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个军统报务员的悲剧人生-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连波那肩挑手提的瘦弱的身影,族兄摇头叹息着,心中涌起万般无奈,把只得起身追赶这个古怪固执的年轻人。一整天的长途跋涉早已使族兄精疲力竭了,连波却精神抖擞,尽管汗流满面,脚下去健步如飞!族兄不知道,这个健步如飞的年轻人,心中正编织着一个七彩的梦幻呢!——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早上,他读完大学后,当上了掌管东北四省的大官。一辆很气派的汽车送他回家省亲了,他穿着那种华贵的官服,仆人,从人,卫兵,马弁前呼后拥,挤满了客厅,挤满了庭院……
“连波,要到锦州了!”族兄提醒一句。
“哦。”连波漫不经心地答应一声,心中的梦幻继续编织着——前来道喜的亲朋们拱手相贺,前来恭维的乡亲们笑脸相迎。墙头上,树杈上挤满了看热闹的小孩。父亲、母亲被几个漂亮的女佣搀进扶出。屋里屋外热气腾腾……
“连波,检票上车了”
“噢”。他跟着各色人等挤进站台,挤上列车。——伪保甲,伪乡长,日本人都来道喜,这些人在葛氏门庭再也不见往日的威风,他们唯唯喏喏,点着哈腰……
“连波,我回去了,你一个人要多加小心,到北平就给家里写信。”
“啊,知道了”。
——来贺喜的人群中好象也有在松树嘴子指南中学中那位骄横凶恶的日本军官。他木桩一样笔挺地站立左窗外,毕恭毕敬地对自己说:“葛的,你的大大的官,我的小小的官,你的归来,我们的撤走,统统地撤走!”
“你的,起立!”一个荷枪实弹的日本乘警前来盘查了,葛连波才从梦幻中醒来,他定睛一看,好凶恶的日本乘警!一双狼一样的眼睛仔细地打量着他的周身,他的行囊,火车什么时候开的,开到哪了,族兄什么时候走了,他都不知道。他后悔为什么不和族兄说一声道别的话?说一声告诉父母不要惦念多多保重的话呢?后悔,恐怖一齐向人袭来,他汗流满面了!
他身不由已地站立起来,回答日本乘警的盘问。
“你的,哪里人?”
“辽西人。”
“辽西人,到北平去什么的干活?”
“读书的干活。”
“八格!满洲国的干活,满洲国的高中,大学统统的有,你为什么不去那里读书?”
“我……”
“实话的说,撒谎的,死了死了的!”乘警不由分说,打开了葛连波的行囊。
几本教科书,几件换洗的衣服,几块银元。
见到银元,葛连波急中生智:“太君,我家境贫寒,无力读书。北平有我的亲威来信说,如果你能来北平读书,学费由我们支付,因此我才到北平去读书。”
“你的实话?”
“实话,实话。”
乘警走了。连波擦汗,擦了一遍又一遍。
到北平稍事休息后,葛连波考入了东北难民子弟职业学校。一九三五年,这所学校出现了经费不足,按照张学良的指示,东北难民子弟职业学校被合并到国立东北中学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东北中学由张学良任校长,王化一任代理校长。这个学校既学文,又学武。张学良把一个营的武器交给东北中学,上午是文学必修课,下午是军事训练课。学生的武器装备和军队一样,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学习抗日救国的道理。每天的早操都在一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声中进行。
东北中学的反满抗日情绪触犯了蒋介石的龙颜,因而面临着被解散的危险。这里全是无家可归的东北籍青年。是张学良指望的武装力量。张学良一方面要力保这所学校,由于他是湖北行营主任,他一方面还要照顾蒋委员长的情面,两难中,张学良只好把东北中学迁到河南与湖北的交界处鸡公山上。
一九三六年四月,葛连波在开封“河南全省大中学生集中训练总队”第三大队第三中队受军事训练。此时的葛连波已是学有所成,文武并进了。他凭借聪颖的天资,刻苦的耐力赢得了品学兼优的赞誉。只是,这国难当头,山河破碎的时局已经无遐欣赏这些乖巧的学子们了!被学子们当做报效对象的祖国此时急需的是那种直接的救亡动作!这好比一位落入虎口的年迈苍苍的母亲所急需的是打虎救生的勇士而不是文质斌斌的孝子一样。而这个在儒学模具中脱出的标准士子葛连波呢?他所循规矩的依然是由士而仕和学面优则仕的不易法则呢!
