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将夜(猫腻)-第2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缺身体微显僵硬,更不知该如何接这话。
“最麻烦的事情是,世间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那么你说,世人会怎么看待我,又会怎么看待你看待我的方式?”
莫山山有些羞恚地说道:“既然事不可行,你这样便不合适。”
“我错了,我真的错了,我当时就不该那样……”
宁缺侧身对她长揖,道歉道:“从以前到今天我一直在犯错,希望你能原谅。”
他的道歉很有诚意,有难得的真诚。
莫山山却喜悦不起来,明湖般的眼眸微微荡漾,有些失望微酸,勉强笑道:“道痴说的没有错,你就是世间第一等无耻之人,认错认的比谁都快,诚恳地总让人觉得好像错的都是别人,你才是无辜的那个。”
宁缺沉默无言,这才发现再如何清雅脱俗的女子,一旦被某事所困,和世间所有女子都没有任何差异,总会找到无数嗔怒的理由。
当然他知道自己只能老实受着,因为他确实错了,稍一思忖后,他认真说道:“为了让你觉得我的道歉更有诚意,我决定做一件事情。”
莫山山问道:“什么事?”
宁缺笑着说道:“待桑桑病好后,我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回长安城,然后去王大学士府上把那幅鸡汤帖抢回来,到时候寄给你。”
莫山山微笑说道:“墨池旁的书房里已经有你很多书帖。”
宁缺有些无奈,问道:“那怎么才能让你高兴起来?”
莫山山看着他的眼睛,说道:“墨池旁的书房里还没有你写给我的便笺。”
这是已经重复过很多次的要求,她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自轻自贱,羞愧难当脸颊渐渐生出红晕,却依然勇敢而坚定地看着他的眼睛。
宁缺不敢直视她的眼神,望向身前的山涧,沉默不语。
莫山山在心中叹息一声,不再多说什么,望向山涧,平静不语。
秋日山色极美,山涧清幽隐有水声,涧畔没有语声。
……
……
大青树下的修行者的猜测,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个对象。
这道谜题确实很简单,书痴出道数年时间,在世间留下的故事里,能够与她并肩而站观山景默契无语的男子,从来就只有那个人。
随着已经猜到宁缺身份的那个人的发声,猜测便成为了现实,人们确定站在书痴身旁的那个男人,便是传说中的书院十三先生宁缺!震惊的轻呼声在人群中响起,即便人们再如何强自压抑,依然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反应。
看着涧旁二人的身影,南晋太子脸色铁青,露在袖外的双手因为愤怒和嫉妒而颤抖起来,即便他再如何想保持风度,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片刻沉默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向着涧畔走了过去,有人领头,自然便有更多的人跟随,极短的时间内,大青树便变得空无一人。
先前还显得拥挤的那方石枰,顿时变得清静无比,坐在棋盘一面的那位南晋国手正在冥思苦想,没有注意到,而负责主持残局判定的那位烂柯寺黄衣老僧,却罕觉到了,有些意外地抬起头来,向涧旁望了一眼。
当青树下那名修行者踏出第一步时,宁缺便感觉到了,他转过身来,看着那数十名修行者朝着自己而来,不由怔住,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待这些人冲过来时,自己和莫山山应该用什么手段应对,才能不被挤下山涧,然后他看了黑色马车一眼,确认大黑马正在警惕,才放下心来。
那些修行者没有真的把宁缺挤下山涧,而是极有分寸,甚至可以说带着某种天然敬畏地,在距离涧边还有数丈距离的时候,便极有默契地同时停下。
“宋国李道人拜见十三先生。”
“晚生林若羽见过书院前辈。”
“在下华隐代家师向宁大家请安。”
众人恭谨地向宁缺行礼请安,或神态拘谨,或兴奋难抑,有的人声音微颤,有的人声音甚至兴奋的都有些变调,能感觉到所有人都很激动。
……
……
这是昊天的世间,道门自然在修行界里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地位,今日来到烂柯寺后瓦山的修行者,大多数也是修道之人。
只不过道门与书院的隐隐对抗,都是发生的黑暗的历史阴影之中,发生在那些呼风唤雨的真正强者之间,与这些普通修行者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只知道书院后山是传说中的不可知之地。
书院后山那些夫子亲传弟子,便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
对世间的修行者而言,所谓世外高人总是在云端行走,偶现红尘却难觅踪影,绝大多数修行者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与这些真正的世外高人相遇。
即便在所有的不可知之地里,书院是唯一与俗世相通的地方,但唐国之外的修行者,也基本上无法有机会见到书院后山的弟子。
今天他们终于见到了,而且并不是远远看着那些世外高人御剑自天空飞过,而是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甚至能够与对方说几句话,他们怎么能不激动兴奋?
