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门法则-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天师想了想,问:“你对如今的信力值怎么看?你觉得够不够?”
  赵然道:“元吉天师就任下观方丈之后,所行之策是正确的,如果真能达到陈天师刚才说的每年二十亿以上信力值,我道门便可以保证十二到十五年飞升一位合道境大修士,而不用再像过去一样二十到三十年。如此一来,基本上就能为所有合道圆满的大修士们提供足够的信力,人人无忧!所以,于小道而言,真的不赞成另换他途,因为这条路是明确的,而另一条路则未知。”
  陈天师沉吟片刻,问:“致然,你知不知道嘉靖十八年时,大明有多少修士?”
  赵然怔了怔,他的确从来没有求证过这个数字,但不妨碍他飞快的演算个大概:“应当在十万?唔,金丹以上修士的寿元要略长一些,或许是十二万?”
  陈天师给出了准确数字:“十三万两千多,其中馆阁修士三万两千余,散修、世家十万。一百年前则是十二万九千多,用了一百年时间,修士的数量增长了三千。那么致然知道,嘉靖二十四年,我道门修士又有多少?”


第一百零一章 始作俑者
  大明六年汇总统算一次人口数,同时总观也会随之统算一次修士数,赵然一直关注的是总人口,对嘉靖二十四年的修士数没有关注过,所以摇头以示不知。
  陈天师告诉他:“十三万五千,六年增加三千,顶得上过去一百年!”
  紧接着,陈天师又伸出了三根手指:“下一次汇总修士数是在明年,目前增加了多少尚不得而知,但去年年初的真师堂决议时,总观器符阁已经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数字,他们从嘉靖二十五年到二十八年的三年时间里,一共下发正骨丹两千三百六十七粒,成功为各家馆阁报上来的无根骨者正骨两千一百零八例,也就是说,这个增长速度还在加快,器符阁预计,下一个六年的修士增加量很有可能达到五千人!致然,也许在一百二十年以后,修士的数量将翻倍,甚至达到三十万!”
  赵然陷入了沉思中,十三亿圭的年信力值对应十三万修士,已经出现问题了,那么将来二十亿圭信力值对应三十万修士,又会如何呢?简直不敢深思!一百二十年后,信力值能增长到三十亿吗?赵然觉得恐怕很难……
  如果爆人口增加信力……他摇了摇头,爆多少人口,意味着相同比例的修士增加,这不是解决之道。
  陈天师又道:“按这个速度,一百二十年后,我道门将有多少合道大修士?这固然很好、很强,但若是你我有幸都能活到那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严酷的问题,谁飞升?谁等死?”
  黎大隐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和赵然面面相觑,忍不住在旁插了一句:“别说飞升,连授箓都不够。”
  陈天师道:“不管怎么样,《正骨经》的出现,毕竟是一件有利于整个道门的大功德,给了无数原本没有希望的人以求道的希望,我们断不可能就此废止,所以只能接受这一事实,然后想办法解决。”
  陈天师是《正骨经》来源的知情者,这些话既是实情,也是在安慰赵然。
  赵然嘴角发涩,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他今天才明白,去年初的真师堂议事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原来自己居然就是促成这一结果的始作俑者之一,是自己从西夏带回来了功法,同时自己还提出了修士入十方丛林的建议,令当前的重大变革有了实施的保障。
  他艰难的提出一个连自己也无法说服的建议:“能不能尽量减少正骨丹的发放?比如,设置一个……门槛……”
  陈天师道:“去年真师堂还否决了一项提议,九州阁提出,应当将每年的正骨丹发放数量控制在五百粒以内,这项提议在投票的时候被否决了,因为实施起来很困难。真到了你的亲人朋友有修行机缘时,你能忍心拒绝从而就此断了他的希望么?不瞒致然,我去年还推脱不得,为三个人请托正骨成功……我实在无法拒绝,其中一个就是大隐的侄儿。”
  赵然想了想,不得不承认,换做是宗圣馆,恐怕不是拒绝的问题,而是谁拦着他就跟谁急的问题。经他手上用正骨丹成功踏上修行的,比陈善道还要多。
  陈天师又道:“既然说到这里,我还可以告诉致然,当日在真师堂上,我们通过了另外一个决议。”
  赵然抬头等待着这个决议的公布,他已经有所预感了。
  陈天师缓缓道:“……这是一个备选方案,如果这一次的变革没有起到效果,十年之后,总观将开始慢慢准备,先是器符阁、宝经阁,然后是三清阁、东极阁,最后是雷霄阁……等我大明容不下这许多修士的时候,道门将向佛门开战……致然,如果我们用十年时间找不到解决之道,我们就要准备战争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赵然不敢应答,他也没办法应答。
  最后,陈天师道:“所以说,问题就摆在这里,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既然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不试一试我老师的这个办法呢?”