我们的儒学真是一把不可造次的双刃剑哪!它可以用循序渐进的谨严打造出一批先贤大德来,也可以用功名的光环映造出一批历史的祭品来!葛连波就是以跻身贤德之例而论为历史祭品的个案。在接受军事训练的当时,他隐隐觉得,他已经是士阶层的一员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寻找由士而仕的途径。学会文武道、货与帝王家。他尽管不乏对国难当头的忧患情怀,然而他更为关注的还是出仕的焦虑。因为他的身心已经牢牢的粘附于儒学的大网之中了。他既然不可能成为高举义旗的英雄豪杰,他就只好搭乘在功名的扁舟上听任颠簸了。
这一叶扁舟很快就向他靠拢过来了!军事训练接近尾声时,中队指导员周某找到葛连波,周某说:“你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学员,现在有一个组织希望你能参加,你看如何?”
葛连波谦恭地说:“我是学生,求学期间我不想参加任何政治组织,唯恐影响学业。”
葛连波看着周某那贪婪的神色,象是推诿,又象是求情。
“哎,这个组织很光明正大嘛!你参加了它,才能学有所用,才有前途!”周某说完离去了。葛连波伫在那里,茫然不知所措了。“参加了它,才能学有所用,才有前途”周某的话一遍遍在耳畔回响。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归宿了!我千辛万苦求学到这里,看来学业只能中止了。东北沦陷,华北特殊化,偌大个中国已无处求学了!不过,我的书不能白念哪,我无论如何也要有个归宿啊!周某说的组织一定是官方的,一个强大的靠山就在眼前。他觉得自己卑微得像是一片铁屑,一块硕大的磁铁就在眼前,他身不由己地向那磁力靠去!
那很像在一个暖风拂面的季节里,一位健壮的姑娘春心萌动了。巧遇一个顽劣的男人向她求婚,那男人健硕而粗野。姑娘不知底细却又脉脉含情,因为她无法抗拒体内那强大的受本能的冲动。在一个待嫁的年龄里,一切花言巧语都可能获取纯真的爱情!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读书人不能独立获取功名,读书人要想获得社会的承认,只能委身于皇权。好一似俊俏贤良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只能掌握在男人的手中,要博得男人的宠爱才能生儿育女,才有幸福可言。唐宋以来,知识分子除了登科入仕之外几无栖身之地。传统中国仕子的出路为中下三等,上等为登科入仕做官,中等为入府充当幕僚,末等为设馆授徒执教。葛连波的眼睛无疑盯住了入仕做官。
“葛连波,总部有请!”有人高声在窗外断喝。
葛连波急忙走到总部。正面墙上悬挂着孙中山、蒋介石的画像,二十多人已列队站好,周某让他入列。监誓人陈春霖领头宣誓:“余以至诚愿参加中华复兴社组织,信仰三民主义,拥护蒋委员长。服从命令,严守秘密。如违誓言,愿受最严厉之制裁。谨誓。宣誓人葛连波。”
他在不明白复兴社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情况下就成为该组织的一员了。
一个春心萌动的女人被一健壮男子拉进花烛摇拽的锦帐里。男人向她说明富贵与荣华的前程后,就把手伸进她丰硕的前胸里。女人半推半就的顺从了,男人扑灭了烛光,一个欢愉的夜晚过去了。第二天早晨,女人对镜梳妆,她要的男人的欢心来打扮自己。这就是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到的“女为悦己者容”。
陈春霖训话:“你们返校后要注意异党活动,如有情报,务必来信告诉我们……”
功名心,入仕情驱动着葛连波上了一辆他并不熟知的战车,这辆战车要驶向哪里,他只好听天由命了。
第五回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
十五日,东北中学全体复兴社分子在鸡公山的一个山沟里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分析了东北中学处境的危险性,这是因为,东北中学的校长不是别人,正是西安事变的发起人之一张学良!会议决定派人去开封陈春霖处表态:愿意营救领袖脱险,并应向陈春霖请示东北中学复兴社的活动方式。这些旨在讨好蒋介石、抵毁西安兵谏的奴才行径已经说明:这些货与帝王家的寒窗士子们已经认同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宿命了!
