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陪嫁通房重生记+3番外 作者:月照流霜(晋江vip2013-10-06正文完结)-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在家吃香的喝辣的,俺们在外县累死累活挣钱糊口,哪里睡过几回安稳觉?如今眼馋嫉恨俺们日子过得好了,你们黑心烂肺的就想尽法子坑害俺家。你们做下没□的事儿,自己倒是好好的,反倒害了我家大妮,老天爷就该打大雷劈死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大家的安慰,我的心情已经好起来了!

 64窝里斗

    话说;徐婆子的大儿媳妇娘家硬实;娘家大姐更是嫁的好。这几年,李大贵一家与徐婆子他们闹得不上门,李大贵却靠着连襟的提携,一家人在临县县城的小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

    这次李大贵媳妇屈尊降贵再次登了婆婆的门;实在是被气的没法子了。李二贵家的闺女还小,等到嫁人还得十来年,到时候香儿这些不三不四的事儿也给被人淡忘了吧。可李二贵家的闺女等的及时间淡化;她家的大妮都十三了,二妮也十岁了;却是万万等不及了。

    这不;前一段大妮她姨好不容易在临县县城给大妮说了个富户,这对于李大贵两口子而言是绝对的高攀,一家人欢喜雀跃。眼看就要定亲了,就有那捣事儿的人特意跟那户人家说了香儿卖皮肉的营生,这件天大的好事就硬生生地被搅合黄了。她家大妮性子犟,听说后,不吃不喝闹起了绝食。

    李大贵媳妇儿自己也被气的在床上躺了两天。这不,这回就是来找徐婆子他们出口恶气的。娘的,俺家不好过,谁也别想跟没事人儿似的?

    临走的时候,李大贵媳妇和她娘家嫂子,又逮着小徐氏用长指甲猛挠了一顿,“就是你这个小娼妇两口子造下的孽,要不是你们咋会让香儿那个不要脸的贱货害了俺家大妮!”

    小徐氏的脸被挠出的血道子可深了,肉都翻出来了,肯定是要留疤的。

    李三贵会了狐朋狗友回来,发现自家婆娘毁容了,一脸的血条子堪比女鬼。

    可是他回来晚了,大贵媳妇一竿子人早就扬长而去了。他要是追到临县,肯定讨不着啥好,临县可是人家熟悉的地盘。

    李三贵只能暴跳如雷地在自家门口叫骂远在临县的李大贵一家,“李大贵你个软蛋,一辈子被个婆娘骑在头上,就看着她忤逆打骂公婆,你不是个人生的!还有那个骚婆娘,有本事咋不去找张小眼闹啊!我就知道,你们惹不起张小眼那样的混混,就把气撒在我媳妇身上!他娘的,有种以后别让老子看到你们,不然见一次灭你们一次。老子要是能饶了你们,我就不姓李……”

    后来又转过来骂徐婆子,“你个死老婆子,平日里只会对着我们两口子耍横装厉害。你那么都本事,怎么不撕烂了你大儿媳妇的嘴……”自从上次撕破了脸;李三贵放开了;平日里遇到不快没少肆无忌惮地毛糙徐婆子。

    这些辱骂的言语,徐婆子现在被磨得听到跟没听到一样,除了心里气恼,嘴上却是不接茬的。实在是禁不住李三贵拿酒盖了脸,趁着耍酒疯喊打喊杀的,谁不知道他是在装疯卖傻?

    李三贵这个窝里横的孬种;自以为这一番叫骂衬得他不是任人宰割好欺负的主儿。

    实则,不过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罢了。他的厉害手段,不再别处,仅仅体现在对付徐婆子而已。

    徐婆子那样的性子,以前就是林氏不招惹她,她还要没事找事闹一闹,就是个不能安安宁宁过日子的人。

    可如今面对李三贵,却是反过来了。这不是徐婆子年纪大了,性子变了。而是这样性子的徐婆子,闹不过她的幺儿李三贵。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

    不知道事到如今,脸上落了疤痕的小徐氏可曾后悔过当初不该动了那样狠毒的心思?因为其实,她跟另外两个妯娌一样的,都是有闺女的人。唯一沾光的,不过是她的闺女只有三岁而已,年龄是香儿的亲侄女中最最小的,要嫁人,还得过个十几年才行!

