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将夜(猫腻)-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的眼中,桑桑从发丝到脚趾都无比干净透明,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会像发现宝藏般逡巡临四十七巷多日,认为她就是昊天赐给自己的机缘。

此时老人如此凝重述说着光明观,便是担心日后若自己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女徒会被世间黑暗遮蔽双眼,被尘埃蒙昧心灵,变得不再透明。

庭院里有一口井,井旁水桶里是刚刚提起来的水,星光渗进去却无法停留。

桑桑摇头说道:“透明没有颜色,而无论是阴秽还是光明,它们都是颜色。”

老人沉默无言,缓缓品味着女徒的这句话,竟觉得很有道理,隐隐约约间,他发现这种说法才是对的,感慨想道大概只有真正透明的人才会领悟到这点吧。

桑桑继续认真说道:“少爷以前教过我,力量就是力量,本身没有任何善恶之类的属性,不要相信任何有关先天善恶的说辞。”

老人看着她的眼睛,发现她的眼睛里没有任何疑惑,只有肯定和理所当然的相信,神情微异,心想那个少爷倒似乎是个有趣的人物。

这些天他在老笔斋里,通过桑桑听到了无数那位少爷留下的废话或者是警句,他有些好奇那位少爷究竟如何才能养成那等现实而肯定的理念,又有些感慨于那位少爷的幸运,竟能让桑桑如此无道理的信任并且依赖。

“既然你对神术威能比较感兴趣,那让我们来尝试一下。”

老人微笑伸出食指,指尖出现一团光焰,神圣洁白的光焰没有任何温度,然而下一刻庭院便被干灼的气息笼罩,光焰里的高温开始散播。

“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如过往这些天一样,感知然后凝练天地间的昊天神辉,然后以敬畏心意请求神辉在光芒之外散播它的热与威能。”

那团洁白的光焰从老人指间飘落,落在先前被桑桑自膝头拂落的冬叶上,嗤的一声轻响,冬叶上的残雪痕迹和叶片本身瞬间消失无终,连一丝青烟都没有。

桑桑看着这幅画面,低头静静思考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学着老人先前的模样伸出自己的食指,圆融可爱的光焰生于指尖,光焰中蕴着恐怖的高温。

老人看着她指尖上那团光焰,虽说这些天已经从这个小女徒处感受到了太多震撼,苍老的眼眸里依然难以抑止地涌现出惊叹和喜悦满足的神情。

看一眼便能凝结昊天神辉,再看一眼便能运用昊天神辉?

老人被赞为继千年前那位传奇人物之后最出色的光明大神官,是世间距离昊天最近的那个人,然而他很清楚自己做不到这样,千年之前那人也做不到。

桑桑看着自己指头上的那团光焰,小脸上流露出犹豫的神色,似乎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她望向灶房,看着灶下的木柴和灶上的水锅,想想先前准备烧水来着,柳叶眼骤然一亮,轻轻一弹便把指尖的光焰弹进了灶眼里。

那团圆融的光焰飘进灶眼,轻轻落在干柴之上,只听着嗤的一声轻响,干柴瞬间被点燃,开始熊熊燃烧,不过片刻功夫,水锅里便冒出了丝丝缕缕的蒸气。

飘进灶眼里的光焰没有把干柴烧成青烟,说明桑桑凝结的神辉无论在精纯度和威力上离真正的神道强者还有难以逾越的差距,然而她的小脸上没有丝毫挫败情绪,反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想着没有浪费干柴也没有浪费指尖的烈火,真好。

然后她说道:“老师,水已经热了,可以洗碗了。”

老人站起身来,有些笨拙地卷起厚厚的棉袖,向厨房方向走去,心想幸亏今天吃的是清汤鱼丸面而不是鸡汤面,碗上应该没有沾太多油,应该会比较好洗。

第二卷凛冬之湖第九十二章世间哪里有闲人

老笔斋不养闲人,除了宁缺。

桑桑收容老人在此生活,甚至被他用尽手段说服开始修行神术,真诚称他为老师,但她想着相遇之前老人那副窝囊模样,便安排了很多家务事给他,以免他变成提着茶壶逛大街晒太阳剔牙有事装可怜无事骂儿媳的那种惫赖老者。

老人最开始的时候很不适应。自从数十年前离开宋国那个小道观后,他便再也没有做过洗碗抹桌子之类的杂事,无论是坐在神座之上还是被囚禁在桃山后麓的幽阁之中,都有无数人侍奉他的生活,身为云端之上的神座,双手哪里沾过阳春水?

