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云水间-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知道?”李氏有一点点吃惊。但更多的是舒了一口气。
“娘亲怀着两个弟弟的时候,嗯。我有特地找华神医借一些医书看。对这些知道一点点。”顾雅妍猜想李氏一直没有进一步说郡主地事情,应该是觉得自己还小。连月事都还没有来。对于男女之事恐怕更加不解。而顾雅妍自己自然也是不好主动提起。正好趁这个契机说开来。顾雅妍真的很不希望李氏一个人胡思乱想,每当听两个弟弟说娘亲总是发呆,眼睛里总是“进了沙子”地时候。顾雅妍地心理就一阵一阵抽的难受。
“妍儿真乖!郡主……郡主是见红了……胎儿不是很稳……”
“爹爹说的?”先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见红了,郡主的态度也很奇怪,难道是顾仲安……
“不是你爹,他……你父亲现在需要这个孩子,他在做一件大事。”
那就应该是靖雯郡主她自己的原因才造成的吧!在那天寿宴上,她的情绪实在是过于激动亢奋,而且接触了那么些人,说不定……
自幼什么都不缺的人其实要得更多,他们总是以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生来就是属于他们的。而一旦发现好像不是这样,就会竭力的去证明世界还是自己的那个世界,因为更害怕失去。就像靖雯郡主,她的不顺只是在感情婚姻上,所以一旦得到,她才会像那天寿宴表现得那样!男人是女人最时尚的衣服,穿上他就像孔雀开屏一样!而如果是这样,一切就解释得通了。
可笑自己一开始还认为是顾仲安干的,男人和女人真的很不一样啊!顾雅妍忘了,那个再慈爱,再温柔的父亲,也是一个男人,也会像所有的男人一样……
“妍儿,你知道你姨母的事情吧!”
顾雅妍点点头,又摇摇头,“好像听说过,但具体也不清楚。”
李氏也坐到贵妃椅上,将小女儿搂在怀里,边摸了摸她的头发,边轻拍她的背,缓缓说道:“你姨母从小就很有主见,这一点你跟她很像。她机缘巧合遇见了你姨父,两人郎才女貌,任谁看了都是一对般配的玉人儿。只可惜你姨父已经娶了正室,只是却多年未育。我们家虽然不算是什么大家族,但好歹是有功名的读书人家,钱家虽然是成都府有名望的大商贾,但你外祖父坚决不同意让你姨母去钱家做二房,即使你姨父三番五次,千般诚心万般实意的求娶。
本来这桩婚事就这样作罢了,可也是他们有缘分吧!你外祖父家那时出了一个大变故,是钱家帮的忙,你外祖父最不喜欠人人情,又见你姨父是这样真心的,就还是同意了。婚后,你姨母有你表弟之前,曾经怀过好几胎,但都无缘无故的没了。你也猜得到吧,都是钱家那正室钟氏做的手脚,但毕竟没有切实的证据,那钟家又和钱家是门当户对的世交,你姨母自是无法。
她也是那时才意识到,这男人不管如何宠着你爱着你,在后院里,如果自己没个心眼,狠不下心来,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你姨母也是那时开始,凭着你姨父的几点恩爱情意和愧疚,一步步熬了出来,终于生下了进儿。
本来以为日子终于熬出头了,可是你姨父却说什么最毒妇人心,什么当年的珍珠怎么变成了现在的鱼目,两人却渐行渐远了。他们的关系最终闹僵,是因为一件事情,你姨母在进钱家的门之前,你姨父是纳了些妾室的,为了娶你姨母,都遣散了。可后来你姨母发现进儿的爹又在外边养了好些外室,有些是先前的那些,有些是后来纳的。
最让你姨母不能接受的是,正是她几次流产,和那钟氏势不两立之时,进儿的爹纳的这些外室。那时,你姨母处境很艰难,真真是拼了性命才生下的进儿。后来,你姨母也不知是看开了,还是死心了,就只是专心照顾着进儿。而钱家也再没有传出任何有其他的子嗣的消息。”
李氏一口气说完,无不感慨,她的大女儿像自己,小女儿却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上都更像自己的姐姐,更美也更有心思,更叫她担心,女人太聪明漂亮未见得是件好事,“我今天要跟你说的,是从你太曾祖母开始,就一直以母传女,传下来的一个方子,只要给女子行经期用一副,那女子就会终生不孕。我曾经想过的……”
想过给靖雯郡主用吗?
