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商嫁侯门之三夫人-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个被勒令不得往东院和南院去,见天窝在西院教嫃儿说话,不成想,挫败自信心,嫃儿只会说啊啊。

三月初七,项家叔侄下场,前两天去给祖坟祭祀,叔侄三个磕头烧香,项詅没去看,近五个月的身孕不敢随意折腾。

不管哪朝哪代,科举都是大事,下场是两天,初七卯时进考场,身边连小厮都不能带,之后两天一夜都在考场里面度过,第二天傍晚,考场外边聚满了来接的家人,徐家兄弟与李大管事在外边等候,悠闲得很,再看从考场出来的考生,老的白须一把,小的有十岁上下的,徐淳璋撇嘴,真是科举到白头,若是一直不中的,一生还能有什么作为。

瞧着项绍云出来,之后是项义、项维,大声招呼,“邵云兄”。

家人上前迎了三人,项绍云还好些,还有心与他们兄弟说几句话,项义、项维则朝他们点头,转身爬进马车靠着车壁闭目。

三兄弟咂舌,还好他们不用走这一条路,只待十五岁过一次武举就行。一行人回府,去给项詅问安,之后回屋蒙头大睡。

张榜那天,家人去看,项詅也陪着在花厅,近午时,脚步声传来,徐淳璋先起身,“我去看”,没影了,转眼屋外传来笑声,徐淳璋走前,身后跟着家人满脸喜色,项詅有些紧张,虽只是童生,但事关三人初次下场。

家人给项詅问安,“姑奶奶,三位爷全中了。”

顿时欣喜,项詅朝周妈妈说,“摆饭,午膳后去祖祠还愿”。

周妈妈笑着应下。

过了府试还有院试,在欢喜的同时还是隐着。

晚膳后,徐三爷问徐家兄弟,几时回京都,世子的信又来催,徐淳熙开口冠冕堂皇,待项家叔侄院试之后,徐三爷摇头回房。

若是过院试,能中便是秀才,不比府试,现在才是真的忐忑。

又是在考场吃住,再出考场时,就连项绍云也是面无神色,回家又是一通酣睡。

此次不同,徐三爷也上了心,张榜那天,全城轰动,项家连中了三个秀才,最小的项绍云才十二岁!

十二岁的秀才,不是没有却也不多见呢,徐淳璋欢脱起来,“哈,果然是邵云兄。”

项家叔侄只含蓄笑着,再给徐三爷与项詅磕头,项詅心里欢喜又难过,欢喜的是项绍云是秀才了,难过的是他最亲的人没有等到这一天。

项绍云起身看项詅眼里有泪,走进她,挨她坐,唤她,“姑姑”。

项詅帮他顺衣襟,“姑姑可算看到了”。

京都项绍云的老师欧阳修编的信来时,家里正在商议着要不要让项绍云去考举人,结果这难题被欧阳修编几句话解决了,他说项绍云的应试文章他看了,现在要去考举人还差火候,不如再等三年,历练一番。

如此一来,项绍云不去,项义和项维却想去试一试,现在正是好年纪,若是再等三年,俩人都已成家立业,也就不一定会有那么纯粹的环境让他们读书,毕竟他们与项绍云是分出去的叔叔,待娶亲之后,家中一切是要自己操持的。

事情商定,不日就要去京都,徐家兄弟也是再找不出理由待在新河不走。

置办下侯府的东西,收拾好行礼,整整二十几辆马车。

项义兄弟俩人的行装也在里头,临出发,项詅将项义、项维叫到面前,算算时日,有两年了,面前的少年早已经可以独当一面,“年前嫃儿周岁宴上,有几位夫人家中有适龄的女子,我一直帮你们留意,如今寻了两家,只待你们此次去京都高中,便可议亲。”

两个少年低头红脸给项詅谢礼,项詅受了,又将在京都原就属于他们的宅院和铺子的钥匙和账簿交给他们,这些铺子原就是有管事伙计,并且一直有利润,接手之后只需好好打理,维持一家子的生计全不是问题,还可以过得很富裕,“之前的别院一直有人照看,你们回去之后也可住那里。”

又叫了项三来,吩咐此次回京照看好两位爷,待他们安置好再回来。项三领命。

第二日出发回京都,七姨娘坐在最后一辆马车,这是她来新河之后第一次出府门,却也是最后一次,总算能在项詅面前磕头,说了好些感谢的话,项詅只应下,让她回京都照顾两位爷,抹泪扭头上马车而去。

