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们……”
果然,雅赖当场被气得浑身发抖,下意识的又要转身走开。
但是,他不能因为这件事,中断谈判。皇太极派他来,是有正事的。要是因为孙之獬的死,耽误了正事,那才是因小失大了。结果,他只好硬生生的让自己停下离开的脚步。
其实,这件事的关键,还是在于大金国的颜面,而不是孙之獬的性命。要是孙之獬和大金国的颜面无关,张准杀的再多,雅赖都不会看一眼的。偏偏张准就是打脸了,还是狠狠的打了。
从内心里来讲,对于背叛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人,雅赖也是看不起的。不但雅赖看不起,大部分的鞑子贵族都看不起。一直到现在为止,对于皇太极的积极收留汉人的政策,很多鞑子贵族,包括代善在内,都是有保留意见的。只是皇太极和多尔衮都支持这么多,他们才没有公开反对而已。
现在,张准杀了孙之獬,不免会让那些投靠过来的汉奸,都人人自危,感觉大金国已经无法保障他们的安全。他们的未来,将是一片的黑暗。这对于大金国来说,绝对是不利的。
墨煜冷冷的说道:“雅赖,我相信你是来谈事的,不是来赌气的。要怪,只能怪你们自己无知,居然敢将汉奸带到这里来下次你将范文程、阮大铖、尚可喜、耿仲明都带来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的感谢你的”
雅赖再次被气得翻白眼,伸手就要抽墨煜一记耳光。当然,这记耳光最后没有出手。这里是虎贲军的地盘,给他雅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乱来。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无意中的失策,带一个汉奸到来,的确是不太妥当的。
要说自己没有考虑缜密,其实也有些冤枉。因为,在以前,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以前,大金国无论派出去的是什么人,只要披上大金国使者的外衣,那都是威风八面,气势汹汹的,走到哪里,都是可以居高临下的看人的。
第658章 你杀我一百万,我杀你一百万!不多不少!两不亏欠!
“没礼貌……”
墨煜有点鄙视的看着雅赖离开的背影,自然自语的说道。
皇太极的使者,居然就这么拂袖而去了,当真是……没教养啊野蛮人就是野蛮人,和文明人真是无法相比。一个合格的外交官,应该是宠辱不惊的,哪怕是对方的唾沫吐在自己的脸上,也应该是微笑着擦干的。成语不是说了吗,要唾面自干。当然,这是别人。要是别人吐他墨煜口水的话,他早就跟别人干起来了。
“他还会再回来的。”
张准淡淡的说道,对雅赖的离开,不以为意。
墨煜也知道雅赖肯定还会再回来。就算皇太极不管董家堡周围的鞑子尸体,也要管多尔衮、多铎、孔有德三人的性命。这三个人对于大金国,还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多尔衮和多铎,乃是大金国的贝勒,是野猪皮努尔哈赤当初最喜欢的小儿子,皇太极就算内心里再痛恨多尔衮,在公开的场合,都必须表现出自己的兄弟之情来。现在,多尔衮落入虎贲军手里,他要是不努力解救出来,这个大哥,无论怎么说,都有点说不过去。
只不过,多尔衮、多铎、孔有德三人,虎贲军基本上没有放走的可能。张准是咬死了要用范文程、尚可喜、耿仲明等汉奸来交换的(虎贲军还不知道耿仲明死了)。而皇太极不可能将范文程交出来。这番决断,只怕皇太极要挠头了。
如果皇太极不肯交出范文程、尚可喜等人,就要承受来自内部的压力,尤其是承受来自阿济格一系的压力。阿济格一系,在阿济格内部,还是比较有实力的。毕竟,用一个汉奸来换取一个贝勒爷,无论如何都是做得过的。汉奸的命,怎么都没有贝勒爷的命值钱吧?