“这方子虽然隐秘,也一劳永逸,但这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她们知道了,怎么会善罢甘休,到时候你们姐妹俩,还有麒儿、麟儿……还不如走一步看一步更稳妥,娘亲不想……但娘一定要保护你们。而且,现在看来,靖雯郡主还是好的,娘受点委屈不要紧,可娘亲还是担心,她以后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容不下你们了!更重要的是,我不知道你父亲的意思,如果坏了他的计划,怎么办?如果他也像你姨父那样,因此讨厌了我,甚至对你们也……娘亲很怕……”
(托了书友100221014638132童鞋的福,鸭梨啊果然是有用的东东~晓晚今天终于弄出3000来了,⊙﹏⊙b汗,再这么龟速下去……那个作者调查是关于郡主的,亲们抽空点点吧,想听听亲们的意见,o(∩_∩)o~)
第六十二章 改革(上)
顾雅妍反身抱住李氏,“娘亲,我会保护弟弟们的,还有姐姐,还有我自己,我们都会平安快乐的长大。”单纯的安慰李氏不用担心,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果能将她的注意力稍稍转移一下就好了,“娘亲,你小时候最喜欢做什么啊?”
“娘小时候啊……妍儿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可能是已经倾诉了大部分心事,情绪得到了释放,李氏显得很放松,宁静而随意。
“就是想知道嘛!娘亲给女儿说说!”
“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喜欢的,小时候,你外祖母让娘亲做什么,娘亲就做什么啊!”
“那这些事情里面有没有做起来娘亲觉得很轻松,很快乐的,嗯,就是不是一种任务,而感觉是一种享受的?”
“享受啊……女红吧,娘亲还记得自己亲手做成第一件内衫的时候,从来没有那么有成就感,很喜欢。后来,给你们姐弟几个做衣服,看着尺寸越来越大……你们的每件小衣服,娘亲现在还留着呢!”
女红啊,做多了伤眼睛,对颈椎也不好。“那除了这些,关于我们姐弟几个的,娘亲自己有没有什么很遗憾的事情?”
李氏想了一会儿,“好像就没有了。哦!娘亲记得小时候和你姨母一起,救过一只受伤的小狗,白白的,毛软软的,好不可爱,又很通人性,只可惜后来家里变故,让你外祖母送人了,还记得那时,娘哭了一个晚上,还和你外祖母生了几天的闷气呢!”李氏不好意思的笑笑。
……
窗外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天也是灰蒙蒙的,偶有阵阵凉风袭来,吹走了夏天的尾巴!顾雅妍和李氏相互依偎着,很舒服,有秋天特有的凉爽,但又是暖烘烘的,母女两人就这样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顾雅妍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看着李氏那慈爱安详的睡颜,顾雅妍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妈妈,记得上小学的时候,顾雅妍看着妈妈每天即使忙碌,还是无微不至的要把自己照顾好,就傻里傻气的问妈妈,“妈妈,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啊?”
她还记得妈妈捏了捏她的鼻子,好笑道:“傻丫头!做妈妈的对自己的孩子好。那是天经地义啊!”
“可是。我觉得对不起妈妈,我对妈妈没有妈妈对我好!妈妈好划不来呀!”
“爱怎么能计较划不划算呢!你以后也对自己地孩子这么好就行了呀!”
是呀!母爱就是这样无私,然后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的吧!
