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别看这些八旗子弟是在新军里训练,他们可是一向享有特权的,在军营里也不例外,根本不能和其他新军同日而语。况且他们统领也是旗人,大家都为了混口饭吃,何苦旗人为难旗人?所以,论吃喝嫖赌,这群荆州旗兵是霸王;一说到行军打仗,他们马上变成一滩鼻涕虫。

如今听说革命军要来搜杀,这群老爷兵顿时手脚发软、面无人色,哭天抹泪地哀求道:“郜管带,您给我们找条活路吧,我们都听您的!回到荆州,爷几个绝不亏待你!”

郜翔宸是新军中的一员健将,很有抱负和头脑,眼看自己恐吓住了这帮软脚虾,又开始诱之以利:“各位都是带把儿的爷们,岂能洗干净脖子任由乱党来砍?咱们手里拿的可不是烧火棍,而是一枪一个窟窿的汉阳造!我来之前已经侦查过了,瑞部堂(瑞澂)、张统制(张彪)带着近万人在江北正准备反攻,叛军的主力也配备在各城门和沿江一带。狗贼黎元洪现今在谘议局里,周围只有不到八十个开枪都不会的学生娃儿,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会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来一记黑虎掏心!”

一听要让自己去上阵冲杀,刚刚有些动静的鼻涕虫们顿时又软成一团。

郜翔宸继续鼓动道:“我们有三四百人,不仅有枪,还有迫击炮,难道还打不过八十个连开枪都不会的新兵蛋子?只要我们得手,叛军必然群龙无首。瑞部堂、张统制过江之后,我们就是大清的功臣,加官进爵、封妻荫子都不在话下!”

鼻涕虫们怯怯地说道:“郜管带,我们不想加官进爵,也不想封妻荫子,只想安安稳稳地回荆州,实在不行,混出武昌城也行啊!”

“是啊,郜管带,兵凶战危,我们能不能不打战?要不我们去和守城的谈谈,就说我们缴械之后直接回荆州,绝不与他们为难!”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大多数人的响应。

郜翔宸终于明白什么叫烂泥扶不上墙了。他冷笑几声:“乱党起事就是要杀尽满人,怎么会放你们一条生路?你们缴械之后,他们正好把你们捆好一刀一个!实话告诉你们,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拼命一搏!拼命一搏,至少还有六七成活命的机会。坐以待毙,则是十死无生!你们自己看着办吧!”

这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只要是个智力发育正常的人都知道怎么选。犹豫良久,终于有旗人出声:“郜管带,真的只有不到八十个连开枪都不会的学生娃儿?”

“我以性命担保!”郜翔宸拍着胸脯说道。

等到下午四、五点,天色渐渐昏黄,郜翔宸带着三百多人从蛇山右面小心翼翼向谘议局摸去。正如郜翔宸所说,谘议局的守军只有不到八十人,都是两湖师范学堂的学生,只在军训的时候摸过枪。他们任务只是站岗保卫,根本没想到会有大军来袭。战斗在不期而然的情况下打响了。

这群八旗子弟平时训练虽然吊儿郎当,但毕竟在军队里混了那么久,枪炮用得可比学生们熟练多了。而且他们人数上也大大占优。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何况他们的对手不是老师傅,而是刚入门的菜鸟呢?几乎战斗刚开始,学生们就陷入了被动,只能不断减少看守力量,全力以赴对抗来袭的荆州旗兵。

于是,黎元洪逃跑的机会来了。

黎元洪1883年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8年入海军服役,1894年参加中日甲午海战,战后来到湖北编练新军,直至现在,他在军中呆了将近三十年,可谓行家里手。一听外面枪炮声,就知道有机可乘。几分钟后,他蹑手蹑脚推开房门,轻松绕开看守的哨兵,从窗户下到后院,翻过墙头,撒开脚丫子就往僻静的深巷里跑。

还没走几步,就听到远处夹杂在枪声中的喊话:“爷几个,加把劲,那群学生娃儿顶不住了!我们打进谘议局,割了狗贼黎元洪的脑袋,向瑞部堂、张统制请功!到时候,我们吃香的、喝辣的,抽最好的云土,嫖最好的头牌!”

