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vip09.12完结,宅斗,朝廷)-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轻轻地润了润唇,双眸锁住大少夫人,终究是泄露出了心中的些许紧张。“我想问大嫂,在我进门之前,你是否便已经使出手段,想要阻止这门婚事。这手段里,又是否有在我们焦家采购的药材里混入毒药这一招?若有,你直说便是,事到如今,我也不会怪你的。”
作者有话要说:我记得我更新上去了呀?怎么没有?
今晚有加更,八点半来看!
☆、106忠告
这个问题;问得就很尖锐了,大少夫人一时并没有回答,只是若有所思地望着蕙娘,蕙娘也由得她看——毕竟这事,和桃花香露不同;桃花香露终究是无意置人于死地;立心还不算太坏。可要是真的到了混毒的地步;那就无可辩驳;真真切切是想要杀人了。虽说大少夫人手上未必没有沾过血腥;但这肯定还是她第一次面对一个侥幸逃脱不说;甚至还翻转了局面的苦主。要真是她,她心底肯定得掂量掂量,这要是说了实话;自己会否翻脸无情,还要更进一步,斩草除根地拔除这个生死大敌。在这种时候,她说得太多,反而会增加大少夫人的疑虑,反倒是保持沉默,更能令她从容考虑,进而放下心防。
怎么说都是场面上的人物,现在双方正在聚精会神互相观察的时候,蕙娘不会显露心中的丝毫情绪,大少夫人又何尝会把所思所想暴露在外?蕙娘只瞧得出她眼神闪烁,似乎正深思着什么,半晌之后,才慢慢地说,“为什么会以为是我?我怎么说也只是个妇道人家,哪有门路在药铺生意上动手脚?你不疑虑伯红吗?”
“大哥这个人,和相公比较像。”蕙娘也不得不稍作解释,“进府一年多,我留神看来,他虽然要比仲白多了几分处事手腕,但心慈手软处,说来其实也都差不多的。对付我的事,他留给你做,自己并不插手……这样的做法,和仲白也算是如出一辙。只是仲白比大哥多添了几分清高,有些事他自己不做,也不许人家做……”
这就牵扯到权仲白不肯来送别兄嫂的事了,大少夫人眼底闪过一丝黯然,但她没有放松气势,反而有几分咄咄逼人。“所以,你就觉得我像是这样的人吗?”
“其实你也不是顶像,”蕙娘也承认,“下毒的事,太铤而走险了,而且阴气十足,和大嫂你平日里半阴谋半阳谋的作风比,多了十分的毒辣。”
她这倒不是给大少夫人开脱,林氏几次出招,都是摆明了冲着蕙娘来的,手段也都不过分,属于长辈们可以容许的招数。或许因此,她的手段显得过分幼稚简单,但其实给蕙娘添堵的程度却并不稍减,也算是摸准了她的性格。这种用阴招来体现阳谋的手法,也算是比较正大光明了。并且她每一步都清清楚楚,只针对蕙娘一人。而下毒人的手法却和她截然不同……说实话,要不是权季青在当时年纪还小,恐怕没多少手段掺和进家里的药材生意,也没有时间发展属于自己的势力,根本就难以做到混毒入药,而权夫人又没有理由先一力促成亲事,再一力把她毁掉,她会以为是权季青主谋,权夫人操办……不过,没有凭据,猜测也只能是猜测,大少夫人很可能出于一些隐秘的原因,改变了一贯的作风,又或者她根本就没有自己想的那样了解这位贵妇,这也都大有可能,毕竟蕙娘也不是神仙,她不可能全知全能。与其背地里继续胡思乱想,倒不如把一切都端到台面上来说清楚——蕙娘又道,“大嫂也不必过分猜疑,你们即将要到东北去了,我不会凭你一句话再赶尽杀绝。不然,相公、爹娘会怎么看我?你就算是给我做个人情吧,只告诉我,这个要害我的人,是你不是?”