在个人前程和拯救家乡沦亡的两难选择中,这些忠孝节义的读书人竟然选择了前者!会后,葛连波、杨魁、刘启文三人奉命去开封面呈陈春霖了。那时的葛连波当然知道西安事变的来龙去脉,但他仍旧不能理解张杨的义举。这个儒学模具下脱出的土坯根本没有自己的民族观与人生观,他所恪守的只有君臣观。葛连波知道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道理,然而他不知道蒋介石是不是明主,他不知道天底下谁是明主。彷徨中他选择了认娘,有奶就是娘,如果说儒教的信徒们有悲哀,那么悲哀莫过如此!
他在对陈春霖的陈述中说:“蒋介石和我们是君臣关系,劫持领袖就是大逆不道。”
陈春霖非常欣赏葛连波的陈述。晚上,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单独召见了这个复兴社的骨干分子。吊灯辉煌,电话铃响、沙发华贵,地毯雍容。葛连波走进办公室就被这里的氛围融化了。他嗅到了那种别样的幽香与威严和合的气味,这气味就是富贵与荣华的表征。他隐隐感到,这气味正在向他走来。只要自己恪尽职守,不久的将来,自己不也会拥有这等堂皇的官邸吗?
陈春霖扶着他的肩膀让他在沙发上落座。陈春霖坐在自己的皮靠椅上雍容大度地说:“东北中学的校长虽然是张学良,但事变与学校无关嘛!只要你们能认真做好复兴社的工作,我可以向上级组织为你们请功!”
“多谢栽培!连波一定恪尽职守,为领袖效力!”
“好、好!国难显忠贞哪!”
入夜,葛连波辗转难眠。连日来,他以自己的机敏与才智应对了西安事变以来的各种局面。他为自己能博得陈春霖的欢心而颇感自得。是的,复兴社有前途我就有前途,陈春霖能升迁,我就有希望。他二目微闭,回想着离家以来的朝朝暮暮。十年寒窗当为君国,我这样为国效力何错之有啊。他心满意足地翻了个身,睡意涌来,葛连波渐渐响起了均匀的鼻息声。
如果一个良家女子嫁鸡随鸡是一种宿命,那么一个传统士子委身皇权也是他难逃的罗网了。请原谅我再次把女子出嫁比做士子入仕吧!不这么比方我们如何去审视儒学的厚重的积淀呢?这种积淀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面目也束缚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这种积淀养育了诸多的忧国忧民的贤德也铸造了诸多的循规蹈矩的书生。这些书生道貌岸然,他们往往把个人功名的求索寄托在报效君国之中。
儒学的三从四德观既然可以酿造成巧妇偏伴拙夫眠的婚姻悲剧,也一定能酿造出书生痴情事强权的政治悲剧。一个丰腴俏美的女子投身到一个顽劣不堪的男人的怀抱了!人间的惨不忍睹莫过于此;然而更加不堪入目的情形还在后头:那女人极尽献媚之能事,目的是使自己受宠并因此而身怀有孕;一位满腹经纶的书生投身给一个独裁专利的政权了,人世的悲哀当属于此;然而更加悲哀的情形还在后头:那书生竭尽奉承之能事,目的是使自己受宠并因此而身价倍增,富贵荣华!
