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夜(猫腻)-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唐军人在离开军营前,可以用从军年限和日常记功,获得把随身武器带回家的荣耀,没有人会舍得离开自已相伴多年的武器,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交换,最后便成为了唐军的一种传统。

杨二喜在军中以善射闻名,所以选择把黄杨硬木弓带回家乡,把佩刀留在军中,如今发现同伴们都拿着从军营里带回家的刀,有些不舒服。

所以他想换一把刀。

最开始被射死打死的那两名草原骑兵,身旁的佩刀不知遗落到了何处,所以他才会让同伴把最后那人留给他。

杨二喜对那些善解人意的同伴拱手道谢,从草原骑兵尸体旁拣起那把弯刀,挽了个刀花,虽然还是有些不习惯,但觉得比草叉好多了。

有了锋利好使的刀,再看草叉便有些粗笨难看,但他想了半天,还是舍不得扔掉,把草叉继续扛到肩头,走进林子里。

片刻后,他从林子里走了出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草叉上摆荡不停,仔细一看,才发现是离家时带的腊猪腿,被吃的只剩了个猪蹄。

同伴们看了好些天,终于看不下去了,纷纷取笑道:“我说二喜,你或者把这个可怜的猪蹄炖来吃了,或者扔了,成天挂在草叉上做什么?”

杨二喜才不会听他们的,说道:“媳妇儿给的,慢点儿吃,腌的时候,放了不少盐,薰的时候用的松柏枝,不怕坏。”

同伴们大笑起来,绝对没有人对那根可怜的腊猪蹄有任何兴趣。

杨二喜觉得身边有动静,转身望去,只见一只小手正在轻轻扯动自已的衣角,正是先前险些被草原骑兵砍死的那个小女童。

看着脏乎乎的小脸,他想起了自已的女儿,安慰说道:“别怕,咱们明天就把那些坏人全赶走。”

小女童不是来和他说话的,眼睛里也没有恐惧的神情,却泛着一道光泽,唇角淌下一道透亮的口水。

杨二喜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才发现她一直盯着草叉上挂着的腊猪蹄。

小女童渴望的眼光随着腊猪蹄的摆动不停移动着,可爱又可怜。

想了想,他取下腊猪蹄,塞到小女童的怀里。

小女童高兴地笑了起来,擦掉嘴边的口水,对着他鞠躬行礼表示感谢,然后蹦蹦跳跳向奶奶跑了过去,一边跑一边喊着什么。

一名同伴走到杨二喜身边,说道:“她全家都被杀了,就祖孙两个躲在地窖里活了过来。”

杨二喜看着小女童的背影,没有说什么。

他们把身上的口粮留了一半给村里的难民,然后画了张简易的地图,告诉他们在西南十七里外,有朝廷的一处临时衙门,负责收拢难民撤退。

做完这些事情后,他们拉着二十几匹没有受伤的马,离开了村庄。

第二天清晨,这些退役的唐军,和主力部队汇合。

“杨二喜,可以啊,这么快就搞了一把刀。”

一名骑兵看着他说道。

杨二喜得意说道:“这不算什么,主要是杀那三个蛮子的时候,费了些力气,说起来如果不是我不爱争功,被我重伤的那俩也应该算到我的帐上。”

那名骑兵笑了起来,说道:“成成,我不会忘记报告统领给你记功。”

“别忘了,我可是天启二年的边军,你这什么态度?”

