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元起笑道:“大使阁下,我觉得你的这个建议应该去和袁项城或梁崧生商议,而不是你我在这里私下约定。对了,大使阁下今天到访还有什么指教?总不会只因为土登嘉措的事,就让你从京城急匆匆赶到经世大学来吧?”
朱尔典有些尴尬地摸了摸胡子:“确实!今天仓促到访,除了和阁下探讨西藏问题以外,在下还有一些其他事务。最近几年,贵国军工产业在孙大人的指引下取得了长足进步,部分产品已经可以与世界最高水平想媲美,引得全球广泛关注。”旋即又有些傲然地说道:“尽管如此,大英帝国依然拥有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工业技术,并引领全球的军工科技发展,本来无须向任何国家进口武器装备。不过用贵国的一句俗语来说,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以我们想购买阁下手中的部分军工产品专利使用权,以供大英帝国的工业界参考观摩。”
孙元起知道这位老兄得了不夸耀大英帝国会死病,并且病入膏肓,故而也不在意,笑着说道:“能够得到英国工业界的青睐和订单,在下荣幸之至,也欢迎之至!”心里却在碎碎念道:等一战爆发,有你们哭的时候!
朱尔典斜觑了孙元起一眼:“听说购买专利使用权的方式有三种,不知我们大英帝国可以采取哪一种?”
孙元起答道:“如大使阁下所言,自十八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贵国一直引领全球的科学技术发展,拥有着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成熟的工业技术,所以在下建议贵国工业界用技术、装备、专利等来换取所需的专利使用权。”
朱尔典道:“不知孙大人想要换取哪些技术、装备、专利呢?虽然这次交易是由军工企业主导,但若涉及国家机密,大英帝国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理的!”
孙元起冷笑道:“在下倒是想要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图纸,可你们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敢把它拿出来交换吗?”
无畏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一艘具有划时代设计的战列舰,设计蓝图于1905年5月批准,同年10月在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装龙骨。1906年2月下水,同年10月进行海试,1907年12月正式服役,并担任英国皇家海军各本土舰队的旗舰,直至1912年。
该舰为世界上第一种全主炮战列舰,装有10门305毫米主炮,未装副炮。排水量达18000吨,航速达21节,是当时火力最强、航速最快的战列舰,也是近代海军史上第一艘采用统一型号主炮的战列舰、第一艘采用蒸汽轮机驱动的主力舰,在武备、动力、防护等方面都进行了革新,被誉为“战列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此后各国皆以该舰为范本建造战列舰。
可以这么说,无畏号战列舰是一艘使以往的战列舰在一夜间旧式化的划时代军舰,代表着英国在一战前的最高军工技术。因而它是英国的骄傲,它的图纸自然也就成了国家最高机密。
朱尔典冷哼一声:“只怕阁下手中所有的专利权加起来,也不值一张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图纸吧?再说,就算你们拿到设计图纸,仅凭贵国的工业基础,能造出无畏号战列舰么?”
孙元起撇撇嘴:无畏号战列舰确实影响重大、意义深远,说凭借现在中国的工业实力造不出无畏号战列舰,倒也还算中肯。但要说自己手里所有的专利权加起来不值一张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图纸,那就有些扯淡了!
无畏号战列舰虽然声名赫赫,但终其一生毫无建树,战绩仅仅是撞沉一艘德国U…29潜艇,为此还弄得自己回厂大修,错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日德兰海战。在此以后它便退居二线打酱油,直到被拆掉卖废铁。相比之下,磺胺、青霉素、土霉素、黄花蒿素、无线电广播、新型飞机、坦克战车、新款轿车……哪一样专利不比无畏号战列舰有前途?
再说,就算自己淘换到无畏号战列舰的设计图纸,就算自己有能力造,自己地盘不靠洋不靠海的,造出来给谁用?
见孙元起默然无言,朱尔典又问一遍:“阁下到底想要换取哪些技术、装备、专利?”
