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世发达的交通系统还没建设,乱七八糟的高速这种逆行都能出现,全靠司机技术。由此可见通讯和交通成本的高昂。
  
        四妮儿这才反应过来。她略微思考了一下说:“自然是有兴趣的,就是不知道陶先生这边需要哪些,以及数量。我这边才好联系。”
  
        她说的很玄乎,好像自己手底下好多人似的。其实就光杆司令一个。哦,对了,还加上一个新员工苏茜。(冷漠连)
  
        但她这几年不是白白在宝塔镇倒卖东西。经过白先勇这手,来路光明正大起来了。当时她卖的就是粮油等稀缺物资。而且数量还不少。直到现在,她从没和黑市的人正面打过交道,但是宝塔镇许多搞这一块都知道有“魏庄”这么一个人物。
  
        像陶峰这样的大企业,好几百号人,需求采购的东西方方面面,自然会找那些大的供货商了。而不是到处去市面上购买零散的东西。
  
        四妮儿想明白了,心里七上八下,竟然惶恐起来了。她对自己另一面仿佛都还是陌生的。甚至有些奇怪。她这么小打小闹,竟然还搞出了点名堂么?
  
        陶峰见她这么说,也开口:“我听说的就是那些粮油,我们之前的采购都是在南河省,你这边如果方便,就留个联系方式吧。”他们那边一个大厂子,员工吃喝拉撒可都是搞大锅饭。这样下来。食品的消耗也是很大的数目。
  
        这样一来,她干脆就直接说联系白先勇就行了。又说:“我看现在这边也在建设有线电报。有什么事情发电报也快的很。”
  
        陶峰也没什么意见,当天下午,看完了展子。四妮儿就坐车回了家。
  
        她回去的时候去五金厂找了钟母和钟父。早上出门前,四妮儿就同钟老太说自己去镇上找爹妈。因为这时候没有电话手机联络。所以具体她是什么时候出门的,其他人也不了解。
  
        钟母还以为她是从村里吃完晚饭过来。
  
        钟老太则是以为孙女一大早就去镇上了。
  
        四妮儿:“。。。。。。完美!”
  
        因为农产有进有出,所以仓库里并没有堆积如山的库存,现在有了大笔生意,四妮儿就干脆用积攒的金币解锁了两块土地。解锁到第十一块田的时候,需要的金币成倍的攀升。她之前积攒的金币瞬间清空。
  
        陶峰的要求是每个月提供一千斤的面粉。四妮儿按照市价的八折,也就是每斤一毛四的价格卖给他。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别看粮食交易数量多,其实算起来每个月也才一百多块钱。另外豆油则是不限量卖给他。所以十一块田里,有八块都种上了小麦,一块田里种植大豆,剩下两块地,分别种植甜菜和棉花。
  
        土地面积不多,四妮儿精打细算,有条不紊安排起来。
  
        哥布林的数量不够,那就需要系统重新雇佣一批。
  
        整个月,四妮儿都在忙农场的事情。她第二个月拿出数量足够的货物时候。陶峰这才带来了去上海订购缝纫机的消息。他有货车在上海等地往返。不她早就透露想要搞服装生产的生意,白先勇才想到给她介绍陶峰。
  
        仅仅在石市,也不可能买到四妮儿想要的东西。缝纫机一到百货商店就是紧俏货。一两个月或许才有几台。属于排着队都很难买到的。米国产的缝纫机是质量最好的,国产的就属蝴蝶牌名声响亮。她托给陶峰买的就是蝴蝶牌的。
  
        一台缝纫机近乎两百块钱,还要四十张工业票。
  
        四妮儿买了房子以后,手头上钱算起来差不多有两千四百多块钱。属于“巨款”了。这笔钱买完缝纫机,几乎是花的一毛钱都没剩下来,包括她辛辛苦苦的攒下来的工业票也花完了。短时间,她从小有资产又恢复到了“赤贫”的阶段。
  
        又过了一个月,货车才从上海过来,黑色的崭新的缝纫机被包裹的严严实实运送过来。长途跋涉中避免了磕磕碰碰。到了宝塔镇,这些缝纫机被运送到了四妮儿买下的房子里。卸货的时候,她又仔细的检查了一边,看到都没问题,这才把剩下的余额补足了。
  
        苏茜还在早出晚归的卖东西。
  
        她不知道四妮儿要搞服装生产。所以看到屋子里浩浩荡荡摆满了崭新的缝纫机(带桌子),吓了一跳。
  
        四妮儿没打算瞒着苏茜,于是和她仔细的说了自己的打算:“我们自己有原料,我就打算干脆做成衣服卖出去。单比卖布料挣得多了。你要是有时间就帮我留意一下会缝纫的人。工资一样,都是十五块钱一个月。你说清楚了。招人这块就你负责了。”
  
        苏茜在外面混迹了几个月,性格也成熟了不少。她听到这没头没脑的话,心里七上八下。“这做生意真没见过像巍先生这样的人,他花这么大一笔钱,也不怕亏本?”
  