  赵然道:“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我可以在应天试一试,但不敢保证一定能过扭转信力颓势。毕竟,当庶政归还皇帝之后,我道门对百姓的影响力必然大降。另外,南直隶的民生问题并不突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起点很高,想要进一步改善,难度较大……这与在松藩是完全不同的,希望陈天师理解。”
  陈天师点头:“我当然理解,同时也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不能提升,只要能够维持住现在的形势,我也能够认可,我最担心的其实是未来几年信力的不增反减。致然能够答应,我心甚慰,有什么要求可以提出来。”
  赵然沉吟道:“信力的本质,其实就是民心,争民心的手段,无非一正一反。正者,多布道、多做民生发展之事;反者,打击会丧失民心的事。我希望三茅馆在这方面多给我一些宽容度,既然要求的目标是信力,我们就看年底的结果。”
  陈天师斟酌片刻,答应了:“致然的要求很合理,我同意,但也请致然注意,不要主动去干涉应天府衙、各县县衙的庶政,尤其在税赋、用人上,不能去横叉一杆。”又叮嘱道:“致然,还有大隐,你们当知,今日我说的话乃是绝密,万万不可透露出去。”
  两人齐齐点头:“明白的。”
  谈话至此结束,赵然辞别陈天师的时候,陈天师邀请赵然:“瞧致然这气色、这行止,似乎已经丹生神识了?宗圣馆离得太远,若是致然不介意,后天随我去栖霞山,便在我三茅馆受箓吧。致然放心,我三茅馆修士不多,每年信力配额都用不完,全给了上三宫了,呵呵。”
  大法师境的授箓需要七十二万圭,以及一批供奉灵材,这是陈天师给赵然的开胃菜,赵然便也却之不恭了。离开了元福宫,黎大隐将他送到山下,回来后,宫门外等候办事的人群才开始陆续进入。
  陈天师在紫宸殿上静默多时,起身出来,向黎大隐道:“为师回栖霞,你后天陪同赵致然过来。”
  黎大隐道:“老师是为赵致然授箓回去准备么?弟子已飞符彭师弟,让他预为筹备。”
  陈天师也不多言,直往栖霞而去。上了三茅宫,来到梅园之中,见邵元节于梅树下闭目打坐,也不敢搅扰,在旁小心侍奉。
  过了许久,邵元节方才睁眼:“这梅花易数当真艰深,易学难精,总是差那么一点,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张铁冠和龙阳子真乃神人,我不及也。”
  陈天师笑了:“术有专长,您的道,也不是他二位能比肩的。”
  卲元节问:“你回山所为何事?”
  陈天师禀告:“是为玄坛宫方丈一事前来禀告老师。”当下,便将准备让赵然做玄坛宫方丈,以及在三茅馆中给他授箓等等说了,又道:“这个赵致然,是松藩天鹤宫方丈,极擅布道,无论在龙安府还是在松藩,但凡他经手之处,信力都有大幅提升,九州阁宋阳石对他赞不绝口……”
  邵元节道:“当年随张全一去横断山的小家伙,我知道。”
  陈天师道:“正是此人,弟子担心直隶信力跟不上,拖了咱们的后腿,故此想用一用他。”
  邵元节道:“你看着办就是。”


第一百零二章 邵元节的态度
  陈善道迟疑了一下,道:“弟子今日和赵致然见了一面,感觉他对上三宫很有看法。”
  “他想怎么做?”
