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刺明-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柳树沟的战斗中,战士们都是靠三棱刺分辨敌我的。三棱刺这种奇怪的武器,只有护卫队才有,敌人是没有的。靠着这一点,总算没有出现大的差错。可是,以后要是武器的种类多了,要辨认敌我,就有点难度了,误伤是不可避免的。

张准认为,战士们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必须立刻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是拥有独特的军装。他盘算了一下精盐的收入,觉得做军装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明朝时期,民间的衣料,冬天主要是棉布,夏天主要是纻布(苎麻做的布)。棉布和纻布并不像铁料那么难搞到,尤其是棉布更加便宜。

来自江南的棉布,在山东大量的倾销,每匹棉布的价格,在六七百文左右。一匹棉布,足够一个战士做三套军装了。折算下来,每人三套军装,大约要六十两银子。加上人工费用,大概是一百两左右。总的费用支出不会很大。

军装讲究的是结实耐用,经得起磨损,因此,选用的布料,肯定是粗平布(即粗布)。在粗布里面,灰色又是最便宜的,用草灰染色而成,每匹粗布的价格,大约在五百文钱左右。同时,灰色是最利于隐蔽的颜色,还是最耐脏的颜色,考虑到护卫队的特点,选择灰色是最好的。

杨映菡听张准说明情况,点头说道:“我将刘婶、王婶、牛婶她们都叫来,咱们商量一下?”

张准点头说道:“好!”

一会儿的功夫,杨映菡就将几个婶婶都叫来了。她们都是杨家屯的女红能手,听张准说明情况,都表示没有问题。三百套的军装,只要人手足够,在五天的时间内,就能够全部完成。当然,这个人手足够的意思,基本上是将杨家屯的所有女红都动员起来了。

事实上,这一点不太可能,精盐提纯那边,需要的人手也是蛮多的。现在杨锐锋主管的精盐提纯,每天的精盐产量,已经达到八百斤左右,需要的劳动力还真是不少。除了男人之外,健壮的女人也都来帮忙了。

杨映菡问道:“这个军装,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吗?”

张准思考了一下,沉吟着说道:“上衣肩膀的位置要宽大一些,方便活动。袖口要是收窄的。裤子要短一些,裤裆同样要宽大,方便活动。腰带要方便捆绑和松解。最主要还是简单耐用,易于洗涤。”

至于具体的式样,他没有太多的要求。

后世的军装都是机器生产出来的,有各种的标志装饰,看起来非常的美观,但是,在大明朝,这些装饰并不重要,因为大家有条件的时候,还是穿盔甲的。到时候,盔甲往身上一罩,无论多么好看的军装,都被盖住了。因此,军装并不需要好看,关键在于结实耐用。当然,在不穿盔甲的时候,能够兼顾美观,那就更完美了。

既然是军装,一些必要的改造是必然的,一定要将军人的气质表露出来。在军装的两个衣袖,两条裤腿,需要加上一些特别的标志。以便区别。同时,要在适当的位置,预留一定的空位,以便佩戴军官标志和技能标志。





第044章 军旗

刘婶等人都是做女红的好手,纷纷表示没有问题,她们很快就做出了一个样板。张准做了一些基本的修改以后,很快就确定了最后的方案,开始“批量生产”。原材料,当然是杨凯德负责张罗,拿银子去买就是了。

关于女红的待遇方面,张准还是很大方的,他对刘婶等人说道:“每套军装做工一钱银子。质量好的,还可以多加两分。”

顿了顿,张准又说道:“还有千层底鞋,你们能做多少,我们就要多少。每双鞋的做工,我给二钱银子。”

刘婶等人都很是欢喜,觉得找到了长期的活计。

穷苦人家的女人,基本上都是做女红的好手,在保证原材料的情况下,做一套灰衣灰裤,只要三四天的时间,一个月下来,能做十套左右。这意味着,哪怕是女人,每个月也有可能挣到一两的银子。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加上千层底鞋,收入就更多了。做千层底鞋的功夫要多一些,熟练的女红也要六七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做鞋的工钱,乃是做衣服的两倍,也有不少人愿意做。

果然,消息传出去,好多心灵手巧的大婶媳妇们,马上登门,向杨映菡请活干。三百套军装,三百双千层底鞋的任务,以及相应的原材料,很快就分配下去了。按照杨映菡和刘婶的估计,最先的一百套军装,一百双千层底鞋,应该可以在五天之内完成。

