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儒道至圣-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722章 因为啊
  “见过方虚圣!”左掖门前的人无论官职大小、文位高低,全都主动问候,连左相也不例外。
  “诸位春安。”方运也客气回礼,目光掠过所有人。
  在一瞬间,数百人的容貌表情都被方运牢牢记住,是真心欢迎还是假意逢迎,是心有芥蒂还是心怀抵触,方运能猜到七八成,至于另外两三成的人要么涵养极深,要么用杂家的力量掩饰,难以看透。
  不过,谁在什么派系人尽皆知。
  方运还礼之后,眉头动了一丝。
  计知白的神色不对,与前几日在猎场的态度有着细微的区别,这份区别虽然微乎其微,却让方运心生异样。
  方运让杨玉环去先去乔居泽的家眷那里,然后走向参与春猎的进士们,他身穿的是进士文位服,而不是镇国公的国公服。
  走到近处,方运拱手笑道:“祝贺马朝明马兄、何鲁东何兄、孙铭孙兄与沈昊沈兄晋升翰林。”
  四人齐声还礼,诗狂马朝明笑道:“我们四人准备过几日联手举办一次翰林宴,共同庆祝晋升翰林,方虚圣一定要到场,不醉不归!”
  “那是自然。”
  计知白微笑道:“我看啊,不如多等几天,等其余几位中年前辈一同晋升翰林,再举办一次更多人的翰林宴!”
  众人齐笑。
  一些左相党人看着计知白露出不悦之色,没想到计知白竟然帮衬着方运。
  “对了!我刚从圣院那里得到一个好消息。猎场的春阳杏林与橘井泉香已经被东圣王惊龙大人亲手移到猎场外,那里将成为医家圣地之一。荒城古地的医家人若立下功劳,可去那里参悟。按道理来说,以后去那里参悟的医家人,都会叫您老师。”
  何鲁东笑道:“方虚圣,你既然创立出一个医家圣地,什么时候能创立出兵家圣地?”
  马朝明白了何鲁东一眼,道:“医家圣地和兵家圣地能等同吗?医家圣地只需要相关的医道和异象即可形成,可兵家圣地那需要真正的血战!孙子灭楚国国都之地、孙膑的围魏救赵之战、白起的长平之战等等都形成兵家圣地,方虚圣几乎不会主修兵道,怎可能领兵作战?”
  “那可说不准,反正你们见识过他的兵法,无比神妙,哪怕我领军作战多年,也难以望其项背。”何鲁东道。
  方运心中一动,笑道:“何将军,你既然晋升翰林,那官位必然再度高升,不知何将军想要去哪里赴任?元帅府可有军令?”
  何鲁东脸上闪过一抹难掩的喜意,但很快恢复正常,道:“军令还未下。既然景国北边吃紧,草蛮早晚都会南下,我更希望前往北边,为国效力。”
  “将军不惧险地,乃是吾辈楷模。祝将军武运昌隆,文位高升!”
  “谢方虚圣吉言。”
  “对了,何将军若是到了北边,遇到张破岳,定要帮我讨要他欠我的鹰妖帅。”
  “此事我也有听说!你送他一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不过还你一头妖帅,当真是一本万利!待我赴任之时,方虚圣可否送我一首诗?”
  “那便说定了。”方运微笑道。
  众人说说笑笑,突然,皇宫正门发出一声轰鸣,接着缓缓打开。
  全场惊疑。
  “这是怎么了?为何要开正门?”
  “不会是禁卫开错门了吧?皇宫正门事关国体,乱开正门可是违大礼啊!”
  “不应该啊……”
  在众人的疑惑中,皇宫大门正式打开,就见一位举人内侍以舌绽春雷道:“太后懿旨,方虚圣率景国进士独占鳌头,扬我国威,乃千年不遇之盛事,特开正门,迎三十功臣!”
  “原来如此!”
  “当得起,方虚圣当得起开正门!”
  “不错,方虚圣以虚圣之尊就有资格走正门,更不要说立下这惊天大功!”
