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门法则-第2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胖V亓似鹄础
  江腾鹤道:“咱们和上三宫不是很对付,你到了那头,尽量避免和他们发生纠葛,毕竟离松藩太远,出了状况,远水难解近渴,哪怕事后将对方都打杀了也无济于事。忍一忍,半年就过去了。当然,如果真有急事,可向浙江灵墟阁杜天师求援,或许他能相助一二。至于张元吉,我想他应该不会糊涂到故意难为你。”
  赵丽娘没有太多的叮嘱,只是取出一张法符交给赵然:“这是黄庭总真上雷符,位在六阶,遇到难缠的对手时打将出去,就算炼师级数的修士也挡不住,是保命的极好手段,炼制起来十分不易。这是我家老祖飞升前留给我的,我这里只有三张,这张你拿去,搏命时用。符虽难得,该用时也不要吝惜。”
  赵然喜滋滋接过来收好,拜辞了老师和师娘。


第四十章 诸蒙的结丹问题
  途经藏宝楼的时候,听见里面人声嘈杂,赵然转身进去一观究竟。藏宝楼分为三层,第一层类似于展览室,第二层存放各种法器和符箓,第三层珍藏楼观的一应法宝重器,如无极图、灵飞六甲素奏丹鼎、八卦紫玉丹炉、青羽宝翅以及赵丽娘带过来的腊雪寒梅、松雪至书碑、道渊印等。
  头一层是开放的,不仅对弟子们开放,甚至对前来拜山的友朋们也开放,里面展示了如《楼观仙师传》之类的珍稀古物,作为后人追思先贤的纪念。
  二层和三层则被江腾鹤以符阵封印,不经允许是上不去的。
  传来嘈杂声的便是第一层,赵然进去的时候,看见封唐正带着六个新入门的弟子参观,这些弟子都是年初从松藩县和永镇县招上来的,属于第三代中的第四批。
  算上这一批,楼观和问情宗加在一起,宗圣馆第三代弟子已经达到二十人,而松藩地区适龄少年也完成了全员筛选。过上两年,将重新从红原县开始,继续开启新一轮适龄少年的筛选。
  封唐身为楼观三代的二师兄,此时在解说一副裱好后挂在墙上的手稿:“通微显化大真人于嘉靖二十二年七月在武当飞升,你们看到的这份手稿,便是大真人头一晚答谢观礼贺客的发言稿。可以给诸位师弟们透露一下,这篇发言稿的前半部分,是咱们楼观小师叔执笔……”
  赵然听了,不觉哑然失笑。
  封唐抬头看见赵然,连忙赶过来:“小师叔!”
  赵然问:“你师父在哪里?”
  “两个时辰前去了问情谷拜会林师叔祖,此刻却不知道。”
  赵然点了点头:“你继续。”转身出来,直奔问情谷,却在谷口撞见结伴而出的魏致真和青衣道人。
  说了情况,道明辞别之意,青衣道人却在旁边取出一张法符来,递给赵然:“这是家祖炼制的无根无花符,七阶,致然拿去防身。”
  赵然顿时就认了出来,这正是当年和张老道来攻取大君山洞天时,张老道给自己脑门上贴的那种七阶防御符,这符相当了不起,赵然身处三大合道修士与六道轮回大阵的交锋之中,能够活下来,全靠了张老道不停给自己加持的这种法符。
  赵然也不客气,接过来收下了。
  真要有上三宫的厉害修士向自己挑衅,打出真火之后,以七阶无根无花符防身,以六阶黄庭总真上雷符伤敌,可谓攻守俱佳,光是想想都替对手担心,此行京城的底气便足了。
  又将新任大君山总管通臂神猿找来,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赵然便下山了。
  临行前,猴子问他要不要带上南归道人和申姜子,赵然犹豫片刻便拒绝了。这是去京城学习,京城不比松藩,灵妖也不比修士,带着这两位过去,住在哪儿?吃什么?都是麻烦,还不定会惹出什么乱子。反正联络也通畅,需要之时一封飞符招过去就是了,至于平日嘛,大家还是低调一些的好。
  前年春夏之间,赵然从庐山下来,买舟而行,途中为江景触动而感悟,由此结成双金丹,从那时起,他就明白,在修行的大道上,“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这句话是同样适用的,故此不是身有急事,他一般都不再选择乘坐灵雁或者飞行法器了。
  这次前往京城入读讲法堂,时间比较充裕,他也打算一路顺江而下,用不了十天就能赶到京城。沿途还能看看风景,拜访拜访故人。
  先到了华云馆见过大卓、小卓师叔,赵然邀请卓腾云一起结伴而行,大卓师叔却不想那么早出发,于是赵然出了山门,转去无极院顺道和诸蒙相见。
  见诸蒙有些愁眉不展,赵然笑问:“诸师弟这是怎么了?有什么烦心事么?”
