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3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可法无奈的苦涩的说道:“都督大人,你明知道朝廷不可能答应的,何必为难下官呢?”

张准冷冷的说道:“以高起潜、王坤、曹化淳三人领军,你觉得有可能打败鞑子吗?既然不能打败鞑子,那我就算给他们再多的武器,最后还不是落在鞑子的手里?看看昌平吧昌平里面储存的全部军用物资,都被阿济格抢走了鞑子得到昌平的物资,最少可以再坚持两个月”

史可法再次无语。

他就算再不懂军务,也痛恨三个太监来领军。太监连卵蛋都没有,哪里有什么打仗的胆气?自然是专心做缩头乌龟了。张准的判断是没错的,只要是三大太监继续领军,只能是不断的吃败仗,直到灭亡。只是,他无法接受。他总是有一丝丝的幻想,觉得崇祯总会有一天,突然醒悟过来,撤消那些宦官的职务的。

张准就是故意让史可法纠结,故意让史可法对现在的朝廷失望,故意让他对崇祯的最后一丝丝希望都全部落空。他微微一笑,慢悠悠的说道:“三个条件?你能不能办到?不要说三个一起办到,只要一个就好。”

史可法无奈的说道:“下官能力有限,一个都办不到。”

张准不愠不火的说道:“既然如此,请吧墨煜,送客。”

墨煜从旁边出来,做了一个送客的姿势,朗声说道:“史郎中,请回”

史可法只好无奈的转身离开。

走到门口的时候,史可法忽然转身,神情复杂的盯着张准,缓缓的问道:“张准,你真的那么喜欢当皇帝吗?”

张准坦然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我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崇祯要是保不住自己的皇位,你难道想让皇太极或者李自成等人来当皇帝?你觉得有比我更好的人选吗?”

史可法只好无奈的叹息一番,脚步蹒跚的去了。

张准最后的一句话,正好打中史可法的心结。一直以来,在史可法的内心里面,都有一个最忌讳的话题,永远都不敢提出来。那就是,万一,万一,只是万一,朝廷真的支撑不下去了,应该换谁来当皇帝?皇太极?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又或者是……张准?

史可法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胡思乱想。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难道说,朝廷的局势,真的是太令人失望了?唉,从这段时间的局势来看,当真是不容乐观啊他到兵部以后,有资格接触到更多的机密。有些东西,不知道还好,知道了以后,简直是寝食难安啊

朝廷的军队,居然糜烂到了这样的程度,简直是不可思议。以前,史可法怎么都想不明白,张准的部队也是人,朝廷的军队也是人,为什么只有张准的军队,可以打败鞑子,而朝廷的军队,却被鞑子打得一败涂地,现在,他终于是明白过来了。

朝廷每年划拨给辽东的军费,超过两百万两白银,按照兵部的编目,这足够三十万军队的耗费了。事实上,兵部每次发饷,都是按照三十万人的兵员数量,划拨给辽东的。但是,通过自己的了解,史可法惊愕的发现,辽东实际只有十四万人马不到。换言之,就是有十六万的空额。而这些空额的钱,都被高起潜等人私分了。

喝兵血喝到这样的程度,史可法当真是出离愤怒了。但是,他没有任何的解决办法。因为,这些喝兵血的人里面,有兵部尚书张凤翼,有兵部尚书梁廷栋,兵部的其他侍郎、郎中,都全部有份。他如果上表弹劾,就等于是弹劾整个兵部,包括正二品的尚书大人,到不入流的吏员。

甚至,在他到兵部以后,他也有一份。要是他愿意接受的话,以后每个月,他将得到超过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额外收入,对于史可法来说,绝对是一笔巨资了。他每个月的薪水,按照规定应该是月俸二十四石(正四品),折算成白银,也不过是二十四两银子而已。

