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门法则-第2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方敬出来将九姑娘迎入云水堂,对坐于崖畔小亭中,含笑解释:“致然正在我父亲那里,等他们谈完事就过来。”
九姑娘本就有些心急火燎,听闻此言顿时有些不淡定了,道:“不知他们谈论何事?恕我冒昧,我确是有急事。”
东方敬道:“九姑娘是什么急事?若果然很急,不妨先说给我听,我和致然的交情绝非泛泛,或许能帮上九姑娘也未可知。”
九姑娘略一沉吟,暗想既然正主在此,我何必再去拐弯抹角?跟他谈就是了,直接打消东方家的念头,还找赵致然做什么?
于是道:“敬师兄也是爽快人,那我就直说了,东方师叔有没有出任下观方丈的打算?”
第三十二章 入赘?
混元顶上,赵然坐在一旁,满脸无奈的看着东方天师和许真人两位炼虚飞符来往,他们两位谈完之后,许真人又飞符赵然:“这本是一次好机会,奈何时机不对,只能遗憾收手。致然的嗅觉极为灵敏,手段也很精妙,我对你很是赞许。我跟张元吉谈过了,他会尽力去宝经阁置换你们楼观的八卦紫玉丹炉,以为赔礼之用,我会在《君山笔记》上亲自发文,支持他入主下观。”
赵然也很遗憾,正如东方天师和许真人所言,此番太过仓促了一些,人家龙虎山为此准备得很是充分,发动得也很突然,可以说打了赵然一个措手不及。不过要这么说也不对,人家龙虎山压根儿就没想过要针对谁,或许应该说是赵然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东方天师和许真人的决定也许是对的,这个时候强插一脚,确实有些勉强,隐忍不发反而更有效果。至少到目前为止,一番心血没有白费,如果真能从龙虎山将八卦紫玉丹炉要回来,这一收获也足感满意了。
八卦紫玉丹炉是又一件楼观重宝,名为丹炉,却不是炼丹之用,或者说炼丹的目的不是炼丹,而是炼出氤氲丹气,依炼丹者的法力深厚不同而丹气弥散的范围有别,在丹气笼罩下的修士,修为轻者当场将法力耗尽,修为深者也会出现气海亏损、法力不继的状态。
换句话说,黄冠以下,法力全消,炼师以下,相当于当场打落一个境界,属于群攻性的大杀器。当然,这件法宝也有个缺陷,修为越高,所受影响越小,对炼虚以上基本无效。
但不论如何,这都是楼观赫赫有名的遗宝,若是当真能收回来,老师怕是又要仰天落泪了。不过此时谈这个还早,也不知张元吉有没有办法能完成这项承诺。
又在混元顶上枯坐良久,赵然也没心思修习水石丹经了,眼睛盯着房中那盏鹤顶滴漏,默默算着时辰……
忽然一道白光飞至东方天师头顶,东方天师阅罢,向赵然点了点头——成了!