  诸蒙叹了口气:“每次见赵师兄,都一时喜一时悲,每一次自己破境之后,都觉得可以和你并肩坐论、探讨修行,可下一次见你,就又会感受到被甩在身后的悲哀,如此重复来往,个中滋味当真难受。我入黄冠也六年了,按理说也很正常,但一想到你和雨墨已经金丹了好几年,心情便很是不好……”
  赵然笑了笑道:“起了攀比之心可不好,还是秉持顺其自然的道心才对。来,深呼吸,师兄给你看看身上有没有什么毛病。”
  查探了诸蒙的经脉和气海,赵然道:“没毛病,丹胎已经很凝实了,如今等待的就是顿悟。我的建议是,多做一些斋醮,多体察一些民情,多参与一些布道,说不定机缘就来了。”
  诸蒙摇头:“只能慢慢来了,我就怕做多了这些俗事,道心蒙尘啊。”
  赵然道:“相信我,俗世之中好修行。”忽然想起屠夫和沈财主的感慨,心道或许可以死马当做活马医?于是道:“这样吧,我要去京城入读讲法堂,半年之后回来,如果你还是没找到顿悟的机缘,我就跟华云馆商量一下,把你借调松藩出任一县方丈,换一个环境试试。”
  诸蒙点了点头:“就怕华云馆不放人,愿意出来做事的修士本就不多。”
  赵然道:“这事好办,咱们交流嘛,宗圣馆交流一个过来,华云馆把你交流过去,对等交换不吃亏。”
  诸蒙不在今年第一期轮训的县院方丈之列,将赵然送下无极山后,自己回去重新拟定今年的斋醮科仪。
  赵然继续前行,折向东南进入潼川府。裴中泽已经在庆云山下等他多时了,笑道:“很久没有和致然一起相约同游了,这番一起游到京城去,一路看山看水,访友喝酒,想起来就美得很!”
  赵然问:“叶星婆婆呢?是否同行?”
  裴中泽道:“飞符问了她,她要先去贵州,再从贵州启程,和咱们不同路。”
  “这位叶星婆婆是什么路子?”