外边地雨好像下得更大了。噼里啪啦的落在木质地窗台廊檐之上。正如顾仲安此刻的心情,忐忑!以顾仲安先前的分析,乾光帝应该是比较倾向于支持这项盐税改革的措施的。毕竟这里面还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滥发盐引。
乾光帝也和他的父辈,祖辈一样,享受着皇帝得天独厚的生杀予夺的大权,将盐引作为恩赐,以自己的喜好,赏赐给自己的亲信大臣和hou宫宠妃。这些权贵们肆意插队,使得那些花真金白银购买盐引,又上下打点的盐商们反而提不到现盐,大批的盐引也随即过期作废,使得盐商们大为不满。但凡能做上盐运买卖的,'TXT小说下载:。。'都是家底厚实的地方巨贾,和各个地方势力也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日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于江山社稷都是非常不稳定的一个因素。
当然,顾仲安是绝对不会主动提到这一点的,不过,对于这个忧患,顾仲安事先也想到了一套解决的办法,当然,牵扯也会更深,他只是先用那个盐运制度改革的方案投石问路,这个问题得皇帝自己提出来才行。
“将一些晒盐成本过高,零散的盐场出让给盐商,顾爱卿是如何想到这个主意的?”乾光帝已经下定决心好好整改盐务问题了,顾仲安的点子很妙,也很新巧。
在折子递上去的第四天,顾仲安终于接到了皇帝私下召见的通知,没想到一开始竟问的是这个。话说这个主意还是受到小女儿管理家务的启发。
那时,他们还在蜀中,刚刚搬到那个五进的大宅子里,原先的房主,儿子犯了事,急需银钱打点,可那是要判死刑的案子,哪那么容易,值钱的家当和田地已经卖的差不多,实在走投无路才要变卖祖宅,因为卖得急,价钱比寻常时候低了不少,房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先前的整理花园的家丁们留下来继续任用。
原房主自己甚是喜爱这些花草鱼虫,那后花园不仅面积很大,而且不乏各种奇花异草,那些打理花园的家丁和他也是几十年老主顾的交情。顾仲安一家都极为喜欢那宅子,本身花园也需打理,就同意了这要求。可他们一家搬来后,那些园丁们却很有些逆反的情绪,这他们也能理解,只是到了叫不动人,有时候还和他们原来的下人之间扯皮拉筋的,顾仲安就无法容忍了,可又不想失信于人。
小女儿便在这时出了个主意,那园丁主要有四户人家,只一家闹得最凶,有两家只是随着第一家起起哄,还有一家是默不作声的。小女儿将后花园分成两个区域,不拘于你种的花是卖给药房,花露铺子,还是什么的,每家承包一处,只需按月上缴库房一定的银子,其余赚的就是自家的了。
这在其他精打细算的大户人家也是有的,只是这法子新就新在,也不是按主子的喜好随意分配给哪家,而是小女儿先自己核算了一下大致的收益,说了个底价,当然是比能赚的银子少得多的了,然后再让每家在这个基础上报出自己可以上缴的银两,最高的两户人家就分得那两块地,而这两家之中较高的还有优先选择权。
这样,那几户人家自然是没工夫和主子家对着干了,先前的主子讲情义,他们是感激的,可这关系到自己一家老小饿肚子的事儿,他们也只能是有心无力,况且,不是这顾举人买了宅子,也会是别人家不是,终归是先前主子家,养的儿子不争气啊!
最后的结果,自然是那默默无闻,一直埋头干活的人家选了最好的地。
第六十三章 改革(中)
伴君如伴虎,顾仲安心里快速的盘算着,这是内宅之事,如果说是自己出的主意,会不会给君上一种内外不分,治家不严的印象?如果说是李氏的话就更加不行了,靖雯郡主和李氏如今刚好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之中,李氏身居正妻之位,但“性格温婉大度,没有心计和野心”,靖雯郡主虽然屈居平妻,但主持中馈,且身怀有嗣,两人和平相处,互不相犯对于他来说是最好不过。可若是突然传出李氏其实也是个“有手段有能力的”,不仅会打破这种平衡,对李氏的处境也是不妙的,他的结发妻子,他怎么会不了解呢!
