自然法’或者说‘完美法’,才是我认为的重点。我想简单说一说我对完美法的理解,权当抛砖引玉,至于最后完美法如何,还要靠各位主修法家之人。”
  “我们现在或许无法确切定义完美法,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组成完美法的一些特质。比如,既然是完美的,必然是正义的,而不是偏颇的。”
  “正义这个词语,很显然是一种源自道德的判断,所以,我们的道德标准,在完美法中依然适用。”
  “既然是完美的,必然是正确的。”
  “道德的判断,往往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在有些时候,我们要在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用法家人的所学来确定正确与否。”
  “诸位会感觉,这样做有些矛盾,但实际上,这不成称其为矛盾,因为只有经过多角度多方面的验证,才能让法律更加完美。任何孤立的、单一的角度的法律,都会让人族陷入灾难。”


第2546章 自助餐
  “既然是完美的,那必然永恒长存,是反毁灭的,必然能阻止人族走向毁灭。比如,善,正确,或正义,不会让我们毁灭,但是,恶不同,恶能毁灭人族。所以,恶法,强盗法律,既然存在毁灭性,便应当改正。”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错误的善,必然错误,也能让人走向毁灭。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不杀牛羊,是不是善?是善,但我们如果不杀妖蛮,是不是也是善?似乎是善。那么,后果是什么?就是更多的人族被杀死。所以,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看,我们不杀妖蛮,反而是在作恶,等于间接杀死自己同胞,那么,那种善就是错误的善,不应该提倡。”
  “完美的法,不仅有被动的不为恶,也有主动的预防恶甚至解决恶,否则,便不够完美。”
  “好,今天便讲到这里,现在有请其他法家大儒。”
  方运说着,坐回座位。
  但是,台上的法家大儒们差点翻白眼。
  方运若仅仅是讲一些普通的,甚至在抛出完美法之前停下,这些大儒都可以按照已经打好的腹稿讲,或是讲自己的新研究成果,或是讲自己的独特见解。
  但是现在,谁的成果比宪法加完美法大?谁的见解比完美法和理独特?
  最关键的是,方运的道德标准、恶法、强盗法律、完美法已经讲得相当明白,而这些大儒要讲的内容,必然有一些与方运的话冲突。
  如果现在再按照原来的腹稿讲,肯定会闹笑话。
  所以,所有法家大儒干坐在那里,大眼瞪小眼,没有一人主动站出讲话。
  台下的人很快意识到法家大儒们的窘境,想笑却又同情他们,不禁想起论榜上一句引发读书人共鸣的话。
  “与方运生在同一个时代,何其幸哉!又何其不幸!”
  台下的人很幸运,而台上的法家大儒们很不幸。
  高默看一众大儒都不愿意出头,无奈站起来,带着一抹浅浅的愁容,道:“诸位也看到了,有人怀疑方运是杂家派来的奸细,不是没有道理的!明明是法家的圣道文会,生生被他搞成方运的圣道文会!所以,我们这些大儒都不说话,是在想着怎么赶他走。”
  众人笑起来。
  高默扭头看了一眼方运,又快速转回头,认真道:“赶是赶不走了,所以,高某建议,我们便确立今日圣道文会的第一个主议题,那就是‘完美法’。现在,我给大家一个小时自由讨论的时间,一个小时一过,我们再正式探讨完美法。”
  高默说着,侧身看向台上的其他法家大儒,继续舌绽春雷却装作小心翼翼的模样压低声音问:“一个小时够不够?”
  众人哄堂大笑,为了化解之前尴尬的气氛,堂堂刑殿阁老真是拼了。
  小小的插曲很快过去,有了足够的时间,众多读书人开始用神念快速交流。
  一个小时已过,已经重新打好腹稿的法家大儒们陆续走到书案前,开始阐述自己对完美法的理解。
  和方运主要侧重方向性和全面性不同,这些法家大儒则更深入地探讨一个点,将一个很普通的法律问题彻底说透。
  这种事看起来很寻常,但是,当法家能吃透所有的点,那么,完美法的最后体系就会逐渐成形。
  在大儒们讲话的过程中,许多人会在纸上写上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陆续递到台上。
  有的问题标明提问人,有的则是向所有大儒请教。
  在场的大儒们得到纸条后,都会看一遍,然后挑出自己认为值得说的,一边听讲话的大儒说,一边思索如何更好地回答提问。
  不同的法家大儒讲话的时间不同,以至于还剩一半法家大儒没讲的时候,便已经到了第二天清晨七点。
  而后,景国的官员宣布,在会场两侧各有一个食堂,若是想吃饭,可以去食堂解决,并且说食堂是自助形式,由方运发明,其中有许多新式蔬菜和水果,请各地读书人品尝。
  民以食为天,从孔子开始都讲祭祀的食物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所以读书人中吃货众多。
  于是,大量的读书人好奇地前往两侧的食堂。
  很快,他们看到壮观的一幕,一张张大桌子上,放着一排又一排大盆,每个大盆之下,都有热水保持温度,而且每个大盆之中都只有一道菜,但是,全食堂的菜品种类超过三十种。
  有意思的是,其中过半的蔬菜都不曾在圣元大陆普及,因此每种菜前都有标牌,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