    总之,对于因香儿而起的各种争执闹腾,林氏听在耳朵里,心中五味陈杂。

    对香儿,林氏是叹息怜悯与愤怒;对徐婆子老两口和李三贵夫妻,林氏觉得是人在做天在看,报应不爽。有时候做了坏事还能逍遥自在,只是因为时候未到而已。而对于韵秋,林氏则是担惊受怕,就怕孟家会突然反悔。

    刘氏,她也很是担心小姑的亲事受影响,而且嘴上不说,她心里也是害怕这胎会生个闺女,将来在亲事上会被香儿给带累了。

    让外人看来,刘氏真是杞人忧天,为个不知道是男是女的胎儿瞎操心,这不是在闹笑话嘛!可是,为人父母的,就是还没影儿的事她心里也放不下。

    有刘氏相比较着,可以猜想林氏近段日子面上假装平静,心里却是如何的波涛汹涌,担心的紧。每一天,都在害怕孟家会上门突然退亲中度过。

    为此,林氏还偷偷托了朱大娘去孟家旁敲侧击美言几句。

    不过,这些内心的煎熬,甚至是香儿做了私娼的事儿,林氏都没有让韵秋知道。她知道了也无济于事,只能跟着干着急伤心。要是事情真的走到那一步,那也是没法子的,倒不如让她能快乐一天算一天。要是最终婚事不受影响,更是没必要让她跟着悬心。

    这几个月,韵秋都在县城住着,活动的圈子有限,多是在郭家院子里转悠。有林氏他们瞒着,韵秋还真是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

    她更不知道,不久之后,余波掀起的风浪会颠覆她对做个孟家妇的期待,让她的姻缘之路再起波折。

    这天,韵秋正在自己的屋子里做活计,一个陌上男子拎了两包东西进了院子,“婶娘,我来看看您和郭大叔!”初次听来,声音很是让人觉得舒服。

    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郭氏起身,“哎呦,是瑞哥儿回来了!我可听人说了,上次多亏你才没让金宝给溜走了。”

    “不过就是我上次回来,赶巧撞上了!要不是我上回走的匆忙,非狠狠揍他一顿给郭大叔出出气不可。”男子爽朗地笑出声,“这次回来带了些吃食儿,来看看大叔!”

    韵秋才知道,原来一个男子能笑的这样好听,像春风吹过冰原,如秋阳明亮了人心。不知怎的,韵秋心里面一悸。

    韵秋听话音,猜这人就是夏大娘的儿子,上回逮住金宝的人。

    一时好奇,韵秋就掀开窗帘布的一角往外看。不过男子正被郭氏带进堂屋,韵秋只看到高大浑厚的背影一晃而过。

    家里刚好没了茶水,郭氏就在堂屋喊韵秋去烧水。

    韵秋声音清脆地“哎”了一声,就慌忙下炕去了厨房。

    待水烧好了,是郭氏去厨房提的。韵秋这样定了亲的大姑娘,自是要避讳些,不好和陌生的年轻男人打照面。

    堂屋里,二十五六的年轻男人无意间一抬眼,刚好瞟到一个纤腰曼妙的姑娘打厨出来走进了隔壁的屋子。有风刮过,吹乱了她耳边的碎发,只见她随手抿了一下,把头发别在耳后。举手抬足之间,自有一种安逸自在。

    腊月了,韵秋就开始帮着郭氏提前打扫屋子,操持东西。没办法,一进腊月,大家都忙碌着置办年货,日子就过的特别快。她也不能总是耗在郭家,不但是要回家过年,更是因为翻过腊月就是新年,翻了年头,婚期就越来越近了。

    虽然成亲的一应东西都准备齐全了,可婚期临近的时候,韵秋总归是要在自家待嫁的。过了年,她就再也不能在郭家长住了,等嫁进了孟家,更是不可能了。

    一想到这些,郭氏就心里难受。郭老头就劝她,“有这么个孝顺的闺女跟咱们朝夕相处几个月,咱还有啥可难过的!”

