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门法则-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杜星衍的理由很奇特却也很符合修行人的思路:在黄冠境滞留那么久,想要突破,我给你的建议就是向大君山靠拢,你要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
为了这句话,蓝水墨来了,至于修行球,他已经在报名的时候提前做过说明,得到的答复是,工程指挥部不会在这一点上干涉蓝水墨的个人爱好,甚至在他比赛的时候,允许他请假。
谈及这个问题,蓝水墨犹豫道:“我也不知自己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我在黄冠境上困守八年,无论是什么样的机会,都必须去尝试一下了。”
二月初五,培训班正式开课,赵然出现在讲台上,给大家做了一个开班动员。
说实话,因为太疲倦的缘故,赵然的开班讲话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他的出现,本身就引来了无数掌声,尤其是莫不平之类的热血青年,早已将赵然视为人生坐标,不需要他说什么,只要他露面,这就足够了。
短短的几百字讲话,被掌声打断了十多次,赵然也没想到自己竟会受到如此追捧。讲完之后,又下来和大家畅谈了一番人生理想,这才被大家依依不舍的放行。
赵然重新回到讲堂上,引出一位中年道士,脸上线条分明,如刀削一般,显得格外刚毅。
“诸位道友,建筑修士是需要集体协作的,而在施法过程中,更讲究配合作业,在这一点上,与边地战阵轮值的修士很像。因此,鸡鸣观很荣幸的邀请到了雷霄阁专司斗法协同的训导执事,杜阳晨道长,大家欢迎!”
第五十七章 宗爵
听说是雷霄阁来的训导执事,要传授战阵修士的协同方式,这帮出生在江南、没怎么见过战场的年轻修士们顿时忍不住一阵激动和好奇。
就听赵然介绍:“杜阳晨道长,炼师境修为,来自浙江灵墟阁。曾经参加过大金川之战、黑水城之战、榆林之战,其后于白马山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擅长指挥小团体作战,多次率战斗组深入敌后以寡敌众,战绩极为突出。具体战果涉及机密,就不在这里详述了。接下来的二十天里,杜道长将专门指导诸位怎么协同作战,怎样把力量集中到一起,怎样才能在斗法中将我们的法术发挥到极致,对于我们当好一名建筑修士,完成工程奇迹来说,将是极为重要的技能。请诸位鼓掌欢迎。”
赵然把讲台让给了杜阳晨,杜阳晨上去之后,环视大堂,开口道:“时间有限,我们直接进入正题。今天上午,先给诸位讲解我道门修士在战阵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协同方式,小五行战斗组。”
说着,杜阳晨转身,在墙上挂着的白板上,用炭笔直接画出了五行对应关系,指着五行方位道:“小五行战斗组的编制构成为一名金丹、四名黄冠。如果换做一名大法师配四名金丹,我们称之为大五行战斗组,当然,这么做其实是很浪费人力的,如果需要大五行战斗组上阵,我们通常采用另外一种模式:五个小五行战斗组以大五行方位排列……”
杜阳晨的专业让赵然很欣赏,因为手中的事务太多,没有时间全部听完,转动轮椅出了讲堂。
陆西星在门外等着他,随他一起去景阳楼休息,赵然道:“多谢陆师兄了,能把杜阳晨道长请来给大家讲课,实在不易。”
陆西星笑道:“致然的事情,我哪里有不尽心的道理?再者,也不用谢在我头上,要谢就谢杜天师吧。杜天师一听说是你的事情,非常关切,如果不是杜天师亲自下令,杜阳晨是没工夫来的。”
赵然问:“这位杜阳晨道长,和咱们雷霄阁杜天师是什么关系?”
陆西星道:“是杜天师代师收徒的小师弟,刚过天命之年,已是炼师境修为,在灵墟阁中很有威信,在雷霄阁中也是人人看好的。”
到了景阳楼上,赵然道:“陆师兄的《商周列国全传》,读者们可是期盼已久了,何时复更啊?”
陆西星笑道:“实在惭愧得紧,闭关小半年,出关后又立刻上任朝天宫,哪里还有时间动笔?只能让大家再等些时日了。对了,致然,今日前来,有一事相询。”
“陆师兄请说。”
“听说前日廷议,内阁大学士甘书同提了个议案,想对现行的宗室袭爵制进行改动。还听说是与师弟商议过的?我朝天宫管辖宗室修士,宫中这些宗室修士们一起找到我头上了,吵得不可开交,故此特来问一问。”
赵然道:“甘书同的提议的确是与我协商过的。宗室的俸禄如今已经成为朝廷重负,我大明宗室例行嫡长子承位、诸子降等袭爵,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世而降,至奉国中尉而止,世袭罔替。立国至今,据宗人府所查,宗室子弟有多少,陆师兄知道么?”
