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济尔哈朗很快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详细的解释说道:“茂巴礼,你听清楚了,汗王不答应阿济格的请辞。他是正红旗的旗主,他要承担起战败的责任。要是每个人打了败仗,就撒手不管,大金国岂不是成了一盘散沙?”
这话非常不客气,直接就批评阿济格撂挑子了。满族人说话本来就比较直,野猪皮以前就最讨厌汉人的兜圈子,绕了大半天,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上,济尔哈朗也有资格说这样的话。撇开他和皇太极的关系不说,他还是阿敏的亲弟弟。但是,济尔哈朗连阿敏都不买账,更不要说你阿济格了。批评你就是批评你,哪怕是阿济格在此,也不敢反驳什么。
可是,对于茂巴礼来说,让阿济格继续担任正红旗的旗主,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这等于是将阿济格悬挂起来示众。会让阿济格打了败仗的消息,让更多的人都知道。这对于爱好面子的阿济格来说,比杀了他还难受。而打了败仗以后的一连串处理程序,也会让阿济格颜面尽失。
事实上,皇太极就是要阿济格比死了还难受。他不能公开的处死阿济格,否则,会引起其他满洲贵族的不安。但是,让阿济格挂着战败的标牌,在大金国内部游街示众,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而大金国上下,对于打败仗的人,也的确没有什么同情心。
茂巴礼也不是傻蛋,逐渐的想清楚了其中的关键,委婉的说道:“大汗,十二贝勒身心疲惫,恐怕是不能担任旗主的职务了。为了正红旗的未来,还请大汗另选贤能。”
皇太极温和的说道:“我会派巫医给他治疗的。”
茂巴礼又说道:“正红旗损失惨重,以十二贝勒的能力,恐怕是没有能力恢复了。请大汗开恩,允许正红旗返回辽东休整,补充缺损。”
皇太极依然是不动声色的说道:“对于正红旗的损失,还有下一步的行动安排,旗主会议自然会有妥善的安排。”
茂巴礼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再说,皇太极就没有什么好话了。他是阿济格的心腹没错,要为阿济格说话也没错,但是,如果因为阿济格的原因,要将自己的小命也搭上,那就真的是太糟糕了。
要论耍手段,耍心眼,十个阿济格都不是皇太极的对手。这次阿济格打了败仗,反而被皇太极留用,大家在感受皇太极“仁爱博大”的胸怀时,一定会狠狠的将阿济格踩在脚下。多尔衮、多铎被困山东,阿济格又打了败仗,多尔衮三兄弟,可谓是大势已去矣。
当茂巴礼和其他人离开以后,营帐内,只剩下济尔哈朗和皇太极两人。济尔哈朗用力的揉着自己的眼皮,无奈的苦笑。他就知道自己的眼皮跳的如此厉害,肯定没有什么好事。结果没想到,居然是这样的噩耗。十个牛录的损失,哪怕是皇太极,也难以承受啊大金国就两三百个牛录,一次十个,一次十个,一会儿就折腾完了。
皇太极则木然的站立在案桌的前面,一动也不动。这个动作,是皇太极思考问题的习惯性动作。有人思考问题,喜欢走来走去的踱步。皇太极喜欢的,却是静静的肃立。在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打扰皇太极的。否则,就是找罪受。
“又是张准”
蓦然间,皇太极狠狠的骂了一声。
皇太极既然出声,就表示他已经结束了思考,回到现实中来了。
济尔哈朗疑惑的说道:“这个张准,怎么突然跑到河间府来了?”
皇太极恼怒的说道:“鬼知道我也是刚知道,张准居然在河间府”
济尔哈朗皱眉说道:“阿济格也是粗心大意,上了张准的当。我总是感觉,这件事有些奇怪,不太合常理。张准为什么会到北直隶来?为什么又能够诱使阿济格上当受骗?阿济格手上有二十个牛录,兵力不算弱,居然一口气就被打掉十个牛录,怎么想都觉得不可能啊?正红旗都是骑兵,就算打不过,难道还跑不了?”
皇太极怒气难消,悻悻的说道:“多尔衮还想不到自己会被困死在山东呢结果怎么样?我怀疑他都要被饿死了这个张准,忒也狡猾。阿济格平时打仗还不错,怎么一遇到张准,就变成了猪头似的。”
济尔哈朗皱眉说道:“阿浑,当今之计,还是先想办法搞清楚张准的底细再说。我就想不明白了,张准不呆在山东,到来北直隶做什么?是冲着明国朝廷去的?还是冲着我们来的?”