    “我就是想着秋丫头这一回家过年,以后再也不能在咱家长住了!”郭氏惋惜,“要不是阴差阳错的晚了一步,秋丫头要是嫁给了瑞哥儿,那该多好啊!秋丫头心底和厚,要是嫁到了隔壁夏家,咱老两口以后的日子不就也有了指望。夏婆子也是遗憾的不得了,说她是咋看咱秋丫头咋喜欢。我还听她说,瑞哥儿打算过罢年就不再东奔西走了,要留在家里安安生生过踏实日子了。哎,真不知道哪家的闺女会有那个福气?”

    “哎,只能说没缘分!眼见着瑞哥儿是个靠得住的,人品跟小时候一样不赖。”郭老头也叹息。当初夏婆子说家里有事让瑞哥儿赶紧回来,可等瑞哥儿得了信儿着急忙慌赶到家的时候,韵秋那边已经跟孟家说定了亲事了。

    “哎呦,算了算了,赶紧别说了!”郭氏吹灭了油灯,“快睡吧!”现在木已成舟,总不能为了自己的私心,让秋丫头跟孟家退了亲吧?只是每一次提起来,心里就遗憾的难受,还是少提为妙。

    腊八当天,吃了腊八粥,韵秋就带着大包小包被大郎接走了。

    回去这么早,一来是因为一件大事,那就做腊兔肉的事儿不能再拖了,要赶在过年卖个好价钱,就这日子就紧张的够呛。家里,林氏按照韵秋的要求准备齐了各种佐料,就等着她回去开腌了。

    二来呢,赶在年跟起韵秋他们还会再来郭家一次,帮着郭氏把该干的活干个干脆利落,什么炸鱼炸丸子炸豆腐、剁饺子馅贴春联的。

    好长时间没回家了,一路子韵秋都是兴冲冲的。

    作者有话要说:晒一晒自本文开坑以来送我霸王票的读者。

    猪头的520;风扬;洒洒;奶油苹果汁;葡萄莲子八宝饭;

    再次感谢你们的热情!

 65丧命

    这次回去;韵秋只跟大宝买了块做新衣服的布。

    没给林氏婆媳以及大郎大宝他们买,是因为家里有韵秋出赵府的时候被赏下的尺头,尽够他们都做身好衣服还有剩余。而且;家里人的新衣服,林氏婆媳早就做好了。

    对林氏他们而言,过年是用不着非得穿新衣的,没那个必要。应该说;林氏舍得给每人做件新衣,大郎他们又都不反对,是为了韵秋出嫁那天一家人能穿的体体面面的。

    越近家门,韵秋越是雀跃。

    在郭家这段日子,家里人她都见过,除了嫂子刘氏。马上;就可以看到嫂子,还有她肚子里的豆芽菜了。才两个月多点,胎气还没坐稳当,还要再等上一些时候刘氏的肚子才能鼓起来呢!都说侄女随姑,要真是个闺女,应该和自己长得很像吧?

    可韵秋东想西想的兴奋劲儿,越发的衬托出闷不吭声的大郎心里存了事儿。

    在郭家的时候,韵秋忙着与老两口道别,就忽视了大郎的情绪。可都走了大半路了,韵秋再神经大条也觉出了大郎的不对劲,更何况她还是个心细之人。

    “大哥,我咋觉得你有事瞒着我啊?到底啥事儿?”韵秋觉出不妥之后就直接问了出来。

    “哎?没啥啊!”大郎赶忙否认,但他不善于说谎,慌张挥动胳膊掩饰的样子,恰恰让韵秋坚信他在隐瞒她。

    “你别吞吞吐吐的,快说啊?”韵秋心里紧揪起来,“是咱娘有啥不好的?”

    “不是,不是,咱娘身子没事!”大郎赶紧回答,怕韵秋不相信似的,又急忙保证,“我发誓!”

    “难道是嫂子?哎呦,你要急死我是不是?”韵秋急死了,不会是胎儿出啥事了吧,没保住?

