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夜(猫腻)-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宁缺伸手握住那根杵,感受着掌间传来的微凉温润触感,有些紧张,把左手也放了上去,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镇定心神,让双手变得稳定不再颤抖,然后把杵竖了起来,缓缓插入洞口之中。

手中握着的杵一寸一寸陷入地面,宁缺没有感觉到什么阻力,却能感觉到地面传回一股顺滑的感觉。

喀的一声轻响,杵触碰到了洞底,仿佛被某种机簧锁死,还有小半截露在地面上,上面刻着的繁复花纹,让这小半截杵看上去像是雕出来的一朵花。

宁缺不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下意识里向后退去,想要离的远些。

皇帝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警惕神情,只是静静看着地面上那半截杵。

宁缺停下了脚步,站在了皇帝陛下的身旁。

片刻后。

露在地面上那半截杵忽然亮了起来,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杵上那些含义难明的繁复花纹亮了起来,如同一朵浴着阳光的花。

繁复花纹越来越亮,光亮传至杵的下半截,竟连那处花岗石的地面,都照耀的纤痕毕现,能够看到石质里的线条。

杵上线条里的光线渐越凝结,似乎要变成发光的某种液体,渐渐流动起来,顺着线条来回流淌,分外美丽。

杵旁的花岗岩地面上忽然无声无息出现了一条裂缝。

那道裂缝的蔓延速度无比迅速,眨眼间便自宁缺的脚底穿过,吓了他一跳。然后他才注意到,这些裂缝并不是真的裂缝,而是地面规则下陷所形成的槽道。

先前干净空旷的地面上,出现了无数道石槽。

石槽出现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如同一只无形的刻刀,在平整光滑的石地面上,划了无数道直线,把地面割切成了无数个部分。

杵上的光液顺着繁复线条流了下来,流进旁边的石槽里,然后像溪水般,顺着石槽向远方流去,只是世间绝对没有哪条小溪,能像这些石槽里的光液般流淌的如此迅速,转瞬间便蔓延到了地面的边缘。

也不知道那根杵里究竟蕴藏了多少光明,不停向地面流淌,源源不绝似乎取之不竭,片刻后,所有石槽都亮了起来。

宁缺看着眼前这幕神奇的画面,脸上露出紧张凝重的神情,眼睛却是越来越明亮,目光随着石槽里光液的流动不停移动。

地面边缘的石槽最深,里面所容纳的光液数量最多,四道极长的直线,把殿内中央的地面包围起来,仿佛是一座城。

中间有根石槽很深很宽,明亮夺目,似乎是一道长街。

“这是朱雀大道?”

宁缺看着那根石槽自言自语说道。

皇帝陛下看着他的神情,微微一笑。

忽然间,石槽里那些平静的光液剧烈地翻滚起来,仿佛地面下方是一片烈火,光液被烹煮的快要沸腾。

宁缺的神情变得愈发凝重。

很细微的声音在地底殿内响起,仿佛是无数朵花正在盛放,仿佛是无数棵青树正在呼吸,仿佛是无数个人正在欢呼。

事实上,只是石槽里的光液蒸发成了气体。

那些蒸发而成的气体,在殿内的空中弥漫,像云一般轻轻摇荡,然后未能摆脱地面石槽的引力,缓缓敛成泛光的线条或者是面。

这些光着美丽纯净光线的线与面,在地面上方构筑成了无数个立体,那是无数幢发光的建筑,看上去是那般的虚无缥渺,却是又是那般的真实。

宁缺看着身前那座光线凝成的皇宫,看着远处将要抵到腰畔高度的雁鸣山,看着右前方那座不足膝高的万雁塔,看着远处那道光泽浓郁厚实的城墙,震撼的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座微缩的长安城。