杨映菡要为张准亲自做军装,张准摇头说道:“别忙,你先给我做一面军旗。”

为护卫队准备军装、军旗,是张准在总结会上一起想到的。有了军装,自然要有军旗,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张准要做的军旗,主体颜色是红色,长方形,中间绣以黄色的六角星,命名为六角星旗。

护卫队的战士,基本上没有文化,连简单的一二三四等数字都不太认识,复杂的图案,他们肯定是看不懂的。六角星的图案很简单,一眼就能够认出来。但是,六角星图案简单是简单了,却被赋予深刻的意义。张准要让每个人只要一看到军旗,就能够想起军旗所代表的含义来。

六角星每个角,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中央上方的尖角,代表忠诚。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忠诚。忠诚于自己的责任,忠诚于自己的领导,忠诚于军人的荣誉。护卫队忠诚的对象,当然是张准自己。

右边上方的尖角,代表勇敢。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勇敢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勇敢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基本条件。怯弱两个字应该是永远和军队绝缘的。明军之所以屡战屡败,缺乏的就是勇敢的战斗精神。

左边上方的尖角,代表智慧。对于一支军队来说,仅仅有勇敢还不够,还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勇敢,只能是鲁莽行动,甚至可能是自杀行为。吕布足够勇敢了,最终还是倒在了曹操的刀下。只有将智慧和勇敢都结合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右边下方的尖角,代表训练。军队的战斗力从哪里来?当然是从严格的训练中来。科学的严格的训练,能够有效的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在训练中流血流汗,就能减少战斗中的伤亡。戚家军每三天操练一次,就可以将倭寇打得落花流水。护卫队每天都在操练,无论怎么说,战斗力都应该在戚家军之上。

左边下方的尖角,代表纪律。严格的纪律约束,同样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令行禁止,奖罚严明,是战斗力的基本保证。没有纪律的军队,不是真正的军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无论有多少人,都不能成气候。黄巢、李自成、洪秀全、义和团的失败,缺乏严明的纪律,是致命的因素。

中央下方的尖角,代表装备。张准始终相信,决定战斗力的因素,除了人以外,武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来自后世的他,非常清楚,如果在武器装备上过于落后,无论人多么勇敢,多么智慧,都会显得非常的被动。他绝对不会让自己部队的装备,比敌人落后的太多。

同时,这个尖角,也有要求战士们爱惜自己武器的意思。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必须珍而重之。明军的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对武器保管不善。一百支火枪里面,真正能用的,不知道有没有三十支。甚至是为了某些短浅的眼前的利益,不惜将武器卖给潜在的敌人。这样的行为,必须在第一时间扼杀。

第一面旗帜样品很快做出来,张准看了以后,觉得还不错,就是六角星和整面旗帜的比例有些不太协调。经过不同角度的仔细观察和测量,张准最终确定了六角星的大小比例,六角星红旗正式定型,总共缝制了五面。

四月初九,一百套灰衣灰裤,还有一百双的千层底鞋,交付到张准的手中,张准当即下令部队换装。同时,教导每个战士打绑腿,将身上的装束全部统一起来。

护卫队的战士,原来穿的都是五花八门的衣服,鞋子也是杂七杂八的草鞋,甚至有不穿鞋的,现在,每个人穿的都是统一式样的灰衣灰裤,穿着灰色的棉布鞋,扎着高高的绑腿,技能标志可以做的更加的醒目了,这对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张准自己也穿上了灰衣灰裤,扎着绑腿,感觉好像是真的回到了部队里面。现在放眼看过去,护卫队的战士,和非护卫队的战士,一目了然。在战斗中,再也不会出现敌我不分的情况。即使是距离三里之外,都能够准确的将护卫队的战士辨认出来。

四月初十,张准在红石滩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护卫队的全部战士,还有杨家屯的父老乡亲,都参加了这个升旗仪式。

整齐列队的战士们,穿着崭新的军装,佩戴着醒目的标识,站在军旗的最前面。穿着崭新军装和军鞋的他们,精神更加的抖擞,神情肃穆,斗志昂扬。

周围都是前来观礼的父老乡亲。他们还从来没有见过什么升旗仪式,都觉得非常的好奇,不知道张准到底要做什么。最高兴的,当然还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护卫队的一切,都是他们关切的。因为,加入护卫队,就是他们未来的目标。

经过简单操练的四名护卫队战士,托着鲜艳的六角星红旗来到旗杆的面前,然后转身,前面的战士蹲下,这样整面的六角星红旗就斜斜的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阳光映照,红旗上的光芒格外的刺眼。

张准站在高台上,将六角星代表的含义,详细的解释了一遍。

护卫队的战士,越发的庄严肃穆了。

“升旗!”

