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4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绝对数量上来说,这样的数字,不算很大。一万五千人嘛,在大规模的战斗中真的不算什么。可是,须知道,虎贲军骑兵只有三千人啊三千人的虎贲军骑兵,在短促的战斗中,就给湖广军造成了一万五千人的伤亡,这是什么样的战斗力?简直是太恐怖了。
在虎贲军骑兵的打击下,湖广军根本连反击的机会都没有,完全就是被动的挨打的类似于自杀的场面。这样的仗,你说郁闷不郁闷?虎贲军骑兵暂时是退走了,可是,谁能肯定,他们明天会不会来?龙门关距离洛阳这么近,虎贲军骑兵是可以随时都来问候的。
湖广军原本只有三万人,被打掉了一万五千人,基本上丧失继续作战的能力了。更要命的是心理上的打击。虎贲军这一仗,几乎吓破了所有湖广军的胆子。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湖广军的心理阴影,恐怕是很难恢复的。
事实上,杨嗣昌感觉,遭受过这次打击以后,湖广军只怕是完蛋了,即使人数能补充,战斗力也不可能恢复到以前了。以后不要说和虎贲军继续对阵,就算是听到虎贲军的名字,只怕都是要颤抖一阵子的。没办法,虎贲军太凶残了。
“这个张准”
杨嗣昌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
毫无疑问,出京的时候,杨嗣昌是充满了必胜的信念的。他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力挽狂澜,将不利的国势逆转过来。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的确是非常积极的。尽管没有十分耀眼的功劳,总的来说,还算顺利。
然而,张准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洛阳被破,福王被杀,对他的打击,十分的惨烈。而今天,虎贲军骑兵的出现,对杨嗣昌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他费尽心思打造的湖广军,转眼间就化为乌有了。三千虎贲军骑兵就这么难对付了,那三万虎贲军呢?三十万虎贲军呢?太可怕了啊
想到崇祯皇帝对自己的信任,想到自己当初的信心,杨嗣昌感觉,自己的脑袋,越来越痛,越来越痛。崇祯皇帝和张准两个,好像在他的脑海里打架,还越打越激烈。忽然间,一阵天旋地转,眼前一黑,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好了”
“不好了”
“都督大人晕倒了”
杨嗣昌身边的人顿时乱成一团。
第886章 冬天打雷,不是好兆头啊!
陕西,潼关。
督师行辕,一片的安静。根本看不到来往的行人,连巡逻兵的身影,都悄悄的消失了。就连矗立的哨兵,都尽可能的让自己不要发出任何的声音。他们好像是矗立的雕像,完全凝结在哨位上。
军营内的大旗,也都耷拉在旗杆上,一动不动。负责看守军旗的士兵,并没有特别的将军旗展开,以免军旗被风吹动的声音,惊动到督师大人。因为,大家都知道,洛阳被破的消息传来以后,督师大人的心情,就一直不是很好。
有消息传出,收到来自洛阳的噩耗以后,督师大人就一直没有合眼,每天晚上,都站在滴水檐的前面,看着深沉的星空,一直看到天亮。有资格近距离和督师大人接触的人,都会发现,督师大人的眼眶,已经深深的凹陷下去,里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丝。
好多以前觉得督师大人很可恶的士兵,都忽然发现,他们的督师大人,原来也是很脆弱的,原来他也有深受打击的时候。想想也是,这么大的打击,换了谁都受不了啊哪怕是崇祯皇帝都受不了。
眼看就要彻底的剿灭陕西流寇了,眼看就要创造前所未有的功绩,眼看就要四海扬名,载入史册,却突然挨了一闷棍,被打得天旋地转,脑浆迸裂的,换谁都受不了啊
此时此刻,督师大人,洪承畴,正站在古老的督师行辕滴水檐的前面,有气无力的看着外面的一切。他脸色晦暗,眼眶里面布满了血丝,的确和外人描述中的模样非常的相似。
事实上,洪承畴也知道自己的形象,一定很不好看,和他的督师大人的形象,非常的不合衬,可是,他暂时没有心思收拾。洛阳被破的消息传来,洪承畴感觉自己,一夜之间,好像老了十岁。他的雄心壮志,他的踌躇满志,都全部化为乌有了。
张准的这次袭击,的确是太狠了,刚好打在了官军的七寸上。可以说,中原地区所有的官军,都被全部打蒙了。本来,在陕西,官军已经对流寇组织了多次的围剿,每次都杀死不少的流寇,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洪承畴自我感觉,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彻底的消灭流寇了。可是,偏偏就在这时候,噩耗传来了。