杨二喜笑骂了一句,扛着草叉,跟着同伴向山林里走去。

那名骑兵轻夹马腹,顺另外一条道路,来到一处山坡上,来到统领大人座骑旁,低声禀报刚刚得到的那些军情。

骁骑营统领刘思,神情肃然点点头,举手示意这名游骑离开,然后望向身边的中年男人,说道:“隆庆加快了速度,刚好和我们错过。”

那名中年男人一身青衣,神情宁静,在充满着肃杀气息的骁骑营数百铁骑中,显得格外醒目,正是朝小树。

朝小树说道:“隆庆显得太着急了些,州郡的防御也太无力了些。”

刘思说道:“州郡厢军用来步战还可以,对上这些年久经沙场的草原骑兵,确实没办法,他们打的很惨,也尽了全力。”

朝小树说道:“我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州郡厢兵,其实还是要数固山郡有些真实战力,华山岳这个三州镇军总管做的不差,只是他的兵大部分都抽调到北大营抵御金帐王庭南下,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他。”

刘思有些郁闷,他随朝小树带着骁骑营八百精骑,出长安来东疆,一路艰辛危险,也与草原骑兵打了好几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局面。

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少,甚至于根本不敢和隆庆的主力骑兵相遇。

朝小树说道:“不要想太多,虽然只能骚扰追袭,但至少可以让那些蛮骑不敢太过放肆,东疆的百姓也能少受几分荼毒。”

说完这句话,他望向正在向山林里走去,身影渐渐消失不见的那些义兵,敬佩说道:“如果不是有他们,局面才真的不堪收拾。”

…………像杨二喜这样的人很多。

有很多农夫离开田园,离开自已的家,自已拿着路费,带着行李和当年从军中带回家乡的刀或弓箭,前往遥远的东疆。

那时朝廷的征兵令还没有抵达他们的家乡,他们便提前动身,按道理这种做法并不理智,因为他们没有组织,连战场在哪里都不知道。

但这场战争不同,这是关系到大唐存亡的战争。所以外敌入侵的消息便是军令,便是征兵令,在道路上和山林里遇见一个人,看到他腰间的旧刀或是老弓,便能确认是同伴,于是便能组织成为强大的力量。

至于战场在哪里?敌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战场。

这就是杨二喜的想法,也是他的那些同伴的想法。

据战后统计,仅仅大唐中部州郡,便有超过两万名退伍的唐军,在征兵令到达之前,自发加入到东疆抵御入侵者的战争中。

这群大唐最早的、最可爱的反击者,最后能够回到家乡的不到半数。

第一百一十四章一步杀一人

能够拯救大唐的,只有唐人自已。

比如像杨二喜,比如指挥镇北军与金帐王庭苦战三夜不眠的徐迟大将军,比如河北郡那些冒着严寒往前线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

但要狂澜于即倒,单凭勇气与强大的意志并不足够,因为这场举世伐唐之战,虽在人间的范畴内,却已经快要超越人间的层次。

过往年间,很少会理会世事的修行者们,全部响应神殿诰书,加入到到这场战争中,就连隐于世外的悬空寺都派出了自已的僧兵。

大唐西陲,葱岭下的高原上。

七枚大师,正在向着唐军帅营走去。

这位悬空寺尊者堂首座,已经修至肉身成佛的至高境界,人间的普通兵器,根本无法伤害到他,唐军里的武道强者,都无法停下他的脚步。

面对这样的世外高人,除了勇气和意志,还需要真正强大的力量。

以往的大唐军方,拥有像许世和夏侯这样的武道巅峰强者,如今却只剩下徐迟一人,帅营里的舒成将军有谋略有智慧,却不以武力著称。

那么谁能让七枚的脚步停下?

一个穿着旧棉袄的书生,不知何时出现场间。

他的身上满是灰尘,却显得干净无比,无论身心皆如此。

他的腰间依旧系着根木瓢,却看不到那卷旧书。

此时场间一片混乱,当这名书生出现后,却如一道春风温暖和煦地吹拂过每个人的心头,嘈乱的军营顿时变得平静无比。

唐军将士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名书生是谁,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的身影,将士们便觉得无比安宁,充满了信任的感觉。

果然,七枚停下了脚步。

谁能让他停下?