一九三八年二月一日,葛连波由王卓然介绍,去武昌训练总监部无线电技术干部人员训练班接受电训了!他终于在疮痍满目的国度里迈出了由士而仕的第一步!也是他悲剧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凝聚了他十几年学而优则仕的渴望啊!一位待嫁的姑娘到底有人迎娶了!当她被人用花轿抬着,吹吹打打的进入婆家大门的时候,她还不知道这男人相貌如何,品行怎样?
这个训练班是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培训电训特务的机关,名誉主任戴笠,副主任魏大铭,教育长董益三。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葛连波结束了做为他出人头地的垫脚石——书斋生活,他要在仕途上表现激情了!
葛连波此时更名葛歌。他在解释这名字由来的时候说,大丈夫应歌于其时。大丈夫应当在他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张扬意志,表现激情。这种积极入世,拥抱时代的理念乍听起来似乎无懈可击,只是,他歌于其时的出发点是张扬自己的声音。这声音中听不到一点祖国的气息和人民的愿望,这声音是被重复了千百遍的服从和遵命,这声音中没有多少生命底层的呐喊和个性的申辩,这声音是一个程序里的机械律动。既是这种声音已经使葛连波志满意得了!经过十几年的儒学滋养,这个念念不忘功名的人饥不择食了!
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葛连波调国民党第一军无线电排工作,不久被合并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凤翔总队通讯科;同年秋,复兴社解散,葛连波加入国民党,随后调河南信阳国民党第十七军团部充见习官。
一个具有报国初衷的士子到底在功名的诱导下进入了专治与独裁的营壘中。
第六回
日本的飞机五架一组,人字形排开,铺天盖地的笼罩在武汉的上空。随着一声声尖利的轰鸣,飞机的尾部抛下了一束束黑色的精灵。这是死神装扮起来的精灵,这一束束精灵着地后立即构成了一片火海,巨大的冲击波和钢片迸发的杀伤力夺去了无以数计的生命!这生命中有正值青壮年的男人和女人,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有身怀有孕的妇人……这些青壮的男人和女人均被迸发的钢片撕成几段,那嗷嗷待哺的孩子在巨大的轰响之后撒开了痉挛的小手,孕妇的腹部被炸开,胎儿着地后不情愿地抽搐几下,然后就不声不响地睡去了……
国民党第十七军团部的一个无线电排和苏联顾问团一起在武汉西北的一座小山上躲飞机。此时的葛连波已是这个无线电排的少校主报员了。他对武汉会战的前景忧心忡忡,他站在指挥所的军用帐篷里遥望着火光冲天的武汉,心里一阵紧似一阵。苏联顾问团的摄影记者不断抓拍飞机扔炸弹的空中镜头和炸弹落地时火光冲天的镜头。据说这些照片要不断寄给后方人民观看,葛连波对此兴味索然。无线电排的所有电台忙作一团,滴滴哒哒的声音此起彼伏。最高指挥部来电命令坚守武汉,军团长胡宗南组织人马奋力夺回了罗山。日军脑羞成怒,遂调重兵强攻武汉。枪炮声狂暴而密集,象千百头发疯野兽的狂吼,炸弹声摇天撼地,火光、血光染红了半边天。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武汉终于失守,随即信阳失守。
兵败如山倒,葛连波所在的军团部只得全线徹退。徹退时,适蓬暴雨连绵,几声炸雷之后,暴雨如飘泼般洒落。这是雷霆震怒,这是苍天在哀哭!为这惨绝人寰的一幕,为这千百万无辜的生灵!