  “没有提及上三宫,但却表明了态度,他说信力即民心,凡是有背民心的,他都要整治。上三宫这些年做的事情,很有不少是为朝野诟病的,以前是为了争皇权,故此宽容了不少,也有弟子纵容之过,如今大政已定,弟子想着也是时候整顿一番了……”
  “你是想说秀庵吧?秀庵的事情,我们从来也没有同意过。”
  “是,老师英明。弟子以为,这件事情怕是也该到此为止了,皇权初定,既然要恢复天子威权,以前不让天子修道的规矩,已经不合时宜。想来咱们只要做得细致一些,真师堂通过决议问题不大。等决议通过,皇帝的修行之事再慢慢透露出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么多年,辛苦你了。”
  “这是改变天下修行界的大事,是老师的大功德,不仅老师有望借此飞升,无数同道都能为此获益,弟子就算再苦再累、再不为他人理解,也心甘情愿。”
  邵元节望着满脸振奋之色的陈善道,沉默良久,缓缓点了点头。
  得了邵元节的首肯,陈善道出了三茅宫,打出飞符:“有事找你,在何处?”
  “正在烂柯山中商议我家今年道宫和道院方丈的人选,怎敢劳陈天师移步,我去元福宫拜见就是。”
  “那就来栖霞山相见。”
  水乡侯向左右道:“你们接着商议,我要赶去栖霞山,不拘谁去,总要速速定下来人选,也不用告知我,立刻飞报灵墟阁就是了。”
  水云珊起身:“父亲,我陪你一起去。”
  水乡侯想了想,道:“也好。”
  父女二人乘上飞行法器,向着京城而去。
  自张元吉登上下观方丈之位后,总观与馆阁之间的关系骤然密切了许多,但凡有所诏令,各家都立刻遵照执行,不敢有所折扣,不仅游龙馆忙着商议上报方丈人选,天下各家都在如此,上三宫则更是如此。
  与大部分馆阁派不出自发情愿的修士相比,上三宫这边却极为踊跃,或许是因为对大道本就没什么指望,所以上三宫的修士们对名利的追逐就热切了许多,以至于今年的十六个方丈位置,报名者与授职的比例竟然达到了将近四比一,令执掌朝天宫的朱先见很是欣慰,但欣慰之余也略略有些担忧,在人选上更加慎重了一些。
  这一商议就商议到了夜晚,终于筛选出一个二十人的初步名单。
  朱先见吩咐暂时休息一下,将殿门打开,让大家透透气。所谓透透气,不过是个说法,就是给大家多一点时间冷静,重新想一想,以备最终产生一个任职名单。
  朝天宫这边是德王朱载墱、大供奉龚可佩、蓝田玉,此外还有个朱隆禧,灵济宫是宫院使蓝道行、大供奉胡大顺,显灵宫则是宫院使段朝用、大供奉盛端明。上述人等,除了朱隆禧外,俱为炼师境以上修士,可谓上三宫中流砥柱。
  朱先见走出殿外,向朱隆禧招了招手,朱隆禧跟了出来,二人便在外间溜达。一边信步而行,朱先见一边问:“还要裁汰四人,灵济宫那两个,春风和观云,怕是上不了台面。”
  朱隆禧道:“千岁若是觉得当真为难,实在不行就拿下来,当日也并不曾说死。”
  朱先见点了点头:“你好好安抚一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太过寒了他们的心。这样吧,今年的方丈就算了,你可以答应他们,从灵济宫调来朝天宫……”顿了顿,补充道:“但要脱了道袍……”
  朱隆禧笑了:“这个容易,这两个人我估摸着,怕是连道德真经都没读全,心里没有什么信奉的,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层皮而已。再者,这两个人整日四处浪荡,或许当日一时冲动也未可知。等他们找来了再说不迟。”
  正说着,有朝天宫执事前来禀告,说是游龙馆大长老水乡侯前来拜访,已至万岁殿奉茶。朱先见忙让朱隆禧回去告知,让大家再等一会儿。
  万岁殿中,朱先见陪着水乡侯寒暄两句,问:“大长老有何要事吩咐?”