自然是书院。

大唐真正强大的力量,是书院。

虽然那名书生神情温和,看似没有什么力量,但只要他站在唐军帅营之前,七枚便不敢再往前一步,这才是真正的力量。

…………“佛祖涅槃之前,留下无数法器,无数智慧,所求便是阻止冥界入侵人间,意图镇压冥王之女。如今世人不懂,但悬空寺想必是懂的,为何?”

大师兄看着七枚大师问道,他的神情很诚挚,是单纯而认真地请教。

七枚大师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轻宣一声佛号,说道:“佛祖涅槃,夫子登天,不动明王光落人间,天意难违,此为明证。”

大师兄有些意外,也有些遗憾,叹息说道:“原来如此,没想到老师的离去,竟会对佛宗产生这样的影响,想必他也没有想到。”

七枚大师说道:“此亦为一明证。”

大师兄望着草鞋前一只被稠血粘住、不停挣扎的蚂蚁,想了想后抬起头来,看着他平静说道:“我书院想试试。”

七枚大师言简意赅说道:“佩服,请。”

大师兄说道:“你不是我的对手。”

这句话,如果从二师兄的嘴里说出来,哪怕再如何毫无情绪波动,都会被对方认为是骄傲的流露,如果是从宁缺嘴里说出来,绝对会刻意平静,却一定要让对方听出自已的嘲讽轻蔑意味,从而愤怒欲狂。

但他慢条斯理说出这七个字,却是真正的平静,只是在简单陈述事实,令听到的人,根本无法生出任何不悦的情绪。

“贫僧的境界,自然不如大先生。”七枚大师看着大师兄和声说道:“但大先生境界再高,想要拦住我却很困难。”

这位悬空寺高僧的回答也很平静,而且很有信心,无距境界,对于世间任何一名肉身寻常的修行者来说,都是极恐怖的必杀技,但对于已经修到肉身成佛境界的他来说,却并不是无法应对的手段。

大师兄若有所思,说道:“我不会打架,这确实是个问题。”

七枚大师说道:“大先生已逾五境,超凡脱俗,或去南方,或去东方,或去北方,都能替唐国立解危难,但你却偏偏来了西方,遇到了我们这些佛门弟子,以此观之,这大概还是天意难测,天意难违的结果。”

大师兄神情认真说道:“虽说我不会打架,大师又修至肉身成佛境界,但只要打的次数多了,我想总会有些效果。”

七枚大师沉默片刻,望向大师兄身后的唐军帅营说道:“大先生此言有理,但在你杀死我之前,我能杀死帅营里的所有人。”

说完这句话,他神情坚毅向前踏了一步!

此时他离唐军帅营,只有十七步的距离。

大师兄站在最后那步之前,看着七枚坚毅的脸颊,神情渐渐变得落寞起来,问道:“佛宗说慈悲为怀,大师真要逼我杀人?”

七枚大师没有回答他的话,再往前踏了一步。

大师兄身上的棉袄微微颤抖,腰带上系着的木瓢,位置有些细微的变化。

战场遥远的西方,葱岭之下的月轮国军营里,一名大将倒地而死。

一片惊呼,人们围了过去。

只见那名大将的身上看不到任何伤痕,神情宁静,仿佛睡着一般。

…………七枚大师知道对方已经出手,左眉微微挑起。

他再向前一步。

大师兄静静看着他,有风拂起他的发梢。

月轮国军营里,一名普通士兵倒地而死。

…………一步杀一人。

七枚向前一步。

月轮国军营里便有一人死去。

那些人死的很快,所以不痛,身上看不到伤痕,也没有流血。

没有人看到,这些死者的后脑都扁了,仿佛被钝物击中。

大师兄一直站在原地没有动。

只有他微微颤抖的棉袄,和木瓢上渐渐现出的裂口,表明他做了些什么。

大师兄没有刻意地选择死者。

有将军,有普通士兵。

在他看来,人都是平等的,那么在死亡面前,何必挑选?