但这座长安城里真实的,是活着的。

皇帝向外面走去。

宁缺跟在他的身后,双脚踩在那座光线凝成的南门观上时,身体有些僵硬,踩过西城那些民房时,更是小心翼翼到了极点,总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巨人,随意一脚便会造成极大的伤害,好在那些光汽凝成的线与面,似乎与真实的世界并不相通,和他的身体接触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行走在这片光线凝成的微缩长安城中,宁缺的感觉很复杂,很震撼,他看到了很多自己熟悉的建筑与风景,他甚至在密集的建筑中找到了临四十七巷,找到了老笔斋,此时的老笔斋只是一个盒子。

跟在皇帝陛下身后,终于走出了这座微缩的长安城,不知为何,宁缺觉得放松了很多,抚着胸口喘息了两声。

皇帝看着身前这座长安城,说道:“整座长安城就是一座大阵。”

宁缺听颜瑟大师说过这件事情。

“世间第一大阵,惊神阵。”

皇帝指着远处地面上那根杵,以及杵畔的皇宫,说道:“我们现在所站立的小楼深处便是这座大阵的阵枢。”

然后他指向那根最宽最深最亮的石槽,说道:“朱雀大街便是阵根,长安城的四面城墙也是阵根,城洞便是生回之门。”

“这座大阵里面蕴藏着无数道神符,朱雀绘像便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一道,当初卫光明敛没气息藏身长安城中,避的便是它,如果当时他敢在城内尽展境界,这座大阵瞬间便能扑杀他。”

宁缺沉默专心听着。

皇帝又指向城南雁鸣山下那片光湖,说道:“长安城这座大阵,建造不易,维护也不易,去年朝廷之所以要耗巨资修浚雁鸣湖,其实与民生无关,是对这座大阵的维护修复,而这些事情一向由天枢处负责。”

“惊神大阵已有千年历史,却一次都未曾启动,然而我大唐的每一代帝王,不惜耗费国力,也要保证这座大阵的完好,你可知道这是为什么?”

皇帝望向宁缺问道。

宁缺说道:“因为这是我大唐最后的庇护所。”

“庇护所三字用的好。”

皇帝平静说道:“有这座大阵在,长安城便无忧,长安城无忧,我大唐即便国力衰败分崩离析,也终将浴火重生。”

宁缺说道:“师傅曾经对我说过,如果真到了要启动惊神大阵之时,说明我大唐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所以这座大阵一直没有启动过。”

皇帝说道:“但只要它继续存在于天地间,无论动或不动,长安便是安全的,大唐便是安全的。”

宁缺登山成功,进入书院二层楼后受邀入宫,当时皇帝陛下便说今后要带他去看个东西,今天他终于看到了。

颜瑟大师曾经带着他登上城楼,俯视长安城,说要把这座大阵交到他的手里,如今师傅已逝,终于轮到他来承担这个责任。

他看着身前这座长安城,思绪万千。

第二百二十三章拿得住,放不下

师傅颜瑟曾经说过,长安城是一座大阵,也是一道大符,而符便是一篇文章,宁缺看着身前这座长安城,目光落在那道笔直石槽南向某处,落在那块相对殷红的光团上,默默想着这大概便是印在文章旁的印鉴。

那抹相对殷红的光团,便是朱雀绘像,随着宁缺的目光触及,光团边缘微微变形,似乎感应到了一些什么。

就是这么一瞬间,宁缺隐约明白了该如何启动长安城这座大阵,启动的方法是那样的简单,于是他是那样的警惕不安。

…………离开那座寒酸的二层小木楼,宁缺随皇帝再次穿过御花园,穿过那些太监宫女敬畏困惑的目光,来到了御书房。

御书房里一片安静。

宁缺握着被布裹住的阵眼杵,指间传来沉甸甸的感觉,沉默很长时间后说道:“我有些担心自己拿不住。”

皇帝看着他说道:“颜瑟大师就你这么一个徒弟,夫子都同意你代表书院入世,那么你不拿着谁来拿?”

