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云水间-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父女俩嬉笑完,顾仲安便正式开始给顾雅妍讲学,“这通行的蒙养教本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开始,然后再读《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声韵启蒙》,爹爹先教你念《三字经》。这《三字经》共有三百七十四句,爹爹每天教你二十句,然后再学二十个方块字,先在沙盘上练习。第二日,你要将这二十句背给爹爹听,一字不得错,还要把这二十个字全写出来,做不出来,就要打屁股的。”虽然是女孩,顾仲平的要求也很严格。
顾雅妍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启蒙读物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字相不相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顾仲安从书架上取了本《三字经》,开始细心教女儿从头念起。
字也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繁体字,这就好,看来马上就能偷偷翻些史书,解答自己的疑虑了!只是识字时,自己得拿捏好尺度,不能表现得太聪颖,神童的名声可不是那么好当的。
如果长大后,学问反而没有以前在同龄之中突出了,人家就开始伤仲永啦,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啦!如果学问还是那么精进,人家可能就会给你冠个才女之名。
这可没什么好值得高兴的,要知道古代的那些大才女可都没什么好下场。作出《胡笳十八拍》的东汉才女蔡文姬流落塞外十二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后来虽然被曹操重金赎回,可又得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写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这等真知灼见的晚唐才女鱼玄机,婚姻也是不幸,面对无情的生活,她选择成了一名纵情的女道士。最后却因妒杀自己的侍婢,而被判处极刑。陆游的表妹兼妻子唐琬,虽然夫妻恩爱,但婆母不喜,还是被休回家,只留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便抑郁而终。还有能吟诗着文,明达吏事的上官婉儿,曾经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可最后还是在险相万千的宫廷权力争斗里成为牺牲品,被李隆基诛杀。一代女词人李清照就更不用说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等出身与才华,晚年也是坎坷凄苦。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才女都没有好下场,这些女子的遭遇或多或少跟她们的时代背景和自身性格也有关系。不过,总的来说,在这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还是低调些好!可也不能进展太慢了,总是偷偷的看书,久了难免不会被发现。
顾雅妍面上认真的听着,心里实际在考虑自己的小心思,而一旁的顾仲平也快讲完了,“今天的最后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是说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过错。听明白了吗?”
顾雅妍赶紧点点头,顾仲平见状便要求女儿跟着自己再念一遍,再解释给自己听,见没什么大的错处,才又开始教女儿习字来。“妞妞先看着爹爹如何在纸上起笔,你待会儿就照着这纸上的样子,在沙盘上练习。”顾仲平没有从最简单的字教起,而是选了刚才教的《三字经》前二十句中,比较好认的二十个字来。
第四章 妯娌
待顾仲安教完今天的内容,已经是巳时三刻了。李氏还没有回来,顾雅妍便跟着顾雅婧去灶间舂米择菜,准备午饭。
这时还没有碾米机,吃的米需要舂,也就是用棒槌砸谷子,把谷子壳砸掉,舂出来的壳就是米糠,剩下的米粒就是我们吃的白米。这可是个体力活,舂米时,用脚踏碓,碓头起落很是吃力。要舂白一臼米,最少要舂个三百来下,花费近半个时辰。李氏和顾雅妍姐妹俩每次都舂得大汗淋漓,喘气不已。
另外,顾雅妍还学会了如何掌握土灶的火候,用稻草或是捡的树枝扎成一个个小把子,也就是农村常用的柴火了。拉风箱和添柴火的频率配合好,才能够烧出武火温火,大火小火。听着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容易,灶口温度高,烟子重,很容易被烫到或是呛到,更别说还得一边拉风箱,一边添柴火了。
今天田间活少,顾大伯和妻子宋氏便提早回了家,让两个大儿子上山打柴去了。
宋氏见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心里就开始有些冒火,婆母应该还守着她的菜园子,可这李氏去哪了,哥哥嫂子干完活回家,也不知道出来迎迎,倒杯茶?
顾雅婧听见院里的响声,忙走出来瞧,见是大伯和婶娘回来了,忙迎上去,“大伯和婶娘回来了,我这就去给你们倒杯水,你们歇会儿,饭菜过会儿就好。”
“你娘呢?”宋氏见只有侄女出来,便问道。
“我娘去镇上给爹爹抓药了,一会儿就回来。”顾雅婧小心答道,没提绣活的事。要是婶娘知道娘亲还有工夫做绣活卖,肯定又要娘亲“帮”她给大伯堂兄们补衣服,纳鞋底,缝被子,总之,大伯一家的针线活又要全落到娘亲手里。
“抓什么药,现在还没回来?指不着就又回娘家了呢,以为自己还是官家小姐吗?田也不会种,连饭也做不好,她那些德啊言的,学到狗肚子里去了。”宋氏愤愤道。
顾伯平见妻子越说越离谱,喝道:“你这婆娘,说什么呢,还不赶紧进屋去。”转头又和颜悦色的对顾雅婧说:“那就有劳侄女了,你婶娘瞎说的,你别往心里去啊!”