但是,由于朝廷的财政,十分的艰难,俸禄经常拖欠,又或者是只发放两三成。因此,史可法每个月领到手的银两,都是零零散散的,从来不超过十两。对于一个正四品的官员来说,每月不到十两银子的收入,的确是太少了。好歹是正四品的官员啊

难怪其他的郎中,能够那么潇洒,家人生活富裕之外,还可以经常出入青楼,原来还有每个月三百两银子的外快。这可是薪水的十几倍。而且,这只是史可法发现的其中一项外快,他相信,还有更多的外快,没有被他发现。

果然,史可法细心调查一番,果然很快发现,在宣大军团方面,同样是有喝兵血分成的,每个月大约二百两左右。在其他方方面面,或多或少,总共有二十多项的外快。全部公开或者半公开的外快加起来,他史可法每个月,可以获得超过九百两的银子。一年下来,就是一万两以上。

一万两啊,一万两他一个正四品的郎中,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插手,每年都能往自己的口袋里面捞取至少一万两的银子,要是他插手一些具体的事项,还有更多的银子收入,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想到自己胀鼓鼓的荷包,再想到空荡荡的国库,史可法的内心,真的太不是滋味了。

朝政吏治腐败到这样的地步,史可法连上表弹劾的心思都没有了。他弹劾什么?弹劾整个兵部?弹劾辽东所有的官员?史可法是清廉,是正直,却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的奏章,根本到不了崇祯的面前。要说这些喝兵血的黑幕,首辅大人要是不知道的话,简直是不可能的。说不定,最大头的分成就是他。

乔允升暗中投靠张准的事情,史可法从张慎言那里得知了一点点。史可法不是到处乱说话的人,对于此事,他的嘴巴还是很紧的。在得知此事以后,他只能是无奈的感慨一声。

或许,朝廷真的是要完蛋了,连乔允升都不愿意在朝廷呆了。一片黑暗的朝廷,根本没有乔允升的立足之处。乔允升走了,自己呆在这个黑暗的没有希望的朝廷里,能做什么?崇祯皇帝,真的会幡然醒悟吗?

墨煜送客回来以后,有些悻悻的说道:“这个史可法,真是死脑筋,不可救药。”

张准点点头。

史可法的确是有点死脑筋,很难让他改变主意。不过,这年头,就连这样死脑筋的人,都太少了。太多的官员,都是滑头之辈,墙头草,见风使舵的本事十分了得。

唉,认真说起来,史可法的确是个人才,只要好好培养,又有适当的职位给他发挥,也不用埋没了他。但是他一心要跟崇祯皇帝殉葬,那就没有办法了。

忽然间,陆伊典进来报告:“大人,朝廷又有使者到来。”

张准疑惑的说道:“谁?”

朝廷的使者,不是史可法吗?怎么还有人来?

陆伊典报告说道:“是刑部尚书汪乔年。”

张准满脸的狐疑,汪乔年?

朝廷原来的刑部尚书,乃是乔允升。在过年之后,乔允升就找借口致仕了,然后悄悄的前往莱州府,准备担任虎贲军大都督府的法务部尚书。这件事情,当然是办得非常秘密的,很少有外人知道。在他之后,接任刑部尚书的就是汪乔年。

汪乔年到来,要做什么?

“请。”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陆伊典转身出去,很快领进来一名身穿官服的正二品的朝廷命官,正是新任刑部尚书汪乔年。

汪乔年是浙江人,颇有些当年戚家军的风范。他的身材很高大,很魁梧,眼神炯炯,四肢孔武有力,看起来不像是文官,倒像是武将。要是换上一套武将的盔甲,保证没有人怀疑他是武将出身。

事实上,汪乔年的确有几分武力,骑射,弓刀,击刺等作战技能,都有几分底子。青年游历的时候,他还砍杀过盗贼,血溅十步。因为自恃武力,他无论去到哪里,身边就两个仆从,连护卫都不要带的。