张准沉声发布命令。

四个战士将军旗悬挂在旗杆上,然后慢慢的拉动绳索。

六角星红旗冉冉的上升。

在场的每个人,都将自己的视线,集中到六角星红旗之上。在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他们都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发自内心最深处的激动,好像这面红旗,已经和他们的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当旗帜升到旗杆顶端的时候,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不少人的眼眶里,都渗透着晶莹的泪花。护卫队的战士们,更是感觉热血好像要从胸腔里喷洒出来一样,浑身充满了力量。

张准对这个场景很满意。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这都是非常煽情的,效果极好。后世无论哪个国家,对于军旗国旗都是非常看重的,对于升旗仪式也非常看重,认为是有效提升国民归属感,提升军队士气的最佳途径。可是大明朝却没有自己的军旗和国旗,只有三角形的将旗和帅旗,还有就是用来指挥战斗的各种颜色的阵旗,升旗仪式也从来没有过。祭旗倒是有,可惜和升旗仪式完全是两码事。

作为穿越者,他当然要利用这个优势,为自己凝聚到更多的力量。护卫队有了正式的军旗,正式的军装,能够给乡亲们更大的信心,让乡亲们继续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就是他掌握的最强大的力量。

军旗的效果已经展现,军装的效果也跟着展现。

巡逻的时候,有些外来的民众们看到护卫队的军装变了,变得整齐划一,都显得很是羡慕。杨家屯内部的很多青年,同样对崭新的军装羡慕不已,最盼望的事情,就是穿上这样的军装。但是没办法,护卫队的人员定额,就是八十人,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他们想要加入护卫队,还要等待。

这样一来,伤退司那边,就聚集了更多的年轻人了。林斌等人是越来越受欢迎了。在张准的规划里面,新军装同样有伤退司的份。在护卫队换装的同时,林斌等人也穿上了崭新的军装。尽管有一条裤腿是空荡荡的,林斌穿上新军装以后,还是显得非常精神的。





第045章 精良的武器是用银子堆出来的

现在的林斌,往人群里一站,真的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无论是讲故事,还是教导大伙儿练武,都显得格外的来劲。跟随林斌练武的人是越来越多。有些自作聪明的人,还认为这是张准故意设立的条件。于是,整个杨家屯的练武之风,日益鼎盛,就连杨锐锋这样的老实人,在有空的时候,也要舞弄两下刀枪。

有了军装和军旗之外,护卫队的凝聚力和士气都再次提升,现在差的就是装备了。

六角星其中就有个尖角代表的含义就是装备,张准当然不会忘记改善护卫队的装备。但是,不得不承认,在乱世当中,想要得到足够的铁料,的确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要买,暂时没有大宗购买的渠道。这年头,铁料都是受到管制的。要自己锻造,又没有原材料。崂山只有柴火,并没有太多的铁矿和煤矿,浮山所本身的辖区里面,也没有像样的铁矿和煤矿。

盔甲什么的,肯定是不用考虑了,没那个条件。事实上,除了战兵,军户根本没有盔甲。就是王世新的家丁,恐怕也没有像样的盔甲。大明军队的盔甲,都集中在九边和中原地区。张准想要获得足够的盔甲,只能依靠以后的战斗缴获,又或者是自己锻造。只不过,锻造盔甲,要比铸造武器还困难,暂时是不用想了。

经过思考以后,张准下令将缴获的部分武器都熔化掉,用来铸造长矛。从黑豹那里缴获到的二十多根长矛,已经装备下去了,每个伙长和伍长都有一根,可是还不够。而且,缴获到的长矛,从质量上来讲,张准还是不太满意的。