且不论这等机缘会不会给他们的漫漫修道路带来什么好处,但至少将来年老体衰将要回归昊天光辉之前,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后辈弟子们回忆某一年在瓦山烂柯寺的故事,骄傲而满足地说道当时的书院十三先生是如何的平易近人。
……
……
宁缺从来都没有世外高人的自觉,在他终于成功登顶进入书院二层楼后,他依然会去红袖招喝酒,和临四十七巷的邻居寒喧聊天,带着前院学生北出边塞,不知与世间多少人接触过,虽然这些年他清晰地察觉到,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渐有不同,但依然没有怎么在意,因为他依然生存在世间并没有去世外隐居。
这与他是书院入世之人有关,更是因为他本人的经历性情。真要出世便要世间断离关系,然而在复仇成功之前,他根本无法撕扯开自己与俗世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杀死夏侯,似乎这种局面也没有大的改变。
所以看着这些异国修行者恭谨甚至敬畏的神情,看着人们眼中的激动与兴奋,宁缺怔了怔才醒过神来,露出温和的笑容,与这些修行者们平静回礼。
他的神情虽然平静从容,心情却并不平静。
他一直都很清楚书院在修行界里的地位,只是过往入世之时,他打交道的对象不是疯子便是强的恐怖的前辈变态,所以直至此时此刻,他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师门的强大,感受到修行者对书院的尊重或者说敬畏。
无论是尊重还是敬畏,都是很美好的感觉。
……
……
虽然是昊天的世界,修道者居多,但毕竟大唐乃是世间第一强国,自然也有深受唐国影响,自认与书院亲近的修行宗派,一名来自大河国的剑师,便是毫不犹豫地以同门晚辈弟子自居,跪在宁缺身前行了一个大礼,然后站起身来很自觉地站在了莫山山身侧最近的位置,脸上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这等作派自然有些可笑,大多数修行者却没有笑,觉得理所当然,如果他们也是大河国的修行者,只怕要比那人跪的更快,书痴虽然风姿绰约,但能抱她的大腿谁不愿意?更何况还能以娘家人的身份和书院高人亲近。
然而终究还是有人看不下去,发出一声嗤笑,顿时打破了山涧旁的气氛,依然在乱糟糟行礼的修行者们愕然回首,心想是谁如此大胆?