大少夫人望了她一眼,忽然微微一笑。
“你看来真的很想知道答案。”她有几分诡秘,似乎在这场无言的对决中又找回了一点主动。“过门这么久,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紧张的样子,患得患失都到面上来了……我就是说一声是——”
蕙娘心头一跳,几乎漏过了她之后的话,“又或者不是,只凭我空口白话这么一说,难道你就会信吗?”
这明摆着就是在耍弄她了……
即使以蕙娘的城府,亦不禁有几分气恼,她沉下脸来。“大嫂,可别敬酒不吃吃罚酒……你虽要去东北了,可我也不是没有办法对付你。”
空口白话,自然不能唬住大少夫人,蕙娘扫了摇车里的栓哥一眼,压低了声音。“要说胎记遗传,天下人没有谁比我们焦家更加精通。个中原因,你也清楚得很。历年来凭着这个遗传胎记,想要冒称我们焦家后人劫后余生的骗子,可谓是数不胜数,哪管相公是举世神医,可也没有人比我更明白胎记遗传,从我们焦家宗谱世世代代的记载,几年内数省上千人的记录来看,爹没有胎记,儿子是决不会有这么一个印记的。这东西代代相传,必须是老子有儿才能有——”
大少夫人的脸色,到如今才真正地变了,她的视线就像是一条毒蛇,缠绕在蕙娘面上,似乎是想要伺机咬她一口。蕙娘挑起眉毛,慢慢地把话说完,“这件事,大哥本来也不必知道,可我要告诉他,那也就是一封信的事……东北苦寒,没有父母的荫庇,栓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好过吧。”
事实上,大少夫人已经是敬酒不吃吃了罚酒,好声好气待她,她不肯说,逼得蕙娘把这事放上来,日后两房就算还有什么合作关系,也不可能是精诚合作,只能是建立在这个秘密之上,由一方听令于另一方的胁从了……
屋内的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连栓哥都似乎察觉到了不对,他忽然在摇车里大哭起来,且哭且咳嗽——七个月大的孩子,都还不会爬,连坐起来都很勉强,咳嗽得小脸通红,那哭声撕心裂肺的,一下就把大少夫人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我儿乖,莫哭、莫哭。”她抱栓哥的动作,要比蕙娘抱儿子熟练得多了。“是尿了,是饿了?”
此时自然有乳母过来接手,大少夫人犹自还颠了栓哥几下,把栓哥颠得宁静了不少,这才小心翼翼地把他交到乳母怀里。她站在当地,看着乳母把栓哥抱出去了,却还久久都没有动弹,半晌,才翻过身来,重又落座。
“你这是想要听什么答案呢?”她没精打采地问蕙娘。“不是我,我不可能骗你是,我经不起你的盘问。是我,我却可以很轻易地骗你不是,不论是不是我,你所能得到的答案必定只有一个不是,而你也一定不会相信这个答案……你问不问我,有意义吗?”
这话的确是说到点子上了,大少夫人要不这么说,蕙娘还真会怀疑她的诚意,她平静地问。“大嫂,你看我这个人,能力怎么样?”
“确实不弱。”大少夫人眼神连闪,回答得却并不犹豫,“抛开你的才学、家世来说,最要紧的还是你的精气神……任何人要有你的魂儿,只怕都能在世间有所作为。”
“好。”蕙娘笑了,“你会这么想就好……大嫂你看得不错,我一生人真正非常紧张在意,必须寻根究底的问题并不多。我不在乎栓哥究竟是谁的种,也不在乎你和达家私底下又有怎样的勾当,可唯独这个问题,我是一定要找出答案。大嫂你以为,我究竟能不能找出来呢?”