但很明显,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样看。

七枚依然在向前走。

他此时距离唐军帅营,还有九步的距离。

这也意味着,月轮国还要再付出九个人的生命做代价。

大师兄脸上的神情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倒数第八步。

月轮国主帅死。

倒数第七步。

悬空寺戒律堂继任首座死。

七枚大师的脚步越来越沉重。

每迈出一步所需要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在他还没有迈出第六步的时候,大师兄忽然说了一句话。

“月轮国皇帝死了。”

…………这是对战至今,大师兄第一次在七枚还没有迈步的时候,便以无距境界杀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虽然只剩下六步,但将不会再只死六个人。

有可能是六十个。

六百个。

六千个。

甚至更多。

再如何仁爱,只要杀的人多了,最终也就会不忌惮于杀人。

七枚大师的脚,再也无法落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脚落在了地面上。

那双脚上是很普通的青布鞋。

但出现时,鞋底便踩死了在稠血里挣扎很长时间的那只蚂蚁。

青布鞋的主人,是位穿着青色道衣的道人。

一片安静。

大师兄对青衣道人行了一礼,说道:“观主来晚了。”

青衣道人是知守观观主陈某。夫子离开人间之后,他和悬空寺讲经首座,便是这个世界上最至高无上的存在。

如果他早些出现,大师兄自然没有办法杀死那么多人。

大师兄不想杀人,所以说他来晚了。

青衣道人看着他淡然说道:“因为想看看夫子以仁恕之道教出来的学生,究竟能杀多少人,所以出来的晚了些。”

大师兄明白了他的意思。

道门不在乎月轮国皇帝的死活,不在意佛宗今日会有多少人死去,哪怕佛宗与月轮国一道覆灭,青衣道人都不会在意。

大师兄叹息说道:“原来都想我杀人。”

然后他望向七枚大师,微悯说道:“现在你还觉得天意不可违吗?”

七枚大师沉默不语。

大师兄望向自已腰间系着的木瓢,看着上面出现的裂痕。

“君陌说的对,打架就是坚硬的事物去击打敌人脆弱的地方,须尽全力,不可心怀仁慈,观主您……便是这样做的。”

他抬起头来,看着青衣道人,微笑说道:“那么我终于学会打架了。”

青衣道人眉头微挑,衣袂微飘。

场间响起一道雷鸣般的巨声!

大师兄腰间的木瓢不知去了何处。

七枚大师的身后,散落着无数的碎木片。

木瓢碎了,七枚大师的头仿佛被一座山碾压过般,严重变形,即便肉身成佛,如今也只是座摇摇欲坠的泥胎佛像。

七枚大师跌坐于地,重伤不能再起。

鲜血缓缓从大师兄的棉袄里渗了出来,染红他的肩头。

就在先前那瞬,他把真正学会打架后的第一击,用在了七枚大师的身上,而也就是在那瞬间,他也险些被青衣道人重伤。

青衣道人静静看着他,说道:“你境界不如我,却没有想到,在无距的道路上,你走的竟然比我还要更平稳些。”

大师兄说道:“观主这些年来走的太快,自然不怎么稳当。”

青衣道人忽然问道:“传闻中,说你朝入洞玄暮知命,那你何时越的五境?”

大师兄回答道:“这次时间要花的久些,用了三天。”

青衣道人沉默良久,负手于后,笑着摇了摇头。

他的笑容很洒脱。

他的双手虽然负在身后,却怀抱天下。

大师兄沉默不语,离开。

青衣道人随之离开。

人间第一次无距之战,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书院正年少

一个小孩,正在瓦山镇外砸石头。

那年石佛垮塌,烂柯寺被毁,盂兰节大会再也没有召开过,自然也没有什么游客来瓦山镇,街畔的石头鱼池早已干涸。

人们现在主要通过修复烂柯寺的工程维持生计,寺里僧人出手大方,所以过的还算不错,满山满谷的石头,则成了孩子们最方便取得的玩具,同时也是很好的经济来源,石佛的材质很好,可以雕成各种小佛像卖钱。

