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刺明-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郝说当然知道张准不可能给自己明确的答复,留下联络自己的方法以后,就告辞离开。他本来就是用小商贩的身份,行走各地,以后随时都可以和张准联系的。要是张准有什么消息,自然也可以随时找到他。张准和李自成的联络,算是初步建立起来了。
送走郝说的时候,张准随意的说道:“替我向闯王问好。”
郝说自然是答应着去了。
等他的背影消失,张准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
李自成的消息倒是灵通,居然得知了自己炮轰南京城的消息,这么快就派人找上了自己。第三十七营,玉娇龙,兄弟相称……这些都是客套话,做不得真。但是,有一点,李自成没有说错。在朱大典率军离开山东以后,山东的兵力,的确空虚。他要是在这个时候大肆出击,抢夺地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眼下的莱州府,基本上没有什么抵抗力量的存在,只要虎贲军到达,就可以控制在手上,包括莱州城在内。但是,李自成也提到,山东地方狭窄,战略回旋余地小,要是大量的官军合围,的确只能正面抗击,无法机动作战。李自成担心自己正面打不过官兵,也是常理。三十六营的起义军,最擅长的都是机动作战,和官兵面对面的对撞,基本上没有占过便宜。
莱州府的东面,是登州府和东江镇,大约有四五万的明军,还有登州水师。莱州府的西面,则是青州府、济南府和兖州府,再远一点,就是京城了。因此,张准控制莱州府以后,东西两面受敌的情况,是必然的。其中,又以西面的明军最多,极有可能源源不断的到达。
被官军东西两面夹击,腹背受敌,南方海上可能又有郑芝龙海盗集团的进攻,北方通过渤海,就是鞑子的地盘。这就是张准目前的处境。准确来说,现在的他,其实四面八方都是敌人。要在这么一块地盘上生存下去,当真是不容易啊!
踱步了半盏茶的功夫以后,张准坐回去,目光落在桌面上。
他面前的桌面上,放着山东都司紧急送来的文书,内容自然是要张准增援凤阳府了。由于山东都司还没有收到朝廷如何处理张准的公文,因此,将相关的公文,照样发给张准。
说真的,这次山东都司的公文传递速度,是相当的快,从济南府到郁洲山,只用了三天不到的时间。比一般的公文,足足快了数倍。显然,这和凤阳府三个字有关。谁都知道凤阳府的重要性,要是凤阳府被攻克,不知道多少人要脑袋落地。接到杨一鹏的求援,山东都司也不敢怠慢啊!
只是,张准去增援凤阳府?
别开玩笑了。
从海州城到凤阳府,有几百公里的路程,中间全部都是朝廷军队的控制区域。一旦进入凤阳府的地盘,更是前后左右全部都是明军,人数少数也有十数万。他孤军深入,可不是一件好事。万一打退了起义军,明军翻脸对他动手,陷入重围的他,就算能够逃出生天,部队也要遭受重大的损失。所以,这个热闹,就不要凑了。
再说,现在就将李自成打趴下,对他来说可没有什么好处。李自成等人趴下来,朝廷的军队,就要全部压到他的头上来了。本来就四面环敌的他,本事再厉害,也架不住潮水一般涌上来的敌人啊!张准不相信,自己有过炮轰南京城的“恶行”,朝廷还会放过自己。因此,多几个盟友总是好的,哪怕只是暂时性的盟友。
自己点醒杨一鹏,已经是对他很大的帮助了。这完全是出于对杨一鹏个人人格的尊重,和朝廷没有丝毫的关系。要是他还是守不住凤阳府,那对不起,他的能力,真的值得怀疑,被杀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至于更多的帮助杨一鹏的事情,张准不会做了。
对于登莱巡抚阮大铖,张准也是非常不放心的。当自己的主力在凤阳府作战的时候,阮大铖极有可能抄自己的后路。自己在鳌山卫和灵山卫,都只有一个协的兵力,要是明军潮水般的涌上来,还是阻挡不住的。现在,他离开鳌山卫已经十天的时间,是时候回去了。
“大人,史可法又来了。”
陈兴国忽然进来报告。
“史可法?”
张准有些诧异,缓缓的将手上的公文放下来。
史可法来找自己?
他为什么来找自己?