“杀进谘议局,活剐黎狗贼!”

“努力杀贼,精忠报国!”

黎元洪顿时一僵,浑身仿佛都被凉气包住。但仅仅几秒钟,他便醒转过来,迈开脚步朝自己住宅的方向奔去。

二六二、渔钓牛蓑且遁逃(下)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掉辫子。防守的学生一看来人端着枪、留着辫子,气势汹汹直奔谘议局而来,便知道来者不善,不待警告端起枪就是一梭子。其他学生也是初经战阵,一看别人开枪,赶紧有样学样。枪声顿时如同大年夜的鞭炮,噼里啪啦响成一团。

这群满洲老爷兵居然相信了郜翔宸的忽悠,以为学生不会开枪,之前没有半点防备。行进时挤在一块儿,别说子弹,就是丢块板砖都能砸到好几个。汉阳造是5发固定弹仓,这通扫射顿时放倒了一大片。谘议局门前枪炮声、惨叫声、咒骂声不绝于耳。慌了手脚的荆州旗兵赶紧找地方隐蔽起来,胡乱射出枪膛中的子弹,用枪声为自己寻找一丝微弱的安全感。

荆州旗兵就是三分钟热度,第一轮没能攻下谘议局,马上泄了气,任凭郜翔宸怎么威逼利诱,他们依然出工不出力,枪打的震天响,结果连敌人毫毛都没碰到一根。气得郜翔宸抡起皮靴就乱踹:“赶紧冲啊!现在不冲,待会儿都得死在这儿!”

踹也没用。在这群大爷心里有着朴素的辩证法:冲,现在死。不冲,待会儿死。相比之下,还是多活会儿吧!

交战双方,一个怕死,一个新手,真是麦芒掉进针眼里——凑巧了。枪炮声震耳欲聋,都分不出彼此来。要是外行听见,肯定认为双方血流成河、死伤惨重。事实上呢?自从荆州旗兵躲起来后,双方基本上都没人再受伤。

学生们毕竟人少,而且没经验,只顾着拼命开枪,把身上的子弹泼水般地打出去。十多分钟后,子弹便消耗得差不多,枪声渐渐稀疏下来。

作为多年的老军人,郜翔宸从开始就在分辨学生们的枪声,马上就从枪声里听出了究竟:“快,乱匪快没有子弹了。老少爷们,再坚持一会,咱们就能攻进谘议局、活捉黎元洪了!”

经郜翔宸提醒,荆州旗兵也发现了蹊跷,个个跟磕了药似的兴奋起来:“哟呵,怎么不横了?爷待会儿攻进去,一定在你们身上留十七八个窟窿!”

“孙子,爷在这儿呢!冲这儿打啊!”

“爷就坐这儿任你们开枪,有种就把爷打死,爷要是皱皱眉头,就是小娘养的!”

荆州旗兵一边起哄,一边对着谘议局方向开枪,却没人敢冲锋。只等着学生们子弹消耗完,自己好进去捡落地的果子。

活该这群人倒霉!谘议局枪声刚响起的时候,吴兆麟就调遣城外的高等工业学堂学生数百人入城,在军械处装备好枪支弹药,朝谘议局方向扑去;另外又派第八镇炮兵第八标一部拖来大炮八门,分置两处,同时开炮。就在谘议局内学生的子弹即将用尽,陷入山穷水尽境地的时候,炮兵和高等工业学堂学生同时到位,发起总攻。

第一声炮响,郜翔宸还有些疑惑。还不等他思考出结果,后继的炮弹便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四周枪声如炒豆一般响起。短短半分钟,形势便急转直下,荆州旗兵顿时懵了。

“快走!”不知谁发了一声喊,众人如梦初醒,赶紧抛掉手中枪支弹药向四下溃逃。郜翔宸只好长叹一声,跟随众人逃去。

“孙子!刚才你不是以性命担保,说只有八十个不会开枪的学生么?”走在郜翔宸身边的乱军忽然想起之前郜翔宸的保证。

“你想干什么?”郜翔宸色厉内荏地问道。

“干什么?刚才你可踹我好几脚!”