        她出生在从古时候起就商业繁华的江浙一带。几乎是耳濡目染有些了解。加上整天在宝塔镇奔走,不免替四妮儿担心。往深处说,四妮儿吃亏,连带她估计也要倒霉,两个人是一条船上的蚂蚱。她忍不住就劝诫起四妮儿来了。
  
        这姑娘心眼不够深,她想到什么就如实说了。
  
        说完以后,又后悔起来。生怕四妮儿翻脸。呆在原地不敢抬头看她。
  
        四妮儿笑了笑,对她说道:“你也接触账本这么久了,应该了解一些。亏本有什么大不了的?做生意不就这么样嚒?你不用担心。多少还有卖粮食的生意撑着,不至于应付不下去。”她怕说的不清楚苏茜不明白,索性把最坏的情况告诉她。
  
        苏茜听完这话,终于松了口气。转头去忙招人的事情了。
  
        ……
  
        四妮儿在外面跑了一段时间,终于让家里人发觉了。钟老太看她成天往外面跑,越来越不像话,终于等着春耕结束,揪着四妮儿一通教训,让她收敛几分。
  
        四妮儿这才恍然发觉,钟父钟母都去镇上工作好几个月了。家里的里里外外都好像事情少了。钟老太在阴雨绵绵的时候生了一场病。什么事情都甩手给钟老爹,家里的菜地就生了虫。
  
        她不敢再到处跑,转头专心在家里忙前忙后了。屋子里柴火要捡,菜地一日两回的浇水。棉花地也要除虫,还有做饭洗碗挑水的事情。她就渐渐的体力不支了。有次吴苗苗看到她提着半桶水在路上走,就过来帮忙了。
  
        这时候恰好是刘七叔到村里过来通知搞大集的时候。
  
        出去出工的人事最先知道的。好几家怨声载道,对着刘七叔也没好脸色,至于到了钟家,钟老太一边咳嗽一边冷着脸说:“别说鸡,鸭。什么都没有。我一个老婆子病得不轻。家里就四妮儿帮衬。能有什么东西?”
  
        刘七叔脸色僵了。他怎么不知道村里人早就有怨言了。
  
        上次搞大集,是办的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送上去了几千个鸡蛋,好几十头猪去了收购站,天气热了,又找不到人手和工具处理。因为消息和路途的原因,也没能找到工厂加工。猪肉一下子就坏了。鸡蛋能放一个月,但是那么多的鸡蛋,一时半会根本卖不出去。所以也算是烂在了仓库里。
  
        收购站和供销社根本不晓得还有这种事情。一下子干部都嘴角长泡。整日愁眉苦脸的。看着那些猪肉就坏了,又是心疼又是后悔。
  
        对于村里人来说,鸡,留着生蛋母鸡低价卖了。猪也卖了。这下一年到头辛苦都潦草收场,不说成天埋怨,心里也对公社干部有了很大的不满。
  
        刘七叔就说:“我怎么不知道哩?这次大队长也不为难大家,就跟以前一样。去开个大会,批屁孔儒就行了。你生病也要请个病假。其他人都得到场。”
  
        他也不愿意和村里人站在对立面。索性大家维持一个名头,示意的搞个活动就行。
  
        他打量了钟老太一眼,心里蓦地叹了口气。心想道:“钟家现在不比以前,也不好得罪了。”这就好比以前在你面前任人搓扁揉圆包子,有一天突然就硬气起来了。你想再捏一下,都要掂量下是否咯手。
  
        他心里不可能好受。只能憋着一股斜火回家去了。他回去的时候忍不住的想,换做以前,钟家这老太婆有胆子这么说话么?
  
        当然不敢。
  
        村里开大会的人百般不情愿。稀稀拉拉的扛着锄头就去了。此时正好天气连绵多雨。时而晴天,时而阵雨。地上的淤泥没干,一踩下去一个脚印。裤脚上全是泥巴。蚊子也多。钟家就来了三个人,四妮儿带着弟弟,钟老爹提着烟斗。三人往看台上一站。就有人在地下嘀咕起来了。
  
        “咦,钟家就这么点人?”
  
