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啊,人族妖蛮有血脉传承,植物也一定有血脉传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为什么得不到豆子?就是因为瓜里蕴含瓜的血脉传承啊。”
  “咱们宁安县没有水稻,但江州有,济县有,而且农家早就有杂交技术。我配合书中记载观察,水稻有高杆和矮杆,高杆和高杆杂交,一定是高杆,而高杆和矮杆杂交,有的时候全是高杆,有的时候有高杆和矮杆,而矮杆和矮杆杂交,一定是矮杆!我就想啊,是不是水稻血脉力量在影响?能不能找到规律?”
  “过矮的水稻产量低,高杆水稻一旦遇到大风必然倒地,抗倒伏差,我们若是了解水稻的血脉的力量,是否可以杂交出一种半高杆?”
  “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动植物好好的,但他们的子女或后代会突然出现奇怪的变化?变得有异于常态?我把这种事叫做变异,我们可否用这种变异的植物来杂交,获得更好的下一代?普通变异不可掌控,放到半圣故居被圣力洗涤怎么样?放到妖界怎么样?放到文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方运如同一个异想天开的疯子一样,把后世的遗传学育种学等等各种知识通过猜想一一说出来,偏偏这些他都可以找到切实的依据。
  每到晚上,农殿大儒便会得到一份文书,上面记录了方运对于农事的所有看法。


第884章 拜考霸
  一开始农家大儒还仔细阅读,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记录下来并交由东圣阁,认可方运说的有理,可以提高农事一科的评等,供三位半圣考官参考。
  但随着方运的奇思妙想越来越多,农殿的三位大儒中有两位已经有些不耐烦,放弃再看记录方运言行的文书,通通交给大儒许实负责。
  许实倍感无奈,因为方运提出的东西太过匪夷所思,矛盾的是,倒是有些依据,但又无法立即验证,恐怕只有半圣才能耗费圣力快速得出结果,问题是半圣那么忙,一直在不停消耗圣力做事,不可能方运说什么就验证什么。
  所以,方运这些东西的价值无法得到确定,以常理来说,思索方运的话大都等于浪费时间。
  许实犹豫了两天,决定还是继续看下去,一是不想埋没方运,二是希望可以发现有用的东西,让自己家族永远站在人族的前列,不被其他农家赶超。
  和家主商量之后,许实从中挑出一些可以在几年内验证的理论,交给自己家族的人去做。
  对于许家来说,验证一种农业技术不仅不难,还是他们分内之事,因为许家拥有人族最大的农作物和家畜基地,人族最好的粮食蔬菜水果、最好的牛羊猪等良种,近半出自许家。
  三月十四,天气晴朗,方运吃过早饭,道:“敖煌,给我看一下日程表。”
  “遵命!”敖煌屁颠屁颠飞过来。
  前几天方运发现事情繁杂,每天都要提前整理一个合理的行程,不仅要注意缓急轻重,更要让路线最佳化,让时间得到有效利用。于是,就让敖煌制定了日程表,也是为了考验他。
  敖煌顿感无比荣幸,并且让方运封他一个官当当,方运随口封他为秘书郎。
  “敖秘书驾到!”敖煌说完,张口吐出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着“方运日程表”,落款是敖煌。
  方运打开,翻到三月十四这天,看了看,道:“休息半刻钟,与我一同前往农具工坊,把新设计的新式畜力犁和新式人力犁等两张图纸给农具工房,让他们在工殿的帮助下打造出来,然后让许家的两位进士带往田间,前去验证两种新机关。嗯,还有备注?五天后,我要设计出适合两头甲牛使用的三铧犁,甲牛只多了一头,但效率提高两倍。敖煌你做的不错,我不过随口一提,你都能记下来。”
  “嘿嘿嘿……”敖煌不好意思笑了,想用爪子挠头,可惜爪子太短,够不着,奴奴跳上去用小爪子帮他抓挠。
  敖煌可以打架,可以呼风唤雨,但还是第一次担任这种工作,所以格外认真,被方运夸赞后也格外高兴,龙尾巴晃啊晃,根本停不下来。
  方运把日程表还给敖煌,稍作休整,就向外走,刚走出内宅,还没走出后衙,就见一个士兵在一头马蛮帅的带领下快步走来。
  那士兵一看方运,忙道:“启禀大人,外面出事了。”
  “何事?”方运镇定如常。
  士兵忙道:“从早上开始,就不断有人来县衙外磕头跪拜,有的是大人自己来,有的拖家带口,说是祈求县试顺利。他们拜就拜吧,还往门口扔什么长命锁、荷包、五彩线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完全把县衙当成祈福的地方。我们也不敢做什么,就那么看着,后来发现人越来越多,拦不住了,赶紧进来请示您。”
  方运先是一愣,很快明白,微笑道:“今天是三月十四,明天就是三月十五,乃是县试。不过,我记得宁安县有一些先圣的庙宇祠堂,他们怎么不去拜?”