“我可是你们管带!”郜翔宸心虚地斥责道,手却摸向腰间的撸子。

“啪!”一枪撂倒。

乱军吹了吹枪口的青烟,一脸不屑:“跟爷玩阴的,丫还不配!”

且说黎元洪乘乱逃回自家,在房屋隐蔽角落摸出几根私藏的金条,乔装打扮一番准备逃出武昌城。临出门之际却又犹豫了:

经过此番世变,朝廷早已认定自己是十恶不赦的乱贼叛党。一旦逃出武昌,便与革命党恩断义绝。既不得为官,又不能为贼,茫茫天下之大,何处才是我黎宋卿容身之所?难道真的要退隐山野,平平淡淡了此一生?

不,不能!我黎宋卿三十年辛苦才有今天这般地位,岂能随手撇去?而且我早已习惯位居人上的生活,再让我回到乡间对保长里正低眉折腰,岂不是比杀了我还难受?与其窝窝囊囊地过完下半辈子,还不如留在这里做个临时都督!

想到这里,黎元洪停下了脚步。

第二天早上,革命党得知黎元洪没有离开武昌,又派马荣、程正瀛把他请回谘议局,并在谘议局楼上给他准备了一个住处。为了防止黎元洪再次逃跑,谘议局被士兵围得水泄不通。别说逃跑,就是变成苍蝇也飞不出去。

好在黎元洪现在并不想逃跑,只是革命党对他的待遇超出预料:这哪是什么临时都督,完全就是坐牢嘛!朝廷把自己当成叛徒,革命党又把自己当成囚徒,自己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当天黎元洪便水米不进,以此表示抗议。

吴兆麟是黎元洪的学生,也是军政府谋略处谋略,听闻消息赶忙过来探视。一见面,吴兆麟便放低姿态,朝黎元洪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学生吴兆麟见过老师。”

黎元洪只是点点头,并不说话。

吴兆麟知道黎元洪生闷气的原因,针对他的思想状况解释道:“老师,我们把您请到这里并不是软禁,而是从您的人身安全角度考虑,加强保护。您不要嫌护卫的人多,紫禁城溥仪小儿的护卫比这里不知要森严多少倍呢!越是护卫人多,才越能显示出身份的重要。如今您是湖北军政府都督,身负湖北军民厚望,难道不该严加保护以防宵小觊觎?何况昨天满清余孽来袭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黎元洪脸色这才稍稍好看了些。

吴兆麟又说道:“今天军事情况比昨天大有进步,我们势如破竹,已经相继光复了汉口、汉阳等地,而且武昌防御也逐渐稳固。老兵都按照指定地点归队,目前已经收拢了六千多人,还有无数青年学生报名,我们准备把他们整编成四个协,一旦完成编制,便迅速北上占据武胜关,阻挡清军南下。然后分兵略地,光复湖北全省!”

黎元洪听了这些话,未置可否,只是说道:“这些由你做主就好。”

吴兆麟见黎元洪对于革命的态度有些半推半就,完全不像前两天那么顽固,知道事情有门,急忙说道:“老师现在是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这些军队上的事情自然应该禀报您一声。不仅如此,恐怕过会儿汤济武(汤化龙)也该来麻烦你了。”

不知是巧合,还是事先安排,话音刚落,汤化龙便带着胡瑞霖、舒礼鉴、黄中恺等立宪派人士登门拜访。吴兆麟赶紧起身告辞。

吴兆麟一走,黎元洪就对诸人抱怨道:“黎某在此之前,从来没听过‘革命’这两个字。如今你们强迫我出任这个劳什子临时都督,究竟是什么意思?”

汤化龙有些无言以对,难道要实话实说:对不住,我好日子还没过够,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只好把你推了出来?