皇太极也是暗自苦恼。济尔哈朗的疑问,其实也是他的疑问。他也搞不懂,张准不好好的呆在山东,跑到北直隶的河间府来,到底有什么目的?要说是冲着大金军来着,那也太诡异了。这件事,怎么看就怎么怪,也难怪阿济格会中计,当真是太邪门了。
想到这里,皇太极忍不住暗自庆幸,幸好是阿济格率先南下,结果一头撞到了张准的枪口下。要是豪格率先南下,搞不好撞枪口的就是豪格了。要是豪格战败,皇太极肯定要更加的心痛。阿济格战败,皇太极自身的地位,反而更加稳固。要是豪格战败,那就适得其反了。
大金国的细作系统,在京城是非常发达的。明国朝廷的大部分机密情报,皇太极都能准确的知道。但是在虎贲军这边,就很不完善。到目前为止,皇太极所掌握的有关张准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对于张准的准确行踪,更是无法迅速的掌握。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皇太极非常相信这句话。因此,他一直都很重视细作系统的完善。大金军每次南略,其实都是建立在对明国内部了如指掌的情报上的。明国内部有多少的军队,都驻扎在哪里,统帅是哪个,有什么长处和短处,有没有劝降的可能,皇太极都非常的清楚。
唯独对上虎贲军,完全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但是,他不能怪罪细作不力。张准和虎贲军的崛起,都太快了,太古怪了,太出人意料了。饶是皇太极自己亲手来抓细作,也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在虎贲军的控制地盘建立完善的细作系统。
此外,虎贲军控制区内,也有一点让皇太极很恼火。大金国的细作,很难用金钱收买到有价值的情报。虎贲军的官员,对收钱都很忌惮。不是他们不想收钱,而是不敢收钱。要是细作送钱给他们,十有八九会被虎贲军的反间谍系统抓起来,连相关的官员也会被严肃处理。久而久之,虎贲军的人,根本不敢和大金国的细作接触。
虎贲军专门建立了猫眼司、情报司之类的情报机构,不但负责刺探情报,还负责清除大金国的细作。他们渗透到大金国细作的内部,yin*大金国的细作上钩。这种行动,让潜伏进去的细作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永远的失踪掉。
在黄县大战以后,皇太极通过多种的渠道,向张准的控制区,派去了至少三四百名的细作。结果,幸存下来的,可能还不到一成。每个月能按时送回来的情报,数量极少,有价值的更少。这样的结果,当然导致皇太极对张准的情况,掌握得比较粗疏。
比如说,张准在河间府的行动,皇太极就完全不知道。济尔哈朗说得没错,张准一定是在河间府早有预谋了。否则,以阿济格的本事,就算打不过,那也逃得出来的。结果,阿济格偏偏损失了一半的兵力。可想而知,张准的陷阱,会是多么的毒辣。
沉吟片刻,济尔哈朗试探着说道:“要不,让豪格去河间府看看?”
皇太极斜眼看着他,神色古怪的说道:“你对豪格有信心?”
济尔哈朗无奈的笑了笑,不敢答话。
哪怕是关系最亲密的人,有些话也是不能说的,尤其是涉及到汗位继承人的问题,济尔哈朗除了表示支持皇太极的任何决定之外,其他方面不会多说。汗位继承人这个话题太敏感,济尔哈朗可不想自己陷入其中。从汉人的经验来看,无论多大的功臣,一旦涉及这个敏感的问题,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皇太极的确很喜欢豪格,百年之后,铁定会将汗位传给他的。但是,对于豪格的军事指挥能力,皇太极也很清楚。和多尔衮、阿济格、岳托等人比起来,豪格还差得太远。阿济格都被张准打得这么惨,豪格再去,继续挨揍吗?
沉吟片刻以后,济尔哈朗说道:“那,让岳托和阿巴泰一起去?他们两个一个勇猛,一个沉稳,互相调剂,就算张准有什么陷阱,也奈何不了他们两个。”
皇太极凛然说道:“不用了。过完年以后,我亲自率军南下去对付张准。”
济尔哈朗吃了一惊,疑惑的说道:“需要你亲自去吗?”
皇太极肃然说道:“需要非常需要不但我的正黄旗要去,还要动用全部八旗的力量”
济尔哈朗有些担心的说道:“这……还让岳托统军就好了吧?京师这边……你不在这里坐镇……”
皇太极忽然深沉的一笑,不屑的说道:“京师?你多虑了。你觉得,要是我大举南下对付张准,崇祯会有什么反应?”