小孩按照母亲的交待,想要把那两块石头沿着纹理砸开,但今天是他第一次开始干这个活,很生疏,砸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砸开。

他很是恼怒,不停地抹着鼻涕,不停地砸着,直到指甲被震的流出血。

一个穿着棉袄的书生,出现在他身边,左肩上有道血渍。

书生看着小孩砸石头,问了两声,便上前帮忙,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来的那么大的力气,两块石头在空中相撞,便整齐地分成了四瓣。

小孩很高兴,向书生道谢,还想拜他为师。

书生微微一笑,便消失不见。

片刻后,一个青衣道人出现在镇外。

他向那名小孩问了两声,然后也笑了笑,随之消失不见。

小孩看了眼怀里抱着的四块石头,有些困惑,转身向镇里走去。

…………朝阳城内回荡着钟声。

钟声不是来自白塔寺,而是来自皇宫,这是代表国王陛下去世的丧钟。

窄街畔有名老妇,正坐在凳子上纳鞋底,听着钟声,揉了揉有些浑浊的眼睛,咕哝说道:“这又是怎么了?这又是怎么了?”

一名书生出现在老妇身前,礼貌问道:“棉袄破了能不能补?”

老妇看着他身上那件棉袄左肩上的破洞还有那些血迹,恼火说道:“这又是去哪里打了架来的?年纪轻轻也不学些好。”

棉袄补好后,书生离开。

片刻后,青衣道人出现在老妇身前。

老妇看着他青衣下摆上的那道裂口,摆手说道:“这料子太好,我不敢补。”

青衣道人再次离开。

…………西陵神殿大军已然北上。

今日的桃山安静寂寞,只有两三名神官缓步走过。

书生出现在神殿前,然后离开。

青衣道人随后出现,又再次离开。

…………在这个深秋的日子里,书生和青衣道人踏遍了人间的山川河流。

一人在前,一人在后。

瞬间万里,是为无距。

每一次出现的时候,书生肩上的伤便会重一分。

青衣道人却没有什么事。

…………南海深处的一个无名岛上。

白色的沙滩上,有一根短木棒,棒身有一半已经被掩埋在沙子中。

看上去是很普通的木棒,实际上很不普通。

因为主人离开了人间,所以它才会被遗留在这里,显得很普通。

书生出现在沙滩上,低身拣起这根木棒。

青衣道人随后也出现在沙滩上,摊开手掌伸向碧蓝的大海。

海面上飞来一剑,落在他的手中。

…………青衣道人说道:“走了这么久,累不累?”

大师兄说道:“与观主相比,我还年少。”

然后他反问道:“观主不累?”

青衣道人说道:“我走的比较快。”

大师兄说道:“观主果然走的很快,若找不到这根木棒,我真不知该如何办。”

青衣道人说道:“就算找到夫子留下的木棒,你也只能再支撑七天。”

大师兄看着他说道:“能多撑一日也是好的。”

青衣道人说道:“天命已然注定,何必徒自苦恼?”

大师兄说道:“人间没有命中注定,谁也不知道七天后会发生什么。”

七天的时间,足够大唐西军击溃月轮国的入侵之敌,足够宁缺掌握长安城这座惊神阵,足够书院做很多事情。

青衣道人说道:“七日之后,书院将不复存在。”

大师兄说道:“老师上天而战,我们这些弟子不会让这件事情发生。”

西陵神殿掌教已经亲赴书院,根据道门的计算,书院已经没有任何能力逆转,然而看大师兄此时平静的神情,似乎另有蹊跷。

青衣道人微顿,说道:“你应该知道道门真正的攻击方向在哪里。”

西陵神殿的大军在大唐南方,在清河郡,在青峡外。

大师兄平和说道:“我不如君陌,所以我在这里。”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君陌在那里。