  众人喜气洋洋,尤其是那些小官员或年轻人,若能从正门出入,那是极高的荣耀,比得皇室赐物都更加罕有。
  姜河川面带微笑,似是早就料到,他手捋洁白的胡须,道:“三十功臣,请先入皇宫。”
  其余进士迟疑起来,然后一起看向方运。
  方运不动,打死他们都不敢迈步。
  方运轻轻点头,拱手向皇宫方向道:“谢太后隆恩。”
  说完,方运迈步向正门走去,其余二十九位进士跟在身后。
  皇宫之内,乐声响起,昭示早春文会入场开始。
  进入正门,方运抬头一看,皇宫被奉天门与景水河分成三部分,三大部分各摆着大量的桌椅,形成三个等次的席位。
  在太监的带领下,方运等人从皇宫正门走到景水桥上,穿过最低等的席位,之后走到奉天门,离开中等席位。
  最后,众人来到奉天殿前的广场,只有景国地位最高的那些人和三十功臣才能在这里就坐。
  今年的席位和往年不同。
  往年在离奉天殿最近的地方,是诸位大儒、大学士和皇亲国戚的席位,之后才是三十进士共用的一张超大圆桌,只排在翰林席位之前。
  但今天,那张铺着红色桌布的超大圆桌,就在奉天殿的台阶之下。
  今日,三十功臣乃是景国首席!
  新晋进士只是激动,青年进士只是感慨,但那些中年进士全都热泪盈眶。
  他们这些进士参加多次十国春猎,之前每一次早春文会之前,虽然不至于羞愧万分,但也面上无光,还好众人都没有责备他们,毕竟他们尽力了。
  每一次早春文会上,这些人都度日如年,恨不得早早结束。
  每一年早春文会上,他们都会想象强国庆功会的场面,总觉得无颜面对景国民众。
  但今天,他们挺起了胸,昂起了头,可以堂堂正正坐在这里,不再羞愧,不再自责!
  中年进士们的泪水模糊了视线,泪水好似挡住了天地间的一切,唯独挡不住那个年轻却高大的身影。
  方运正带领他们继续向前走,就如同在进士猎场中,方运迎向数十万妖蛮,迎向瘟疫之主!
  每个进士都仿佛看到景国的未来,不在方运的身后,不在方运的脚下,而在方运的肩膀之上!
  三十进士一步一步向前走,形成一股无形的共鸣。
  身后的数万人竟然也被感染,许多读书人的步履更加坚定,目光更加清澈。
  因为,他们同样看到了景国的明天,在方运的肩上!
  一位年过七十、身穿一品诰命服的老妇人牵着孙子的手,轻声道:“记住那个背影,记得一直跟着他。”
  “为什么?”小孩子疑惑不解。
  “因为啊,他在为人族领路。”


第723章 祈雨
  方运等人走到圆桌前,巨大的圆桌可坐三十人,每张椅子没有区别,没有名字标识,但在跟随方运前行的过程,每个人都根据文位排序。
  文位相同,则以考中进士的先后论序;同年同榜,则以放榜的次序排位。
  在方运站到最靠前的椅子边的时候,四位翰林站到他左侧的椅子之后,其余人也随之选择自己的座位。
  没有任何人指点,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三十进士站好后,其余的宾客也陆续找到属于自己的席位,没有人落座。
  大红的进士桌之前,是通往奉天殿的汉白玉阶梯,整座奉天殿建立在一处平台之上,在阶梯和殿门之间,有一处空地。
  平台空地之上摆着香案等祈雨用具,与圣庙、祖庙或山川的祭祀仪式有着明显的区别,没有那么宏大。
  不多时,鼓乐齐鸣,就见太后抱着国君缓缓从奉天殿中走出去。
