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尔哈朗沉吟着说道:“谁愿意南下主动进攻董家堡?”
豪格迫不及待的说道:“我去”
宰桑布和也说道:“科尔沁草原的勇士,也愿意前往。”
在蒙古的各个部落里面,和大金国关系最亲密的,当然是科尔沁部落了。除了相互之间的联姻不说,两者的利益也是最亲密的。前面两次入寇,科尔沁部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尝到了甜头的他们,自然是紧紧的跟在大金军的屁股后面。在地盘上,两者也是接壤的,可以随时沟通有无。科尔沁部落的东面,就是大金国控制的广宁城。
这次南略,科尔沁部落出动了足足一万八千名的骑兵,人数绝对是最多的。林丹汗当年号称四十万铁骑,其实都是吹牛皮吹出来的,真正属于他的还不到五万人。现在,科尔沁部落一口气就出动了一万八千人,一点折扣都没有,几乎比得上当年林丹汗的全部主力了。
“草原勇士是满洲勇士的好朋友”
“这是毋庸置疑的”
皇太极对宰桑布和的表态非常的满意。
宰桑布和的表态非常的关键。他是三大部落中实力最强大的,他的表态,对蒙古其他部落的首领,影响是非常大的。宰桑布和既然表态了,其他的蒙古部落首领,其实内心里有什么其他的想法,也不敢真实的显露出来。
所谓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要是南略过程一切都顺风顺水的话,皇太极也看不到蒙古部落的实质性心态。但是,现在阿济格的正红旗出现了麻烦,南略似乎遇到了一些挫折,蒙古各部落心思迥异,他就能从其中看出很多的门道来了。
科尔沁部落是可以无条件信任的,哈喇慎部落暂时没有大的问题,唯独土默特部落的心态,可能会摇摆。如果大金军继续失利的话,这种摇摆的心态,会更加的明显。
土默特部落向来都是跟随林丹汗的。阿日斯兰当初也是林丹汗的亲信之一。林丹汗病死,他的儿子额哲无能,碌碌无能,无法继续统帅蒙古各部,结果被大金军所灭。林丹汗的八个老婆(福晋),也被皇太极、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巴泰等人全部接收,其中就包括美女娜木钟。
其实,林丹汗的这几个福晋,美色都是罕见的,的确让不少人艳羡。在蒙古人内部,就有不少人试图打她们的主意。尤其是在林丹汗病重期间,他的这些福晋,也不甘寂寞,多半和其他的蒙古首领有联系。土默特部落首领阿日斯兰就是其中之一。
游牧民族的女子并没有什么贞洁观念,改嫁过户乃是家常便饭。昔日成吉思汗的一个老婆,被自己的敌人抢去,**怀孕,后来又被成吉思汗抢回来,也没有怎么处理,依然是成吉思汗的老婆之一。她的孩子生下来,也列为成吉思汗的儿子,只是后来不怎么出名罢了。
阿日斯兰的实力是不错的,拥兵同样过万。要是没有皇太极的插手,在林丹汗死后,阿日斯兰是有机会成为新的蒙古汗王的。按照蒙古人的一贯做法,他可以将林丹汗的这些福晋,都全部接受过来,成为自己的福晋。阿日斯兰的确是这样希冀的。但是,皇太极一插手,阿日斯兰就是人财两空了。
看到皇太极的目光盯着自己,阿日斯兰急忙说道:“彻辰汗,我愿意率军攻打董家堡不拿到张准的人头,绝不返回”
豪格和岳托等人攻克归化城,最终臣服蒙古各部落以后,漠南蒙古十六部共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因此,阿日斯兰要称呼皇太极为彻辰汗。这个封号,仅仅比昔日的成吉思汗低一个等级,同样是富有四海的意思。