要是皇太极不答应,大多数的鞑子贵族恐怕就要对他有看法。本来不少的鞑子贵族就是仇视汉人的,特别是仇视汉人窃取大金国的高层权力。加上这件事,他们肯定会更加的仇视那些汉奸。
皇太极能答应张准的要求吗?当然不行如果皇太极交出范文程,那所有的汉奸,都要为自己的小命打算了。张准的手里,可是有着一大群的鞑子需要交换。按照张准的要求,除了范文程之外,还有大把的汉奸在长长的名单上。要是他们落入虎贲军的手里,绝对是死路一条,因此,在临死之前,他们必然会反咬一口。
因此,无论皇太极答不答应交换,他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皇太极挠头,张准就高兴了。张准既然高兴,就少不得来到海岸边的小木屋,好好的享受一番。徐青鸾的身子,现在正是最富有魅力的时候,很让张准着迷。两人颠鸾倒凤,抵死缠绵过后,张准惬意的躺在床上,一动都不想动。
**,要是不需要打仗,不需要做事,天天都可以这样享乐就好了。乐不思蜀啊不过,张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要是李后主,搞不好那天敌人的屠刀就杀过来了。面对皇太极,李自成这些人,少半分的努力,都有可能被打入历史的尘埃。
“都督大人,来自天津的密报”
叶菱芯忽然悄悄的进来,递给张准一份密报。
“天津?吴三桂?姬玉情?”
张准接过密报,自言自语的说道。
提到天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吴三桂。吴三桂的四千辽东骑兵,就驻扎在那里,让虎贲军不敢掉以轻心,必须时时刻刻的盯着。第二反应,才是懿安皇后张嫣。这个不知道应该说是皇后还是太后的女人,好像是和自己牛上了。
因为自己没有出面迎接,张嫣就一直呆在天津卫不动。姬玉情已经到了天津,以私人身份去见张嫣,结果张嫣不为所动,一定要张准来接。姬玉情当然不会答应。结果,双方就在天津卫僵持着。天津卫没有行动,张嫣也不怕条件简陋,就在那里驻扎下来了。
“又搞什么幺蛾子?”
张准自言自语的将密报打开。
果然,密报是姬玉情送来的,报告的乃是张嫣的情况。张嫣的确是在跟张准掰手腕。看她的意思,是张准如果不出面,她就在天津卫不挪窝了。这个女人,以前和魏忠贤斗法,已经充分的展现了她的顽强。对于她的这个行为,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她这么一搞,最痛苦的,并不是姬玉情,而是吴三桂。姬玉情是以私人的身份,张嫣的皇后身份,根本没啥。但是,吴三桂就悲剧了。他可是实实在在的朝廷命官啊,头顶上顶着这样一具女神在,当真是痛苦万分了。
偏偏张嫣要在天津卫摆出皇后的架子来,要吴三桂和许定国,还有其他的大小官员,早请示,晚请安的,规矩要做足。结果,几天的时间下来,吴三桂就有点撑不住了。老实说,吴三桂也就是一员武将,性格还是倾向于大开大合的,这些繁文缛节,每天都要做,他不累死就怪了。他不得不私底下去见姬玉情,希望虎贲军尽快的将张嫣接走。
吴三桂暗中表示,只要张准愿意将张嫣接走,他愿意悄悄地送给张准五百匹的战马。要是张准愿意用鞑子的首级来换,那战马的数量,是要多少有多少。反正辽东军团从来都不缺战马,吴三桂只要随便找个借口,报个战损,就可以补充损失。如果有鞑子的首级为证,那就更好不过了。
“天津卫那边不错,让她慢慢的呆着吧。”
张准懒洋洋的说道。
对于张嫣这个女人,张准其实只有一点点的好感,那就是她曾经和魏忠贤战斗过,算得上是比较有个性的一个女人。那个年代,有胆量和魏忠贤作对的人,还真是不多见。据说她在后宫的主导,也算是不错的,比较得人心,应该是个聪明贤惠的女人。