此时敢于发出嘲笑声的人,自然并不怎么畏惧书院,今日西陵神殿没有派人前来,烂柯寺诸僧不知何故还在山下,场间唯一能够有资格与书院对峙,或者说自认为有资格与书院对峙的便是南晋剑阁弟子。
自剑圣柳白横空出世,被修行界公认为世间第一强者以后,自认天下第二强国的南晋便变得愈发骄傲,甚至有时候连唐国都不怎么放在眼里,而师承柳白的剑阁弟子们,行走在修行界时也常常以骄横著称。
然而人们猜错了,即便是剑阁弟子,也不敢对书院中人有丝毫不敬,哪怕因为柳亦青惨盲之硌,他们对书院心存恨意,但那恨也必然是尊敬的恨。
发出嘲笑声的确实是个南晋人。
但他不是剑阁弟子,而是南晋太子。
……
……
从确认宁缺身份后,南晋太子便开始愤怒,因为嫉妒而眼露怨毒,虽然他知道书院对唐国意味着什么,即便是他也不应该轻启纷衅,然而看着那些修行者在宁缺身前奴颜媚骨的模样,他再也忍不住了。
人群渐分,南晋太子走了出来。
看着莫山山的身影,他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沉声说道:“似这等薄幸之人,哪里有资格站在山主你的身边?我带来的那位棋道大师乃是宫廷国手,马上便要解开那道残局,稍后你与我们一同上山便是。”
山涧旁鸦雀无声,修行者们脸上的神情很复杂,很多人都想笑,然而却不敢笑,以至于面容特别古怪,很是精彩。
数年来,世间最出名的男女情事,早已不再是月轮国花痴和隆庆皇子那段小清新的青梅竹马故事,而是书院宁缺和大河国书痴还有那位小侍女桑桑之间的狗血三角恋故事,这段故事早已传遍诸国,深入人心。
最开始的时候,这个故事中桑桑的形象非常淡,所有人都不知道那个小侍女是谁,更无法理解,宁缺为什么会坚持选择她,而不故书痴伤心失望,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替书痴不值,替她愤愤不平。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秘密不再成为秘密,修行界终于知道,原来那个小侍女桑桑竟是前任光明大神官在世间唯一的传人,尤其是当西陵神殿数月前正式传出光明之女的封号后,情况顿时得到了改变。
至少在人们的眼中,小侍女桑桑终于拥有了在这个故事里与书痴平等的地位,于是这个故事也就变得愈发精彩了。
随着南晋太子的沉声指责,场间的修行者们想起了这段著名的情事,自然也就想起了传闻中光明之女永远在宁缺身边的说法。
人们这才想起在石坪旁,有一辆黑色的马车。
众人转身望向那辆黑色马车,眼神变得不一样,甚至比先前看宁缺时更加拘谨,敬畏之中畏惧的成分明显要浓郁很多。
有人最先醒过神来,匆匆走到黑色马车前跪下。
正如先前所说,修道之人都以西陵神殿为尊,山涧旁同样如此,修行者们匆匆走到黑色马车前,竟是黑压压跪了一地。
众人虔诚拜道:“恭迎光明之女降临人间之国。”
桑桑平静的声音从车厢里传出来:“都起来吧。”
宁缺微微一笑,没有想到这丫头的声音竟能有这般矜持威严的感觉。
修行者们如释重负,纷纷起身,依然保持着恭谨的姿式,即便是膝上沾着草屑和灰尘,也没有人敢去拍打。
看着这幕画面,南晋皇子的脸色愈发难看,他这才发现,宁缺哪怕是身边人的身份都不比自己低,若让马车里那个小侍女将来继任了光明大神官,那岂不是更是比父皇的身份更加尊贵?
他没有想到,接下来会发生一件更令他恼怒却又无奈的事情。
马车里再次传出桑桑的声音:“书痴姑娘,可愿陪我一道上山?”
南晋皇子神情骤变。
修行者们神情骤然变得精彩至极。
宁缺的心情骤然一紧。
他很了解桑桑,他很清楚,桑桑先前称莫山山为山主,此时称她为书痴姑娘,这中间的分别有何含意,虽然没有恶意,却不知会不会令另一位姑娘不悦。
莫山山没有什么不悦,只是笑容有些微涩。
她隐约猜到桑桑为什么喊自己上马车一道走。
大概便是南晋太子先前那番话。
南晋太子说宁缺是薄幸之人。
桑桑便要证明,这与宁缺无关。
这是她们的事情。
南晋太子邀请书痴一道上山。
桑桑便也邀请书痴上山。
同时也是邀请书痴一道打那名南晋太子的脸。
为了替自家少爷出气,让他在世间修行者面前保持气势与风光,桑桑愿意做很多事情,包括并不见得合她心意的这次邀请。
莫山山轻叹一声,心想像桑桑这样无时无刻都想着宁缺,哪怕浑然无我也要让宁缺开心,真是难以想像的事情,如果换成自己自己能做到吗?