然而现在他必须学会这些事情,因为这是桑桑的要求——他是桑桑的老师,他也认为传人应该学会尊师重道,但他更很清楚,如果自己不听这个小姑娘的话,那么自己随时都有可能不再是她的老师,而这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于是,这位数百年来最优秀的光明大神官,在傲然叛离神殿、一手破除裁决大神官亲自布置的樊笼阵后,却在桑桑面前落入了生活的樊笼。

如果让世间的昊天道虔诚信徒们知晓老人如今的遭遇,知晓他在长安城一条陋巷之中洗衣做饭扫尘佝腰做着杂役,只怕会悲愤地昏死过去。

再如何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旦做的次数多了,便会习惯直至麻木甚至开始乐在其中,光明大神官似乎也逃不出这等天理循环,老人卷着棉袖,站在灶台边,手中拿着丝瓜瓤认真专注洗着碗,因为动作愈发熟练而且看样子今天不会摔坏碗下意识里高兴起来,苍老雍容的脸颊上流露出孩子般的得意神情。

做完桑桑安排的家务活,老人走回前铺,用两张方桌拼成一张临时的床,从陈物架后面的角落里抱出被褥铺好,吹熄油灯躺了上去准备睡觉。

冬夜的星光洒在临四十七巷间,通过铺门上的花格透进来了些,老人看着地上如霜般的星光,压紧漏风的被角,发出一声舒服的叹息。

他很满意自己离开桃山的决定,很满意自己来长安城的决定,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于是他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桃山,为什么要来长安城,甚至很少想起那抹黑色的影子,或许是他下意识里想把这段日子延伸的更长一些。

能够找到传人是一件幸福的事,能找到像桑桑这样一个神道传人,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老人相信千年以降,昊天道门绝对没有出现过这种人物,此后千年大概也不会再出现,桑桑一定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且将会比自己走的更远,并且终将看到他曾经痴醉瞥过一眼的那方神妙世界。

老人感觉到自己离死亡已经不远,然而在死前已经能看到死后的将来,并且是明媚的令他喜悦赞叹的将来,怎能不喜乐。

铺后宅子里的桑桑也准备睡了,装了一桶剩下的热水开始烫脚,白莲花般光滑细嫩的小脚丫子轻轻踢着水,就像小鸭子在池塘边戏水一般,一个独自居住十四岁的小姑娘,收留一个来路不明的老人,而且那老人事先还贼兮兮在老笔斋外窥视多日,这事看上去怎么都有些不妥,但桑桑就这样做了。

这并不代表桑桑是一个善良易骗,她或许善良,但跟随宁缺在这尘世间打滚多年,哪里会不知道人心险恶,当初之所以会收留老人,是因为她看到了老人指腹间渗出的那抹圣洁光辉,然后确认学会神术后可以帮宁缺打架。

这个理由很重要——过去十几年来,都是宁缺为了她打架杀人,她只能瑟瑟躲大黑伞下,偶尔喊那么几声,而她觉得现在自己已经变成大姑娘了,应该可以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必要的时候帮宁缺打架,帮宁缺杀人。

相处久了,桑桑甚至和老人之间生出一种家人般的亲近感觉,因为她能感觉谁对自己真正的好,她发现老人对自己只比宁缺对自己的好差那么一点点。

“也不知道少爷现在在做什么,荒原那边很冷吧?”