大少夫人面色微变,她没有答话,倒是蕙娘自己悠然续道,“我想你心里也明白,这事就算再难查,也终有一分可能,我可以查个水落石出。是你,现在说了,什么事都没有,我把话放在这里,这件事就这么算了。可你现在不说,到我查出来那一天,若真是你的手笔……”
她看了栓哥一眼,没往下说。
大少夫人脸色再变,她沉吟了片刻,这才有几分无奈地道,“那你去查好了。查到是谁就是谁,是我,你来报复我,我服气。你要问我,我始终只能还你一句不是。”
到这里逼出来的,应当是真话了,蕙娘没有掩饰自己的失望,她往后一倒,并不理会大少夫人,而是望着天棚,咬着下唇,径自便沉思了起来,片晌后便又问,“那以你看,会如此行事的人,又是谁呢?——别说谎,大嫂,我看得出来的。”
大少夫人处处受制于人,脸色当然不大好看,她也沉默了片刻,似乎正在衡量利弊,片刻后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蕙娘的问题,而是轻声道,“今日仲白没来,实在挺可惜的……婆婆把事情原原本本,都告诉我了,甚至连破案的细节,都没有错过。”
她的语气,大有深意,蕙娘眉头一跳,她不紧不慢,“怎么,大嫂的意思,似乎是还想再挣扎一番,甚至翻盘?”
“翻盘,没什么好翻的,是我做的就是我做的,栽了就栽了,大不了去东北度日,也没什么接受不了的。早在事前,我就已经想好了最坏的结果。”大少夫人又镇定了下来,她出人意表地说。“甚至你想给伯红送信,我也都不在乎了。我现在就可以叫他进来,你当着我的面把话说给他听都行……”
蕙娘免不得露出讶色,她说,“大嫂这是要破罐子破摔——”
“我们夫妻风风雨雨,已经一道走了有十多年了。”大少夫人说,“在一起度过了多少波涛险阻,经历了多少艰难?对外借种,也许会是个槛,但我的出发点始终是为了这个家,伯红知道我心里只有他一个人。这个家也许会有一段艰难的时间,但终究,一切会过去的,到末了,还是我和他。”
她隐然有些怜悯、有些嘲讽地望着蕙娘,“但仲白就不一样了……你处处都比我强,我处处都不如你,但其实我总有一点是强得过你的,我也只要这一点强得过你。只要你还是这般作风,在这个家里,即使你能赢得了所有人的欢心,也始终都赢不了仲白的青眼。没有他的全力配合,世子位终究是镜花水月,你的大志,也终究只能落空。”
这番话,实在是说到了蕙娘心底最深的隐痛,她脸色丕变,气势为之一沉,大少夫人一时竟无法再往下讥刺,但她依然勉强维持着她的风度,抬起头不屈地望着蕙娘,“你说得对,遣人送一封信,实在也并不难。我们只是去东北老家,并不是被流配三千里。即使我不能送信,我的娘家也总是能送个消息的……”
两人寸步不让地对视了片晌,蕙娘面沉似水,许久都没有说话,又片晌,她才噗嗤一声,让笑意如春风一般,吹开了脸上的冰霜。
“好,大嫂不愧是府中长媳,要不是时运不济,想必我们还能过上几招的。”她又坐了下来,欣然道,“既然不能压制,那就再谈谈该怎么互相合作吧,日后该如何传递消息,我这里有个章程,大嫂你看怎么办好……”
大少夫人也就跟着露出了笑脸,“前几年其实都无甚好说,等栓哥七八岁时,我们应该也站住了脚跟,到那时,若一切顺利,二弟应该也获封世子了吧……”
两人计议了一番,便定下了日后互通消息的管道、频率等细务。蕙娘见天色已晚,便起身告辞,“你们动身那天,恐怕未必能送,先道声一路平安吧。”
大少夫人作势要送她去外头,蕙娘忙道,“不必送了,你忙,你忙。”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大少夫人,“这是仲白让我送来的,到了老家,身上揣点钱防身总是好的。”
大少夫人的面容一下就柔和了下来,她轻轻地叹息了一声,“唉,二弟还是心软……”
她打开盒子,望着里头花花绿绿的汇票以及一个专用的提款小章出了一会神,忽然又轻声道,“二弟妹,你知道我为什么宁肯和你再把脸撕破一层,也不愿把话往下说吗?”