明军的长矛,枪杆是用木头制成的,因为保管不善等原因,这些枪杆一般都显得比较脆弱,很容易被利刃砍断。真的打起仗来,甚至没有竹枪好用。真正好用的长矛,枪杆应该是用白蜡木做成的,秦良玉的白杆兵装备的就是质量极好的白杆枪。张准搞不到白蜡木,只好另外想办法。他要铸造的,乃是纯铁的长矛,从头到尾都是纯铁,不用任何的木材。

这样的一根长矛,张准测算过,重量超过三十斤,没有一点力气,是挥舞不起来的,这样也好,刚好能够让护卫队的战士,有强烈的上进心。想要用得上这样的长矛,就要拼命的训练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

张准试验了一下,觉得相当不错。这样的纯铁长矛,在战斗中,将是绝对的主力,无论敌人使用多么锋利的刀子,都不可能将长矛砍断。只要刺杀的力量足够,绝对是一枪一个,一枪一个,干净利索。除非是钢铁做成的盾牌,否则,一枪就能扎碎。

李奉来估算了一下,一根纯铁的长矛,大约需要五十斤的生铁,加上其他的材料,每根长矛的费用,大概在二十两银子。如果护卫队全部装备的话,费用将是二千两银子左右。

“二千两白银……”

张准不得不承认,哪怕是在古代,精良的武器也是靠银子堆出来的。不知道一杆火枪得多少钱?恐怕没有五十两银子搞不定吧?如果火枪都这么贵的话,只怕红衣大炮什么,就要更贵了。

看来还是要自力更生啊!

自己炼铁,费用肯定不用这么贵。

问题的关键是,在哪里能够弄到铁矿和煤矿呢?

“锋哥,你明天到赵家屯的时候,跟赵老八说,我想见见那位虞先生。”张准想到了一个主意。

“好。”杨锐锋答应了。

张准的意思,是要用精盐来换取铁料,要是能够直接换取武器就好了。

第二天,杨锐锋就按照张准的意思,跟赵家屯的赵老八说了。赵老八答应传话给虞楠悌,但是同时告诉杨锐锋,虞楠悌可能不在山东。如果要等他到来杨家屯,可能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五月份到来之前,显然是不可能了。

“虞楠悌不在山东?去哪里了?”张准好奇的问道。

“据说是到大同宣府一带去了。”杨锐锋回答。

张准下意识的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虞楠悌背后的那个主上,能量还是蛮大的嘛,居然跑到山西那边去了。

莫非,她居然有本事,将山东的精盐,贩卖到遥远的山西去?

本来张准还有点怀疑,虞楠悌背后的这个人,会不会是那天在崂山解救的那个女盐枭,只有她才有送礼给杨映菡的可能。可是现在看来,应该不是。一个可以将私盐卖到这么远的盐枭,怎么会落入那样的陷阱里面?再说,她跑到崂山去做什么?那里又没有私盐!

既然虞楠悌不在山东,张准只好将此事暂时放下。

“玉麟,你有空没?我想跟你说个事情。”

升旗仪式举行后的第三天,杨凯德居然跑到军营来找张准了。

“有。什么事?”

张准言简意赅的说道。

杨凯德看了看军营上空飘荡的六角星红旗,羡慕的说道:“那个,旗帜,能不能也给我们一面?”

张准疑惑的说道:“伯伯,你……”

心想,你老人家都快要六十岁了,还来护卫队折腾?我训练起来的时候,可是不留情面的,哪怕你是未来的岳父大人。别的不说,光是每天红石滩的长跑,你老人家就吃不消啊!

幸好,杨凯德解释开了,和张准想象的不同样。

原来,始作俑者不是杨凯德,而是尹根盛他们几个。这些老人家,觉得自己为护卫队做事,也算是护卫队的一员,护卫队的军装他们不要,但是希望张准给他们一面旗帜,表明一下他们的身份。说白了,就是要让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和护卫队关系紧密的。

没错,以前他们是害怕王世新这个王八蛋,不敢贸然出头。但是,护卫队轻松的干掉了黑豹,他们就不怕。现在的他们,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在为护卫队做事。这可是无上的荣光啊,人人都以此为荣!

杨凯德难得的倚老卖老,很无奈的说道:“玉麟,你不给我们一面旗帜,我们干活没什么劲头啊!”