顾雅婧忙称“不敢!”,转回灶间倒水去了。
顾伯平把宋氏拽进屋里。“你当着孩子的面。有没有点做长辈的样子?这么多年。还改不了你那小家子气。”
宋氏是顾老太太的远房亲戚,家里穷。兄弟姐妹一大堆。没钱给她办嫁妆。顾家先前是书香人家。中等富农。本不可能娶这么一个没嫁妆地媳妇。可当时,顾老太爷和儿子都病重,家道已经中落,顾夫人。也就是现在地顾老太太。见翁爹和丈夫病重。自己地大儿子伯平婚事一直没着落。试想。家世相当的人家谁会把闺女嫁给这个眼看就要没落的人家受苦呢?没法,顾夫人索性从娘家挑了个会持家的侄女,给自己当个助力。先把这家里地一担子事挑起来再说。
宋氏一听丈夫提起这成年往事。立马发作起来,“我小家子气?你们家就了不起了?不就是出了个穷举子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地,还得我养着呢。我嫁到你们家。任劳任怨。从早忙到晚,还给你们家添了三个儿子。续了香火,那李氏生了什么?不过生了俩赔钱货,还让你们宝贝似地供着。我是为了我自己吗?还不是为了你,为了三个儿子,杰儿眼看到了成亲的年纪。可你问问,我托地媒婆都是怎么回地。好人家的闺女。我自是没那么大地心,可就是普通清白人家,人家都不干呢!一进门来。就得伺候这么一大家子。除了自己的婆母。小叔子,还有个举人娘子的婶婆。这还不算。俩小叔子要娶媳妇。还有俩小姑子得嫁人。要是我有闺女。也不愿意她受这委屈。况且连间像样的新房都没有。”说着尤不解恨。呜呜地哭了起来。
顾伯平听着妻子这么一噼里啪啦的,虽不中听,却是事实,也跟着沉默起来。这大儿子订不到好亲事,将来两个小的也会有影响。可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能闹着分家。把弟弟一家子都赶出去吧。
宋氏见丈夫不做声。继续道:“你们不就是瞧我没嫁妆,只知道欺负我这乡下老实人吗?你这没良心的。也不看看我这些年是怎么过来地?我刚嫁来地那会儿,老太爷和翁爹都病着。家里的两百来亩良田卖到只剩如今的这十亩水田。二十亩旱地。要不是指着这点田糊口,只怕也得卖掉。没钱雇佣佃农。只好我俩自己种,起早贪黑,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地。回到家,还得给一大家子做饭。洗衣服。伺候老地喝药。给小地喂奶,幸好婆母可怜,还帮着我点。不然,我只怕皮都不剩了。你还记不记得。生杰儿那会儿。头胎又是难产,流了那么多血,可过两天,我还不是得照样下地干活。我就是个没福气。命苦地!”
顾大伯最不喜宋氏这耍泼的模样,不耐烦道:“那你想怎么样?跟着我命苦,那你就给我滚回娘家去。”
宋氏一听,知道丈夫这是真生气了,过犹不及就不好了,遂把哭声压小了些,“我可没说跟着你命苦,是你自己说的,我只是心疼三个儿子,你们顾家的香火可是要靠他们传递,你就忍心这么委屈自己的亲生儿子?”说罢,又低声呜咽起来。
顾大伯又沉默片刻,似是终下决心,道:“这事用不着你操心,我自有主张,你把家操持好就行了。”
宋氏低头抹泪,眼角却透漏出一丝得逞的亮光。待顾大伯出房门,又打了水,细细擦脸,抹上些脂粉,掩盖微微发红的眼圈。
李氏终于在午时二刻赶了回来,进门时额上还冒着细汗,顾老太自然把李氏又狠狠发作了一回,甚至连“不守妇道”这样严厉的话都说了出来。要知道,这如果坐实了,是要浸猪笼的啊!