青衣道人说道:“你不要自谦,君陌虽然潜力无穷,便是我也看不到,他在战场上能走到哪一步,但你依然是书院里最强的大师兄,你的境界最高,对道门的威胁最大,所以我会来看着你。”

大师兄说道:“观主对大唐的威胁也最大,所以我一直等着您来看着我,而且观主境界远在我之上,如此算来,我书院总是占了便宜。”

越五境,不等于无敌,比如天启境界的修行者,在昊天神辉灌入体躯后,可以拥有近乎无敌的力量,然而却不见得能够胜过天下人的围攻。

唯有无距境界,高妙莫测,千里之外可夺上将首级,用在战场之上,那便是最恐怖,最难以防范的手段。

青衣道人说道:“我可以不理你。”

大师兄脸上露出极为少见的自信神情,说道:“您必须理我。”

青衣道人说道:“何出此言?”

大师兄看着他认真说道:“我已经学会打架,观主若不理我,若不来看着我,我便可以杀死很多人,比如裁决神座,天谕神座,叶苏。除了柳白和掌教,我没有信心,其余的人,我都可以杀死。”

青衣道人说道:“我也可以杀死很多人。”

大师兄摇了摇头,说道:“您非常清楚,您杀不死长安城里的人,杀不死书院里的人,那么对这场人间之战,便没有意义。”

青衣道人说道:“我说过,你最多只能撑七天,七天之后我便可以放手去杀。”

大师兄说道:“我也说过,人间没有命中注定,谁也不知道七天后会发生什么。”

…………书院后山的风景,变成了一幅假的画,画中所有的事物看似在动,实际上一动不动,就像是棋盘上那些变化万千、实质却规整不变的线条。

黑白的围棋世界里,双方阵营渐融渐凝,然后中间出现一大片空白,在那片空白边缘,一名悍勇兵卒,颓然倒在一侧。

棋盘正中间的那名骄傲国士,满身灰尘倾覆。在那名国士的身后,万乘之车破损严重,无法再前进,只留下一道深深的车辙。

风景渐渐重新活了过来,远处崖间垂落的银溪,与潭水相撞发出轰鸣的声响,满山遍野的树林,重新伸直了腰身。

辇畔的十余名西陵神卫早已死去,身上出现了无数道密集的直线。但辇上的身影依然高大,破局而出,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后山某处山林里,小白狼蜷缩在一个洞中,不停地舔着受伤的前肢,鲜血染红了洞里的绸被,精神看着很是黯淡可怜。

打铁房后的清溪上,大白鹅依然高坐于水车顶端,曲项向天,却没有歌之咏之,显得极为愤怒不甘,有血渐渐染红它白色的腹羽。

远处草甸上的老黄牛,显得愈发疲惫苍老。

崖坪畔松树下的棋盘,已然碎裂成无数块。五师兄和八师兄看着桌上的碎棋盘沉默了很长时间,鲜血从他们的唇角淌落,受了极重的内伤。

师兄弟对视无言,看出彼此眼眸里的淡淡悔意。

真不该因为喜欢便把半生时光尽数耗在棋盘之上,若这些年随老师真心学些打架的本事,岂能容这道门老神棍如此嚣张?

掌教大人放声大笑。

辇上的万重纱幔颤抖不安,有风自山间骤起,拂起一片松涛,响起哗哗的声音,流云一头撞向远处的瀑布,碎成丝絮。

他的笑声极为豪迈,意满神足。

先杀许世,再灭书院,后破长安,大唐再也不复存在!