现在,对于追击陕西流寇,洪承畴已经没有丝毫的兴趣。在这个时候,他就算是将陕西流寇都全部杀了,崇祯皇帝也不会放过他的。对于这一点,洪承畴是非常清楚的。洛阳被打破,问题不大。但是,福王被杀了,问题就比天还大了。
洪承畴从军十几年,还是第一次听闻这样的噩耗。他已经无法回忆清楚,到底是谁给了虎贲军这样的机会,到底是谁在调兵遣将的时候,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不过,在这个时候,追究这些事情,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
要想不束手就擒的话,就要未雨绸缪了。这里面的未雨绸缪,包括很多的意思。首先,是要隐瞒福王的死讯,以免崇祯皇帝发怒。其次,是要将洛阳丢失的罪责,推到别人的身上。再次,是要想好在最不利的情况下,自己到底有什么退路。
“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洪承畴忽然悄悄的问自己。
以前的他,从来没有想过,会对朝廷,会对崇祯皇帝,有这样的想法。以前的他,对于朝廷的命令,对于崇祯的诏令,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的。可是现在,他居然在想,自己要怎么样,才能避免朝廷的责罚,又要如何才能避开崇祯皇帝的追究,甚至,一旦朝廷责罚自己,自己要怎么办。
难道说,自己也觉得,朝廷已经无以为继了?是要改朝换代了?难道说,洛阳的被攻破,已经让他心头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悄然落下,压垮了他的心理防线?难道说,老天注定他以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这天下,终究是虎贲军的天下?
“督师大人,刘兴国回来了。”
侍卫忽然进来报告。
“叫他进来”
洪承畴急忙说道。
“都督大人”
刘兴国大踏步的进来,跪地行礼。
“起来,快说,情况如何?”
洪承畴有点迫不及待的说道。
刘兴国详细的介绍了和杨嗣昌会面的经过,特别提到了杨嗣昌昏迷的事情。杨嗣昌出兵龙门关,想要去找张准的麻烦,他也如实的报告了。不过,杨嗣昌出发前往龙门关以后发生的事情,他就不清楚了。因为那时候,他已经向潼关返回了。
“知道了。”
“你下去吧。”
洪承畴不动声色的说道。
“是”
刘兴国急忙行礼告退。
“嘘”
洪承畴情不自禁的舒了一口气。
杨嗣昌的反应,果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个家伙,果然是个志大才疏,目中无人,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的家伙。到来中原战区以后,这家伙整天要杀这个,要杀那个,壮怀激烈,比谁都积极,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开始的时候,洪承畴还以为杨嗣昌真的有几分本领呢,没想到,杨嗣昌听说福王被杀,马上就心理崩溃了。这样的家伙,怎么能担当大任?不过这样也好,只要他知道害怕,知道生命的宝贵,他就会谨慎的和自己合作,将福王的死讯掩盖下去的。
对于串通掩盖福王的死讯,洪承畴最担心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杨嗣昌,另外一个则是史可法。杨嗣昌是崇祯皇帝重用的人,崇祯皇帝对杨嗣昌,屡屡越级提拔,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洪承畴怕他一时“深感皇恩浩荡”,又或者是分不清其中的厉害关系,就将事情的真相捅给了皇帝知道。
史可法则是个愣头青,不懂得人情世故,直来直去的,一点都不懂得转圜。福王的死,只要是人,都知道不能轻易的捅出去,可是史可法不在其中。这家伙,从来不怕承担责任。
现在,杨嗣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差史可法了。好在,史可法的身边,有王坤这样的老狐狸在。对于事情的严重性,王坤肯定是清楚的。因此,除非是史可法单独上奏,否则,两人的联名上奏中,不可能明确的提到福王的死讯。
难得啊,真是太难得了。大明朝的高官,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齐心的时候。以前,他们几个,总是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但是,张准将福王给杀了,他们反而空前的团结起来了,真是一个怪胎。要是大家以前就这么团结的话,还会有今天吗?可是,如果福王不死,他们会团结吗?