济尔哈朗若有所思的说道:“坐山观虎斗。”
张准和明国朝廷不和的消息,从来都不是秘密,虎贲军更是高喊要造反的口号,不断的宣扬要推翻明国朝廷的理念,大金国的高层,当然也知道了。明国朝廷也试图千方百计的打压张准,收拾张准,只是没有足够的力量而已。
皇太极点点头,冷冷的说道:“没错,崇祯肯定会坐山观虎斗的”
济尔哈朗皱眉说道:“那……也不需要你亲自出马啊”
皇太极痛心疾首的说道:“张准对我们大金国的威胁太大了,他的海军,完全勒死了我们的咽喉,还严重的威胁到朝鲜的稳定。他的实力又增长的特别快,要是我们不尽快的消灭他,以后他对我们的威胁会更大必须,马上,立刻,消灭敌人”
他一连用了三个定语,显示消灭张准的迫切。事实上,皇太极绝不是轻易说着玩的。这次大金军南略,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将张准彻底的消灭掉。这个祸患,对大金国的威胁太大了。张准的出手是越来越凶残,每次都歼灭大金军十个牛录以上。这样的损失速度,人口本来就不多的大金军,哪里承受得起?
济尔哈朗谨慎的说道:“那……要不要我找人修书一封,悄悄的送给明国朝廷?就说这是我们大金国和张准之间的恩怨,要他们不要干涉。甚至是在某些地方,悄悄的给予我们一点方便?”
皇太极肯定的说道:“要最好明天信件就能发出你可以说得更加深入一点,就说我们大金军愿意帮助明国朝廷,铲除张准这个祸害。但是,在粮草和其他物资方面,我们需要一定的帮助。”
济尔哈朗缓缓的说道:“我想明国朝廷应该会很高兴听到我们的建议。”
皇太极冷冷的说道:“明国朝廷好面子,这事不能公开,必须秘密进行。要是公开了,明国朝廷是死也不会和我们合作的。记住,一定要秘密,要找对人。我们只要得到好处就行,其他都可以放在一边。”
济尔哈朗谨慎的说道:“你还有其他的吩咐吗?”
皇太极沉吟片刻,深沉的说道:“你帮我传达三道命令。第一,命令正红旗撤回来怀柔整顿。第二,明天立刻启程前往怀柔。第三,通知各路军主帅,明年的正月初五,到怀柔来见我。”
第617章 赴宴,抛绣球
如果要你选择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你会选择什么?我想绝大部分人的选择,都是春节。是啊,春节,这个节日寄托了多少人的思念和感情。和一家老小团聚,度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那是多么的重要。要不然,每年的春运,也不会成为世界奇观了。
但是,在崇祯八年的年底,张准显然是没有办法和所有的家人过春节了。没办法,在打败了阿济格以后的第三天,就是除夕。在这三天的时间,有太多的事情要处理,根本就没有闲暇的时间。即使到了除夕这一天,虎贲军还有大量的手尾,还没有处理干净呢。而且,还有更多的事情纷沓而至。
首先,董家堡周围的鞑子的尸体,还有死去的战马,都需要填满处理。清理战场,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幸好天冷,尸体不会腐烂,倒也给虎贲军留下了充足的时间。不过,按照中国人的习俗,今年的事情,肯定是不能留到明年的。所以,战场的处理,必须在除夕夜之间完成。
在张准的号令下,董家堡、曹家堡、柳家堡的人员,都全部出动,帮忙清理战场。对于这三堡的民众来说,崇祯八年的最后一个月,绝对是他们毕生难忘的日子。他们亲眼目睹了奇迹的发生。传说中最凶残的不可战胜的鞑子,在虎贲军的面前,被打成了面人儿。一个个的尸体,都奇形怪状的倒在雪地里。这样的一幕,相信只要看过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在这次战斗当中,虎贲军总共清点到二千三百八十三具鞑子的尸首,加上在其他地方打死的鞑子,总共是二千四百零五人。按照正红旗的鞑子数量来计算,刚好是一半左右。相信正红旗鞑子在遭受到这样的毁灭性打击以后,在未来的几年内,都不可能有大的动作了。除非是皇太极给它补充大量的有生力量。问题是,皇太极的手上,牛录的数量也不多,他未必会这么做。
虎贲军缴获到鞑子的战马,总是五百三十七匹,数量不是很多。鞑子被打死打伤的战马,要比存活的战马多得多,总共有一千三百多匹。没办法,米尼弹的威力太强,一旦战马被打中,很难有机会医治的。伤马只能是当做食物来处理。在这个春节,董家堡、曹家堡、柳家堡的民众,都不缺肉食了,他们被分到大量的马肉。
其次,当然是两个骑兵营同时出击,扫荡河间府一带了。