徐家兄弟来辞行,徐淳璋抱着嫃儿不想撒手,直问可不可以嫃儿也一起回京都,众人皆笑。

徐三爷送他们出城门,直到看不见,徐淳璋昨儿晚上直嚷嚷说要徐三爷的‘银光涤血’剑,说是拿不回京都,徐二爷就要找他麻烦。徐三爷就是不应他,第二日装马车时,将一个匣子递给潘管家,让他直接回京交给徐二爷,徐淳熙看到,暗自好笑,就等着徐淳璋回去怎么和二叔交待当日的夸口吧。

此时已是夏日,想不到一晃时光,一家子在新河已住了两年,徐三爷的任期也过了两年,想到当时与圣上请命要任新河刺史,理由自是好笑,就为着有后,再看现在的项詅高挺的肚子,可心的小女儿嫃儿,见天儿待徐三爷下衙的时候躲在帘子后面,父亲踏脚进来就出来咯咯笑,待这个秋天时,又会有一个孩儿降生,明年这个时候也是该回京的时候,再不是这样一家子安安逸逸的过小日子,西郊大营的将军们时时来信,听说徐三少夫人又怀上了,个个打趣徐三爷,话说,这生孩子也是要请命的,要不你看徐都统,三年抱俩,可不是就是请命去新河才有的,武将难为啊。

听着这些浑话,徐三爷恨不得当面踹将军们几脚,想着西郊大营,心里也是想得很,虽然圣上没有收回他在西郊大营的权利,时有要事,徐三爷竟会赶在前头,但毕竟不是身在里面,近来听说常贵妃的母家新进了一位武状元,殿试时,陛下问他有何志向,这位常状元回,“男儿当得入疆场,历练当属西郊营”,还恳请陛下放他到西郊大营去,不论是小兵还是虾将都可,武举状元历来都是入各大军营,多数是直接上战场,西郊大营隶属皇家军队,里面不论将军士兵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兵老将,新人进去可不好混,这位常状元指明要进西郊大营,将军们来信,虽有些危言耸听,但也不是没有道理,常家,有待考究呢。

这几年后宫不平静,中宫虽然太子安稳,皇后之妹又许了禹世子,但历来夺嫡都残酷,西郊大营就成了靶心,人人都拿着准头往里面瞄,徐三爷心想,再等等,等他抱上儿子,回京都再去清理,他的手段从来快速,斩草要除根。

项詅收着项义和项维来的信,有喜讯也有不好,项义中了举人,项维落榜,从信中项义表示自己再无力向前,进士之争全无指望,想着毕竟功名在身,虽不能做官扬项家名声,但他们兄弟已尽力,让项詅莫怪他们,项维信里说,他要学经商,日后项绍云也有帮扶,有了功名,所以他们无憾。

项詅收起来信,他们无憾,自己也无憾了,给他们回了信,挑了好日子,应两兄弟的请求,给之前相中的两家姑娘下聘,一家是布政使蒋大人兄长的长女,今年十四了。一家是巡抚关夫人的内侄女,她娘家在京都,侄女在家排行第三,今年十五,这样,陶家女子便说给项义,蒋家女子便说给项维,叫人请来蒋夫人和关夫人,三人一合计,蒋家也是生意人家,关夫人的弟弟也是秀才,之后一直没中,也就经营着家里的生意。一听项义中了举人,满心的愿意。

蒋大人的兄长是在新河,人说父母官,蒋大人也算是衣锦回乡,乡里乡亲之间也全是脸面,项维中秀才时,蒋夫人已是来过一会,此次听说举人没中,倒也没有旁的想法,蒋大人的兄长也是一介白衣,再说项维她也见过,是个知书懂礼数的,这厢,项詅便与她们议了下聘的事宜,定下媒人和下聘的日期,好一番操持,项义、项维定下婚事。

项詅不经又想到项绍云来,找什么样的女子呢?

待回京都,自己肯定是要回侯府的,即便不回侯府,住进徐三爷的都统府,也全没有道理再回项家的道理,早一些帮他相看,在一些了了心事。

再与徐三爷提起,徐三爷沉吟,“也不用着急,若是在新河你没有中意的,明年回京都,咱们再相看,到时候有母亲和老太君掌眼,还有两位嫂嫂,她们是女眷在京里常来常往的人家里面定会有合适的。”

项詅笑他,“两位嫂嫂哪里能抽空帮着云儿相看,你瞧瞧淳熙和淳璋,明年淳疆也有十岁,都是要母亲早早操心的。”

徐三爷更笑她,“煕儿?璋儿?”