张准下意识的看看桌面上的公文,忽然明白了。
这个史可法,当真是个愣头青,大概是来催促自己出兵凤阳府的。认真说起来,现在的史可法,只有一腔的热血,城府还不是很深,不难对付。反而是他背后的张慎言,才是真正的狡猾。很明显,张慎言是想要拉拢自己,将自己绑在朝廷的战车上。史可法到来,可能只是他的第一步计划。
“请他进来。”
张准想了想,点头说道。
陈兴国出去,史可法很快进来。
张准拿起桌面上的公文,意味深长的说道:“史郎中可是为这个而来?”
史可法看过公文,脸色肃然的说道:“正是。”
张准温和的说道:“史郎中有什么要说的?还请直言。”
史可法直言不讳的说道:“现在国家乃是多事之秋,外有建虏肆虐,内有乱贼横行,疾风知劲草,国乱显忠臣!郭子仪力挽狂澜,恢复大唐正统,岳飞起于国家危难时刻,护卫南宋安全。都督天纵奇才,麾下能征善战,应该为国效力,封妻荫子,恩泽后人才是!”
张准慢慢的等他说完,才缓缓的说道:“史郎中,我只问你一个问题。”
史可法肃然说道:“什么问题?”
张准慢慢的说道:“若是打退反贼,官兵却对我动手,那又如何?”
史可法急忙说道:“断断不会。”
张准似笑非笑的看着史可法,慢悠悠的说道:“我怎么感觉一定会呢?”
史可法脸色更加肃然,决断的说道:“绝对不会!”
张准轻轻的笑了笑,若无其事的说道:“既然如此,我和你打个赌!我带兵前往凤阳府,你和藐山公监军,要是打败了乱军以后,朝廷要对我动手,我先杀了你们两人祭旗,你看如何?”
史可法毫不犹豫的说道:“我本人绝对没有问题。”
张准意味深长的说道:“藐山公呢?”
史可法想了想,随即肯定的说道:“应该也没有问题。”
张准长身而起,肃然说道:“既然如此,我立刻率军出发!”
当即下令军队准备出发。
史可法略带兴奋的回到海州城,将此事告知张慎言,张慎言果然没有意见。然而,当两人出城来,正要跟随张准进军凤阳府的时候,忽然发现,城外居然有一小队的虎贲军战士在等着他们。更古怪的是,迎接他们的,正是那个大猩猩野人莫落。
莫落咧着嘴,大喇喇的说道:“大人让我给你们看这个。”
说罢,将一份公文递给史可法。
史可法接过来,脸色大变,随即将公文递给张慎言。
张慎言看过以后,也是眉头大皱,脸色很是难看,最终却只能无奈的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原来,这份公文正是朝廷发出的最新诏令,上面的内容,正是有关张准炮轰南京城的处理通报。
张准炮轰南京城的事情,朝廷终于是做出了反应。南京镇守太监张彝宪,被调回北京,暂时赋闲。韩赞周担任镇守太监,卢九德协助。南京兵部尚书马士英调任庐州府知府,从兵部尚书降为知府,自然是朝廷对他的惩罚了。忻城伯赵之龙……没有提到他,应该是疏通有关方面的关系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作为罪魁祸首的张准,自然是被剥夺一切的官衔,列入逆贼一类,和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黄台吉等人并列,“万恶不赦”。诏令还要求登莱巡抚阮大铖,尽快派兵围剿张准。同时,其他各地的督抚、总兵、以及其他的各级官员,都要全力协助,剿灭张准这种逆贼!
诏令里面还特别提到,无论是谁,只要能斩的张准的首级,都可以被授予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职位。显然,这是将张准的职位拿出来,刺激前来围剿的官兵了。当然,除了提升职位,就是赏银了。只可惜,赏银不是很多,只有区区的八百两。没办法,朝廷没钱啊!
有这样的诏令,张准自然不可能去凤阳府了。本来刚刚缓和下来的关系,马上又要恶化。想到张准带领的军队,即将成为朝廷的劲敌,张慎言和史可法都不寒而栗。朝廷不知道张准的战斗力,他们俩却是知道的。这等于是活生生的又树立一个强大无比的敌人啊!
“你家大人在哪里?我要见他。”
史可法着急的说道。
“大人已经回去山东了。”
莫落大咧咧的说道。
史可法的脸色,顿时难看起来。
张准回去山东了。
看来,山东,又要起风雨了啊!