不过这也算是正常的,顾老太基本上对这个媳妇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罚。奇怪的是,随后进屋的宋氏,并没有如往常般附和婆母,只是在一旁冷冷的瞧着。
吃饭的时候,气氛也有些不同寻常,李氏虽然挨了婆母一顿说,但并没有任何哀怨的表情,这也很正常,在婆母面前,尤其丈夫也在跟前的时候,李氏一向都是谦卑有礼,一副受气小媳妇的样子。
因此,在顾仲安的眼里,倒是很心疼妻子,感情的天平自然会有些偏向。可身为人子,不能言父母之不是,只好常常私下宽慰妻子了。
但是,李氏这次也没有如往常般迎合,而是自顾自的吃饭,还不时往俩闺女碗里夹菜,连婆母越来越频繁的冷眼也没理会,这太不符合李氏一惯警小慎微,察言观色的作风了。也是,泥人还有三分土性呢?顾老太太这婆婆当得也太……
而宋氏则似乎跟这饭菜有仇似地,狠狠地撮着这个,捏着那个,要是平常,顾老太早就看不下去了,今天却什么也没说。顾雅婧埋头吃着碗里的饭,对其他的事情充耳不闻,顾雅妍则想着得尽快琢磨出点赚钱的营生来。
经济因素确实是影响家庭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有的家庭,即使贫困,仍然能够相亲相爱,互相扶持,而有的却只会互相不满,心生怨怼。所以很多时候,活得好不好,并不是就单看谁能起到一手好牌,而是谁能将任何牌都打好,或者无论输赢,都能“不因胜利而骄纵,不因名节而倨傲,不因失利而沉沦,不因落后而浮躁。”
顾雅妍很想帮帮李氏,是否这婆媳真是天敌,她当时也为这个很伤了些脑筋。不过她的未来婆婆,主要是瞧不起自己,但是人家自诩“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从来不会在明面上给顾雅妍难堪,顶多不怎么搭理她罢了。
可还没等顾雅妍想好怎样讨好未来婆婆,就发生了那件事,自然也没有讨好的必要了。
可这顾老太太也不知道为了什么,这么不待见李氏?让本就没有什么斗争经验的顾雅妍很是犯难。
第五章 历史
不过,自那天后,全家人却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家人还是如往常般过起日子来。
顾雅妍每天仍旧卯时之前起床,梳洗完毕,练套五禽戏,再去吃过早饭。大约辰时去爹爹的书房,先学《三字经》和认字,而后自己在沙盘上练习。毕竟造纸技术还不发达,纸还是挺贵的,而且一张宣纸写不了几个大字,给小孩子启蒙练字就太浪费了。
这期间,顾雅妍会趁顾仲安不在,翻阅一本名为《华夏史要》的书。午饭过后,顾雅妍会小睡一会儿。起身以后,李氏就开始教女儿简单的针线活,先是几种基础的缝纫针法,配色打络子等。顾雅妍练习的时候,李氏就教顾雅婧描红绣花,更深些的女红技能。
酉时吃过晚饭,姐妹俩就去灶间给全家人烧水洗澡。顾雅妍也会利用这个时间继续看那本《华夏史要》。大约过了戌时,全家人才会歇下。
据这本《华夏史要》记载,大约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历史是她熟悉的那样。三皇五帝开天地,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历史的岔道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巡行天下,行至沙丘时不幸病逝。临终以前,曾为玺书召令扶苏至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历史上,中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即皇帝位。同时下诏赐死蒙恬和扶苏,并“数以罪”。
而这里,扶苏并没有给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篡改遗诏的机会,他埋伏在始皇身边的亲随,先一步拿到了秦始皇的玺书,并伪造了一份假的,上书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太子,假的自然留给了赵高等人。
扶苏持真遗诏赶到咸阳,那里,蒙恬早已经布置好大队人马,隐在暗处,只等胡亥拿出假玺书,以“伪造玺书,密谋篡位”的罪名将其等人一网打净。
扶苏顺利登基后,是为秦明皇,他一举废除世袭制,跳过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建立皇权最为集中的内阁六部制行政体系,还建立了以调查各种信息,尤其是军事信息为目的枢密院,负责监察、谏言、弹劾的御史台,储备优秀人才的翰林院。
秦明帝又把全国分为十九个省,下依次设府、州、县三级行政区域。另建立最高学府国子监,以下分别设府学,州学,县学。同时建立了以童试,乡试,会试,殿试体系化,典型的明代科举制度。他的所有这些创举是为以后历朝历代所遵循的制度范本,一直延续至今。
顾雅妍觉得这位秦明皇应该也是一位穿越同仁了,可他来自哪个时代,以前又是干什么的呢?