顾仲安便将这点子的由来简要的说明了一下,只说是受小女儿一句戏言的启发,妍儿素来不喜这些名声的,最好不要把她牵扯进来。
“令媛倒是聪慧得紧!”居然是个小姑娘出的点子。
“只不过是偶尔福至心灵罢了,当不得陛下盛赞!”顾仲安赶紧的步入正题,“所以关于将这些盐场出让给哪些盐商,微臣觉得也可以用这个法子,让所有持盐引排队守支时间过长的或是已经持有一定数额过期盐引的盐商们,公平投标竞争。”
“可这只怕是杯水车薪吧!盐税乃是国库收入的大头,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盐场出让给盐商的!而且一旦私盐数目过多,那么沿途各地的巡检司管理也是不容易的!顾爱卿有想过这些吗?”
乾光帝的语气很平和,就像一般上级对下属的那种谆谆教导一般,但顾仲安却察觉到了别样的信号,看来乾光帝这次是决定下大力气整治盐务了!
有皇帝的支持是成功的第一步,但这还远远不够,毕竟历史上那么多次的政务改革,大部分也是皇帝同意甚至主导的,可不也有绝大多数没有成功吗!这次盐税的改革除了可能损害皇帝本身,再就是权贵们的利益了。他们再也得不到额外赏赐的盐引,还有那些为了优先到户部购得盐引,而找他们路子孝敬的银钱。
“陛下圣明,确实是这样,其实这个法子只要能解决西北部地区,百姓们吃不起盐的问题即可!”
顾仲安低着头回话,但他的余光就感觉到乾光帝脸上露出的些许满意的表情,乾元帝西北一战成名后,安安稳稳几十年的西北边境,随着新的西漠耶律汗王的上位,又有了隐隐不安分的迹象。这对乾光帝来说既是挑战,可又是巨大的机遇!到时候,西北一带就会成为重要的粮草供给地之一,当务之急自然是要解决盐价过高,百姓离散而导致的田地荒芜的不利因素了。
“那对于剩下的没有取得盐场经营权的盐商们,顾爱卿有何高见?”
“微臣惶恐,臣下不才,确有一解决方案!可只怕多有鄙陋,有碍圣听!”顾仲安的心理有些激动,有些紧张,他将身子恭敬的佝着,很臣服的样子,幸好他长久以来,情绪都不轻易外露,倒是显得很镇静从容。
乾光帝微微点头,“顾爱卿但说无妨!”
“将剩下地盐商们编入‘纲册’。发给证明‘窝本’。这些盐商原有地盐引作废,作为补偿。允许这些盐商获得垄断官盐运销的权利。以后只有纲册上有名、家有窝本的盐商才可以买盐引。而且这种特权允许世袭。每年世商持窝本向盐运使衙门买盐引。再到指定地盐场买官盐。并在当地盐运使衙门纳税后。以盐引为通行证将官盐运往指定的地点引岸销售。每个窝子上注明盐商地名字。可以得到的盐引的数量等等信息。”
顾仲安将先前打好的腹稿一气呵成,侃侃而出。话说这李代桃僵,转移注意地法子也是小女儿的主意,“爹爹,朝廷是不可能将已经售出的盐引又回购来,赔偿盐商地。那么就只有从其他地方面来补偿那些盐商的损失了!”看来,妍儿果然是自己仕途上的福星啊。要说这个家的兴旺。他地这个小女儿也是功不可没的呢!
嗯。不能让女儿地人才就这么埋没掉了,他地这个女儿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得起的!顾仲安就想到近来翰林院里。那些同僚或多或少,话里话外流露出的想要结亲的意思。他地大女儿已经定了亲,可不就只剩下这么个宝贝地闺女了吗!
“顾爱卿甚是谦逊,实乃妙策!朕再将此事与内阁大学士们,还有翰林掌院以及户部尚书好生商议!”主意确实很好。但要实施起来还有很多关卡要迈过。
“陛下,微臣还有事要奏!”