赵然长舒了一口气,这意味着,龙虎山许下了承诺,下一个真师堂中的正一天师职位,将竭力支持东方天师。
一番周折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此,而八卦紫玉丹炉,则是意外收获。
两人同时起身,东方天师拍着赵然的肩膀,将他送出房门,赞许之意,尽在不言之中。
赵然赶赴云水堂,在亭中见了九姑娘:“恕罪恕罪,让九姑娘等候多时。长辈问话,不得不小心应对。”
九姑娘显然有些疲惫,没有兜圈子,开门见山道:“我五叔那则入虚的贺词,我希望能更改一下,不要提及他的排序,后面也不要附炼虚修士破境时间表,这个时候比较敏感,我们不希望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东方敬会写一篇支持我五叔执掌下观的文章,也请加入这期《君山笔记》中。还望你多理解多支持。”
赵然很痛快的答应道:“情况我大概了解了,你看这样好不好,我立刻与二师兄商议,开篇放恭贺元吉天师入虚的贺词,时间排位都不提,第二篇放敬师兄的文章,东方天师的采访报道放在抗旱专题的最后,作为压轴的文字。”
九姑娘当即表示同意,紧接着在收到一张飞符后又道:“还有一篇文章,是福建鹤林阁许真人的,明早送到,我希望加入进去。”
赵然慨然应允:“那就放在第二篇,敬师兄的放在第三篇。”
谈到此刻,九姑娘这才露出了些笑容:“多谢了,还请即刻发符告知余总编。”
赵然于是知会余致川,和他商议更改文章内容以及调整版面顺序的问题,然后道:“九姑娘放心,元吉天师的事,我们是支持的。”
见一切妥当,九姑娘满脸疲惫道:“差点忘了,五叔让我代转他对贵派的歉意,他说是受人之托,对贵派并无恶意。”
对此,赵然只能呵呵呵了。
九姑娘回到龙虎山,向张云意道:“事情消解下去了,玉皇阁明确答应不参与这次下观方丈的争竞,但咱们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五叔答应将宝经阁中的八卦紫玉丹炉换出来交给许真人,我这边答应,下一个正一的坐堂真师职位,咱们龙虎山全力支持玉皇阁。”
张云意含笑看着九姑娘:“是不是很不甘心?”
九姑娘点头道:“之前因为时间太紧,一直没有工夫细想,我回来的路上就在琢磨,《君山笔记》八位编辑,这两篇稿件怎么就正好交给王梧森审稿?要说恭贺五叔入虚的贺词交给他,这能解释得通,但东方天师的采访稿为何也一并交给了他?”
张云意摆了摆手:“这些都是小节,无关紧要。我问你两个问题,其一,下次再有坐堂真师空缺出来,我龙虎山还能不能去占住?”
“不能,别说没有炼虚了,就算有,也绝无可能。”
“既然下一个位置和咱家无关,那我们是不是要选择支持一家?或者谁也不支持?”
“明白了,我们付出的其实顶多是从谁也不支持,改为支持玉皇阁。”
“关于八卦紫玉丹炉,以一件法宝而获得许真人的明确支持,我们是亏了还是赢了?”
“似乎……好吧,赢了……”
“阿九,身居高处,重要的不是身外之物,而是别人的支持与否。哪怕没有这件事,用一件法宝获得金丹南宗的友谊,用一个承诺换取四川黄庭和我们站在一起,这样的事情,再来十次我也会毫不犹豫的答应。更何况,那件法宝是你五叔的承诺,自有陈善道和郭弘经去头痛。”
九姑娘终于笑了:“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的疙瘩就没了,否则老想着赵致然占我们便宜那副志得意满的模样,就恨不得从他身上咬一口肉下来。”
张云意也笑了:“赵致然是很有意思的一个人,你今后也多学着他一些,很多事情,明明大家都知道他在占便宜,可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心甘情愿的让他占便宜?因为他占便宜的同时,大家也都跟着一起得了好处。”
九姑娘想了想,忍不住扑哧一笑:“的确是这样,就好比这一次,我明知他要占我家大便宜,却还是凑上去跟他谈……”
张云意忽道:“这样的人,你想不想嫁?”
九姑娘连忙摇头:“父亲不要开玩笑了,女儿还年轻,不想早早嫁人。我娘当年和您成亲的时候,都是七十多了,女儿还不到三十!再说了,和他打交道,好累……”
“就怕你将来后悔。”
九姑娘开玩笑道:“那也不嫁,就算要成亲,也是娶他,让他入赘,你说他愿不愿意?”
张云意摇了摇头:“那还是算了。”
九姑娘岔开话题道:“五叔答应许真人,尽量去宝经阁把八卦紫玉丹炉换出来,他能做到么?”
