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儒道至圣-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神罚之矛!
不过,月树神罚只能调动神罚之矛的虚影,只有妖界最高层次的万圣神罚,才能调动神罚之矛本体展开攻击。
东月树上,虎神族大族长从天地贝中捧出一个木罐,低声祈祷。
随后,一点血光自木罐中飞出,无声无息划破虚空,出现在神罚之矛虚影身侧,然后钻入矛尖之中。
妖皇城。
皇宫之中,一位大蛮王坐在大殿的皇座之上,他全身披挂金光灿灿的甲胄,挡住身体大部分地方,只露出一双与人类相似的眼睛。
他的双眼之中各有一条七彩斑斓的河流流淌,忽隐忽现,格外神异。
突然,一股莫名的神威仿佛自虚空深处、万界源头传来,那神威明明散发晴空与春风的气息,有让人宁心静神之能,可之后却隐藏着灭世之意。
妖皇双目中七彩斑斓的河流破碎,取而代之的是天空崩碎、日月坠落的末日之景。
一道无形的力量降临,方圆十里的皇宫无声无息化为粉尘。
妖皇周身突然多出一层透明的外壳,犹如鸣蝉脱壳。
那层透明的外壳化为粉尘,无形的神威也随之消散。
古蝉族最强天赋,金蝉脱壳,给予妖皇额外一条生命。
妖皇的眼角中流淌出两缕鲜血。
当日方运与妖皇和妖界众圣对赌,发下两界大誓,而妖界众圣撕破对赌协议,对方运展开月树神罚,于是妖皇最先遭到两界大誓反噬,失去一命。
“窃本皇星之王位也罢,以两界大誓毁本皇一命也罢,不足挂齿。竟然以人界神威断本皇追寻太古星河之路,罪不可恕,其心当诛!本皇就送你一程!”
妖皇说着,一伸手,从含湖贝中翻出一个木罐,抛向神罚之矛虚影所在的方向。
妖界中心,神罚之矛的下面,突然出现一道虚空裂缝,随后一尊身高四十丈、体长达百丈的巨型黄金狮子迈步而出,脚踏虚空,缓缓前行,如山岳一般雄壮。
这黄金狮子周身散发的光芒比太阳更耀眼,周身的气息比星空更神秘,若是降临在妖蛮之中,必然引发万妖膜拜。
在这黄金雄狮的双眼中,不时有包裹着血色的金光闪过。
黄金雄狮先是望向亿万里之外妖皇城的方向,然后抬头看了看神罚之矛的矛尖,就见离矛尖一寸高的地方,出现一点虚空裂痕,裂痕之中有亿万流光闪烁,蕴含万界无尽奥秘,正以极慢的速度扩大。
黄金雄狮盯着虚空裂痕看了片刻,似乎有少许疲惫,闭上眼,匍匐在半空,陷入沉睡。
悦国,刘徽世家。
刘徽乃是数百年前的“术数”大家,凭借诠释说明《九章算术》而编写的《九章算术注》入圣道,并且撰写《海岛算经》封圣,乃是与祖冲之和郦道元等人齐名的人族半圣。
半圣刘徽虽然陨落,但刘徽世家光辉不减,乃是人族最重要的世家之一。
此时,一本古旧的书籍漂浮在刘徽世家的上空,书上写着“海岛算经”四字。
半圣文宝《海岛算经》散发着淡淡的清光,笼罩刘徽世家大宅。
刘徽世家的其他子弟已经全部离开,唯有大学士与大儒还聚在一起,每人身前浮现一本古书。
“此番测望,不能有失!”
“失方运一人,必将以百万妖蛮殉葬!”
“请《海岛算经》连通浑天仪!”
就见圣书《海岛算经》突然生出一条淡白色的锁链,隐入虚空。
不过眨眼间,那白色锁链来到景国张衡世家上空,就见张衡世家上空悬浮着一尊硕大的浑天仪,那白色锁链直入浑天仪中。
“以刘徽世家之算术,足以测算完全,在我人族智慧面前,哪怕是月树神罚也无法发挥全力!”