皇太极看到阿日斯兰目光游移,就知道这家伙是言不由衷。他知道自己抢了对方的女人,对方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豪格迎娶的苔丝娜福晋,据说就是阿日斯兰昔日的拼头。只是慑于大金国的强大实力,他不敢公开和大金国作对罢了。
有情报表明,阿日斯兰一直和林丹汗的弟弟沙图台吉关系非常的密切。而沙图台吉是当年的铁槊科诺特十苏木之一。在大金军攻克归化城以后,沙图台吉就下落不明了。皇太极有充足的理由怀疑,沙图台吉潜伏在暗处,试图对大金国不利。
铁槊科诺特,也就是林丹汗的亲兵队伍,因为装备铁槊而得名。蒙古人缺少铁,能够以铁槊为武器装备,是很了不起的。此外,铁槊科诺特还装备明军骑兵的制式盔甲,防护性能也相当的不错。苏木,就是统领的意思。铁槊科诺特,又称作铁槊兵,总共有十个统领。兵力大概两万人左右。
由于装备精良,铁槊科诺特原来是比较有战斗力的,一直是林丹汗维持汗位的重要力量。但是在他病重期间,十个统领心思各异,内讧激烈,甚至有人试图发动叛乱,夺取汗位,结果被林丹汗安排后手杀死。由于内部的混乱,额哲上台后,最终被大金军所乘。如果不是铁槊兵内讧分裂,归化城也不会这么快陷落。
这个阿日斯兰,不能充分信任,这是皇太极做出的判断。既然不能信任,这家伙就不能随便的放出去。换言之,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身边。对于不信任的人,皇太极要时时刻刻盯着他,甚至是考虑想办法撤换他。因此,皇太极含笑说道:“土默特部落的勇士,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你们要负责监视京师的动静。”
阿日斯兰的目光,顿时黯淡下去。他不是傻蛋。相反的,他很聪明。能够控制一个部落的人,哪个是傻蛋?阿日斯兰明白自己是被皇太极怀疑了,以后的日子恐怕不会很好过。不过,他表面上却是一脸的恭谨,虔诚的说道:“彻辰汗的话就是长生天的谕旨,阿日斯兰谨遵圣谕。”
皇太极微微一笑,轻轻的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个阿日斯兰,倒是很懂得见风使舵啊发现自己遭到怀疑了,马上就表露出虔诚无比的样子来,试图降低自己的怀疑力度。不过,就是因为他见风使舵的本领太强,皇太极才会特别的关照他。既然你可以对我表现的如此的虔诚,那么,在别人的面前,你岂不是也可以同样的虔诚?
土默特部落的位置,距离大金国的核心腹地比较远,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附近,一直以来,这片地区的蒙古人,都是和明国人走的比较近的。明国在南边的大同府,设置有马市。土默特部落可以从明国直接用战马交换各种物资,基本上不需要仰仗大金国的鼻息。
皇太极最担心的,就是明国人大力拉拢土默特部落,用先进的装备武装土默特部落的骑兵。对于当初的铁槊科诺特,皇太极还是有点顾忌的。所谓的铁槊科诺特,其实就是全副明军装备的蒙古骑兵。要不是他们内部闹分裂的话,大金军未必能够一下子干掉他们。
他甚至想到,要是这家伙和张准勾搭在一起,没准蒙古草原就要危险了。以张准的眼光,不可能不意识到土默特部落的价值所在。对于明国来说,只要拉住了土默特部落,不但战马不缺,还可以获得一支相当精锐的骑兵,不可不防啊
“咦……我为什么想的这么远呢?”
皇太极忽然自嘲的轻轻的敲了敲自己的手指。
他的这个动作,被周围的所有人都看到了。只是大家谁也不明白,皇太极的这个动作,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怎么能想到,在这么远的时间里,皇太极的思绪,居然飞跃到这么远了那?张准和大草原……有什么联系吗?