第386章 黑名单
崇祯八年正月十二,张准回到浮山城。
这时候的浮山城,已经是一片的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了。朝廷的诏书,已经发到各地,浮山城的民众,自然是知道了。对于这份诏书,鳌山卫辖区内的民众,当然没有丝毫的好感。他们本来就认同张准是反贼,朝廷的这份诏书,不过是正式确定张准的反贼身份而已。纯粹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但是,在灵山卫,很多民众都在议论此事。灵山卫的民众,和鳌山卫民众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还是缺乏足够的勇气,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权益。本来,已经有些人试图效仿鳌山卫,在灵山卫实行分田分地的政策,但是,朝廷的这份诏书下来以后,这些人又打退堂鼓了。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农庄里面耕耘吧。
“老爷,在你走后的这几天,几个老人家都来了。”姬玉情委婉的向张准说道。
“嗯,我知道了。”张准点点头,淡然自若的说道。
朝廷的这份诏书公告天下,浮山城的杨凯德、陈国喜、毛顺江,鳌山城的黄清平、孟庆浩、石真山等人,当然是坐不住了,纷纷到来紫苑,想要问问张准到底怎么办。这些老人家,都跟着张准踏上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张准不在自己的地盘上,他们总是感觉不踏实。
张准当即召集生夏宗所有骨干开会。
除了远在郁洲山留守的周正宇、方贺、刘栋等人,其他的生夏宗骨干,都全部到齐了。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发展,生夏宗的成员,已经从原来的三十多人增加到了现在的两百人左右,其中,骨干有五十多人。这些骨干,囊括了各行各业,其中又以军队的骨干居多。
“墨煜,将诏书的内容,从头到尾解释一遍。”
在会上,张准沉稳的说道。
“明白!”
墨煜当即根据诏书的内容,用白话解释了一遍。
其实,诏书的解读并没有太大的困难,只是张准有必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将其解读出来。张准的意思是什么?当然是朝廷要赶尽杀绝,我们大家都没有退路了。想要活命的话,只有拿出更大的劲头来,跟朝廷干到底。谁要是中途变节,肯定没有好果子吃。
听完墨煜的解读,下面的所有生夏宗骨干,都脸色凝重。诏书是皇帝拟定的,没有更改的可能。换言之,张准这个反贼的身份,是坐定了。张准的反贼坐定,他们这些跟随张准的人,自然也是坐定了反贼的身份。上了诏书,那就是朝廷的钦犯。好吧,在当时,钦犯的头衔,还是比较有压力的。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不语。
张准看了看大家,目光熠熠,脸色冷峻,沉稳的说道:“相信大家以前跟着我做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我要做什么。所以,现在,我也不做过多的解释。现在我要强调的是,朝廷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一份垃圾诏书,能顶什么用?朝廷在山东的军队,咱们根本不怕!来一千杀一千,来一万杀一万!”
“我们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拿出更大的劲头来,生产更多的粮食,生产更多的武器,生产更多的战舰,武装更多的军队!只要我们的手上有地盘,有钱,有粮,有武器,有士兵,我们担心什么?朝廷在东北有鞑子,在中原有陕西的起义军,这两堆大火朝廷还没有扑灭呢,能派出多少人来对付我们?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恐慌!相反的,现在正是我们大举进攻的好机会!”
“我们呆在鳌山卫的地盘上,已经呆得够久了!现在,我们要主动的发起进攻!我的第一步计划,就是完全占领整个莱州府!朝廷不是说我们是反贼吗?我们就要有反贼的样子!要是连一府之地都没有,愧对这个反贼的称号啊!所以,现在,我宣布,我们即刻向莱州府进军!”
毛顺江激动的叫道:“大人,不管外面咋整,总之,咱们都跟着你。”
陈国喜等人都叫起来,“没错,我们就跟着大人!”
那些来自军队系统的骨干,更是大声嚷嚷:“向莱州府进军!”
只有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等几个内政的骨干,颇有些忧虑。他们不是不赞成向莱州府进军,而是有点担心,在拿下莱州府以后,他们手上的力量,还不足以管辖偌大的莱州府。须知道,莱州府的治下,可是有掖县、昌邑、潍县、高密、即墨等五个县,还有胶州和平度州两个州,足足五县二州啊,总人口超过八十万!
形象的来说,鳌山卫和灵山卫,其实也就是两个县的地盘。现在,张准一口气要将自己的地盘,扩展到九个县以上,治理的难度还真是有点大。最大的缺陷,当然是张准和他们都是出身军户,身边没有多少文化人。打仗,不识字没问题,跟着长官往上冲就是了。砍人脑袋需要的是力气,不是读书认字。但是,治理内政,不识字可不行。目不识丁坐公堂,张好古吗?