  那士兵无奈道:“他们的说法多了,有的说与其拜先圣的雕像,不如拜您这个活着的虚圣!还有的说,您人送外号人族第一文霸、第一考霸,科举至今全甲,这是连先圣们都做不到的事情,既然是为了科举,拜他们不如拜您!更有的说,您名字里有个‘运’字,一听就是有大气运之人。也有的说您都能收服真龙当随从,那可是有龙族气运加身,非同小可!还有别的说法,我就不说了,反正这么多加一起,他们能不拜吗?”
  方运摇摇头,道:“外面的人既然那么多,我还是从后门走吧。”
  “大人,您可不能走啊!您要是不出面,后面定然还会有人来。咱宁安是大县,每年考童生的没有四万也有三万八,他们的亲戚家人加一起,还有那些凑热闹的,考秀才的考举人的,扔出的东西保准能把衙门门口堵住!您不出面,谁敢动那些东西啊!真的,那些东西现在已经没过脚面了,再等一会儿,就到膝盖了,最过一个时辰,都能齐腰深。”
  方运笑了笑,道:“你老家京城的吧?真能侃,哪可能这么夸张。”
  “您不信去看看,我哪敢跟您睁眼说瞎话啊。”士兵委屈道。
  “那我就去看看。”方运笑着向外走。
  敖煌好奇地跟在后面,道:“当年你文压庆国一州,为景国报了仇,听说全玉海城的人都上门给你送礼物啊吃的啊,以至于你不得不把那些吃的做成菜,举办了一场城宴节。可惜当时我没看到,这次一定要见识见识。”
  “嘤嘤!”奴奴快速跑过来,就见她身后跟着小流星,雾蝶老老实实趴在她额头上充当蝴蝶结,同时,她的爪子还抓着砚龟的脖子。
  到了近处,她用力一跃,把砚龟扔到敖煌身上,自己跳到方运怀里,笑嘻嘻望着方运撒娇。
  方运摸了摸小狐狸的头,向正门外走去。
  穿过正堂,绕过戒石碑,走到正门近处,方运就见许多人在正门一丈外,有的在抛一些小物件,有香包,有荷包,甚至还有玉佩和银元宝。的确如方才的士兵所说,厚厚铺了一层,早就没过脚面。
  这些人抛完之后,马上跪地叩拜,有的大人没有跪下,但让小孩子跪下。
  “请虚圣大人保佑我儿县试高中!”
  “请方运哥哥……”
  少年的声音被他娘打断:“败家玩艺儿!你什么辈分,虚圣什么辈分?叫爷爷!”
  就见那比方运还大一岁的少年哭丧着脸冲着正门叩头:“学生请方爷爷保佑,保佑学生中得童生,娶了王家的四姑娘当媳妇。”
  周围传来低声哄笑,少年的母亲翻了个白眼,正要拽着儿子走,突然指着方运大喊:“那不是方虚圣吗?”


第885章 狮先生
  宁安县众人在衙门前的大街上排着松散的队伍,如同缓慢的河水一样缓缓向前,但在那妇人喊出后,前面的人向后退,后面的人向前挤,拼了命了也要看到方运。
  更有父母按着儿子的头,直接按在地上,低声嘱咐:“还不快给虚圣大人磕头!”
  在圣元大陆,平民见官不拜,但跪拜圣位则是天经地义,虚圣乃是荣誉圣位,所以那些读书人不管比方运大还是小,都心甘情愿跪拜。
  县衙左右两侧各有一棵槐树,有人挤不到门口,快速爬到树上向下张望,很快连树上都站满了人。
  方运知道过度拥挤会导致踩踏甚至伤亡,立刻手握官印,轻咳一声,道:“请诸位莫要拥挤,避免伤到考生。”
  方运的话配合官印,形成一股奇特的力量,让所有人意识到往门口挤危险,不由自主停止脚步。
  而一些小孩子本能地生出感激之情,因为他们太过于瘦小,在人群里本就觉得难受,刚才众人突然一起加速涌向门口,更加不舒服。
  方运道:“考生父母的舐犊之情,诸位考生的奋进之心,本县看在眼里,但此地终究不是祠堂庙宇,不便祈福。不过,身为一县之长,本官也不能冷了百姓的心。不如这样,我今日便封县衙面前两座石狮子为‘狮先生’,让两位狮先生向我转达诸位的祈盼。诸位的小物件,我会让差役串起来,挂在县衙四周,作为万民珠帘。至于那些银钱,则送入县文院,用于文院,不知诸位可愿遵从?”