“笑话。”
“天大的笑话。”
洪承畴自嘲的对着滴水檐外面自言自语。
相信张准这个时候,一定在旁边悄悄的偷笑吧。他打破了洛阳,杀了福王,抢走了无数的财富,可是朝廷官军的反应,却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仿佛是默许张准这样做似的。在暗自偷笑的张准面前,洪承畴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小丑。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他要是不这样做,就等于是将自己的脑袋,送到崇祯皇帝的屠刀之下。做小丑,总好过人头落地,还要背负一辈子的骂名吧。再说,要杀崇祯皇帝真的问斩自己,洪承畴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冤枉了。
福王的死,洪承畴自认,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绝对不是主要的责任,更加没有到被逮捕下狱,甚至是满门抄斩的地步。可是,他的想法,有用吗?关键还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要是将责任都归咎于他,他也只能是无奈的被动挨刀。想要不被动的挨刀,只有脱离崇祯皇帝的控制。换言之,就是换一个新的东家。
“不不不,我怎么能这样想呢?”
脑海里蓦然冒出更换东家的想法,让洪承畴感觉大汗淋漓,心头沉重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作为朝廷的重臣,他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
忽然间,洪承畴转过头来,看着深深的中堂。在中堂的正中,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把古朴的长剑,剑穗是金黄色的。这就是崇祯皇帝一个月之前才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当日赐给尚方宝剑的情形,洪承畴还历历在目。
当天,也是在潼关这里,洪承畴接到来自京城的诏书,他急匆匆的来到大门外时,送诏书的刘太监已经飞驰来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内阁派官送来就行,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但崇祯对臣下一向多疑,纵然是对忠心耿耿、勋劳素著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也不十分放心,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前来,以便看一看将士们是否肯实力作战。
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边,刘太监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中间甬道昂然而入,穿过仪门,走进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正中。洪承畴率领众文武赶快跟着进来,重新跪下。
刘太监向众人说道:“洪承畴、孙传庭听旨,其余文武官员退下”
等众文武退出以后,他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九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
朕前已迭下手诏,谆谆告谕:务将闯逆一股,火速剿灭,尤须将闯逆本犯及贼妻高氏、巨贼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等,一一擒获,或予阵斩,断勿使一人漏网。尔洪承畴、孙传庭一向实力剿贼,卓著劳绩,朕甚嘉慰。其剿贼出力诸将,已饬吏、兵二部从速论功升赏。兹再赐尔洪承畴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内帑银三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于戏凯旋饮至,古有褒功之典;执馘献俘,朕所望于今日。但有殊勋,朝廷不吝封侯之赏;倘负重寄,国法自有处罚之款。一旦将该股逆贼扫清,尔等即星夜率师勤王,不得瞻顾逗留,贻误戎机。钦此
诏书宣读毕,洪承畴和孙传庭叩头谢恩,山呼万岁。等洪承畴刚站起来,双手接过诏书,放在香案上,刘太监已经从身边一名小太监的手里捧来尚方剑,说道:“钦赐尚方剑,洪承畴跪接”
洪承畴赶快再跪下,双手接过尚方剑,又一次叩头谢恩,山呼万岁。他站起来把尚方剑捧到条几上,然后小心的双手托起来,摆放在中堂的正中央,以表示对崇祯皇帝的尊重。
对于崇祯恩赐的尚方宝剑,洪承畴的确是非常满意的。因为,在前方的军事统帅里面,只有杨嗣昌有尚方宝剑。这让洪承畴感觉很不爽。杨嗣昌有尚方宝剑,就有先斩后奏的权力。这对于洪承畴来说,一种很明显的挑战。幸好,崇祯皇帝恩赐给了自己尚方宝剑,总算是和杨嗣昌打平了。
随即,洪承畴和孙传庭开始向刘太监道乏,互相寒暄,并把刘太监让进花厅,吩咐准备酒宴。他们又回到大堂上,传进文武官员,宣布圣旨内容。大家跪下去叩头,山呼。感激和振奋情绪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每个人都决心在明日的大战中一显身手。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洪承畴的确是率军奋战,不断的向陕西流寇发起进攻。他连续重创陕西流寇,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打击。诏书里面提到的李自成等人,都已经包围起来,只等着收拾残局了。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张准出现了。张准出现就出现,洪承畴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意外。当陕西流寇走投无路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孤注一掷,想尽一切办法向外界求援的。而曾经接受第三十七营封号的张准,就是他们最理想的求救对象。
甚至,在潜意识里,洪承畴已经准备好了一定的兵力,来对付张准的袭击。如果张准率军前来陕西,他一定会叫张准吃不了兜着走的。张准想要将李自成等人救出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张准没有来陕西,只是袭击了洛阳。
结果,张准的这个行动,将一切局面都改变了。官军的包围圈,瞬间崩溃了。被包围的陕西流寇,也纷纷逃窜了。官军的各路统帅,都无心恋战了。想不到啊,真是想不到。俱往矣,一切都是梦啊
“督师,我们什么时候出发洛阳?”