宁缺说道:“难道我将来真的要当国师?当年二师兄和师傅说好了,我只是随师傅修符,并不算作南门观的人。”

“谁说我大唐国师一定要南门观的道人才能当?不错,为了给西陵神殿留些颜面,数百年来一直如此处理,但习惯不代表死规矩。何况你终究是颜瑟大师的徒弟,西陵神殿也无法在你的身份上挑出问题。”

皇帝说道:“听你的语气你似乎不想当这国师?”

宁缺说道:“西陵神殿要接桑桑回去继任光明大神官,我便觉得这事有些不靠谱,如今自己居然也要当大唐国师,我觉得这件事情更不靠谱。”

他微涩说道:“如今想来,我宁肯留在老笔斋里卖字。”

“青山那家伙当国师当的挺高兴,看他惫赖模样,一时半会儿也舍不得死,你要不要接任国师一职,终究是将来的事情,如今不需要着急。”

皇帝话锋一转,说道:“说到卖字,宁缺你倒是有好些天没有字帖流出,来来来,趁着今日进宫,赶紧多写几幅。”

宁缺看了皇帝陛下一眼,想着如今每趟进宫,都要被迫留下好些书帖,这要让桑桑知道,该不知会心疼成怎样。

然而大唐天子亲自择笔磨墨伺候在旁,面对着这种待遇,世间任何书家想必都无法死硬着不肯动笔。

他在心中无奈叹息一声,向案畔走去。

便在这时,御书房门传来叩门声。

皇后娘娘端着食盘,缓缓走了进来。

宁缺微微躬身行礼,侧身让到一旁。

“你先吃些东西。”

皇后娘娘微笑牵着皇帝的手走到茶几旁,将一碗酸奶子递到他手中,然后走到宁缺身边,轻卷衣袖拈起墨块,说道:“我来磨墨。”

宁缺心想自己不是李太白那等豪迈潇洒之人,娘娘你虽然丰腴,却也不是杨玉环那等风流人物,这算什么事?连连推辞不敢。

皇后温婉一笑,看着他打趣说道:“陛下替你磨墨,你就敢,本宫替你磨墨,你却道不敢,莫非在你眼中,本宫比陛下要可怕的多?”

正在喝酸奶子的皇帝大笑起来,指着宁缺说道:“平日里朕写贴的时候,都是她在旁磨墨,今日也让你享受一下这番待遇。”

这是什么待遇?帝王享受?

宁缺微涩一笑,不便再多做推辞,站到案畔平静等待,想着先前皇后说的那句话,心里的感觉有些异样。

在他看来这位皇后娘娘着实要比陛下可怕的多。

在昊天神辉笼罩的世界里,一代魔宗圣女,居然能够成为世间第一强国大唐的皇后,无论怎么看,这件事情都透着诡异和恐怖。

更何况这位皇后娘娘还是夏侯的亲妹妹。

宁缺看着皇后娘娘的侧影,沉默不语。

…………皇帝陛下要赏鉴宁缺的新作,所以留在御书房里。

皇后娘娘与宁缺离开了御书房,来到了御花园中。

走到一株海棠树下,皇后娘娘停下脚步,挥手示意宫女散开,然后回头望向宁缺。

宁缺知道皇帝陛下是找借口让自己与皇后娘娘独处,当然不是因为什么荒唐的原因,只与土阳城里那位大将军有关,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皇后娘娘会亲自出面,难道她不担心被人瞧出些什么?

这是因为他不了解皇帝与皇后之间的感情,或者说,他一直都不相信帝王宫中会有平民夫妻之间那种感情存在。

皇后娘娘眉眼秀丽,妩媚而有度,温婉而不怯,站在海棠树下,容颜竟是把海棠花色都比了下去。

宁缺心想果然不愧是魔宗圣女,娘娘生的果然美丽。

皇后静静看着他,忽然开口说道:“陛下都与你说了?”