孙元起这才屈指数道:“在下想换取的技术、装备、专利主要包括大型水力发电设备、煤炭开采设备、石油钻探设备、金属采选设备、特种加工机床、钢铁冶炼技术、化工产品生产技术、船舶制造技术、金属加工技术、发动机专利……”林林总总数了几十个,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所有门类。
随着孙元起的指头一根一根弯下,又一根一根翘起,朱尔典的脸色越来越阴暗,最后几乎要滴出水来。孙元起刚数完,他便皱着眉头地说道:“孙大人,你未免太贪婪了吧?你觉得你的那些专利能够换来那么多的技术、装备、专利?”
孙元起点点头:“我觉得可以!”
不待朱尔典反驳,孙元起便接着说道:“首先,我并不需要当下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装备,只要换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技术、装备即可,只有少部分是最新的专利。而在下手中的技术专利都是当前最先进的,按照等价交换原则,自然可以换取很多!
“其次,在下不仅向英国出售专利使用权,还要和法国、德国、美国、奥匈帝国等做交易。我会向每个国家咨询这些技术、装备、专利的价格,然后从中挑选交换的对象。也就是说,刚才我所说的那些内容,只不过供贵国参考的一个目录而已,并非最终交易的结果。”
“什么?你还打算向德国、奥匈帝国出售专利使用权?”朱尔典大惊。
孙元起耸耸肩:“为什么不?反正来的都是客!”
三二一、且将恩怨说从头
朱尔典面色不渝地问道:“孙大人,你应该知道德国与之法国间的关系吧?”
孙元起道:“略微知道一点。”
德意志与法兰西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毫不逊色于亚洲的中日关系,在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前半叶占据着最重要的篇幅,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都与这对生死冤家密不可分。只要你身处那个时代,就不可能不知道它们俩之间的爱恨情仇。
要说它们的恩怨,得要追溯到遥远的十七世纪。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分裂为无数小邦的德意志长期处于衰败之中。在政治经济上,它要屈服在法国宰相黎塞留和马萨林制定的政策之下,而制定这种政策的目的就是要让德国保持衰弱分裂;在军事上,它还要隔三差五地遭受法军的侵略和瓜分,比如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期。
然而高富帅未必永远都是高富帅,草根也未必永远都是草根。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70年代,俾斯麦主政的德意志终于得到了逆袭的机会。他利用拿破仑三世的野心和弱点,通过色当和凡尔赛之役,成功将一向高高在上的法兰西帝国打落尘埃,并随带抢走了法国人心爱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意志借此成为强大而统一的帝国。
法国人将色当之败视为奇耻大辱,更把德国抢走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视为一种罪恶,譬之如“把一个婴儿从母亲怀抱中抢走”。历史证明,德国的顺手之为不仅是罪恶,还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为此,德国将赔上超过700万条鲜活生命,而全世界也要为之陪葬超过8000万人!
法国民众对此耿耿于怀,一直矢志复仇,尤其在军队中,报仇雪恨的心理更是日益高涨。但被香水熏昏了头、葡萄酒喝软了脚的法国大兵怎么可能是德意志勇士的对手?所以法国在恢复实力准备报仇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对付德国人的战略合作伙伴。这就有了1893年的法俄联盟和1907年的英、法、俄三国协约。
德国人自然对法兰西急于复仇的心理了如指掌,也不会坐以待毙。早在法俄联盟成立之前的1882年,就和奥匈、意大利签订了三国同盟条约。这就好比两个小孩子打架,弱的一方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强的一方也在拉队友,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单挑变成了群殴。
于是一战爆发。
众所周知,结果是德国惨败。战后签署的《凡尔赛和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规定德国要解除武装、陆军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等等。更为毒辣的是重新划定德国疆界,致使德国一下子丧失了13%的国土、12%的人口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不仅抢来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要还给法国,本土的萨尔煤矿区也要由国际联盟代管,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则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公里以内德国不得设防。
战争责任、军事限制、疆界划分、战争赔偿……《凡尔赛和约》的极端苛刻,使得德国国民产生了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尤其是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和自身的经济优势,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德国魏玛共和国总理谢德曼就声称:“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这回,复仇的一方变成了德国。
二十年后,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再次发动世界大战,重新将法国踩在脚底。悲催的是,德国不仅有日本、意大利这些猪一样的队友,还想妄图以一己之力挑战世界,结果再次遭遇惨败。连续两次惨败,德国彻底被打断了脊梁,再也硬气不起来。
当然,德国和法国也用惨痛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力强,也不如站好队!