  国君幼小,无法祈雨,必然由太后带领,而太后只能垂帘听政,祈雨的时候也会以薄纱遮面,避免乱了礼法。
  太后绕过桌案,在众人面前站定,随后众人问安。
  之后礼部左侍郎主持祈雨,宣读祝文。
  若是大礼祭祀,连国君都要先跪拜天地,而早春文会并非如此。
  太后把小国君给宫女抱着,然后站在香案之前上香拜天,众人也只是躬身弯腰,并非跪地大拜。
  拜天之后,依次送上美玉、布帛和三牲,再献酒,众人再拜,然后礼乐响起,命人献舞,最后再次献酒,结束祈雨。
  但是,尴尬的事出现了,在祈雨结束后,天空并没有降下雨水。
  虽然这是常事,但在场的众人都感到有些不自在,即使太后蒙面,也都觉察她似乎有些不高兴。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文相会站出来,以悲怆的言辞再次祈雨,但暗地里却借用圣庙的力量降雨。
  意外出现了。
  敖煌小声嘀咕:“下个雨而已,祈祷个屁啊。”说完腰身一晃,身体暴涨的五层楼那么高,扶摇而上。
  众人只觉一道金光蹿上天空,就听雷声滚滚,随后乌云密布,就见一道金色龙影在乌云里翻滚。
  方运一看敖煌这是要水淹皇城,急忙轻声道:“敖煌,让雨小一些!”
  “咔嚓……”
  一道明亮的雷霆在天空闪过,雷光几乎覆盖全城,震耳欲聋的雷音向四面八方滚去。
  牛毛细雨落下,笼罩京城。
  礼部侍郎急忙道:“太后祈雨,真龙亲助,实乃圣德之相,天佑景国!”
  众人立刻高呼:“天佑景国!”
  许多人松了口气,让真龙行云布雨,这可比调动圣庙才气作弊好的多,至少可以载入史书,大吹特吹,其它国家可享受不到真龙布雨的待遇。
  方运偷偷瞄了一眼台上的太后,感觉她的态度好了许多。
  随后,皇宫之内遮蔽细雨,不让众人在雨中开文会。
  宫人撤了香案等用具,等太后落座,众人也随之坐下。
  祈雨之后,便是礼部尚书亲自上前拿起圣旨,宣读三十人立下大功,称赞众人,并着重称赞方运。最后宣读赏赐,众人加官一级、爵位晋升,每人赏赐一件进士文宝,还有宅院、田地和金银财宝等物。
  三十进士皆大欢喜。
  许多人在心里盘算,方运又加官一级,加上以前的功劳,等殿试完毕,若是走上仕途,最低也是六部尚书,搞不好直接拜相,这简直颠覆了十国的官场,谁要是敢跟他比升官,那不如一头撞死。
  宴席上有三十进士的亲眷,个个兴奋不已,以后这些进士几乎有了一道免死金牌,为景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只要不犯错,必然一步一步上升,哪怕犯了小错,也没人敢过于针对。
  若这些人一心从政从军,最多二十年,景国必然是这些人的天下。
  十国官场晋升不仅需要派系,同样需要实打实的功绩。
  让景国力压十国、争得第一,这就是顶尖的功绩,比教化、安民、富民、军略等功劳都要巨大。
  哪怕以后国君长大,也不敢随便把这些人降职,否则那些御史敢在金銮殿血谏。
  左相一党与康王一党的众人暗暗叹气,三十进士中,只有三人是两党之人,其余都与这两党关系不深。
  新晋进士的官位还未确定,但其余进士都有官位,至少过半人会趁此机会获得晋升,无论是当文官还是做武官,必然会有极大的实权。
  像几位翰林直接去当一州州牧或州军都督都名正言顺。
  景国官位是有限的,这些人有了实权,左相与康王两党的权力必然会遭到削弱。