  水乡侯道:“如今形势渐明,用不了几年,皇帝威权便可尽复,贫道在此恭贺齐王了。”
  朱先见感激道:“都有赖于大天师做主,有赖于陈天师主持,有赖于大长老的鼎力相助,此恩此德,我朱家永不忘怀。”
  水乡侯笑了笑,道:“既然大势明朗,三省庶政又已归于皇帝,接下来就要有一番全新气象了。过去有些做法是不得已而为之,现在便可以考虑考虑废止和变革了。”
  朱先见问:“大长老的意思是……”
  “这么说吧,前两年上三宫有些事情的确不是很合适,比如外间传得沸沸扬扬的秀庵一事,关于这件事,三清阁和东极阁一直在调查,当时我们是相信上三宫没有做这种勾当的,所以竭力为齐王担了下来,但如今形势有所变化,恐怕再想继续阻止两阁调查,反而显得心虚了,好像上三宫真在做这件事情一样。所谓清者自清,既然两阁不相信,那就让他们去查好了,陈天师和我都相信,上三宫是清白的,对么?”
  “这……”
  “外间还有传言,说是皇帝在修行,而且是用逆采红铅之法修行,啧啧啧,你说说这叫什么事?逆采红铅之法,早已为道门戒律所严禁,绝不可行,陈天师和我也同样不相信皇帝会用这种方法修行,你说是不是?”
  “这个……”
  朱先见很是疑惑,心说水乡侯你是搞什么鬼?开办秀庵是为了给皇帝修行逆采红铅之法,修行此法是为了遮掩皇帝身负修为,怎么能放任东极阁和三清阁查办呢?到时候皇帝被查出来修行,找谁说理去?再者,这逆采红铅之法本来不就是陈天师通过你水乡侯之手传过来的么?现在倒想撇清了?
  脸色正难看之际,就见水乡侯笑眯眯丢过来一份文稿,朱先见展开一看,顿时大喜:“多谢陈天师,多谢大长老!只是,这份提议能通过么?”


第一百零三章 碎石
  看朱先见有些不敢置信,水乡侯道:“怎么,不信?当日陈天师说提议三省庶政归还朝廷,你们不也一样没相信么?结果如何?连归还庶政的提议都议决了,允许天子修行不过是个尾巴而已,想想办法,总能通过的。”
  朱先见追问:“那……此议何时提交真师堂议决?”
  水乡侯道:“外面对上三宫的流言什么时候消除,这份提议便什么时候提交真师堂。”
  朱先见点头道:“我明白了。”
  将水乡侯送走后,朱先见回去重新议事,将水乡侯的来意向上三宫这些高修们做了通报。
  德王朱载墱当即喜极而泣:“陛下可以修行了,我朱家可以正大光明修行了!”