朱尔典又问:“那孙大人是否知道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
孙元起道:“也略微知道一点。”
朱尔典再问:“那孙大人有没有听过最近几年大英帝国与德国之间的裁军问题谈判?”
英国为了束缚德国的手脚,自1905年起就不断提出裁减和暂缓建造海军军备的建议,暗示恢复英德友好关系的最好办法是推迟德国的海军计划,或者使英德之间的海军达到某种合适的比例。但是德皇威廉二世根本不予理睬,认为牺牲德国的海军建设来改善英德关系是非常荒唐的举动,并吩咐海军要一字不漏地执行已经制定的海军法案。
不过当时德国对同英国开战并无取胜的把握,因此在1909年6月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宰相比洛决定制造烟雾弹来麻痹英国,以此争取时间,加紧做好战争部署。于是两国之间使节政要来往穿梭,大谈特谈裁军问题。事实上,直至一战爆发双方也没谈出一个所以然来。
孙元起当下答道:“也略有耳闻。”
朱尔典作色道:“既然阁下什么都知道,为何还要向德、奥等国出售军工产品的专利使用权?你的这番举动,不仅会毁掉大英帝国与德国之间辛苦达成的裁军谈判结果,还会加剧两个国家联盟之间的军备竞争。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弥天大祸!本人在此正色敬告,希望阁下能够认清形势,悬崖勒马,立即停止这一危险举动,以免危害世界稳定。”
孙元起丝毫不为所动,镇静地答道:“根据欧美报章刊载,德国自1911年起开始快速扩充陆军,增加军事预算,预计到1913年军费开支将超过20亿马克。今年年初,他们又拟定了扩编德军13。6万人和加强重炮部队的法案,并决定将原定在五年内(1912—1916)完成的军备计划提前到1914年春天完成。奥匈帝国的正规部队则突破50万,军费开支近5亿克朗。
“俄国今年陆军预算高达5。72亿卢布,海军预算也达到3。5亿卢布。尽管该国常备军已经突破百万,雄心勃勃的沙皇政府依然觉得意犹未尽,还想通过新的扩军方案将军队扩充至230万人。至于法国,更是早就着手准备军备,长期以来不断增加常备军数量,军费开支节节攀升,目前已经占该国全部预算开支的30%以上。
“由此可见,欧洲军备竞赛早已开始,各国一直在疯狂采购。即便在下不出售专利使用权,它们也不会因此停止军购、削减军费开支。何况步枪、迫击炮等军工产品威力、造价远不及重炮巨舰,钢盔、迷彩服等则主要用于保护军人安全,怎么可能出售之后就会毁掉裁军结果、加剧军备竞争、酿成弥天大祸、危害世界稳定呢?大使阁下未免太危言耸听了吧?”
朱尔典道:“不可否认现在欧洲军备竞赛正在加剧,阁下出售的军工产品也确实没有多大杀伤力。但是眼下欧洲局势非常微妙,就好比是个大火药桶,随时都可能爆炸。而阁下的军售很有可能就是一粒火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不可收拾。”
一战的爆发固然与德法之间的世仇密切相关,但真要细细追究,却可以发现还有更复杂的背景,在其偶然性背后更有其必然性因素。
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以前,英国在工业生产水平方面稳坐全球的头把交椅,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3,占世界工业出口值的2/5。但到了20世纪初,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和德国以跳跃发展的方式,很快就赶上并超过了以往的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分别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和第二位的经济强国。而英国的工业生产已落到美、德之后,位居第三,原先在世界市场独霸一切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经济巨大发展带来的不仅是富足的生活、地位的上涨、日益的自信,还有日益强烈的政治诉求。就好比现在的中国,在GDP迅速超过德国、日本正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民间不可遏止地产生了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等激进倾向,遇到国际争端便叫嚣杀越猴、灭菲佣、揍韩棒、教训阿三、核平倭寇,国家的外交态度也会因为争夺市场、能源、矿产、领土等的话语权而日益强硬。被打落神坛的发达国家在不屑暴发户低素质的同时,心里更多的是失落和忌恨,接着便有了各种针对性的规则、协定、限制、包围,于是战争的苗头开始涌现。网上以1913年的形势来对比2013年的局面,不可谓无稽之谈。至于2013年的中国是1913年的德国还是美国,那就见仁见智了。
而在一战前,大家争夺的焦点不是话语权,而是殖民地。尽管当时美国、德国、日本已经后来居上,但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被大致分割完毕,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吃得脑满肠肥,他们只能捡些残羹冷炙。据统计,英、法、俄三个老牌殖民国家占据了近6000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占世界殖民地总数的85%以上;德、美、日三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仅拥有殖民地360万平方公里。只占世界殖民地总数的5%。英、法、俄三国拥有的殖民地竟是德、美、日的17倍。
一方面是老牌殖民国家拼命扩大和巩固自己已有的地盘,一方面是新近崛起的帝国则强烈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地位重新瓜分世界。就这样矛盾愈演愈烈,让欧洲成为了一个大火药桶,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
孙元起笑道:“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是大使阁下见不得在下发财,所以才千方百计阻止军售呢!虽然大使阁下高瞻远瞩心怀天下,不过在下并不赞同你的高见。”
“哦?”