“明年回京都,你可不要与他们相提亲事的事。”

项詅诧异,“怎么,难道不成亲吗,怎么不能提?”

徐三爷紧紧她的肩膀,靠在她肩头说起了徐家几位小爷的亲事。

“淳熙日后是要挑侯府大梁的,他的亲事从小就定下,定的是广安侯的长孙女,广安侯府里早几年前就开始有淳熙这个女婿的孝敬了,只不过淳熙这小子,见过广安侯府里那个小姑娘一面之后就一直嚷嚷不要这样的媳妇,问他缘由他又不说,这门亲事也就这样定下,年年去广安侯孝敬,淳熙都是硬着头去的。”

项詅拉他手掌来看,问道,“淳熙怎么不喜欢人家小姑娘?”

徐三爷哈哈笑出声,胸膛震得回声,项詅娇笑他一声,得了好一通香吻。

“我悄悄问过他,其实也没什么,广安侯家的小姑娘我见过,人才标致,见人三分笑,是个好姑娘,淳熙不喜欢的理由是这小姑娘会拳脚,说姑娘家会拳脚,日后进夫家,不定是个泼妇,说死也不要这样的媳妇。”

项詅也笑了,“既是这样,也没法呢,从小定下的亲事,哪里能说变就变的”,转脸看徐三爷,“三爷还笑呢,不想想你的好女儿,每日晨时你去院子里晨练,并着云儿,天天去回廊上看你们动拳脚,日后也被夫君嫌弃可怎么好?”

徐三爷不屑,“什么话,我的女儿谁敢嫌弃,再说练拳脚,只要嫃儿喜欢,为夫我还真要教她才是,日后待她嫁人了,你夫君我的手可伸不到女儿女婿的房里去。”越说越起劲,这架势似真要教嫃儿功夫呢。

项詅一脸不敢相信的看他,来真的?再看在床榻上睡得安逸的嫃儿,心想,‘好闺女,你父亲现在就开始操心你日后与你夫君在房里谁欺负谁呢?’

再说徐淳璋的亲事,原来定下的是世子妃堂弟的女儿,都是娃娃亲,人说小孩子太小最好不要定亲事那么早,看不出姑娘小子的性情,若是日后不喜欢,那就难为了两家人,想不到世子妃将大的两个儿子亲事都定下了。

再说这样的话,想想项绍云,心里寻思还是慢慢再看吧,寻着好的再说。

转眼便是中秋,项詅也临近产期,看着进进出出布置产房的人,再看可以蹦跳的嫃儿,心里想着,又会有一个自己的血脉孩子降生。

徐三爷看她安静,以为她是害怕,拥着她出门走动,夫妻俩搀扶着去小花园里逛,走累了闲坐凉亭,嫃儿一会儿掐了木槿过来给母亲戴,一会儿又带两朵红花石斛,母女俩满头都是花朵,徐三爷在一旁笑,这便想起去年中秋,嫃儿也是这样拿了花给徐三爷在给项詅戴上。

才过中秋,八月二十,项詅午时开始阵痛,这一次徐三爷没有远行,没有离家,他是真正从开始守着项詅,简直就是煎熬,听着产房里传来的呼痛声,徐三爷简直要抓狂,产房不能进,又是只能在窗前与项詅说话,项绍云比之第一次要淡定得多,在院子的石桌旁,抱着嫃儿静静的待着,嫃儿听着母亲的声音,不安的看走来走去的徐三爷,又看项绍云,再也忍不住哇哇哭出来,徐三爷听见女儿哭,转身对项绍云说,“云儿,带妹妹去你院子,不叫你先不要回来。”

项绍云忙带着嫃儿回东院,苦累的嫃儿睡去,直到午夜时,西院传来消息,项詅生了,是个小子,项绍云无声的笑了,姑姑日后进侯府,定会得家人喜欢,这样,很好,贺妈妈照顾他们兄妹熟睡,心里也宽心,姑奶奶,找到了归属。