张云意道:“如果做不到,他能轻易答应许真人?别看你五叔缺点很多,但论到手段,我们做不出来的事情,他却能做出来。当然,这也是我担心的一点,就怕将来他损了咱们张家的门风啊……这些话你不要说出去。”
“女儿明白的。”
第三十三章 无量功德
十月初一,总观召集天下炼虚齐聚庐山金鸡峰洞天,在真师堂中公推简寂观下观方丈。这一次公推,比当年三清阁公推喻真人为坐堂真人时更加引人注目,参与的炼虚修士也更多。
七十一名炼虚,再加上俗道沈云敬,参加议事的共有六十二人,只有十人因为闭关、确有要事等原因未能到场。
作为正一方面推出来的唯一候选者,张元吉成功拿到了五十七张赞成票的支持,被公推为下观方丈,并获封嗣教天师称号,同时也成为了十六名坐堂真师之一。
比起辞道的原监院张阳明,比起如今已经改任监院的原方丈沈云敬,张元吉在真师堂中的话语权显然要强的多得多——无形中也为修士履任十方丛林政策起到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更多的道门馆阁,更多的修士开始真正重视并热议起十方丛林的方丈这个职司。
十月五日,参加完庐山公推的许真人来到大君山,受到了江腾鹤、赵丽娘的热情接待,他带来了又一件楼观流失出去的重宝——八卦紫玉丹炉。
谈及此宝,提到陈善道、郭弘经的脸色,许真人忍不住大笑。旋即又感慨道:“他二人掌管宝经阁多年,还真把宝经阁当成自家的了,拿一样东西出来也那么不舍,嘿嘿。”
拜祭祖师、重宝入楼等等仪式完成之后,许真人提出了上云显台拜见龙阳祖师的要求,龙阳祖师同意了。
云显台上谈论了一些什么,赵然无从得知,连江腾鹤、赵丽娘也都不清楚,但许真人却叮嘱江腾鹤:“宗圣馆今后几年行事要加倍谨慎。”
将许真人送走后,赵然一边琢磨着许真人话里的意思,一边忙着各地的秋收事宜。
这是在抗旱救灾指挥部直接领导下的秋收,事涉受灾的九县近百万百姓。最终统计上来的结果是,本次旱灾与去年相比,造成的减产平均达到三成,但反过来说,保住了七成的粮食总产量,加上道门和朝廷的减免,对缙绅和地主们的强制减租要求,灾区没有一家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一个人因为灾情饿死。
这是一项重大胜利,整个川省道门和朝廷官府都为之瞠目结舌,在邸报、《君山笔记》、《八卦》上面都为这次与旱情斗争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乃至外省的《龙虎山》、《灵宝新说》、《内丹》、《茅山》、《皇城内外》等等新近出现的刊物中,都在热烈讨论着这一灾情下的零死亡事件。
川省道门在全省范围内的威信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加强,从九州阁传回来的消息也同时表明,川省信力值在嘉靖二十七年出现大涨趋势,距年底尚有两个月,信力值总量已经超过了嘉靖二十六年!
