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道门法则-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峼也摇了摇头:“聂左臣就算了,他忙得很。”
赵然知道这两位的真实想法,抗旱有成之后是要论功行赏的,赵云楼其实不打算让冯腾川分这杯羹,但单独把他拿下来,太过难看了一些,故此让陆腾恩陪榜,至于陆腾恩的功劳,到时候随便安排个事情就可以记上一笔了,不需要再列明其中。
至于聂左臣,右布政这个官职本身就是左布政的替补,与同知有些相似,地位高是很高的,但左布政不想让你插手,那你甚至连“同知”都不可得。
在四川布政使司内,聂左臣就是如此,其中的内情很复杂,但至少两人不和是近乎公开的秘密了。
但赵然就算知道内情,在报名单的时候,也必须写上这几位的名字,似这种级别的人物,留谁不留谁,不是赵然能够决定的,他报上去就好。
当下,按照赵云楼和周峼的意见,把陆腾恩、冯腾川和聂左臣划去。
接下来的领导小组成员,是按照道宫、州府分配的,一府两位,道宫和官府各一,都是三个州府的一把手。
赵云楼和周峼依然觉得碍眼,但提起笔来,却在一大串名字上方绕来绕去,下不了笔,思虑良久,竟然发现一个都拿不下来。
直到看向“指挥部办公室”中的各种组名和组员,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看得舒服了不少,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或者摇头提出疑问。
赵然看着他们两个自己跟自己较劲,不觉一阵好笑,转头看向东方敬,东方敬也同样微笑不语。
抗旱指挥部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协调各方出银子、粮食和征发劳役。
为此,赵然当堂详细讲解了一番自己想要开展的抗旱事项,并依据这些事项作了一个预算表。
所有这些事项,被赵然统称为“三大工程”、“四大储备”。
第二十章 工程和储备
松藩是三条河流的发源地,中部和南部的岷江、黑水汇入都府茂州,形成汶水;北部的涪水贯穿小河县和整个龙安府,经过都府北部的安县和绵州。
河流并不少,都在崇山峻岭中白白流淌,一旦天不降雨,这些江河也很难被利用上,他们离农牧区太过遥远。
所以三大工程的第一项,就是蓄水。想要度过干旱,这是最好的缓解办法。
把这些河流斩断,拦腰截坝固然是最佳方式,但工程太大了,技术要求也高,不是短时间内玩得起的,就算动用修士、灵妖的力量,等到完工的时候,这次大旱灾怕是也已经过去了,所以不是上选。而且将来的维护和修缮也是个大问题,弄不好的话,好事反而变成坏事。
赵然的计划是沿着三条河流,在适宜的地方挖出一系列人工湖泊来,趁着现在三条河流还没到枯水期,把水引过来蓄上。
为此,大家一起商议着选择了十多个点,都是坑洼低地,其中就包括雨阳居住的黑口子沼泽——当然不是要把雨阳的洞府给淹了,而是将黑口子沼泽旁的一处洼地继续深挖下去,令其储水功能增加十倍以上。有这十多处人工湖泊,便可以在今年的干旱期继续向农田供水。这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工程。
第二项工程是开挖沟渠,从这十多个人工湖泊起,开挖出总长度超过三百里的沟渠。这些纵横来去的沟渠将覆盖三府所有尚未开渠的农田,主要集中于永镇、小河、保县和安县。
龙安府四县的沟渠系统非常完善,这是赵然以及继任者——当年的孔县尊,如今的孔知府,还有更多受到影响的龙安府道士、官员们共同辛苦十年的功劳。
都府的茂州水渠也修筑得不错,这里紧邻天府平原的北部,几乎没有遇到过旱灾,所以需要做的是将沟渠重新疏通。
若非如此,挖渠的工程量怕是还要翻一番都不止。
第三项工程,就是打井。基本上都府和龙安的所有县份,每个村子都有井,只有松藩的县份,因为村子差不多都靠在河水溪流旁边,所以对打井不是很热衷,这是需要重点加强的地区。
打井是门技术活,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想打井没那么容易。其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寻找眼位。打不准地方,不知要挖多久才能出水,或者根本出不了水。
赵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他有比专业人士更专业的眼光,天眼一开,看一下天地气机的流动,就知道从哪里下手了。