正文 第五十九章、纲常

“姑姑”,项绍云抱嫃儿进产房,后面跟着一大群丫鬟妈妈,小丫头早起没看到父母亲,冲哥哥发脾气,给喝水,不要,给甜浆,也不要,早膳吃惯的清粥也不要,嘟着嘴要找,梁妈妈看着又是好笑又是好气,没法,饿着肚子抱来西院。

见孩子们进来,徐三爷扶她起身靠软枕,转脸瞧见项绍云一脸无奈,再看他怀里的嫃儿,嘟着嘴,眼神哀怨得很,此时看到父母亲,张嘴哭起来,屋里人都笑,接过女儿,要往项詅身上爬,忙抱住,再看她泪珠玲珑,仰头看抱着自己的父亲,张嘴又要大哭。徐三爷心疼她,起来哄,奶妈抱着才吃饱的小少爷进来,项绍云问候过项詅,忙凑过去看,脸上红扑扑,在襁褓里睡得正舒适,徐三爷抱着女儿也来看,哄她,“嫃儿看,小弟弟”。

咦,有小娃娃,伸手要去抓,徐三爷忙扯住她,又嘟嘴了,今天这是怎么了,要母亲,父亲不让,要小娃娃,父亲也不让,再想到睡觉起来父母亲都不在,又委屈了,又哭,这一哭,才要抱去项詅身边的小少爷也嘤嘤的哭,徐三爷对女儿皱眉头,这下天都塌了,父亲皱眉头,父亲只有对哥哥们的时候才会皱眉头,现在父亲对嫃儿皱眉头了,哭得更大声,挣扎着往项詅去,不要父亲了,父亲不喜欢,嫃儿也不喜欢了,要母亲。

项詅笑出声来,两个孩子真够热闹的,“三爷,让她来我这里。”

徐三爷将嫃儿放到床榻上,嫃儿见母亲要,忙往她怀里去,像小猫一样蜷缩在臂弯里,徐三爷靠近看小脸,脸埋得更深,不要父亲,父亲皱眉,这下好了,项詅笑出声,项绍云背过身去,肩头颤抖,“你看,三爷就是常日里宠坏她了,小小的懂得使小性子了。”

徐三爷也失笑,这丫头也太敏感了,稍稍有些小动静她都能知道,罢了,女儿不理他,他看儿子去。

问了梁妈妈,连早膳都没吃,端来月子饭和嫃儿的白粥和芙蓉蒸蛋,在床榻上摆了小食桌,母女俩对坐着吃,对母亲的饭菜好奇,用勺子去勺,张口就吃,随后就皱眉,恩,不好吃,再看自己的芙蓉蒸蛋,隔开梁妈妈要喂的勺子,颤巍巍舀了抬手喂母亲,项詅喜欢,女儿知道心疼人呢,张口含住,母女俩笑嘻嘻,继续吃自己的早膳。

吃饱了又玩一会儿,徐三爷进来,嫃儿低头不看,屋里的人忍俊不禁,怎这般记得?

伸手抱她出去玩,嫃儿看母亲,要在这里,项詅哄她,“去看小水鸭,哥哥留给嫃儿的小雀儿,再去摘桂花来,母亲喜欢。”

这才给父亲抱了,去看水鸭子,记着母亲的话,要桂花。徐三爷叮嘱她好好休息,周妈妈扶她躺下睡去。

这才哄得出门,项绍云去拿鱼网子,在小花园里,有几缸小鱼,兄妹俩玩得尽兴,徐三爷坐一旁的石阶上,看嫃儿笑咯咯,能玩水她就喜欢,昨儿项詅生产,徐三爷比她还累,听她一声声喊痛,一盆又一盆的血水往外端出来,他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害怕,经历大大小小的厮杀,残肢断臂见得多了,血流成河也不是没有经历过,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别人还会称你英雄好汉,但这一次他是真的害怕了,心疼她,迷糊之间听她叫自己,又听她叫妈妈,身边的妈妈都在,他想着应该不是叫她们,难道项詅想她母亲了?岳母去世时,项詅才三四岁,记忆里应该是不会太依赖,第一次,徐三爷迷茫了,嫃儿端着鱼网,项绍云扶她手腕,俩人来到面前。

笑嘻嘻给父亲看,徐三爷看着女儿白生生的小脸,朝自己啊啊,示意看网里的小鱼,嘴角的酒窝与项詅一模一样,心下放宽,不管怎样,现在有女儿,有儿子,再说项绍云,那是项詅最牵挂的人,他们是夫妻,是家人,是亲人。