“这却不知,莫不是有数万了?”
“足足三十一万!其中的大头在于三中尉,其中,镇国中尉两万余,辅国中尉六万余,奉国中尉二十二万。陆师兄知道他们的俸禄是多少么?”
听到这个数字,陆西星很是吃惊:“竟会有那么多?俸禄?听说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后面的就不太清楚了。”
赵然回答;“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简单一算便知,单是三中尉,每年国家开支七千万石禄米。各地米价不同,取中值的话,以每石四钱银子计,这就是三千二百万两。”
顿了顿,赵然续道:“当然,实际上没有发放那么多,宣宗年间,已将耗羡折入其中,当时耗羡三成。到了正德二十年,减按五成发放,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连同上五等爵,共计一千九百万两!这是什么概念?去年户部岁入是一千七百万,也就是说,各地扣缴的宗室俸禄已经超过了朝廷岁入!”
陆西星听呆了,喃喃道:“竟然如此……”
赵然点头:“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陆师兄。”
这是户部最头疼的问题,在取得赵然认可后,甘书同在廷议中提出的方案主要在四点上。
其一,是将宗室爵位缩减为五等,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五代足矣、八代太多,今后不再向新的三中尉宗爵发放俸禄,有禄米的,只到奉国将军这一级。
其二,取消末爵世袭罔替制。现行的宗爵中,所有宗室降到末等奉国中尉后,不再降等,最终定格在这一爵位上,按照每年两百石的标准领取国家俸禄,这正是造成宗爵庞大的主要原因。
为此,甘书同提议,到了奉国中尉后,应从宗人府除名,不再享受爵位带来的种种特权,子孙不再袭爵。
其三,亲王嫡长子世袭亲王的制度也同时废止。这一条实在太坑了,亲王爵位只有增加而无减少,永远没有头,现在的几十个亲王,都是这么来的。议案提出,嫡长子可以三世袭爵亲王,但从第四世开始就必须降等袭爵。
其四,但凡袭爵到三中尉的宗室,朝廷放开的对他们禁制,允许他们从事士农工商,让他们可以自谋生路。
其五,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实施这项政策。以四月初一为时间节点,之前出生的宗室按原办法执行,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到了十岁继续授爵,继续领取爵禄;之后出生的宗室按新办法执行。由此,尽量减少现有宗室对改制的阻力。
按照户部和宗人府用三个月时间做出来的估算,这项政策施行之后,每年一千九百万两的规模宗室俸禄不会立刻降下来,但减少的趋势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估算之中,每年将有四千到五千宗室去世,减去新封爵位数,每年将减少四千个左右能够领取俸禄的三中尉,第一年为朝廷节约三十万两开支,第二年节省六十万两,第三年九十万两,以此类推,等到六七十年以后,大明就再也没有能够领取俸禄的中尉宗爵了。
听了赵然的详细介绍,陆西星感慨道:“真是百年大计啊。”
赵然对此说法表示同意:“不错,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甘书同原先想用一种温和的法子解决问题,但我认为没有必要,今时今日,是解决宗爵问题的最好时机,只需十年之后,户部每年就可以多出三百万两岁入,二十年后就是六百万两。作为倡议者,我和甘书同都知道,我们必然会成为某些宗室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但我们都有推行下去的决心。我倒要看看,那些跳梁小丑敢于出头,出头一个我砍一个,让他们试试我道门的刀子锋利不锋利。”
第五十八章 方案
赵然在陆西星面前展示了一番自己对改革宗爵制毫不动摇的信心之后,陆西星道:“致然放心,朝天宫那帮子宗室修士,我会压着的,绝不让他们来找你捣乱。”
赵然道:“那就多谢陆师兄了。不过说起来,这件事我也有不是之处,忘了宗室修士受朝天宫管辖的事,按理应当早向陆师兄通气的。”
陆西星摆手:“致然事情太多,上三宫又刚改制完,致然难免有顾及不到的地方,都明白。”
赵然问:“朝天宫如今有多少修士出身于宗室?”