徹退时,葛连波身染疟疾。他由人用担架抬下山来,他看到抬担架的人浇得落汤鸡一般,心中百感交集。持续地高烧、虚汗、四肢酸疼已经使他难以招架,更让他颓唐志挫的是连日来的战局,国军貌似强大,为什么屡战屡败?共产党的游击队只有人数不多的人枪,他们为什么能够捷报频传呢?
躺在军医院的病床上,葛连波昏迷、梦呓。他稍有清醒的时候,脑海里就出现这样的情形:蒋介石问戴笠:“鼓浪屿是否有敌人军舰?如果有,我要派机轰炸,希速查报!”本来。戴笠在鼓浪屿已设情报组並配有电台,结果一问魏大铭,已有三天不通报了!
“玩忽职守!”葛连波向病床砸了重重一拳!
他的脑海里又映现出这样一幕:每年四月一日,戴笠都为死难的抗日将士召开追悼会。蒋介石每每要届时参加,做简短讲话后即离去。蒋介石的汽车已经离开五分钟了,戴笠及侍卫们仍在那里鞠躬相送,以表忠诚!蒋的耳目众多,戴笠想通过这些耳目来博得蒋的欢心!
“这些暴君,奴才怎能带出来强兵强将!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不是知己,他们靠势力,恫吓!”葛连波默默地体认着他所投身的营壘。
一桩更为令人发指的丑闻在心中浮现:戴笠到洛阳视察时,非要漂亮的女护士陪护。夜深人静的时候,戴笠在女护士的哭泣声中将其奸污,并使怀孕。当女护士要求与其结婚时,戴笠却断然拒绝!
“禽兽!这种人能担当党国重任?古人云,有德者居天下,无德者失天下。这些人臣能强兵富国吗?”葛连波想着想着就陷入了昏迷之中。他发烧、发冷。浑身颤抖,牙齿咯咯作响。不知过了多久,他才在死神手里挣脱!
好不容易捱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的一天。这一天,葛连波在机房的电台上听到了蒋介石兴奋的声音:“日本无条件向我投降了!”
啊!日本投降了!祖国光复了!
葛连波忘我地欢呼雀跃起来!同事们随即欢呼雀跃,大家拥抱、亲吻,好似久别重逢的亲人。欢呼中,他忽然觉得“向我投降”的字眼不妥,想了想他对同事们大声说:不能说向我投降,应该说向中国人民投降!
“委员长说的‘向我投降’嘛!”一同事反驳道。
“不对”,葛连波一本正经地更正道:“是向中国人民投降!”
“你咬这字眼干啥嘛!”又一同事规劝道。
“不,凭良心,应该这么说”葛连波不容置疑的口气令同事们不声不响了。同事们当然懂理得他所强调的“向中国人民投降”的字句里,是指出了抗击日寇的还有其它武装力量的功劳。不过,这种良知应当意会,不便言传。
胜利是可喜的。全体同胞如释重负,他们以各自的体验逃脱了亡国的危机。葛连波的追求是自我实现,当祖国光复有利于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时候,他地久藏心中的蓝图又在悄悄展开了。
第三章 黄梁又现
第七回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重庆街头。
国民政府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游行活动在喜庆热烈的气氛中进行。国民党中央所属的海、陆、空三军代表,苏联红军代表参加了庆祝游行活动。重庆的国民党党政机关代表、团体代表及各界群众参加了庆祝游行。游行队伍手持花束,振臂高呼。路旁的楼窗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头。天空中有飞机列队通过,地面有军车缓缓前行。军乐交响,口号雷鸣,重庆全城沉浸在喜庆之中。
葛连波作为军界代表参加了这次游行。他不断振臂高呼:“庆祝祖国光复!”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少年失落了的祖国的概念又回到他干涸的心灵中。祖国是温暖而滋润的概念哪!在她的滋养下,干涸的心田复苏了。这心田期待着春风雨露,一旦春风化雨,这心田上即会郁郁葱葱。我们无法否认,这是一片寻找生机的心田啊!