  “虚圣大人说的是!”
  众人意识到之前的行为有些不妥,哪有往大门口扔东西的,于是前面的一些人主动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向两侧的狮子扔去。
  门口的差役士兵也急忙清理,不多时,两头狮子身上挂满了各种荷包、饰品、香草等等物品,堆成两座小山,可怜的狮头都被掩盖。
  方运不便在门口多逗留,辞别百姓回到县衙。
  那些祈福的人原本就只是随大流,没有什么主见,但现在见方运亲自出面,封两座狮子为狮先生,他们顿时觉得祈福既然能招来虚圣,说不定真能帮助自己的孩子在科举中获得好成绩。
  于是,数万人继续排着队来拜狮先生。
  离开的人把狮先生的事稍加传扬,其他人也坐不住了,有些人就算今年不考明年也会考,早早参拜绝对比不参拜好。
  于是,宁安县凡是有学子要参与科举的家庭,家里人都会带着学子去县衙门口祭拜狮先生。
  看到这个景象,宁安县左相一党的官吏恨得牙痒痒,这种行为太容易凝聚民心,从今日开始,谁想煽动百姓反对方运,必须做好半夜被烧房子的准备。
  于是,一些官员开始给方运罗织罪名,弹劾方运。不过,他们自己也清楚,只要方运有虚圣这个保护伞在,用这种借口扳倒他的可能性太小。
  方运从县衙后门离开,把农具图纸交给工殿进士后,指出了几点注意事项,然后照常去田间。
  经过几天的学习观察,方运终于发现左相的歹毒之处。
  这宁安县的农业式微,除了近郊种植一些粮食和蔬菜,养一些猪牛羊,没有任何育种育苗基地,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从外地购买,哪怕是农家子弟合力,在农事上最多也只能得乙,不可能得甲。
  这些天,方运总结出了圣元大陆农作物的特点,由于元气充沛,圣元大陆粮食蔬菜的亩产较高,但问题是这里的人吃的也多,尤其是士兵、甲牛或蛟马,吃得更多。
  早就有农家大儒指出,圣元大陆土地的肥力足够,但农作物的长势差,所以圣元大陆极为重视育种。可惜经验和技术储备不足,杂交和嫁接等技术有但并不完善。
  方运已经找到农家的两个发展方向。
  一个是后世推崇的精耕细作,通过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这点完全可以在宁安县实施,只需要很少的土地就可以验证出来,到了秋收的时候就会出成果,在殿试上得到极高的评等。
  于是,方运决定利用后世的知识和经验,写一本《精耕书》,从播种到收获,从粮食、到蔬菜再到果树,都可以运用。方运其实很想写一部《农政全书》,但这个工作量太大,等以后慢慢完成。
  第二个方向,就是与许行世家联手,亲自指导许行世家育种,而第一步就是完善杂交技术。
  临近中午,方运与农家幕僚站在田边,望着劳作的农夫,道:“文雄,代我联系许家主,就说,我想种点豌豆。农家大儒一共才几位,我便不提了,可否请一位能让植物快速成熟的农家大学士相助?我知道,有一些农家大学士的文台拥有催熟植物的能力。”
  “种豌豆?我知道您想研究杂交之术,直接研究水稻不行吗?”许文雄疑惑不解。
  方运笑了笑:“你帮我联系即可。”
  “好,您稍等!”
  方运自然不能说明原因,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在自然界中基本都是纯种的,而且相对性状容易区分,并且能稳定遗传。但水稻不一样,所以初期最好要通过豌豆来寻找植物传承的规律,为杂交技术奠基。
  不多时,方运联系到许家家主,经过数个时辰的交流,终于确定让一位资深农家大学士相助,选择早熟种的豌豆。
  早熟种的豌豆成长周期只有两个月多一点,如果得到农家大学士的相助,成长周期可以减少到二十天,再加上方运进行目的的实验,在殿试结束前,足以总结出基础的植物传承规律,即遗传规律。
  一旦掌握植物传承规律,农家技术必将突飞猛进,万一有人生出相似的文台,或者凝聚成相关的农书,那育种能力将达到极致,粮食产量在数年内翻一番甚至翻两番都有可能!