哈喇慎部落首领哈丹巴特尔站起来,大声说道:“我也去”
这家伙是典型的蒙古大汉,脑袋比较简单,说话的声音也非常的宏亮。当然,简单只是相对而言的。哪个脑袋简单的人,可以身居高位了?他也是当年的铁槊科诺特的十大苏木之一,还是以骁勇著称的。皇太极最欣赏他的一点,不是他的骁勇,而是他和阿日斯兰不和。
哈喇慎部落的位置,在山海关的北面。因为明国和大金国的战争,这里是没有马市的。换言之,就是哈喇慎部落无法从明国那里获取物资,必须要通过土默特部落。而土默特部落有意无意的刁难哈喇慎部落,从中收取折扣。正常而言,一匹战马可以兑换十五两的银子,但是经过土默特部落的手,就只能兑换十两,甚至是十两都不到。哈丹巴特尔不恼怒阿日斯兰就怪了。
皇太极点头说道:“好哈喇慎部落的勇士也去吧”
其他几个蒙古小部落的首领也纷纷站起来,表示愿意带兵前往董家堡,将张准完全推平。他们是小部落,最需要的就是人口和物资,壮大自己。为此,他们对于南下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绝不会轻易的退缩。
皇太极摇头说道:“诸位,我们的眼里,不能只有张准一个人。他不值得我们大家都一起上。你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去找张准的麻烦,这是肯定的。
但是,这还不够。大金军不但要去找张准本人的麻烦,还要去将张准的老巢,也完全的铲除掉。换言之,就是要将莱州府和登州府都夷为平地。简而言之,就是兵分两路。一路去攻打董家堡,一路继续深入山东,却铲除张准的老巢。
至于京师周围的明军,反而不用太担心。明军的战斗力有限,就算打了鸡血,突然出击,给大金军造成一定的损伤,也必然不是大金军的对手。此外,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明国朝廷,应该是很乐意看到虎贲军灭亡的。
“豪格,你和阿巴泰率军南下山东,钳制济南府周围的明军。”
“岳托,济尔哈朗,你们率军进攻莱州府和登州府。”
“其他众人,和我一起,率军进攻董家堡。”
皇太极很快部署完毕。
大金军的战争机器,立刻迅速的运转起来。
第632章 虎贲军的海洋战略
虎贲军拿下登州城,各项后续工作随即展开。
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修复北门外的港口。登州城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特殊,处在山东半岛的东北方尖端,距离辽东、朝鲜,乃至是京师的距离都很短。因此,一直以来,这里就是经略辽东的重要港口。以前,东江镇的大部分后勤补给,都是从登州城输送出去的。昔日登州水师的母港,也设置在登州城。
虎贲军以后要反击辽东,肯定少不了登州城这个重要的后勤基地。登州城原来的港口,只有十五个泊位,显然无法满足虎贲军的需要。虎贲军要是从海上反击辽东,后勤输送任务,一定会非常的繁重。虎贲军海军拥有的船只数量很多,十五个泊位,根本不够用。
“将泊位扩展到三十个”
张准当场拍板,肯定的说道。
随即,张准特别划拨一万两银子,作为扩建码头的专项资金,并指定专人负责,务必要在明年的正月之前完成。张准估计,一年以后,也就是明年的正月,自己说不定就要用上登州城的新建码头了。
除了码头的泊位,各种先进的装卸工具,例如龙门吊、滑轮组之类的,都是要安装的。以前,没有这些工具,装载一艘普通商船的货物,需要三天的时间。有了这些工具以后,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龙门吊和滑轮组,对于装载大型的沉重的货物,特别有用处。而这些货物,正是以前使用人工装载最麻烦的,最耗时间的。这等于是让泊位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极大的增加了码头的利用效率,运输量自然可以大量的增加。
光有码头泊位还不够,还要修建更多的仓库,储存更多的物资。无论是北上辽东,东进朝鲜,又或者是西进京师,南下江南,都随时需要调拨大量的物资。海运的速度和效率,都要比陆地运输强大得太多。如果前线有需要的话,再从各地运送到登州城,已经来不及。因此,这里必须兴建大量的仓库,储备足够的物资。
“仓库的数量,越多越好。”
张准慎重的说道。
他将周一鸣叫过来,指定他专门负责仓库的建造。两人还详细的研究了仓库的大小,类型,位置,以及仓库之间的连接道路等。对于这么一件小事,张准如此的重视,旁边的陪同人员,都有些一些不解,只是暂时没有询问出来。
“大人请放心,我们会尽快的完善仓库设施的。”
周一鸣肯定的说道。
“好”
张准点点头说道。
他当场划拨一万两的银子,专门负责兴建各色仓库。
在场的很多人,包括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在内,对张准的大手笔,都有些不太理解。他们有些搞不懂,为什么张准对码头的兴建如此的急切,为什么投入那么多的资金兴建船只。在他们看来,虎贲军现在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而张准将太多的钱,都投放在海洋的上面了。
别的不说,单是薛知蝶的造船厂那里,银子几乎从来不曾缺少过。造船厂的银子花费,简直就跟流水一样。这不能不让人眼红。事实上,不但高弘图和张慎言眼红,陆军的很多高级指挥官,同样眼红。在他们看来,同样的银子,要是投放在陆军的上面,那该可以增加多少的部队,增加多少的武器装备啊偏偏这些银子都去了海军那里
张准显然是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他非常明白,自己必须小心谨慎的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表面看起来,是有关资金的分配多少,其实,核心乃是陆海之争。自从这个世界上出现海军以后,陆军和海军的争夺,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实力,都是存在的。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同样存在。