张准冷静的挥挥手,让大家回复平静,缓缓的说道:“现在,我宣布几条命令,希望大家帮助贯彻下去。”
第一项命令,当然统一思想了。
生夏宗的每个成员,都要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牢牢的引导主要的思想潮流。朝廷的诏书在这个时候到来,其实是好事。诏书向全天下宣告了张准的身份。没错,张准现在的身份,就是反贼。愿意跟着张准干的,继续跟着干。不愿意跟着张准干的,自己另谋出路。在诏书的面前,再也没有墙头草的可能。
第二项命令,是正式宣布,和陕西起义军结盟。
既然都是造反的,当然有必要联合起来,一起对付朝廷。不管以后怎么样,现在是必须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古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起义军要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不过,张准没有宣布自己是起义军的第三十七营,也没有接受“玉娇龙”这样的外号。战略上双方可以结盟,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双方却几乎没有交集。
第三项命令,当然是扩军备战了。
朝廷的屠刀已经霍霍的举起来,虎贲军当然不能示弱。因此,张准宣布,将原来的武工队、游击队,还有新兵训练营的战士,都全部补充进入虎贲军,另外成立第八、第九、第十等三个协。指挥官分别是彭勃、邹明加、张凌云。每个协的兵力,依然是250名士兵,军官不算在内。
经过再次扩展,虎贲军陆军总共拥有十个协,大约三千人的兵力。张准的基本战略部署,是每个县部署一个协的兵力,其他的各个协,则是战役预备队。此外,炮兵协也从原来的两个小队,扩展到五个小队,总共是250名的士兵。飞龙炮的数量,增加到25门。炮兵协同样是战役预备队,协助虎贲军主力作战的。
“既然是反贼!”
“那就要造反到底!”
“我们马上向莱州府各地进军!”
张准沉稳的说道。
虎贲军的战争机器,迅速的运转起来。
各个战斗部队,都集结在即墨、胶州的周边,随时可以出发。
一时间,即墨、胶州等地,都风声鹤唳,当地的大户人家,纷纷出逃。谁都知道,张准是要大动干戈了。这一次,绝对不是吓人的。张准要是来了,他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尤其是诏书已经明确了张准反贼的身份,张准破罐子破摔,肯定是要大开杀戒的。
正月十三,马轶急匆匆的来到张准的面前,抹着额头上的汗水,报告说道:“大人,这些就是我们整理出来的初步名单。”
张准将名单接过来,表扬说道:“好!做得好!辛苦了!”
对于张准来说,从军事上占领莱州府,是不难的,难题是在军事占领以后,如何实行有效的控制。其中,又以土地改革是关键中的关键。对于争取绝大多数贫苦农民的支持,土地改革绝对是大杀器。这一招,在中国的土地上,是屡试不爽的,历史事实也是反复证明了的。所以,虎贲军控制了莱州府以后,首先要实行的,就是全方位的土地改革。
现在的问题是,莱州府各县,架构和鳌山卫、灵山卫是不同样的。莱州府的五县二州,居住的大部分是民户,他们的田地构成,和鳌山卫的田地构成,是完全不同的。当地的社情,也相对复杂。这些复杂的问题,单纯依靠武力无法解决。
此外,对于地主的处理,也不能一刀切。当地的地主士绅,有些是相对开明的,和卫所的军官不同样。这些人,要尽量的争取,而不是将他们推到敌人那边。将他们争取过来,自己的力量就壮大一分。将他们推到敌人那边,敌人的力量就壮大一分。所以,无区别的大屠杀,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来自后世的张准,非常清楚,任何时候,士绅集体,都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所在。或许后世的人提到精英两个字,有些鄙视的目光,但是在明末,精英两个字还是褒义的。当时的士绅集体,囊括了所有的文化人。治理国家,缺乏文化人是肯定不行的。要是得不到这批人的支持,根本不可能治理国家。
李自成的失败,就是一不小心,将这个群体,全部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要是李自成对士绅群体实行拉拢一批,中立一批,屠杀一批的策略,他肯定是可以站稳脚跟的。满清入关以后,实行的不就是这样的策略吗?敢于反抗的,全部杀掉。凡是投降过来的,则全部予以重用。结果,一边打一边拉拢,明朝的整个士绅群体,很快就投降了满清。
张准造反的口号叫得很响,对农民的利益也很看重,其实,他同样清楚,拉着一群的军户杀杀人,打打架,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是要治理一片地区,甚至是治理一个国家,就不行了。治理鳌山卫和灵山卫,已经是王铭宇、刘航等人的极限了。想要进一步扩展,就必须要得到士绅群体的支持。否则,就是只有破坏,没有建设了。
打仗杀人不需要什么文化,操家伙上去砍就是了。治理内政却完全不同。没有文化人,那是绝对不行的。治政和打仗,是完全两码事。后世的人常说李自成是流寇,黄巢是流寇,不想着建设根据地,只想着破坏,其实,他们真的不想吗?不是不想,是做不到啊!没有文化人跟你,你怎么建设根据地?