  更何况,现在左相柳山在韬光养晦,不可能撕破面皮跟立下大功的进士或翰林争官位,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计知白等三人占据最好的官位。
  但是,计知白天赋很高,为了以后,刚刚结束完殿试必然会去圣院深造至少两年,不可能掌握实权,这就导致左相一党近期所得好处微乎其微。
  看透这些,左相与康王两党的人情绪有些低落。
  赏赐之后,开始上酒上菜。
  方运与其余二十九人围坐在一起,这三十人先是向太后和国君敬酒,然后再向其余宾客敬酒,最后相互喝酒,一共喝了三杯才开始吃饭。
  何鲁东吃了几口,放下筷子,轻叹道:“回想前几日,九死一生,恍若隔世。”
  “是啊,我与妖蛮战斗十余年,可猎场之战绝对是最险恶的一战!一群进士碰到半圣分身,怎么打?根本就没奢望活着回来。”
  “嘿嘿,想想雷家那些蠢货,简直让人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舒服。”
  计知白叹道:“多亏了方虚圣,救了咱们的性命,也成就了我的文胆一境。来,大家敬方虚圣一杯。”
  众人急忙举杯。
  方运微笑拿起酒杯,与众人虚碰一下,一饮而尽。
  乔居泽笑道:“怎么样,今天的诗词准备好了吗?别怪我之前没有提醒你,按照惯例,早春文会的第一首诗不仅要写春天,更要写雨。”
  “这绝对难不倒方虚圣。”计知白道。
  “你不会是早就准备了吧?”身边的马朝明轻啜美酒。
  “没有,我是今天才想起来,不过已经有了腹稿,理应不成问题。”方运道。
  “那就好,我就说区区早春文会难不住方虚圣。”
  计知白压低声音道:“不过你也别掉以轻心,万一你没有在意,只写一首普通诗词,怕是有人会搏出位。哪怕只是一时超过,也会大肆宣扬,私底下吹一些文压虚圣之类的。”


第724章 鹰扬军
  许多人皱起眉头,这种事还真说不好,古往今来都有这种人。
  何鲁东冷笑道:“只要别让我听到就好,否则我不介意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何老哥还是习惯用军中方式来教训人,换成我,最多是让他不应该得的文名消散,至于消散多少,那与我无关。”马朝明呵呵一笑,继续喝酒。
  乔居泽笑着举起酒杯,道:“知白兄,我敬你一杯。方虚圣文名正盛,爱惜羽毛之人断然不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难为他。在场之人,除了知白兄,谁敢与方虚圣一较文名。”
  计知白举着酒杯,笑呵呵道:“此言差矣,我再蠢也不会当众与方虚圣一较高低,今日早春文会我不参与还不行吗?来,干杯。”
  两人一饮而尽。
  何鲁东看了一眼计知白,目光一闪,道:“方虚圣,都说你殿试的县城被定在宁安县,是否属实?”
  “没错,就是宁安。”方运说完把酱牛肉放到嘴里,慢慢咀嚼。
  何鲁东点点头,道:“宁安县乃是北方枢纽,现在北方扩军,宁远县更是重要。我明日便上奏兵部与元帅府,我愿调往与宁安县相邻的大军之中,以防妖蛮突袭宁安。”
  计知白立刻笑道:“何将军有眼光,宁安县地位日益重要,原本的由县军和青乌府的府军共同防守已经落后。据我所知,宁安县将裁撤县军,调走青乌府的府军。”
  “哦,那由哪一军负责?”