“请问大使阁下读过安吉尔先生的《大幻想》没有?”孙元起问道。
朱尔典脸色又难看起来。
三二二、似泉流动利源深
1910年,一位名叫安吉尔的英国经济学家出版了一本新著《大幻想》。
在书中,安吉尔力证战争是不可能发生的。他认为,在眼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一旦爆发战争,无论胜负双方同时蒙受巨大损失,战争已经成为无利可图的事情。既然无利可图,自然没有哪个国家会愚蠢到发动一场战争。
这本《大幻想》迅速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先后被翻译成11国文字发行,安吉尔本人也成为了受人尊崇的学者。在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以及其他工业城市的一些大学,他的忠实信徒甚至组织了40多个研究小组,专门致力于宣传该书的和平主义思想。
孙元起了解历史的大致走向,自然知道安吉尔是类似于战忽局北美司司长章家敦同志的角色,而《大幻想》的结论则完全是一派胡言。不过为了堵住朱尔典嘴巴,还是闭着眼睛胡扯道:“如安吉尔先生所言,新的经济因素已经一清二楚地证明了侵略战争是荒唐和愚蠢的。如今世界各国利害关系相互交织,一场上规模的战争足以使得全球的商业受损、财政崩溃、民众遭殃,每个国家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这些不可避免的后果将包含着克制力量,使得爆发战争成为日益困难和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使阁下完全不必担心欧洲发生战事。
“此外,我觉得军售虽然可能一定程度上加剧军备竞争,但并不会影响地区局势均衡,尤其是在面向各方平等出售各种军工产品的情况下。相反,在各国都大量采购军备的情况下,使得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战略威慑力,反而会降低爆发战争冲突的可能性。”
朱尔典怒目圆瞪:“孙大人,你这番言论近乎狡辩,究竟是何等居心?既然阁下唯恐天下不乱,并可能危及大英帝国和盟友的国家安全,整个英联邦都将退出这次军购,以此表示强烈抗议!”说罢拂袖而起。
孙元起等他走了两步,才出声挽留道:“你们英联邦真的要退出此次军购?磺胺你们不要?”
实话实说,孙元起手里涉及军工的专利,除了飞机是系统工程外,其他的如中工1911式步枪、迫击炮、钢盔、迷彩服等都是取巧之作,虽然很有实用价值,但设计构思远高于技术含量。如果是在和平时期,列强们或许还会假惺惺地尊重专利权,出钱购买相关武器装备;一旦战争大规模爆发,肯定会无偿仿制。与其被它们免费使用,还不如提前两年捞取些实惠!
朱尔典的脚步明显缓了一下。
“黄花蒿素你们也不要?”
朱尔典还是没回头。
孙元起只好抛出杀手锏:“那青霉素呢?哎,本来还打算在英伦三岛建一家工厂的。现在看来,只有就此作罢了!”