“只可惜了方运。”
“神罚之矛显现,连通……惊龙笔吧。”
众人突然齐齐哀叹。
浑天仪突然外放出一道只有张衡世家之人才能看到的星路,飞出景国京城,飞向圣院方向。
宁安县。
景国重镇,北边四军中,左军与前军皆以宁安县为转运枢纽,所有的粮草器械都要经过宁安县。
宁安县三里外,四位老者正在缓步向北方蛮族所在的方向前行。
这四人异常神异,一步一里,周围无论是人兽虫鸟,好似全都看不到四位老者。
“观海兄,你在家里休养就是,何必置身于险地。”
“连莫居你都前来,超乎预想,我当尽地主之谊。”
“偶尔敲打一番蛮族,亦是我之所愿。”
第602章 万民哀叹
景国,公羊世家。
“族长,当日公羊巡亲近左相与宗家,前去孔城为难方运,事败被贬入荒城古地。但公羊巡终究是我公羊家之人,现在若救方运……”
“族叔此言差矣,方运不仅是我景国之方运,更是我人族之方运!若方运与我公羊家有大仇,或有圣道对立,可救可不救,如今只是些许私仇,不可不救!我愿舍弃属于我的一切赏赐,换取救方运。”
“荒唐!你……”
“闭嘴!我只问一句,若祖圣再世,救是不救?”
众人鸦雀无声。
半圣公羊高著书《春秋公羊传》,在解释《春秋》的时候悟通自己的圣道,他的圣道就是人族为大,甚至有为人族大义灭亲的语句。
若公羊高在,定然出手相助。
庆国,荀家。
老中青三代齐聚一堂。
所有人面带疲惫之色,为了救助方运与否,荀家人吵了整整一天一夜。
“帮是不帮?”
“家主病重,我乃长子,自然听我之言,相助。”
“长幼虽有序,但涉及荀家与两国之争,道理应在先。”
就在此时,一个虚弱苍老的声音传遍殿堂。
“为不使先祖蒙羞,救方运!”
“家主!”
“父亲……”
众人一起站起,就见门外一个健壮的家丁推着轮椅缓缓而来……
雷家。
“哼,方运真是愚蠢至极。若是与我雷家交好,今日必然动用雷祖遗物,若能引发祖龙之力,或可救他性命!”
“我们只是虚圣世家,只能算是豪门,哪有力量救方运,旁观吧。”
“听说远鼎被李文鹰打了两记耳光!”
“此仇我雷家暂且记下了!若有机会,定然十倍偿还。”
“幸好方运即将死亡,若任他成长下去,我雷家必然会成笑柄,只有动用雷祖遗物才能将其镇压。”
“区区一个死人,不须计较,等他死了,便命年轻人放下仇恨,学习他的战诗词。”
“唉……”
雷家家主一声长叹,始终没有说话。
孙子世家。
“动用一篇还是动用《孙子兵法》全篇?”
“全篇吧。”
“可……《孙子兵法》乃是兵家至宝,杀伐之力已然不下于亚圣文宝,若动用全篇,必须要让一位大儒减寿二十年。”
“我孙家子孙后代从方运身上得到的好处,还换不来一位大儒二十年的寿命吗?”
“家主所言极是。”
“就当是为他送行吧……”
……
在神罚之矛显现后,人族数十世家全力以赴,大多数世家早就开始准备,所以并不仓促,一切井然有序。
外界已然天翻地覆,考房中的方运却浑然不觉。
方运想了许久,终于开始用笔沾足了墨汁,缓缓书写。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方运提笔写下第一句“六王毕”后,才气跃然纸面,一股无形的力量降临,隔绝方运与其他考房的考生,避免此文异象影响其余考生,但是,却不影响异象的力量向考房之外延伸。
在方运书写的过程中,考房之外的考官和京城之内所有高文位的读书人陆续扭头看向考房,许多人面露喜色。
“才气涌动如此之烈,至少是镇国之文!”