虎贲军发展到现在,有陆军,有海军,有海军陆战队,相互间的争夺,想要不激烈,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一个军种的指挥官,都希望自己的部队得到壮大。部队要壮大,当然要获得更多的军费支持。没有军费,哪里的兵员?哪来的武器装备?
上次攻打登州城的时候,海军陆战队的两个指挥官,方贺和刘栋,就委婉的表示,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太少,可能无法承担攻城的重任。显然,两人的言下之意,当然不是无法攻城,而是想要借这个机会,扩大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拥有更多的人员和武器装备。
毫不掩饰的说,这样的思想,在每个军种都是存在的,只是他们有没有胆量在张准的面前表露出来罢了。而在这些纷争里面,陆军和海军的纷争,显然是最主要的,也是最麻烦的。如果无法统一认识,在日后的战斗中,就有可能出现陆海军闹矛盾的情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的陆军和海军,矛盾就非常的深,两者互相扯皮,互相争夺,最终葬送了自己。美国的情况也差不多。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从来都尿不到一起。英国向来是海军居首,陆军乃是后娘养的,情况倒是好一些。张准当然不希望自己的部队,弄得好像是小日本那样,陆海互掐,最终一起完蛋。
当天晚上,张准就召集虎贲军的有关军官,包括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以及内政系统的官员,做了一次关于海洋战略的演讲。这个演讲,是张准很早就想举行的,只是一直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合适的机会。但是现在,这个演讲必须立刻进行了。
他要是还继续拖延下去的话,大家对他的资金分配,对他的未来战略,就要产生很大的误会了。虎贲军的发展,和其他历史上的军队有些不同。由于张准个人的原因,虎贲军的发展,更注重于海洋战略。也就是说,虎贲军的展开,主要是依靠海洋来进行的。
偏偏这个时代的人民,对于海洋战略,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即使是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对于海洋,也没有深入的准确的认识。最多,他俩也就是知道,海上贸易生意比较赚钱。但是,风险也很大。海上还有海盗,有风浪,搞不好,就是船毁人亡的结果。是的,即使他俩是当世大儒,对于海洋的认识,也就是这样的水平。而他俩的水平,也刚好代表了明国朝廷上下官员对海洋的普遍认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台湾这个重要的岛屿,居然没有在明朝的版图范围内。小小的澎湖列岛都有明军驻守,偌大的台湾岛,却看不到明军的影子。甚至,后来红毛鬼进入台湾岛,明军并没有任何的反应。只有当红毛鬼试图进入澎湖列岛的时候,才遭受到明军的反击。
只要澎湖列岛,不要台湾岛,显然,这是很不正常的。
归根到底,还是这个年代的人,只关注陆地,不关注海洋。郑和下西洋,更重要的目的,是在炫耀明国的武力,而不是为了获取利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总是羞于在外人的面前谈起利益。尤其是海洋上的利益,更是羞于提起。又或者是,根本不觉得海上有什么利益。
“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这样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只比我们的北直隶稍微大一些。它的四周全部都是海洋,没有任何的陆地可以连接。它自身的人口也不多。要是按照我们一贯的思维,这样的国家,肯定是无法争夺世界霸权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曾经在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的霸主。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它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是它本身国土面积的两百多倍。它的军队,几乎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战斗,并且几乎都能够获得胜利。”
“这个国家,有一个特殊的称号,叫做日不落帝国,意思就是永远都不衰落的帝国。它的崛起,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它最强大的军队,就是它的海军。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可以到达世界上海洋的每一个角落。”
张准的开场白非常的有意思,立刻将大家的兴趣都吸引起来了。其实,张准讲故事的能力,的确不咋的。不过,大英帝国当年的神勇,还是让不少人津津乐道的。尤其是它的海上霸权,的确让不少人向往。其实,就国力而言,明国完全不输给英国,但是,最后世界的海洋势力划分,却没有明国的份。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悲哀。
“海洋意识是一个濒海民族的灵魂。”
“海洋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强弱和国家的盛衰。日不落帝国的崛起,正是因为它的国民,拥有强烈的海洋意识。陆地的领土当然重要,但是海洋的领土,同样重要。”