胡瑞霖在一旁宽慰道:“宋卿先生,如今布告已经粘贴出去,你的名字早已传遍五湖四海,即便你想效忠清廷,清廷还会相信你么?为今之计,不如下定决定跟革命党合作,或许还能转祸为福!”

黎元洪低头不语。

黄中恺也劝道:“如今人心思变,革命也不失为改革的一种方法。至于将来,谁能说得准?说不定革命党就能据有天下,到时候宋卿先生少则督抚,多则台阁,岂不是剪辫子远比被清廷砍头好?”

众人轮番劝说一番,汤化龙这才说明来意:“今天来拜访宋卿,主要是起草《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的事情。湖北军政府将按照条例重新组织,所以必须和您这位都督商议一下。”

“我是个丘八,哪懂那些东西?你们起草好了,只要吴畏三(吴兆麟)他们同意,便可以通过。”黎元洪明白自己这个都督只是橡皮图章。

黄中恺是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此时解释道:“如今军政府虽然有参谋、庶务、军事各部门在运转,但因为没有制定规矩,厘清权责,导致各部门喧嚣拥挤,忙乱非常,却政令不畅、事事耽搁。所以,现在必须要制定《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

“制定条例的前提,就是把现在事务分成军事、政事两部分,各自分出详细部门,厘清职责,分部治事,不相干扰。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部门和职权,各种事情就可以找到各自应该负责的部门处理,而都督作为军政府最高统帅,则指挥部门如臂使指,选贤举能名正言顺,行使权力水到渠成!”

说到底,黄中恺制定条例是想摆脱革命军对政府的控制,让立宪派掌握民政大权。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黎元洪的好处。所以黎元洪听罢,就拱手笑着说道:“好,好!你们去起草吧。”

第二天,黎元洪就找人剪掉了自己辫子。

二六三、黄洋界上炮声隆

孙元起一行于10月16日晚乘火车离开彰德。

本来想直奔洛阳,结果凌晨抵达郑州的时候,孙元起被保安从睡梦中急促地摇醒:“老爷,河南巡抚宝棻宝大人在车站月台上恭候!”

“谁?包大人?”凌晨四五点钟正是睡得最香的时候,被摇醒之后孙元起还有些迷糊:包龙图不在开封府审案子,跑来郑州干什么?

“是的,除了巡抚宝大人,还有布政使俞锺颖俞大人、提法使和尔赓额和大人、提学使孔祥霖孔大人、开封府知府袁镇南袁大人等。老爷你见不见他们?”真难为他了,短时间内竟然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

孙元起这时总算清醒过来,疑惑地问道:“他们不再开封呆着,跑来郑州做什么?”

清代河南省的省城是开封,巡抚、布政、提学、提法等衙门都设在那里。至于郑州,不过是开封府下面的一个县,因为东西方向的汴洛铁路(即后来陇海铁路的一部分)和南北方向的卢汉铁路在此交会,才使得小县城渐渐繁华起来,最终这位陪嫁的丫鬟成功上位,取代正妻成为河南省会。

正由于河南巡抚等不在郑州,孙元起才打算中途不停车直奔洛阳,没想到他们还是找上门来。孙元起无奈地对保安说道:“麻烦你下去和他们说一声,就说我马上下去!”

杨度不知怎么也被吵醒了,手里扣着棉袍的衣扣,脚上趿拉着棉鞋走进孙元起的车厢:“百熙,听说河南巡抚宝湘石以下大小官员都在月台上候着?”

“可不是嘛!”孙元起正在侍从帮助下穿上大清的官服顶戴,“秋深露重,天气寒冷,还是半夜三更的,真是难为他们了。”

杨度道:“有什么难为的?官场说到底无非就是‘人情世故’四个字,迎来送往是每位官员必修功课。他们既然选择这一行,就别抱怨。现在你还挂着内阁大臣的名头,路过开封府他们难道还能装聋作哑不成?当然得乖乖前来迎接。”

“跑几百里地,熬一个大晚上,就为见内阁大臣一面?这又是何苦!”孙元起摇头叹息道。

杨度一怔,停下了手中扣纽扣的活儿:“怎么,百熙你打算和他们见上一面就拍拍屁股走人?”