  蓝田玉点头大赞:“此乃善政,当年我便说过,秀庵之事有伤圣德,非正道也。”顿时引起无数白眼。
  灵济宫的蓝道行和胡大顺都向朱先见和朱载墱道贺,唯显灵宫段朝用和盛端明脸色不是很好。
  盛端明道:“逆采红铅之法,虽说主要是为了遮掩修为,但其对根骨的改善是极佳的,由陛下之修行进度便可见一斑,若是就此舍弃,实在可惜。”
  胡大顺嗤笑道:“是你自家舍不得吧?秀庵之女都先送到显灵宫安顿,之后才送人宫中,里头一半都被你显灵宫截流,盛大供奉快活了那么多年,如今舍不得却也情有可原。”
  盛端明反驳道:“什么快活了多年?简直胡言乱语!当日诸君在座,共同议定,秀女入宫,由显灵宫查验调教,胡大供奉今日怎么说这等风凉话?莫非忘了当日东极阁、三清阁前来搜检之时,我显灵宫担着的巨大风险了?照我说,咱们自家再谨慎一些便是了,何必强行裁撤?这门功法的确有很好的辅助效果,可以增益修为。”
  朱先见制止道:“不要争论了,都是自家人,不把劲头捏在一起,反而吵吵闹闹,如何能成大事?这件事不是拿来讨论的,水大长老明言了,必须裁撤秀庵,否则此议无法上报真师堂,他说得也有道理,显灵宫不舍得也没办法。至于其中的修行好处,缓过这两年,待朝纲重振之后再说。”
  盛端明不忿道:“也不知陈天师怎么想的,就算要裁撤,也得慢慢来啊,说撤就撤,一点准备都没有。我就说前几日赵致然拜访元福宫定非什么好事,如今传言,今年的应天府方丈,将由赵致然出任,恐怕这个馊主意就是这厮提出来的。陈天师如今心思也有些变了,再不复从前……”
  段朝用制止住还待出言的盛端明,向朱先见道:“一切遵殿下之令。显灵宫中的秀庵,我们回去就裁撤了,但此间首尾、人员安置都需要时间。”
  朱先见点头:“三月之期,所有痕迹必须清理干净,包括各省尚存的秀庵!力争半年之内,将秀庵的流言平息下去,之后我会报陈天师,请他在真师堂上提出此议。”
  议事完毕,众人散了,朱隆禧跟在朱先见身后,去了他的书房,关上门首先跪拜:“恭贺殿下了!”
  朱先见道:“快快起身,若非有你,焉有今日!咱们不说客套话,今日之事,当由赵致然而起,他出任玄坛宫方丈一事定下来了?”
  朱隆禧点头:“黎院使已报至元符万宁阁,听说司马天师还很是不满,专程去找了陈天师,被陈天师说服了。”
  朱先见沉思道:“这件事有利有弊,利者,他最擅惹事,如水中击石,引动大局之变,若无他,也等不来今日之喜。弊者,这块石头太大了些,难以掌控,不留神就会砸了自己的脚。”
  朱隆禧明白了,躬身道:“微臣以为,该碎石了。”
  朱先见却道:“就怕碎了石头,找不到玉……”
  朱隆禧道:“殿下放心,此玉定在石中,当日臣去四川时查得很仔细,至少叶云轩的玉,必是在他那里的。”
  朱先见长叹一声,语气沉重:“总是难以下手啊,毕竟是百姓送过万民伞的,有功于大明,如此才俊却不能为我所用,每思及此,便夙夜忧叹,昨夜孤重读《郑风》,青青子衿之语,绕梁不绝……”
  “殿下惜才之心,如古之圣君,微臣拜服。”
  “不要胡说,孤非垂涎大宝之人!”