潼关兵备道丁启睿忽然进来,向洪承畴请示说道。
丁启睿和孙传庭一样,都是洪承畴的心腹。唯一不同的是,孙传庭是在前线带兵作战,亲自和敌人对阵,丁启睿却是在后方统筹军粮和兵员,默默无闻的工作。一直以来,丁启睿的官职,都是兵备道。他从正五品的兵备道开始做起,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大员了。
明朝的兵备道官员,有点特别。你要说他的权力不大吧,它又掌握着周边军队的粮饷。常识告诉大家,军队要是没有粮饷,那是根本上就不用打仗的。所以,军队对于兵备道,不得不保持一定的敬畏。即使是正一品的总兵官,遇到正五品的兵备道,也必须保持尊敬。否则,在粮饷方面,就极有可能遭受掣肘。
但是,你要说兵备道的权力很大吧,又不见得,因为它很少亲临前线,自身的品级也不高。大部分的兵备道,都只是五品的官员而已。除了在武将的面前耍耍威风,在文官的面前,他们就是渣。一般的巡抚、总督、总理、督师什么的,都可以将兵备道当娃娃看。
为了作战方便,以免自己的粮饷受到掣肘,每个比较厉害的军队统帅,嗯,是文官出身的军队统帅,都会自带兵备道官员。好像丁启睿,就是洪承畴自带的。洪承畴去到哪里,他的官职就去到哪里。久而久之,就成了惯例了。
“去洛阳?”
“我们去洛阳做什么?”
洪承畴木然的说道。
“福王……”
丁启睿欲言又止。
“他已经死了。”
洪承畴嘴里轻轻的吐出两个字。
其实,从接到虎贲军攻克洛阳的噩耗开始,洪承畴就知道,福王一定是死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洪承畴无法解释。或许,是出于个人的直觉吧。洪承畴个人感觉,福王这样的人,在张准的面前,是绝对不可能活下去的。
总之,无论怎么样,福王一定是死了。福王既然死了,那大军去洛阳,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你不可能天真到,指望能够在洛阳抓到张准吧?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洪承畴从来都不喜欢这样的处事方式。何况,在这个时候,有比收复洛阳重要得多的事情,那就是串通各方大员,将福王的死讯压下去。
“那我们怎么办?”
丁启睿看看四周,低声的问道。
这里的我们,不仅仅是包括洪承畴,还包括孙传庭、杨嗣昌、王坤、史可法、余应桂等一大群人。福王的死,他们全部都有责任。要想度过这样的难关,就必须串通好,大伙儿一起努力,将崇祯皇帝蒙在鼓里。因为压力很大,丁启睿晚上同样睡不着,眼眶里全部都是密密麻麻的血丝。
“等。”
洪承畴言简意赅的说道。
的确,眼下的他,的确是只能等。反攻洛阳,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除非是有能力杀了张准。洪承畴有能力杀死张准吗?他自己都不看好自己。既然杀不死张准,那一切都是白搭。
杨嗣昌带兵向洛阳靠近,其实是很愚蠢的举动。以他三万的湖广军,想要收复洛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十万鞑子都吃不掉张准,三万湖广军就想吃掉张准?别开玩笑了。
就算是自己调集大军,向洛阳疯狂的反扑,最终将洛阳夺回来,他们会得到什么?他们得到的,只有大火焚烧过的福王府。到那个时候,福王的死讯,反而更加难以隐瞒,他们个个都要被撤职查办。
“明白了。”
丁启睿低声的说道,然后悄悄的转身去了。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滴滴答答”
忽然间,洪承畴听到奇怪的声音。抬头一看,发现居然下雨了。常年干旱的陕西地区,在这个冬天,居然下雨了。隐隐间,甚至有阵阵的雷声。洪承畴的眉头,忍不住悄悄的跳了跳。冬天打雷,不是好兆头啊
大滴大滴的雨点,不断的从天空落下,打在屋顶上,打在泥土里。雨点越来越密,雨势越来越大,天地间逐渐的变成了一片白色,十几丈之外,就是一片的迷蒙。片刻的功夫,屋顶的前面,就形成了一片片的水帘,地上的积水,也越来越多,整个庭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潭。
“难道说,真的是要变天了?”