示意嫃儿上前来,“云儿,去拿鱼竿,今儿咱们钓鱼”,又哄嫃儿,“炖鱼汤给嫃儿,好不好?”,这下来劲了,父亲要钓鱼,钓大鱼呢。

小丫头择了桂花来,装了竹篮,徐三爷与项绍云稳坐一旁待着鱼儿上钩,嫃儿蹲在水边,看哥哥,再看父亲,怎么还没有鱼来,伸手拿过竹篮子,抓里面的桂花撒在水里面,桂花很香,鱼儿应该会喜欢,还出声唤父亲和哥哥看,果然有小鱼冒头来咬,嫃儿也是能人呢,可以抓鱼了,梁妈妈双手抱她,李妈妈身边护着,紫菱就站在水边,钓鱼的徐三爷和项绍云就在一步之外,此处是贯穿项府的小河流,从源头引了活水分支进来,再加上常日里下雨沉积,这水潭也就两个成年男子身高一般深浅,站在岸上都能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水草,嫃儿嬉笑,再看河里鱼儿游过来又游走,又拿了鱼网子来捞,搅得人面前水乱是水波,徐三爷先是看着好笑,这丫头与她哥哥们一样调皮捣蛋,正闹着,水面有气泡冒出,先是一颗,后又一颗,徐三爷顿时眼神黑沉,右手在身后朝文尚打暗语,文尚本也在笑,心兰也生了个丫头,日后不知道会不会也像大姑娘这样活泼,眼角瞧见徐三爷的手势,身上顿时挺得笔直,娘的,这帮杂碎。

项绍云正看嫃儿回身拿桂花丢进鱼网,再去水里搅和,他也看到水面的气泡,心想什么大鱼竟能吐出这样气泡,他挨着嫃儿近些,正要侧身低头去看,嫃儿的鱼网划过,水里有黑乎乎的东西往下面缩了一下,项绍云以为自己是太阳下晒久了眼花,伸手揉眼正要仔细看,顿时惊了,是水泅衣,呼地站起身就往身边围着嫃儿的人里面伸手要抱嫃儿,有人比他更快,梁妈妈是跟着老太君身边已久的人,几十岁的人了,什么没见过,她也瞧见水里的气泡,反应比徐三爷慢些,因双手抱着嫃儿不敢突然站起来,只敢用力将嫃儿往岸边抱去,紫菱站后边,眼看着梁妈妈突然将嫃儿抱离水边,也惊了一下,才反应要去伸手,眼前锦衣一闪,徐三爷已伸手抱住嫃儿,脚尖一点用力一蹦,回身站在岸边的凉亭里面,几个眨眼,离水最近的梁妈妈,李妈妈,项绍云全都噗通进水里,徐三爷将嫃儿交给手脚并用过来的紫菱,“抱大姑娘进屋,再通知文武。”

紫菱惊魂未定,抱着嫃儿就往西院跑,身后两个家人跟着,岸边传来文尚的呼啸声,想来是知会府里侍卫的暗语。

紫菱跑至西院,周妈妈正好从产房出来,远看着紫菱抱着嫃儿跑进来,赶紧迎了几步,开口就训,“疯丫头,跑成这样,颠着大姑娘小心你的皮。”

紫菱来不及喘气,“妈妈别出声,奴婢去找文武来。”

说完将嫃儿往周妈妈怀里一送,周妈妈忙接着,紫菱转身就往东院,两个家人其中一个是项七,他扯住紫菱,“你腿脚慢,我去,别惊动姑奶奶,快回屋。”

紫菱站住,回头忙去扶周妈妈,“妈妈快进屋,咱们去厢房,别吵醒了姑奶奶。”

两人进回廊厢房里,紫菱这才觉着脚软,嫃儿手里还拿着鱼网,好在没有哭,看见周妈妈抱着只是闹着要去见项詅,紫菱这才说起凉亭边的事。

河边,紫菱一走,跟着的家人全扎了猛子进水里,果然,就在才将钓鱼的地方水波浮动,转眼间数十个穿着水泅衣的人冒出头来,此时也不敢用箭,水里还有家里的人,几声脚步声,岸边也聚集了赶来的侍卫,领头的江魁神色坚定又冷冽,好家伙竟然想到从泉眼里冒出来,就不怕进得来出不去?