蕙娘站住脚,又回过身来,她的呼吸略微急促了起来,可语调还很平常。“却是为何?”
“因为我讨厌你。”大少夫人坦然说,眼神略含笑意。“你说得不错,我和你其实是一种人,伯红和仲白又是另一种人。我虽是你这样的人,可却很喜欢、很向往伯红那样的人,对付你,我不是没有更狠的手段,可我知道伯红不会喜欢……在我们走的这条路上,你比我走得很远,也比我更厉害一些。可你越厉害,我就越讨厌你,就像我有时候也不大喜欢我自己。”
或许是想到了一些不堪的往事,她轻轻地打了个寒颤,又再续道,“可只要你还是这样一种人,我们就能继续把交道给打下去,把交易给做下去。我虽然讨厌你,但却永远都不会怕你。”
“你怕……”蕙娘若有所悟,她轻轻地说。
“我怕的是另一种人,另一种完全谈不得交易的人。”大少夫人的语调,又轻又慢,“你可能还不清楚,但看在仲白的份上,听我一句话,这个家里,你不知道的秘密还有很多,步子迈得小一点,不会有什么坏处的……”
作者有话要说:OK,大家久等了!
☆、107看破
大房要往东北搬迁;并不是什么小事,起码一家子上上下下连主子带大少夫人的陪嫁、大少爷的心腹小厮等等,就是四五十口人要迁徙。由此自然也带来了很多琐事,比如说这四五十人的车马,良国公府还未必能凑全了;谁家也不会费那么多的事;把家常出行用的清油车千里迢迢地赶到东北;再连着驴马一起往回赶。这就要雇车行了;雇了大车不能不雇镖局;国公府不能不派人跟车;跟去的人还要老道一点。大房这两口子,往好了说那是回老家休养,往坏了说;谁不知道这一去几乎就不能再回京城了。谁知道半路上会不会兴出什么幺蛾子来?这要是大少爷心情不好,忽然在哪里‘病’了,一住就是几个月不肯往前走?这就非得有一个身份合适又老于世故的下人在一边劝着不可。还有一路上被携带过去的名贵细软,到了东北帮助小夫妻安置下来,再和老家的亲人们传递消息等等,这里头大事没有,烦人的琐事却很多。权夫人也就老实不客气,专心忙这些琐事,把家里的柴米油盐,都交给了蕙娘。
这番当家理事,和之前的协理就又不一样了。之前借着雨娘的婚事,让蕙娘熟悉家务,她怎么着都要格外用心,一个是立威,还有一个,也是对上位者展现自己的才能。现在长房离京,在京者权仲白居长,弟弟们又都没有成亲,又有两重婆婆发话,蕙娘这个家,当得是名正言顺,就无须和从前一样,对些须家常小事,也要亲力亲为了。
她从小受过的教育中,理家本来就是很重要的一项,身边的大丫环里,也有许多人是为了日后执掌焦家内务准备的。如今都定了亲,却还没有行婚礼,正好以陪嫁丫头的身份帮着管事儿,不必同一般的管事媳妇一样,要提拔她们上位,还得衡量背后那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蕙娘让雄黄上康妈妈那里监督做帐,石英帮着打点家里所有内务,调配四五个丫头,从日常家用采买,到各屋所有琐事,乃至良国公府后院的维护管理,都由这六个丫头商议着去办,她只每天轮番听其汇总详说一番。至于绿松,并没有特别职司,除了在她身边服侍之外,多半还是冷眼旁观,审视来往于立雪院的各色人等,私底下和蕙娘商量、议论各管事为人。又为她出主意,令她可稍微施展手段,恩威并施,将几个刺头收服。
虽说国公府人脉广亲戚多,但主子其实并不太多。这些家常琐事,真是难不倒受了多年培养,正是憋足了劲儿要大展神通的各路丫头。尤其是这些丫头之间也要互相攀比——孔雀就私底下抹了好几次眼泪,问蕙娘要司职,最后还是廖养娘一句话给堵回去了,“你姑娘现在但凡是要入口的东西,没有你看着怎么放心?立雪院这哪里离得开你。”她这才自觉面上有了光辉,不再提起此事了——还有什么事,是她们办不妥当的?再说,又有两重长辈的担保,蕙娘自己的威望——这入门没有两年,就把大房给弄到东北去了……