    “也不是你嫂子的事儿!是,嗯,是大表哥金柱出事儿了!”大郎一咬牙就说了出来。

    “你说啥?”韵秋一时没反应过来。

    所谓的大表哥金柱就是舅舅的大儿子,韵秋呢喃道,“我这都多少年了没见过他了!咋了,是不是受伤了?严重吗?”

    对于大舅的三个儿子,小时候都还挺像个哥哥的样子,不过也只限于很久以前了。

    韵秋不会把对周婆子的恨意迁怒到他们头上,但也热络不起来。不是韵秋心冷血冷,而是因为八九年都没见过面了,早就生疏了。更因为长大成年的他们也瞧不上并很是疏远林氏那个穷姑姑,一点都不把韵秋一家当骨血亲人看待,跟他们的娘周婆子是一样的做派。

    “不是,哎,是死了!”这回大郎倒是回答的干脆。

    “啊!这就死了?”韵秋完没有料到会是这样,金柱表哥好像还不到而立之年吧?她以为最严重的,也就是缺个胳膊断条腿啥的。年纪轻轻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嗯,不过都已经过去了,人也早埋了,都过了头七了。咱娘怕你跟着生气不想让你知道,说能瞒的话就先瞒着你。”大郎有些丧气地道,“瞧我笨的,半路就让你给掏了底儿了。”

    说实在话,听说林金柱死了,韵秋心里没有半点看周婆子笑话的开心,反而很难过。不管怎么说,那个大表哥小时候也对她好过,也逗弄过她。虽说后来德行长歪了,跟周婆子一样鼻孔朝天,但韵秋从来没有像诅咒周婆子一般想让他也快点死。陡然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知道舅舅熬不熬得住?

    兄妹两个一时沉默不语,只有牛蹄子踏在地上的声音,一下一下地敲在耳朵里。

    “大哥,咱娘为啥要瞒着我?不会只是因为怕我伤心吧?我看,还有其他重要的原因,是不是?”韵秋觉得事情没有大郎刚才说的那样简单。多年不见面,往来不密切,感情早就淡漠的大表哥,在她心中能有多少分量?不过就是难受一会儿,掉两滴眼泪的事儿?这些,林氏肯定心中有数。

    那么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肯定还有别的隐情,不然林氏至于非要瞒着她吗?

    “啊?”自己妹子真是犀利啊,连这都看出来了,可大郎还想藏着,否认道“哪有什么别的事啊!”因为心虚,声音陡然高了起来。

    不过,跟韵秋比嘴巴,大郎是输定了,只好把事情给韵秋抖露了出来。

    那天,罗二媳妇匆匆跑去找林氏,“婶子,不好了,出大事儿了!”上回罗二媳妇娘家临阵反悔的事儿,早就翻过去了,可她总觉得心里不自在。如今事关林氏,罗二媳妇是赶紧过来支会一声,赶在林氏从别处听到风声之前过来挣头功。等林氏欠了她人情,也就填平了以前理亏的事。

    原来,是罗家大姐家的新生儿要洗三,罗二媳妇陪了婆婆过去。结果,正巧赶上有林岗的几个人去杂货铺子里买香烛火纸黑纱白布等杂七杂八的办丧事用的东西,一看就是自己村里死了人帮着支应的。

    田大乾就随口问了一句,又是哪家死人了?

    就有人说是他们村很有名的周婆子的大儿子,在外地遭了歹人,尸体运回来的时候头和身子都是两截子的,一刀切。那人边比划着边叹息地摇头,太惨了!