这三大工程虽说是为了应对今年即将到来的大旱灾而开工的,但完工之后却能给老百姓带来长久的回报,将来再有旱灾也不用再怕了,反过来也能防洪抗涝,功在今日,利在千秋。
三大工程以外,还要做好四大储备,大量储备粮食、药材、牧草、种子。预计到了秋天粮食减产后,指挥部将迅速发放过冬的赈济粮食和种子,以向明年的春耕平稳过渡。药材是为了防止意外产生的疫病,赵然肯定不希望有疫病产生,但天灾面前谁又说得准?他的救援组就是为此而设。至于牧草,则是为牛羊牲畜准备的草料,既然‘百木难生’,那肯定包括灾区的牧草,所以要在红原进行大量储备并支援永镇、小河、松藩三县的牧区,防止出现牲畜大面积饿死的现象。
昏天黑地的激烈讨论之后,各家也分摊了十万两银子的紧急救灾银,抗旱指挥部将动用这笔银子,向江西、湖广、广东等地购买粮食,向黎州购买大量药材,分储于各县的常平仓中,按照指挥部的命令调拨运转。
此外,各家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征徭役。这件事情很棘手,不是说征不上来,而是时候不对。现在已经三月初,马上就要开始春耕,春耕时如无特殊情况,基本上是不会选择这样的时候征发的,可若是五月再征的话,就会耽误工期,来不及应对旱灾。
赵然自是毫不担心,他有专业队伍在手,前期各项工作都可以包圆,等春耕完毕之后,再交由各县征发的劳役接手,差不多可以保证七月之前完工,在庄稼最需要吃水的时候及时把水续上。唯一的问题,就是在春耕期间如何供水了,这方面的事情,赵然打算交给应急组来做。
只是如此一来,想要避免“惊世骇俗”也不可能了,因此提前在这次议事中打了招呼,要求各府都必须知会到最底层的村庄,若是见到成群结队的妖修们大规模穿行,千万不要惊慌,因为这些妖,全都是好妖!
议事的最后,要求各县立即开始勘察和确定挖湖的具体地点,做上标记、用石灰圈出范围,画好沟渠的路线,为妖修们的到来做好准备。
赵然来不及总结这是否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更没有时间发表什么重要讲话,果断离开了青城山,上了雁背便直飞大青山。
青君挥舞着球杆,一记潇洒的扭腰击球,修行球高高飞起,向着远方的球洞落了过去。眼见木球就要进洞,一道白光忽然蹿了出去,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来到球洞处,凌空跃起,张开大嘴将木球叼在口中,然后又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返回青君身边。
这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个头不高,只及青君胸口处,两只胳膊搭在青君腰间,张着嘴,将木球炫耀般的送出舌头,屁股晃来晃去。
青君小指头一勾,木球再度凌空悬浮,继而又是一记扭腰击球的动作,勾得赵然心头一跳。
那少年化作白光,再次冲了出去,其速之快简直不可思议。赵然已经看他来回奔波了五六趟,直到现在都没有看明白,这少年是两条腿跑过去的,还是四肢着地蹿过去的。
青君笑吟吟的又玩了一会儿,招呼赵然也一起参与:“赵小道,一起玩!”
赵然头皮一跳,连忙摆手推辞:“我可没他这本事,跑得没他快。”
青君愣了愣,猛然弯腰捧腹大笑,笑了一会儿,才道:“赵小道,我是让你一起击球,没让你捡球。”
赵然擦了擦冷汗,尴尬道:“抱歉抱歉,我是被这位……嗯……”
“啸地郎君。”青君笑吟吟提示。
“被这位啸地郎君镇住了,这名字……”
“我起的!”
“好吧……”
于是赵然开始挥杆,啸地郎君冲出去接球,把球叼回来,又冲出去接球……
啸地郎君来自川南,是去年底刚化形成功的一头灵犬,处于第一次化形的初始阶段,心智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按照青君的说法,需要大概三到十年工夫才能恢复以前的心智,具体三年还是十年,甚至更多年,这就看自己的造化了。
第二十一章 动员
如啸地郎君这般刚刚化形成功,心智还未发育完全的大妖,通常都会被有心者看护起来,一方面保护他们安然度过这相对来说最为脆弱的几年,一方面也是防止他们为祸世间。
如青君,知道这头灵犬化形之后,便赶去川南将他接了过来,放在大青山中养护着,便如同当年她被上一任青君收养一般。
陪着青君玩了一会儿,逗了逗喜欢趴在人身上讨好的啸地郎君,赵然向青君道明来意。
青君摇了摇头:“赵小道,你就是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不过也没办法,当年大真人和龙阳祖师都说你的修行类似福慧双修,注定一辈子操劳的命,你也只能认命。说到人手,在你大君山洞天里的小兔子她们还不够你干活的么?”