“是啊!”孙元起理所当然地答道,“昨天下午你不是还跟我抱怨,说军情紧急么?你看,从东北南下的士兵要提前准备好营房,从各省前往洛阳的学生要尽快设立征兵处,朝廷调拨的军械粮饷要及时造册入库……哪一样能耽误?”

“这些事儿也不用你亲手操办啊!”杨度没好气地说道,“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虽说你是内阁大臣、四川总督,那也不能无视河南地界的大小官员。何况我们还要在洛阳设立征兵处,盘桓十数日呢?要不这样,我和虬斋、行严、畅卿先去洛阳打前站,你和申叔在郑州与宝湘石抚台好好聊聊,小住一两天,随后赶往洛阳。”

想想杨度说的也在理,孙元起便点头答应了。

临下火车前,孙元起忽然想起一件事,回身问道:“皙子,我们上次招募学生去东北防疫的时候,对年龄有什么限制?”

“年龄限制?你是说16周岁以上吗?”杨度疑惑地说道。

“是16周岁?”孙元起深深地望了杨度一眼,转身下了火车。

如杨度所言,孙元起觉得自己这个甩手掌柜去洛阳确实帮不了什么大忙,在加上宝棻的热情挽留,结果在郑州一直呆到了18日中午。等接到杨度紧急电报,才赶紧乘坐火车奔赴130公里外的洛阳。

抵达洛阳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昏黄灯光下,整个火车站忙碌一片。搬运的民夫从火车上扛下沉重的木箱,号子声此起彼伏叫。十月中旬晚间气温已降至个位数,他们却都打着赤膊,汗水在前胸、后脊上缓缓蠕动,浸湿了衣裳。不远处,套着骡马的大车来来往往,把一堆堆木箱运进仓库。人群中,到处可见持枪警戒的士兵。

孙元起走下火车,与河南府知府、洛阳县知县等寒暄后,便坐上轿子直奔征兵处。刚进门,就问章士钊:“行严兄,朝廷拨付给第四十四混成协的枪械现在收到多少?”

“回禀大人,截止今晚六时,合计太原、洛阳两处,共收到汉阳造步枪720支,子弹12万发;克鲁伯75速射炮5门、格鲁森57速射炮16门,80迫击炮324门,以及其他枪械若干。后续部分预计在未来4天内陆续运达。”章士钊干净利落地报告道。

孙元起点点头。清政府能够如此迅速运来这么多枪械,算是非常难得了!这里面除了铁路便利、军情火急之外,少不了载沣的特殊关照。

章士钊提醒道:“大人,就算所有军械全部到齐,也只能装备3000人左右。我们混成协满编大约4500到5000人,中间还有很大缺口。国内能够生产大批量生产较先进枪械的只有上海制造局和汉阳兵工厂,如今革命党在武昌起事,汉阳兵工厂已经无法指望;上海制造局一家就算日夜赶工,也是杯水车薪。何况湖北局面比四川更紧迫,北洋加紧南下,需要各种枪械,朝廷以后也顾不上我们。为今之计,除了继续向朝廷开口之外,我们自己也得想想办法!”

孙元起思忖片刻:“那就让北平铁厂多送些迫击炮和手榴弹过来。你顺便再催催魏镇雄、沈凤铭他们,让他们加把劲,赶紧把步枪定型,子弹生产的问题也要尽快解决。”

“好,我这就去办!”章士钊匆匆离去。

孙元起又问沈翔云:“虬斋,现在混成协兵员情况如何?”