洪承畴慢慢的伸出手来,让雨点落在自己的手臂上。
冬天的雨点,感觉有点冷,刚好刺激了洪承畴有点麻木的心。他慢慢的将心思收回来,慢慢的回到书房里面。从现在开始,他要努力的自救了。
第887章 洛阳的雨
哗啦哗啦的大雨,将洛阳冲刷了一个遍。屋顶上的灰尘,街道上的泥土,沟渠里面的垃圾,都被来势汹汹的雨水,全部冲洗干净。雨后的洛阳,怎么看怎么舒服。洛阳,这座古老的城市,在换了主人以后,仿佛是在处处证明自己,是要旧貌换新颜了。
有人细心的计算过,在洛阳以及周边地区,已经有至少五个月的时间,没有下过透雨了。本来,夏天应该是经常下雨的,洛阳的一年四季,是非常分明的。可是这些年,气候反常,夏天雨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为雨少,才会导致河南、陕西、山西等地,都连续干旱。连续的干旱,导致农作物大量的歉收,最终造成了大量的难民。在过去的两三年间,三省的难民潮,可谓是是一波接一波。中原的战乱,基本上都是因为难民潮而引发的。
其实,在虎贲军刚刚进入洛阳的时候,难民的数量也不少。在此之前,因为洛阳官府的严格禁令,外地的难民,被全部挡在了洛阳城的外面,不允许入城。虎贲军破城以后,取消了相关的禁令,洛阳周边的难民,乃至是临近省份的难民,都可以自由的进入洛阳城,领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这样一来,洛阳的人口暴增。原本洛阳只有五十多万的人口,已经算是较大的城镇了。在增加了大量的难民以后,洛阳城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七十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听说洛阳城有免费的粮食派发,附近宜阳、偃师、孟津、新安、渑池等地的民众,都纷纷的往洛阳跑。就连汝州等地的民众,也都纷纷的朝洛阳涌过来。
为此,被张准赋以重任的李岩,不得不考虑更多的法子,将这些难民都安顿下来,转化为洛阳本地的居民,并且组织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尽快的为虎贲军创造生产力。根据张准的意思,在推行均田令的时候,将这些人都纳入了其中。
经过紧张的辛苦的夜以继日的工作,有关均田令的具体规定,终于是完善了。随后,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运动。在李岩的主持下,迫不及待的民众,终于领到了属于自己的田地。
在茂密的雨点中,刚刚分到田地的农民,就开始下田,侍候自己的土地了。看着田头上插着的写着自己名字的牌子,每个下田的农民,感觉自己浑身都是劲。给自己干活,和给别人干活,那感觉就是不一样,干劲也完全不一样。
虎贲军一来,就推行了期待已久的均田令,而刚刚获得属于自己的田地,天公又是如此的配合,又是如此的作美,居然下起了大雨,这不能不让人想到,虎贲军真的是太有福气了,张准是得到老天眷顾的人。要不然,怎么会这么顺利呢?简直是风调雨顺啊
就连李岩和王时德两个,都忍不住面面相觑,感觉相当的怪异。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的确让两人有种奇怪的感觉。难道说,老天对都督大人,真的如此照顾?这边刚刚分完田地,那边就跟着下雨了?这样的好事,的确不能不令人遐思啊
好多白发苍苍的老人,冒雨来到福王府的前面,唠唠叨叨的祈祷不已,也不知道是在感谢老天的关照,还是感谢张准给他们带来了好运气。总之,看到他们浊泪盈眶的样子,所有的人都感觉非常的欣慰。或许,从此以后,他们的苦日子,就要到头了。