思考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桑桑为了给宁缺面子,已经做到了这一步。
莫山山心想,自己主动往黑色马车动一步又算得了什么?
……
……
人们看着书痴进入黑色马车,再望向宁缺的目光便又有不同,敬畏之余,多了很多羡慕。宁缺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不如此,二女同乘马车什么都不代表,但他自然不会辩解什么,走到车前轻拍大黑马示意出发。
黑色马车缓缓启动。
宁缺坐在车前的软垫上,看着不远处南晋太子那张阴沉而难看的脸,忽然生出一丝快意,只不过那份快意依然不足够。
因为此行的目的是要替桑桑治病,他不想多生事端,所以无论是昨日清晨在烂柯寺里相遇时的言语冲突,还是先前这位太子殿下的嘲笑与指责,他都无动于衷,完全不符往日性情的低调沉默。
然而终究还是会不爽的。
黑色马车驶过南晋太子身边时,忽然停了下来。
宁缺看着脸色难看的南晋太子,感叹说道:“吹皱一池春水。”
话音甫落,便有人笑出声来。
即便那些畏于南晋国势的修行者忍着没笑,但也在挤眉弄眼。
终究是别人家的情事,光明之女都让书痴进了马车,你即便是身份尊贵的南晋太子,又凭什么干涉指责?你喜欢书痴,可书痴不喜欢你啊,你想挑弄书痴和书院十三先生的关系,但光明之女都没有说什么,轮得着你吗?
这真真是吹皱一池春水,关卿底事。
南晋太子的随从和剑阁弟子们自然不会笑,却也没有动怒,反而羞愧地低下头,在他们看来,今日的羞辱都是太子殿下自找的。
黑色马车再次启动,从南晋太子身边缓缓驶过,然后才响起宁缺先前还没有说完的下半句话:“干你娘屁事。”
南晋太子本就气的浑身颤抖,此时听着这句粗话,竟是眼前一黑,险些昏了过去。
……
……
宁缺掀开车帘看了一眼,发现桑桑的气色确实不错,便不怎么担心,只是看着她和山山相对而坐沉默无言,却又是担心到了极底。
还是先上山找着歧山大师再说,他这样安慰自己,轻踢大黑马的翘臀,示意它快一些,然而黑色马车还没有上桥,便被拦在了虎跃涧前。
拦住马车的不是那位南晋太子,而是一句很冷淡的话语。
“即便是书院弟子,也不能不讲规矩,难道夫子就是这么教学生的?”
大青树下石枰旁,那位黄衣老僧缓缓抬起头来,缓声说道。
黑色马车停在了桥前。
宁缺沉默片刻。
他最不喜欢听到这种老气横秋的话语,尤其是这种用老师来压自己的语气,然而因为桑桑的病有求于烂柯寺,所以他没有流露出自己的反感。
他望着那名老僧问道:“什么规矩?”
黄衣老僧缓缓站起身来,说道:“破了残局,才能过桥。”
宁缺摇头说道:“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先前他便对书痴说过这句话。
黄衣老僧却道:“只有死守规矩,人才是活的。”
这句话隐含某种哲理,宁缺却不知道这名老僧是不是知道自己带着桑桑进山的真实目的是治病,所以用这句话来威胁自己。
他微微皱眉说道:“难道家师来此,你也要他破此残局才能见歧山大师?”
黄衣老僧神情不变说道:“若夫子亲自来此,歧山师兄只怕早已倒履相迎而至,只是夫子可以无视世间一切规矩,你是他的弟子却没有这种资格。”
宁缺看着老僧的眼睛,忽然说道:“佛宗讲求众生平等,人与猪狗皆是一般,即便我与老师的差距就像是愚笨的猪狗和人一样,但我与老师依然是平等的,那么老师能够不守规矩,我凭什么就一定要守?”
黄衣老僧漠然说道:“书院弟子果然妙辩无碍,只是我不想听时便不听。”
宁缺说道:“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谁的拳头更强的道理,贵寺的规矩终究只能拦住那些没有能力破坏规矩的人。”
黄衣老僧微微皱眉,说道:“莫非十三先生以为自己有能力超越世间规矩?”