桑桑睁着眼睛看着屋顶,小手撑在微凉的炕上,想像着宁缺在荒原上的生活,这是她和宁缺分离时间最长的一次,怎样也习惯不了。

因为宁缺不在家,她觉得屋北头新砌的炕没必要全部弄暖,于是习惯性地开始节俭,这些天炕下的银炭数量少的有些可怜,炕面凉的有些沁人。

从柜子里取出宁缺留下来的那些符,她小心地粘在贴身内衣外面。按道理讲,除了宁缺别人无法激发出这些失败火符里的热意,他明显忘了这事。但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开始修行神术的原因,她的小身子渐渐暖和起来。

天启十四年的冬天要比以往来的更早也更寒冷一些,桑桑把小手举到嘴边,轻轻呵了两口热气。看着弥散在眼睫毛里的水雾,她想到一些事情,怔了怔后从大厢柜里抱出宁缺用的被褥,开门走进前铺,轻轻盖在了老人的身上。

温暖的被窝是起床最阴险的敌人,所以第二天老人醒来时已经晚了,他看着铺外大亮的天光,想着忘了排队买酸辣面片汤,不由大惊。

待匆忙起身准备洗漱时,他在井旁的小板凳上看到了一张用石头压住的纸条。

纸条上是桑桑青涩却很好看的笔迹。

“夜里才想起来有个姐姐喊我去她府上吃饭,大概一天都会在那边,老师你不用等我吃饭,如果起来晚了买不到面片汤,就去隔壁铺子吃吧,我对吴婶说过。”

…………昊天道南门观黑瓦上的积雪,在晨光下静静望着不远处的朱红宫墙。

大唐国师李青山轻轻咳了两声,看着案上的宗卷,微微皱了皱眉头。

前来禀报的天枢处官员揖手行了一礼,神情凝重说道:“十三先生离开王庭,想必现在已经进了天弃山,也不知道他究竟能不能找到魔宗山门,至于那卷天书……国师大人,如果朝廷不派高手过去,只怕很难在神殿眼前抢到手。”

李青山摇了摇头,沉默片刻后说道:“陛下让宁缺去荒原时,朝廷并不知道天书之事,后来决意让他去试试,也与朝廷无关,和南门及天枢处更没有关系,这是书院二先生的意思,那么这件事情便是书院的事情,你无须多想。”

无须多想,那是因为多想没有任何意义,那卷流落在荒原上的天书,足以引起太多势力的注意,尤其是西陵神殿很明显为此做了很充足的准备,虽然情报中说掌教大人还三位神座还在桃山,但谁知道观里会不会去人?

面对这种局面,大唐帝国除非全面出击,才有可能战胜神殿抢到那卷天书,然而朝廷很明显不可能这样做,由书院出面才是正途,只是李青山也极为不解书院为何会把希望尽数寄托在宁缺身上,要知道那个家伙境界实在是有够糟糕。

李青山没有在这件事情上耗费太多时间和精力,开始阅读天枢处送来的别的卷宗。他现在的心神全部放在搜寻光明大神官的踪迹上,夫子远游,却有这样一位强大可怕的神座潜伏在长安城里,无论陛下还是他,都会感到强烈的不安。

在故将军府的那次伏袭最后以失败告终,虽然帝国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失,但昊天道南门及军方密谋良久联合出动,却毫无任何所得,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惨败。

那一役中,李青山未曾与光明大神官正面交手,但他知道自己败了,而且失败的方式让他觉得很羞辱,如果他知道对方这时在当洗碗工,心情或许能好些?

你究竟藏在哪里?