宁缺沉默片刻后回答道:“不知娘娘所指何事。”

皇后平静说道:“夏侯大将军的事情。”

宁缺点了点头。

皇后说道:“如今你应该知道了本宫的身份。”

宁缺摇了摇头,脸上的神情有些困惑。

皇后嫣然一笑道:“真是个不老实的孩子,本宫实在想不明白,夫子为什么会收你做学生。”

宁缺笑着说道:“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

皇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看着他平静而骄傲,没有一丝别的情绪说道:“夏侯是我的兄长,我曾经是魔宗的圣女。”

在土阳城里,宁缺通过二师兄与夏侯的对话,已经知道这个堪称大唐帝国最大的秘密,只是他没有想到皇后娘娘居然会不加掩饰的直接承认。

所以他依然感到极为震惊。

皇后看着他说道:“本宫很好奇,你与夏侯之间究竟有什么问题,他虽然性情暴戾,尤其在战场上以杀人为乐,但绝对不是你和陛下都很喜欢说的白痴,他应该很清楚杀死夫子的学生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宁缺沉默片刻后说道:“两年前在岷山的北山道口,夏侯大将军的下属曾经试图杀死李渔殿下,当时我也在场。”

皇后轻轻拔开脸前的海棠花枝,负手于后向御花园深处走去。

宁缺跟在她的身后,看着她负手的模样,不知为何竟生出些欣赏。

走到静湖之畔,站在花树之前,皇后娘娘沉默片刻后说道:““这件事情是他瞒着我做的,甚至我怀疑是不是神殿假借他的名义做的。”

她转过身来,静静看着宁缺说道:“如今你也已经是修行者,应当知道如果是本宫或者是夏侯将军全力出击,当时的你和李渔绝对没有机会活下来。”

宁缺想起夏侯身边那两名洞玄上境的强者,默认了这一点,说道:“如果这件事情是神殿做的手脚,娘娘也无法找到证据,因为那些人终究是夏侯将军的人。”

皇后微微一笑说道:“我也许无法说服李渔,但我想至少现在你对当年北山道口的事情会有不一样的判断。”

宁缺说道:“在荒原之上,林零想要杀我。”

他知道身前这位皇后娘娘肯定知道林零是谁,也一定知道那场马贼袭击的血案,自己不用解释太多。

皇后说道:“本宫还是不认为马贼一事与夏侯有关。”

宁缺说道:“我同意娘娘的看法,我也认为林零是瞒着夏侯将军做的这件事情,但夏侯将军事后表示了默认,并且在呼兰海北再次试图杀我。”

皇后说道:“林零不会做有损夏侯利益的事情,那么除非他知道你和夏侯之间只有一个人能活下去,他才会试图杀死你。”

宁缺沉默片刻后摇了摇头,说道:“以往我只是渭城一个普通军卒,连夏侯将军的面都未曾见过,除了这两件事情,不可能有任何仇怨。”

皇后静静看着他的眼睛,问道:“真的没有任何仇怨?”

宁缺说道:“确实如此。”

皇后忽然对着他微蹲行礼。

宁缺震惊莫名,连忙侧身避开,说道:“娘娘这是做何?”

“前面那椿椿事由,已经由大先生处理完毕,若除此之外,真无解不开的仇怨,请十三先生给本宫一份颜面,由他平静归老如何?”

皇后娘娘在花树之前,敛神静气,保持着半蹲行礼的姿式。

…………行走在游人如织的朱雀大街上,宁缺神情看似平静,心里却是波澜渐起,无论是皇帝陛下带他去看的惊神阵,还是皇后娘娘在花树前的行礼,都是现在的他有些承担不起的压力。

