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经世大学进城有四十多里地,以前坐马车要一两个时辰,现在有轿车代步,只需要半个小时。
进城之后,孙元起先把莉莉丝送到老宅。刚停车,就听卫兵过来报告道:“大人,昨天深夜唐总理府上来人,说有急事相商,请大人和华熙银行来客进城之后尽快过府一叙。”
如果请孙元起单独去,还有可能是内阁其他事务;但要让孙元起夫妻俩一起过去,那绝对只有裁军善后借款问题。
孙元起连忙吩咐司机调转车头,赶往唐宅。
到了唐宅门口还没来得及通报,门房就迎了上来:“孙总长,我家老爷从一大早就恭候二位光临,已经等了半个多时辰,您快随小的进去吧!”
此刻唐绍仪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在正厅来回徘徊,见孙元起夫妇进来顿时大喜,顾不上寒暄,急忙问道:“百熙,想来这位巾帼英豪就是华熙银行精力莉莉丝女士吧?你和她说了裁军善后借款的事情了么?她意下如何?”
孙元起不答反问:“少川总理,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让我们匆忙过府?”
唐绍仪简短介绍道:“官场消息最是灵通!前天下午唐某拒绝六国银行团借款条件,昨天便满城传得沸沸扬扬。加上昨天下午莉莉丝女士从上海北上,有心人已经大致猜到我们准备向华熙银行借款。据说杨杏城(杨士琦)、袁大公子(袁克定)向大总统密进谗言,称我们此举是接济革命党军费,并给在下扣上一顶‘居心叵测,意图不明’的帽子。”
孙元起心道:杨士琦、袁克定两人说的倒是一点没错。
“熊秉三(熊希龄)也心生怨怼,认为唐某侵犯了他的职权,又弄坏了国务院同各国六国银行团之间的友谊。眼下群情汹汹,为今之计只有快刀斩乱麻,尽快与华熙银行签订协议,把生米做成熟饭,免得夜长梦多!一旦大总统公开表态,那就木已成舟,悔之晚矣!”唐绍仪终于说出他着急见孙元起夫妇的原因。
莉莉丝当即拍板道:“借款条件孙总长昨天已经和我说了,我们华熙银行非常感兴趣。如果总理阁下着急的话,我们现在就可以签署借款协议。”
唐绍仪道:“如果没有走漏风声,依照之前的条件签署协议自然毫无问题。现在已经闹得人尽皆知,若是还照以前的条件,不仅大总统那里通不过,只怕连内阁也是一片反对之声。”
莉莉丝蹙眉道:“那阁下现在的条件是什么?”
唐绍仪道:“借款550万元,年息四厘,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长江流域各省的货币发行权!”
莉莉丝冷笑道:“我们华熙银行发行的货币早已在长江流域得到广泛流通,并逐渐波及全国,在事实上已经取得在长江流域各省的货币发行权,何须国务院额外施与?难道仅凭一个虚名,就能换取550万元的低息贷款?阁下如此条件,似乎太没诚意了吧!”
唐绍仪反问道:“那你认为条件应该如何?”
莉莉丝道:“借款450万元,年息五厘,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发行权。”
唐绍仪摇头道:“借款太少,利息太高,条件太优渥,和向六国银行团借款有何区别?即便唐某签字,内阁那里也不可能通过的!”
莉莉丝眼睛一转:“要不这样,借款450万元不变,年息降为四厘,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发行权。事成之后,我们华熙银行捐赠20万元作为总理阁下特别经费,如何?”