“哦!爱卿请讲!”
“毕竟这种特权是允许世袭的,实乃江山社稷万代之福祉,不可不慎行!微臣建议让所有有资格取得窝本的盐商们,都要找到我朝上下有名望声誉之人,为之担保,并授予连带责任才可!”
皇帝肯让出自己的一部分特权,毕竟这项措施实行后,有益于国库的扩张和国家的强大,但那些权贵世家可就不一定了,虽然那也可能只是他们总的营生之中的一小部分,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给他们一小部分利益可能都不到他们多少的照顾,但如果一旦要削去小部分,却有可能引起巨大的反弹!
“有名望声誉的人!担保!好!好!顾爱卿不愧我朝连中三元,一甲头名的状元爷!朕将成立特别盐务司事小组,顾爱卿到时候也要竭尽全力才是!”乾元帝的声音居然有些兴奋,要知道,皇帝在外臣前流露出这种情绪可是非常少见的!
顾仲安这才松口气,如果自己被排除在改革决策的核心集团之外,那么一旦这个改革遭遇腰斩,自己就会是第一个被迫承担责任之人!
顾雅妍也是好好松了口气,最新的消息,靖雯郡主的胎好像已经坐稳了!说实话,她并不是很欢迎这个与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小生命,可是稚子无罪,而且贼喊捉贼,倒打一耙这种事情可是宅门后院每天都会上演的闹剧,而她现在还没有足够对抗的筹码!
“小姐,蔡师傅来看你了!”
第六十四章 改革(下)
“别,别,你快坐着!”蔡绿痕见顾雅妍欲起身相迎,赶忙过来扶着她说道。
“师傅,你们怎么都把我当个纸人儿似的,我的脚伤早就好了啦!偏墨香她们还大惊小怪的,你看!”顾雅妍说着,站起来轻盈的走了几步,“本来就没什么大碍的,又养了这许久,早就好了!”
“那就好,我正有事要与你商量!我们先前计划着在京里开个绣庄,只怕没那么容易!”蔡绿痕看着顾雅妍精气神儿还挺足,走路也利索,看来真的是全好了,也就放了心,便直接说起了正事,这些日子多方打探的结果可是让她吃惊不已,但也大开眼界!
顾雅妍见状,便拉着蔡绿痕来到慕湖楼二层的大书房里,那里阁台的视野最好,可以欣赏到整个太液池湖畔的景致,便被顾雅妍置了一个多宝阁的三面隔断,专门辟出来用做品茶待客。
“师傅,我们去那边慢慢说,顺道让师傅品品徒弟泡茶的手艺长进了没!”
“也好!”这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是需要坐下来好生合计合计!
甘醇的红茶,汤色艳丽,闻之怡然,品之浓长,让人说不出的惬意。
“这些时日,我将京里大大小小叫得上号的几十家绣坊都跑了个遍,这还不算那些主要做布匹买卖,也顺带着卖些绣品的铺子,还有好些叫不上名号的私人作坊。果然是京里,真应了那句戏言所说的,‘一个匾额砸下来,十个里头就有七个是三品官儿呢。’不比咱们蜀中,有手过硬的技艺就能敞开大门做生意了。唉!这京里的门门道道,曲曲折折的事儿可真多!”两人坐定,蔡师傅就感叹起来。
“徒弟这一天到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好些事情也是纸上谈兵,师傅具体给我说说!”顾雅妍放下茶具,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身体略向前倾,单手托着下腮,仔细倾听起来。
“现如今咱们常用来做衣服饰品的各种绫罗绸缎,麻葛皮毛大约有三十多种,‘大红洋缎’、‘撒花洋绉’、‘黄绫’、‘羽缎’、‘妆花缎’、‘云锦’、‘宋锦’、‘蜀锦’、‘月白纱’、‘哆罗呢’、‘猞猁狲大裘’、‘云狐皮’、‘羊皮’、‘貂皮’、‘羽线绉’、‘氆氇’等等。除了麻、葛、羊皮之外,其他相当部分用料皆是高端难得之物,非寻常百姓所能问津。就是这麻葛羊皮的,也只是逢年过节收成好,有结余的时候买些应景,一般普通人家一年能做上一套新的四季衣裳,就属于很难得的了!常常是一件衣裳,大的穿了给小的,直到是破得不能补了,也不会随意丢到,裁了做小儿的尿片或是用来补别的衣服。所以,正如你之前所说的,做咱们绣坊这一行,若想赚到银子,只能是往那高端的市场寻出路!”