在战斗结束以后,虎骑营和豹骑营就全军出动,在北直隶的南部大肆的活动。他们的目的,是迫使残存的鞑子,立刻北撤,撤退到京师北面,将北直隶的南部腾出来,以方便虎贲军的下一步行动。在虎贲军骑兵的威逼下,鞑子的正红旗残部,在战败的当天深夜,就急急忙忙的北撤了。
按照张准的意思,虎贲军骑兵并没有一直跟上去,而是在河间府、保定府、真定府一带,大肆传播大战胜利的消息,打响虎贲军的旗号,同时鼓动当地人尽快的南迁,最好是搬迁到山东各地。
按照张准的估计,皇太极肯定会南下的。吃了这么大的亏,皇太极能忍得下才怪。而皇太极南下,朝廷肯定会坐视不管的,甚至是暗中支持的。虎贲军和朝廷是对手,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只要有机会削弱虎贲军,朝廷一定不会拒绝。让鞑子和虎贲军火拼,两败俱伤,又或者是同归于尽,最符合朝廷的要求。
就算崇祯皇帝良心上不想这样,也肯定会被身边的人怂恿成这样。在利益的面前,个人的感情,绝对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张准也没有必要客气了。他要将朝廷拥有的东西,都尽快的划拉到自己的腰包里面来。和朝廷客气,那就等于是与虎谋皮。
当然,张准所说的扫荡,不是霸占地盘。北直隶的地盘,暂时没有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口和物资。这些人口和物资,与其落在鞑子的手上,还不如全部都迁移到虎贲军的控制区域。
“鞑子的大规模报复马上就要到来。”
“鞑子吃了大亏,肯定是要大开杀戒的,见人就杀。”
“鞑子要是来了,所有的村镇都要被推平,所有活着的东西都要变成死的。”
……
诸如此类的谣言,在虎贲军骑兵的带动下,传播得非常快。
果然,河间府各地都是人心惶惶的,大量的民众,在原来的闻香教骨干的引导下,大量的越过黄河,向莱州府等地迁徙。河间府各地的官员,都不知道躲藏到哪里去了,当然不会有任何的阻止行动。
其实,虎贲军骑兵传播的,并不是谣言,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报。鞑子吃了这么大的亏,不狠狠的实行报复就怪了。前两次的入寇,鞑子就是屠戮千里,到处制造无人区的。要是不幸落在鞑子的手里,要么被鞑子杀害,要么就是被驱赶回去辽东做奴隶。这一次,鞑子来势汹汹,显然比前两次更加的凶残,要是落在鞑子的手上,命运可想而知。
这样一来,就算是河间府的大户人家,都要承受不住了。鞑子再次到来,河间府肯定要遭殃的。以河间府的防守能力,根本不可能挡住鞑子的大举进攻。要是他们继续逗留在河间府,铁定要被卷土重来的鞑子杀人抄家,夷为平地。他们必须自救。
在北直隶,最安全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京师。京师毕竟是明国的权力中枢,有三大营驻守,还有来自各地的勤王军队。按理说,应该是没有危险的。问题是,京师已经戒严,九门都全部关闭了,根本不让他们进去。京师不能去,去哪里?去山西?去河南?去山东?山西未必安全,河南又有乱军出没,一样不安全啊
难办了。
没办法,他们的目光,只好求救的看向张准。
哪怕张准是反贼,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在这个时候,也唯有向张准求救了。谁叫张准在鞑子的面前,表现得如此的强势呢?相对于京师来说,张准的控制区,更加的安全啊
但是,在向张准求救之前,他们必须确定很多事情。他们想要当面的从张准的嘴里,得到一些肯定的答案,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除夕这一天的中午,张准来到了河间府。
要在北直隶的城镇中,挑选几个历史最悠久的城镇,河间府绝对可以榜上有名。河间府从石器时代开始就存在了。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张颌就是出生在这里。几千年的风风雨雨过去,河间府的城墙,已经斑驳得只剩下一片的黑色。
红花楼,河间府最著名的青楼。相对于河间府的古老城墙而言,红花楼的装饰,就要鲜艳明丽多了。站在几里外,就能一眼看到。如果在河间府里面,挑选几个最引人瞩目的建筑,红花楼肯定在其中。