但是,说到底,这个女人,还是朝廷的代表,是虎贲军的敌人,要张准去亲自接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她既然愿意呆在天津卫不挪窝,那就好好的呆着吧。要是鞑子偷袭一下天津卫,那才叫好看了。皇太极的老婆里面,有来自各方面的女人,要是增加一个明国……好吧,这件事最丢脸的还是崇祯。
当然,吴三桂的建议,张准也是要积极考虑的。虎贲军现在最需要的乃是战马。因为海军最近发展的很猛,获得的军费是相当的多,陆军的意见非常大,要是张准不在陆军这块补充一点儿军费,只怕陆军的人要公开的抗议了。
但是,扩建陆军,张准已经不准备扩建纯粹的步兵了。纯粹的步兵,机动力严重不足,用来守城、攻城还不错,要机动作战,太难了。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可能的扩展骑兵的数量。就算不是专职的骑兵,那也是骑马的步兵。就好像以前唐军一样,无论是什么兵,人手两匹马,骑马赶路,下马作战。
要扩建骑兵,或者是骑马的步兵,就要搞来大量的战马。无论是坑蒙拐骗偷,只要能搞到战马就好。吴三桂的五百匹战马,数量虽然不多,那也是战马不是?当然,这个数量,张准相信还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吴三桂只要有鞑子的首级在手,往上要求补充战马,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告诉吴三桂,我给他一千鞑子的首级,他给我两千匹战马”
张准沉吟片刻,缓缓的说道。
他手上有大量的鞑子首级,就算送给吴三桂几千都无妨。不过,一千已经是极限了。吴三桂手上只有四千的辽东骑兵,还有吴定国的几千步兵,打死一千个鞑子,那已经是惊天的战绩了。要是再夸大,只怕上面都不相信了。物极必反,弄巧成拙就不好了。
信鸽在河间府和天津卫来回,那是相当的快,半个时辰的事情。结果,吴三桂那边很快回信,成交张准当即命令李绩成派人上岸,带走一千个鞑子的首级,送到天津卫去给吴三桂,顺便将两千匹的战马拉回来。
现在皇太极还在北直隶,其他地方的明军,都根本不敢出城来,虎贲军和吴三桂进行什么交易,外人都是不会知道的。其实,就算知道了,上头也会装傻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同样需要这样的战功。虎贲军在董家堡打得翻天覆地,热热闹闹,风风火火,朝廷的军队却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怎么都说不过去啊?
尤其是辽东监军高起潜,最需要这一千个鞑子的首级来邀功了,他是绝对不会戳破这样的谎言的。两千匹战马算什么?朝廷太仆寺的马厩里面,有的是战马,只是找什么由头,从里面将战马搞到手而已。有这一千个鞑子的首级,多少战马弄不到手?
张准在海边木屋舒舒服服的呆了一天的时间,积极造人,才回到了中央军营。结果,他刚刚回来不久,雅赖果然再次到来了。这一次,雅赖再也不敢带着汉奸到来了。
雅赖回去以后,将张准的要求告诉皇太极,皇太极几乎气得发疯。孙之獬的死,对大金国的羞辱尚且在其次,要命的是张准提出的要求。这个张准,每一个要求,都恰好拿捏在大金国的要害上。尤其是换取汉奸这一条,简直是太要命了。
这一个条件,皇太极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答应的。一旦答应,大金国旗下的汉人,就要全部起来造反了。他自己的威信,也要荡然无存,以后无论说什么,别人都要严重怀疑的。但是不答应,就无法换回多尔衮等人,来自大金国内部的压力,也会让他心力交瘁。好歹,多尔衮都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大金国的贝勒。
“这个张准,长生天怎么不让他快点死呢?”