朱尔典气哼哼地答道:“合作之事自会有工厂与你们联系,我们大英帝国政府再不插手!”说罢这才推门扬长而去,只留下孙元起一人在办公室里哈哈大笑。
接下来的日子里,又接待了好几波前来问讯的外国使节。因为四川的事情交由杨度、沈翔云、蒋志清等人办理;京城中的学部事务因为任命还没有下来,也不用烦心,偶尔有什么消息,交由留守的陈训恩处理即可。孙元起天天呆在校园里陪着家人,抽空给学生们开个讲座上上课,或者去实验室转转,找卢瑟福、爱因斯坦等人聊聊天,日子过得倒也轻松惬意。
本来按照和莉莉丝约定,孙元起应该把薇拉、景惠、念祖、念萱她们送到上海小住一段时日。只是现在北方局势已经稍稍稳定,念祖、念萱两个小孩迷恋经世大学里面的暖气,薇拉、景惠则是丢不下手头的研究工作,加上孙元起暂时又不会离开北京,南下的计划只好暂时搁置。因为出售专利使用权和成立中华航空公司的事情,反而要让莉莉丝北上一次。
莉莉丝听说有大生意要交付与她,赶紧把手头收购汉冶萍公司的事务交给助手,急急忙忙乘火车赶到北京。出售专利使用权的事情上次在上海已经谈过,莉莉丝也胸有成竹:“等春节过后,汉冶萍公司差不多也该收入囊中了,到时候组建中华兵器工业公司,然后与中华工业机械公司一起,跟各国军工企业商议交换、购买事宜。不过在此之前,你要提前准备好想要换取的技术、设备、专利目录才行,别到时候换回一堆没用的!”
孙元起点点头:“目录的事情我正找人着手准备。这件事一般人可办不了!首先得清楚中国当前的工业发展状况,了解现在西部各省工业发展急需哪些技术、设备;其次还得熟悉西方各国的技术、设备发展进程,知道哪些设备先进、哪些设备落后;最后,还得知道这些技术、设备的价值。不是内行,真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幸好在此之前,我已经准备在北京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并电请原欧洲、美洲、日本三个分会的成员进京商议,否则真的抓瞎!”
“中国科学技术学会?那是干什么的?”莉莉丝好奇地问道。
孙元起答道:“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就是为开展学术交流、加强研究协作、促进学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而成立的、以科学技术工作者为主体的群众性学术团体。1907年12月,我和数百名旅欧留学生一起在英国伦敦成立了欧洲分会,其后陆续成立美洲分会、日本分会。因为担心清政府猜忌,一直没有在中国境内成立总部。
“去年年底,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我便有意在北京筹建中国科技学会总部,通知三个分会的归国成员进京商议,没想到无心插柳,居然帮了我们如此大忙!等这次交易会结束,你可要捐出一笔钱来购买土地、兴建学会总部,以答谢学会会员的鼎力相助。”
莉莉丝问道:“那他们准备在哪里买地?”
孙元起道:“就在经世镇附近吧?这里既安静,环境又好,学术氛围也浓厚,还能随时借用经世大学的实验室、图书馆,可以省去无数麻烦。”
莉莉丝不以为意地说道:“经世镇的土地能要多少钱?我记得你购买整个经世大学上万亩的土地,才花了两千六百两银子。他们学会总部能要多少亩土地?总不会超过经世大学吧!”
孙元起摇摇头:“学会总部或许要不了几百亩土地,可是地价已非原来的地价了!随着经世大学的建立、经世镇的繁华,原先一文不值的土地变得奇货可居。据老赵跟我说,好的地段价格已经达到十块大洋一亩了,差的也得四五块大洋!”
莉莉丝道:“那也没多少!对了,你说要成立中华航空公司,那是怎么一回事?”
孙元起先问道:“知道经世大学的飞机么?”见莉莉丝点头,孙元起接着说道:“所谓的航空公司,就是利用经世大学生产的飞机提供运送乘客、信件、货物服务。飞机拥有速度快、不依赖于道路建设、忽略地势阻碍、在空中直线飞行等突出优点,必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丰厚的市场回报!”
莉莉丝却非常冷静:“航空公司既然作为商业公司来运营,我事先必须要问清楚三个问题:投入多大、风险多高、如何盈利。首先请你回答我第一个问题:航空公司投入多大?”