踩着乌桐木地板,国师缓步走出殿门,站在栏畔看着凋花残雪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拂袖离了南门观。他的大弟子何明池匆忙跟了上去,看了一眼晴朗的天,想着今天大概不会落雪,却依然还是把那把黄纸伞夹在了腋下。

万雁塔寺顶层。

黄杨僧人正经抄写佛经,听着身后响声,回头望去,看着李青山微显憔悴的面容,在心底轻轻叹息了声,起身相迎。他看着对方疲惫神情,说道:“依照天谕神座的说法,明字卷应该在荒原复生,脱不开魔宗山门的位置,但前些时日你起意算了一册,朱砂笔在地图上指的位置却是在呼兰海畔,两地相差还有些距离。”

塔顶清静,黄杨也没有使唤小和尚的习惯,二人之间的对话不虞被旁人听去。

李青山摇了摇头,说道:“那卷天书终归是道门圣物,朝廷实在是没有出手的道理,我南门更是立场尴尬,如今既然书院接了过去,我便不再理会这事。”

黄杨静静看着他,忽然说道:“那件事情你难道要一直理会下去?”

李青山平静说道:“光明神座在长安城里,陛下不会允许神殿派人前来,那便是我的责任,我是大唐国师,便有守护帝国和这座都城的责任。”

然后他看着黄杨认真说道:“你这些日子也要小心一些。”

黄杨僧人合什,缓声说道:“光明神座是何等样人物,我只是一个与世无争躲在破塔里抄经书的小人物,他怎会想着前来与我印证修为。”

说完这句话,他走到塔畔,看着冬日晴空下的雄壮长安城,平静微笑说道:“如果他真的敢来,我虽无能,他若不展露真实大境界暴起,想来也没道理就悄无声息把我从这个世间抹除,到了那时,长安城这座大阵瞬间便能镇压他。”

现如今无论是西陵神殿还是大唐帝国,都不清楚那位光明神座逃离桃山之后为何要来长安城,若说是为了那个预言和十余年前的旧事,总觉得有些说不通。如果他想要对大唐帝国不利,那么李青山和黄杨僧人无疑最可能成为他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黄杨僧人先前那番话便有着以身饲虎的悲悯和大无畏,李青山看着他身上那件旧僧衣,沉默片刻后摇头说道:“太被动,我们必须先找到他。”

黄杨僧人回过身来,发现李青山身前多了张棋盘,他的手正向着棋匣伸去。

他微微一惊,说道:“你又准备起卦?”

李青山右手探进棋匣,触着微凉的棋子,点了点头。

黄杨僧人皱眉说道:“你的窥天之能要以寿数为代价,何至于此?”

李青山平静说道:“这些日子,师兄一直在长安城里寻找光明神座的踪迹,直至今日依然一无所获,他冒偌大的风险,我也总要做些什么。”

颜瑟大师是天下最强大的神符师,即便在西陵神殿上与掌教大人和神座也能平起平坐,卫光明是数百年来最了不起的光明神座,世间无人知晓这样两位大人物究竟谁更更强大,只是这种搜寻遭遇战对神符师先天就极为不利。

清脆的响声,像春雨提前来到人间。

数十枚棋子在棋枰上跳跃、旋转,然后平静,不再移动。

这些棋子是李青山从匣中随意抓出,然而很奇妙只有一枚白子,其余的全部是黑子,那些哑光石制黑色棋子,沉默堆积在棋盘左半,把那枚白子围在中间。

李青山看着棋枰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说道:“他还在长安城,离我们不远。”

…………今年冬天的长安城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变得像夏天时一样喜怒无常,昨夜今晨一直晴朗,然而不过片刻,天空便被灰暗的雪云覆盖,零星雪花飘了起来。

何明池抬头看了一眼天,听着身后塔里响起的脚步声,赶紧从腋下抽出黄纸伞撑开,看着国师比先前更加憔悴的脸颊,心头不由一紧。

从万雁塔回到南门归,何明池直接去了后厨,亲自盯着杂役煎药,身为大唐国师的大弟子,他在修行方面没有太好的资质,他知道自己也没有办法劝解老师不要再耗损心神甚至寿数去起卦,所以他只能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捧着滚烫的药碗,缓步走进幽静的道殿。

李青山坐在窗畔看着窗外的飞雪,听着脚步声没有回头,挥手让他放下药碗。

何明池没有放下药碗,而是跪到了他的身旁,低着头用双手高高举起药碗,沉默而倔强地请老师先服药。

李青山无奈地叹了口气,接过药碗缓缓饮入腹中,然后感慨说道:“你这般沉默倔强的性子,便是执掌天枢处也不合适,日后我若死了,你可怎么办啊?”