赵然连忙比划了一番自己要搞的工程有多大,耗费的人力有多少,时间有多紧张,总之表明的意思就是,还需要更多!
青君道:“也罢,看在你我的情分上,便替你跑这一遭就是,你先回去吧,十天内,给你找十个小辈。”
十个小辈就是十个灵妖,找十个灵妖的意思,就是十个灵妖兽群,川北、川东一带的灵妖,差不多都集中在了大君山,所以青君这次应该是往川南和川西方向搜罗帮手了。
赵然继续马不停蹄……雁不停翅的忙碌着,三大工程要在十多个地方同时开工,需要灵活及时的联络渠道,以便统一指挥,这就是他将李腾信和裴中泞安排进指挥部办公室协调组的原因。
玄元观议事结束后,玉皇阁向全省所有道馆都下达了令谕,要求各家道馆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按照抗旱救灾指挥部的要求,为川西北度过这次旱灾尽心尽责。
因此,当赵然来到魁星馆时,陈长老已经等候他多时了,将李腾信和八名黄冠一起召集到赵然面前,共同商量抗旱事宜。
李腾信当年身为都府的道门行走,和赵然合作过两次,一次是太华山灵妖大战的时候,另一次是抓捕逛青楼赖账的逍遥、观云和春风三道。
这两位当年的道门行走如今都成了金丹法师,见了面后格外亲切。
陈长老道:“致然,听闻川西北即将大旱,我们魁星馆自是要竭尽全力的,腾信师侄先到你的指挥部听命,你尽管分派就是,另外考虑到恐怕你身边人手不够,还调动了八位弟子,都是黄冠境,全部到你指挥部由你指挥。”
赵然连忙感谢:“多谢陈长老的全力支持,先声明一点,不是我的指挥部,弟子这里是指挥部办公室而已……”
陈长老抚须笑道:“都一样,总之还是你发号施令。致然放心,我们肯定支持你,听闻你为了这次抗旱而折损三年寿元,我们魁星馆上上下下都很感动啊!”
李腾信也道:“的确如此,这八位师弟都对致然你佩服得紧,他们可是自发要求前去助你的……你们表个态……”
八位魁星馆的黄冠弟子齐齐向赵然躬身:“愿随赵师兄一起防灾!”
赵然抱拳,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庆云馆,裴大炼师见了赵然,叹道:“致然大勇之辈,当为我裴氏子弟楷模。”
为了预测这次旱灾,赵然自损三年寿元,对于修行中人来说,这是大勇之举了。
赵然连忙谦逊了几句,裴大炼师又道:“本来想让中泽随你去的,但他闭关破境,至今未出,便由中泞去吧,她和你也熟悉,让她跟着你历练历练,对于她的修行也有好处。”
庆云馆对赵然的支持力度更大,由裴中泞带队,几乎所有黄冠境的年轻弟子都来向赵然报到,总计十八人。裴大炼师还想派几个金丹法师前往,但被赵然婉拒了,若非关系极佳的,他实在用不到法师境修士,有黄冠境足矣了。
裴中泞很是担忧的望着赵然,眼圈都红了:“赵师兄,听说你折了三年寿元……”
赵然微笑:“一点小事而已,何足挂齿。”
“三年啊……是不是很疼啊?”