毫无疑问,这将是他人生的最巅峰。

而就在这个时候,山腰云雾里行来一人。

正是书院三师姐余帘。

她在山道上缓步行走。

余帘很娇小,容颜很清秀,气质却很温婉成熟。

如果只看她的人,你会以为她是个少女。

如果你仔细看她的眼睛,你会以为这是一个阅尽世事的女子。

看着山道上的她,掌教大人的笑声渐渐敛去。

“三先生,我知道你的不凡,洞玄境界只是用来欺瞒世人的手段,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晋入知命,所以这时候不要在这里故弄玄虚。”

余帘没有说话,继续前行,随着脚步起落,非常奇异的事情发生了。

一头黑发渐渐要垂到她的腰下。

但不是她的黑发在变长,而是她在变矮!

余帘行走在山道上,每走一步便变矮一分,本就极为清稚的容颜,眼看着变得更加幼嫩,最后渐渐变成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她身上的气息也在发生着变化提升,果然如掌教所言,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洞玄境的门槛,晋入到了知命境的层次!

隔着纱幔,看着余帘身上发生的变化,掌教漠然说道:“我说过……”

他的声音忽然止住。

他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

因为余帘晋入知命境后,气息还在向上提升!

山道漫步,转眼之间,她便从洞玄境,来到了知命境巅峰!

第一百一十六章二十三年听蝉声

书院后山在修行界里一直很神秘,三师姐余帘更是低调,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存在,西陵神殿知道的多一些,也只知道她是洞玄境的强者。

天书日字卷上也是如此记载。

但掌教大人以及那些真正的大人物,从来不相信这一点。

书院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大师兄朝闻道而夕入道,一天时间便从不惑连跃两级晋入知命境,二师兄初悟十四日便不惑。

余帘是书院三师姐,仅在大师兄和二师兄之下。

虽然说书院二层楼按照入门时间排序,但大师兄和二师兄是何等样的人物,在烂柯寺秋雨里力压佛道二宗的天下行走,逼得世间第一强者剑圣柳白不敢出剑,她又怎么可能是弱者?

道门也有很多天才。叶苏年纪轻轻便勘破生死关,叶红鱼不屑于和陈皮皮争夺晋入知命境最年轻者的名声,以极大毅心极明彻地道心,把自已的修行境界强行压制在洞玄境数年时间,直至圆融才在雪崖上随意踏过那道门槛,和此时的情况差相仿佛。

所以看到余帘在山道上缓步走来,瞬间突破洞玄境,晋入知命,掌教大人没有任何惊讶,直到她的气息继续提升……知命境巅峰!

掌教大人终于变得神情凝重起来,但声音依然显得威严自信。

“昊天赐我神力于人间牧羊,万丈光芒之前,即便你那两位师兄也不可能是我的对手,你今日即便展露真实实力,也只能成为祭品!”

掌教大人看着幔纱外那个稚美的少女,说道:“道门尊敬夫子,看在你老师的份上,交出阵眼杵,我饶尔等三人不死。”

余帘从袖中取出一根被布裹住的事物,放到山道旁的木凳上,望着巨辇平静说道:“刺眼双眼,看在你这么愚蠢的份上,我饶你不死。”

掌教微微一怔,随即大笑起来。

笑声震动重重幔纱,回荡在幽静的书院后山里。

“观你矮小如女童,说话的口气倒是不小。”

掌教笑声渐敛,喝道:“你真以为有实力战胜我?真是可笑至极!”

他的声音寒冷而宏亮,就像是深冬的雷鸣。

余帘此时已经走到巨辇之前。看着纱幔里那个高大的身影,微笑说道:“你比我还矮,有什么资格嘲笑我?”

明明辇上的身影是那般的高大伟岸,但她却说他比自已还要矮。

掌教大人忽然安静。

他盯着幔外的青稚少女,缓声说道:“你是谁?”

掌教的声音十分凝重,甚至隐隐透着一丝不安。

余帘淡然说道:“我一直知道你是谁,你连我是谁都不知道。都说你我是修行界最神秘的两个人,如今看来这种说法实在可笑,”

安静的书院后山,忽然响起一道蝉鸣。

此地四季皆春,并没有真正的秋天,随着蝉声响起,便到了秋天,有秋风起兮,黄叶落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