“怕又是方镇国的杰作。”
“等等,这才气的气息还在上升,再等等……”
《阿房宫赋》乃是杜牧名篇,而杜牧与李商隐在诗人中并称“小李杜”,单论诗才,杜牧不如晚唐第一诗人李商隐,但杜牧诗中多有褒贬时政,其中的忧国忧民与济世之才则要超出李商隐。
杜牧不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事理论家,他曾为《孙子兵法》作注,位列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三大名家之一,与真正的军事家曹操同列。
此篇《阿房宫赋》内不仅蕴含一位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位军事理论家的学问,更兼一位忧国忧民的臣子之心。
此篇散文先写阿房宫之华丽,再写宫中之人的奢华,第三段则开始议论秦朝之过,而在最后一段,则表达出自身的观点,爱民。并以此来警示当时和后世的统治者,不要只顾自己享乐而忽视天下百姓,否则必然重蹈覆辙。
《阿房宫赋》紧扣“秦之亡”的主题,阐发“戒除骄奢、勤政爱民”之思想,乃是不可多得的赋体散文,在后世的评价中甚至超过汉代辞赋四大家之作。
就在《阿房宫赋》成文几十年后,大唐轰然倒塌。
在方运写完前三段的时候,纸张悄然浮起,纸悬于空,形成一种异象。
在方运写完最后一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点睛之笔后,一个珠圆玉润的声音开始诵读《阿房宫赋》,形成第二种异象,声传万里。
万里之内的所有人放下手中的事,静静地聆听,哪怕是那些不识字的人,也恭恭敬敬地对待。
左相柳山原本坐于书房,与对面的计知白一同读书,静等月树神罚的结果。
但是,在《阿房宫赋》声传万里后,柳山轻叹一声,缓缓起身。
柳山终究是一位读书人。
计知白也急忙跟着起立,虽然他心中有一万个不愿,却明白自己必须要站起来。
“又是一篇传天下。”计知白小声嘀咕。
柳山缓缓道:“不愧是方镇国,已然看出世家之患。即使外有妖蛮,世家多年的积弊依然难以改正,虽然离穷奢极欲尚有差距,但可说挥霍无度。此文明指秦朝,实指少数世家。”
计知白心道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蒙家,蒙家在前些年横征暴敛,抢夺各家宝物,可现如今却被迫交出所有赃物,势力龟缩。至于其他世家虽不如蒙家过分,也有许多子弟顽劣骄奢却无人可制。
计知白道:“他说是‘爱民’,也是警告世家要爱惜寒门子弟,恐怕,也有抱怨众圣世家没有全力救他之意。”
“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此篇遗憾是有,感慨是有,甚至还有讥讽,但绝无抱怨。”
“恩师说的是。”
突然,天空传来纷纷叹息声,少数叹息中竟然带着哭音。
“不好!”柳山面色大变,伸手从含湖贝中拿出一篇金光灿灿的大儒真文,急忙注入才气,就见大儒真文的金光笼罩整间屋子。
计知白面色惨白,吃惊地道:“恩……恩师,这可是传说中的异象‘万民哀叹’?”
柳山沉着脸点点头,却是说不出话来。
“那……”计知白不敢说下去了,紧张地竖起耳朵。
原府,刑部左侍郎原肃在书房里走来走去,忧心忡忡,今日他已经被圈禁,监察院和刑部正在联手彻查,一旦有了结果,就会让他上公堂。
“早知如此,我就不该把方运送入虎囚狱!哪怕送入普通的监狱,也决不会到这种地步!可惜……咦?《阿房宫赋》?传天下之异象?除了方运,别人绝无可能作出。”
原肃静静地听着,越听越惋惜,直到万民哀叹的声音响起。
“完了……”原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本能地调动官印、文宝和文胆之力等所有力量来保护自己,但是,一声声叹息却穿过他所有的防护力量,进入他的耳朵,进入他的文宫,进入他的魂魄。
“唉……你为何投靠左相与宗家,卖景求荣?”
“唉……你为何把我屈打成招?”
“唉……你为何……”
一声声叹息带着质问,犹如一把把利剑直刺原肃的心脏。
万民哀叹,就是亿万民众指着原肃的脊梁骨喝骂!
“我错了!方运,我错了!求你宽恕我!我认罪!不要再叹息了……”原肃突然以舌绽春雷大声吼叫。
原肃乃是翰林,全力使用舌绽春雷能声传千里。
京城附近千里内所有人都听到原肃的惨叫。
接着,一声清脆如瓷器摔碎的声音响起。
书房中,原肃的文胆发出一声脆响,接着头颅砰地一声炸开。
翰林碎文胆,声传三千里。
不仅原府书房,学宫外,内阁中,各传出一声翰林文胆破碎声。
啪……
啪……
短短几息的时间,共有三声文胆爆碎的声音出现,声传三千里。
左相一党折损三员翰林。
随后,十九道进士文胆碎裂声与五十三道举人文胆碎裂声响起。
这些人无一例外,或是左相一党,或是康王一党,或是潜伏在景国的他国奸细。
文胆碎裂者如此多,文胆受损或蒙尘者更多。
左相府中,计知白咬牙切齿骂道:“方运这个大祸害!临死还拖人下水!”