不到一个月当口,等大房的车驾,悄无声息地上路往东北去了以后,权夫人一回头,竟发觉蕙娘不声不响、波澜不惊地,就把家务给接过来了。她再一看账:制度上的东西,她一点都没碰,可府里的支出,倒是比往年的这几个月整齐了不少,平时有些惯于浑水摸鱼,又滑不留手,令人又恨又爱的刺头儿,竟是服服帖帖的,没能兴起一点猫腻来。
这人不会做事,自然会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可人要会办事,那除了一声好,也就夸不出什么来了。权夫人手底下是有过别的儿媳妇的,大少夫人也算是当家能手,平时也算是明察秋毫、宽严有度,可和焦氏比,那就现出差距来了:大少夫人当这个家,有时候是有点吃力的,也是她自己没有一个儿子,始终抬不起头来,和这些千伶百俐的下人们相处,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又不至于出处生事,有时还得颇费些工夫。卧云院的灯火,经常到三更都是亮着的,这就成了个死结:要她和男人多相处,多生孩子,就得让少管点事,可让她别管那么多事嘛,她自己心里又不安……
可焦氏就不一样了,临近年关,各地管事回来结账,虽然没有后院的事,可前院来了这么多人,能不要抽点人手接待一下,不要从几个小厨房借几个大师傅去款待款待掌柜们?家里千头万绪这么多事,她还要处理宜春票号,和她自己那些嫁妆铺子的账,人家愣是还那样安安闲闲的,给两个婆婆请了安,自己下午看看账,和丫头们闲话一刻,其余的事,自然有人为她处理得妥妥当当的,这还不算,府里说起管家人,谁不知道那是二少夫人,可没人念着她那些丫头们的名字。
热闹人人会看,门道就不是人人都能悟出的了,要不是有个大少夫人在前头,看她接过家务如此轻松自如的样子,权夫人还真要以为国公府的家务,就是这么好接呢……
她和太夫人一起挑佛豆的时候,就不禁和她感慨,“往年这个时辰,哪有工夫陪您挑佛豆啊,很快就是腊月,预备年礼、年菜,忙都忙不过来呢。今年倒好,我在这里陪您挑这个,她在自己院子里,练字读书,有时候还打一套拳。这满府的下人倒是都和拧了发条的西洋小人似的,自己就满院子乱跑,都不用人支使!”
“一个后院,对她来说自然是轻松自如。”太夫人也不能不承认蕙娘的确是游刃有余。“要不是为了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好,雨娘的婚事,她也未必会自己去办……这一个多月,你冷眼看着,仲白的情绪怎么样?”
真要说起来,权仲白还真是这个家的活宝贝,就连按理应该最受宠的幼金,都比不过他受人关注。大房往东北去,难道良国公心里就不难受?权伯红离京之前,整夜整夜地呆在前院书房,和父亲闭门密谈。回来了就被叫到拥晴院和祖母说话,连林氏都有份听训。可良国公也好,太夫人也罢,最关心的还不是大房在东北能不能适应的问题,两个人都叮嘱权夫人,“仔细他别一怒之下,又跑到外头去了。”
“倒是还真不错。”权夫人如今也是渐渐地放下心来了。“毕竟是有妻有子的人了,孩子的第一个冬天是最重要的,他从外头回来,就进立雪院去看歪哥。半点都没有静极思动的样子,我问了焦氏几次,也说没有什么异动,一切都还和往常一样,就是心情是要比从前更低落。”
太夫人也不免喟叹,“这孩子真是像足了生母,心热得烫人,却偏偏,选了这最是让人心冷的行当……”
她顿了顿,又问,“达家最近,有和他联系吗?”