  “是,但天下本该是殿下的……”
  “不要再说了,说正事。”
  “是……总之此玉之重,关乎天下,岂可为人臣所窃据?于此之际,是到了收回来的时候了,殿下万万不可优柔寡断。”
  “此人威望素隆、交游极广,唯恐震动天下。”
  “殿下真正顾虑的是邵大天师问罪吧?其实以微臣看来,大可不必。如今的情势,不仅是邵大天师、陈天师,整个道门都要仰仗我家,一个赵致然和我家相比,孰轻孰重,这不是明摆着的吗?再者,也不用咱们自己动手,显灵宫不是要裁撤秀庵么?我去找顾可学,告知他此事,至于如何处置,由他自定,与我等无干。”
  “顾可学?他还没受箓呢,你忘了魏致真连胜四炼师的事了?楼观的道法,很是邪乎。”
  朱隆禧笑了:“虽未受箓,但顾可学不是一般的炼师,而赵致然也不是普通的楼观弟子。顾可学的不一般,说的是他的厉害之处,赵致然的不普通,说的却是他的弱项。他的功法道术并非来自楼观,他总说大道千条,他取其一,便是之故。至于来自何处,殿下与微臣皆知,其斗法如何,由皇帝可一知端倪。修行十六年,我打听到的只有两次斗法,一胜龙虎山王梧森,二胜灵墟阁杜星衍,且均依阵盘为胜。尤其入黄冠境后,未曾一战,王守愚、春风、观云等人上门挑战多次,他或倚师门出手,或仗灵妖相护,从未敢正面迎击。如此人物,杀之易如反掌。”
  朱先见叹了口气,道:“还是不妥,毕竟是我七妹之弟,杀了以后,如何向她交待?”
  朱隆禧正色道:“殿下,国事重欤?亲情重欤?天降五德,此千古未有之盛况,乃我朱家祥瑞啊,眼下又缝道门危如累卵,帝室之振,将由此而起!赵致然身上必有其二,得之后,我朱家便有其三,待将来集齐五德,便可与道门分庭抗礼,就算邵大天师亲至,只怕也奈何不得我家!当此之际,殿下岂能因念惜亲情置天下万民于不顾,而使乾坤倒悬、生民涂炭?”
  朱先见郑重起身,向朱隆禧深深一拜:“隆禧真乃我家子瑜也!”


第一百零四章 大禁术的第五块拼图
  元宵节刚过,各地报上来的十方丛林方丈名单便送上了庐山,消息便利的《龙虎山》、《君山笔记》、《八卦》、《内丹》、《灵宝新说》、《茅山》、《皇城内外》等期刊立刻进行报道。
  经统计,此轮县院方丈共有三百一十八位、府宫方丈共有四十六位,因为玄坛宫是高半格的府宫,所以赵致然的名字再次显列头条,名字之后则做了个备注:原天鹤宫方丈之职由茅山德佑观陆法师出任。
  司马云清在元符万宁阁看到这篇报道时,终于点了点头:“一个换一个,陈天师诚不我欺。”
  如此大规模的置换十方丛林方丈,也是嘉靖二十九年的头一桩大事件,引得天下瞩目,据说就连佛门诸国都在议论纷纷。
  正月的第二件大事不算道门大政,但在修行界和民间的影响力同样毫不逊色。大明从西向东,分别举办了“君山杯”修行球西部地区赛、“龙虎山杯”修行球中部地区赛、“皇城杯”修行球东部地区大赛,三大赛事于元宵佳节这一天同时拉开战幕,掀起了今年的修行球大赛热潮。
  《君山笔记》同时还抢先刊发了对去年冬季赛三个组别擂主的采访专稿,引起强烈反响。大法师组擂主、来自昭真阁的邢腾和表示,他正在等待着挑战者的出现,一起为大家献上一场精彩的比赛;法师组擂主、来自灵墟阁的杜星衍说,他对自己守擂成功具有很强的信心,并请自己专栏的读者放心,他一定会协调好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打球撰稿两不误;黄冠组的擂主,来自龙虎山的张腾明则宣称,龙虎山的弟子,不管做什么都是最好的,所以运气什么的,只是失败者嫉妒的托词。
  三大赛区的海选将进行三天,决出每个组别的三十一名选手,赴京城参加正月二十二日举办的百强赛,并产生最终的十强选手,正式进入正月二十六日开始的十强赛,赛程极为紧凑。
  这半个月是整个修行界都高度关注的日子,当三大赛区百名选手产生的时候,赵然在名单里看到了许多熟人,其中甚至还有骆致清的名字。
  一边看着骆致清狼吞虎咽的吃着大餐,赵然一边好奇的问:“师兄怎么想起来参加修行球大赛了?以前没见师兄打过啊……”
  骆致清道:“没人跟我打,只好打球了。”
  旁边作陪的狐小九道:“巧了,我家牛大哥最好与人斗法,不如我把他请来和骆道长过招?”