严格说起来,汪乔年和张准,还是有些缘分的。在张准还是傻子的时候,汪乔年就是青州府的知府,随后升为登莱兵备道副使。在张准穿越到来之前,他刚好到工部担任侍郎。要是他晚走一点,又或者是张准早点穿越,就要和他做对手了。

“下官汪乔年参见都督大人。”

汪乔年进来以后,落落大方的向张准行礼。

以前,正二品的尚书,已经是文官的极限,除了见到皇帝或者是内阁大学士,基本上没有首先行礼的必要。尤其是见到武官,更是不可能首先行礼。正经是武官倒过来首先行礼还差不多。但是,偏偏出了一个另类,那就是张准。

朝廷的所有文官,只要是来见张准的,都不得不自动自觉的首先行礼。没办法,别人是正一品的武官,还是平度伯,真正考究起来,绝对是人臣的极品了。明朝的封爵,难度是非常大的,只有战功才能封爵。文官想要立下战功,那可是相当的困难。一个不好,就有掉脑袋的危险。

“尚书大人多礼了,请坐”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对于汪乔年的行动,张准还是比较欣赏的,感觉上,他没有太多的心思,倒是和乔允升有几分的相似。而他的职位,也的确是在乔允升致仕以后,由乔允升推荐上来的。崇祯皇帝对于刑部一向不看重,乔允升推荐汪乔年,他也就同意了。

要是没有意外的话,这个汪乔年,应该还是得到乔允升赏识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乔允升赏识的人,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好像张慎言和乔允升一样,性格相投,才会走到一起。

“下官这次前来,是有事和都督大人协商的。”

汪乔年开门见山的说道。

他的声音很洪亮,说话也是相当的干脆,绝不拖泥带水。

“请讲。”

张准淡淡的说道。

“下官想将多尔衮和多铎带回京师,审理以后,斩首示众。”

汪乔年大声说道。

原来如此。

张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还以为汪乔年到来,是有什么别的事情,原来是冲着多尔衮和多铎来的。恐怕这不是汪乔年本人的意思,多半是内阁的意思,又或者是崇祯有关。只是他们不好出面,于是就让汪乔年出头来了。

虎贲军抓到多尔衮和多铎的消息,。在公开以后,朝廷上下肯定都知道了。按理说,张准是要献俘于九阙的,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只不过,张准和朝廷关系对立,这道功夫就省了。但是对于朝廷来说,还是希望能够公开的斩了多尔衮和多铎,以重振士气。

一直以来,明国和大金国的争斗,明国从来都是处于下风,屡屡丧师失地,损失惨重,民众都要麻木了。现在,虎贲军居然抓到了鞑子的两个贝勒,绝对是一支前所未有的强心剂。就连崇祯皇帝自己,都巴不得张准立刻将两个奴酋送到,然后由他下令斩首。

张准坦然说道:“尚书大人,按理说,将两个奴酋交给你,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本督要用这两个奴酋,逼迫皇太极交出范文程等奸贼,因此,暂时不能交给朝廷。至于孔有德,则可以交给你们处理。”

汪乔年不免有些失望,却也只好说道:“谢谢都督大人理解。”

要是在京师公开处斩多尔衮和多铎,肯定可以振奋全国军民的士气,这也是朝廷期待的。不过,张准的话也有道理,要是可以将范文程这些汉奸要回来,倒是可以震慑大部分的汉奸,又或者是大部分试图成为汉奸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就连汪乔年本人都觉得,朝中有太多人,实在是太不可靠了。

大多数正直的朝廷官员,在痛恨鞑子的同时,对汉奸更加痛恨。要不是出现了这么多的汉奸,鞑子的崛起,也不会这么迅速。不少人都深深的认为,想要彻底的打败鞑子,首先要肃清明国自己内部的汉奸,又或者是准汉奸。