“你也知道,达家的男人们,现在就剩一个侯爷还算是嫡系了,余下的嫡子、嫡孙们,全都回东北去韬光隐晦,侯爷自己又是个提不起来的,他们家夫人似乎也回老家去了。京里剩的人并不多,他们明面上和仲白来往是不多的,私底下有什么联系,可真的就不知道了。”权夫人有点无奈,“仲白随常带在身边的几个小厮,嘴巴都严得很,亲妈也问不出什么来。不过,他最近忙得很,封家那位大姑娘,病情似乎有些反复,光是封家就请他过去了几次。还有宫里,太子又犯病了……”
“唉,从皇上到东宫,没一个不是三灾八难的病秧子。”太夫人也免不得叹了口气,她的注意力转开了,“也是从母亲身体根子上就不好,两个人都不好,还能生出什么好儿子来。”
她犹豫了一下,便道,“既然府里的事,焦氏已经都上手了,今年正月,让她到宫里请个安吧,婷娘入宫也有半年了,在宫中究竟怎么样,还得看她自己怎么说了。”
这上位的路,可真不慢,太夫人的意思,以后联络宫里的任务,也要交到焦氏手上,让她管后院不够,这是打算令她逐步开始介入权家在政治上的一些弯弯绕绕了……
权夫人自然答应了下来,“哎,这就回去和她商量。正好,正月里是小公主百日,宫里是肯定要铺排宴席的。这一次进去,应该可以见到婷娘了。”
太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和权夫人商量,“眼看就要过年,叔墨的婚事也该提到日程上来了,他自己眼光高,那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做长辈的多帮着物色物色也就是了,你这一年出去赴宴,可看着了什么合适的人选?”
“倒是有一个,老爷觉得不错。”权夫人说,“最难得他们家似乎也有这个意思,我倒觉得…………”
两个长辈就又商议起了权家三爷的婚事——即使是平素里最疼爱长孙的太夫人,也似乎已经把远离京城的长房,给抛到九霄云外……
#
倒是没等正月,还是十一月里,蕙娘就有了进宫请安的机会。因小牛美人晋封贤嫔,宫中难免有一番庆典,良国公府自然要出人进宫,太夫人和权夫人都报了病没去,蕙娘自然当仁不让,穿戴上三品诰命服饰,进宫朝贺贤嫔。
说来也是耐人寻味,小公主刚出生的那几天,不论是权仲白,还是来访的阜阳侯夫人,甚至是权夫人口中带出的意思,小牛美人这一次晋封妃位,那是没跑的了,可出了月子,这个妃位就打了折,变成了嫔位。蕙娘刚知道的时候,还笑着和绿松说,“这生了女儿,就是不如生个儿子好使。皇上一回过味来,心里就有点后悔啦。”
这是有点打趣了,从妃位变为嫔位,背后真没准就掩藏了许多钩心斗角、腥风血雨,可在这册封典礼上,众人自然也都是喜气洋洋的,从皇后到贤嫔,没有谁臊眉耷眼、怏怏不乐——这真要有谁这么没有心机,她也就不能在这种场合现身了。只是太后、太妃没有赏脸出面,令蕙娘有点吃惊,她知道太妃这几年安心教养安王,已经很少参与后宫是非,这么小小的册嫔礼,她不来也很正常,可太后怎么说那也是牛家人,哪有不给自家后辈撑场面的道理……
册嫔礼中,各诰命夫人自然也都有自己的角色在,阜阳侯夫人一路紧紧带着蕙娘,虽明知蕙娘深通宫廷礼数,却还处处提点,又埋怨她,“怎么都不带歪哥上门来耍!”