  “普通散修而已,七十岁的老太太了,这次出山纯粹是为了衡福馆许下的好处,为她家子孙挣一笔修行资源。”
  于是两人一起结伴,先入渝府,而后买舟入江,顺着大江而下。


第四十一章 道录司
  赵然的交游主要在上层,对下层的各家馆阁的低阶修士、散修世家不是很熟悉,这方面裴中泽却交游广阔,很有面子。在长寿、酆都、巫山、虎牙等地,裴中泽都能呼朋唤友,聚出一帮子人来,白日饱览胜景、入夜欢歌醉语,当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托大师兄打出来的威风,拜二师兄写出来的名声,更有正旦祈雪神迹的加成,赵然这位楼观小师弟也得到了这些年岁相当的修士们热烈追捧,弄得他也很不好意思,不停的谦虚谨慎,力求不骄不躁。
  入了江西之后,裴中泽的夹带中才没了可交游的名单,于是赵然接着顶上。
  先至阁皂山将蓉娘唤下来,在临江府玩了两天,然后三人一起前行,往饶州而去。蓉娘要把赵然和裴中泽送到京城去,赵然假模假样说是怕她累着,让她不要送了云云,被裴中泽翻着白眼说了他两句虚伪。
  到了龙虎山,再把九姑娘找出来,让她花钱结账,在饶州周边玩了两天,然后队伍里就加了一位九姑娘。她如今就任饶州府道宫的方丈,和裴中泽、赵然一批,也是今年入读讲法堂的修士。
  到了六月底的时候,将近一个月的旅行才算告一段落,四人乘船沿江而下,终于抵达了京城。
  至此,蓉娘才依依不舍的将云霭百合取出,准备返程,临走时掏出一张法符交给赵然:“此符名玉景通天符,放在身上,不要轻易和人斗法,你斗法的本事不如大师兄和三师兄……万一没办法了,施展此符,无论什么情形,都可以瞬息逃出二三十里之外,非合道大修士追之不上,拿去花。”
  玉景通天符是七阶法符,肯定不如当年端木春明在西夏使用的虚实幻真洞天符,但在道门所有保命的符箓中,算是一等一的了,其珍贵程度不亚于八阶符箓。
  虚实幻真洞天符是九阶神符,一般情况下见都见不着,在正一符法中,被公认的顶级符箓都是八阶法符,以及如玉景通天符、大音希声符之类的特殊七阶法符。所谓特殊,也就是正一符法中没有记载的稀有法符。会炼制的人不多,道门之间的交换价格也极其昂贵。
  赵然自师娘手中获得的黄庭总真上雷符,以及自青衣那里得到的张无根无花符都在正一符法中有记载,虽然也都属于六阶以上的高阶法符,但却称不上“顶级”。
  赵然不知道的是,他自己就曾经遇到被人用玉景通天符当面逃跑的事情,只不过他没听说过这种符箓,也分辨不出来而已。
  但光听其用法,赵然就很惊诧了,这样的符箓便和大师兄的大音希声符一般,都是罕见的宝贝,珍贵无比,蓉娘却就这么随随便便掏了出来,没有千叮咛,没有万嘱咐,只是一个“拿去花”。
  望着嗖然而去的云霭百合,赵然怔怔良久,直到九姑娘催促,这才转身进了聚宝门。
  聚宝门是进京的一条水道,由此而入,便是繁华的秦淮河。顺着右侧过文德桥,则可通往皇城。
  三人信步游街,一路向北,经过一座道宫时,九姑娘指了指此处,道:“这就是朝天宫。”
  赵然七年前来过京城,但当时太过匆忙,没时间逛一逛这座天下第一大城,所以自然也没见过朝天宫的模样。此时头一回见了,也暗暗称赞,不愧是皇帝家庙,上三宫之首,就这庞大的体制,也不知有多少重院落、多少间殿宇。
  他所认识的大炼师朱先见、炼师蓝田玉、大法师王守愚、法师方正和方清等等,便都是这座朝天宫中的修士。
  沿着朝天宫东墙继续向北,过莲花桥,右侧是国子监,再往前,便可看见一座小山,这座小山便是著名的鸡笼山,山不大,却相当有名,是道录司的所在地——鸡鸣观。
  佛道大争之前,鸡鸣观本名鸡鸣寺,有僧人千余,寺庙宏达庄严、金碧辉煌,在千年前的梁武帝时期,曾被誉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道门夺取中原后,将寺庙改为道观,沿用了“鸡鸣”之名,也不知其中有没有道门高人羞辱佛门之意。
  其后,这座道观便成为了道录司的官衙所在。
  但道录司是个很尴尬的衙门,名义上属于礼部,有册封道门高修称号、颁发度牒、掌管布道等权力,但有简寂观下观在前,道录司注定只能接受简寂观的管辖,成为了简寂观在京城中的一处编外执事房,其功用也向着金印图章室、档籍备案室、朝堂联络室的职能转变。
  道录司没什么太多的事情可做,掌道录司事的天师陈善道日常也在紫金山元福宫修行和处置事务,因此也空置着好大一片房舍。