  计知白道:“正在商议。不过鹰扬军坐镇玉阳关,离宁安县最近,应该是鹰扬军分出一卫坐镇宁安县。”
  附近突然静悄悄的,几十张桌子的人都停止了说话。
  景国北方原本有四支大军,每支大军从十万到十五万不等,其中西北军被打残,正北方向的定远军被张破岳执掌,而征东军镇守景国东北方向,养精蓄锐。
  第四支大军鹰扬军镇守玉阳关,不计民夫与辅兵,战兵足有十五万,乃是景国北方第一强军,只是所受战争磨练不如前三支大军。
  鹰扬军的首领乃是左相的师弟,与左相一样是一位大学士,牢牢把持这支大军。
  现在景国已经从各地抽调军人前往北方,二月就会多出四支大军,而在五月前,必然会再增百万新军。十月之后,第二批百万新军也将到达战区。
  这意味着,今年十月之后,仅仅景国北方的战兵、辅兵加民夫数量,就超过六百万,而且这个数字会不断增加,会很快达到千万之众。
  玉阳关可以说是景国最后的屏障,一旦玉阳关告破,草蛮就可长驱直入,攻打京城。
  若让鹰扬军负责宁安县的城防,那左相一党将牢牢钳制住方运,毕竟宁安县所在的密州文官武将都在左相掌握之中,只有部分文院的官员勉强不受左相一党控制。
  哪怕蔡禾前往青乌府担任知府,成为宁安县令的顶头上司,也未必有多大作用。
  更何况,宁安县最大的官不是七品宁安县令,而是四品密州转运使,负责整个北方的粮草和军械运输。仅仅转运司中,就有整整两卫共六千战兵,杂役无数。
  密州转运使同样也是左相的手下。
  每个人都意识到,方运到了宁安,简直就是瓮中之鳖,完全在左相的指掌间。
  何鲁东冷哼一声,道:“鹰扬军镇守玉阳关已经足够,若分兵宁安,实乃不智。当然,若是鹰扬军不喜防守玉阳关,大军直入宁安城,也不错。”
  “何将军说笑了,玉阳关的重要性还在宁安县之上,鹰扬军绝不会放弃。”兵部左侍郎童峦道。
  陈靖微笑道:“童侍郎,据我所知,待到五月,每五支大军合编为一支护军,现在负责鹰扬军的那位将升任后护大将军,而你有可能离开兵部,北上接掌鹰扬军,可喜可贺。”
  方运听到这话,不由自主看向左侍郎童峦。
  方运清晰记得,童峦的嫡孙童黎,就是因为与自己对赌书山而死,童峦要前往玉海城与自己理论,被李文鹰拦下,最后不得不回返京城,不久之后便投靠左相。
  童峦在军中因善战而有威名,也因爱戴士兵而有善名,威望极高,虽然投靠左相后名望有损,但麾下大半将领仍然不弃。
  此人曾在酒醉时说过一句话。
  “老夫一日在景国,方运便一日不可出头!除非,踏着老夫的尸体!”
  那时候,方运还只是秀才,只不过会写几首诗词。
  而现在,方运却是虚圣。
  方运听得出陈靖所指,童峦为报孙子之仇,与左相交易,接掌鹰扬军,然后利用鹰扬军的力量遏制他在宁安县的行动。
  方运只觉山雨欲来风满楼,形势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席间的气氛也出现变化,大有随时变成朝争的架势。
  “咳,时辰差不多了,还请方虚圣代表三十进士,书写今年景国早春文会第一诗。”礼部赛侍郎道。
  方运看了一眼赛侍郎,知道他在帮自己,在这种时候显然不适合讨论军国大事。
  方运点点头,站起身,缓缓踏上汉白玉石阶,走到奉天殿门前的平台,太后与国君坐在龙椅之上,而在紧邻阶梯的位置,有一张桌案。
  方运也不多言,走到桌案之后,拿起准备好的中楷狼毫,向四处望去。
  此时已经入夜,京城的上空依然下着淅淅沥沥的细雨,在灯光下泛着点点透亮,夜色中,草木被遮掩,春天淡淡的绿意若隐若现。
  片刻后,方运道:“在下献丑了。”
  说完,方运提笔,一边书写,一边吟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听到这两句,数不清的读书人低声叫好,甚至连左相都轻轻点头。
  “方镇国之目,如日月之光,有洞察万物之能!好一个润如酥,伸手去碰触细雨,如碰触擦脸的油脂一样润滑细腻。前人何曾写过?神来之笔!”
  “后一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是妙语啊,春天就是如此,远远看是一片绿色,到了近处反而不清晰。见微知著,无瑕之目!”
  “当真神鬼莫测,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可怕的洞察力,并能付诸最恰当的文字,不愧有诗祖之名!”