张准委婉的说道:“伯伯,这可是军旗!是战场上使用的!”

杨凯德不死心的说道:“我知道,这不是……你能不能给我们也弄一面差不多的旗帜,表明大伙儿的身份?”

张准疑惑的说道:“伯伯,现在全屯的人都知道,你们是给护卫队做事的啊!还需要什么旗帜来表明你们的身份?”

杨凯德急忙说道:“当然需要,当然需要。你看,你们的升旗仪式,我们都是旁观者,其实是不算在里头的,你说是不是?玉麟,你不能将我们这些老头子排斥在外啊!凭啥你们年轻人就划在里面,我们这些老头子,就被排斥掉了呢?”

张准正要苦口婆心的解说根本没有排斥这回事,忽然脑海里灵光一闪,想到了什么。他沉默片刻,缓缓的说道:“杨伯伯,给大伙儿旗帜倒是可以。但是,前提是,他们必须对这面旗帜发誓,永远忠于这面旗帜,不离不弃,始终不渝。要是有人背叛,将严惩不贷!”

杨凯德愣了愣,一时间没有完全弄明白张准的意思。

张准解释说道:“旗帜什么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是需要一个身份,是吧?既然大伙儿想要标明自己是护卫队的骨干支持者,那没有关系,咱们成立一个组织。”

杨凯德疑惑的说道:“组织?什么叫组织?”

张准有条不紊的说道:“简单来说,就是类似于闻香教之类的,很多人的集合体。但是,性质绝对不是闻香教那样装神弄鬼的。咱们的组织,都是自己人。都是护卫队的铁杆支持者。大家参加这个组织以后,经常在一起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履行自己的义务。”

“比如说,杨伯伯你参加这个组织以后,可能要负责某方面的工作。举个例子,你负责后勤。如果我带着护卫队到什么地方作战,需要大伙儿支援。我也不找别的父老乡亲了,就找你。我告诉你,我需要后勤支援,然后你就负责去完成。”

“你怎么完成呢?你当然是找组织中的其他人。我们组织的每个人,都应该是骨干,是大伙儿的带头人。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应该有几个军户,只要你们发布什么命令,军户们都会积极的踊跃的参加,一起努力完成这个任务。”

“不知道伯伯看过渔网没有?我们这个组织的每个成员,就是渔网中的粗绳,其他人就是渔网中的细线。粗线和细线互相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绵密的渔网。但是,最后决定渔网是否起作用的,主要还是我们这些粗绳。”

杨凯德听得不是很明白,他一个古代人,怎么可能理解什么叫组织,但是,他对张准的想法很有兴趣,兴致勃勃的说道:“你等一会儿再说,我将他们几个都叫来,大伙儿一起合计一下。”

张准点头说道:“好!”

杨凯德转身去了。

趁着杨凯德叫人的时候,张准认真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第046章 生夏宗,火星旗,誓词

本来,张准还没有想到,要创建什么样的组织,他还没有时间考虑这方面的事情。但是,杨凯德刚才提出的要求,提醒了张准,仅仅依靠护卫队,是不能掌握全部的人员的。要掌握更多的人员,还得依靠强有力的组织,嗯,类似于宗教的组织。在大明朝提政党,太先进了,不实际。

在凝聚力方面,组织还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只要将这个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融入到民众当中,所有的民众,都会受到这个组织的影响。其中的道理,就没有必要详细描述了,相信读者都基本明白。

“玉麟,人都来了,你再详细的跟大伙儿说说。”

相信尹根盛等人对张准的提议也很动心,杨凯德远远的一叫,他们就急匆匆的跑过来了。

“好。”

张准点点头,详细的将自己设想中的组织描述了一番。

来自后世的他,对组织的概念、类型、架构、运行、原则、权责、内部管理等,当然不会陌生,使用一些很浅白的语言,就能让所有人都清楚明白。

尹根盛等张准说完,有些疑惑的问道:“玉麟,你说的这个……组织,我听着,怎么和闻香教不太一样?”

张准摇头说道:“咱们的组织,和闻香教可是差远了,根本是不同类的。闻香教是什么人都要,来者不拒,人越多越好。咱们可是有要求的,达不到咱们的要求,坚决不收,宁缺毋滥。另外,咱们组织的宗旨,和闻香教也是完全不同的,管理层级,管理方式,权力和责任,也是完全不同的。”

邹火鸣问道:“闻香教的口号是无生老母,真空家乡,咱们组织的口号是什么?他们的口号叫得漂亮,可是总觉得不像是真的,玉麟,你怎么说?”