  简寂观要办讲法堂,张元吉便和陈善道商议,将鸡鸣观的一大半院子分了出来,挂上牌子,讲法堂便成为真正由道录司管理的道门机构。
  道录司设有正印、副印,左正、右正,左演法、右演法,左至灵、右至灵,左玄义、右玄义等不同阶别的道职,另有杂役若干。这些人名义上从礼部领粮、领钱,但实际上却接受陈善道这个“领道录司事”的辖制,也就是接受道门的辖制。
  原来的这些道录司官员都是俗道,有些干脆直接由礼部官员加了度牒充任,这样的人员构成肯定是不行的,想要管束住那么多前来“进修”的修士,绝无可能。
  故此,总观也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正印、副印调走,换了修行中人,至于具体是谁,九姑娘摇了摇头:“别看我,虽说前期这些诏令我都有参与,但涉及具体人选,我可不清楚,那是我五叔在下观和沈方丈他们商定的事情,轮不到我插手。”
  见赵然犹自斜着眼睛不停瞅向自己,又补充了一句:“其实这些诏令也都是跟你学来的。”
  赵然问:“跟我学的?什么时候?”
  九姑娘道:“你结金丹那年,忘了?咱们一边打球一边闲谈,很多都是你当时的设想,我不过拿过来改一改,然后建议我五叔而已。还有,你在大君山开设方丈短训班,这一条也被我五叔借鉴了。”


第四十二章 鸡鸣观
  九姑娘这么一说,赵然似乎有了些印象,当时好像还真的零七八碎提到了不少东西,其实都体现在了今年新颁布的几条诏令之中。难怪自己对这几道诏令拍案叫好,难怪自己觉得非常符合心意,原来羊毛出在羊身上……
  和九姑娘、裴中泽一起进了鸡鸣观,在左侧录事房登记,领取舍牌、饭牌、《讲法堂手册》,简单的报到流程就结束了。
  翻看那本《讲法堂手册》,其中的风格也十分眼熟,果然,九姑娘继续补充:“这是按照你在武当山搞的那本接待手册照猫画虎而来的。”
  赵然嘟囔了一句:“也不付版权费,盗版……”
  “什么?”
  “没什么?习惯了……”
  第一期讲法堂分为府宫班和道院班两个层次,也就是高修班和普修班两种区别,府宫班三十六名方丈,俱为金丹以上修为,有三人是大法师境,其中就包括裴中泽。
  在道院班这一级有七十八名方丈,又分为甲班和乙班,其中甲班四十六名,都是黄冠境,乙班三十二名,为羽士境。
  根据道院班的分班情况来看,简寂观是默认了羽士境也可以出任县院方丈了,算是对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予以追加确认。
  这么分班是比较科学的,很多斋醮科仪依据施法人的修为不同,效果的强弱也不同,甚至有部分科仪是羽士境修士施展不出来的,并且在金丹和黄冠之间,斋醮科仪的区分也很大。
  比如祈雨课,黄冠修士施法基本上就没什么效果,金丹修士施法有可能会稍有效果,空气中会稍微湿润一些——赵然祈雪属于特殊案例,不在研讨之内。别看祈雨课祈不到雨,但有这么点湿润度,对庄稼的生长也是很有好处的。
  可以预计,将来身为府宫方丈的修士们,还要经常下到县院去,帮助县院起课。
  到了鸡鸣观里,能够感受到不低的灵力,此处虽非洞天福地,但自有灵泉灵眼,否则道录司也不会一直将这里牢牢占据,因此,进修的修士们不用太过担心修炼问题。
  或许让所有修士最不习惯的一条,就是居所的问题。
  鸡鸣观虽然大,但想要让修士们住得舒适,简直是痴人说梦。能够做到一人一间,就已经很是不错了,绝无可能一人一个院落。不过赵然无所谓,他是经常参加道门大议事的,以前开会的时候,甚至两人一间、三人一间都经历过,一人一间不算什么。
  顺着三清殿、慈航殿、藏经阁、授牒院等等院落逐渐向里,地势也在缓缓上升,之后便出现了大排大排的道舍。
  这里原来是千年以前鸡鸣寺僧人们居住的僧舍,一排厢房一排厢房并立在一起,每排两层,可住千人。据说这些房舍六百年来已经损坏过两次,如今的都是一百三十年前重建的。
  鸡鸣寺被道门改为道录司后,这些僧舍也被单独分割成一个个单间,用来储放各种档案资料。在简寂观的严令之下,道录司花了大力气,又将其中的档案资料归置出来,另外寻地储存,腾出来九大院落供参加讲法堂的修士们居住。
  按照院落的标识一个一个找过去,三人拐上了一条小山径,钻入一处月门,眼前是一个视野开阔的平台,台子周边围着石栏,站在平台上可以一眼望见北面的玄武湖。
  平台南侧和东侧有两排厢房,各两层,回过头来看那月门,上面漆着“景阳楼”三个字。
  真是个好所在!