“没错,海洋也是我们的领土。渤海湾,黄海,东海,南海,南洋,这些,都全部属于我们的领土。我们不要仅仅看到辽东,不要仅仅看到蒙古草原,不要仅仅看到玉门关以西。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大量的神圣领土存在。”
张准微微顿了顿,继续语调激昂的说道。
显然,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下面听众的强烈的反响。海洋居然也是领土的一部分?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在以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海洋是公共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自由来往的。既然是公共的,那就没有必要过于关心了。但是,如果说,这些海洋也是领土的一部分,那就有必要予以重视了。
对于这一点,来自后世的张准,当然有很深的感触。咱们中国人从来都没有输给什么,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近两百年来,才被人欺负的厉害。而这个欺负,正是从海洋开始的。北洋水师的覆没,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气的中国人,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苦。
如果我们总结反思近代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可列出很多条来,诸如封建制度的没落、小农经济的封闭落后、清政府的昏庸腐败、闭关锁国等,但长期以来固守着封闭的大陆意识,没有形成开放的海洋意识也是其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封建几千年,以重农抑商为主要特征的大陆意识根深蒂固,这是造成东西方海洋观念巨大差异的症结所在。
在我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重农抑商,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老子从农民小私有者的立场出发,提倡小国寡民、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反对商品经济,反对商业带来的剥削思想。
老子认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是最自然的、最理想的生存环境。小国寡民就是老子所指的“道”在社会上的再现。
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努力与自然合一,务使生活超然、洒脱、逍遥的精神内涵。尤其到宋朝时儒释道合一,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植根于中国人心中,形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部分。
老子的重农抑商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孔子学说成为2 000年来封建文化的正统。被誉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其经济思想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儒家正统所尊崇的农本思想和耻于言利的观念,为后代重农抑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改革家商鞅,是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第一人。
商鞅把农业看做“本业”,把工商业看成“末业”,倡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他拟定的新法规定,凡是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劳役和赋税;凡弃农经商,要将其全家沦为官府的奴婢。
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则把重农抑商思想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在著名的《五蠹》中把商人列为危害国家、社会的“五蠹”之一。明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引进西学第一人”的徐光启也极力推崇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
以上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关于农本思想的论述,对我国重农抑商思想的长盛不衰发挥了重要作用;加之受“三纲五常”以及“父母在不远游”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开放、进取为特征的海洋意识的形成受到极大的限制。
重农抑商成为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思想,深深地植根于封建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华民族走向海洋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两朝,厉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达数百年,使得中华民族宝贵的海洋意识几近泯灭。
“对于海洋,我们认识多少呢?”