多少年的流落之感,恐怖之感,前程未卜之感和硝烟弥漫之感即将卸下心头。一个博大的襟怀,一个宽厚的胸膛即将成为自己的依托,这就是祖国!他觉得身旁已有了融融暖意,这时令好象不是秋凉,这时令分明是一派春暖啊!前方已有春水荡漾,明天会有万紫千红!十月十日,国共双方停战协定签定了,全国的新闻媒体争相播报了这一喜讯,葛连波激动得彻夜难眠!他除了为国家、人民庆幸也为自己庆幸。如果祖国进行和平建设,他会更有用武之地呀,他可以凭借无线电专业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有梦想的习惯,正是这种出人头地的梦想才使他走出凡俗,四处求学、学优入仕的。这一天晚上,他又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这是北平还是重庆?或许就是大梨树沟?他办起了一所私立赈济中学。梦境是如此的清晰可见!一所五层教学楼已经巍巍耸起,宽阔的操场上绿树成荫,门外,开学庆典开始了,黑压压的人群一望无际,前来祝贺的县长、省长们纷纷下车向他拱手相贺。祝贺毕,揭匾仪式开始,一位他不太认识的官员缓缓揭下覆盖在校匾上的红绸。校匾上用他喜爱的老宋体写成:连波私立赈济中学。
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前来就读的尽是一些衣衫褴褛的孩子,他准备了足够的校服,他为他们洗手、更衣。他劝慰着拒绝着那些前来送孩子们的家长们的跪拜谢恩。
昔日,卢生在邯郸客栈里做了一个衣锦还乡的美梦,醒来时,店里的小米粥还没熬好呢!今天,连波也在重庆的寓所里做了一个教育救国的美梦,醒来后的不多时,他就接到了保密局的命令:命葛连波同魏大铭、夏晓华、刘敬先等由重庆飞抵北平待命!
内战的征兆!
第八回
半个月后,即一九四六年元月六日,葛连波又跟随文强、荆有章、刘敬先飞抵锦州!
内战一触即发!
当日十三时许,飞机飞抵锦州上空。葛连波俯首眺望,皑皑白雪覆盖了锦州全城。锦州象一位疲惫的老人,饱经了饥饿与严寒,在白雪的覆盖下沉默不语。街道上不见了往昔的喧嚣,几个蚂蚁般的行人匆匆奔走着。锦塔却依然昂首挺立,葛连波看见锦塔的时候仿佛看见了锦州父老那不屈的灵魂。
锦塔,锦州的象征,家乡的象征!“到家了!”他脱口而出。随即就有热泪夺眶而出,飞机朝着机场的方向慢慢俯冲,这片热土越来越近了。葛连波张开双臂,忘情地准备拥抱这一片热土。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看见母亲的时候,总要倾诉飘泊在外的苦衷,而他却不敢回顾这些年自己的历程。飞机着陆后,他仿佛看见了千百双含泪控诉的眼睛,听见了千百次呼唤和平的喊声。他不敢正视这些眼睛,他也无法回答这些喊声。
他知道自己飞锦是何许使命,他不敢细想这种使命,当然他无法抗拒这种使命。走出机仓的时候,葛连波的眼泪已经模糊了双眼,他步履沉重地走下舷梯,荆有章劝尉道:“葛歌,到家了,你应当高兴才是嘛!”
“是啊,我们还想到你府上去拜访令尊大人呢!”刘敬先也缓和着这种沉闷的气氛。文强却观颜察色、一言不发。前来接机的汽车早就在机场等候了,汽车载着他们和电台的机械风驰般向小白楼驶去。一路上,不断映入葛连波眼帘的尽是些日军遗弃的工事、堡垒、断壁残墙。街上行人的脸色已经出现了安宁和平静了,葛连波的心里却在一阵阵发紧,他实在没有把握这种安宁与平静能维持几天。自一九三四年秋出走至今,十二个寒暑过去了,家中双亲可在,父老可好?