要说中国古代哪个朝代青楼行业最发达,非明朝莫属。在明朝,青楼是遍地开花的,基本上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青楼。青楼行业还得到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鼓励,他为此还专门为青楼行业题写了一副对联,便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右联是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张准带着女扮男装的董淑嫣,来到红花楼的前面。抬头一看,正是朱元璋题写的那副著名的对联,使用烫金的红字制作。他忽然觉得有些荒唐,自己居然逛青楼来了。
董淑嫣忽然说道:“这还是我第一次进去青楼呢”
刚刚变成小女人的董淑嫣,穿着儒雅的书生服,装模作样的挥舞着一把白色的纸扇,要比张准风流倜傥多了。除了极少数精明人,其他人根本看不出她是女人。连张准都不得不承认,此女在公共的场合,神色凛然,俊秀风流,不苟言笑,令人生畏。但是在闺房里面,却是花样百出,和徐青鸾果然是名副其实的师徒,小妖精莫属。
张准笑着说道:“我也是第一次。”
“都督大人。”
“都督大人。”
“都督大人。”
河间府的一干士绅,都已经在这里等候了,看到张准到来,纷纷上前问好。这些人当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总共有三十多人。他们都是河间府的大户人家,各项各业的都有。
嗯,准确来说,他们都是在野的士绅。在职的官员,当然是不敢和张准这个反贼打交道的。一旦被朝廷抓到,是要被抄家灭族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背后暗中部署,指指点点,试图从张准这里获得更多的信息。
总的来说,在北直隶,当地人对张准还是缺乏了解。毕竟,张准崛起的速度太快,当时的信息传递渠道也不像后世那么通畅。张准在山东的大事小事,传到北直隶的的确不多。北直隶向来只关心京师的消息,对于山东这边,关注的人不多。直到张准出现在河间府,还打败了气势汹汹的鞑子,他们才认真的重视起张准来。
历来,河间府都集中了不少的大户人家,在朝廷担当高位的也不少。不过,在这个时候,他们显然是不能寄希望于朝廷了。朝廷自顾不暇,肯定不会派兵来保护他们的。而他们自己组织的乡勇,连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现在,唯一可以保护他们的,只有张准。因此,哪怕张准是反贼,他们也要暂时和张准取得联系再说。
“各位,有心了,有心了。”
张准笑眯眯的拱手为礼,笑吟吟的说道。
董淑嫣则是一脸的冷漠,对这些人都不屑一顾。
“都督大人大驾光临,河间府蓬荜生辉,还请都督大人以后多多关照。外面风冷,还请都督大人移步,坐下来说话”
说话的人叫做冯高轲,是河间府最大的地主。这次送给张准的请帖,上面的第一个邀请人就是他。据说他拥有的田地,在万亩以上。民间传说,他埋藏在地窖里的黄金白银,就算用马车来拉,也要十几辆马车才能拉得完。
根据闻香教提供的情报,此人在河间府,的确拥有很大的势力。基本上,在河间府,没有他解决不了的事情。但是,此人的势力,也基本上都是在河间府一带。换言之,鞑子这次南来,除非是他愿意当汉奸,否则,所有的势力,都要被清除一空。
但是,就算是他想当汉奸,也没有办法在河间府当汉奸。按照鞑子的归据,所有抓到的人口,还有抢掠的物资,都要被驱赶回去辽东的。哪怕你原来是一方大员,到了鞑子的手里,同样是奴隶无疑。难怪他会如此的积极,这样的命运,当然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冯员外客气了。”
张准笑眯眯的说道。
“都督大人,里面请。”
冯高轲急忙伸手示意,
“冯员外,请。”
张准随手还礼。
“请”
“请”
“请”
在一片的互相邀请的声音中,张准进入了红花楼。
品茶馆是红花楼最优雅的客厅,冯高轲等人一早在这里准备了宴席。总共是三十多人,分成了四桌,刚好将张准的一桌都围困在中间。这样一来,张准的每句话,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看来,他们对张准的确非常的好奇。
红花楼的头牌姑娘都侍候在这里,殷勤备至,不过,她们三下五除二,就被董淑嫣打发了。和她比起来,河间府的最头牌姑娘,那也是庸脂俗粉。张准出门在外,饮食起居,自然有董淑嫣来负责。别人想要在董淑嫣的面前下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倒过来被她下毒还差不多。
“各位,我收到你们的帖子,就欣然的前来赴宴了。提前谢谢大家的盛情款待,果然是珍馐佳肴。不知道各位找我,有什么事呢?”