先前在御花园中,皇后娘娘还提到了简大家,宁缺这才想起长安市井里的传闻,皇后娘娘果然与简姨感情深厚,情同姐妹。

这些影响不了他的情绪。

真正影响他情绪的是别的事。

如今北面荒原上的战事已经进入胶着状态,大唐军方对胜利显得极不在意,西陵神殿内部似乎出了些问题,有了暂时休兵来看再战的意图。

这便等于说,秋天的时候,夏侯便要回来了。

宁缺早就知道夏侯出自荒人部落,此时自然明白,为什么帝国东北边军在此次战争中会显得这般温柔。

夏侯对待别的敌人却不见得依然这般温柔。

如今的宁缺不惧夏侯,因为他身后的靠山是书院这座大山,但他不知道夏侯回来后自己该如何做。

陛下在宫里暗点,皇后娘娘在花树前亲自求情,并不是说害怕他这个洞玄境的修行者能掀起多大的风雨,只是不想让这件事情把书院牵涉进来,不想让夏侯卸甲归老的事情再生波折。

书院首重唐律,夫子严禁学生干涉朝政,大师兄已允夏侯归老,看来看去,宁缺的复仇记都写到了最后,除了最后的那个方法。

第二百二十四章将军(上)

那个方法是夫子在松鹤楼露台上用棍子教给他的,大师兄在荒原上也隐晦地提点过他,他被囚禁在崖洞里时也想过那个法子。

那个方法简单而明确,充满了力量,然而换个角度去看,又可以说是那般的愚笨憨拙,完全不符合宁缺表面阳光实则阴暗的人生观。

站在暮春的长安街头,宁缺想着秋后的事情,时而热血时而心情黯淡,全然没有注意到一片雨云正自北方飘来。

“请问可是十三先生?”

宁缺回头望去,看见一名男子向自己恭谨行礼,男子穿着件普通的民服,但却无法掩饰住身上那道军人特有的肃厉气息。

从去年春天开始,他就已经是长安城里的名人,但真正见过他面貌,能在长安街头把他认出来的人不多。

宁缺有些警惕,尤其是因为对方的身份。

那名男子下一句便坦承了自己的身份。

“许世将军有请。”

…………大唐帝国以铁甲雄霸天下,以武力横扫六合,自然格外重视崇敬军人,尤以四位大将军地位最为尊崇。

镇国大将军许世,厮杀征战数十年,战功赫赫,替帝国开辟出无数疆土,即便是最近十几年来名声极盛的夏侯,也只能望其项背,无论从战功资历还是声望来说,他都是帝国军方第一人。

宁缺知道这位帝国军方势力最强大的老将军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印象,具体原因他并不清楚,但他清楚迟早会和对方见一面,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是今天,没有想到自己刚刚离开皇宫,便被大唐军方盯住了行踪。

许世将军没有选择在军部,而是选择在朱雀大道旁不远的将军府里与宁缺相见,似乎表明这是一次私下的谈话。

跟随那名男子走入气魄逼人的将军府,宁缺微微皱眉,被府里那些杨树冷石所散发出来的肃杀气息所激。

走入将军府深处,在一片静台处,他看见坐在案畔的老将军。

老将军没有穿朝服,没有穿官服,没有穿盔甲,而是穿着一件很普通的布衣,没有种白菜,没有磨刀,而是在捧着饭碗吃饭。

桌案上的饭菜很简单,两碗糙米饭,一钵五花肉,三根水煮的青菜。

那名领宁缺进府的男子悄然离开。

宁缺站在台外,沉默片刻后拾阶而上,走到老将军身前微微鞠躬行礼。

老将军说道:“坐。”

宁缺掀起院服前襟,依言坐下,望向对面。

老将军说道:“没想到你这么快便来,容我先把饭吃完再说,十三先生莫要怨我失了待客之道。”

宁缺低头致意道:“将军此言,令晚辈惶恐。”

老将军不再多说什么,继续专心致志地吃饭。

老将军头发花白,微黑的脸颊上满是皱纹,身形有些佝偻,穿着那些普通布衣,看上去就像长安城里随处可见的闲散老头儿,然而当他拿起筷子挟肉块时,就像拿着一把长枪直刺敌将的胸膛,霸道之气十足。

将军虽然老了,但不是老将军。

将军就是将军。

尤其是在面对敌人的时候。

…………五花肉汁拌着糙米饭,闻着有些香,吃起来的味道想必只是一般,将军吃的却是极为香甜,花白的胡须不时抖动,那三根水煮的青菜,更是被他嚼的噗哧噗哧脆响,就像是传说中冥界那些魔头正在啃人骨。