百姓们第一次感到,自己与馆阁修士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短,那些山中修行、来无影去无踪的修士们原来就在自己的身边,为守护自己尽心尽责。
一批川省修士的名讳在老百姓中开始耳熟能详,许多修士的事迹成为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了酒楼、茶楼中说书人口中的传奇。
这些名字包括:东方天师、东方敬、江腾鹤、赵丽娘、魏致真、余致川、裴中泞、李腾信、郑雨彤、诸蒙……等等等等。
而为百姓折寿三年的赵致然,无疑更是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明星人物,甚至许多百姓家中已经开始自发供奉宗圣馆道长赵致然的画像。
十一月一日,赵然收到了三把巨大的万人伞。伞高一丈,分别来自松藩、龙安和都府三地灾区,是百姓们自发集议所制,伞面上、伞衬内,写着密密麻麻的姓名,每一个姓名上都有指印。来自三地的数十位百姓代表来到天鹤宫前,热闹而又庄严的举办了送伞仪式。
见到这三把万人伞,赵然一瞬间感动得几乎落泪……他向三清道尊保证,这真不是他私下的操作。
赵然付出了将近一年的辛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了抗旱救灾的第一线,除了真师堂公推下观方丈之外,几乎所有精力都在抗旱救灾一事上,为此收获了自修行以来最大的一笔功德。
当年助玄慈、张老道和青君飞升时的情景再次出现,功德力疯狂涌入赵然气海之中,将功德力气海撑满之后犹不停歇,继续将灵力气海撑满。
好在与上回稍有不同的是,这次收获功德力并非一瞬间的事,而是从秋收之后开始,一直持续了近月,令赵然不至于“腹痛如绞”。
而且相比前两次来说,赵然如今是双金丹修为,气海的容纳能力都要强出数倍不止,容纳的功德力要比上回多出将近十倍来。
到了十一月底的时候,向赵然涌来的功德力才恢复了正常状态。
赵然不得不跑到君山湖中,将玄甲龟诱出来,又割了两回精血,按照蔡大法师的方子炼了两回汤药,可惜精元的进境已经不大了,只能算是聊胜于无。多余的汤药他也没有浪费,将曲凤和等几个二代弟子召集过来一人分了一大碗,给这帮小子补得个个龙精虎猛。
他自家测算了一下,如今精元的炼化能力已经翻了一倍,估计最多只需要半年时间就能炼化出足够的法力用于将金丹打磨完善,到时候便是他金丹圆满之日了。等到了寄托本命神识,迈入大法师境后,剩下的功德力还够他大肆“挥霍”很长一段时间——这回是真的发了!
随着抗旱救灾的顺利收尾,抗旱救灾指挥部也正式解散,其中的章程、文书等等都保留了下来,玄元观和四川布政使司各取一份存档,为下一次应对灾变做准备。
参加抗旱救灾的相关修士、俗道、官吏等等自有功赏不提,在叙功方面,自有人比赵然更有兴趣,也更有经验,赵然不用太过插手。
东方礼带回来了九州阁宋阳石天师的邀请,想请他至九州阁出任执事。并且宋天师还保证,一俟赵然升炼师后,便破例将他提任九州阁长老。这或许算是真师堂对他的一次奖赏,而且是投其所好的奖赏。你不是喜欢做官吗?那就奖励你一个上观的“官职”!
赵然考虑良久后,还是选择了推辞,在道门厮混了十五年,他已经清楚的认知,在上观六阁做事,真的很难拿到大把功德,而且他也不敢确信,上观各处职司能不能对应细索功法的破解,与其去冒险,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十方丛林的方丈,至少这条路是明确可期的。
对此,宋天师并未勉强,并且表示承诺长期有效。
分别向东方天师、赵云楼、周峼三位汇报完了这次抗旱救灾的诸般事项,赵然终于松了一口气,返身回转大君山洞天。
一进洞天,便见曲凤和正带着一帮师弟们,在天上人间忙活来忙活去。
赵然招手将他唤过来训话:“既然当了白马院方丈,还是要多将精力沉下去,不要总往山门跑。”
曲凤和点头应诺,然后道:“小师叔,后天的宗圣馆授箓大比,您的讲话稿已经准备好了,是凤山执笔的,按您的习惯,以白话方式成文,您过过目?”
赵然一怔,拍了拍脑袋,这才想起来,人家曲凤和身为宗圣馆新一任道门行走,这是在忙活授箓大比呢,自己还错怪了他。
但身为师长,错怪了就错怪了,又能如何?不需要解释什么,于是干咳了一嗓子,一边看文稿,一边问:“是在天上人间举办?有多少散修报名?食宿费谁出?”