张准想了想,说道:“我们组织的口号,是建立大同社会,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幼有所养,老有所依,鳏寡孤独,都有人照顾。总之,大伙儿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说着说着,觉得这些口号太遥远了一点,于是换了语气说道:“口号都是虚的,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大伙儿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大伙儿才会支持我们。装神弄鬼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我们招收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

杨凯德点头赞道:“没错!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李奉来说道:“那……咱们的人数,岂不是很少?”

张准点头说道:“目前的杨家屯,有六百多口人,我觉得我们的成员,有三十人已经很多了。”

杨凯德说道:“三十人……那是不是少了点?”

张准说道:“我们要的都是骨干,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的组织,才会有活力。只要我们三十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足够了。人再多,要是不做事,又有什么用?朝廷在九边有几十万的军队,还不是被鞑子打得满地找牙?”

对于张准的这个说法,杨凯德等人不是很懂,互相对望一眼,没有什么异议。什么组织不组织的,只有张准自己懂得,他们只需要按照张准的吩咐做事就好了。

邹火鸣说道:“咱们这个什么……组织,是不是也要来一面旗帜?”

张准忍不住暗自好笑。

这群老人啊,念念不忘的,还是旗帜!

看来,自己搞的这个升旗仪式,的确很具有震撼力啊!

微微一笑,张准点头说道:“旗帜没有问题,我现在就有很好的腹案。不过,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要讨论一下,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旗帜挂出去,也得有个名堂不是?”

杨凯德说道:“这个还要你来,咱们都没有文化,能想得出什么像样的名字来?”

张准当然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这个组织,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牢牢的操纵在他的手中的。杨凯德等人都是做事的人,想事就要差一些。想了想,张准慢慢的说道:“大家觉得,生夏宗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并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是他高中的时候组织的一个小团体,只有五个人。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比较小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虫之静美。第二种解释比较豪迈:华夏永生不朽,薪火代代相称。

他现在所处的乃是明朝末期,各种各样的教派非常的活跃,除了闻香教之外,还有红阳教、三阳教、罗教、通天教、焚香教、混元教、大乘教、老君教、清香教什么的,林林总总,大部分都是白莲教的分支,也有少部分是自己发展起来的。在山东地区活动的,起码有五六种,不少军户都曾经在某个教派挂名。

因此,军户们对于此类名字,是比较能接受的。生夏宗,听起来和闻香教差不多,方便大家的理解。至于具体的运作,就是张准自己的事情了。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关键是实际行动。老百姓也不是笨蛋,能不能从你这里得到好处,是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支持你的关键。坑蒙拐骗糊弄得了一时,糊弄不了一世。

果然,听了张准的解释以后,众人毫无异议,一致表示这个名字不错,叫起来朗朗上口的,简单易记。

“旗帜呢?”又有人开始追问了。

“旗帜当然有!”张准含笑回答。

张准设计的生夏宗专用旗帜,是在六角星的后面,加上抽象的火把图案。火把的作用是做什么?当然是用来照亮黑暗。在六角星的后面加上火把,表示生夏宗将是护卫队的最大支持。

“好!”

“不错!”

“非常好!”

杨凯德等人对这样的旗帜觉得很不错,纷纷投了赞成票。

图案决定下来以后,马上交给刘婶她们去完成。有现成的红布和各色丝线,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样板旗就做出来了。杨凯德等人一看,纷纷赞叹:“这个火星旗不错!”

火星旗?

张准哑口无言。

幸好,这年代的人,根本不知道火星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火星两个字代表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他们说到的这个火星旗倒没有什么别的歧义。于是,代表生夏宗的旗帜,就被叫做是火星旗了。

经过简单的准备,崇祯七年四月十五,生夏宗正式成立。

生夏宗的主要成员,有杨凯德、李奉来、邹火鸣、尹根盛、陈国喜等老人,他们是生夏宗最积极的支持者。护卫队的骨干,杨致远、郝林勇、张亚铁等人,当然也在其中。杨锐锋负责精盐的生产和销售,肯定要在生夏宗挂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