柳山缓缓坐回椅子上,心中一片茫然,此番打击太大了,最忠心的党羽中,至少三分之一文胆彻底碎裂,而那些普通党羽中,至少会有一半因此离心!
若不是身后还有宗圣,他辛苦数十年建立的势力将和当年的阿房宫一样,付之一炬。
“还好,宗圣还在。还好,他活不长。还好,还好……”
左相突然感到无比疲乏。
第603章 始作俑者
京城其他地方文胆碎裂声并不多,但景国学宫、皇宫附近和官员住宅区附近,密密麻麻的文胆碎裂声或轻微开裂声宛如鞭炮齐鸣,震得许多人还以为突然过年了。
文相姜河川站在圣庙前,喟然一叹。
“万民哀叹送方运,一人碎裂百人胆。当真国士无双。”
其余考官静静地站在原地,无不为方运叹息。
考房中,方运写完《阿房宫赋》后,闭目养神。
《阿房宫赋》在悬浮许久后,慢慢下落。
写完词赋,便是经义。
经义首重破题,可问题是现在只有“秦”之一字,无题可破,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出题。
方运仔细思索,脑海浮现无数涉及“秦”的众圣经典。《诗经》中有《秦风》,都是秦国一地的诗歌,其中哪怕没有“秦”字,任何一句也可成为考题。
《春秋》中涉及秦国历史,随便挑出一句也可成题目,至于其他众圣经典可以入题的语句数不胜数。
方运眼前只看到无数的文字与语句乱飞,心中毫无头绪,越来越乱,总觉的这一句不错,那一句也可,可细想之下,都不好,一定会有更好的。
方运这才明白一字题的可怕之处,经义考的都是众圣经典的内容,都是实打实的圣道,哪怕考场的举人文位低下,不能触及圣道核心,可本质上依旧是与圣道相连。
若是有固定的经义考题,那考生只要思考一个道理,涉及的也只是一条圣道,可现在是一字题,涉及与“秦”有关的所有圣道,都要去一条一条思考,那所耗的精力简直骇人。
“若是有选择困难症之人参与此次会试,怕是泪洒考房。”
方运正想着,就见前方有一个举人沮丧地低着头,慢慢向考房外走去。
方运仔细看了一眼,这人举人服十分新,看来是去年新晋的举人,文胆不固,必然是因为要选题目太多思维混乱,导致追寻圣道之心动摇,引发文胆震动,不得不离开考场。
方运心中警惕,不再深入思考那些与“秦”相关的考题,而是学科举辅导书籍上的方法,用笔把适合自己的题目一一列出来,转化为文字,用眼观而不是用头脑去思考,最大可能避免思维混乱。
会试是进士试的第一试,更可能是最后一次考试,方运没有丝毫的马虎,从《诗经》《尚书》《论语》等书籍把适合自己的题目一一列出,足足列了两百三十三道题目。
“渭阳。”
“晨风。”
“黄鸟。”
“车邻。”
“秋,筑台于秦。”
“晋侯及秦伯战于韩。”
“秦誓。”
“四饭缺适秦。”
……
等写完两百三十三道题目,方运露出无奈之色,想选一个适合且有信心拿甲等的题目太难了。
午间时分,一声柔和的钟声响起,方运抬头,就见一个大瓷盘自天而将,瓷盘里有热乎乎的饭菜,这是进士试与举人试不同的地方之一。
方运吃完午饭,休息片刻,开始慢慢回忆曾经看到的经义辅导类书籍,然后开始慢慢回忆从秦国建国开始一直到秦朝结束的历史。
会试足有三天,在写完《阿房宫赋》之后还有大半天的时间,方运也不着急,慢慢复习秦史。
一直到深夜,方运也没有决定写什么,于是干脆上床睡觉。
临睡前,方运还在犹豫,半梦半醒之际,方运突然想通一件事。
“既然自题自考,何必去在乎考官意图?书写我应书写之经义即可!”