唐绍仪思忖片刻道:“这个条件应该说是中规中矩,有百熙他们在国务会议上鼎力支持,应该能够勉强通过。但要说服大总统,似乎还略显不足。”
孙元起插话道:“既然如此,不如华熙银行再退一步,无须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反正在孙元起看来,京张铁路就是块鸡肋,还不如让出来做个顺手人情。
唐绍仪摆了摆手:“担保还是必须的!唐某本是大总统部属,后又加入同盟会,担任总理以来一直用心调和北洋系与同盟会之间的矛盾,不料却让大总统心生芥蒂,同盟会同仁也数数有不满之词。作为中间人物,左右逢源没做成,反而变成了左支右绌。也不知我这个总理还能做多久,十天半个月?还是一年半载?谁有说不清楚。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亡政息也是有的。一旦唐某哪天下台,新上任的总理难免会除旧布新改弦更张,如果没有足够分量的财产作为担保,只怕货币发行权也在调整之列。为了提防万一,担保不能轻易去掉。还是换个条件吧!”
孙元起顿时明白了,看来唐绍仪是死心塌地要把货币发行权送到自己手上。但他用意何在呢?是要把新中国党拉入北洋系与同盟会的党争,还是想形成三家鼎力互相制约的格局?又或者对袁世凯的猜忌心怀嫉恨,想在临下台之前大赚一笔,顺便坑袁世凯一把?
莉莉丝道:“那借款增加50万元,利息减为三厘,额外捐赠30万元特别经费。这足够优惠了吧?”
唐绍仪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如此一来,大总统也应该无话可说了!不过为保事情妥帖,还有两件事需要百熙多多费心,一是与张季直、汤蛰先及时互通声气,让他们在国务会议上投票赞成;二是与英、美、法、德、日、俄六国驻华公使做好交涉,免得事态扩大。”
孙元起道:“与啬翁、蛰翁沟通之事,孙某自然可以代劳。但与各国驻华公使交涉,实在无能为力。”
唐绍仪沉吟道:“既然如此,那就烦请百熙先与张、汤二位总长通气,争取今天上午的国务会议上通过此项提案,并尽快交给大总统签署。等议案在府、院通过之后,自然不用担心六国公使的抗议。”
在唐绍仪和莉莉丝拟定协议条款的时候,孙元起赶紧出门,在国务会议召开之前拜会张謇和汤寿潜。见面后孙元起也不隐瞒,直接说明了来意,恳请他们能够施以援手。
张謇有些疑惑道:“如果老夫没记错的话,华熙银行的经理应该是个美国人吧?让一家外资银行掌握中国的货币发行权,不会出什么纰漏吧?”
孙元起答道:“华熙银行经理莉莉丝女士已经加入中国国籍,其他大股东也百分之百都是中国人,也就是说,华熙银行是不折不扣的本土银行。所以啬翁不必担心惹出什么纰漏。”
张謇这才展眉说道:“你我既为党内同仁,投票支持自然理所当然。只是老夫在两年前,有感于苏北有盐务之利,民间颇有游资,而通海大兴蚕桑、垦荒办厂有资金短缺之虞,为取长补短,曾筹划成立南通劝业银行和盐业银行。但因为精力有限,资金分散,乡间士绅对银行又心存疑惑,至今未能实现。如果此次华熙银行取得全国的货币发行权,不知百熙能够襄助一二?”
汤寿潜也道:“前些年,我浙江为抵抗列强侵夺沪杭甬铁路修筑权,有识之士集资自办全浙铁路,并成立浙江铁路公司经营此事。为合理保管、运用募得股款2300万元,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在杭州成立浙江兴业银行,次年在上海、汉口设立分行。虽然兴业银行资本丰厚,但时局变幻,风险难测,如果华熙银行能与我浙江兴业银行实行货币互兑,汤某将感激不尽!”
无论是财大气粗的浙江兴业银行,还是萌芽之中的南通劝业银行和盐业银行,归根结底只是地方银行,容易受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一旦发生储户挤兑,就是银行覆灭之时。而此次华熙银行如能获得货币发行权,就相当于拥有中央银行的权力,根本不用担心发生挤兑之事,大不了开动印钞机狂印钞票就是,银币不行就纸币,一元面额不行就十元、百元面额。浙江兴业银行、南通劝业银行、盐业银行想和华熙银行拉上关系,无非就是想找一个大靠山。所谓“襄助”“感谢”,说白了就是利益交换、好处均沾。
孙元起点头道:“理应如此!”