连皇太极都忍不住有点期待长生天出手了。
另外,战马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答应张准的。虎贲军最需要的就是战马,大金国当然不可能满足虎贲军的需要,白白的让自己的对手增强实力。但是,少量的战马还是可以考虑的。例如,五百匹,一千匹,这么点战马数量,虎贲军骑兵无法迅速的增加,大金国还有足够的回旋时间。
只不过,希望用五百匹又或者是一千匹的战马,就将所有大金国和蒙古人的勇士尸首换回来,只怕不太现实。张准既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一千匹的战马,只怕无法满足他的胃口。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数字一定不能超过两千匹。得到皇太极指示的雅赖,就是回来继续和张准讨价还价来了。
“墨煜,你跟他谈。”
张准懒懒的说道。
皇太极要是没有诚意,他也懒得费口水了。
“明白”
墨煜眉开眼笑的去了。
他最喜欢和对方磨嘴皮子了,时不时还可以羞辱一下对方。他对打仗没有什么兴趣,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寻找一点快感,也是不错的事情。谁叫虎贲军打了胜仗呢?这个时候不欺负人,什么时候才欺负人呢?
果然,墨煜和雅赖的会谈,从天南地北开始说起,半天以后才进入正题。雅赖还是坚持自己的条件,只是愿意送给张准一千匹的战马,换回所有的大金军和蒙古人的尸体。当然,如果张准不满意的话,其他的鞑子尸首,可以折算成银两支付。
一千匹的战马顶个屁用,张准才不稀罕。这个皇太极,太过小气,手上十几万匹的战马,居然只舍得拿一千匹出来。不过,冷静以后,张准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有总要比没有好,一千匹就一千匹。至于银两,就不需要了,还是换成战马吧。
既然是谈判嘛,那就要互相争夺。你不想给我战马,我就偏偏要战马,看谁能磨得过谁,反正你们勇士的尸首,还在外面暴露荒野呢。于是,墨煜和雅赖,就开始慢慢的磨蹭这个战马的数量。
第659章 皇太极太小气
第660章 牵一发动全身,北直隶乱的一塌糊涂
张准不愿意让步,皇太极也不肯让步,注定了谈判将是非常艰难的。张准想要得到更多的战马,增强自身的实力。皇太极绝对不愿意让张准得到更多的战马,从而对自己产生更大的威胁。这个矛盾,本来就是不可调和的,只有通过战争才能解决。
墨煜和雅赖在不断扯皮的同时,双方都在不断的积累兵力,期待再次大战。期间,虎贲军骑兵和鞑子骑兵在董家堡周围的争夺,可谓是相当的激烈。每天,虎贲军骑兵都要伤亡二三十人,鞑子骑兵的伤亡,则是一百五六十人左右。
虎贲军骑兵,采取的还是零星出击的办法,零敲碎打,专门挑选鞑子的零星骑兵下手,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项本领,本来是鞑子的强项,鞑子以前也是这样对付明军的。但是现在,这项本领被虎贲军掌握得炉火纯青,反而轮到鞑子骑兵吃亏了。仗着虎贲铳的长射程,虎贲军骑兵的确是占了不少的便宜。
遗憾的是,鞑子骑兵的数量众多,虎贲军骑兵这样的零敲碎打,根本无法伤及鞑子骑兵的筋骨。特别是,后来蒙古骑兵代替了鞑子骑兵,出现在董家堡的周围,和虎贲军骑兵展开零星的争夺,结果,虎贲军骑兵杀死的,主要是蒙古骑兵,根本没有伤及到大金军的根本。
“请高僧做法”
听了墨煜的汇报以后,张准断然说道。
什么事情能够让皇太极难受,咱就做什么。
你不是担心他们无**回吗?那就让你彻底无**回
“你们……不讲信用”
雅赖得知张准下令请高僧,顿时恼怒起来,气呼呼的说道。
但是张准根本不见他,继续让人去请高僧。北直隶的寺庙不多,那就到山东崂山去请。这时候,刚好李绩成派人上岸来取走鞑子的首级,去和吴三桂交换战马。结果,雅赖刚好看到了。