赵然:“……”
裴中泞对松藩熟门熟路,带着众年轻黄冠们向大君山赶去,赵然继续来到华云馆。
华云馆就不用说了,这次旱灾本就涉及龙安府全境,华云馆是重灾区,包括诸蒙在内的二十多名黄冠、羽士也同样调入抗旱救灾指挥部,接受赵然调遣,其中还包括白羽。
回到大君山,赵然先将事情告诉了以蟾宫仙子为首的诸位灵妖,同时告知蟾宫仙子,将有新的灵妖即将加入救灾,届时将由蟾宫仙子统一调度。
这帮灵妖都是干老了活的工程熟手,不用赵然多说什么,一套法度都差不多成型,自己就开始做起了准备。
真正需要仔细考虑和认真调派的,是魁星馆、华云馆和庆云馆前来报到的修士,除了李腾信、诸蒙和裴中泞寥寥数人外,这帮年轻人对于抗旱救灾可谓两眼一抹黑。
于是赵然开了一个为期三天的临时短训班,向这五六十名年轻的黄冠和羽士们传授和布置即将进行的事务。
赵然将他们分成了三个组,其一是联络组,这是人数最多的一个组,说白了,就是飞符联络员,每一处大工地都安置上一位联络员,保证联络体系的通畅和及时。
第二个是应急救援组,哪个地方需要人手,哪处工程出现事故,便由他们前往,干活、救人,或者按照工匠的指挥挽救工程。
第三个是宣传组,加强到《君山笔记》编辑部中,临时接受余致川的调配,采访、报道、宣传,稳定或者鼓动人心。
每一个组,赵然都会亲自讲解一个时辰,然后由他们自行讨论出行事章程和办法,汇总到赵然这里,赵然再对他们制定的行事章程和办法挑刺,把问题踢给他们,让他们继续完善。
这样的短训不敢说让他们学会一整套如何处理事务的行事准则,但就他们自己那部分事务,却差不多可以初步上手了。
三月中旬的时候,随着春耕的开始,青君从川南和川西召集而来的灵妖也赶到了大君山,不多不少正好十位,领头的是一匹火红色的马妖,自封道号“马王爷”。
第二十二章 各种坑
马王爷长了几只眼?这是新来的灵马提出的问题。
当这匹灵马听说让他接受蟾宫仙子调配的时候,很是不屑,当场就要闹事,大喇喇的踱到蟾宫仙子面前,想让蟾宫仙子知道“马王爷究竟长了几只眼”。
然后赵然目睹了一出悲剧开始上演……
于是马王爷认清了自己究竟长了几只眼,他四蹄跪伏在蟾宫仙子面前,小声道:“没有三只,只有两只……”
蟾宫仙子小爪子指着他的眉心问:“这是什么?”
马王爷解释:“这不是眼,是……是伤疤……”
蟾宫仙子丢出一块白绢:“既然是伤疤,就包扎好了。”
于是马王爷飞快的用白绢在额头上绕了一道,将“伤疤”包了起来,轻易不敢拆下。
马王爷都认栽了,他手下这帮来自川南、川西的灵妖于是被拆得七零八碎,每一家都老老实实接受了君山一系灵妖们的指挥。
青君压根儿不关注这边的打闹,对于她而言,蟾宫仙子也好、马王爷也罢,都是她的孩儿,孩儿之间打一场架,再正常没有了。
她唯一感兴趣的是,蟾宫仙子修行上的变化,于是向赵然道:“等你这头忙活完了,把小兔子送到大青山来。”
赵然有些舍不得,向青君争取道:“其实她在大君山也挺好的,化形之后,我们宗圣馆会守护她的,青仙子您就放心吧。”
青君想了想,道:“也对,道门正宗馆阁,也没人伤得了她……那你们问问她的意愿吧。”
青君上云显台拜望了龙阳祖师一面,就离开了大君山,于是赵然继续忙得脚不沾地。
三月中旬,万事尚未完备,赵然已经等不及开始动工了。
灵妖们分成三个大型施工队,按照一府一个的布局开挖人工湖。
松藩这边任务最重,需要挖六个,由蟾宫仙子亲自带队;龙安那边需要挖三个,由五色大师带队;都府那头需要挖四个,由飞龙子带队。
松藩这边第一座人工蓄水湖就定在岷江上游新塘关,这里属于永镇县境,就在新塘关东北七里外。
同时,这里也是挖掘人工湖的样板工程,所有抗旱指挥部的人员都来到这里,在全程施工中学习和摸索灵妖结合修士开展大型工程的经验,并依据这次施工制定标准。
这座“样板湖”完成后,各方人员才会分散开来,正式大规模施工。
这里是一处烂泥塘,在新塘关周边算是一处凹地,最深处比着大约九里外的江面要低上近两丈,方圆八百亩左右。因为和岷江相邻,江水经常渗过来,时而沼泽、时而水塘,种不了地。但围着这处凹地的周边,则是永镇比较富庶的土地,五、六万亩上好的水田都在这里。
这是最容易的一处理想的人工湖泊开挖点。
蟾宫仙子小爪子向前一挥,五色大师、青田居士、黄角大仙、高元帅,包括刚刚收为小弟的马王爷等一众灵妖便各率群妖冲了进去,拼命抛弃坑来。
上千妖兽在这里干活儿,周围则被永镇县的道士和衙役们封锁了起来,很多胆子大的百姓想要过来围观,都被挡在外围。
黄山君和申姜子各自虎豹双吼一声,威风凛凛的守护在赵然身旁,左顾右盼之间,眼中精光四射,盯着来来往往穿梭不停的妖兽、修士以及道士官吏,时刻警醒着,防备有宵小之士意图伤害赵道长,以表明自己的尽忠职守。
冷不防却被赵然在这两位头顶上各敲了一记:“赶紧下去干活,愣在这里干嘛?”