张謇、汤寿潜顿时喜笑颜开:“那就希望华熙银行早日得偿所愿,获得货币发行权!”
说话间,轿车已经抵达国务院门口。孙元起透过车窗,正好看见内务总长赵秉钧从马车上下来,心里不禁“咯噔”一声:为什么赵秉钧突然出现?难道是特地来参加国务会议?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
三四八、谁知伪言巧似簧
自从国务院成立那天闹得不欢而散之后,赵秉钧便一直没有出席国务会议,也不执行内阁的决议,有事直接向袁世凯请示,全然不把唐绍仪这个总理放在眼里。内务部似乎也变成直接隶属大总统府的一个部门,和内阁再无半点瓜葛。
孙元起、张謇、汤寿潜等下车之后,朝赵秉钧拱了拱手:“智庵总长,今天来得好早!”虽然众人暌违已久,说话却好像昨天还坐在一块儿吃饭聊天似的。
赵秉钧也抱拳作礼:“季直兄、蛰先兄、百熙老弟,你们也来得不迟啊!哟,你们这座驾可真不错,之前赵某在大总统府上见过一辆一模一样的,大公子开过。别看它个头小,跑起来可真是风驰电掣,比赵某的马车强多了!”
孙元起笑道:“轿车虽然速度快,不过论排场、论气势,毕竟不如马车。就拿智庵总长的马车来说,车厢内宽敞通透,铺设锦茵,想坐就坐,想躺就躺,夏天可以放冰块,冬天可以放火炉,舒适自在。前有持枪开道的兵士,后有环护警戒的侍卫,车辕上还有衣冠楚楚的车夫。这是何等的威武!何等的煊赫!说句不见外的话,坐这种马车,才是内阁总长应有的格局。”
赵秉钧似笑非笑道:“既然百熙老弟如此看重赵某的马车,正好赵某也对百熙老弟的轿车歆羡不已,不如咱俩换换?”
孙元起乘坐的这款轿车在美国市场售价不过1000美元,比福特t型车的850美元略贵,但绝对贵得物有所值。即便如此,折合成银元,再加上关税、运费什么的,也不过才四五千块孙大头。而赵秉钧的马车镶金嵌玉珠光宝气,不说总体价值如何,也不说黄花梨车辕、紫檀木车身以及拉车的宝马名驹,就是把上面的饰物拆下来单买,估计都不止四五千块钱。
虽然知道赵秉钧只是随口说说,孙元起还是婉拒道:“智庵总长的马车一看就不是凡物,如果真要交换,在下自然千愿万愿。但古有明训,所谓‘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只怕在下的轿车智庵总长未必真的喜爱,就算智庵总长真的喜爱,估计一时半会儿也找不着人专门打理,最终只能当作奇物拿来赏玩。
“而智庵总长的马车气象非凡,要想与之相衬,至少也得二三十名兵士拱卫四周。偏偏这几日驻守经世大学的第四十七混成协撤回山西大同、朔平一带,实在没有那么多人撑场面。而且在下要经常往返经世大学与京城之间,这马车太慢,难免耽误时间。所以在下只有敬谢不敏了!”
赵秉钧哈哈大笑:“看看,百熙老弟还是舍不得吧?”
孙元起道:“不是舍得舍不得的问题,而是在下敝帚自珍,又不想让智庵总长吃亏,这才谢绝你的好意。”
赵秉钧没有纠缠于到底谁吃亏的争论,而是换了个话题:“要说速度快,赵某倒想起今天早间看到听到的一则新闻,听说中华航空公司的飞机昨天从上海北上,短短八九个小时就抵达京师,端的是流星赶月!百熙你的座驾或许在地面上还能称王称霸,但要放到飞机面前,那就只能瞠乎其后了!”