大概是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将军吃饭的速度很快,如风卷残云一般,把案上的饭菜一扫而光,然后他端起茶杯漱了漱口。

宁缺说道:“进食太快,又急饮茶,对身体不好。”

将军静静看着他说道:“在我面前不用装什么。”

宁缺沉默,于是不再装晚辈,装温和,装体贴。

将军说道:“修行者应该出世,不应该入世。”

宁缺没有想到这场谈话,竟是完全没有任何铺垫,也没有任何前文,便直接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不免有些措手不及。

他本来以为这会是一场漫长的谈话,本以为这场谈话就像是熬鸡汤般,需要考较彼此的火侯,却没有想到竟是猛火快炒,稍不留神,锅里的青菜便会变得焦糊一片,再也无法入喉。

“为什么不应该入世?”

宁缺沉默片刻后问道。

将军看着他的眼睛,神情淡然说道:“因为对修行者而言,世人太弱,有若蝼蚁,修行者入世,容易妄自尊大起来。”

宁缺抬起头,回视将军平静而充满压迫感的目光,说道:“将军替我大唐征战四方,也在尘世里打滚了数十时间。”

“在修行者身份之前,我首先是军人。”

将军漠然说道:“这便是最大的区别。”

宁缺说道:“我也是军人。”

将军缓缓摇了摇头,说道:“你曾经是军人,甚至是名相当优秀的军人,但遗憾的是,你是军人的时候并不是修行者。”

“这有什么区别?”宁缺问道。

将军微微眯眼,看着他声音微沉说道:“你若在渭城时便能修行,我一定会好好培养你,让你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武道修行者,如此你便能真正看明白战场是怎么回事,于是便不会发生以后的那些故事。”

宁缺沉默片刻后说道:“不明白将军所指何意。”

“我看过你所有的档案。”

将军的声音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只是一味冷漠平静,“你确实是个不错的军人,但你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斗,有修行者的战斗。”

宁缺再次沉默,他很小的时候便在渭城从军,但大唐势盛,即便是草原上的金帐王庭骑兵也不敢稍有挑衅,真正的战事确实没有怎么经历过,数年边塞军旅生涯,他确实没有见识过修行者在战场上的表现。

将军说道:“世人都以为修行者很强大,但他们却不知道,在真正的战场上,面对着滔滔铁骑之时,修行者同样弱小不堪。”

宁缺想着二师兄这等强者,无法同意这等说法。

将军似乎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事情,冷冷说道:“即便是知命境的强者,面对着漫天的弩箭和数千重骑的冲锋,依然只有死路一条,这在战争史上已经被无数次证明,你可知道原因是什么?”

宁缺摇了摇头。

将军说道:“因为修行者的身体太脆弱。除非能够跨过那道门槛破了五境,晋入无距境界,可以无视漫天箭雨,或者晋入天启境界,领悟昊天赐于的无上神威,无视任何冲击,不然单独的修行者,永远不可能是军队的对手。”

“如将军或夏侯大将军这等武道巅峰强者呢?”宁缺问道。

许世将军说道:“武道修行者以念力召天地元气粹练肉身力量,战斗时以念力凝天地元气于体表,然而只要是人,识海便有边缘,念力终有枯竭之时,一个人杀不死一百个人杀不死,我用一万个人去杀,总能把他杀死,要记住,如果武道巅峰强者便能无敌,帝国何必还养那么多铁骑?”

宁缺右手扶上案桌,看着将军深陷的眼眸说道:“一名修行者能够换一万名普通士卒,难道说这样还不叫强大?”