他并没有支持民间贸易,鼓励经商地举动,相反他认为士农工商,士族最贵,商人最贱。
女性地位在他执政期间,也没有什么提高。相反他借由其皇后之名提出了著名地“三从四德”地女性典范标准。
有这样理念地人,会是来自于现代吗?即使想要做种ma,来个hou宫佳丽三千的,也不至于要这样禁锢女性的自由吧?
他也没有在科技上带来什么举足轻重地发明,琉璃、瓷器、造纸、印刷等等这些具有突破意义的发明都是后来才出现地。
他倒是将几首著名的唐诗宋词收归己用了。李白的《将进酒》。苏轼的《江城子》,岳飞地《满江红》。都是抒发豪情壮志的名篇,当然他将几处特指地历史事件稍作了些修改。
顾雅妍又特地去看了《秦明皇起居录》,里面关于他日常起居,行为话语等的描写似乎有点明末清初时代,人物的特点。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的一切思想行为,从未出现过清初以后的法制典故,诗词作品或是人物思潮的踪迹。
顾雅妍不由的怀疑,这位扶苏大帝是否来自于明末清初,除了以上的缘由,还有一点,他并没有遵循秦始皇定的称谓秦二世,以期世世代代,而是用了“明”,难道也是巧合?
再看他对行政制度的改革,政治手腕的施展,也许穿越前也是一位政治家?是这样吗?
顾雅妍无从考证,但历史从这位秦明皇开始便发生了巨大的转折无疑。随后秦王朝又经历了近二十位帝王,共计四百余年历史。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王朝也没有逃过被终结的命运。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天命所归这回事,但似乎每个朝代的末几位皇帝都是这样的情况,即使锦衣玉食,也阳寿不长,即使佳丽三千,也子嗣艰难,秦王朝也不例外。
最后一位,秦治帝,他登基时尚是襁褓中的婴孩,由年轻的太后山东蒙阴蒙氏,皇叔左贤王,知枢密院事刘远山,体仁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杨阁老共同辅政。年幼无知的帝王,强悍的外戚,野心勃勃的宗室,手握重权的顾命大臣……
就像所有历史所演绎的那样,天下从来不缺乏有野心的人,缺的只是实现野心的机会,现在,机会来了,谁又还会错过?
山东蒙氏挟天子以令诸侯,左贤王召集人马打着“清君侧,除外戚”的旗号自组军队,杨阁老主持京中,保持中立,态度不明,各地方势力蠢蠢欲动……军阀割据,群雄逐鹿,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场不亚于春秋战国激烈程度的战乱角逐中,最后胜出的是山西太原的地方势力,但建立的不是那个顶顶有名的李氏唐王朝,而是现在的赵氏——雍汉王朝。赵氏能够披荆斩棘,问鼎宝座,霹雳火功不可没。霹雳火是火药制武器的统称,包括火箭、火球、火铳、火蒺藜等。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一次失败的炼丹,成就了火药,一个睿智的先驱,发现了机遇,然后一件伟大的发明就能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后人记前史,一部厚厚的《华夏史要》暂且收笔,顾雅妍掩卷释怀。
有人提出,宇宙其实不止长、宽、高、时间四维,而是数维空间各自独立并行存在。那么,一切皆有可能,不是吗?
这样,又过了半个多月,顾雅妍已经基本上了解这里的情况了。因此,她越发觉得,这位千古一帝秦明皇扶苏就是来自于她那个世界的明代。
要不,怎么这里士庶、文武官乃至皇族的衣着跟明朝服饰如此相似呢?当然,前者是她亲眼所见,后者就是通过书中描写得知了。别说见着个当官的穿什么了,她就连镇上都还没去过呢。
顾雅妍对这个发现是相当自得的,这千古一帝可是俺老乡啊,而且,这种发现要是在现代,那可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考证哦。
你想,这女子的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服饰,你还可以说是巧合,反正这些本身也是仿自于唐宋。可这明代独有,象征国家法令齐全的“网巾”,象征国家太平的“四方巾”,还有“瓜皮帽”,它几乎被现代的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了,这么些东西难道也都是巧合吗?