这两位很委屈的看了看下面一片忙碌的巨大土坑,只得不情不愿的出溜了下去。
灵鹿雨阳在坑底刨了一阵,又冲到坑边,问赵然:“赵道长,何时才能分派给小妖我本职工作啊?”
赵然道:“此刻不分本职非本职,都在指挥部下接受调度,你先踏实干活吧。不好好干,就把你的委员委任状收回来!”
灵鹿雨阳不解,问:“什么委任状?”
“还没给你吗?”
“没有啊。”
赵然于是道:“那你就好好干活,若是干不好,就不给你发放委任状!”
灵鹿雨阳只得叹了口气,返回坑底继续奋踢如飞。
东方敬望着眼前忙碌的施工现场,抬头又看了看无云的蔚蓝天际,向赵然道:“我去了解了各县的情况,果然从去年秋末至今,松藩东南、龙安府、都府中北部、保宁府西部就没降过一场雪、下过一场雨……”
赵然指了指下方:“岷江水位比往年下降了四尺左右,这里原本应该是泥塘,现在都成土坑了,形势不容乐观。”
东方敬感慨道:“以前只是听说你能指挥妖兽做事,今日算是亲眼得见了,当真不虚此行啊。这里竟然聚集了上千妖兽,而且是在为我道门赶工,说出去谁会信?”
赵然解释:“其实也简单,就是和他们交朋友。这些灵妖还是很仗义的,没那么多花花心思,你对他们真诚一些,他们就不计得失对你好,你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会千百倍反馈于你。只要和灵妖们交上了朋友,指挥这些妖兽干活就不成问题。”
东方敬摇了摇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就这架势,原定的半个月怕是可以提前完工。”
赵然笑了笑,道:“多亏了青山之主相助,妖兽的数目翻了一番,人力……妖力充足啊,我原本还担心新来的这帮川南妖兽没有经验,不听指挥,但今日一看,却是多虑了,事实证明,只要有人传帮带,他们一样学得很快,你看,这还没多久,已经有点比学赶帮超的架势了,估计最多十天便可引水入湖。”
东方敬听到这里笑了:“这些妖兽虽然心智未开,但只要有懂行的在上头指挥,其实更为高效,人呐,心思多了,就不好弄了。指挥上千妖兽干这种挖土的苦活可以,但要想指挥上千修士干这种事情,不知道哪一天才能看见。”
将工程交给雷善总责之后,赵然便离开了现场。他不可能总在这里蹲守,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去各个村寨中打井。
毗邻最近的一处村子中,赵然在前呼后拥下走了进去,里正领着村中的耆老和大户在前,后面是上百村民,一齐向着赵然叩拜下去。
在一片“赵道长仙福永享”的呼声中,赵然小心肝儿忍不住抖了抖,皱眉问:“这是什么意思?”
那里正赔笑着上前,禀告道:“听说仙长为了大伙儿能够安稳的度过今年干旱,自损三年寿元,村子里老少们都感动得泪流不止,这不,自发过来向道长拜祷,为道长祈福。”
赵然愠色道:“以后不要弄这些虚的。”
那里正是个老油条,嘴上满口答应着,但下面该干什么依旧干什么,耆老上前敬酒,代表村民说了一通感谢的话语,然后是村中几个幼童蹦蹦跳跳围着边上唱两句童谣,大意无非是祝颂赵道长的话语。
接着两位村中大户支起锅灶,煮起了大锅饭、炒起了大锅菜,从道庙里请来的道士们起了个斋醮科仪,为掘井做起了前戏。
虽说知道眼前的斋醮没啥用,但赵然依旧耐着性子等一切议程走完,然后在里正的引领下,来到村中东南角的地段,开始过目选点,准备继续挖坑。
第二十三章 样板工程
赵然望着里正指出来的地段,点了点头:“你们请来的打井匠好手艺,这里确实不错。”他刚才已经开了天眼,发现这里的确是好地方,适宜水流喷涌,只不过具体还没有选出井眼来,一般要打四到八次才能出水。
这说明村里已经提前请了打井匠过来看过,更说明这位里正是个有心人。
问了一下里正的名姓,赵然默记下来,然后随手一指,跟在赵然身后的种驴君扬蹄而上,在原地试探着尥了尥蹶子,然后以极快的速度开始刨坑。
老驴这几年修为愈发精进,就见泥土、石块纷纷被刨出来,驴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地下钻了进去,不到半个时辰,当泥坑深达三丈时,下面出水了。