  九姑娘拍了拍手:“就是这里了,咱们因为晚到,所以没分配到前面宽大的道舍之中,无法和同道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了,两位师兄委屈一下吧,就住这里。”
  签到的时候,赵然可瞧得一清二楚,还有一半人没来,哪里来的晚到?但他和裴中泽都不是傻子,当即心领神会,默认了九姑娘提供的便利,各自寻房居住。
  九姑娘独占了正南的两层小楼,赵然和裴中泽自然是往正东的厢房里挤,裴中泽在二层,赵然在一层。
  进了房间,桌上已经堆了厚厚几摞道书,一本一本翻看着,赵然忍不住感慨万千。
  《斋戒仪范》、《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云笈七签》、《上清灵宝大法》、《道门科范大全》……
  熟悉的书籍,芬芳的油墨纸香,让赵然仿佛又回到了十五年前在无极院用功苦读的岁月。
  除了道门斋醮仪范之外,还有诏令奏议表彰疏策等等公文写作的范本,大多数都是近五十年来的公文,尤其以嘉靖本朝居多,每一种文体都拣选了十多篇范文,加起来也是高高一堆。
  参照着《手册》来看,讲法堂一方面重学斋醮科仪,一方面熟读公文范例,这的确是出任方丈的修士们急需的功课。包括赵然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公文方面尚且罢了,在斋醮上,可以补全很多他缺乏科仪内容。他原本的设想是,如果这些课程让大家去学什么儒家典籍,那他无论如何都要站起来振臂高呼的,现在看来,至少一切还在正常范围之内。
  大略翻了一会儿书,望向窗外,夕阳已经落下,天色昏暗,明月升起,片片白帆正在向着岸边靠拢,那是玄武湖上的渔民结束了一天的辛劳,正在返家。
  赵然听见外面平台上有动静,于是推门走了出来,就见九姑娘换了浅色的常服,正在凭栏远眺。
  这是赵然头一回见九姑娘身着素色常服,与她平日里穿大红道袍时的飒爽英姿相比,多了几分妩媚和娇柔,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风景。
  这样的风景赵然肯定要多看一会儿的,看了片刻,忽然察觉上方有些动静,仰起脖子望上去,二层裴中泽同样站在过道上,静静的注视着平台边的九姑娘,以及鸡笼山北夕阳下渔舟唱晚的玄武湖。
  赵然忍不住笑了笑,低声道:“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九姑娘回过头来,问:“什么窗啊梦啊的?”