汪乔年这个人,品质当然比不上乔允升,却也不算太坏。他固然有些贪墨,却着实是一条汉子。后来他担任陕西总督,因为作战不力,被起义军抓住。起义军要他投降,他坚决不投降,结果,被凌迟处死。在明末的历史上,他是有确切记录的被凌迟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个,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了。

张准说道:“汪尚书,人头暂时寄存在我这里,若是抓到范文程,我再交给你”

汪乔年急忙一拱手,致谢说道:“感谢都督大人的支持既然如此,下官就先将孔有德这个奸贼带走了。”

张准点点头,让墨煜陪伴乔允升,前往登州城取人。

汪乔年和墨煜走了以后,张准在议事厅里来回的踱步。

朝廷眼看没有几年的活路了,正是大挖墙脚的时候,只要是有价值的人才,都要尽快的挖过来。这个汪乔年,或许也可以动动心思。不过,汪乔年乃是浙江人,浙江又是东林党的大本营之一,他本人和东林党的关系,也相当的亲密。要是真正挖人,只怕难度不小。

从姬玉情反馈的情报来看,江南的东林党势力,对《均田令》是非常抵触的。没办法,东林党的大多数人,都是大地主,大商家,《均田令》正好打在他们的七寸上。无论他们的言谈多么的高贵典雅,富丽堂皇,只要涉及到私产,他们就会像流氓地痞一样,和你没完。所谓的东林君子,是要反过来理解的。

正在思索间,忽然间,陆伊典又进来了,神情怪异的报告说道:“大人,朝廷又有人来了。”

第665章 国丈送上门

张准狐疑的说道:“又是朝廷的人?”

陆伊典肯定的说道:“他自称叫做田弘遇,是田贵妃的父亲。”

张准越发的狐疑了,眼神慢慢的阴沉下来。

朝廷有毛病吗?居然同一时刻,有连续三拨不同的人来最后一个,还是后宫的人田弘遇,田贵妃的父亲,自己和他有一毛钱的联系吗?莫非是要给自己做媒人不成?开玩笑吗?自己可是地地道道的反贼

对于田弘遇,张准是知道此人的名字的。因为后世知名的陈圆圆,就是田弘遇从苏州带入北京,送入皇宫,准备帮助田贵妃固宠的。结果,已经焦头烂额的崇祯,对女色不感兴趣,便将陈圆圆打发出宫,依然回去田府居住,做了一名歌姬。

结果,适逢吴三桂出镇山海关,在田府遇见陈圆圆,被她的美色所吸引,便纳其为妾,结果就引发了后来的诸多事端。要是没有田弘遇,没有田弘遇将陈圆圆带到北京,或许,这历史的发展轨迹,也要出现一点点小小的变化。

张准当真是没有想过,田弘遇居然会亲自来找自己。这是完全没有理由的。田弘遇是崇祯的老丈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和朝廷之间的敌对关系。他和自己有来往,等于是和逆贼有来往。和逆贼有来往,是崇祯最痛恨的。而且,他居然不是派人前来,而是亲自前来。

这家伙的脑子,不知道是怎么长的。要是崇祯知道,非得好好的训斥他一番不可。就算田贵妃再受宠,都不可能保得住他。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接受了崇祯的意思,前来试探张准。这又另当别论了。

“请他进来。”

张准沉着的说道。

陆伊典出来,很快就领了田弘遇进来。

奸相

实实在在的奸相

这是张准对田弘遇的第一个评价。

田弘遇大概五十多岁,身子瘦瘦小小的,两只眼睛倒是非常的灵动,一看就知道是个懂得钻营的小人。事实上,在崇祯的三个国丈里面,此人的确是首屈一指的钻营人才。要说到累积家产,其他的两个国丈都比不上他。他原来就是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因为女儿被选为秀女,从而水涨船高。在京师的权贵圈子里,此人倒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都督大人在上,田某人有礼了。”