她对蕙娘,是从第一眼见面就喜欢到了现在,永远是那没心没肺乐呵呵的老长辈形象,可蕙娘却并不敢小觑这个舅母:长房离京,这么大的动静,她就和不知道一样,半点都没有过问。若不是对权家内情极为了解,这分寸是很难拿捏得当的……
“孩子小,还不敢冒风,得请舅母多劳累劳累,到家里来看了。”蕙娘笑着说,“已经会爬几步了,等他能走了,就带到舅母家里去玩。”
两人对视一笑,阜阳侯夫人还要再说什么,前头已经请诸位诰命夫人前去赴宴。两人亦不敢怠慢,忙跟人流过去。
今日人齐,非但妃嫔到得齐,皇子、皇女到得齐,就连外戚们都来得齐,杨阁老太太、牛夫人,这两个重量级内眷竟都到了,两人遥遥相对,很有几分各执牛耳的意思。皇后带了东宫在首席坐着,左右看看,倒似乎觉得很有趣,唇边挂着笑,时不时和东宫亲昵地说上两句话,看着哪还有一点长期无眠精神衰弱的样子,竟是作养得气色红润、神完气足,连着太子也是唇红齿白的,比蕙娘上次见他时,看着康健了不少……
牛淑妃看起来,倒要比皇后憔悴一些,她身边的二皇子因年纪还小,不如哥哥活泼,但也是眉清目秀,看着十分可人意儿,靠在养娘怀里,眼睛滴溜溜地转,时不时要赖到母妃怀里,搂着她的脖子亲昵地说上几句话,牛淑妃听得笑眯了眼睛,又亲昵地为他拨了拨腮边的碎发。
杨宁妃带的皇三子,和皇次子是一年出生,可这孩子就要更稚气了,今日人多,他似乎很有几分害怕,把脸藏在养娘怀里,连脸都不肯露出来。倒是杨宁妃笑吟吟的,似乎丝毫不受自己近半年来的失宠影响,还是那样,美艳中透了娇憨,娇憨中,又透了一丝狡黠。
她和牛贤嫔坐得最近,两人都有惊心动魄的美丽,牛贤嫔产后晋位,自然容光焕发,她丝毫未受这名分变化的影响,时而和牛淑妃搭一两句话,时而又被叫到皇后身边,含笑恭听懿旨,可是两面逢源,透着那样吃得开……杨宁妃和她相比,就要差一点了,满座里没有谁乐意搭理她的,连皇后娘娘,都很少和她搭话……
蕙娘这一餐饭,吃得挺有意思的,起码眼睛不无聊,除了这四位重量级人物外,还有好些新晋的美人、才人可看。吃过饭,她乘着众人鱼贯退场的当口,同主管太监打了个招呼,往露华宫去看婷娘。
以婷娘的位份,自然不能执掌一宫,她和几个美人、才人一起,分住了露华宫的前后偏殿——只看这露华宫的正殿都还空着,便可知道这里都是不得宠的妃嫔住处。其中最不得宠的一位,蕙娘都没有在刚才的册封礼上看到她……好在婷娘虽然无声无息的,但和宫里几个主位的关系都还不错,刚才在册封礼上,皇后甚至还笑着和她说了几句话,蕙娘留神打量时,见她屋内陈设、身上装束,虽然并不太好,可也不比同侪差许多,便放下心来,同她对坐着喝了半碗茶,也说些外头的事给她听,见气氛渐渐合适,便笑着道,“宫中寂寞,日子不好过,会否有些思乡呀?”
后宫生活,清苦寂寞,即使是最得意的妃嫔,听了这话,真是未语泪先流,再没有不哭哭啼啼的。可婷娘毕竟是权家特别挑选出来的,她似乎对此已有足够的准备,闻听蕙娘说话,也只是淡然一笑,“世上事,有舍才有得,入宫选秀,是我自己也点过头的。深宫寂寞,早料到了。”
没入宫时,只觉得她虽然生得丰腴了一点,但为人处事上都很来得,算是宫妃的好料子。直到听了这么一句话,蕙娘才觉得婷娘毕竟是挺不凡的,她不禁欣赏地一笑,也就不和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