汤寿潜笑道:“智庵总长不会忘了吧?无论轿车还是飞机,可都是经世大学研究出来了。它们俩相比,无非是兄弟俩谁跑得更快的问题,终归不会花落他家。”
赵秉钧点头赞道:“百熙老弟创办的经世大学确实是人才渊薮,学校发明的东西也大有功用,尤其是飞机,更是功在社稷。数月之前,清室在北方稳如磐石,朝廷内外都以为江山永固。谁知百熙老弟只是派飞机在京城上空绕了一圈,洒下几张传单,便唬得裕隆太后和宣统皇帝六神无主,乖乖颁布退位诏书。此乃民国建立的头等勋劳!
“现在又成立航空公司,利用飞机运送人员货物,千里之遥,朝发夕至,真可谓想前人之不敢想、发前人之不敢发。而且航线密布全国各大城市,无须考虑关隘险阻,一旦国家有事,从京城到周边各省不过弹指之间,缓急可恃。前人所谓的‘国之利器’,应该就是指百熙发明的这些飞机吧?”
不知是不是在尔虞我诈的官场呆久了,孙元起老觉得赵秉钧话里有话,似乎实在暗指莉莉丝北上一事。但赵秉钧没有点透,孙元起也懒得去瞎猜,当下便胡扯道:“虽然经世大学已经设计出几款比较成熟的机型,但总体飞机技术还不成熟,无论发动机技术、机身设计,还是飞机本身的速度、升限、航程和运力,目前都处于初级阶段。就拿昨天试航成功的凌霄11式运输机来说,只能运送信件和小型货物,载客的话,最多不超过8人。
“等再过几十年技术真正成熟之后,运输机至少可以载客数百人、载货数百吨,相当于一次能够运送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那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当然,现在中华航空公司的运输机也不错,至少是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在航空服务方面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如果智庵总长有兴趣的话,不妨抽空去乘坐一次,体验体验‘下临无地’究竟是何等滋味。”
孙元起甚至恶意地希望,赵秉钧真的心血来潮去坐飞机,然后遇到空难化为一团火球,这样宋教仁就可以逃过一劫,民国历史也将彻底改变。——反正历史上死于空难的政界要人也不乏其人,国外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葡萄牙总理卡尔内罗、波兰总统卡钦斯基等悲催人物不说,单说中国就有不少,比如百战百胜林妹妹、北伐名将叶军长、中原突围皮司令、遍采群花戴雨农等。
赵秉钧显然对孙元起的胡扯毫无兴趣,随意敷衍几句之后便从衣兜里掏出怀表:“季直兄、蛰先兄、百熙老弟,开会时间快到了,我们先进去吧。”
刚在屋里坐稳,段祺瑞、熊希龄、宋教仁等其他内阁成员便陆续到来。众人见到赵秉钧也都颇为惊讶,纷纷上前寒暄问候。像段祺瑞、刘冠雄等铁杆袁系,干脆坐在赵秉钧身旁大声说笑起来。过了有七八分钟,赵秉钧再次掏出怀表,看了一眼后故意问段祺瑞道:“芝泉,你们正常几点开会?”
段祺瑞道:“惯例是九点半钟。”
赵秉钧奇道:“现在已经九点三十五分,怎么唐总理还不出现?难道是对赵某怀恨在心,故意避而不见?不过按照道理说,赵某是个俗人,应该不会出现‘两贤相厄’的局面,所以唐总理完全不必如此!”
宋教仁道:“以前是少川总理出席,智庵总长缺席;现在变成智庵总长出席,少川总理缺席。老杜诗里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想来就说说少川总理和智庵总长的吧?”
赵秉钧冷笑道:“照遁初总长这么说,就国务会议赵某就不该来咯?”
宋教仁讥讽道:“智庵总长应该说自己想不想来,而不该问宋某该不该来!”
赵秉钧煞有介事地点点头:“原来如此。遁初总长要不解释清楚,我还以为你什么时候变成总理或大总统,罢黜了赵某内务总长之职了呢!”