宁缺说道:“我想试一下。”
说完这句话,他把手伸进马车里。
桑桑早已打开箭匣,把铁弓组装完毕。
宁缺接过铁弓,搭箭弯弓,直指石枰旁的黄衣老僧。
然后他说道:“你想不想试一下?”
第六十二章雀跃
宁缺接过铁弓的动作很自然,搭箭的动作也很自然,神情很平静,看上去就像拿筷子吃饭一样,只是当他拉弯铁弓,用黝黑寒冷的箭簇瞄准青树下石桌旁的黄衣老僧时,幽静的山涧顿时被一道极凛冽的杀意笼罩。
看着这幕画面,黄衣老僧满是皱纹的脸,变得苍白起来,不是恐惧,而是极端强烈的愤怒与不解,以至于他身上的僧衣都颤抖了起来。
老僧自然知道书院宁缺声震修行界的元十三箭,曾经那般强大完美的隆庆皇子,便是被此子一箭射的人不似人鬼不似鬼。
身为烂柯寺隐居高僧,老僧哪里想过,自己维护瓦山的规矩,只不过试图拦下宁缺,对方便会生出如此强大的杀意,准备动用最强大的手段。
更令老僧感到愤怒和惘然的是,看着马车上宁缺弯弓搭箭时的平静神情,若自己真的要阻拦对方,只怕他真会一箭射过来!他凭什么敢这样做!
修行者们正在恭敬目送黑色马车离开,自然看到了这幕画面,他们如黄衣老僧一般,震惊无语,完全不明白宁缺为什么会这样做。
拜山参见歧山大师便必须遵守烂柯寺的规矩,数十年来从来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发生,哪怕是当年莲生神座也是如此。即便你是夫子亲传弟子,觉得接受这种考验有损书院威名,想要硬闯那也可以,但何至于出手便要杀人!
有年长的修行者,忽然想起修行界里的一些陈年往事,想到当年在世间掀起无数血雨腥风的轲先生,又想起宁缺和当年轲先生一样,都是书院入世之人,不由心生极大恐惧,竟是不敢再往黑色马车望上一眼。
锋利的铁箭簇泛着幽幽的寒光,却没有一丝晃闪,仿佛所有的光线都被蕴在箭簇的区域里,这只能说明这枝铁箭没有哪怕最细微的一丝颤动,说明握着箭尾的那只手稳定的令人恐惧,说明准备射箭的那人漠然到了极点。
黄衣老僧看着那只铁箭,知道下一刻自己便会血溅当场,因为自己已经老了,而且这枝箭太近,根本无法避开,苍老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微惧,然后化为微怒,又变作微痛,那是经年之痛,然后尽数归为平静和决然。
“不愧是当代书院入世之人。”
黄衣老僧看着宁缺,淡然说道:“行事作派果然有轲浩然的霸道冷血的遗风,然而老衲却依然要守着规矩,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需要规矩的,像你和轲浩然这种不想守规矩的人,可以杀死我却无法震慑住我。”
“我不知道当年小师叔给大师你留下了什么痛苦的回忆,但身为书院弟子,我必须要说,小师叔从来都不是什么霸道冷血的人。”
宁缺看着黄衣老僧说道:“只不过当不守规矩和你们这些维护规矩的人相遇时,总需要有人退让,就比如此时此刻,我只需要大师你退让一步。”
黄衣老僧声音微冷说道:“为何退让的总是我们这些守规矩的人?”
宁缺说道:“在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首先要弄明白,你们为什么要定下这些规矩让别人遵守,而别人为什么一定要遵守你们定下的规矩,其实你也很清楚,规矩只是强者制订用来约束或剥削弱者的律条,我最崇拜小师叔的一点,便是他成为了可以无视任何规矩的强者,但他却没有给别人定规矩的想法。”
黄衣老僧忽然笑了起来,看着宁缺厉声说道:“世间哪有能够无视任何规矩的人?轲浩然最终遭天诛而死,就是对你现在的警告!”