        知情人忍不住多嘴:“你是不知道,姓钟的发达了。钟敬贤那小子不知怎么认了个有来历的大舅子。城里人!”
  
        刘红霞心里嫉妒艳羡,心想,这好事怎么就让三儿给占了?她哪里冒出来的亲哥哥?这种种疑问不仅仅是她心里在想,其他人也一样。村里习惯了钟家一幅穷困潦倒的模样,现在突然就走了大运。很多人心里瞬间不平衡了。
  
    
  
    
  
    
第一百五十三章

  
        村里人的这种心态就好像以前难兄难弟,大家一样穷,现在有一个兄弟陡然发达了。其他人就开始各种比较。越比较越窝火。怎么想都不可能心平气和。
  
        和刘红霞一块锄草的妇女撇撇嘴,说:“以前就是个当丫鬟的,她还把自己当什么人呢?现在一阔气,恨不得头都挂到天上去了。”说完,一双眼睛在四妮儿身后毫不避讳的打量。末了,还补充道:
  
        “以前穷的时候乡里乡亲没少帮衬。我还借过她锄头哩。现在转眼发达了,就不把人放在眼里了。”说这话的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好像真的看到钟家夫妻两个眼高于顶的样子。
  
        后头又来一个人说:“听说这小舅子挺有能耐的,把钟家两夫妻都弄到城里去了,还是工厂上班!”
  
        “咦,那不是吃上商品粮了哟。”
  
        话茬接过去,一圈妇女们热络的相互攀谈起来。渐渐话题就移到了城里招工的工厂上去了。现在工厂当工人是最吃香的。不用风吹日晒,一个月少则十五,多则三四十都有。是顶好的铁饭碗。要是有哪家女儿在工厂上班,哪怕是个学徒工,也是让人眼热的条件了。男人在工厂上班,那就是香饽饽。
  
        吴老爹推了一把干活的吴苗苗:“你不是总和钟家那几个混在一起。也不知道去问问,听说他们就在镇上五金厂!那可是大厂子,你不去问问人家什么时候招工,有什么条件。”
  
        他又说:“。。。你不问,别人就问了!万一工厂真的招人哩?”
  
        吴苗苗拉着妹妹吴小禾,臊的满脸通红。两家关系好,你来我往相互帮衬也就算了,就吴,钟两家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她爷爷还惦记着捞人家好处,占别人便宜呢。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她嘀嘀咕咕的说:“问了咋样?工厂招人也要有文化的。咱家又没人读书!”
  
        吴老爹一拍大腿,指着吴苗苗恨铁不成钢的骂道:“我说你呀,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在他看来,读不读书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认得几个字么!没看到报纸上那些白卷英雄。人家大字不写一个照样是风云人物。
  
        他老吴家根红苗正,三代贫农,这么好的出身,做什么不够格!
  
        …………
  
        这头吴老爹还沉浸在自我畅想中。那头钟老爹突然问起来:“伟华,今年你就七岁了,也该念书了,等过了秋收,爷爷就送你去念书好不好呀。”
  
        他搂着金孙子,满脸期盼,神采奕奕的说。这话并没有给伟华回答的机会。他一项只有点头的份。况且钟老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孙子读书,读成文化人。给老钟家争光。(至于大妮儿几个算是附带的)
  
        四妮儿听到这话,心里算了算。今年她和伟华都虚岁快八岁了。按照正常入学年龄来说,已经晚了。
  
        但是依照村里娃娃念书的年龄,他们算是早的。
  
        伟华囫囵点了点头,钟老爹长吁一口气,像是完成心愿似的,仰着头往椅背上一靠。半晌后才想到一旁的四妮儿,他犹豫了片刻。好像在权衡利弊。但是家里现在是大小都在念书。没理由让最小的孙女在家烧火的道理。
  
        要是家里还没有两个在工厂上班的人。钟家不可能负担得起五个娃娃念书。在钟老爹原本的计划里,是准备让今年大妮和三妮儿不念书了。回家种田。至于二妮儿,钟老爹觉得她有几分聪明,读下去说不定还能读出点名堂来。
  
        但是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他就犹豫了。大妮这样子。。。。。读到初中嚒。也费不了多长时间。拿个初中文凭是最好的了。(现在工厂招工要求是初中文凭。)
  