“报名者共二十一人,费用自家出。”
赵然满意的点点头,很快将文稿看完,还给曲凤和:“我就不去了,你好好操持。”
第三十四章 操心的蓉娘
听说赵然不参与,曲凤和脸露失望之色,道:“多少人盼着您老人家去呢,您这要是不去发表重要讲话,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事了。”
赵然一笑,一脚踹在曲凤和屁股上:“是不是还失去工作方向了?别扯淡了,哪儿来那么多重要讲话?这样吧,我请余师兄去给你们发表重要讲话,行了吧?”
稍微说了两句,曲凤和提醒赵然:“余师叔在修行球场上打球,和阁皂山的三小姐,唔,还有一位坤道。”
赵然有些奇怪,蓉娘怎么拉着余致川打球去了?
来到修行球场上,就见两位女修正和余致川说说笑笑,木球在天上飞来飞去,谈笑声在草地、树林、湖畔间清脆响起,如银铃一般。
蓉娘远远看见了赵然,招了招手,让他过去,介绍道:“这是我的好姐妹,德祐观的陆家妹子……这就是楼观赵致然,折了三年寿元的家伙。”
那女修年岁比蓉娘差不多,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文秀的气息,向赵然行礼:“见过赵师兄,赵师兄的事迹,师妹我钦佩之至。”
赵然也连忙还礼:“见过陆师妹……”
还没来得及多说,便被蓉娘拉着往外走:“元元、余师兄,你们先切磋,我和他说点事。”
赵然被蓉娘扯着来到远处,问:“什么情况?”
蓉娘道:“元元比我大四岁,比余师兄小五岁吧?你看是不是合适?”
赵然眨了眨眼:“你怎么那么操心呢?这个陆……元元?”
“哎呀,你就说般配不般配吧?”
“德祐观?什么来头?哪个德祐观?听着有些耳熟……”
蓉娘白了他一眼:“来头可大了,你别被吓着。茅山三宫五观听说过吧?”
赵然顿时醒悟:“茅山德祐观?简寂先生的后人?”
蓉娘冷哼道:“如何?可还配得上你余师兄?”
赵然感慨道:“何止配得上?简直了……”
不由赵然不感慨,简寂先生就是陆简寂,也就是陆修静,又称“丹元真人”,乃是道门了不得的大人物,对于道门的贡献极大。
简单说两个,一个是将天下道经系统性的搜集和整理出来,按照洞真、洞玄、洞律三部进行归类和校定,形成了《三洞经书》,也就是道藏的正统版本。
第二个,是将道门的各项杂乱无章的斋醮科仪进行系统总结,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仪注规范,堪称道门斋醮的集大成者。
单单这两项成就,便堪称道门大宗师了,也正因为此,他创立的庐山简寂观在庐山坐论时才被默认为天下总观,而陆家后人,则迁至小茅山,成为德祐观的主人——德祐观的前身,便是顾况和非熊道人父子当年隐居的真隐观,后来先后被改名玄寿真隐宫和德祐观,是为茅山五观之一。
门楣自是很高的了,不仅高,而且清贵,虽说德祐观只是茅山上清八脉之一,但名声是极其响亮的。只是有了赵然的前车之鉴,蓉娘怎么还在把茅山的人往这边拉呢?
知道赵然顾虑什么,蓉娘解释道:“不用担心,陆家和潘家不一样,虽说现在没有炼虚高修坐镇,但他们家自有主见,并非崇慕虚荣和权势之辈。”
好吧,赵然认可蓉娘的解释,但依旧存有疑问:“我余师兄爱好文章诗词,说白了,有点书呆子的气质,就怕不讨姑娘们的欢心……”
蓉娘道:“放心,元元出自经义世家,对书呆子适应能力比较强,她还是《君山笔记》的忠实读者呢,这些我都有准备!”