  万一利用圣力或妖界力量培育出超级种子,那对人族作用之大不敢想象。
  到了那时,将彻底解决人族的粮食问题,然后再鼓励生育,在几十年内让人口连续翻番,实力疯狂增长。
  方运仔细算过,如果能让人族粮食产量翻一倍,功劳将丝毫不下于一位普通半圣毕生的功绩,若能翻两番,功绩将直逼亚圣!
  粮食增多,人口总量会增多,读书人也会增多,才气总量随之增加,到时候高文位的读书人将越来越多。
  方运望着前方蔚蓝的天空,拳头轻轻握紧,自己种下的豌豆,将会成为支撑人族大发展的关键。


第886章 考官方运
  民以食为天,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成长,都要建立在足够多的粮食之上。
  方运浮现淡淡的微笑,计知白来宁安县当县令,是基本放弃农事一科,而柳山逼他来宁安县,就是想断绝他在农事一科的基础,从而断绝以后在这方面可能的成就。
  但是,方运迎难而上。
  离开农田,方运又去了一趟工坊。普通机关和战斗机关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向。
  战斗机关往往以月石为能源,用才气操控,不需要一些普通机关的技术,比如最流行的机关兽实际是以妖蛮的躯体为主,附加攻击性机关。
  这就使得最精英的机关师往往主要研究如何激发妖蛮躯体的力量,对工家本身的机关技术研究的并不深。更何况,机关师虽然知晓大量的机关技巧,但把这些技术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并普及,却需要漫长的过程。
  千万工匠也未必比得上一位牛顿。
  确定工坊没问题,方运回到衙门审案。
  三月十五的清晨,杨玉环亲自帮方运换好进士服。
  吃过早饭,方运乘坐马车前往县文院。
  一路上,方运格外安静,但内心却起伏不定。
  今日是他第一次主持科举!
  敖煌也有点小紧张,盘在车里一句话也不说,他本来没有资格参与县试,但有圣院特批,他可以跟随方运参与县试的所有过程。
  马车停在县文院的广场,方运一下马车,前方的官员立刻前来迎接。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位考官,一位是来自府文院的邓学正,一位是县院君温固,按理说都是文院系的官员,应该与左相一党对立。
  不过,密州除了文官和鹰扬军,连大半文院系官员的官员都是左相门生。
  自方运来宁安县后,县院君温固几乎不与方运有任何交流,尤其是文院的事务,只字不提,完全把方运排除在外,明显在阻止方运在“教化”一科上获得好的评等。
  “卑职见过方县令!”两位考官齐声问候。
  随后,两位考官身后的官吏也跟着问候。
  春风吹动白色长袍,让方运更显飘逸。
  方运手都不抬,微微点头,扫视众人,道:“诸位晨安。路捕头,场外的维持秩序的兵丁衙役可足够?”
  “已经安排妥当。”捕头路弘道。
  “宁安县入场人数极多,哪怕每人验身需要三十息,一个检验入口一个时辰也只能验核二百余人。考生近四万,入场队伍可分配好?”
  “临时从北芒军借调军士,足足形成两百列验身口。现在已经开始验身,但并未让其进场。”
  “考卷与考纸可都印刷完毕?”方运继续询问,所谓考纸就是白纸,供学生使用,但白纸有白卷之意,考场便不提白纸。
  “已经准备妥当,考卷与考纸都已经放在牛车之上,可以随时发卷。”
  “有的学生未带午餐,额外的餐食可曾备好?”
  “已经在准备,至少可供三千人吃喝。”
  “文院差役的身体都是何时检验的?”
  “昨日请医家之人用医书一一检验,绝无疫病……”
  方运慢慢询问,把科举可能遇到的问题全部罗列出来,很快问出一些小问题不足,马上让人去弥补。
  在场的官吏有的显得不耐烦,因为方运问的太琐碎了,很少有考官如此询问,但稍有头脑之人不禁暗暗佩服,做事如此谨慎之人,哪怕天赋平平,将来的成就也远超普通人。
  足足问了两刻钟,方运才结束,转头对敖煌道:“把我今日问的问题进行排序,写成一份《县试考前验核流程》,放置于县衙之中,以后每逢县试便手持此文书进行验核。科举大事,不得掉以轻心。”
  “是!”敖煌立刻拿出文书,不屑地看了其他官员一眼,那样子好像在说看看方运,再看看你们,不仅自己要做好,更要形成制度,保证后人也能做好。这才叫主政一方,这才叫做事!