孙元起道:“航空公司的投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一是飞机费用,包括购买飞机、飞机维护保养、飞机燃油等;二是机场费用,包括机场建设、机场维护等;三是人员费用,包括飞行员、机场值班员等;四是其他费用。其中购买飞机和机场建设是费用的大头。
“不过为了支持飞机研发和航空产业发展,最初的飞机可以免费租赁,以后经世大学为中华航空公司生产的飞机只收取50%的成本费用,而且负责相关的飞机维护保养。至于机场建设,当前飞机使用的圆形草地机场铺设成本不是很高,关键是机场需要大片的土地。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兰州的机场我会事先帮助建好,其他济南、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机场就要你负责了!”
莉莉丝又问:“那航空公司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孙元起道:“航空公司的最大风险就是飞机坠毁,尤其是遇到恶劣环境,很容易机毁人亡。好在空难发生的概率公路交通出车祸的概率,而且每名飞行员和乘客都会配备降落伞。如果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飞行,加强飞机的维护保养,应该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空难发生。不过我建议航空公司成立之初,先以运送信件、货物服务为主,等经验丰富之后再搭载乘客不迟!免得发生乘客遇难的空难,让大家对航空公司一直心生畏惧敬而远之。”
莉莉丝道:“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盈利?”
孙元起答道:“就拿运送信件为例,通过邮政局从北京寄信到上海收到,花费约银元六角,最快也要五天,慢则十天半个月。如果有紧急要件,还不如亲自送一趟来得快!而我们飞机最大载重1000公斤,航程在800公里以上,也就是说可以携带一万封信从北京飞到上海,耗时不超过九个小时,成本不超过1500块大洋。假如我们飞机每隔一天飞一次京沪,每次携带两千封信,每封信收费两块大洋,每次就可以盈利2500元!你觉得航空公司能盈利么?”
三二三、银台直北金銮外
就在孙元起极力劝说莉莉丝兴办航空公司的同时,不远处经世大学的某处院落里,二十多个年青人在工作之余,正围着暖气片悠闲地喝着下午茶,一边说些学界的趣闻。从院门口悬挂的牌子“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筹)”可以推知,他们这些人正是刚才孙元起提到的中国科学技术学会欧洲、美洲、日本分会的归国会员。现在学会正准备购置建造楼宇,所以他们只好暂时借用经世大学的场所办公。
他们这些人多半都在欧美留学有年,受导师熏陶,自然而然地染上了喝下午茶的习惯。回国之后,很多人囿于国内环境,害怕被扣上“假洋鬼子”“崇洋媚外”的恶名,大半已经荒废了这项嗜好。好在经世大学风气向来开放,加上外国留学生众多,师生之间也有喝下午茶的习俗,教授、讲师和学生在休息室里共进下午茶,随意阐述自己的学术进展、研究方法,交换问题看法,倒也其乐融融。
这些归国会员重新回到校园,在温暖如春的办公室重新端起熟悉的茶杯,都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归国后一直担任京师大学堂理科教授的俞同奎便大发感慨:“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号称全国最高学府,成立十多年来,政府不知花费多少银子,谁知竟远不及孙先生以一己之力创办的私立大学。说起来真像笑话一般!”
同在京师大学堂任教的何育杰撇撇嘴:“京师大学堂如何能跟经世大学相比?经世大学在世界上都占有一席之地,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学府,仅在校任教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孙先生、马丁、特斯拉等三位,据说卢瑟福、孙夫人、爱因斯坦等也大有问鼎诺贝尔奖的希望,而京师大学堂呢?要不是当初孙先生在学校里留些火种,只怕现在给经世大学提鞋都不配!”
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回到广东的利寅有些羡慕地说道:“这经世大学的环境比牛津大学差不了多少,只要稍加历史积淀,必然可以与欧美名校并驾齐驱。还是泽民兄(李复几)运气好,毕业之后直接就被孙先生邀请到经世大学工作,如今做出偌大的成绩,真是羡煞我等!”
李复几有些自得地笑了笑:“在下只不过编些了几本书,和同事们一起研发了几种型号的发动机,些微成绩当不得寿峰兄谬赞!不过话说回来,经世大学在当前中国确实是首屈一指,无论自然环境、学生素质,还是学术氛围、科研设备。听孙先生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准备选址在经世大学附近,以后会员可以随时到经世大学借用教室、实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