孙元起当然知道唐绍仪为什么到现在没有出现,估计眼下他正忙着和莉莉丝草拟签订借款合约,合约条条款款那么多,每个字都要细细琢磨,避免出现漏洞成为别人攻讦的口实。这等精雕细琢的活儿,自然要浪费不少时间。见两人说话有白热化的趋势,他赶紧打圆场道:“平日里少川总理都是提前到的,今天来得有些晚,估计是临时遇到什么急事需要处理,处理完就会尽快赶过来;即便他一时半会儿赶不过来,也会派秘书厅的人来告知一声的。我等稍安勿躁,再等候片刻便是。”
张謇、汤寿潜、王宠惠、陆征祥也开始出面当和事老。
见大家纷纷劝架,赵秉钧、宋教仁两人都冷哼一声,不再说话,静候唐绍仪出现。
谁知这一等就是半个多钟头,杯中的茶叶都换了两回。其间赵秉钧频频掏出怀表查看时间,不止一次威胁要退席,但看到新中国党和国民党没有丝毫动静,最终还是老老实实呆在会议室里。
就在孙元起耐心耗尽,以为唐绍仪忙着签订合约,上午不会出席国务会议的时候,唐绍仪夹着公文包气喘吁吁地推开了会议室的房门。进屋就说道:“诸位总长,抱歉抱歉!唐某因为遇到一件十万火急的要事,耽搁了大家的时间,还请诸位多多海涵!”
赵秉钧阴阳怪气地说道:“真的是这样么?赵某还以为如某人所说,与少川总理是参商永隔呢!”
唐绍仪这时才发现赵秉钧也在座,顿时一怔:“哟,智庵总长今天也来参加国务会议?”
三四九、纵横北斗心机大
赵秉钧坐在椅子上岿然不动:“是啊,抽空来参加一下国务会议。怎么,赵某不能来吗?”
唐绍仪干笑几声:“这是什么话?智庵兄身为内务总长,理应及时参加国务会议。只是前些日子听说你身染贵恙,在府中静卧休养,唐某及内阁同仁都挂念得紧,无不祈愿智庵兄早日康复,尽快参加会议。今天陡然见到智庵兄出席国务,真是令人大为惊喜!”
赵秉钧却丝毫不领情:“赵某身子素来强健,前些日子也一如往常,之所以没有参加国务会议,是因为赵某实在懒得过来。至于赵某今天出席国务会议,估计少川总理喜是半分没有的,惊却有十成十吧?”
见赵秉钧如此拆台架秧子,唐绍仪哪还会不明白他的来意?当下打了个哈哈,径直到上首的座位坐下,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摞文件,然后正色问道:“诸位总长,今天各部有何议案?”
农林总长宋教仁首先发言道:“在下代表南方各省提一议案,即请国务院行文参议院,准许设立稽勋局,以调查奖励建国有功人士。”
赵秉钧斜觑了宋教仁一眼:“这不是我们内务部的事情么?什么时候轮到农林部越俎代庖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宋教仁立即反唇相讥:“你们内务部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难道还不允许别人插手?”
唐绍仪连忙解释道:“智庵总长有所不知,国务会议就是要大家对当前国事各抒己见,救偏拯弊,而不必拘泥于各自所管的部门,所以遁初总长此议并不算僭越。”
赵秉钧冷哼几声,不再说话。
宋教仁继续说道:“虽然民国成立不久,但上溯二十年,各地义士便立志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前赴后继,揭竿而起,其间以身殉国和屡立殊勋者不计其数。身死者已化为一抔黄土,寂寂无闻,乃至蒙受反贼恶名;立功者家财耗尽,身患伤病,或不免饥寒贫困。国家若不加以褒奖,如何安慰逝者、劝勉来者?