张准不想做李自成,要建设强有力的根据地,就要任命官员,维护地方政府的有效运转。然而,在他的手上,可没有这么多的人才,尤其是有文化的人才。好吧,张准要求不高,但是,你起码要认字吧?要能写最基本的榜文通告之类的吧?上头的意思要贯彻下去,光是依靠嘴皮子可不行。
其实,张准需要的文化人数量,也不是特别多,一百来个就够了。莱州府需要一批,大概三十个左右。五县二州,每个需要十人左右。考虑到届时可能有部分的旧官吏投靠自己,这个数字还可以打一个折扣。但是,即使再怎么打折扣,几十个人还是要的。
因此,张准必须从各地物色一些用得上的人员。他们要有一定的才华,又有可能为虎贲军做事。说真的,这样的人不好找。听说张准要来,基本上所有的文化人都跑掉了。没办法,张准只好让马轶的情报司,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物色人员名单。到时候,虎贲军有的放矢,按照名字抓人。嗯,说错了,是请人,全副武装的“请”来,然后委以重任。
马轶交来的这些名单,正是一些符合张准要求的人员名单。嗯,或许这份名单应该被称作黑名单。因为,上了名单的这些人,要是在虎贲军到来之前,还不及时跑掉的话,他们就要全部落入虎贲军的大网了。
“刘广新、田枫、雷原、璞融生、陈烈书、王东华、胥鑫宇……”
张准一个个名单仔细的审阅。
第387章 高弘图?抓!
这些名字,都是猫眼司精心挖掘出来的,在每份名单的后面,都有简介的介绍。名单上的这些人,他们要么在莱州府各地的官府任职,要么是当地有名望的人物。最不济,也是读书人的身份。其中一些,还是落第的秀才,对朝廷颇有怨言。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目前并不得意,对现状有些不满。这是废话,混的得意的人,怎么可能跟着你张准造反?那是要抄家灭族的。
总的来说,这些人,都是有文化的,只是没有机会发挥自己。至于他们有没有治政的能力,现在还不好说,因为他们基本都不是一把手,没有单独治政的经验。这也是废话。有哪个官府的一把手,愿意跟着你张准造反?
“你试探过他们的意思吗?”张准谨慎的问道。
“大人,我都派人和他们接触过。他们还是很谨慎的,主要是担心造反失败,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大人,你也知道,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咱们目前的号召力,还是稍微小了一点……”马轶同样谨慎的说道。
“如果威逼利诱,他们会不会拒绝?”张准思索片刻,深沉的问道。
“不会。”马轶肯定的说道。
张准点点头,表示满意。
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要这些人心甘情愿的为自己卖命,暂时是有困难的。别人好歹是文化人,跟着你们一群穷军户混,丢不起这个脸啊!但是,要是采取一定的手段,威逼利诱,双管齐下,他们肯做事的话,张准已经满足了。以后,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些人的心,会逐渐的踏实下来的。
当然,这些人不是最好的选择。强扭的瓜不甜。不是心甘情愿的干活,这工作效率总是要打折扣的。说真的,对于明朝文官的磨洋工,阳奉阴违的水准,张准是很有感触的。要是他们也给自己来这个一手,自己还真的未必能够发现。然而,他有更好的选择吗?他的手上,根本没有多少的文化人。一个萝卜一个坑都还不够,你还想挑三拣四了?
马轶迟疑片刻,忽然说道:“大人,属下这里还有一个人选……”
张准好奇的说道:“什么人?”
马轶谨慎的说道:“大人,这个人有点特别……”
说罢,送上一份更加详细的资料。
张准接过来,打开一看,就轻轻的咦了一声。
高弘图!