讲到老本行,蔡绿痕那看上去甚是寻常的容颜,也散发出无比自信的光芒,显得别样动人!蔡绿痕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又有些激动,险些呛到,顾雅妍赶紧递上茶。
蔡绿痕只喝了一小口,润了润。又接着说道:“想必你也知道,这里大地刺绣作坊喜欢买一些五、六岁穷苦人家地女童作学徒。等养到十来岁,再卖到大户人家做丫头,一些顶尖地刺绣坊和那些豪门世家是长期合作地。我们若是开了绣庄肯定是不会这样做地。但是这件事也不止表面上这样。其中还有其他的门道。也多亏了你将秋雨那丫头派来协助我,另外我们成都府的绝蜀阁在蜀绣之中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在京里大地绣坊还碰见了好几个同门地师姐师妹。否则,以我的那点子阅历哪能理清这其中的机巧!”
顾雅妍还是但笑不语。这就像是一个痴迷于某件事情的人,一直闭门造车,刻苦钻研,出门以后也还算合辙,但却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彩。那么自己也能与之一较高下了。有些人就是这样,越难越有挑战。越能够激发出潜能。顾雅妍听得全神贯注,津津有味,示意蔡师傅继续说下去。
“是地!如今老爷做了官儿。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又有郡主地事儿。咱们更是要在这块儿有点子立足之地!哎!你瞧我,太兴奋了,说得语无伦次地。你都没听明白吧!妍儿。我现在才知道,其实女人可以一点儿也不必男人差。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地!那些个上流圈子里的人,互相之间大多数要么是同宗。要么是姻亲,不管怎样,彼此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都是相熟地。但在朝堂上,她们地男人。有可能今天是同一伙地。明天却又是对立的死敌了。还有他们那样地人家最是讲面子,心眼儿又多。好些事情吧,都喜欢先互相试探掂量。这种事情。男人自然没有女人方便地。这不,各大家的夫人太太们便派上了用场。可无论出嫁与否,女子的规矩都是很严地。轻易出不了门。那豪门世家更是如此。也就只能借这添置衣裳水粉地机会。互相通个气儿!肯定是比大咧咧地去互相府里拜访更能掩人耳目了!”
也就是说。这京城里任何一家大地甚至普通地绣坊。背后都有着一个甚至数个地利益集团相互角力。给他们撑腰。绣坊也不只是做绣品买卖地地方!
顾雅妍在这边努力地适应着东京城里上流社会名媛淑《文》女的生存法则。那边顾仲安《人》也没闲着,沿袭了千年《书》地盐铁专卖制度要进行一场大地《屋》改革了。这个风声不经意的首先在雍汉王朝百年世家之间传开!更有消息灵通的已经知道这便是新科状元地主意。郡马府也由此异常热闹起来!