陆西星道:“三十八人,最高修为不过金丹,如朱先见、德王之类都死了,些许小鱼小虾,蹦不起来的。”
沉吟片刻,赵然道:“话虽如此,陆师兄毕竟是朝天宫的掌舵者,想让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想让宗室修士不给陆师兄添乱甚而出力,还是要给他们一些甜头。”
陆西星摆手:“无妨的,致然不要为难……”
“这样吧,宗室修士之中,若是果真有立下大功的,可以恢复其爵位和俸禄,立功越大,爵等越高,子孙同样降等袭爵。这是专门给为道门、为大明出死力的宗室修士而设,留个口子,也好让陆师兄更容易驾驭他们。每年可以评出一个来授爵,但不是一定就授,关键还在于功绩,到时候咱们一起商量。”
陆西星喜道:“如此当然最好,我朝天宫必定会严格把关的,绝不虚报,更不会滥竽充数。”
说完此事,赵然见陆西星忽然有些吞吞吐吐,于是追问:“陆师兄还有事?”
陆西星道:“我朝天宫修士最近训练得还不错,算是初步形成了一些斗法能力。再过几天,我打算把他们拉出去到舟山那边,找个小岛实际演练演练,但这需要一笔银子,师兄我厚着脸皮来向致然求助。”
赵然笑了:“我还当是什么事,早之前不就和陆师兄你说过吗?有什么难处就来找我。”
陆西星道:“能解决的,我自家就解决了,这次实在是有些困难,演练是我临时起意要举办的,想更贴近实战一些,需要消耗不少符箓和法器。数量不小,雷霄阁那边给了一笔五千两的款子,但还差许多。”
“差多少?”
陆西星递过来一张清单,列出来林林总总十多种符箓五百多张,大概估算一下,折银八千多两。
赵然琢磨了片刻,道:“干脆,同样的符箓我给你双份,我这批建筑修士培训班的学员也一并参加你的实战演练好不好?一切听你的指挥。”
鸡鸣观宝库密库中存有从上三宫收缴来的大量符箓,拿出个千把张来,对赵然来说不值一提,却可以好好提升一下建筑修士培训班学员的配合意识,何乐而不为呢?
陆西星当即喜道:“那当然是欢迎之至的!演练定在三月初五,想搞三日,到时候让杜阳晨带着你的学员,咱们搞一次对抗演练。”
赵然道:“行,别忘了报一份请款文书过来,我好走账。”
“那是当然!”
因为汪宗伊的求见,陆西星没再和赵然畅谈下去,将陆西星送出了鸡鸣观。
汪宗伊虽然只是挂名的工部侍郎,但他如今是赵然眼前的红人,在工部中说话分量越来越重,尤其在赵然准备建桥之后,基本上都是由他沟通工部。
“方丈,工部营缮司将图纸带来了。”
赵然请他们在景阳楼前就坐:“辛苦汪府尹了,这二位是?”
当先一名青袍五品官员拜倒:“下官工部营缮司郎中郑续家叩见方丈。”
他身后一名八品绿袍官员同样拜倒:“下官营缮司大匠鹿中青叩见方丈。”
赵然袍袖轻挥,将二人托起:“郑郎中、鹿大匠请起,坐。”
郑郎中斜着签坐在汪宗伊身旁,鹿大匠却不敢坐,站在二人身后。
郑郎中取出两个卷轴来,先打开一个,在石桌上摊开,脸上略显尴尬:“按照方丈的指点,营缮司这几个月做了两种草图,请方丈过目,这是其一。”
图上是一座长桥,这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墩多,密密麻麻全是桥墩,大概数了数,光是江中矗立的桥墩就有近五十座,平均每隔十余丈就是一个桥墩。每个桥墩高出江面仅有两丈左右。
每两个桥墩之间,是一孔石拱桥身,一孔接着一孔,四十多孔石拱桥身,就是四十多道波浪。这样的桥身跨度,很明显是无法通行大船的,连百料以上的船只都困难。
在大桥的正中,是两座远超同侪的超高桥墩,间隔三十丈。两座桥墩顶部各以铁链拴着一座吊桥,形如城门吊桥。
郑郎中解释,这种设计是为了能够通行大船,在需要过船的时候,将吊桥拉起;过人的时候,两座吊桥放下来,通过前端的木榫结构相互咬合,同时也借助吊索之力拉住木桥。
赵然皱眉道:“需要那么多桥墩?拱桥的桥身跨度不能再大些了?”