这份资料居然是高弘图的!
难怪马轶会有些犹豫,这个高弘图,的确是个人物啊!。
在莱州府这块地盘上,再也没有谁比高弘图更加的出名了。高弘图,字子犹,一字研文,号硁斋,胶州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考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因上书触犯熹宗,夺俸两年。天启初年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天启六年(1626年)因忤魏忠贤而被罢官。崇祯三年(1630年)春复官,任左佥都御史,后升任左都御史。崇祯五年(1632年)改任工部右侍郎,因反对宦官专权,再次被削职罢官。
也不知道为什么,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中,名人特别多,除了张慎言、杨一鹏、高弘图,还有钱谦益、陆梦龙、周家椿、杨嗣昌等。这几个人很有特点。要么是坏到骨头里,如杨嗣昌、钱谦益。要么是骨头特别硬,其他五个都如此。高弘图最恨的就是宦官,屡屡上书弹劾宦官,结果三次被罢官,经历和张慎言倒是有几分相似。
来自后世的张准,也有一些高弘图的资料。高弘图为官清正,两袖清风,办事能力很强。高弘图的为人,也相当的有风骨,除了屡屡上书弹劾宦官之外,还对鞑子深恶痛绝。在鞑子占领江南以后,他坚决拒绝和鞑子为伍,最后绝食九天而死。相对于钱谦益水太冷,不敢跳水,头皮痒,主动剃头而言,那是相当的有骨气。
但是,也有部分历史学家指出,高弘图此人比较贪恋权力,一心想要做首辅,却屡屡不如愿,甚至连内阁都没有机会进入。贪恋权力不可怕,只要能做出业绩来,世人照样认可你。比如说,张居正就很贪恋权力,连万历皇帝的权力都被他夺过来了,但是后世对张居正的评价,却都是正面的。其实,高弘图来做首辅,要比温体仁好得多。可惜,崇祯皇帝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说起来,这个高弘图和自己,还真是有点间接的关系。高弘图当初上书,指责宦官专权,这些宦官就包括高起潜、张彝宪、王坤等人。事情的最初导火索,还是张彝宪的营私舞弊。张彝宪实在是太喜欢捞钱了,手都到伸到工部去了,高弘图一怒之下,就将他弹劾了。
兔死狐悲的太监们,自然要出来维护张彝宪,于是高弘图干脆连其他的太监,都一起弹劾。最终,事情越闹越大,被蒙骗的崇祯皇帝,将高弘图再次罢官了。眼下,张彝宪因为自己炮轰南京城的缘故,被夺职暂时闲置,也算是替高弘图出了一点点的气。
张准沉吟片刻,有些疑惑的说道:“高弘图眼下还在胶州?他还没有搬走?”
马轶肯定的说道:“都在!他的家人,也全部都在!”
他补充说道,崇祯五年高弘图被削职罢官以后,就一直住在胶州的老家,一直没有离开过。此人喜欢四处游玩,见识民间的疾苦。即使是在张准控制鳌山卫的时候,他还到崂山游玩。胶州本地,还有一个叫做赵任的人,在京城担任大理寺评事。赵任在崂山建有一座华丽的别墅,叫做“皆山楼”,高弘图经常到皆山楼来游玩。
只不过,他每次到来的时候,都是轻车简从,只有两个家人跟着,装扮也是非常的普通,自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鳌山卫都是一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军户,生平见过的最大官员,也就是百户之类的。自然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位高官,经常在鳌山卫的地头出没。
“高弘图为什么不走呢?”
张准悄悄的皱着眉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因为胶州就在鳌山卫和灵山卫的旁边,距离灵山卫只有不足百里,高弘图要说不知道张准的事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何况,他还经常到崂山来游玩,常常经过鳌山卫的地头。现在,张准的大军,就要出发,向莱州府发起进攻。就连一些胆小怕事的小户人家,都全部搬走了。高弘图一家,居然留在了胶州,不得不令人寻味啊!高弘图一大家子,足足有上百口人,要说抓在手里……
好吧,张准从来没想过,高弘图会愿意给自己卖命。别人可是堂堂的工部侍郎,正三品的文官呢,怎么可能给自己卖命?但是,要是将他的家人,都捏在自己的手中……这样做当然手段有些不光彩,有些强人所难,效果也未必如人意。但是,他的确需要这样的人才。一个高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