田弘遇的礼数,还算周到,没有什么失礼之处。

这也是他的聪明之处,没有必要的时候,绝对不会惹人反感。因此,京师的很多权贵,尽管觉得此人出身低微,善于钻营,却也拿不到他的太多把柄。相对于另外一个国丈周奎的屡屡出丑,田弘遇就要高明多了。

周奎乃是周皇后的父亲。周皇后倒是挺好的一个女人,父亲却有点不知道好歹,不知道进退不说,还愚蠢的要命。周奎几乎每次做事,都要留下一大堆的手尾,让人给抓住把柄,然后上本狠狠的弹劾。周皇后在崇祯的面前,始终不如田贵妃得宠,和父亲的愚蠢有很大的关系。

相反的,田弘遇做事,要比周奎漂亮得多。此人不愧是做生意的小商人出身,做事之前,总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基本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因此,就算做了什么惹人的事情,别人抓不到把柄,自然无法上表弹劾。两相比较,崇祯自然觉得田弘遇要比周奎会办事得多。

“田大人远道而来,不知道有何指教?”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田弘遇挂衔有几个,一个是游击将军,一个是锦衣卫指挥使。当然,既然是挂衔,就是没有真正权力的,只拿一分干巴巴的俸禄。否则,以他来指挥锦衣卫,周皇后的地位,就要岌岌可危了。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别的勋臣权贵也不会答应。

按照大明朝的规定,皇后一般都是来自民间,好像张嫣这样,出身富贵人家的,其实很少。崇祯的三个妃子,都是来自民间的普通家庭。周皇后出自苏州,父亲周奎。田贵妃出自扬州,父亲田弘遇。袁贵妃出自金陵府,父亲袁可望。

为什么她们都是来自江南?主要是当时的江南,政局平稳,比较多殷实的人家,有能力培养自己的子女。江南的女子,又是水灵灵的,知书识礼,温柔娴淑,逆来顺受,在海选的时候,比较容易过关。明代妃子的选拔,有几十道的程序,比现在的超级啥啥啥的厉害多了。

在这么严格的选拔要求下,条件差一点的,都难以笑到最后。最后出头的女子,都是相当优秀的。好像田贵妃,就有很好的家教,擅长音律丹青。后世流传的二十四群芳谱,就是田贵妃描绘出来的。周皇后和袁贵妃两人,也基本上都是才女,只是没有田贵妃惹眼而已。

田弘遇见礼过后,说道:“我是受人所托,来求都督大人一件事。”

张准奇怪的说道:“受人所托?”

在崇祯的三个国丈里面,田弘遇是最懂得见风使舵的,嘴巴也最是油滑。张准基本上可以断定,田弘遇所说的受人所托,多半是虚词。这老小子在历史上是出名的懂得钻营的家伙,十句话里面可能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什么受人所托,是他自己坐不住了才是真的。

说来也有意思。崇祯的三个老丈人,性格都很有特点。田弘遇是什么都喜欢插手,却又让人抓不住把柄,滑不留手。周奎则是守财奴,整天叫穷,偏偏做事又愚蠢,屡屡闹出很多丑闻,搞得周皇后都时常为自己的父亲脸红。袁可望是书呆子,基本上不管外面的事情。

果然,田弘遇慢吞吞的说道:“那个……北直隶的盐场……”

张准会意的微微一笑,脸上显得高深莫测的样子。

原来是为了北直隶的盐场啊早就知道,你们这些人,在北直隶一定是手脚不干净的。盐场这么大一块肥猪肉,要是没有你们的份,那才怪了。不过,你们能忍到现在,才来找我,还算是了得了

事实上,田弘遇的确是为了北直隶的盐场来的。本来,北直隶的这些盐场,乃是北京权贵人家的重要来源之一,田弘遇在其中也有一份丰厚的收入。现在,北直隶的盐场,被虎贲军海军封锁,张准和杨锐锋又横加插手,导致基本上处于半瘫痪状态,他们的收入,自然就没有了。