“很多人以为,对于革命有功之臣最好的奖励是给予一官半职,殊不知以官职作为酬谢的价码和有功不赏一样,都会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更何况立功将士众多,而国家设立的官职有限呢?所以亟需开设稽勋局,调查统计开国有功之臣,区分各人应该奖励、抚恤的等级,订立相应的奖赏条款。像光复前后被征用家产、资助革命的士绅,也应该给予一定补偿,借以彰显政府信誉。”
段祺瑞马上问道:“请问遁初总长,去年在湖北阵亡的北洋军将士,是不是也在抚恤奖励之列?”
宋教仁嗤笑道:“当初北洋军甘为满清鹰犬,南下扼杀革命,致使义军、平民死伤无数,建国后没有追究他们罪责已经算是法外施恩了,他们还想要抚恤奖励?芝泉总长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
段祺瑞道:“照遁初总长这么说,受抚恤奖励的只能是你们革命党人喽?”
宋教仁理直气壮地答道:“那是自然!谁让我们革命党人功劳最大呢?”
赵秉钧此时说道:“设立稽勋局的提案或可再议,赵某只关心一个问题,遁初总长所言又是奖赏又是补偿的,这笔钱从哪里来?如今国库里空空如也,老鼠都饿死了一地。如果赵某没有记错的话,上次裁军善后借款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吧?对了,少川总理,听说你拒绝六国银行团借款条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在座众人顿时心里一震:看来这才是赵秉钧今天特意参加国务会议的原因,看来压轴戏马上就要开演了!
唐绍仪从面前那摞文件里翻出一份协议,笑着说道:“唐某原本还打算等会儿和诸位同仁讨论这件事,既然现在智庵总长特意问到,不如就先讨论这个问题吧!”
见众人没有反对,唐绍仪接着说道:“当初国务院成立的时候,大总统亲自莅临并发表讲话,指出当前府院首要任务是迅速厘清军务,借以达到避免财政赤字、减轻国民负担、维持政府正常运转的目的。内阁同仁根据大总统指示,开始着手解决厘清军务问题,发现问题根源在如何遣散冗余兵员。而遣散冗余兵员,北方多是百战老兵,南方则多是革命功臣,遣散费必不可少,否则会酿出无数事端。根据预计,费用金额在300万元以上。
“如智庵总长刚才所言,国库里面空空如也,若要筹集此笔巨资只有借款一法。唐某向大总统汇报后,便根据有关协议,向拥有优先借款权的六国银行团商议借款事宜。六国银行团倒是同意借款,不过却有附加条件,那就是要监督我国政府财政。这个条件严重有损国家独立主权,唐某自然难以答应——”
赵秉钧突然打断唐绍仪的陈述:“少川总理,据赵某所知,六国银行团所谓监督我国政府财政的条件,具体不过是监督用款和监督遣散军队两个方面,怎么就严重有损国家独立主权了呢?”
这赵秉钧倒和孙元起英雄所见略同!
就在孙元起替唐绍仪捏一把汗的时候,唐绍仪答道:“英美德法俄日这六国虽然在民国成立以后没有过分举动,但在前清却是劣迹斑斑,不说火烧圆明园、甲午海战等旧事,十年前八国联军攻破京城,致使帝后西狩,最后签署《辛丑条约》,赔偿八国白银9。8亿两。想来智庵总长对这事儿记忆犹新吧?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这六国偏偏又全在八国联军之中,焉知他们将来不会卷土重来?依唐某看,六国银行团监督用款和遣散军队是假,打探我国军力部署和军事装备才是真!如此岂不是严重有损国家利益,危害国家独立主权?”
赵秉钧吐出四个字:“杞人忧天!”
“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唐绍仪纠正道:“正是有鉴于此,唐某见六国银行团一意坚持监督我国政府财政的条件,只好婉言谢绝,另寻它家。经过几番挑选商谈,最终选定进来声名鹊起的华熙银行作为借款对象,华熙银行同意借款500万元,条件也非常优惠,年利息只有三厘。而六国银行团的利息是五厘!”
赵秉钧道:“只怕咱们给出的条件也很‘优惠’吧?”