赵然无语:“你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蓉娘道:“好了好了,不跟你说了,你该干嘛干嘛去吧,我过去陪他们一起,估计要在大君山多待些时日了,有什么话回头再议。”
赵然望着蓉娘赶过去的身影,笑着摇了摇头。
回到自己的道院,赵然忽然间有一种极度悠闲的感觉,一时间竟不知该做什么了,思考片刻之后,他决定修炼——好吧,其实他平常也是修炼的,只不过都是利用夜晚,如今日这般白日修炼的情况,真是不多,也不太适应。
赵然内视气海,从四年前结丹起,他便一直在打磨自家的功德力金丹,如今已经过去了四年,金丹也比原先增大了数十倍,色泽也越发光亮圆润了,如同一粒小拇指大小的珍珠,在气海中央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如今两个气海中充斥着浓稠的功德力,如果将这些功德力全部转化,赵然相信立刻就能金丹圆满,甚至到了丹生神识,也会有大量留存的功德力可以继续转化。
赵然预计,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半年时间,之后便可以开启下一步寄托神识的步骤了。
当然,作为楼观弟子,修行《水石丹经》的传人,他还必须将水石丹法的观想完成,否则就只能按照普通流寄托神识,要么寄托本命符箓,要么寄托本命金丹,而无法成就楼观的双命流。
闭目入定,白卷上的清泉已经占据了整幅画面,自右上方流入,自左下方流出,完完整整,不差分毫。
观想片刻,将已经具现的第一层温习了一番,赵然屏住呼吸,开始进行第二层观想。清泉渐渐隐没,图卷上显出一道嶙峋的石边,这道石边大概在中央偏下的位置,正好挡在第一层清泉流淌的路径上。
这两年,赵然身为天鹤宫都管,已经不用再具体打理繁琐的俗务,所以有大把时间修习《水石丹经》,进度比原先提高得很快。他真正实现水石丹法修行上的明显提速,则是去年结成双金丹之后的事。
当时赵然曾经问过老师,老师的回答也确证了他的猜测,双金丹与水石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此能够极大促进水石丹法的修行。
因此,赵然去年就完成了第一层的修行,第二层也到了下半段。
此刻,这半边石头忽然向下方暴涨出一块来,整块石头轮廓已经具象,石上的青苔也清晰可见,只剩底下还有少许未曾勾勒完成。
赵然大喜,这应该是自己心性上的一次收获,或者说,自己由极端忙碌到暂时无事之中心态上的调整,从而带来了功法上的感悟。
按照去年修行第一层的经验,他估计一个月内,就将进入水石丹法的第三层,也就是清泉石上流的观想。
他希望自己能够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水石丹法的修行,先为自己功德力金丹寄托本命符箓和假借本命法器,从而进入大法师境。等到再过两年,当灵力金丹也完成打磨,生出神识后,自己便将拥有双本命符箓、双假借本命法器,到时候打起架来是何等凶残?想到这里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第三十五章 巧了
忙里偷闲,在自家道院中修行了半个多月,赵然出门了,找了找,发现蓉娘没在,于是飞符询问:“你回阁皂山了?怎么那个陆家的师妹,叫什么来着?元元是吧?怎么她还在?”
蓉娘回复:“我回阁皂山一趟,找点药材,过几日就回去。元元被编辑部聘为特约专栏撰稿人了,她的专栏你估计会比较喜欢,斋醮科仪专栏,这是她的专业特长。我过两天还要回去,等年底时再把元元接回茅山。”
赵然奇怪:“什么药材?还有我大君山没有的药材?”
蓉娘回复:“用你的话来说,你怕是有些膨胀了。我找的是《芝兰灵药谱》上排名第十九的太和元玄草,你们大君山有吗?”
“这个……真没有……这不是用来固本的灵草么?我记得多用于婴儿或者……不会吧,你找它干什么?”
“赵致然!你什么意思?你给我说清楚!”
“那啥……没什么意思,哈哈,好奇而已……对了,我是说你那刚生下来的幼弟,是不是他在娘肚子有什么不足之症?”