这个断然闯出乡关的学子一直做着衣锦还乡的美梦,今天还乡了,他的心情却特别沉重。自打看见锦塔的那一刻起,他就没有说过一句话,他实在找不出一句可以告慰锦塔的话语来。他的心里乱极了。机械师报告:“少校先生,电机已经装好,督查处长文强命令向重庆发报!”
如果说机械在人面前有多么得心应手,那么军旅中的下属在上司面前就有多么得心应手。儒学中礼教核心是让人俯首贴耳,葛连波已对自己的宿命厌倦了。葛连波向重庆发报:“我们已经到达锦州,正向沈阳挺进。”随即,他向文强提出了回家省亲的请求,文强允诺。
无论如何,大梨树沟还是伸出双臂拥抱了这位离乡多年的学子。由于事先得知了消息,几位族人早就在村口迎候了。当葛连波被族人们簇拥着走进村子的时候,一些稚幼的孩子们远远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的陌生人。葛连波顿时感到了一种悲凉与空寂。是啊,我离家时的想往可不是只身归来啊!我做过多少衣锦还乡的美梦,现在都只能形单影只的拜见高堂!他预感到一种命运的嘲弄。
一种苦涩的神情应对着乡亲们的问候,这苦涩的千般滋味只能悄悄流进心中。心中默念着唐人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学而优则仕,他深深的品尝了自己仕途的千般滋味。论地位,不可谓不显赫,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系统是是颇为令人胆寒的,然而他并未引以为荣,他深深的洞穿了军统局的内幕。剿共的意义何在他不愿深思,那连年的杀戮却已使他触目惊心。令人无可奈何的是,此行的目的是要准备一场更大的杀伐呀!幸亏无人问及“客从何处来”,如问,我当如何作答?
时逢腊月年底,院子里正为他的归来杀猪庆贺。
一头猪被捆绑在桌子上,绝望地嚎叫着。人们进进出出,说笑逗闹,热气腾腾,葛连波向各位拱手问候之后,径直朝母亲房里走去。母亲大病初愈,坐在炕上等候着儿子。葛连波跨进门槛,一看见白发苍苍的母亲就失声痛哭了!他泣不成声地呼喊到:“妈,我的妈呀!”母亲发疯地抱住儿子,长长地咧开嘴巴哭嚎到:“我的孩子!”
母子抱头痛哭。外面忙着杀猪的人们都停下手中的活驻足倾听,父亲走了进来,父亲边挘劾岜呷拔磕缸樱骸鞍パ剑昧撕昧耍』乩淳秃寐铮≌饷纯蘅尢涮涞厝萌诵埃】炫隳懵杷邓祷埃一沟冒镒派敝恚。亢昧撕昧耍 备盖自盼梗绞钟妥兆盏摹K鲎帕绞肿叱鑫菝牛ㄌ烁盖兹髀湓诿磐獾目奁4ㄇ樾髌蕉ㄖ螅盖孜剩骸岸玻闼担鼓艽蛘搪穑俊绷ǹ醋拍盖啄瞧蚺伟蟮难劬Γ肷挝扪浴D盖椎炔坏交卮鹬螅叫欣侠狍飨隆A砩嫌妹砀盖撞晾幔卟帘甙参克担骸安淮蛄耍Ω檬遣淮蛄耍∮Ω檬遣淮蛄恕!蹦盖鬃ё《拥氖郑』巫盼剩骸岸。惚鸷逦遥愀宜凳祷埃闼嫡庹痰降谆勾虿淮颍堪。康降谆勾虿淮颍俊薄
“不打不打,肯定不打了”。无论儿子心中有多烦乱,儿子还是给母亲一个安慰的答复。
“那你说,你还走不走了?”母亲仍旧拽着儿子的手。连波说:“我不走,不走了,我要陪您一辈子!”
“这就好,这就好。”母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