        钟老爹立刻拍板决定了。
  
        他把这个决定告诉了镇上的钟父钟母,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两个孩子是该去念书了。连胡庸城听说了,特地买了文具送给他们。钟母远在宝塔镇,听到公公的主意后,只模棱两可的点了点头,她现在一心扑在工作上。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少了许多。
  
        她有十多年没碰书本纸笔,连握笔的感觉都忘光了。
  
        这里一切都是生疏和困难重重。钟母怕让别人知道是走后门走关系进来的。每天恨不得三班倒,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熟悉工作上面了。工厂里每天都是新鲜的面孔。机床哼哧哼哧的运动。等过了一阵子,她仿佛适应了城里的生活。充裕的衣食填补肢体上的不适应,内心的陌生感也渐渐消失。
  
        钟敬贤变化很大,他吊儿郎当的模样是骨子里的。至少衣服体面了,人看上去像模像样了许多。等到城里,见过世面,他这才知道之前混的有多狭隘。
  
        村里抽烟最多抽一毛八的红塔山,喝得是五谷杂粮酒。面对的不过一亩三分地。抬头是太阳,低头是红土。闲聊内容不外乎村里村里村外。
  
        城里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工厂偶尔有“空降兵”,但是少有男的落在财务部。这个部门是在行政部下面。他来之前总共三个女同事。好不容易来了个生面孔,这下就热闹了。部门领导不经常在办公室,在他没来之前,这里还有个副主管的空位。
  
        胡庸城没乱出主意,他还是安排钟敬贤从学徒开始做起。(学徒不是车间学技术的工人,而是一种职位。就像是后世的试用期。)
  
        钟敬贤文气俊秀的模样迎来了市场。他很多年没碰计算,但是算盘却打得很利落。
  
        财务部姓林的女同事称赞说:“新同事这算盘打得不错,咱们办公室工作好几年也就这个水平啦。”
  
        如果四妮儿在,她肯定会惊叫的认出这个人——最开始在她手上买东西的林家夫妻。
  
        林嫂子喊钟敬贤小钟,去食堂吃饭的时候财务部这边也聚拢在一个桌子上,偶尔也有其他部门的同事插过来,都是和财物几个人熟悉的朋友。工厂中午有一个钟的用餐时间,钟敬贤无意就说起了家里的五个孩子的事情。
  
        他张口一说。在场女同志不约而同的说起育儿经来了。林嫂人员交际广,吃个饭都能呼朋唤友,说话响亮,没等他饭吃完,周围一圈的同事都知道了钟家的人员情况了。
  
        难道只有农村才孩子多么?城里也是一样。多的是生四五个,少数也有生七八个。
  
        林嫂说:“像小钟这样才好,五个儿女多有福气呀。要我说。今年不是开始什么计划生育了嚒?早知道有这回事,前年就该再要一个的。”
  
        部门另一个瘦脸女人搭话:“可不是。你家就一个囡囡,孩子没有伴玩。不就嚷嚷要个弟弟呢。”
  
        钟敬贤听了,脸上端着笑容,心里却已经开始不耐烦这些琐碎了。他手一动,摸到了裤兜里去。烟盒在布料勾勒出轮廓。他指纹摸索到边缘,烟瘾就上来,夹着烟跑到门外,找了个花坛角落蹲着狠狠抽了两根烟。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下工的时候几乎是人山人海,钟母站在门口树下。两只脚踩着土坡。小碎步的来回踱步。她抬头看了一眼。钟敬贤瘦胳膊瘦腿被夹裹着的人群蜂拥到了门口。一只手还在整理领口。不受控制的往前走。他抬起头。和钟母刚好对上视线。冷不防抱怨道:“你走到我跟前都不说声,吓我一跳!”
  
        钟母皱着眉头:“你们部门怎么总是下工这么慢?”
  
        钟敬贤和她擦身走,一边地方人流挤过来:“开会呢。这才六点半。”
  
        他伸着脖子问:“买了什么菜?”
  
        钟母提着布袋说:“妈送来的白菜还没吃完。晚上煮粥吃。”
  
        “嘿,小钟,小胡。”行政部的同事夹着文件袋过来。满头大汗塞给两人一叠整整齐齐的表格说:“刚才叶主任找你,没找着,刚好碰到你俩个了。这是转户口的资料,最好明天就写完交上去。”
  
        “多谢你了,麻烦跑这一趟。”钟母没想到资料这么快就发下来了,几乎是喜上眉梢。两人也不多话,一路就这么赶了回去。
  
        她匆匆的翻开纸业问:“对了,这要填户口xx号,咱家户口首页带来了没?”
  