听着这话,宁缺神情不变,眉梢却缓缓挑起。
书院后山弟子们最尊敬的自然是夫子,然而他们最崇拜的偶像,却永远都是那位骑着小黑驴持剑走四方,却最终英年早逝的小师叔。
如果听到有人对夫子不敬,后山里的弟子们甚至可能微微一笑毫不在意,因为夫子实在是一个很有趣很可以被打趣的长辈,而且夫子现在还好端端地活着,如果他真的动怒,可以自己去把那个宗派或小国给灭了。
可如果听到谁敢对小师叔不敬,后山弟子们则真的有可能去和对方拼命,因为那头黑驴已经死了,小师叔也不在了,他已经没有办法去用剑替自己说话。
宁缺是世上最敢杀人的人,只不过因为桑桑的病,来到瓦山之后,他一直沉默隐忍,不想随意杀人,影响给桑桑治病。
此时此刻,他不想再忍,铁弓的弓弦在手指间渐渐绷紧,发出轻微的吱吱声,代表着如果这一箭射出去,那么必然会要死人。
“我没有感受到冥冥中有谁在警告我。”
他看着那名黄衣老僧,说道:“而我这时候是在清晰地警告你,我的马车稍后便会上桥过涧,如果你试图阻止我,我会杀死你。”
说杀人便杀人,说杀死便杀死。
涧畔林坪上,所有人看着宁缺平静的神情,都不会置疑他的决心和能力。
先前始终沉默的南晋剑阁强者程子清,看着场间气氛如此紧张,不由在心中叹息一声,向前走了两步,想要阻止宁缺。
但他只走了一步,便停了下来,因为他有些震惊地发现,便是自己,居然也无法打破宁缺此时那股一往无前的箭势。
黑色马车缓缓向桥上驶去。
黄衣老僧缓缓站起,神情宁静绝决,准备慷慨赴死。
谁能阻止这一切?
……
……
便在此时,山道上忽然响起清脆的铜铃声。
铃声脆而不冽,其间自然隐着某种柔和而悲悯的气息。
几只翠鸟听着铃声,从翠竹里飞了出来,落在山道上,跃动着向铃声处走去,看上去就像虔诚的信徒在拜山。
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那声音极为尖刻,饱含怨毒之意,应该出自一位老妇之口,极不协调的打破了山间的佛境,那些在山道上跃动的翠鸟,惘然地停了下来。
“宁缺你果然还是这般冷血霸道,难道这就是你们唐人的作派,但你不要忘了,这里是烂柯寺,真以为修行界就无人敢反抗你书院的淫威吗?”
片刻后,又一道浑厚的声音从山道下方传来,那声音有若古寺之钟,又有若佛音轻唱,山道上正自惘然的翠鸟们再次开始雀跃欢喜。
“佛门清静地,即便你是书院中人,又岂能妄言杀人?