(那个,快到月底了,亲们谁手上有粉票票的不,晓晚弱弱的求一下票票,还在PK上,咱也要坚持到底不是,↖(^ω^)↗~)
第六十五章 进行(上)
乾光帝召集了柳阁老,户部侍郎张安之,盐运使大夫卢力,还有顾仲安,决定先私下商讨一下这项盐税改革的措施具体如何执行,哪些盐场可以出让,又以什么标准决定底价,纲册,窝本等又该如何编制,涉及到何种程度上利益被损害的盐商……先将这些拿出一个大致的章程来,再拿到朝会上去讨论。
在人选的确定上,乾光帝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首先要这些人是朝廷上有能力的实干家,其次是思想相对开放,能接受新事物的革新派,还要平衡到各方势力,每个利益集团都要有一两位相应的代表参与到决策之中来,但这些人的人品又要相对的正直。
柳阁老是乾元帝三年同进士出身,历经两朝,为官四十余载,一直是寒门士族功成名就的代表人物,为人心胸宽广,又处事圆滑,任朝堂局势如何风雨飘渺,却是几经沉浮而屹立不倒,可以说是政坛的常青树,现居于内阁首辅之位,能力威望不言而喻。
户部张左侍郎,主管盐务,又是永昌侯的二公子,作为世家阀门利益的一派,是蒙荫出仕之中年轻有为的人才。
盐运使大夫卢力是乾光帝的伴读,作为皇帝一手培植的亲信,一直负责盐务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乾光帝主要想听取他对盐税新政可实施性的判断意见。
顾仲安就更不必说了,作为提出整个盐务改革新政的初始人物,而且他的身份也很特殊,对于融合多方利益的冲突也有裨益。
虽然这个方案的酝酿一直是机密的进行着的,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况且在这个临时的盐务司事决策组里大致达成共识之后,乾光帝又私下召见了刑部、吏部、工部的三位尚书大人,翰林院掌院,胡阁老,罗阁老等等一大批与之相关系,又身居高位的大臣们。乾光帝从没有直接询问,而是先寒暄些其他的,比方说工作上顺不顺心,有没有什么想法,身体怎么样,再若有似无的透露着些许暧昧的信息,对于一向擅长捕风捉影的,乾光帝当然也没有放过。
然后,乾光帝命令枢密院十二个时辰加班加点的工作着,任何与之相关的风吹草动都要向他报告。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这老虎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而老虎的耳目就更不容易了,知枢密院事大人在心里为自己默默的哀叹着,他都三天三夜没合眼了!
同样暗自叫苦的还有郡马府的钱管事以及听雨阁的茶水小厮小全子,前者心痛那三两银子一钱的明前西湖龙井,这个月光茶叶的开销就好几百两啊!小全子倒不是因为工作量太大而不平,府里按劳取酬,有加班费。
他郁闷的是,每次老爷来个客人,人家非富即贵,自然也是有小跟班的了,那些个小厮无一例外的要来跟他交流什么“同道心得”,这也就算了,虽然不熟,但咱们郡马府一向是热情好客的,他自然得表现出十二分热情来。再说,这端茶送水也不是什么独门绝技,没啥好藏着捏着的。可怎么谈着谈着,那话里话外不是茶,而是什么盐啊税的。他只是个茶水小厮,哪里懂那些,难道如今做小厮的要求已经这么高了,开门七件事,除了茶,这柴米油盐酱醋的,也得统统弄清楚?
所以,本来还洋洋自得的郡马府听雨阁茶水小厮小全子,郁闷了,然后就是无比的恐惧了,完了,要下岗了,一天三顿的能吃到撑的白馒头也没有了。本来在十几位小厮中脱颖而出,独独被自家状元老爷所选中的那份自信也完全毁灭掉了!
顾仲安对所有来访地客人,不论出身,不看官职。统统是来者不拒。反正有些个是肯定不能不见的。那就索性都见了吧!寒族之中。有顾仲安地同僚,同年。同乡。从没见过面的“亲戚”。有过一面之缘的“好友”,还有什么二表舅的三姑父地侄女的外甥。顾仲安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有这么多在朝为官或是富甲一方的亲戚。士族之中就没有这么麻烦了。不是靖雯郡主地娘家人,他地岳家。就是靖雯郡主娘家人的姻亲。也就是他地连襟。
世间万象,人生百态。这一去一回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的了。有的觉得顾仲安就是走狗屎运了,什么都不懂居然还中了状元。有地觉得这人真是太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