  “不知下两句如何。”
  方运接着书写。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方运说完,除了几十人本能地脱口而出喊好,大多数人都闭着嘴,看向场中一人。
  左相柳山。


第725章 方爱卿甚好
  三尺六寸的橙色才气悬浮其上,乃鸣州之诗。
  敖煌却不是个有眼力见的龙,他一听叫好声寥寥无几,甚至无人点评,愤怒不已。
  “这么好的诗怎么没叫好?意境多好啊!‘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意思很明确,现在才是春天最好的时候,胜过烟柳遍地的京城。多好啊,你们眼珠子被春雨蒙上了吗?”
  方运给敖煌使了一个眼色,敖煌一愣,两只大龙眼一转,意识到气氛不对,老老实实盘在椅子上,望向苏小小。
  苏小小用手蘸着清水,在桌子上写了一个“柳”字。
  敖煌恍然大悟,喜道:“方运果真厉害,没想到此诗暗藏玄机。好!更好了!”
  左相一党方才还暗中得意,凭借军方调动彻底获得宁安县的军权,进一步限制方运。可没想到方运回手以诗词反击,让他们颜面大失。
  关键这反击太快,许多人从另外的角度解析这首诗,发现极为犀利。
  “天街小雨润如酥”明显是指京城变天,而“草色遥看近却无”,联系后文,是在影射左相一党看似强大,实则大势已去,外强中干。最后两句就是在写,这些年景国最好的时候就是现在,胜过左相柳山只手遮天的时代。
  这首诗若是放在去年的春天出现,没人会有这个联想,但现在问世,众人却不得不浮想联翩。
  左相柳山年过半百,一身青衣大学士袍,安然坐在红木椅上,身边就是文相姜河川。
  和半年前相比,柳山瘦了一分,鬓角有些微白,但精神更显矍铄,双目与往常一样,如湖似海,仿佛蕴藏奇异的力量,如一座历经岁月冲刷的古城屹立在大地之上。
  可再仔细一看,柳山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所有的力量仿佛都已经消散,只是眸子深处的光芒比星辰更璀璨。
  许多人发现柳山面色,于是暗中观察方运的表情,想知道他这是有意影射柳山还是无心之作。
  方运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写完后便向太后与国君一拱手,正要离开,国君奶声奶气大声道:“方爱卿甚好!”
  方运一愣,这语气明显在模仿太后,于是露出温和的微笑,望着坐在太后身边的小国君,道:“谢国君夸赞。”
  “嗯!嗯!”胖乎乎的小国君露出喜悦的笑容,用力点头。
  太后轻轻抚摸小国君的后背。
  方运看不到面纱后太后的面庞,但能感受到她目光中的温暖。
  直到方运走下汉白玉石阶,回到座位,文会才恢复正常,许多人高声称赞。
  只是,某几桌的人始终闭口不语。
  计知白重重一叹,也不说话,低头喝着闷酒。
  何鲁东微笑问:“方会元,你是因为被逼迫太甚才临场作此诗反击,还是酝酿多日?”