“我们的条件是以京张铁路收入及财产作为担保,给予华熙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货币发行权。”既然签署的协议要在内阁通过,自然要把所有条款公之于众,所以唐绍仪也没有隐瞒。
赵秉钧惊讶出声:“什么?你居然要把货币发行权给华熙银行?”
他居然也知道货币发行权,由此可见是有备而来。
唐绍仪神色不动:“是啊!现在全国金融市场混乱,货币种类繁多,严重阻碍货物流通与经济发展,急需由某家银行统一货币。而华熙银行发行的银元雕工精美、轻重适宜,已经在长江流域得到广泛流通,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想来在座各位也都用过。既然它已经有货币发行之实,现在给它一个虚名又何妨?”
赵秉钧瞪大眼睛:“可华熙银行是一家外国银行,怎么能把我们的货币发行权给它?”
唐绍仪轻描淡写地说道:“谁说华熙银行是外国银行?纯粹是以讹传讹!就唐某所知,华熙银行的股东近乎百分之百都是我国国民,怎么可能是外国银行?”
赵秉钧顿时跳了起来:“胡说!谁不知道华熙银行的经理是位美利坚女子?唐少川,你以为你信口胡说就能骗过在座各位么?”
此时张謇轻声说道:“老夫听说,华熙银行经理莉莉丝女士已经加入中国国籍了。百熙,你说是不是?”
孙元起只好答道:“啬翁说的没错!去年年底为解决川陕等地银元短缺,华熙银行与四川、陕西、甘肃等省联手发行货币,当时怕各地士绅因华熙银行是外资银行而拒用新版银元,莉莉丝女士便在四川加入了中国国籍。”
赵秉钧顿时气得怒发冲冠,手指点着孙元起张謇等人:“你、你们……!”
唐绍仪兀自不觉道:“大家还有什么意见么?如果没有意见的话,那我们还是举手表决吧!”说完自己举起了胳膊。
孙元起、张謇、汤寿潜自然投赞成票,宋教仁、王宠惠也很快举手赞成。如此一来,即便袁系的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以及中间派陆征祥、熊希龄等五人全部投反对票,这些议案也可以获得简单多数而在国务会议通过。
不待剩余的几个人表态,赵秉钧便恨声说道:“反正协议还要到大总统府用印。即便你们在内阁勉强通过,在大总统那里也过不去!”说罢拂袖而去,留下众人在会议室里大眼瞪小眼。
三五〇、旧赐铜山许铸钱(上)
赵秉钧这可不是虚言恫吓。
按照民国初年的政治架构,就算提案在内阁全票通过,没有大总统府的批准和用印,最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很明显,赵秉钧今天出席国务会议的目的,就是受袁世凯之命出面阻止借款提案的通过。现在目的没有达到,隐藏于幕后的老袁自然要跳到前台亲自出手。想到这一层,唐绍仪、孙元起等都不免有些英雄气短。
赵秉钧走后,国务会议的气氛也变得沉闷起来,草草通过包括设立稽勋局在内的几项提案后,唐绍仪便宣布会议结束。待秘书厅整理好会议文件,他夹着公文包匆忙赶往大总统府,向袁世凯当面请示去了。孙元起则兴味索然地返回了什刹海旧居。
莉莉丝正在书房翻阅文件,见孙元起回来便迫不及待地起身问道:“扬克,事情怎么样?”
孙元起简要介绍道:“我先拜会了张謇、汤寿潜两位总长,他们愿意投票支持,不过张謇的条件是要华熙银行在取得全国的货币发行权后,帮助他成立一到两家小银行;而汤寿潜的条件则是要华熙银行与他们浙江兴业银行实行货币互兑。我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便擅自做主,替你答应了他们。”
莉莉丝笑道:“什么叫擅自做主?你是华熙银行的最大股东,本来就拥有决定权好不好?不过这两个条件确实没什么太大问题,你答应他们也无不可。纵观世界银行业,哪家大银行周边不是依附着无数中小银行?反正多它们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