  一些有头脑的官员立刻清醒,有些事看似简单,但用什么样的态度、如何去做,至关重要,这些小小的东西积累多了,最后足以让两个人的差距在最后犹如天渊。
  少数官吏把这件事暗暗记在心里,并且认真盯着方运。
  他们都感觉到方运和别的县令不一样,他不仅仅值得尊敬,更值得学习,无论是做事态度还是做事方式,让有头脑的人都感到如沐春风。
  一些人拿方运跟去年的代县令计知白做比较,突然发现,计知白虽然也亲近官吏,也亲民,但有明显的傲气,把自己与其他官民完全隔离开。
  但方运不一样,做事就是做事,无论是对普通平民还是对县丞主簿,态度都出奇地一致,这意味着,方运的心态早就超越了计知白,接近天下如一的层次。
  只有胸怀全族之人,才能一视同仁。
  面对计知白,这些官吏只是想着逢迎讨好,希望别得罪他,可面对方运,他们都清楚,只要做好分内的事,就不会有事,不用去刻意讨好,但如果处心积虑与方运为敌,必然会出事。
  这些人心中疑惑,因为他们从来没遇到像方运这样的人,不过,他们心中清楚,现在的县令比以前的县令好!
  询问完官吏后,方运又亲自询问文院内的士兵,又亲自去看被封好的试卷,并选择一条路从头走到尾,观察这条路上所有考房的摆设,并指出一些瑕疵。
  方运的语气很平和,既没有指责,也不说惩罚谁,只是简单的提醒,让许多人牢记他的话,却又不担心他会为难做事不够精细的小吏。
  短短一个时辰,方运就掌控了全考场的所有形势,甚至让人有了一种错觉,好像这个县试就是由方运一手布置的,万一出了事,不能怪方运,只能怪那些人没做好。
  自始至终,方运给众官吏的感觉就是,他在与所有官吏齐心协力做好县试的保障工作,而不是以县令之身胡乱指导工作。
  时辰一到,方运与众官吏走到圣庙门前站好。
  方运背对圣庙,面对文院正门。
  正门大开,大量背着书箱的学子从门口涌进来,方运只觉一股蓬勃的朝气扑面而来,每个人都是希望与未来,比旭日东升更澎湃,比江河奔流更有力。
  方运挺直身躯,面带微笑,扫视这些学子,心中泛起浅浅的涟漪。
  去年三月,方运还是他们其中之一。


第887章 方运的教化
  那一个个身穿书生袍、背着书箱的学子缓步入内,越来越多。
  文院广场极为宽阔,少数学子步履稳健,但大多数学子的步履凌乱,慢慢向方运他们所在的地方行走。
  县试,是人族读书人的第一个门槛,充满了希望,但也无比残酷。
  今年景国的童生名额比去年增加一倍还多,但也是在三四万人中挑选二百余位,比之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遑多让。
  他们有一点胆怯,有一点忧心,有一点紧张,但,他们不可阻挡。
  方运站在众官吏的中间,缓缓道:“步虽乱,志不堕!这便是我人族的学子,好!”
  申洺笑呵呵道:“这些孩子,如朝阳一般,他们,是我景国的希望,是我人族的希望。”
  “真希望宁安县出一位像方县令这样的大才子,最好也是四同进士!”陶定年笑道。
  “哪里的话,方虚圣这等大才子可不是想出就能出的。说到四同进士,方大人,官衔牌可已经齐备?”于八尺问。
  方运道:“礼部说我是虚圣,官衔牌不能用普通的木牌,需要特别订做,过几日应该会送来。”
  官员若正式上街,队伍前方不仅要鸣锣,还有人手持铁链、木棍、金瓜等,更要举着肃静、回避两牌,之后便是官衔牌。
  最初的官衔牌只写明朝廷加封的官衔,比如方运的正式官衔牌就是“知县”“镇国公”和“内阁参议”,不过后来便陆续增加文位类的官衔牌。
  案首、茂才、解元、会元、状元和国首都可形成官衔牌,但一般称文位牌,而且从圣前童生到圣前进士也可加官衔牌,全甲童生到全甲进士也加官衔牌。
  再之后,就是圣院认可的职位或称号,比如诗狂、浴血进士、天树之子,像方运的诗祖和虚圣,都可加官衔牌,而且后两者都是大型官衔牌。
  方运因为让宁安县成为刑殿、工殿和医殿的试点,自身在三殿也获得了各殿的“行走”,同样会有官衔牌。
  对普通人来说,额外得一两块官衔牌就已经是少见,哪怕是四大才子那个层次,额外官衔牌也只有七八面而已,方运倒好,他的官衔牌早就超过十面。
  普通官衔牌容易打造,但诗祖和虚圣两面官衔牌的打造过程非常复杂,要用景国最好的工匠,不仅要用到木匠漆匠,还需要珠宝匠和金匠相助,同时需要文相亲自写上“诗祖”和“虚圣”。
  礼部光是准备和挑选材料就用了两个多月,不出意外,过些天那些官衔牌就能送到方运手上。
  方运准备收到官衔牌后直接放饮江贝里放着,没必要拿出来用,虽说官衔牌是衡量一个人地位的标准之一,但方运已经不需要这种方式来衬托自己,毕竟二十多面官衔牌往大街上一举太夸张了,比国君仪仗队都更醒目。
  这时候,许多考生已经靠近,大部分人又兴奋又紧张,只不过不是因为科举,而是因为方运。
  在读书人的心目中,方运的地位比国君都高!比大儒都更有名!