又扎进几个黑身影,冒头的水泅衣人,往对岸游去,徐三爷也不阻拦,待浅水区扶出一个妈妈,后又扶出一个妈妈,又是一个,全数是晕厥过去,没有知觉的,直到最后也没见着项绍云,徐三爷怒气起了,“暗影去击杀,全数给我弄进水牢,少一个唯你是问。”江魁单膝跪地,一个起落,用的是水上漂,回旋身便落在对岸的院墙下。

徐三爷立马解了外袍,身上只着单衣,弯腰便进水里,文尚跟着也扎进去。

项詅睡醒了,看身边熟睡的儿子,屋里就蔷儿在,问她,“我怎么听见嫃儿在闹?你去看看”。

蔷儿应下起身打起帘子出去问,门外守着的王妈妈和奶娘,佳儿进来,身后跟着抱嫃儿的周妈妈和紫菱,蔷儿心想,姑奶奶的耳朵真灵,可不是大姑娘进来嘛,“姑奶奶才问大姑娘,便是你们来了。”

周妈妈也笑,紫菱想笑没笑出来,抱着嫃儿进里间,蔷儿搀扶她起身,嫃儿进来,看见项詅,往她怀里一钻,撒娇。

项詅好笑的看她,衣袖是湿的,手里的鱼网不舍的丢开,周妈妈拿了件小衣来,给嫃儿换了,“乖女儿,你父亲呢?拿着鱼网去捞鱼,怎么父亲不见?”

嫃儿听项詅说父亲,抬头看紫菱,项詅顺她眼光也看紫菱,紫菱忙低头,她不会说谎,可是姑奶奶昨儿才生小少爷,若是听说河边发生的事会不会激动?

“紫菱,怎不见梁妈妈和李妈妈?她们与你同去的吧?”项詅心知定是有事。

周妈妈要回,项詅知道她定是说宽慰的话,项詅示意她,周妈妈叹气,怎么也瞒不过姑奶奶的眼睛,紫菱跪在项詅面前,“姑奶奶,河边遇险,姑爷让奴婢带着大姑娘先回”。

项詅气急,“你怎么不早说话,快去叫来项二,万要保全梁妈妈和李妈妈,她们若是有个好歹,咱们怎么与老太君交待。”

蔷儿忙上前扶了项詅,“姑奶奶别急,慢慢说。”

周妈妈回,“姑奶奶,项二领着家丁已经赶过去了,才将文武也带着将军们过去,不会再出什么事,姑奶奶小心身子。”

项詅点头,“告诉李大管家,府里的几个院门都要守好,莫放了贼人。”

说话间,小丫头来回,“姑奶奶,两位妈妈被人抬回来,安置下了。”

项詅对周妈妈说,“妈妈快去照看,即刻来回”,再看蔷儿,“你也去”

周妈妈与蔷儿行礼,转身出去了,项詅对跪在床前的紫菱,“快起来,与我说说详情。”

紫菱起身回她,主仆听着门外似乎多加了许多侍卫,嫃儿也感觉到不寻常,往母亲怀里缩,项詅回头看熟睡的儿子,心想总算有一个省心的。

一会儿蔷儿进来,“姑奶奶,梁妈妈与李妈妈正昏迷,大夫开了药方,婆子拿去煎了”。

项詅点头,“怎么昏迷的?大少爷呢?”

蔷儿犹豫一下,“是落水,许是呛了,没见着大少爷”。

项詅心想或许项绍云正与徐三爷在河边不愿回来,正想着与徐三爷帮忙也不一定,又问“有没有挤压腹部,将呛进的水弄出来?”

蔷儿摇头,项詅急道,“去与周妈妈说,叫人去弄,一定要将腹水吐出,快去。还有见着大少爷叫他来见我,再派个人去河边看看姑爷好不好。”

蔷儿应下,急步又回妈妈们歇下的侧院。

紫菱在一旁也是干着急,给项詅递茶水,又哄了嫃儿吃午膳了去睡,项詅勉强吃了一碗,叮嘱奶妈定要吃好,这样才有奶水,奶妈姓于,是算着项詅生产,侯府里紧着从京都送来的。

西院河边,文武带着将军们守着,眼瞧着时间慢慢过去,这其中水里不断有人冒头出来换气,可就是没见着将项绍云救起,文武也脱了外衣,正要将靴子解下,李卫江忙制止,“出来了”,几人忙下水去迎,徐三爷单肩扶着项绍云出来,文尚跟在后面,一行人上岸,项绍云瘫软在地,躺着大口大口的喘气,徐三爷一巴掌排在他胸膛,又是疼痛又是闷气,齐齐聚在心头,翻身就开始呕吐,只觉着将昨儿吃喝的东西都吐了个干净,好一会儿,才翻身躺着歇息,一边出气,一边说话,“姑父,您这一巴掌,直接把我前面还可以再续的那股气拍散了。”