第二卷凛冬之湖第九十三章明日黄花

“你在修行上资质有限,十年来道法增益极少,你这性情更不适合与朝堂上那些文臣武将打交道,大唐国师自然是做不成的,而你又是我的弟子,没了国师这件光彩夺目的道袍,为师生前得罪的那些人只怕会对你不利。”

李青山看着自己的大弟子,眼睛里满是忧虑和无奈。

何明池低着头回答道:“我确实没有什么能耐,这些年也习惯了服侍师父师伯,做些案卷之类的庶务,日后您若死了,我把剩下该做的事情处理完,就去您坟前静修道法,不求知命求多活几年也好。”

“凄风苦雨守孤坟,这听上去太惨淡了些。”

李青山大声笑起来,旋即敛去笑容,看着何明池说道:“陛下命你监督大皇子读书,我知道你与他关系不错,须妨着这件事情日后会给你带来天大的麻烦,为了应对那些可能的麻烦,我想有些事情你应该提前做些准备。”

说到此节,他的声音骤然低沉下来。

何明池微微一怔,移动膝头向前挪了两步,听着飘进耳里的那些话,脸上的表情越来越紧张,眸子里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抬头惊讶无语。

李青山看着自己的徒弟,认真叮嘱道:“当年我与陛下相逢于微时,相逢于香坊外的算命摊,所以只要我不肆意妄为,陛下总会允我胡闹。我希望你也能成为大皇子的伙伴,甚至朋友,如此你我师徒一场,也算是有个交待。”

何明池感动地跪拜于地,完全说不出话来。

李青山怜爱看着他,说道:“去吧。”

何明池离开。

李青山回身望回窗外,看着那些缓缓飘洒的雪花,沉默想着心事。

世人皆知他虽然身居高位,却出身市井,是个嬉笑怒骂的有趣人物,然而在帝国国师的位置上坐了这么长时间,再如何草根也不得不去思考那些庙堂上的大事。

他很清楚,谁来继承皇位,只要书院谨守不干朝政的誓言,那么整个帝国无论军方还是宰相大臣,谁都没有资格说话,那是陛下一言而定的事情。

如果陛下决定由二皇子继位,那便天下无事。

若陛下决定由大皇子继位,皇后真的能甘心吗?

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李青山始终无法理解帝后之间为何会有那般深厚的感情,但他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帝后间的感情是真挚的,陛下在时,皇后会心甘情愿在深宫之中洗手作羹汤,可陛下离去之后呢?

他看着窗外缓缓飘落的雪,轻轻叹息一声,身为昊天南门观掌门,难道真的敢寄望于当年的那位魔宗圣女,就此放过大唐帝国无上的权柄?

…………“上个月叔叔在府上设宴,想替我引见一些朝中官员,结果有三四名大臣打听到我也会赴宴,竟是半途折回不来见我!而前天那个女人在宫里设宴,朝堂上但凡有些脸面的大臣都把自己的老婆派进宫里去奉迎,我看他们甚至恨不得把自己的老娘也送过去!他们究竟在想什么!难道不知道我才是嫡长子!”

幽静庭院内,一名穿着明黄服饰的少年坐在椅上,对着庭前飘落的雪花大声怒骂,苍白稚嫩的脸上再也看不到病态的尊贵,只有无尽的恨意与怨毒。

李渔坐在旁边椅中正看着飘雪,听着这话不由蹙起了眉头,最近朝中发生的这些事情本就令她有些不安,此时更是不悦,沉声教训道:“那是我们的母后,什么叫那个女人?对大臣们如此无礼点评更是不堪!”

身着明黄服饰的少年自然便是大皇子李珲圆,他听着姐姐训斥,心头微凛,却依然昂着头倔强说道:“姐姐,我们只有一个母亲,我可不认为她有资格当我们的母后,那些大臣摇摆不定本身就极不堪,我说几句又如何?”