不过,顾雅妍也还没有百分之百肯定,因为,这里居然没有棉布!要知道,在明代,棉花种植的地域遍布全国,而其中,尤其以松江棉布质地最好,一度达到衣被天下的盛况。而这里,主要使用的是葛布,麻布,丝帛以及皮毛。
葛布硬挺,凉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主要做夏衣。荨麻科植物,因为其生长周期短,产量大,所以麻布是一般士庶的主要衣料。丝帛轻柔滑爽,高雅华丽,又不易获得,主要为富贾及官员皇室所用。冬季御寒则选用皮毛制衣。
多亏了顾雅婧这位小姐姐,对顾雅妍的任何问题,从来都是细心耐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顾雅妍对此时的流通货币,物价水平也有了一定认知。这可是非常重要的,连钱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怎么赚钱呢?
这里也是用银票和金银铜这些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一般情况下,一两金子约合十两银子,约合一万个铜板。特殊情况下,也会上下浮动。
第六章 结艺
这天午饭过后,顾雅妍姐妹俩相携回到屋里,顾雅妍便把这段时间打的络子拿出来了。络子其实就是中国结的前身,她是按现代流行的样式和配色编制的,不知道和这里的审美取向有无偏差?
“姐姐,我打的这些络子能卖钱吗?”说着,顾雅妍拿出自己这些日子打的“双喜临门”,“心心相印”,“蝶戏团锦”以及“六角盘长”来。
“妞妞,这些真的都是你打呀?真漂亮!”顾雅婧看着这些漂亮的结络坠子,不敢相信才学打络子一个月不到的妹妹,居然就能够打出这么复杂的样子来。
“嗯。”顾雅妍有些心虚,自己是不是表现得太突出了?
那时,顾雅妍付了房子的首付和硬装的钱以后,就一虾米都不剩了,她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开口,可没有软装,这硬邦邦的房子住着也太影响心情了,于是她就开始了自己DIY。
会计的工作性质是,月头月尾忙一点,平时挺清闲的,所以她有足够时间可以折腾这些。她先是重拾大学绣过的十字绣,大幅的十字绣作品可以作为壁画挂在墙上。然后上淘宝买了台便宜的电动缝纫机,又去轻纺城淘了些人家车剩的布料,这个比整匹的要便宜的多,而且还有很多很漂亮的花布给你选择。
窗帘,床罩,沙发罩,桌布……都是她DIY的杰作,通常她会加上些丝带绣的图样,显得温馨可爱而又浪漫。然后,她对这种手工制品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每个到她家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些居然都是她自己做的,然后她的这些东东便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广大的群众,那时自己还戏称,这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别的工厂都关门了,就她这里还订单接不完。中国结也是在那个时候迷上的。
“嗯,娘亲教我打了简单的结子,我想这大家都会打,肯定卖不了什么钱。就将这些结多打几个,打出形状来,兴许可以多卖些钱。姐姐,你看,这些都是我用娘教的双联结、盘长结、团锦结和酢浆草结打出来的。这个打出来个‘囍’字形状,可以叫‘双喜临门’;这个打出两个心的形状相对着,就可以叫它‘心心相印’;这个上面是蝴蝶型,下面是团锦绣,就取‘蝶戏团锦’;这个最简单,中间是盘长,然后六个角打了团锦结,可是兆头好,盘长是佛门八宝之一,我们就取名‘六角盘长’。姐姐,你说好不好,这取了名字,能有噱头,兴许可以多卖些钱呢!”
顾雅婧看着妹妹绘声绘色的描述着,这还是自己那个调皮捣蛋的妹妹吗?可这样子,这灵性,分明就又是呀!
顾雅妍不停的说着,掩饰自己的心虚和紧张,“娘亲现在每天都在不停的做绣活,有时候大半夜了灯还点着。我想,肯定是给我看病花了好多钱,我不想娘亲那么辛苦,费了好多脑筋才想出这些,不知道有没有用?”说完,表现出沮丧的样子。
收拾完碗筷,正准备继续回屋赶制绣活的李氏听到女儿这番稚嫩的言语,不禁心口一酸,觉得自己什么都值得了。推开门就上前拥住小女儿,“我的儿,娘亲不辛苦,真乖,给娘看看,打的什么?”
顾雅妍没想到李氏这么快就回来了,又突然被抱住。吓了一跳。完了!只好硬着头皮。慢吞吞的拿起那几个中国结给李氏看。
李氏以为小女儿是害怕没把络子打好。会被自己责怪。心下既是怜爱又是自责地,自己平常是不是太严厉了?本想着无论如何,都要好好表扬女儿一番。可待看到女儿打地络子。惊讶道。“我的儿。这真地是你打地?”
啊。真地被怀疑了。顾雅妍是很想赚钱。可是她更怕死。李氏不会以为自己被妖精附体了吧?