“跟我无关!青衣姐姐说,她娘生她的时候,受了重伤,生下她之后便过世了,所以她有气虚之症,上次入大法师境的时候,就险些出了状况,我一想,家里好像有太和元玄草,所以回来取一趟。”
“你可真够操心的……”
刚聊完,正巧撞见曲凤和,曲凤和道:“小师叔,弟子正要去寻师叔,我这边忙完了,准备下山回白马院,今年有六场斋醮要办。天鹤宫白监院问您什么时候回去,想请您在天鹤宫主持正旦大斋醮。”
“行,我知道了。”
“还有,前几日已经为授箓大比选拔出来的散修授了箓职,一个是郭大法师家的子弟,连授道士、羽士、黄冠箓职;另一个是前年迁入松藩的松风派弟子,授了黄冠。”
赵然算了一下,加起来差不多二十万圭信力值,在接受范围之内,于是点头表示认可。
赵然下了山门,返回天鹤宫履职,天鹤宫的正旦大斋醮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去年就是由赵然主持,因此,白腾鸣延续了去年杜腾会的做法,把任务直接踢给了赵然。
天鹤宫提前发布公告,宣布今年的大斋醮由赵然主持,顿时引发了整个松藩四县群情激动。尤其是受灾的主要县份松藩县和永镇县,老百姓们拖家带口,开始向着松州城进发。
迫不得已,天鹤宫只好将科仪道场布置在了城外一片山坳平地上,调派了所有火居、衙役维持秩序。当是时也,斋醮场上涌入上万人,在赵然的主持下,共同向雨师毕星祈愿,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赵然在万众之前的高台上起课,踏罡步斗、念诵法诀,当青词拜表在半空中熊熊燃起之际,天上的乌云越聚越厚,越压越低,飘飘扬扬的雪花开始洒落漫天。
这是嘉靖二十八年的正旦,时隔十五个月后,松藩地区飘落的第一场雨雪。
赵然站在高台之上,单臂持握法剑,斜指苍天,大黄色的法袍随风摆动,在漫天的雪花中显得格外高大、格外神秘。
上万百姓为此威势所摄,齐齐叩拜下去,现场鸦雀无声,万众钦服。
科仪结束后,现场观礼的东方敬不可思议的凑了上来,将赵然拉到一边:“致然,你这一课当真了得,居然能够现场祈雨,不,祈雪,这真是……致然是如何做到的?”
赵然脸色略微有些发白,四处张望了片刻,见左右无人,拍了拍心口,长出了一口气,低声道:“我特么都没想到,当时差点吓死了……敬师兄若是信我,只有一个字奉上。”
“哪个字?”
“巧了……”
“这是两个字好吗?”
“……”
天鹤宫的正旦大斋醮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赵然手持法剑当场祈雪的场景,轰传整个松藩。
赵然自家却有点心虚,表面上摆出一副温和而寡言的高人做派,实际上躲在都管书房中避风头,他是最希望这股风潮赶紧平息下去的人,否则下回再有哪里出了旱灾,人家非要认准了让他去办个斋醮怎么办?活人也是有可能被尿憋死的!
在天鹤宫躲避风头的这两天,嘉靖二十七年的信力簿下发了,赵然捧在手上津津有味的细读着,每年看一次手册,算一算排名,这已经是他最大的娱乐项目了。
因为抗旱救灾的空前成功,凝聚了整个川省的民心,这一年的四川信力值出现大幅度增长,达到了八千二百多万圭值,暴增近两千万,增长幅度达到三成多!
赵然最为关心的还是松藩地区,松藩地区信力值直接破了四百万圭大关,增幅七成。
这个增幅比去年的五成增长还要高得多,净增量也再次达到新高,足足一百六十多万!
去年白腾鸣走马上任的时候还苦恼于嘉靖二十六年,杜腾会创造的八十多万圭增幅,没想到一年之后,新的高度就被他“创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