将军面无表情看着他说道:“一万个普通人里面,也出不了一名修行者,似这等万人敌的大修行者,整个世间也找不出来几个,以一万普通士卒,换这样一个修行者的死亡,在战争中是很划算的事情。”

宁缺第三次沉默。

他转身望向园中那些直挺挺的杨树,看着那些随意堆着的石头,不得不承认这位帝国军方第一人的看法正确而且犀利,根本无法驳倒。

他很清楚许世将军与自己这番谈话的目的是什么,所以他不甘心就这般被说服,他微微皱眉,说道:“但将军您还有夏侯将军,也都是修行者。”

谈话进行到此时,又绕回到了最初。

“武道修行艰难而且笨拙,非数十年之苦功,根本见不到任何成效,绝大多数人练至有些蛮力,有些肌肉便半途而废,变成剑师念师的侍从,所以对修行宗派而言,武道修行近乎鸡肋一般。”

将军说道:“只有在军旅之中,武道修行者才有机会通过血战而成长起来,想要修行到巅峰,不知道要杀多少人,被受多少次伤。”

宁缺问道:“这与将军要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我想说的就是,武道修行者都在军中,就如最开始我告诉你那般,无论在世人眼中,还是他们自己看来,他们首先是严守纪律的军人,随后才是所谓修行者,他们夏不撑伞,冬不衣裘,私欲较少。”

“我明白了。”

宁缺看着盘中水煮青菜剩下的残汁,说道:“但我不明白将军与我说这些话,究竟是要告诉我什么。”

将军面无表情看着他说道:“我要告诉你的事情是,你很弱小,就算你境界提升的再快,但在我眼中,在我大唐军方眼前,依然很弱小,我一声令下,重甲玄骑便可以直接冲死你,你只有十三根箭,像对柳亦青那样的刀,你又能挥出多少记?所以你不要妄自尊大,你要懂得敬畏唐律。”

宁缺抬起头来,看着将军苍老的脸颊,说道:“我一向奉公守法。”

将军冷漠说道:“我说过,我查过你所有的档案与资料,既然是所有,自然不限于渭城的记载,梳碧湖畔的马贼在你刀下死了多少,我都有数,岷山里有三家猎户被你放火烧死,我也清楚。”

“我说过,在我面前不要装。”

将军声音微寒说道:“杀马贼砍柴之事,倒也罢了,因为唐律不庇境外之民,但岷山里那些事情,你如何交待?其中一家猎户里还有个新生的婴儿,也死在那场火灾之中,你又如何交待?”

“无论你在夫子和陛下面前如何遮掩,无论你现在在世人眼中是什么形象,无论你来长安后如何假意轻佻可笑,都改变不了那个事实,你就是一个寡廉鲜耻冷酷无情贪婪好杀的无耻小人。”

宁缺再次低头沉默不语。

他没有想到大唐军方一旦全力调查某人,竟能查到那么久远的过去,此时他觉得自己的衣服忽然间消失无踪,仿佛浑身赤裸一般。

这种感觉并不是羞愧或内疚,而是警惕不安,因为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他也没有想过要做一个好人。

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能够让桑桑活下去,他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杀人放火只是等闲,将军所揭穿的当年恶行,只是过往那些血腥岁月里极不起眼的一个片段,像他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个好人。

许世看着他,厌憎说道:“宁缺,你构不成一撇一捺。”

台间一片死寂。

…………宁缺忽然抬起头来,看着案桌对面的许世,微笑问道:“将军,请教世间真有像白雪一般干净无罪的人吗?”

将军看着他微嘲说道:“想用他人的肮脏来安慰自己的不洁?”

宁缺摇了摇头,说道:“将军先前说武道修行者的不易,说大唐军人的苦楚,在我看来其实有些无趣,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我的人生,你不清楚我曾经受过哪些苦,自然也无法理解我当年的选择。”

他看着将军微笑说道:“在莽莽深山野林里,你被一个猎户捉住,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十几天前你从他的套索里偷了一个兔子,或者因为那猎户本来就是一个该死的兔子,又可能因为那个猎户是以前那个该死的老猎户的亲戚,总之他要杀死你,你会怎么做?”

将军微微皱眉。

不待将军开口,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