李氏见女儿不做声。再低头看女儿地表情。不禁又自责起来,自己这个母亲怎么能这样呢?女儿为了自己这个娘着想,自己刻苦琢磨,打出这么好地络子来贴补家计。我居然还怀疑她?
“妞妞真棒,能打出这么漂亮地络子来。这一个至少可以卖七十文呢,一升米也才卖六文钱。”李氏赶紧亡羊补牢。而且这话也是事实。
见李氏没有纠缠在这件事上,“真的吗?娘亲没有骗我?”一百升是一石,一石米大概一百斤不到,也就是说一斤米大概六七文的样子,那么这一个中国结可以买十斤米,收益也算是很不错了。
“娘什么时候骗过你,娘亲的小妞妞最能干了!”说着,还摸了摸女儿的头,再仔细看了看女儿打的络子。
“那娘亲下次去卖绣活,可不可以带我去?”顾雅妍趁机提出想去镇上的要求,她已经“被宅”了快两个月了。
李氏见女儿这段时间乖巧懂事,也觉得该奖励女儿一下,便欣然同意了。
顾雅婧见这络子赚钱,便道:“我可以和妹妹一起打,娘亲以后可以早点休息了。”
李氏见两个女儿都这么懂事,不禁红了眼,“是娘没本事,还让你们操心,要是能给你们生个哥哥或弟弟……”
原来,这李氏进门快十年了,只头几年得了两个闺女,后来便再也没了消息,越发不受婆母待见。这家里的主要收入就是那十亩水田和二十亩旱田的产出,老太太现还当着家,掌握着财政大权。都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但李氏和两闺女裁件新衣裳或是有个病啊痛的,老太太都视而不见,李氏只好用自己的体己,本来在这乡间还算丰厚的嫁妆,竟不到十年就只剩下五亩的陪嫁水田了。本来李氏娘家也有些底子,贴补贴补女儿也没什么,可这顾老太太对儿媳妇回娘家最是深恶痛绝,因此,李氏也不好受娘家的接济。现如今要搬到镇上去,这腾房子,吃饭穿衣量家当,样样要钱,光靠那五亩陪嫁田的产出和十五两银子的束脩,外加五两银子的廪饩银,过日子到勉强,可孩子的爹再过三年就要进京赶考了,这路上的盘缠,各处打点的银子,从何而来?
李氏意识到自己在女儿面前有些失态,赶忙揉了揉眼睛,“娘先进屋歇着了,你们晌午也小憩会儿。”
“娘!”顾雅婧和顾雅妍有些担心的唤道。
“娘没事儿。”说着便进了里屋。
顾雅婧和顾雅妍见李氏这样,也不好说些什么,都乖乖脱了衣服上床去午睡。
过了一会儿,见里屋没什么动静,“姐姐,你睡了吗?”顾雅妍小声说道。
“没呢,等会儿早点起来,你把那些样子的打法教我,咱们一起打。”顾雅婧小声回道。
“好,姐姐。我多想几个样子出来,咱们每样只做一两个。我想,一个样子的东西多了,就不稀罕,咱们多做些样子出来,也好谈价钱。”
顾雅婧一想,是这个理,有时候丰年的收入还没有普通年头多呢!“妹妹真聪明,就这样办。”
姐妹俩想着快些打络子,都没了睡意,便悄悄起来,拿了锦绳出来编。
顾雅婧络子也是打的极好,所以只要看着顾雅妍先打哪个结,再往哪编,就能跟着做出来。
现代中国结非常的灵活,可以把基本的结组合成各种形状,就可以算得上是一种新的络子花样,而且还可以穿上各种珠子,小的瓷器制或塑料的玩意,变出更多花样来,可惜这里没有这些。
顾雅妍又编出中间是个小盘长,伸出八边,分别编上祥云结和吉祥结,取名“吉祥如意”;还有用双联结和酢浆草结编出的“寿”字图样,用柳绿色锦绳,取名“寿比南山”;又用双联结、盘长结、团锦结、酢浆草结编出五角星形,中间含蕊的梅花图样,上下各连着两大朵菊花结,取名“菊梅君子”……又花了五六天,共编出五个花样,加上先前的四个花样,一共九个花样,十四根络子。
顾雅妍觉得她的优势只是在于创新,能够大胆又随意的将各种基本结组合起来,并借鉴了现代才设计出的新图样,可是,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顾雅婧都能够跟着她编,就打出一模一样的来,那些技艺更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