李渔看着他的眼睛,神情凝重说道:“身为大唐帝国的继承者,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暗中窥视着你,于是你更要无时无刻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李珲圆冷笑一声,说道:“问题是父皇并没有把我立为太子。”

“够了。”

李渔微微蹙眉,转而问道:“最近在国子监学的如何?”

李珲圆耸耸肩,苍白的脸上流露出无所谓的神情:“父皇让何明池天天盯着我,我便是想逃学也没可能,你就放心吧,大学士们如今都说我勤奋好学。”

李渔看着他的神情不似作伪,心情略好了些,提醒道:“何明池兼管着天枢处的事务,还得盯着你读书,很是辛苦,你可千万莫要迁怒在他的身上。”

李珲圆不解她为何会忽然提到此事,疑惑说道:“我与明池关系还算亲厚,自然不会胡乱迁怒于他,只是姐姐你对此事为何如此慎重?”

李渔望向庭院前纷纷飘落的雪片,缓声说道:“前些日子书院、朝廷和南门观终于达成共识,宁缺日后入世不为南门客卿而是直接接任国师,但何明池毕竟是国师弟子,又深受国师喜爱,对我们得到昊天道南门的支持很关键。”

“虽说未曾问过,但以我与明池的关系,我相信他一定会支持我们。”

李珲圆想着何明池日后就算在昊天道南门里能够继承国师李青山的影响力,却没有办法坐到国师的位置上,不免觉得有些遗憾,摸着脑袋感叹说道:“那个叫宁缺的人日后只怕是个关键,不知道该用什么法子才能把他降服。”

听着这话,李渔细眉一挑训斥道:“说要你小心谨慎,结果你是什么样的话都敢说!身为夫子亲传弟子,如今天下谁有资格说降服他!”

李珲圆难掩傲意,轻蔑说道:“就算现在不行,等将来皇弟我坐上龙椅,麾下天枢处高手无数,军方铁甲万千强者辈出,难道还怕他不成?”

李渔闻言愤怒而且失望,盯着他沉声说道:“书院不干涉朝政,奉唐律为先,那是夫子定下的规矩,但这规矩不是朝廷有能力让他们遵守的,如果你想安稳坐上皇位,就必须记住一点,无论人前人后都必须保持对书院的尊敬,听见没有!”

李珲圆被她眼眸里的怒意震住,觉得心头一寒,下意识里连连点头,然后为了让她高兴起来,牵着她的手轻轻摇晃,笑着说道:“知道了姐姐,这天底下谁都没资格对书院说降服,不过我相信姐姐你一定能收服宁缺。”

听着这话,李渔想起那趟旅途里的火堆,火堆旁的故事,还有那个背着三把刀的少年,不由自嘲一笑,淡淡说道:“我可没有那个本事。”

这时有嬷嬷走上前来,轻声说道:“小郡王醒了。桑桑小姐给他讲了两段故事,这时候正带着他过来。”

李渔看了一眼弟弟,说道:“你先回宫,仔细父皇晚上又要考较功课。”

李珲圆不解说道:“再呆会怕什么?父皇可从来不反对我们姐弟亲近。”

李渔皱了皱眉,无奈说道:“你脾气太臭,避避为好,桑桑那丫头看着性子淡,实际上心里跟明镜似的,你心里那些无趣的念头可瞒不过她去。”

李珲圆气极反笑,说道:“不过就是个小侍女,居然还要我避她?”

李渔也懒怠同他解释什么,直接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唤来宫里侍候的太监,叮嘱众人赶紧把他护送回宫。

看着消失在庭园石门处的明黄色背影,她忍不住摇了摇头,心想弟弟虽说这一年多时间成器了不少,但毕竟年幼,还有很多事情看不明白。

桑桑确实只是一个很普通甚至很低贱的小侍女,身份地位与大唐皇子当然相去甚远,然而李渔很清楚,这个小侍女才是收服宁缺,进而亲近书院的关键。

…………秀笔搁在砚上,李渔看了看自己写的这副小楷,转头问道:“我这幅字写的怎么样?可还入得了你的眼?”