就连张准自己都觉得有些诧异。好像这场雨,的确是来的太及时,太巧妙了,颇有点像是传说中的瑞祥。凭心而论,张准绝对是无神论者,他相信这一定是巧合。老天下雨,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可是,他相信是巧合,别人却不愿意相信不是?人的愿望总是美好的,他们希望这个巧合,就是他们美丽愿望的化身。他们要感谢张准,感谢他带给了他们美好的愿望,还给了美好愿望实现的机会。
其实,大雨带来的好处,还不仅仅是这些。倾盆大雨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黄河水涨,水位大大的提升,船行的速度大大的加快。负责转运物资的船只,很快就到了孟津渡口。虎贲军战士将缴获到的财富,统统打包带走。
将所有的金银珠宝都装船运走以后,张准感觉浑身轻松了不少。没有了这些牵挂,他在洛阳的日子,就更加的逍遥自在了。到这个时候,就算是官军全军出动,拼死的前来攻击洛阳,他都可以优哉游哉的应对了。
站在滴水檐的前面,看着一串串的水珠,从屋檐上不断的掉下来,张准慢慢的伸出手去,让水珠落在自己的手臂上。冬天的雨水,带着一丝丝的寒意,打在人的身体上,顿时让人的精神为之一振。
雨后的空气,格外的清新。深深的呼吸一口口气,感觉自己的心肺,都好像是被完全清洗过一样,心旷神怡,惬意无比。张准连续做了好多个深呼吸,将自己的心肺,全部洗涤了一遍。
“大人,商人们都到齐了。”
这时候,王时德打着油纸伞,悄悄的进来报告。
“好”
张准点点头。
他自己撑起一把油纸伞,在侍卫们的簇拥下,来到了鸿运楼。
鸿运楼,是洛阳城最大的客栈,南来北往的商旅,都知道这座客栈的名字。此时此刻,洛阳的商人联合会,正在这里举行会议,商讨未来的发展大计。洛阳有头有面的商家,都已经聚集在这里了。
在虎贲军占领洛阳的时候,洛阳城的所有城门,都是敞开的,人员可以自由的进出,商人们当然可以自由往来,因此,这次参加会议的商旅很多。洛阳本地的商家,加上外地的商家,足足有三四百人。正是因为人太多,才会选择了鸿运楼作为开会的地点。
张准的到来,让这些商家都显得十分的兴奋。这个时候,外面还下着倾盆大雨呢,天地间都是白茫茫的一片。都督大人亲自打着伞,到鸿运楼来参加他们的会议,什么话都不要说,光是这份诚意,就足以表明虎贲军对商业贸易的重视了。
追求利益固然是商家的本性,有时候,为了利益,的确有很多商家,都忘记了道德仁义。但是,必须承认,大多数的商家,还是讲究诚信道德的。他们同样会被感动,同样看重人的本性。
张准在这样的情况下,欣然赴会,的确让他们感动。这让他们感觉到,张准的确是一个值得支持的统治者。支持张准做事,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对福王等人而言,他们当然更愿意选择张准,更愿意选择虎贲军。
“我知道,大家是担心,虎贲军会很快撤走我在这里保证,虎贲军肯定不会撤走哪怕是朝廷出动百万大军前来进攻洛阳,虎贲军都绝对不会撤走的”
张准到来会场以后,开门见山,掷地有声的说道。
“噼噼啪啪”
那些商家吃了定心丸,顿时拼命的鼓起掌来。
他们的确担心,虎贲军到洛阳来,只是顺手牵羊的捞一把,抢夺福王府的财富,然后就立刻滚蛋。如果是这样的话,虎贲军的到来,对于他们这些商家来说,就没有任何的好处。张准一下子将洛阳的财富,都抢走了九成以上,他们能够有什么好处?
而且,一旦朝廷军队重新控制洛阳,他们肯定又要坐蜡。对于官军的手段,他们最清楚不过了。官军的捞钱手段,要比虎贲军厉害多了。官军来了以后,他们十有八九要被贴上和反贼勾结的罪名。想要洗脱这条罪名,只有出钱。只有将自己的最后一个子儿都掏出去,他们才能去掉身上的罪名。
预料到这样的后果,当然没有任何的商家,愿意看到虎贲军捞一把就走。可是,虎贲军在洛阳的兵力并不多,和山东又隔着一个开封城,周围都是官军的地盘,要不是还有黄河连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