        走到楼下就看到宿舍楼冒起的炊烟袅袅,楼道里全是私自砌的小灶台。烧煤炭。油烟味很重。地上铺了层黑灰般的碎煤渣。走到屋子前面还要使劲的抖抖脚,生怕踩屋子里两个大黑脚印。这楼隔壁住的是林家夫妻两个。刚搬过来的头一个月,送蜂窝煤的没过来,林嫂就借了些煤给钟母急用。
  
        等下次买煤的时候,她精打细算的算好了一个月的额度买。
  
        门口的小炉子就是胡庸城差人送过来的。钟母和钟父两人刚来,他后脚就送了一应俱全的家用。不说多高档。胜在齐全。一下子就将不大的宿舍房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张桌子,客厅再塞不下其余的东西了。她把表格铺在桌上,提着笔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填起来。
  
        等她抬起头的时候,整张脸都焕发了光彩。脸颊上也染上了红晕。钟敬贤也拉开一张椅子坐在对面跟着她填表格。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他也高兴起来:“这周末把爸妈接过来吃顿饭!”
  
        “对了,也叫上大哥”钟敬贤没忘记这其中最大功劳的胡庸城。
  
        这份“城转非”的文件一交上去,他们就是正儿八经的城里人了。每个月能领三十斤粮票(持户口本去街道办领),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福利,比如孕妇和产妇能领半斤糖票,鸡蛋票之类的。这类都是限时粮票,必须要在当月用完。
  
        钟母手底下表格上的名字就用的“胡月筝”。随着这份户口迁过来。
  
        这个名字也算是敲定了。她对着这个名字有种复杂的情绪,就好像经历万水千山的重逢,又像是失而复得的珍贵物品。现在只有钟敬贤喊她“三儿”搞得工友们以为她在家排行第三。
  
        对于她来说,属于三儿那一页不光彩的历史已经翻页了。剩下的“胡月筝”是崭新的。
  
        她写到了最重要的一栏,也就是亲属。家庭结构。夫妻两个是城镇户口,那么子女也能把户口转到城里。而当她笔落在空白的地方时候。手指关节瞬间僵硬起来,指缝里“咔咔”作响。她掐着手腕半天没喘过气来。
  
        “怎么回事!”
  
        她眼睛逐渐的瞪大了。视线在纸张正反看了好几遍。不可置信的喊道:“怎么只能填一个人?之前明明不是这么说的!”说完又把表格递到钟敬贤眼前。夫妻两个左看右看,都没发现什么可以翻页的地方。钟敬贤烦躁的说:
  
        “你先别写了,明天我去问问叶主管。”
  
        这可是大事,没人不当真。工厂现在总共五百号人。其中有三十二个学徒工即将转正。这也是今年唯一一批转正的人员。过期不候。
  
        钟母急得晚饭都没吃多少。一口粥卡在喉咙口。两条眉毛紧锁。试探性的对丈夫问道:“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哩?我听他们说,以前都是好几口人一同成转非。没道理咱们这儿就不对劲了。”
  
        她经历的村里勾心斗角花样百出。在一开始,钟母就想歪了。她脑子里蹦出了许许多多关于同事的排挤或者是同僚的手段,各种阴险狡诈的诡计马上要在她身上上演。还没洗澡,她浑身吓出了冷汗。在村子里得到种种不公平情况照搬到城里来。她下意识就开始思索如何旁敲侧击的问出缘由。
  
        第二天钟敬贤就找到了工厂里的叶主管。行政部今天来了不少人。有些是年轻的小夫妻,他们面面相觑的聚在一起。指望着领导能给出说法。
  
        成转非的规矩原则大家都知道,没来由就悄无声息的改变了。有些人不安,有些人诧异。这一群学徒工聚集在一起,看到彼此都是一样的情况,便稍稍安心了点。钟敬贤对着那个专门打电话的行政人员问完。上头的领导也很快的给出了回应。
  
        不过这个回应,则是众人谁都没有想到的。
  
        “什么!计划生育?”
  