方运想通一切,安然入睡。
第二天一早,方运吃完早餐,再一次阅读那两百三十三道题目,手持毛笔,划掉一个又一个,但最后还剩三十余题目。
方运开始第二轮筛选,看到“黄鸟”二字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举人试的时候经义考过《诗经·玄鸟》中的语句。
《玄鸟》一诗是赞美商朝气象,而《黄鸟》一诗则是讥讽秦国的。
《诗经·黄鸟》涉及到一个典故,秦穆公临死前,曾与臣子喝酒,喝到酣畅处,便说要与群臣同生共死,而当时秦国三位姓“子车”的大臣答应与秦穆公同生共死。
这三位大臣是出名的良臣,正是在三人的辅佐下,秦穆公才放弃争霸中原,为秦国向西开疆扩土,为日后的秦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死后,三位良臣连同一百七十四人,一起为秦穆公陪葬。
此事并非是简单的殉葬,无论是秦穆公在玩狡兔死走狗烹的把戏,还是因为下一任秦康公怕重臣夺权,都导致三位良臣死亡,于是有秦人作诗《黄鸟》,哀悼子车三良臣,抨击秦穆公残暴。
但是,方运身为现代人,心中想的不仅是殉葬的三位良臣,还想到了那一百七十四人。
圣元大陆虽然已经不是奴隶制,但仍然有卖身契之类的存在,而且至今有殉葬制度,夫死妻子陪葬,主死仆从陪葬,除了读书人有权不陪葬,几乎没有人可以反抗殉葬制度。
圣元大陆历史上有许多人反对殉葬制度,许多开明读书人也不再实行殉葬,但殉葬之事时有发生,尤其是为了谋夺亲族家产。
方运想到这里,心中一颤。
自己一旦死亡,必然会被封虚圣,那方家就是虚圣家族,哪怕自己没有子嗣,景国皇室也会从他的侄子中选一人继承虚圣家族。
现在大量的宝物财物都在杨玉环手中,方家人不敢明着害杨玉环,但万一有人见财起意,暗地里用手段逼迫或刺激杨玉环自杀殉葬,这不是方运所愿意看到的。
但是,葬礼制度乃是“礼”,而殉葬也是“礼”的一环,虽然许多开明的读书人不再实行殉葬,但却没有一个地位很高的人呼吁废除殉葬制度,最多是私下表示,没有形成文章。
“就算是为了最后一次相助玉环,我也应该呼吁废除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更何况,我本就厌恶这种‘恶礼’!人之将死,岂能畏首畏尾!我眼观人族大势,废除殉葬是乃大势所趋,这种不人道的‘礼’,无人出手,那我便来亲自将其粉碎!”
但是,在提笔的一瞬间,方运犹豫了,因为方运想到孔子的一句名言,而这句名言是亚圣孟子口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此句一直有歧义,无论是支持殉葬还是反对殉葬之人,都可以用孔圣这话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第604章 神罚降临
此话最先记载源于《孟子》,乃是孟子引用孔子的话。
支持殉葬之人,认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说,第一个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的人,必然断子绝孙。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殉葬制度是周朝礼乐重要的一部分,孔圣既然提倡复古,自然也会支持殉葬制度。
而反对殉葬的人则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反对殉葬,但却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解释是根据《孔子家语》的孔子原话,认为孔子提倡用草束成人形充当真人陪葬,若是利用和活人相似的陶俑陪葬,这种人的家族或国家必然覆灭。孔子认为连像人的陶俑都不应该陪葬,自然更不能拿活人陪葬。
第二种解释是,第一个用陶俑代替活人陪葬的人非常仁慈,这种人难道就没有继承者吗?言下之意是这种仁慈应该发扬光大,必然后继有人。
反对殉葬之人是利用“仁”来作证据,但支持殉葬之人用“礼”来当依据。
无论是孔圣本人还是孔圣世家之人都没有对此话进行解释,倒是孟子引用此言的时候,认定孔圣反对陪葬。
“礼”乃是圣道之一,但礼一直在变,无人可以把握脉搏,只有半圣才能以圣议的方式修改礼节,但修改的都是迫切需要改变的,殉葬制度一直没有被列入圣议。
方运纵观人类历史进程,非常清楚,殉葬制度必须要废除!
“那么,本次经义的题目,就以‘秦穆公杀三良’为题,废恶礼,扬仁义!”