桑桑摇了摇头,说道:“我不大会看字的好坏,只要整洁便觉得都挺好看的。”

李渔哪里肯信,笑着说道:“你家少爷是世间出名的大书家之一,你跟着他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不识字的好坏?夜半磨墨添香时,那你怎么赞他?”

桑桑睁着明亮的柳叶眼,认真说道:“少爷写的字自然是好的,不需要想词。”

李渔品着她话里意思,愈发觉得这对主仆很有意思,打趣说道:“你眼里宁缺那家伙做什么都是最好的,真不知道你们二人怎么养成的这等相处模样,如今他离开长安也有些日子,你可还习惯?夜里有没有想他?”

自从渭城回到长安城后,桑桑时常与李渔见面,大唐公主殿下和小侍女倒真有了几分情意,谈话也不怎么讲究身份尊卑,只是听着这句话,桑桑大概是有些羞恼,竟是难得地耍起小脾气,冷着脸转过身不再理她。

李渔笑了笑,她很清楚这种打趣在谈话里偶尔来几次,才能拉近二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小侍女看似羞恼,实际上却应该欢喜这种逗趣里隐着的意思才是。

只不过桑桑还小,大抵分不清楚这种情绪究竟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羞恼不安,而不在长安城的宁缺,很明显也处于这种懵懂状态之中。

桑桑站在庭畔,看着外面的飘雪,纤瘦的背影在乱雪背景中,构成一幅有些孤单带着某种企盼意味的动人画面。

李渔静静看着这幅画面,把脑海里宁缺的背影放在小侍女的身旁,发现那幅画面便瞬间丰实而和谐起来,没有丝毫不融洽的地方。

她默默叹息一声,驱散心中无由生起的那丝羡慕和遗憾,想着某椿消息,轻声问道:“听说你最近收留了一个孤寡老人在老笔斋?”

桑桑微怔,转过身来点了点头。

李渔看着她微黑清瘦的小脸,心中涌起一股怜爱意,认真提醒道:“长安城虽说太平,铺子那边也有人看着,但这种事情还是应该小心一些。”

桑桑感受到殿下言语间的关切和情意,认真安慰说道:“没事,他很老实的。”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十余年前在世间主导两椿血案,圣洁手中染着数百上千无辜者鲜血的光明大神官,究竟能不能用老实去形容,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但老笔斋确实没有事。拜宁缺离开长安之前的无数次郑重请托,如今的临四十七巷看似一如往常般热闹嘈杂,事实上皇宫里的侍卫经常会过来暗中视察,长安府的衙役每天要来回巡查五遍以上,鱼龙帮的人更是从未离开,从清晨到黄昏不间断保护,如今的长安城里除了皇宫,大概就数这条不起眼的巷子最为安全。

很奇妙的是,无论大内侍卫还是长安府抑或在统治长安城地下世界的鱼龙帮,最近这些日子都在执行另一道命令,他们在寻找一位老人,然而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他们寻找的这位老人,便在他们自己重点看护的那间书铺里。

傍晚时分,桑桑惦记着老人吃饭的问题,提前从公主府里回来。

她取出钥匙打开铺门走到天井一看,老人果然蹲在灶旁准备热剩饭,忍不住蹙了蹙眉,把从公主府里带回来的食盒打开,说道:“吃这个吧。”

前些日子她曾经尝试让老人做饭,然后那天晚上在灶旁看着烧成黑碳般的饭以及空了一半的柴堆,她决定为了节约米和干柴,以后再也不要进行这种尝试。

便在老少二人准备吃晚饭的时候,前面传来敲门声。

桑桑起身准备去开门,忽然想到一件事情,低头捧起碗继续吃饭。

老人明白过来,掸去棉袄前襟上的一粒米,老老实实起身去开门。

…………老笔斋铺门打开,阶下站着一名僧人。

僧人很年轻,穿着一身破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