    一听这话田大乾吓了一大跳,他可是知道的,那林岗的周婆子可是林氏的娘家嫂子。

    这样算来,那死的就是林氏的娘家大侄子。虽说田大乾也知道林氏和娘家闹得断了来往,不过这么大的事儿,不管林氏去不去的,田大乾想着既然知道了还是应该赶紧的告诉林氏一声。

    于是待到罗二媳妇她们回大槐庄的时候,田大乾就在一边把事情给说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林氏被惊吓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浑身打哆嗦。

    不管咋说,就算平日里再不亲近,那也是她的娘家亲侄儿啊?又不是不相干的人,林氏怎能不难过?当年金柱出生时林氏还没出门子,可是常常抱在怀里晃悠的,被撒了一身尿拉了一身屎都不带嫌弃的。

    虽说当初是林氏提出来要和娘家断亲的,但金柱横死,思虑再三,林氏还是哭着回了林岗。不是为了和周婆子尽弃前嫌重归于好或者得个好名声,而是为了看一眼她那苦命的侄儿,送他最后一程,好歹尽一尽做姑姑的心。

    可是林氏却惨遭周婆子的厮打辱骂。一看到林氏进了院子,头发散乱一脸恨意的周婆子就像找到了发泄口一样,跳起来就扑向林氏,“你个丧门星,我正要找你给我那苦命的儿子抵命,你倒自己找上门来看笑话了?你怎么敢?看我不撕了你。”

    村子里的人赶忙拉住了周婆子,就这林氏也被推在地上磕了一下,袖子也被周婆子给撕扯破了。

    尽管有四五个婆子媳妇拼着全力拦着周婆子,她还是在拼命地冲向林氏,恶毒地叫骂,“贱人就是贱人,还养了个小贱人!要不是你们母女得罪了胡家,我的儿子怎么会处处被胡家打压,还被派到山沟沟里去收租子,结果就丢了性命?以前我儿子可是风风光光的,都是被你们这些该死不死不知好歹的贱人给害死了?老天爷啊,你咋不开眼啊?死的不该是我儿子啊……”

    周婆子是一副不打死林氏誓不罢休的样子,就有那远房的族婶劝解林氏道,“你嫂子周氏是个强词夺理蛮横惯了的人,远近谁不知晓?婶子知道你心里苦,可是金柱突遭横祸,她当娘的也真是难受的快疯了,你不要跟她一般见识。依婶子看,你来送金宝一程的心意已经尽了,不如就先回去吧!”

    于是;林氏就伤心而归;可还是被周婆子气的几天都吃不下饭。

    听大郎讲完了原由,韵秋知道,林氏想瞒着她,不过是怕她知道周婆子居然把林金柱的死推到她头上。周婆子污蔑是她害死了林金柱,这样大的一个屎盆子扣到她的头上,真亏周婆子下得去嘴?自己这样的小蝼蚁居然能左右胡家不成?

    韵秋觉得周婆子实在是太看得起她了。

    那件事都过去多长时间了?胡家老太太就是有气也该早消了,毕竟林金柱不还有个做了胡家太太的姨母的情面在啊,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

    林金柱遭劫身死,是他命中的定数,阳寿已尽。老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不许留人到五更,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话往深里说,就算那些强盗不是恰巧遇上的,而是有人指使,那也不应该扯到自己头上啊?她哪有那种能耐能和强盗搭上话?八成是林金柱自己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了吧?

    看韵秋一副相信的样子,也不再追问了,大郎暗自吁了口气,紧张的后背都被汗水浸湿了。让老实人说谎,真是不容易,紧张心慌的厉害。不过,好在蒙混了过去,骗住了妹子。

    紧张过后,大朗又有些得意,在心里面夸自己长进了不少,这不就糊弄住了精明的妹子?

    韵秋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被大哥骗的信以为真。

    最是实诚不过的大郎,骗起人来才是绝对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旗开得胜。

    越是平日里不说假话的人,骗人的时候越容易。

    不知道是不是该夸奖大郎一句“真人不露相”!

    作者有话要说:另外一更要到晚些时候,等不及的读者可以明天看。

    另外提醒大家,68…72章为前世小番外,看不看都不影响正文,已经买过的读者不要买重了。当正文更完第67章后,会直接跳更到第73章!