  雨阳翻了个白眼:“你可算了吧,上回骆道长陪江掌门去洪泽湖,当时就跟牛大打了一回……”
  鸭小七问:“怎么样怎么样?谁赢谁输?”
  骆致清略带沮丧道:“牛大赢了。”
  狐小九一脸骄傲:“我就说嘛,牛大哥很厉害的,怎么赢的?说来听听。不如我再请他来一趟抱月山庄,指点骆道长几招。”
  雨阳冷笑道:“骆道长说牛大撑过三招算他赢,牛大赢了,骆道长出到第四剑才把他拍进地里去,只剩个小尾巴露在地面上,本仙拽着他的小尾巴才拽出来的。”
  骆致清扬着脖子回忆片刻,认真的道:“牛大还是很厉害的。”说完,往嘴里又塞了根鸡腿。
  鸭小七和狐小九面面相觑,同时失语。
  骆致清随后参加了百强淘汰赛,赵然也全程现场观赛,看着他一步一步打入了十强。
  在观赛的过程中,赵然也一直在琢磨自己受箓之后得到的第五个道术。
  他的升迁一直是沿着两条路前进的,在十方丛林中升职,能够获得功德经的功法解锁。他现在相当于省观三都一级,功法已经解锁到了大炼师。按照他本人的预估,几十年内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如果再算得极端一些,怕是百年无忧了,因为大炼师的寿元能够达到一百四十岁。
  另一条路是箓职上的升迁,解锁的则是九天玄龙大禁术。入道士境时得到了降智光环,羽士境得到了忽悠大法,黄冠境是气运指数,金丹法师时是功德庆云。九天玄龙大禁术各层道法之间并非从低到高的关系,没有强弱优劣之分,都会随着修为的提升而威力持续增加。在赵然的看来,更像是完成一副拼图,按照功法名称的字面解释,或许最终会获得九项道术,完成一副九宫图?
  前些天在栖霞山,陈天师亲自出手,消耗三茅馆七十二万信力值和一批灵材,为赵然完成了授箓仪轨,回到抱月山庄后,他就在琢磨道术了。
  第五项道术,或许可以称为倾向性选择,也可以叫做主观能动性选择。
  这是什么意思呢?当赵然遇事难以决断的时候,可以求证于道术,道术会给出“可”和“不可”、“左”和“右”、“上”和“下”、“进”和“退”等等之类的一组相对选项,让赵然选择。那么他应该怎么选呢?很简单,随便选!
  无论他怎么选,都会是两个选择中的最优选项,最优的意思,就是所作的选项优于放弃的选项,或者更好,或者不会更差。
  赵然觉得这门道术有点玄乎,相当的唯心,有些地方感觉比梅花易数的卜算影响卦像还要玄乎,颇有点一言而决的意味。
  但听上去很玄,实际用处感觉又不是很大。首先,只能对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项进行选择,间接有关都不行。比如他这两天试着想要对骆致清的比赛进行选择,主动去影响比赛结果,可却没有成功,因为道术压根没有给他提供选择的机会,对于他想进行选择的意图,道术没有任何反馈。
  其次,这种选择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就是不得不选择的时候,道术才会提供选择机会。比如他试图在吃饭的时候,看看能否选择“吃”或“不吃”,道术同样没有搭理他,但在选择“拉”还是“不拉”的时候,选项却在脑海中生成了……
  当时赵然很想试试“不拉”这个选项,但仔细考虑之后,还是选择了“拉”,然后他就去乖乖的蹲坑去了。
  后来的几天,赵然还尝试过多次其他的方式,比如有一次他走到乌衣巷口时,脚步犹豫了一下,不知是不是该进去。这种犹豫的感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