方运选好了此篇经义的题目,经义不是策论,策论可以细致讨论殉葬制度的利弊,但经义要把殉葬大而化之为恶礼。
过了许久,方运决定用极为少见的“多破”之法,利用“仁”“忠”两个方面来破题。
“仁者,知人之好生而恶死;忠者,知报国而非掘族之基。”
此言是说,一个有仁德的人,理应遵循人的本性来做事,每个人都想要活着而不想死,殉葬自然是不仁的举动。而一个忠于人族的人,应该知道每个人都是人族的基石,害人族之基石,便是对人族不忠。
方运心知,破题宜正、全、伟,忌偏、邪、急。
第一句的仁属于正,中规中矩,但第二句直接抛出“殉葬就是在挖人族的根基”,则有些“邪”与“急”,下面一旦不能自圆其说,那整篇经义必然降等。
方运在没写之前,原本还有些心惊肉跳,但在书写完两句后,反而平静下来。
第二句若在后文无法诠释,自然是“邪”是“急”,但若诠释的好,便是“全”是“伟”。
方运已然想明白,第二句以荀子的“名分使群”圣道理念为引,进一步阐述社会分工问题,本质上就是说目前人族的人力不足,但却往后世的生产力等方面靠拢,截取部分先进的理念,与圣元大陆思想融合。
破题之后,方运直指秦穆公杀三良之事乃是暴虐,然后按照自己总结的结构来书写这篇经义,该引用众圣原话的时候引用,该用事实论据的时候用事实论据,最后用最正统的儒家思想来证明殉葬乃恶礼,而恶礼必须要废除!
在这篇经义中,方运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来阐述殉葬带来的后果,直指问题核心,犀利程度远超之前任何反对殉葬的言论。
不过,方运把后世的语言稍加改变,并不提其中的核心,只说“猜想”而不言“道理”。
方运实则在用更清晰更细致的语言和道理来解释圣元大陆的思想,这种行为,便是注。
在书写这篇经义的时候,方运想起后世著名的一句话。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此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只不过,方运自知文位很低,真要作注怕是会被圣道力量反噬,所以用词极为小心。
待方运写完这篇废除殉葬恶礼的经义之后,只觉一股莫大的力量自纸上升腾。
方运感觉到,其中蕴含的才气可能还不如那篇《水调歌头》,但其浩瀚充沛之感却远胜任何诗词。
不过,一道更加伟岸无量的力量压了下来,掩盖此文的所有异象。
经义不比其他,哪怕方运处处小心,既然提到“废除恶礼”否定商周礼仪,而且道理清晰,在众圣作出批示之前,这篇经义就不得对外发表,由圣庙主动压下。
且不说其他后果,单说出现声传百里乃至千里,引发思想混乱,就可能导致一些读书人文胆炸裂。
方运看到异象被压下,意识到此文已经“上达圣听”,至少也是经义中镇国的水平。若是水平不足,哪怕再有奇思妙想,也不会被众圣重视。
方运松了口气,浑身疲惫,只觉右手酸疼,仔细一看,右手竟然微微浮肿,心中骇然,这就是文位不足的缘故,一旦写这种涉及圣道的文章,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反噬。
“幸好我写的内容都有道理,若是稍微胡编乱造或者我自己都不信却打着‘废除恶礼’的旗号,估计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死。”
方运晃了晃发酸的脖子,抬头一看,夜色已深,急忙伸手去触摸考牌,可以通过考牌来获知具体时间。
“没想到不过区区上千字而已,竟然写了整整六个时辰。以后若文位不足,尽量少写这种文章!”方运心道。
随后,方运握着考牌默念,一盘热乎乎的饭菜自天而降。
方运饥肠辘辘,大口吃光盘中的牛肉米饭之后,倒头便睡。
方运慢慢睡去,也不知过了多久,方运突然感觉不对,睁眼一看,就见无尽的虚空深处,有一对巨大的眼睛。
那眼睛由两颗太阳组成,光芒万丈。
“还我文曲星碎片!”
就见一道万古寒冰之力化为冰河直扑过来,那寒冰之力所过之处,星辰冻结,虚空开裂。
方运惊恐万分,闭目等死,但身体却一动也不能动。
但是,一只白狐突然出现,挡下万古冰河。
“是奴奴吗?”
白狐身影突然消失,随后,一支不知多少万里的巨大手臂出现在前方,那手臂布满青黑色鳞片,指甲尖锐,周围飞舞着无数气息浩大的神物。
“还我神目!”
方运大惊失色。
突然,地面钻出无数金色人族文字,那些亮闪闪的金色文字组成一条条光芒锁链,交织成大网,把巨大手臂生生拉扯回地面。
方运隐约看到,组成锁链的文字中似乎有“帝君典”三个字,也不知是不是错觉。
方运刚刚松口气,就见一尊上接天下连地的巨大黑色邪龙之头屹立在前方,这龙头太大,以至于方运根本看不到他的身躯。
仅仅这龙头就有一颗星球那么大!
镇狱邪龙张开大口,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