  方运淡然一笑,举起酒杯,道:“来,我敬大家一杯。”
  一饮而尽,没有人再问这个问题。
  方运夹了一筷子鸡肉,正要吃,就见身边一个白影闪过,奴奴跳到腿上。
  方运把鸡肉递给小狐狸,哪知一向贪嘴的小狐狸摇摇头,表示不吃。方运也不强劝它,把鸡肉放入嘴中,闭上嘴,慢慢咀嚼,不发出一丝声响。
  方运正要继续吃菜,奴奴笑嘻嘻起身,两只小前爪搭在他身上。
  “怎么了?”方运低声问。
  奴奴冲奉天殿的方向努嘴。
  “想去那里?”方运问。
  奴奴笑嘻嘻点头。
  “现在不行,以后有机会带你去。”方运抚摸奴奴的小脑袋,继续与其他人聊天。
  奴奴不情愿地匍匐在方运腿上。
  方运为文会献上一首别开生面的诗词,直上文榜,如同一盆冷水,浇灭少数几人文压虚圣的妄想。方运敢以诗词斥责左相一党,他们若是迎头撞上,必然粉身碎骨。
  不过其他各国的文人很努力,仍然想在早春文会上压过方运大作。
  早春文会不会像雪梅文会一样专设一个有竞争的文榜,共用普通的“丁榜”,但却更加激烈,因为,丁榜之上积累了最近所有的优秀文章或诗词。
  前几个月方运的诗文依然高悬丁榜,哪怕会随着时间而降低排名,也会持续很久的一段时间。
  进士春猎上的回气诗《泉园观水》高居其上,再加上新诗《早春细雨》,其他文人能竞争的丁榜之位不过三个。
  大儒们不会在这种时候争文名,但乙榜的大学士与丙榜的翰林们争的如火如荼。
  这些人都在暗自庆幸不与方运同榜厮杀。
  一个又一个读书人陆续前往高台书写自己的诗词,若有才气超过一尺出县,则由翰林点评,若到两尺才气达府,则由大学士点评。
  那些真正的有才华之士,都没有在此次文会上争文名,毕竟虚圣方运最先献诗,文无第一,该谦让的时候理当谦让,跟方虚圣争文名且不说会被同僚反感,能不能保全文名才是关键。
  吃得差不多了,方运把奴奴放在椅子上,带领其余二十九人给附近几桌的人敬酒,最后一起以舌绽春雷为所有人敬酒。
  回到座位,方运发现不对,感觉少了什么东西。
  “奴奴呢?”
  方运首先向杨玉环和敖煌等人所在的地方望去,敖煌却伸出龙爪指向奉天殿,然后露出一副头疼的样子。
  方运一看,奴奴正在龙椅前,人模人样地直立起来,两只毛茸茸的小前爪抱拳,规规矩矩向太后拱手。
  小国君咯咯直笑,充满好奇。
  太后极为喜欢奴奴,伸手招它过去。
  奴奴歪着头想了一息,指了指太后面前桌案上的一处果盘,又指了指太后身边。果盘上都是罕见的皇家水果,其余宾客的桌子上都没有。
  小国君没想到小狐狸来讨要吃的,更是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方运翻了个白眼,奴奴“说”的很明白,不给好吃的就不去太后身边,就不让太后摸。
  一旁的进士们也跟着看过去。
  乔居泽低声道:“一看就知道是方运家的!”
  太后哑然失笑,捏起一个粉色晶莹的奇异水果,递向奴奴。
  奴奴又犹豫了,扭头看向方运,方运无奈,然后装出一副嫌弃的样子挥手示意它快吃。
  奴奴飞快地探嘴咬住果子,然后愉快地吃起来,太后顺手把奴奴抱到腿上,小狐狸象征性地挣扎了两下,又指向另一种果子。
  “管不了了。”方运摇摇头,转身坐下,不去看奴奴。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们家的人大胆,龙和狐狸也大胆!”乔居泽调笑道。


第726章 十寒君王
  “我们家人有种。”方运说完眯着眼瞪了一下敖煌,因为敖煌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在皇宫里搜罗其他的珍宝。
  敖煌无奈一叹,老老实实吃饭。
  别的桌子都挺正常,唯独敖煌所在的桌席宫人络绎不绝,排着队送菜,排着队收空盘子。
  别人吃东西用筷子,敖煌是张口一吸,少则一盘菜,多则两三盘的菜飞入他的嘴中,他竟然还能尝出味道。
  方运知道,这已经是敖煌比较斯文的吃法,敖煌第一次在方运家吃饭,是端着盘子往嘴里倒,理由是怕一不小心把一桌子菜都吸走。
  “啊?”
  方运正与众人聊着天,突然听到小国君轻呼一声,急忙回头看。
  就见奴奴头顶一个果盘往自己窜过来,小国君一脸惊讶,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