第六十三章鸦雀无声
铜铃声声,清脆悦耳,可以清心,翠鸟雀跃于道,迎接自瓦山下行来的人群,那群人里有十余名来自月轮国、戴着笠帽手持铁杖的苦行僧,满脸皱纹里尽是刻薄神情的老妇自然便是佛宗里辈份极高的曲妮玛娣姑姑,依然娇颜如花,但明显看着憔悴了不少的花痴陆晨迦默默走在她的身旁。
而最引人瞩目的却是人群中间的一方轻辇,辇上帷盖如团,绣着佛家真言,又漆着华美的佛经故事图案,看上去庄严华美至极。也不知那佛辇中坐着何人,烂柯寺住持以及歧山长老关门弟子观海僧,竟是面带恭谨地随侍在旁。
看着虎跃涧旁的黑色马车,和车上手握铁弓的宁缺,曲妮玛娣握着拐杖的右手青筋隐露,不知被他引发何种痛楚,老态毕现,眼神里的怨毒神情愈发浓郁,而陆晨迦则是神情漠然,仿佛根本没有看到宁缺一般。
看着自山道上行来的人们,宁缺心想如果来的人只是曲妮玛娣和花痴,也不需要观海僧抛下自己的桑桑亲自前去迎接,于是他的目光落在那方佛辇上,猜测辇中僧人的身份应该非同寻常,甚至有可能来自悬空寺。
修行者们,见着来人是曲妮玛娣姑姑和花痴,纷纷行礼请安,同时也如宁缺一样猜测着佛辇中的人身份,居然敢用教训的语气和书院弟子说话。
曲妮玛娣漠然点头,便算是与众人回礼,她本就是修行界辈份极高的数人之一,生生凭着年龄熬出了德高望重四字,自不需要与这些修行晚辈寒喧,而且她的注意力始终停留在宁缺的身上,如果说眼神怨毒便能化作飞刀,这时候的宁缺早已经被她的眼神戳的千疮百孔鲜血淋漓。
花痴陆晨迦则依然冷漠无言,无论那些前来行礼请安的修行者如何恭敬,她都没有什么反应,仿佛对于她来说身周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
大概是看到宁缺依然执弓瞄准着黄衣老僧,那道浑厚而威严的声音再次从佛辇里传出,显得极为严厉:“兵者不祥,你还不速速放下!”
宁缺沉默片刻,依言松开紧绷的弓弦,箭簇微移。
不再被铁箭瞄准,黄衣老僧骤然觉得那道一直笼罩着自己的凛冽杀意消失无踪,这才发现僧衣早已汗湿,才明白先前自己的恐惧,不由微涩一笑。
看到这一幕,一直还处于紧张中的修行者们顿时松了一口气。
曲妮玛娣看着宁缺,用沙哑难听的声音嘲笑说道:“书院原来也只会欺软……”
忽然,她带着怨恨嘲弄意味的声音戛然而止。
因为宁缺手中的铁箭,竟是瞄准了那方佛辇!
在曲妮玛娣看来,佛辇里的高僧必然能够震慑住书院,她本想借此好好羞辱一番宁缺,哪里想到宁缺竟是如此强硬!
她厉声喝斥道:“宁缺,你好大的胆子!”
从听到山道上传来清脆的铜铃声,再听到那声浑厚的佛音,宁缺便知道来了位真正的佛宗高人,他甚至隐约猜到了对方的来历。
然而那又如何?
“欺软这么有意思的事情,我书院当然很喜欢做,但其实我们更喜欢把看似最坚硬的那些东西砸碎,不管是规矩,还是那些喜欢装腔作势的家伙”
宁缺用铁箭瞄准佛辇中的僧影,说道:“今日涧旁如此多人,似乎便是大师的境界最高,手段最硬,却不知你敢不敢接我一箭。”
弓弦再紧,铁箭再凝而待发,然而宁缺这一次开弓,却与先前针对黄衣老僧时截然不同,一道极为强大的气息,从他的身体里缓缓释出。
那些在佛辇下雀跃欢喜,迷醉于辇中高僧慈悲气息的翠鸟,感应到这道强大而寒冷的气息,发出几声惊恐的鸣叫,振翅飞入翠竹之中消失不见。
秋风渐作,大青树摇晃不安,那些繁密的枝叶簌簌响着,被宁缺手中铁箭气息波及,数百片青叶纷纷坠落,落在黑色马车四周。
随着这道强大气息出现在宁缺身上,山枰上那些境界高的修行者顿时神情骤变,剑阁强者程子清这位知命境强者的反应最为强烈,修长的双手竟是无意识里随机而动,被这道气息激的虚握半圆,生出强烈地拔剑出鞘的冲动!
曲妮玛娣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她隐约猜到了一些什么,然而却始终无法相信自己最痛恨的宁缺,居然有这样的机缘。
观海僧知道宁缺的性情,大惊说道:“十三师兄,快快把箭放下,大师乃是悬空寺的戒律院首座,万万不可轻举妄动!”
随着这句话,满场哗然,众人震惊无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