  楼上裴中泽迅速闪回房中,赵然一笑:“没什么。”
  离讲法堂开班还有三天,赵然从未感觉如此轻松惬意,就好似所有的包袱都卸下来一般,整日里在小小的鸡笼山上呆着,或是眺望玄武湖的风光,或是信步游走在鸡鸣寺中,瞻仰一下这座千年古刹,想一想当年作为江南最大佛寺时的盛景。
  这样的生活,比这一路上的旅行还要更加悠闲,有时候赵然觉得,连思考都嫌累。


第四十三章 甘府
  赵然也不会就真的懒到成日里晒太阳,在危机意识的潜在指引下,这一年半以来,他对自身的修行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看的重得多。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依靠着精元效率的倍增,堆积在功德力气海中的浓郁功德力已经转化殆尽,全部炼化成了功德法力,在不停的淬炼中,将金丹磨砺到了极致,直至再也无法增进一分,这是金丹圆满的表征。
  而灵力气海中依旧堆积着满满的功德力,等待着赵然的转化。赵然已经无法继续转化,只能将这些功德力转入已经空空如也的功德力气海,等待自己丹生神识之后再继续修炼。
  修行功法的解锁上,他这几年也一直顺风顺水,六年前成为白马院方丈时就打开了丹生神识的功法,两年前坐上天鹤宫都管,又打开了元神生婴的功法,上个月公推天鹤宫方丈,进一步具备了婴化阳神的功法,可以满足他一直修炼到大炼师境界,至少十年内,他都不用再为功法的事情担忧了。
  如今金丹圆满,他便全力以赴开始修行水石丹法。
  水石丹法的第二层,赵然已经于三月份观想完成,图卷上怪石的最下方轮廓完完整整的显现了出来,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第三层的修炼。
  第三层最难之处就在于,要将第一层的清泉水流和第二层的嶙峋怪石同时观想出来,不仅要观想出来,还要任二者自然重合,形成清泉石上流的场景。这便是水石丹法的真谛——水与石各自单独存在,却又共同处于相互叠加却毫无关联的两个空间中。
  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奇妙状态,此非彼又是彼,只能意会而不可言说。
  赵然能够让清泉出现在图卷上,也能将怪石勾勒出来,但两者是分开的,前一刻是水,后一刻变成石,瞬间就能想见哪一个就出现哪一个。但这已经是他目前的极致了,无论怎么观想,始终无法让水石同时出现。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更讲究感悟,当你为此苦恼到想要吐血的时候,说不定忽然间就领悟到了其中的窍门。
  这也是楼观招弟子更看重资质的原因,资质不高,悟不透水石二元叠加的状态,修行之路便就此停步,取得的成就最高也就是金丹了。
  六月底的最后一天,九姑娘要去拜见某位长辈,离开了景阳楼,龙虎山一直是修行界的泰山北斗,九姑娘忙于应酬也是很好理解的。
  裴中泽也等来了刚刚抵达的两位好友,这两人是川省下面县院的方丈,这次也被调入讲法堂进修,编在县院方丈甲班。
  裴中泽和他们准备一起出去转转,想拉上赵然,赵然也欣然同意了。几人刚出了鸡鸣观的大门,迎面就看见一位年轻的书生带着个仆役正在拾级而上。
  赵然不禁乐了。
  “叔大?”
  年轻人正是张居正,见了赵然满脸欢喜:“方丈!”
  包括裴中泽和两个川省修士在内,鸡鸣观大门外六七个道士同时扭脸看了过来,其中还有两个不认识的异口同声应道:“哎!”
  继而众道士发笑,各自交错而过。
  赵然笑道:“如今的鸡笼山,泼盆冷水浇到十个人,其中九个是方丈,还有一个是都管。”他说的是南直隶周边少部分道宫和道院,专门派了都管陪同送行的事,惹发裴中泽等人一片笑声。
  张居正也觉得有趣,忍不住笑道:“京城之中,能聚齐那么多玄门正宗高修,也是盛况空前了。赵方丈是准备出门?”
  赵然给张居正和裴中泽等人相互引见,道:“我们正要出去转一转,叔大来此有事?有暇否?你是地主,正好为我等向导。”
  张居正犹豫道:“下官的确是来拜访赵方丈的,引几位道长看一看京城地界也是分属当然,只是……”
  裴中泽忙道:“致然既是有事,我们自行去就是了,左右不过是闲逛,改日时间充裕,再和这位张主簿相聚。”
  赵然点头答应了,张居正将身后的仆役唤来,让他带裴中泽等人出游,两边就此分开。
  赵然跟张居正下了鸡笼山,山下已经备好了一乘车轿,上了车,车夫扬鞭催马而行。
  “咱们去哪儿?”