雅赖以为虎贲军是真的不愿意谈判了,干脆将鞑子的首级都割走,彻底堵死了这条路。虎贲军的狠劲,当真比大金军还厉害。没办法,雅赖只好让步。最好,雅赖答应,总共送给张准两千匹的战马,将城外的尸首都全部收走。
“两千匹……好吧成交”
张准沉吟片刻,答应了。
两千匹战马,总好过没有。反正留着那些鞑子的尸首,也没有太大的作用。吴三桂那边,不可能消化太多的鞑子首级。以皇太极的个性,想要他做出太大的让步,的确是不太可能的。张准可以肯定,现在的皇太极,一定是在牙痒痒的计算着,如何才能报一箭之仇。
至于多尔衮、多铎、孔有德等人的交换,没有了下文。皇太极显然不愿意为了他们几个,将范文程等人交出来。没办法,现在的皇太极,的确是进退两难。他要是这么一交,威信就荡然无存了,大金国的统治基础都要受到严重的削弱。张准也不勉强。他手里扣着多尔衮和多铎,总是有好处的。
正月二十六,墨煜和雅赖,分别代表虎贲军和大金国,就战马交换尸首的事项达成协议。大金国用两千匹的战马,将董家堡城外所有的尸首,都全部收走。战马预先送来。虎贲军在收到战马以后,驻守董家堡的部队,不得对前来搬运尸体的大金军士兵开枪。其他各堡同样如此。当然,前提是这些大金军士兵不携带任何的武器。
“叶龙欣,派人告诉多尔衮,就说我希望用范文程换他,但是,皇太极拒绝了。他如果想回去的话,就亲自给皇太极写一封信,劝说他答应我的要求。要是皇太极不答应,他就只好永远的留在虎贲军了。”
张准沉吟片刻,轻描淡写的说道。
“都督大人,要是他不愿意写信怎么办?”
叶龙欣有些担心的问道。
张准这个做法,显然是要离间皇太极和多尔衮两人。虽然以前两人不太合得来,毕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又都是大金国的高层,在对付虎贲军方面,两人绝对是团结一致的。现在,张准故意这么做,就说要他俩因为范文程的事情,产生间隙。只是,张准的计划,未必生效。以多尔衮的聪明,一眼就能看穿张准的最终目的。
“不愿意写也没有关系,看穿我们的目的也没有关系。你派人放出风声去,就说我们愿意用范文程换多尔衮,以一换一,但是,皇太极没答应,我们也不管了。谁要是喜欢多尔衮,谁就拿东西来换。只要价钱满意,我就将多尔衮卖给他们。”
张准随意的说道。
根据他的估计,以多尔衮的睿智,自己的小伎俩,对方应该是一眼就识穿的。但是,他识穿了没关系,张准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他就是要让全天下都知道,皇太极和多尔衮之间的矛盾,都集中在一个范文程的身上。这样一来,范文程不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才怪。别的汉奸,一颗心肯定也要七上八落的,惴惴不安。
死汉奸想舒服过日子?做梦吧
至于放出风声去,要卖掉多尔衮,也不过是故意制造舆论罢了。天底下,只有两个人,可能会出钱买多尔衮,一个是皇太极,一个自然是崇祯皇帝了。皇太极既然不愿意用范文程赎回多尔衮,那就看崇祯皇帝有没有意思了。只要崇祯皇帝价钱合适,张准不介意将多尔衮送给他。价格多少?五万匹战马就好。
价格为什么这么高?价钱不高,怎么吸引别人的眼球?张准的目的,就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多尔衮在虎贲军的手里,被虎贲军抓起来了。最好是所有的民众,在街边巷尾,都将此事作为饭后的谈资。
相信民间的老百姓,特别是江南的老百姓,一定会在热烈的议论此事的。远离战场的人,最喜欢谈论战场的情况。据说三月份,扬州商业协会就要召开了,这时候不大力制造舆论,怎么显得虎贲军的英明神武?天下无敌?
张准还计算着,到时候,将多尔衮带到江南去转一圈,也让江南的人都看看鞑子的贝勒,到底是个什么模样。江南的士绅,对自己的意见很大,不震慑不震慑,他们还以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呢?