郑郎中道:“方丈所说的安济桥,跨度已是最大,也不过是十二丈左右,再长的话,实在不知该怎么造了。”
赵然叹了口气,心道果然如此,看来走石拱桥的低耗材环保路子是很难的了。除非让大圣南岩宫把整个桥身也炼成法器,但其成本之高,赵然是无论如何负担不起的。
不得不承认,工部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能够想出吊桥通行大船的方案,已经很了不起了。这种方案也是从技术角度而言最容易实现的。但它同样有两个令赵然头疼的问题。
其一是成本太高。别看每一个桥墩都要矮很多,但实在太过密集了,花费必定十分惊人,造价恐怕至少得多出上百万两银子。
除了花费外,还有个很大问题,通行航道会受到极大限制。应天附近江面,是大明最为繁忙的水道,每天百料以上船只的通航数量都在数百艘,多时能达到上千之数。采用吊桥的方式限流通行,影响非常大,调度起来也极为困难,桥的利用价值也不高。
另外,赵然觉得很难看,很不壮观,对信力的催发作用肯定没有大跨度高桥墩来得震撼。
将这幅收起来,郑郎中就摊开了另外一个卷轴。
十九个桥墩列于大江之上,墩与墩之间相隔三十丈,用精钢制成桥墩之间的梁身,从桥墩顶部以斜拉索的方式解决拉力问题。再铺以青砖和沥青。
这就是赵然预想的斜拉索大桥,难处在于炼制法器铁索,其中的耗费和难度也同样令人咂舌。但好处也很明显:壮观、方便,具有实用价值,利于信力的大规模爆发。
第五十九章 材料
关于斜拉索大桥,技术难度是很大的,工部不可能完成,他们只能按照过去筑桥的营造法式和经验来假想,去推测。
这卷设计图也同样如此,当然,这也比赵然的构想专业多了,其中的很多细节设计都是赵然所不知道的。赵然只能画出他脑子里的斜拉索大桥模样,属于概念图。工部的图纸中,就有了很多分解结构图,附带着长长的数据清单。
赵然对建造并非专业,但能看得出来,工部是尽力了的,而且赵然一贯以来对这时代的营造法式心存敬意,始终认为这些匠师们具备巧夺天工的智慧和技巧,因此便接受了这幅设计图。
郑郎中又道:“按照方丈的要求,我们营缮司前期做了实地勘察,准备将实验桥建在金川河上,用来验证斜拉索营造法。”
说着,鹿大匠又掏出一个卷轴,在石桌上摊开。最上面是应天府舆图,标注了金川河的走势和位置,下面是桥址选点。
鹿大匠解释,金川河由清凉山北麓发源,连接玄武湖而入长江,全河段最窄处十二丈,一般在十八丈上下。这个宽度对于石拱桥来说有点鞭长莫及,而建造墩桥的话,又会严重影响往来船只,因此,金川河上一直没有建桥。
赵然建议工部择地建桥验证斜拉索营造法,营缮司当即选定了这条河,并且经过近月考察,把桥址定在了萨家湾。
十八丈的河面,宽度大约是应天长江大桥两墩之间宽度的七成,很具备参考意义,对于这个选址,赵然表示认可。
这是一种全新的造桥模式,工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依循,只能靠匠师们自行摸索。
鹿大匠又取出一张清单,恭恭敬敬呈给赵然:“赵方丈,下官定会尽全力营造金川河大桥,但这些材料,是我等匠师们测算出来的,还请方丈筹办。”
当头是十五丈长的精钢拉索四根,由此往下每递减一丈长度,便需四根,一直递减到五丈。营缮司要求,这些精钢拉索必须可承载一千石的拉扯!
一千石这个数值,赵然问他们怎么得出来的,鹿大匠和郑郎中的回答是,他们大致测算了金川河大桥所需青砖数和钢龙骨数,认为桥身总重在一万石上下,故此每根精钢拉索至少应当能够承受一千石的拉力。
这是一种经验主义的算法,对于赵然而言,没有实际意义。在炼制钢索的时候,他没有手段测量钢索的拉力是否达到一千石,必须将这种数值进行可实际操作的转换。
鹿大匠继续介绍清单。
下面是桥身所用的精钢龙骨,以及龙骨上铺设的钢板,用量非常大,鹿大匠设计在五条主龙骨上铺设五十块这种长两丈、宽三尺、厚半寸的薄钢板——他不知道赵然怎么炼制出他自己形容过的这种钢板,但仙家手段不是他能理解的,赵方丈怎么说,他就怎么算。
这样的钢板总重八万斤左右,加上钢索和龙骨,用钢量在十万斤以上。
看着这份清单,赵然再次感到一阵头痛,但头痛归头痛,他必须得“照单全收”。
他之前就联系过器符阁,询问器符阁炼制法器所使用的钢材问题,器符阁答复,特效钢材是有的,可以满足建桥所需。因此,他准备现在就去下单采购,于是道:“你们开始吧,按照图纸在金川河两岸建设桥墩索塔,多长时间能完工?”