张准坐下来以后,开门见山的说道。
冯高轲等人都面面相觑,欲言又止,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董家堡的战斗刚刚结束,河间府的大户士绅就全部知道了战斗的经过。鞑子气势汹汹的南下,他们能不紧张吗?正担心鞑子推平河间府,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消息突然传来,说是鞑子被张准的虎贲军打败了,损失惨重。
一时间,他们都忍不住大声欢呼,有人甚至激动得直掉眼泪。张准打败了鞑子,可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他们度过了一劫啊于是,阿济格带着正红撤走以后,他们立刻派人到现场去察看,确信董家堡的周围,的确有几千具鞑子的尸体。
这一下,河间府顿时轰动了。明国什么时候,有过这么辉煌的战绩了?以前,明军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在鞑子的面前,都被打得不像话,丢盔弃甲,丧师失地,苟延残喘。他们这些大户人家,基本上都对明军绝望了。张准的出现,简直像是黑暗里的一颗星星,太明亮了,太引人瞩目了。于是,他们斗胆聚集起来,向张准发出了邀请,想要进一步加深对张准的了解。
不过,当张准真的到来时,他们又变得有点顾忌起来。因为,大家都很清楚,张准是反贼,和朝廷是格格不入的。如果他们和张准的关系太深,很容易被朝廷扣上一顶勾结反贼的帽子。要是没有必要,谁愿意和反贼拉上关系呢?朝廷的那些人,对付鞑子无能的要死,但是栽赃嫁祸,抢夺钱财,却个个都是好手。
“时间无多,晚上我还要回去的。各位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张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相信大家不仅仅是请我来吃饭的吧?”
张准不动声色的说道。
“那么,小女子请问,在虎贲军控制的地盘,开办青楼有什么特别的规矩吗?都督大人会不会取缔青楼这个行业呢?”
首先说话的,乃是红花楼的老板。此女倒也有几分的风韵,身材妖娆,眉目含春,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只是,和姬玉情相比,那就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因此,张准只扫了对方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张准肯定的说道:“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是我对所有商业贸易的一贯要求。具体到青楼来说,我不会遏制青楼行业的发展,但是,我也不会鼓励。每个开办青楼的老板娘,只要记住…,我想就没有大碍了。第一点,不得逼良为娼。第二点,依法纳税。第…,挂牌经营。”
老板娘说道:“若是如此,小女子放心了。”
张准摇摇头,慢悠悠的说道:“老板娘,你不要高兴得太早,其实,在我虎贲军控制的地盘,青楼肯定会慢慢的衰落的,绝对不会是暴利行业。在虎贲军控制的地盘,一般的女子,都不会去做ji女。你没有高素质的ji女,自然无法吸引客人。不过,你也不要担心,青楼这个行业,无论在哪朝哪代,都不会完全杜绝的。即使我用强硬的手段打压,**业始终是存在的。既然存在,那只有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了。”
老板娘说道:“感谢都督大人的指点。”
张准微微一笑,点头说道:“老板娘在我的辖区内营业,增加我的税收,我和你,乃是互惠互利,你也不用感谢我什么。青楼是特殊行业,税率比一般商业活动要高得多,你最好有微利经营的思想准备。想要像现在这样,赚得盘满钵满,不清不楚的,恐怕是很难了。”
老板娘点点头,自个儿思量去了。
张准开诚布公的回答,显然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看起来,这个张准,也不是朝廷宣扬的那么可怕嘛或许,这家伙只是在杀鞑子的时候,才会那样的可怕。不过,在鞑子的面前,不是越可怕越好吗?你还指望他跟鞑子笑嘻嘻?
片刻之后,有个胖子试探着说道:“都督大人,在下沈坤山,在河间府倒也有几千亩薄田。在下斗胆问一问,《均田令》真的不能更改吗?我们愿意按照每亩地上缴四十斤的赋税执行,只求不瓜分我们的田地,这难道也不行么?”
张准肯定的说道:“不行。田地必须分割。”
沈坤山明显有些失望,想要说些什么,却又不好说出来。
其他人也都无奈的看着沈坤山,又无奈的看着张准。张准如此肯定的回答,让他们后面的所有言辞,都全部缩了回去。他们不会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