        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惊叫起来。抓着前台人问道:“不对吧,我家就只有两个孩子呀。”
  
        那个行政人员不耐烦推了推眼镜说:“都说了计划生育,你没看到怎么说的?一家一个,多的都不行。”说完低头整理起文件。话语在最后一个音节打了个转,急速的划出破折号。她尖锐的声音对着整间屋子回荡:“所有成转非的工友!所有成转非的工友注意一下,你们手头上拿着的就是最新的表格。没有错!都拿回去。一家人对应一个孩子。没有多的!”
  
        众人哗然。
  
        有一个个头很高的黑脸男人大声嚷嚷起来:“。。。。不是,同志你听我说。我家这个孩子已经十岁了。不是。。。。你别不信我这有证明!又不是现在生的娃娃。什么!哎呀我跟你说,这是以前,以前!生的。这怎么能算呢!”
  
        面对一家老小的情况,很多人都没办法接受这个事情。
  
        许多女人也嘀咕起来,声音渐渐放大,在房间的嗡鸣声也渐渐会聚在一起,几乎要推翻了前头的桌案。他们很多人的孩子已经四五岁,八九岁了。并不算是违反的生育政策。可是上头的命令是死的。这些底层的学徒工没什么本事和领导叫嚣。都嚷嚷了一阵,这事情就算过去了。
  
        一股郁闷的乌云盘桓到了夫妻两人的头顶。
  
        钟母和钟父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看到了消失的愁绪。这点苗头放到城转非的文件上就戛然而止。
  
    
  
    
  
    
第一百五十五章

  
        钟伟华的名字方方正正的填在了黑框里。收表的行政人员看了他们两个一眼。又问了遍:“确认无误了吗?交上去就开始操作了,户口定下来,后面就不能再修改了!”
  
        钟母连忙说:“麻烦你了同志。”
  
        转身的时候,钟敬贤又开始抽烟起来。他靠在石砖上,眉头紧皱着。
  
        “这事咱们做的肯定没错。伟华,必须是伟华。”钟母确认似的说道。然后连忙掏出了资料证件。钟家的户口都在大屋刘,现在能填一个是一个。等到了周末的时候。远在村里的老两口才得知了这个消息。
  
        在这点上,夫妻两个起码是站在一个阵营的。
  
        伟华的户口转到了宝塔镇,他成了钟家第三个城里户口。黑色的皮质首页上烫压的字体郑重而醒目。他瞪着圆乎乎的眼睛。问道:“我以后要跟妈一起住吗?”旁边的钟老太哄他说:“伟华以后是城里人啦。”
  
        钟母拦住了钟老太,她犹豫不决的说:“娘,我跟敬贤要上班,肯定带不了伟华。他要是去附近的实验中学上学。肯定还要一个人带。”
  
        钟老太诧异,转头一想,儿媳上工也是要紧事。便说道:“这有什么?伟华继续留在村里,念村小不也一样。我带的过来。”
  
        谁知钟敬贤却说道:“娘!咱们现在户口也转到城里了。伟华就能去实验小学了。干啥不比村小好吶。”
  
        钟老太不以为意:“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再说了,书念得好不好跟城里乡里有什么关系,这是靠刻苦努力才能出头,村里条件是不好,你记得你爹说过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当时不也是村小读的书。”她想到一盘的四妮儿,补充道:
  
        “两个孩子一起念书就挺好,四妮儿又乖,带着弟弟不比他一个人读书强。”
  
        四妮儿坐在饭桌上一言不发,乖乖扒饭。
  
        伟华是家里的孙子,这重要性不用说,但是在钟老太心里,四妮儿也有一席之地。这大的也就算了,双胞胎的两姐弟需要分的这么清楚么?伟华户口迁到城里,而四妮儿还在乡下,从这点上四妮儿就吃了亏。她心里忍不住就对四妮儿有些偏疼。
  
        钟老爹吹胡子瞪眼睛的说:“我跟你娘还要下地挣工分!不去城里!不去!”
  
        钟敬贤和钟母还是老实的,听了当爹的这么说,也只能依着老人家了。两人再工厂干了三个多月,手头有了六七十块钱。现在像他们这样的人家,还没分家的时候,钱都要给父母。钟老爹拿了这钱。便动起了盖房子的念头。
  
        今年秋收的时候,钟老爹准备把老房子重新翻修一遍。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现在手头有点钱,他准备把房子盖大一些。并且准备作为以后伟华结婚用,子子孙孙传下去。因此格外的慎重和舍得花钱,
  
        要盖五间大屋。宽敞明亮!
  
        这个消息飞到了陈家村,陈胡是个老实人,且十分孝顺。他家做的是木匠。因此硬是弄了几根老木头过来,全都是放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