“大人,来自青州城的战报”
在谈判期间,青州城那边的战事,也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显然,阿巴泰统帅的镶蓝旗几千人,是不可能威胁到青州城的。虎贲军在青州城,可是驻扎了四个营,六七千人的,兵力比鞑子还多。因此,在到达青州城以后,阿巴泰只是试探性的扫荡了青州城的四周,做好攻击的准备,然后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皇太极原来的计划,是让阿巴泰打前锋,先去试探一下青州城的动静,做好攻击准备,然后等待土著步兵和汉军旗的到来。按照皇太极的估计,只要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摧毁董家堡,抓到或杀死张准。土著步兵和汉军旗,都可以迅速的南下,继续摧毁青州城。
结果,计划出了小小的纰漏,皇太极自己在董家堡折戈了。后续部队没跟上,这样一来,阿巴泰就孤掌难鸣了。用骑兵攻城,力有不逮。何况,阿巴泰的骑兵数量并不多,才五千人不到,根本不可能攻克虎贲军重兵设防的青州城。
好在,阿巴泰看似鲁莽,其实还是挺小心谨慎的,得知皇太极在董家堡战斗失利,立刻率军北返,不做丝毫的停留。青州城内的虎贲军,都是步兵,想要追赶,同样是力有不逮。而协助作战的龙骑营也没有想到,阿巴泰会跑得比兔子还快,想要追赶,已经追不上了。换言之,就是青州城安然无恙,阿巴泰自己的损失也不大。
“大人,来自济南城的战报”
在阿巴泰到达青州城的同时,岳托同样到达了济南城附近。
岳托要比阿巴泰更加的小心稳重,行军的速度,要比阿巴泰稍微慢一点,进攻的动作,也比阿巴泰要稍微慢一点。结果,他刚刚将济南城包围起来,就接到了皇太极战败的消息。和阿巴泰一样,岳托当即放弃了对济南城的控制,立刻率军返回。虎贲军都是步兵,当然无法追赶,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鞑子骑兵迅速的退走。结果,济南城安然无恙,连枪炮都没有放多少。
面对这样的战况,山东巡抚朱大典简直要发疯。早知道岳托只是虚晃一枪就离开,他就不应该请虎贲军到来了。请神容易送神难啊虎贲军到了济南城,肯定是不会离开的了。这尊大神摆在济南城,等于是在他的屁股下扎了无数的钉子,他还能坐得稳就怪了。
早知道虎贲军会在河间府收拾皇太极一顿,朱大典是打死也不会让虎贲军进入济南城的。现在,张准不但得到了钱,还将两个营的兵力安插到了济南城,还组建了济南城防军。基本上,济南城有一半,嗯,准确来说,是八成以上的军务,都是虎贲军在做主了。
济南城落入了张准的手里,那大半个山东,除了兖州府之外,其他的各府,都肯定要听虎贲军的话了。他这个山东巡抚,大概也做到头了。就算不做到头,也要被架空了。张准还能轮到他来说三道四?当然,他也可以热血一把,来找张准的麻烦。至于会不会被当场打成黄蜂窝,那就难说了。
“命令彭勃和李家喜,一定要钉在济南城里面。”
“如果朱大典想动手,那就动手好了。”
“命令龙骑营,进驻济南城的附近”
张准神色冷峻的连续下达了多道的命令。
山东战事的发展,和张准原来的估计,有一点点的偏差。总的来说,要比原计划的好上一些。本来以为,鞑子一定会将山东西部三府都毁坏的,青州城和济南城也要经历战火。没想到,皇太极战败,岳托和阿巴泰立刻后撤了,连杀人放火都没时间。看起来,鞑子的胆子,也不是很大嘛
其实,仔细想想,也是可以理解的。皇太极是什么人?是大金国的国主。在他的领导下,大金国多少年没有打过这样的败仗了?好像从来就没有过。因此,董家堡突然战败,当然会让鞑子高层都心惊肉跳。连皇太极都战败了,下面的人哪里还敢恋战?