 66毁誉

    其实算不上是欺骗。

    因为说是骗了韵秋;大郎却一句假话也没说,讲的都是真事儿。

    只不过大朗说一半留一半,瞒了韵秋后半截子而已。林氏可是交代了;后面的事儿能藏多久就藏多久,等韵秋顺利嫁了出去就好了。

    如果要说的话,后半截子事儿要从这儿说起。

    当时一看林氏要离开,周婆子挣扎的更厉害,几个人差点就拽不住她;“贱人你想就这么跑了,门都没有?你等着;害死了我儿子,你养的小贱人还想嫁到双阳镇老孟家去享福?我呸;你就等着做美梦吧。只要我还活着,你就休想……”

    林氏心里一咯噔,就有种不祥的预感。韵秋的婚事,就是林氏的心病。周婆子跟个疯狗似得,恨不得生吞活剥了自己不说,还丧心病狂地叫嚣要拆了韵秋的好姻缘。周婆子是一时口头上图个痛快,还是真的要搅合一番?林氏希望是前者,但她总觉得依周婆子的性子不会就那么简单算了的。

    林氏担心害怕,她情愿被周婆子痛打一顿出出气,虽然她不认为是自己母女害死了金柱,周婆子明摆着是在含血喷人。不过眼下只要是她能忍的她都认了,只要忍气吞声能换来韵秋的婚事顺顺利利的不出岔子。

    可如果自己真的委屈忍让,只怕会更加助长周婆子的气焰?周婆子更会理直气壮坚定不移地认为金柱就是被自己母女给害了。

    周婆子的坏心眼防不胜防。

    这一担心周婆子会使手段破坏韵秋的亲事,林氏离开的步伐就犹豫了起来,拿眼看向一旁一声不吭地送她出门的林大可。

    看妹子突然抬头殷切恳求地盯着自己,再听听自己婆娘还在口口声声威胁叫骂着,林大可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林大可说出了自见到林氏以来的第一句话,“放心,我会看着不让她胡闹的。”要真说是谁害死了金柱,那也只能是死婆娘自己。要不是她利欲熏心非要送金柱去攀附胡家,金柱就会安安生生在守在家里种地,哪里会早早横死?这回不论死婆娘怎么闹,他是铁了心要让二儿子和三儿子回来种地,一家人安安生生地守在一起,吃糠咽菜都是好的。更何况,自家的田地足够一大家子吃饱穿暖的。

    半年不见,林大可两鬓全熬白了,一脸憔悴不说,布满红血丝的双眼无神地深凹进了眼眶,嘴巴也起了一嘴血泡,哪里还有个人样。

    这是自从闹僵以来,林氏第一次见林大可,也是第一次细细地打量他。看到这样满身凄苦风霜的林大可,尽显老态,林氏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淌下来,心酸的滋味无法言喻。

    林氏回到家之后连着好几天都阴沉着脸不见一丝笑容,但她心里面还是对林大可寄予厚望。

    其实林氏最想瞒着韵秋的不是周婆子口口声声要让韵秋的婚事散伙,而是后面的事情。

    在林金柱下葬的第三天,周婆子竟然避着家里人跑到了双阳镇上老孟家的铺子里闹事。

    据说,那时孟家的酒糟坊聚集了散买酒糟和大批订货的客人,谁曾想突然冲进去一个如疯牛般的婆子,大声叫嚷着让孟家人出来说话。老孟家眼看就要大祸临头,她是来救孟家的!

    围观的客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孟掌柜看状况不对,却苦思也摸不着头绪。这婆子谁是?

    待到周婆子自报家门称是韵秋的妗子,孟掌柜就想着赶紧迎了周婆子去后面有话好好说。

    孟张氏听到动静也从后院匆匆来到大堂,忍气吞声好声好气地请了周婆子去后院。大堂是什么地方?人来人往的不说,大都还都是相熟的老客人。不管周婆子为何而来,单看她的架势今儿的事就不能善了。自家也是双阳镇有头有脸的人家,周婆子要是失控发起疯来,真是丢不起这个脸面啊?