沈翔云如今在混成协挂职,闻言“啪”打了个立正:“报告大人,目前太原、洛阳两地共有1068名学生报到。因为暂时没有基层队、排官,只好先按照每棚12人标准分成89棚,等东北各部抵达后分别充实到各营。”

“那赵景行他们什么时候到?”孙元起问。

沈翔云答道:“赵协统率领第一批350人今天夜间2点左右就能抵达洛阳。”

问答之间孙元起等人来到书房,书房中早已摆好了巨幅地图,杨度、杨永泰正手持电报在地图上比划。见孙元起进屋,他们起身朝孙元起胡乱拱了拱手。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电报上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有大事发生,具体是什么事儿,孙元起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杨度沉声说道:“湖北革命党于今天早晨8时对刘家庙一带官军发动攻击。”

“居然是革命党率先发难?难道他们准备好了?”孙元起也有些惊讶。

革命军自10月13日占领武汉三镇后,到18日之前一直没有和官军发生任何战事。原因是起义爆发的非常仓促,内部、外部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准备,这些天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理顺手头的事务,比如建立军政府,恢复控制区内的秩序,大量招募新兵,赶紧构筑防御军事等等。

那为什么官军也没有动作呢?

第八镇统制张彪反攻武昌失败以后,便带领残军守在汉口下游的刘家庙,等待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救援。这群败兵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不敢再经战阵,革命军不主动进攻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事,他们又怎么会自己往枪口上撞呢?

虽然编成第一军的命令在10月12日已经发布,不过当时大部分军队在永平府参加滦州秋操。卢汉铁路的运力又非常有限,开足马力,一镇人马枪械也需要一星期才能运完。而且清政府一直还不肯起用袁世凯出山,北洋军将校抱着拖延观望的态度出工不出力,军队动作自然缓慢。两者相互作用,导致武昌起义发生了一个星期,北洋军才南下两标人马,也无法发动进攻。

杨永泰摇摇头:“革命党远远没有准备好!根据情报,今天参与进攻的有一千三百人,还有四门炮。这些人大多是身穿便衣刚刚入伍的新兵,才学会打枪没多久,基本进攻队形都不知道就上了战场。两军交战时,后面新兵看到子弹纷飞,以为敌人到了眼前,急忙开枪射击,结果把前面自己人放倒不少。而且他们都是站着开枪,竖在阵地上,很容易就被官兵打中。要不是张虎臣手下士气低落、火力不强,只怕这一千三百人剩不下几个!”

孙元起几乎可以想见当时的惨状,厉声告诫道:“我们此次入川,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兵严禁进入战场参加战斗,违者严惩不怠。像革命党的所作所为,简直就是拿人命开玩笑嘛!”

“革命党也是没办法,才不得不出此下策。大人请看,”杨永泰指着地图说道,“这里是武胜关,又称武阳关、礼山关,为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古人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它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卢汉线就由此经过,自古是行军必由之道、兵家必争之地。北洋军要想大规模南下,必经此地。湖北革命党要想攻取中原、防御北洋军,也最好选在这里。可惜革命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让官军抢先控制了武胜关,整个局面从开始就已经大败亏输。

“大人请再看刘家庙地形。刘家庙在汉口以北十里,是卢汉线的一个小站。从刘家庙到滠口,一侧靠近长江,一侧是积水的洼地。北边一里多路更是只有条狭窄的通道,路两旁都是湖水,中间有三座桥,是官军沿着卢汉线南下进攻汉口的必经之路。在武胜关被抢占后,这里就算是防守汉口的最后一道门户了。如今北洋军顺着卢汉线滚滚而下,袁项城复出呼声日益高涨,张虎臣带着残军又盘踞在刘家庙。每耽误一天,革命党的危险就增加一分。所以他们不得不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对刘家庙发动攻击。”

“那今天战事如何?”孙元起急忙问道。

杨度答道:“上午从八点开始枪击,打到九点半就停止了,双方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不过革命党死了一个管带,算是不小的损失。下午,大清海军军舰向革命党阵地轰击,又让革命党吃了个闷亏。好在一方是败军,一方是新手,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乒乒乓乓打一整天竟成了平局。”