  “去桃叶渡,甘府。甘尚书于府中设宴,正在等候方丈。”
  赵然点了点头,他这次入京,甘书同本就在往来名单之列,人家此刻主动过来相邀,那肯定要去见一见的。
  “叔大刚才说,现在是詹事府主簿?这是个好去处啊,叔大努力!”
  张居正道:“还要多谢方丈才是,若非方丈引荐,哪里能够有此机缘?宦海茫茫,若无领路之人,只能最终沉沦下寮而已。当日从西夏回京后,下官携方丈书信拜见甘大人,为他赏识,先调户部行走,两年转照磨。去年正月,甘大人由侍郎而进尚书,于是下官也转调詹事府主簿厅,任主簿一职,实在惭愧。”
  六年时间升两级,由从八品而正八品,再由正八品而从七品,这个速度相当快捷,在年轻进士中,与张居正同榜之人,除了一甲三人和二甲前几名外,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升迁速度。
  尤其是调入詹事府,一跃而入清贵,这可是真不容易,不知多少人愿意为此降上一级,张居正倒好,不仅进去了,还升了一级。
  张居正当年受赵然鼓舞,没有在科举上多历练几年,便满腔热忱的投入进去,未满二十便乡试、会试连捷,殿试高中,可谓春风得意。但也因为太过年轻,文章未能做到圆润老辣,故此名次不高,没能入翰林院。
  这是朝堂官员的最大遗憾,大明这几十年来渐渐养成了风气,未经翰林院、六科、詹事府等清贵职司,将来想要由廷推而入内阁,机会相当渺茫。
  但在赵然引荐之后,张居正入了甘书同这位朝廷大佬的法眼,这一步转调,相当于打开了张居正未来走向朝廷顶层的道路,甘书同于张居正之大恩,真可谓恩深似海。
  一路闲谈,过了小半个时辰已至桃叶渡,甘府正门打开,车轿直入府门,在照壁前停下。甘书同在车驾前相候:“今日算是得缘,终于和方丈相见了。”


第四十四章 甘十三
  从嘉靖十九年算起,赵然将曲凤和收入君山庙为火工的时候,便与甘书同有了联系。两人之间的联系,随着曲凤和正式拜入楼观而密切,又随着曲凤和一步步成为三代大弟子而愈发紧密。
  可以说,如今的宗圣馆已经成了曲家和甘家在修行界中的靠山,而甘书同也成了赵然在朝堂中的援手。张略在龙潭卫指挥使的晋升上,张居正在詹事府的提拔上,都是甘书同影响的结果。
  甚至布政使周峼、川西总督夏吉这两位四川大员对赵然的鼎力支持,也与甘书同有着莫大的关系。
  赵然现而今是天鹤宫方丈,在民间已经有了不小的声望,甘府上上下下,主人和仆人们都不自觉的拥挤到前院,来瞻仰这位仙师的风采。
  进了花厅,甘书同又将家眷子女都换来拜见赵然,指着自家五岁的幼子道:“吾儿十三,不知方丈能否过过目?”
  过目的意思,就是查看一下根骨,甘书同没让查看别人,却请自己查看这个小十三,想必是有成算的,于是赵然施法过目,这一看之下,顿时点头。
  资质虽不如曲凤和、曲凤山,但根骨很正,也是可以造化的,不一定能学水石丹法,但却可以拜在师娘门下,学习黄庭道法。
  手指轻挥,五岁的甘十三郎被一股柔和的力道搀起,赵然将他拉到身边,轻轻抚了抚他的小脑袋,看着他一脸懵懂的天真模样,笑道:“甘尚书可舍得孩子?”
  甘书同大喜:“若是能入修行,不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