  在场的考生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许没读过某位大儒的书,或许不清楚某位国君的品性,但是,没有一个人没读过方运的诗词文,甚至许多人都已经把方运的诗词文背得滚瓜烂熟。
  在诗词文章方面,方运已经是他们的精神导师,无可替代!
  由于这里是考场,场合比较特别,这些考生也不便行大礼,走到近处后,只是快速作揖,表达对方运的敬意。
  方运微微点头,表示还礼。
  突然,申洺阴阳怪气道:“方县令自然是不世出的奇才,只是,为何不在童生试前指点我宁安县学子,莫非是瞧不上我们宁安人。”
  众人一愣,申洺早不说晚不说,偏偏在祭拜众圣前、考生靠近后说,可见谋划已久。
  理论上,这时候科举没有正式开始,申洺说这种话不算违礼,真抓不到他的把柄。
  一些官员暗暗发笑,要是方运在科举中被申洺抓住短脚,那臭名可不是一般大。
  方运微笑道:“我前日向温院君要今年考生的名册,温院君至今不给,没有名册,我如何指导考生?”
  所有人望向方运身边的宁安县院君温固。
  “呃……”看到那么多人望向自己,温固愣了。
  方运是早早要过宁安县所有读书人名册,但温固身为左相党人,自然不想让方运得到这种名册,所以借口抄写缓慢一直拖着,万万想不到方运突然以这个借口反击申洺并向他发难。
  若是在普通场合,温固可以有各种方式反驳方运,毕竟他温固才是院君,但现在即将举行县试,话可不能乱说,很容易被方运借机重罚,甚至可能拿掉他这个院君。
  温固只得道:“全县读书人数量极多,如今已经抄录上万份,还需一些时日。”
  于八尺立刻道:“既然如此,那申主簿是否应该斥责温院君?”
  申洺轻咳一声,道:“温院君主管一县教化,他说需要时日,那就需要时日。不过,殿试十科有‘教化’一科,方县令全然不管一县考生,有些说不过去。”
  一些考生厌恶地看着申洺,申洺在宁安县臭名远扬,明显是借此攻击方运。但是,还有一些考生疑惑不解,因为申洺说的是,方运似乎真的没有在乎宁安县的考生。
  方运微微一笑,望着前方源源不断涌进来的考生,舌绽春雷问:“诸位考生,你们可曾去过方氏藏书馆?”
  众考生稍稍一愣,然后过半的人大声道:“去过!”
  对于藏书馆这种新鲜事物,读书人向来不甘落于人后。
  方运又问:“我的《三字经》,诸位可曾读过?”
  “读过!”这次众考生没有发愣,直接高声回答,同时喊的人数接近三万。
  “我刚出的《狐狸对韵》,诸位可曾读过?”
  “读过!”这次连外面正在接受验身的考生也大喊,占据考生比例九成还多。
  《狐狸对韵》是一部简单的韵律基础读物,那些举人或更高文位的人不需要再看,但对蒙童和童生来说则是必学之书。
  《狐狸对韵》刚被彩虹接引,就被圣院划定为书院教材,任何书院都可强制学子学习。对于这本号称让诗词“出县”机会提高三成的书,众读书人自然不放过,尤其是参与县试的这些人,已经在第一时间购买。
  方运微笑不语。
  如果这些都不算教化考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