    眼看孟家人要拉自己去后院,周婆子干脆在大堂的地上撒爬打滚哭骂起来,她就要把事情闹大,越多人知道越好。这要是跟了孟家人去后院好商好量的,怎么能让孟家丢尽脸面?又怎能让老孟家不要那个小贱人?自家死老头子最近盯得紧,错过了这次的大好机会,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出门来。

    就这样,在周婆子的刻意引人瞩目的滋扰撒泼之下,集镇上的人都围在了老孟家外面看热闹,说是里三层外三层一点也不夸张。

    于是,看热闹的人都知道这个在地上滚得一身是灰的婆子是孟家二儿子快过门的媳妇的舅舅的婆娘。

    这是女方的妗子找上门来闹事儿了?

    为的啥啊?难道是老孟家不地道,亏了女方聘礼或怠慢了女方不成?瞧,人家妗子都上门讨说法了。

    可听了一会周婆子的叫骂,围观的乡亲们才恍然大悟,哎呦,这可比折子戏都曲折有趣啊!原来竟是做妗子的跑到外甥女未来婆家揭老底来了!而且,揭的还是她外甥女的丑事儿。

    不是说家丑不可外扬吗?这做妗子不仅不替外甥女藏着掖着,反倒主动拆台,真是稀罕事儿!撕破脸到这种地步,这要得有多大的深仇大恨啊?

    细往下听,竟然是一出恩将仇报的戏码。妗子对外甥女一家掏心掏肺,反过来外甥女却恩将仇报,惹怒贵人,连累的舅家表哥一命呜呼。那个外甥女是个天煞孤星,克死了亲爹又克死了大表哥,这要是嫁了进来,老孟家就等着被克的家财散尽,断子绝孙吧!

    哎呦,这后面的咒骂可够狠毒的。

    周婆子哭诉的热闹,围观的人群中有那知道内情的,又跟左右说道起之前周婆子大闹小姑子家、林氏与娘家断亲的段子来。

    有说公道话的,这周婆子如此败坏外甥女的名声,其心恶毒可诛。这样的人;其身不正;本就不是什么好鸟……

    有那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的,这样的扫把星,老孟家这回可惨了?好在还没娶进家门,为今之计,只能赶紧退亲,另择佳妇为上策。那啥,我家婆娘二舅家的表妹的三闺女,可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一时之间;孟家的铺子被围的水泄不通;淹没在横飞四溅的吐沫星子之中。

    丢然显眼至此,犹如被人扒了衣服游街示众。爱脸面的孟张氏气的两眼一翻晕了过去,大儿媳春桃也是被外面的热闹惊得心慌慌。

    待到林大可带着小儿子找来,强拖了周婆子绑在驴车上拉走,店里被打碎的酒糟坛子的碎片散落在地上,酒糟流的四处都是,一片狼藉几乎让人无处下脚。

    林大可搓着手结结巴巴地道了歉,说自己婆娘受不了老来丧子得刺激变得神志不清,才疯疯癫癫地闹了这一出笑话,还说店里打破的几坛子酒糟他愿意赔偿之类的话。

    至此,才算勉强遮住了屁股,孟掌柜只盼着赶紧送走了瘟神,哪里还顾得上几坛子酒糟。

    孟掌柜总算是见了大世面的,扯出比哭还难看的笑脸拱着手向围观的人群解释道“误会,误会,都是误会!”

    乡亲们四散离开,这场闹剧才算是落下了帷幕。

    可老孟家,难得的好名声,却被糟蹋的一塌糊涂。为啥?还不是因为他们家那未过门的小儿媳妇。

    可以预见,未来几天,孟家必然会沦落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人们寡淡的日子增添不少的趣味。

    难看的摊子扑腾开了,想当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门都没有!

    后半晌子,外出送货的孟大海和孟小海兄弟二人一进家门,就觉得家里的气氛不大对头。

    去堂屋的半路上,孟大海就被春桃拿了借口叫进了他们住的西厢房。孟小海只觉得今个儿嫂子怎么神秘兮兮的,刚才看他的眼神也是怪怪的,一副想提醒些什么又咽了下去的模样。

    孟小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着过会儿私底下去问问嫂子到底是咋回事。

    想着事情的孟小海一进堂屋,迎面就砸过来一只茶碗,孟小海机灵的一偏头,茶碗堪堪错过他砸到了镂花木门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