老驴“昂”了一嗓子,攀着坑壁两步跃了上来,赵然向里正道:“找打井匠人来,把井壁砌上,剩下的尾活用不了多少工夫了。”
其实本村打井的意义不在于抗旱,这个村子就算大旱天也不会减产太多,毕竟他们就在岷江边上,除非旱到江水断流,但那基本上属于百年一遇的水平了。
给他们打井的意义在于便民,日常吃水用水不用再去江边了,也算一件功德。而且关键是赵然在数据方面有一点强迫症,对于“全覆盖”、“百分百”之类的词语,莫名其妙间就下意识的不懈追求。
以平均一天走五六个村寨的速度打着水井,三月下旬的时候,已经将岷江上游这边的数十个村寨都走遍了。
很快,赵然就接到了联络修士的飞符禀告,告诉他人工湖已经挖好了,于是连忙赶了回来。
十天工夫,上千名妖修一起卖力,将这片泥土凹地扩成了一个最深处达四丈、方圆八百亩的大坑。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大坑的四周,加高了一丈,比远处的江面堤岸还要高两丈,防止江水倒灌。
于是,赵然指挥者妖兽们开始按照洒了白灰的线路开始挖掘沟渠,沟渠为三条主渠,宽三尺、深两尺、分别长七里、九里、十二里。
其中的两条沟渠连接岷江和人工湖,一为引水的渠道,二来也作为江和湖之间的主水渠。另外一条从人工湖的北面伸出,向东方绕一个大圈,又连回人工湖的南面,作为东部农田的主水渠。
与人工湖相比,这三条水渠的土方量都不算大,但却要精细得多,这时候就必须和县里征发的工匠配合着一起干了。
这些工匠在短短的五六天内经历了好奇、战战兢兢、适应、神气活现等等情绪,也算得上是一次人生的奇遇。
五天之后,三条主渠已成。
设计好的江边决口处已经布设好了土系法阵,由两名黄冠修士合力施法。随着赵然一声令下,江堤掘出一道细窄的口子,江水由这里汹涌而出,沿着两条渠道汇向九里外的大土坑中。有修士在,压根儿用不着水车引水,那玩意儿太慢,直接决口灌水就好!
一路上,每一处渠段都安排了修士固守,一旦发现哪里出问题,便立刻加以解决,或是以法符加固、后续填土,又或是将目测不准以致高低不平的地段铲平,引导着江水顺顺当当入了人工湖。
江堤掘口处,每隔一个时辰换一次修士,牢牢守住缺口,不让江水冲毁。
一天之后,八百亩人工湖成型,湖水与江水齐平后才停了下来。此时再以石块将掘口处的堤岸重新加固,让工匠将提前备好的铁闸门安装上去,便算大功告成了。铁闸门可由人力开启闭合,需要的时候打开放水,不需要的时候关上。
之后的工程,就是挖掘穿越农田的小水渠了,通过这些小水渠,从主水渠引出水来灌溉农田。这些后续工程则由县衙征发民力完成,这一步需要等待春耕忙完之后开始。
这座“样板湖”工程完工之后,三大施工队开始奔赴自己的主战场,赵然一边督促“四大储备”快速进行,一边继续着打井的大业。
三月底、四月初,为了应对春耕,整个应急组都在四处忙活,他们借调了川省军中所有的六台水舞龙法器,从河中储水,往来奔波于各处田地浇水。
但水舞龙毕竟是守战法器,过于消耗聚灵符,经过测算,成本和收益不成比例,因此只能用于使用效费比合适的地区,其他大部分地区宁愿购买粮食直接发放,也比拿聚灵符往地里扔划算。当然,如果有一天大明遭受普遍干旱,想买粮食都没得买的时候,聚灵符也就只能不惜代价往地里扔了。
不管怎么说,好歹是解决了部分地区的春耕难题,但尽管如此,还是有更多的地方没有来得及浇灌,预计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虽说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弥补,但错过了农时,收成如何实在难以预料。
四月一直到六月,整个川西北没有下过一场雨,原先对赵然还有所怀疑的人已经开始彻底确信了干旱的到来。
《君山笔记》和《八卦》也在配合着赵然开展的抗旱救灾。
在灾情之中,人心的稳定尤为重要,人心不稳,极容易惹出大乱子。因此,赵然对这两份期刊也高度重视,要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