“郑和七下西洋,看起来威风,但是,他是否真的认识了海洋呢?他下西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会觉得,不重视海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海空荡荡的,什么东西都没有,远远不如土地来的重要但是,我要说,你们错了你们完全错了”
“海洋对我们非常的重要甚至是关乎生命的重要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倭寇根本就没有上岸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日本也根本没有在朝鲜登陆的机会要是我们控制了海洋,西洋人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南洋”
“有朋自远方来,有敌自海上来以前,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太封闭,太自我,太清高,认为我们乃是天朝上国,是世界的核心,其他人都要仰仗我们的鼻息而存在。但是,我必须冷酷的告诉大家,你们又错了”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民族,也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和我们陆地相连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部分,和我们是没有陆地连接的。只有海洋,才能将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联系在一起。换言之,海洋才是联系全世界的纽带”
张准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话题,一步一步的引入核心。
不错,明国人的思想,的确比较守旧,比较封闭。但是,你不能说,明朝人愚蠢。你不能说,明国人目前不懂得海洋的利益所在,以后也不懂得海洋的巨大利益所在。事实上,明朝人非常聪明,一旦他们的脑袋开窍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也很快。
比如说,徐光启、孙元化、赵士祯等人,在接受了西洋传来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以后,很快就能学为己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有关红夷大炮的。红夷大炮的准星、照门、刻度这些,都是徐光启发明的。而孙元化,更是复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红夷大炮。
但是,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郑和七次下西洋,除了炫耀武力,还带来一个巨大的后果,就是确信明国的周围,根本没有威胁明国的海上力量存在。从东亚到非洲海岸,根本没有任何的国家,可以对明国造成海上的威胁。
这是一个巨大的误会。一个屁股决定脑袋的误会。当时的明国统治者,在建文帝的影响下,最先想到的,乃是巩固自己的统治,而不是去获取利益。当他们觉得自己的统治已经非常稳固,不会受到侵犯的时候,他们就对海洋无视了。
人如果太过聪明,很容易走歪门邪道。国家也是如此。如果郑和舰队,不是因为某些目的前往西洋,而是实实在在的想要发财致富的话,所过之处,早就成为明国的殖民地了。以当时郑和舰队的力量,拿下沿途的国家,根本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现在,我要阐述的,乃是一些最基本的海洋理论。大家听起来可能有点陌生,不过,我相信以大家的聪明,最终都会弄懂的。”
张准娓娓而谈。
他要阐述的,的确就是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一些可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基本海洋理论。只有虎贲军海军明白还不够,还要在场的所有人,都明白这一点。否则,陆军永远都会拼命的阻挠海军的发展,拼命争夺海军的军费,而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也不会理解他的决定。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自远古时代至十五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
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出现了“官山海”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开发的政策。这是十五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必须承认,高弘图和张慎言等人的认识,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
整个大明朝,所有人对海洋的认识,其实都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明朝大部分的沿海人民,只懂得利用海水来煮盐,利用大海来捕鱼,其他的,基本上就不懂了。比如说,张准刚刚穿越到来的时候,杨家屯就是这个样子的。海上贸易,那是很少人才有资格进行的。
自十五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大航海时代到来,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时代到来了。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因素迅速发展。但是,明朝人对于海洋利益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北方人。
北人骑马,南人乘舟的惯性思维,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