鹿大匠道:“三个月。”
汪宗伊带着工部郑郎中和鹿大匠走后,赵然收拾了一番,准备前往庐山,正要飞符元福宫,让周克礼和凌从云驾驭无穷莲座来接自己,就见一道白光从天边而来,直落景阳楼,正是蓉娘所乘的云霭百合。
蓉娘笑吟吟的从云霭百合,整个人的气质又有改变,美目中流光四溢,越发明艳动人了。
赵然呆了呆,转动轮椅凑上去:“这位美貌的仙子,小道我一望而生敬慕之心,可否留个飞符,有暇之时畅谈人生理想?”
蓉娘抿嘴一乐,道:“我现在是大法师了。”
赵然忙追问:“神识寄托的什么玩意?”
蓉娘道:“还算凑合,寄托了一张八阶符箓吧。”
赵然鼓掌:“不会是玉景通天府的升级版吧?话说你给我的这破符箓,用了两回,每回都没逃掉,真不想用了,但已经寄托了神识,实在无法。我这损失你看怎么弥补?”
蓉娘道:“简单,干脆嫁给你好了。”
赵然点头:“勉强收了。对了,刚好你来了,老借用别人家的飞行法器,很没面子,这回可算捞着云霭百合了。陪我去趟庐山。”
蓉娘将赵然推上了云霭百合,百合关闭之后,赵然双手张开:“扶我下车啊。”
冷不防蓉娘一脚将轮椅踢翻,赵然顿时翻倒在透明的水晶底座上,无奈道:“在伺候人方面,你要多学着点。”
蓉娘问:“跟小苏学?”
赵然干咳一声:“时间不早了,赶紧起飞吧。”
云霭百合当即升空,赵然透过身下透明的底座,望着人烟繁华的应天府街巷城廓,出了会儿神。
蓉娘问:“怎么忽然要去庐山了?我刚来,你都没让我歇会儿。”
赵然道:“你都歇了好几个月了,还歇?没办法,时间太赶,我需要炼制大量材料,必须到器符阁走一趟,请他们出手炼制一批钢板。”
“什么钢板?”
赵然便将需要炼制斜拉索、钢龙骨的事情简单讲了。
蓉娘道:“这事儿可别去庐山,去了也白跑一趟,器符阁的炼器工坊忙得很,没空接你的活。”
赵然问:“那去哪儿?”
蓉娘道:“我都冲关破境了,你到现在还没祝贺我呢。”
“来。”
“干吗?哎……放开……”
“给你一个拥抱,恭贺你出关……哎哟,别打肚子!”
打闹片刻,云霭百合出了应天,向着阁皂山方向而去。等绕过阁皂山后,落在了袁州的一片山岭间。
蓉娘介绍:“这里就是太玄馆,与其去器符阁,不如来太玄馆。器符阁炼制的是法器,太玄馆炼制的是材料,器符阁炼制法器的材料,大半来自于太玄馆。”
赵然眼前顿时一亮:“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杨真人就是太玄馆的大长老,是你四奶奶吧?”
“四祖奶奶!”
“差不多了。”
“行了,我把小存心叫出来,需要什么,你跟她谈。先说好,你可不能坑她!”
第六十章 标准金丹力
赵然在杨存心和蓉娘的嬉笑打闹中完成了对太玄馆的“考察”,考察完毕,心中一时间有些激动。因为他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担心发愁,并且做好了长期艰苦“奋战”这一心理准备的很多难点,压根儿不是问题。
比如,如何做到特效钢的大规模炼制,这个难题一直压在赵然心里,沉甸甸的,他为此作出的规划是说通器符阁,对其炼制的产品类型、炼制方式进行制度化改造,然而到了太玄馆,这个问题不用他再去考虑了。
在一处石窟中,赵然亲眼见证了杨存心的一次道法展示:在蓉娘的要求下,她打开一座半人高的丹炉,接通太玄馆所在九仙石窟山下的太阳洞渊火——以法阵自山底百丈深处引出,将三十多斤重的矿石抛入其中,然后闭目掐诀,控制火势。
透过丹炉的炉窗,赵然目睹了这块铁矿石在火焰中翻飞来去,熔化成一团亮橙色的铁液的全过程。在杨存心的指诀控制之下,矿石如面团一般被揉来搓去,其内所含的各种废弃杂质纷纷坠落,被一道斜坡送入地底。
在一通眼花缭乱的操控中,丹炉内又被杨存心送入其余种类的不同矿物,比如白云土、赤金石、汞银之类,以及蓉娘专门介绍,产自袁州本地的特有灵矿——金旦粉。
半个时辰之后,一块四四方方、红通通的铁胚被整塑成型,悬停于丹炉中央,而炼制过程中产生的炉渣和废气,都被法阵引入了百丈地底,按照蓉娘的说法,这是送下去作为太阳洞渊火的燃料了。
杨存心关闭了太阳洞渊火,让铁胚就这么悬浮冷却,同时向赵然道:“今日炼制的这块精钢,韧性比较强,适宜刻制符文,所以又称符文精钢,许多法器上都要用到,器符阁大量收购,有多少他们收多少。”
赵然问:“多少银子?”