孙元起才略略放心:历史总算没有因为自己这只蝴蝶而出现大转弯。

杨度接着说道:“革命党今天的进攻只是个试探,估计明天会大军压上,一举夺取刘家庙。攻下刘家庙之后,整个形势要为之一变。对于革命党来说固然是好事,汉口得到一个防守的重地,加上眼下湖北京山、天门、黄州、宜昌等州县相继举事,声势能够再上层楼。

“但这也是坏事。俗话说,打了孩子出来娘。革命党显示出北伐的苗头,袁项城和朝廷的讨价还价就要少费许多口舌,很快就能出最终结果。面对袁项城统帅的北洋军,只怕革命党毫无胜算。”

孙元起道:“你们叫我赶紧过来,就是因为这个?”

杨度点点头:“没错!刘家庙的得失将加快袁世凯出山的速度。一旦袁世凯出山,我们必须马上挥师西进,准备入川!”

二六四、芙蓉并蒂一心连

孙元起一直不知道杨度神通原来如此广大!居然能根据汉口一座车站的得失,推导出彰德袁世凯何时出山,并进而决定身在洛阳的自己何时启程入川。而且杨永泰、沈翔云对杨度的判断赞赏有加,一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模样。

孙元起有自知之明,绝不做外行指挥内行的事儿,见众人意见一致,也就没提出反驳意见。

夜色已深,近些日子车马劳顿,应酬又一场接着一场,孙元起早已困倦难耐。见没有别的事情,便回屋休息去了。

凌晨两点许,赵景行带着第四十四混成协第87标第1营、马兵第44营共计五六百人抵达洛阳。刚走出车厢,沈翔云便迎了上来:“请问是赵协统么?在下沈翔云,字虬斋,奉虎公(杨度)之命前来迎接!”

“虬斋兄,赵某久仰大名,幸会幸会!”赵景行朝他行了个标准军礼,“听说大人昨晚六点左右抵达洛阳,有没有下达什么命令?”

沈翔云答道:“大人到了之后,只是吩咐让北平铁厂多送些迫击炮和手榴弹过来,并严禁没经严格训练的学生兵进入战场参加战斗,其余倒没有说什么。现在他已经睡下了。”

赵景行点点头,又问:“那虎公休息没有?”

沈翔云笑道:“自然没有,虎公一直等着您呢!”

“那我们就去叨扰片刻!”说罢赵景行带着何应钦、吴克仁等几个亲信跨马扬鞭,直奔火车站外飞驰而去。

会面地点没有想象那么神秘,就是征兵处边上的一座空宅子,原来的房主早不知被河南府知府撵哪里去了。赵景行推开房门,一股热浪夹着肉香味迎面扑来。定睛看时,只见屋里明烛高照,火炉上正“咕嘟”“咕嘟”炖着羊肉,杨度和一个陌生人隔案而坐聊得正欢。见赵景行进来,两人才急忙起身。

杨度骚包地晃着纸扇:“快、快、快,诸位快进屋里。这秋冬夜间天寒,最是适合饮醇酒、吃羊肉!羊肉早已经炖好,酒则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洛阳特产!”

赵景行皱皱眉头,进屋之后在太师椅上军姿坐好,严肃地说道:“饮酒误事,酒我们就不喝了。还是先说正事吧!”跟在赵景行身后的几个亲信除了薛仰岳等在门外站岗,其他人也有样学样,挺着胸板着脸依次坐在椅子上,眼睛眨都不眨。

杨度“哗”合上纸扇,点点头:“那也好!在此之前,我先给你们介绍两位国士。这位是杨永泰,字畅卿,现在和我是同僚。至于沈虬斋,想必你们已经见过,我就不介绍了!”

赵景行等人起身见礼后,也自我介绍道:“在下赵景行,字行止,现暂任第四十四混成协协统。这位是步兵第87标第1营管带何应钦,字敬之;这位是马兵第44营管带吴克仁,字静山。都是赵某的好兄弟。”

相互认识之后,杨度不提喝酒吃肉的事,而是直接问道:“你们计划到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