动人钱袋子,那就是动人命根子,朝中的权贵,当然对张准十分的痛恨。他们恨不得立刻派遣大军,将张准给剁碎了。只是,这个办法已经被证明不太现实。武力上解决张准的难度很大。因此,痛恨归痛恨,事情还是要想办法解决的。

京师的权贵,一方面拼命的怂恿朝廷出兵对付张准,一方面又想派人和张准取得联系,看看有没有其他的变通办法。北直隶的盐场,涉及到太多权贵的钱袋子,张准是否反贼,都无关紧要了。只要能够将盐场的利益收回来就好。

田弘遇善于钻营,热衷于敛财,也从来不怕掉面子什么的。他以前乃是普通的人家,没有什么根底,底子薄,不像别的权贵人家,暂时没有私盐的收入,也能够支撑一时。北直隶的盐场收入断了几个月,田弘遇感觉有点顶不住了。刚好其他的权贵,要派人和张准暗中商讨此事,结果,他就自告奋勇,亲自来找张准了。

当初虎贲军出动,打击北直隶的盐场,就是要让虎贲军垄断所有的食盐生意。不要说田弘遇前来,就算是崇祯亲自前来,这件事都没有得商量。因此,张准直接的摇头说道:“北直隶的盐场,那是不可能恢复了,现在兵荒马乱,到处都不安全。山东出产的食盐已经足够,北直隶何必继续折腾?”

田弘遇就有些不满。这种不满的神色,明显的流露了出来。张准这么不给面子,显然是不将田贵妃,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在宫里面,田贵妃虽然不是皇后,其实和皇后差不多。崇祯最宠爱的人,其实不是周皇后,而是田贵妃。别的权贵,多多少少要卖他田弘遇一个小小的面子。

不过,张准如此硬气,田弘遇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张准和别人不同,是掌握着军权的。虎贲军还是张准自己一手拉扯起来的。朝廷的诏令,对他根本不起作用。背后动刀子?办法倒是不错,问题是有没有那个实力。万一搞不好,惹怒了张准,落得破家灭门的下场。

田弘遇眼珠子一转,立刻说道:“不知道都督大人需要什么?又或者是虎贲军需要什么?或许,我可以效劳?”

张准随口说道:“我需要战马,你可以搞到吗?”

田弘遇迟疑片刻,没有说话,只有小眼睛一转一转的。

张准随口叫道:“刘芒帮我将徐小姐请来。”

徐小姐就是徐青鸾了。

刘芒去了以后不久,就将徐青鸾请来了。

张准随意的说道:“田弘遇,你的事情,她跟你谈。”

徐青鸾已经隐约知道是什么事,于是就将田弘遇请到旁边洽谈。张准让她出面和田弘遇接洽,显然是在搞关系对等。你们都是后宫的人,你们慢慢谈,我就不陪你们瞎扯了。同时,这也是在告诉田弘遇,你要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要以为什么屁大的事情,都要来找我。

田弘遇明白张准的意思,只好闷闷的去了。其实,田弘遇也就是个小小的大户人家,除了发点小财,别的都是不懂的。真要有什么手段,那是没有的。因为崇祯对自己的后宫看得紧,捞点小油水,那是没有关系,但是想要做大事,就不行了。他对崇祯,显然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否则,也不会让陈圆圆白白的跑一趟了。

不久以后,徐青鸾回来了,微笑着说道:“这个老田,当真是个财迷,他居然说,他可以从太仆寺搞到战马。”

张准心思微微一动,有点怀疑的说道:“此事当真?”