徐三爷不理他,耻笑一声,这小子这身熊胆不知道从哪里来,想不到他竟然会水,先前跟着几个仆妇被水泅衣人扯下去,他倒好,沉到水下见下面是个泉眼,里面还有人从里出来,趁着闭气的功夫,搬了宽石一下堵住泉眼,徐三爷又踹他一脚,项绍云一蹦起身,眼神与嫃儿一样哀怨。徐三爷气结,害得老子在上面担心,一个猛子扎进去,连口气都没得换,着急上火的沉到下面,瞧见项绍云闭气正往泉眼搬宽石,当时差点一口气没上来,这小子心真够大的,是不是跟着徐家兄弟久了,所以天天干的都是想挨揍的事。

此时对岸早已打得火热,飞上飞下的西院墙精彩得很,徐三爷把上衣也脱了,就在正午的阳光下暴晒,项绍云也脱了上衣,一阵凉风袭来,鼻子痒痒,忍不住打了喷嚏,徐三爷看他一眼,“回屋去,别让你姑姑知道。”

项绍云点头,给徐三爷行礼,耷拉着上衣,三儿忙跟上,柳家小子也是水淋淋的,三个人拖着水线回东院。

对岸正在打斗的人听见喷嚏声,嘴角扯了笑,魁看见,暗自寻思,打喷嚏有什么好笑的,这帮渣子,就是欠收拾,三爷还想去找他们呢,结果他们自己上门来,晋玮这老贼真是心不死。心里想着,手下更是不客气,招招往要害里去,生擒了几人,还有游回水里往那泉眼里去的,跟着将军们身边的人又下去几个,全绑了拖出来,卸了水泅衣,露出面容来,众人眯眼,怎么是他们?徐三爷指着文尚,“快去书房拿百消丹,溺水的几个都送去,特别是大少爷和几位妈妈。”

文尚紧着行礼,也是湿哒哒的就往北院去,真是混乱的一天。

徐三爷在贼人面前站住,看着眼前一个个熟悉的人,心里骂娘,将军们说西郊大营等着他回去拾整,果然不是开玩笑的,怪不得这帮人对水里生存这样熟悉,当然也很熟悉自己的习性,竟然敢对自己的家人下手,梁乐从来都不是客气的,揪着他脚边的人皮靴子抬起就是一顿好踢,难怪前年新河被围的时候,他与几位将军去听帐,其中与田炅同一个军帐的人说话这样耳熟,原来真是老熟人。

这孙子,梁乐又是一脚皮靴。身边的将军也不阻拦,个个火气冲天,真是日月要变,反了天了,一个个瞧过去,里面都是跟过徐三爷或是上晋各大军营里面上过战场有过熟面的人,有做了将军的,有是上尉的,也有当年得过兄弟几个夸赞的,若不是有三爷的暗影在,就凭在场的将军和小厮,还真不好说今儿到底是谁倒霉,更可气的是,选在今儿这个时候,三爷的宝贝姑娘在水边玩,就这样把他们玩出水了,这是算幸运还是算幸运?晋玮这老贼到到底给他们灌了什么*汤,冒着天下之大不韪,欺君罔上,说不准还是叛国,真想一锅端了晋玮的老窝,一了干净,磨磨唧唧没完没了,现在好了,西大营被扯进去,三爷可以回去换血了,或许也是好事,从西北那场大战下来之后,各世家中绞尽脑汁的塞人进西大营,原先或许是个好的,功名利禄面前,能低得住的又有几个,眼前这几个就是例子,软脚跟的例子。

“全丢进水牢,上大刑伺候。”徐三爷接过晒得半干的月牙色里衣穿上,朝正踢得起劲的梁乐说道。

梁乐怒目一瞪,抓了脚下那个问他,“还记得你梁大爷吗,老子早该让你这孙子在马蹄下碎成渣渣,如今都学会钻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