杨存心回答:“一斤钢一两银子,这块符文精钢差不多十五斤左右吧,十五两。是不是觉着这银子好挣?其实挺费工夫的。先要到旁边的七宝山挖矿石,回来后还要准备各种配料,差不多就耗去半天工夫了。通常我们一个人也就一天炼制一块,还不一定天天炼。”
赵然飞快计算,如果杨存心一天炼制一次,那么这座丹炉的年产量差不多五千斤。
“太玄馆中有多少处火眼和这样的丹炉?”
“火眼不少,但有些封闭了,用不着。配有丹炉的火眼是十二处。”
也就是说,假设以杨存心为一个标准产量计算,太玄馆每年能产特效精钢六万斤。当然,仅仅一个标准产量,产能实在闲得发慌,赵然认为,统筹协调之后,太玄馆的产能可以放大十倍!
赵然将斜拉索和龙骨的要求告诉了杨存心,杨存心当即道:“用符文精钢就可以,韧性足够,拉不断。”
赵然又问了其他品种的特效钢,杨存心告诉他,太玄馆还可以炼制极为坚硬的玄英精钢、耐高温的元芒精钢、耐寒的霜月精钢等等十多种,所有精钢都是一个价:一两银子一斤。
对于太玄馆的修士来说,旁边的七宝山中矿石挖不完、黑石山下的火力用不完、周围所需的各种配料矿材也极为丰富,炼制精钢时,在耗材上基本没什么成本,一两银子一斤,基本相当于净赚了。
说到这里,熔铁已经渐渐露出原色,杨存心打开石窟壁上的一道小门,里头是个冰窖。她法诀一换,丹炉中的钢块立刻飞入冰窖之中,顿时激发一阵烟雾蒸腾。这是让钢块定型的淬火工艺,增加硬度和强度的手段。
赵然很想知道这块符文精钢的拉力有多强,问:“能拉得动一千石么?”
杨存心没算过这个数,她给出的数据是,如果按照赵然给出的斜拉索形制,符文精钢索能够挡得住十名金丹修士同时拉拽。
赵然提议,想要测算一下计量单位的转化关系,能否请太玄馆一起协助,杨存心对此也颇感兴趣,于是寻了十位金丹,挨个测试,要求他们不许使用道法,只准将法力灌注于单臂,然后单手托举银子。
第一个上前的金丹修士,赵然在他手上直接扔了一个银箱,重一万两,加到第二个,他便支撑不住了,于是减少一些,测出一万三千七百两。
赵然继续测试第二个,能够托举一万一千六百两……
一直到第十个,赵然算出了一个平均值,一万四千零八百三十二两。于是他将零头抹去,以在不使用法术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气海中的法力,单手能举一万二千两为一个标准金丹之力,约为六石之力。
赵然的实验引起了太玄馆修士们浓厚的兴趣,赵然紧接着就为馆中的十位大法师测算了一个平均法力值,约等于三个标准金丹力。
然后请出了太玄馆的五位炼师,约等于三位大法师之力。
杨存心去后山寻找大炼师师伯,得出的数据大约是三点九个炼师之力,因为样本太少,只有两个,所以数据稍大,但也由此看出来,恐怕依旧和三有缘,所以被赵然直接记录为二十七个标准金丹之力。
测算黄冠的时候,样本的采取量比较大,数据较为精准,发现与金丹相比,更加符合三倍的关系。
赵然请杨存心将这块十五斤重的符文精钢炼制成长索,实际上,这谈不上炼制,只能说是重新塑形,非常简单。
塑形完成之后,赵然恳请两位太玄馆的大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