徐青鸾微笑着点点头,肯定的说道:“他说和太仆寺的人熟悉,可以将太仆寺的战马悄悄的卖给我们。只是价格有点高,老小子开价就是每匹战马三十两银子。其实,我看他的样子,以前跟太仆寺的人肯定不会很熟。但是,只要有利润,他说不定会努力的和太仆寺的人拉关系的,这个战马,或许真的可以搞到。”

“据我所知,朝廷在山西的大同、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还有北直隶的紫荆关、倒马关、井陉关等地,都设置有大量的马厩,里面存放有大量的战马。由于太仆寺和兵部的矛盾,这些战马,一直迟迟都不肯划拨给兵部使用。看样子,太仆寺的太监们,是铁了心要将战马卖钱了。”

张准沉吟片刻,果断的说道:“行你且安排人和他进一步联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可以搞到战马。不管他用什么手段,只要能够将战马送到我们的手里就行。三十两就三十两,给他。”

虎贲军现在最需要的,正是战马。从皇太极的手里抢,难度很大。从吴三桂那里要,只能要一点,多了肯定得露陷。田弘遇倒是自动送上门来了。这是个很好的机遇。虎贲军只要战马,至于战马从哪里来,会有什么后果,张准根本就不担心。

其实,在内心里,张准还有个冷酷的想法。等日后虎贲军杀入了京师,田弘遇的这些钱,还有太监们的那些钱,肯定都是要吐出来的。想要逼迫别人交钱,他完全不需要像李自成做的那么过分,那么直接,那么粗暴。来自后世的他,有的是办法,让他们乖乖的将钱财都交出来。

“好”

徐青鸾点点头,答应着去了。

张准用力的搓了搓自己的双手,颇为兴奋。

虎贲军只要有大量的战马,在陆地上,也可以横行霸道了。

第666章 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对于自己的老丈人做的好事,崇祯自然是一无所知。现在的他,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他的心情,也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时好时坏。他还没有从孙承宗被杀,还有北直隶一片糜烂的伤心中完全的恢复过来。但是偶然间,他又会处于极度的自信当中,认为自己还可以力挽狂澜,恢复昔日明国的辉煌。

高阳城失守和孙承宗被杀的消息是十万火急送到北京的。孙承宗遇害,卢象升也知道此事非常小可,当然不敢怠慢,第一时间派人入京奏报。崇祯得到飞奏是在快迸午膳时候。他登时脸色大变,头脑一蒙,几乎支持不住,连连跺脚,只说:“嗨嗨嗨”随后放声大哭。

崇祯皇帝从来没有在乾清宫中这样哭过,使得乾清宫的大小太监和宫女都十分惊慌,有头面的都跪在地上劝解,没有头面的都在帘外和檐下屏息而立。乾清宫的周围,都是混乱一片。在哭泣中,崇祯忽然想起什么,跟着大吼一声:“那个卢象升抓起来候审”

一个站在檐下的老太监,曾经服侍过万历和天启,一向不大关心宫外的事,总以为虽然有战乱和天灾,大明江山的根基如铁打铜铸般地牢固。他日夜盼望能亲眼看见国运中兴,此刻忽然知道高阳城的消息,又见皇上如此痛哭,忍不住哽咽流泪,不忍再听,脚步蹒跚地走到僻静地方,轻轻地悲叹一声,不自觉地说道:“唉,天,可是要塌下来啦”

至于崇祯皇帝的怒吼,自然有其他的太监飞快的传旨。内阁这边,不敢拖延,急忙拟旨,然后派锦衣卫小队送去高阳城。结果,一道圣旨下去,卢象升就被逮捕进去了昭狱。其实,内阁阁臣里面,包括首辅温体仁在内,都是有些同情卢象升的。遗憾的是,现在崇祯皇帝正在火头上,他们哪里敢触崇祯的霉头,给卢象升说情?

这年头,能打仗而又毫无怨言的人,真的不多了,卢象升就是其中的一个。内阁本来还想着,给卢象升更多的权力,借助他平定天下。没想到,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不得不感慨,当真是天不佑大明,卢象升是个人才,却因为孙承宗的死,不明不白的进去了昭狱。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孙承宗是崇祯的老师,位极人臣,他的死,对朝廷打击的确很大。但是,孙承宗就算位极人臣,也依然是一个臣子,即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