战败的消息传出,你叫阿巴泰和岳托,怎么不胆战心惊?他们俩可是孤军深入。一旦皇太极顶不住虎贲军的压力,被迫北撤,虎贲军从河间府西进,拦腰一刀,就会将他俩堵在黄河以南。到时候,虎贲军从多个方向涌过来,就是用人海战术,都可以将他俩淹没。
董家堡战役可谓是牵一发动全身,有效的影响了整个战局。这一点,估计皇太极和张准两人都没有想到。无论如何,山东全境毕竟是保住了。只有鞑子行军所过的地方,遭受了一些损失。这个结果,张准是乐意看到的。山东西部三府要是被打烂,重建起来就麻烦了。
原来紧张兮兮的德州、临清、聊城等地,听说鞑子退走,都是极大的松了一口气。有部分胆大的民众,甚至离开济南城等地,开始返回自己的家乡了。龙骑营的虎贲军骑兵,也开始在德州附近游弋。基本上,济南府周围,已经是虎贲军的天下了。
当然,这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前面说了,保住了山东。不好的一面,就是阿巴泰的镶蓝旗,岳托的正蓝旗,实力基本上都完好无损。虎贲军在以后的战斗中,还要继续对付他们。他们退回北直隶,和皇太极汇合以后,皇太极的力量,显然增强了。
登州城已经被虎贲军攻陷,多尔衮、多铎、孔有德等人都被活捉,大金军已经没有进攻山东的必要了。现在的皇太极,目光都在张准的身上。董家堡战败,大金军损失不少,但是,还没有到元气大伤的地步。随着岳托和阿巴泰两员战将的退回来,还有阿济格重新整顿正红旗,皇太极的实力,颇有起色。
董家堡战役的胜利消息,不胫而走,整个山东,乃至是北直隶南部,都是一片的沸腾。现在整个山东,都只知道虎贲军,而不知道朝廷的军队了。朱大典深知此事不妙,却也只能无奈。济南城的两个王爷,更是黯然。他们都觉得,或许,他们在山东的日子,应该很快就要结束了。或许,就在今年,他们就要被张准“礼送出境”了。
相对山东百姓的欢喜,北直隶的百姓,就比较糟糕了。为了发泄董家堡战败的不满,皇太极下令纵兵抢掠。大量的鞑子骑兵,还有蒙古骑兵,向河间府周围的各地,还有附近的保定府、真定府、大名府、顺德府等地进攻。一时间,整个北直隶一片的风声鹤唳。
北直隶各地驻守的明军,战斗力比虎贲军相比,那是一个天,一个地。面对鞑子的疯狂攻击,根本无法阻挡。在短短数天的时间里,就有大量的县城村镇被屠戮,大量的人口被杀害,大量的财富被抢走。整个北直隶南部,都是一片的烽烟,一片的血泪。
二月二十四这天,鞑子镶黄旗进攻高阳(今河北省高阳县)。高阳城内,有致仕的内阁大学士,崇祯皇帝的老师孙承宗在此。当年,孙承宗担任辽东督师,成功的阻挡了鞑子西进,乃是鞑子的死敌。这次豪格进攻高阳,就是冲着孙承宗而来的。杀不了张准,也要杀了孙承宗。
结果,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鞑子破城而入。孙承宗自杀,全家一百三十余口全部遇难。高阳城内的百姓,也被鞑子屠戮干净,三四万人无一幸存。豪格仇恨张准,仇恨孙承宗,悍然下令屠城,又下令将孙承宗的尸体肢解成无数的碎块。随后,豪格又率军疯狂的杀向附近的保定城。
前来支援高阳的卢象升,被鞑子骑兵阻挡,无法及时赶到。当他到达高阳城的时候,只看到遍地的尸首。孙承宗自杀以后,依然被鞑子下令碎尸,卢象升派人尽力收集,最终依然无法收集齐全,只好以上好棺木盛之,然后派人向京师报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