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豪门重生手记 作者:御井烹香(晋江vip09.12完结,宅斗,朝廷)-第1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了蕙娘一眼,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往下说完,又道,“当时我想,若是能在京城,能在我欢喜的人身边,就是死,也没什么大不了。人总是要死的,子梁虽然去得早了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去得不情不愿,也许他早觉得生活无味,情愿去探索死后的世界,也许他已累得很了,只是一味强撑。乐生畏死,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很多时候,把死看得淡点,没什么坏处的。”
他这一番话,似乎在开解皇上关于杨善榆的心结,又似乎是在表明心迹,令李晟不必为他的遭遇心疼愧疚。不过,不论目的如何,皇帝都没怎么能听得进去,他一时连蕙娘都已忽略,而是执拗地道,“对自己的生死,也许还能看淡。其实走到这一步,再往下也是千难万难,你说得对,死不过是长久的休息罢了。但一个人看得淡自己的生死,却未必看得淡别人的生死……”
他遗憾的眼神,丝毫未曾沾染封锦微瑕的面颊,而是直直地看向了他的右胸。封锦冲他摇了摇头,握上皇帝的手轻轻地捏了捏,低声道,“先不说这个了……没地让女公子看我们两个唱戏。你让她来,不是要问蒸汽船的事?”
蕙娘现在作为南洋第一线上唯一一个回国的重臣,肯定是要被多方询问南洋的情况。她也做好了多次讲述的准备,只看皇帝更关心什么罢了。此时听皇帝问起蒸汽船,精神倒是一振:起码,皇帝还算是重视蒸汽船的仿制,她和杨七娘预想中的最坏情况并未出现。就不知道,这其中封锦出了多少力气,而为了让封锦出力,杨七娘又出了多少力气……
她自然要仔仔细细地为皇帝详细说明蒸汽船在正面和大秦战船对抗中的战力表现,登陆战、港口保卫战等等,虽说她没有亲自见证,但起码和许凤佳、桂含沁的接触也比较多,能给皇帝大略描述出蒸汽船的战术应用。这一点,不论是封锦还是权仲白,都没可能知道。毕竟他们只见识到了蒸汽船的速度,几次对峙中,他们也没能和蒸汽船怎么认真地打起来。”
说完了此事,已是半个时辰过去,皇帝和封锦都听得极为认真,封锦一听完,就扭头对皇帝道,“这件事必须立刻找到人选去做了……没了子梁,也得马上挑出他的继任者,就让他专心去仿制蒸汽船。唉,没想到七娘在广州,居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皇帝亦是神色阴沉,好半晌才道,“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的,就是子梁都不能说有很大把握。唉,我大秦人口万千,熟练的工匠何止千万?偏偏就是这个船,我们没有办法,许少夫人也没办法。只能先寻访熟练工匠,仿造一两艘出来再说吧。不过,看女公子所说,英国人肯定已经掌握了成批制造的技术,不然,不会这么轻忽地就给了吕宋这么多。这么一艘艘地造,跃进坊那边算出来的成本非常高不说,修缮也很麻烦的……”
跃进坊自然是杨七娘的产业了,这名字虽然粗俗,但倒挺好记的,现在果然连皇帝都能朗朗上口了,听起来,在自己北上的日子里,朝廷和跃进坊居然已经有所接触了。蕙娘亦叹道,“可不是?英吉利那屁大的地方,怎么就有这么多人才,瓦特是英国人,克山是英国人,这都罢了,这个蒸汽船,我们就折腾不出来。若非有天威炮,在海战上,我们对英吉利真是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她又打起精神,和皇帝回报了吕宋丰产公司的一些细务,在这方面,大秦的进展还算顺利,宜春号划拨出的银两,迄今不过花去十分之一,余下的足够几年内让佃户们安家落户,顺带着发钱发物了。若是一切顺利,半年后第一批粮食就可以运抵国内。听到这个消息,皇帝面上才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虽说这场仗也打得够贵的,但这一切终究还是合算的……”
他轻轻地捏了捏鼻梁,道,“希望立泉能带回好消息吧,最好是把去新**的商路给开辟一条出来,这一仗打得,国库还真是有点吃紧了。吕宋这里,起码要几年才会有回报,才能给朝廷赚钱。要不是商税这里,源源不绝地还有收益,光靠着盘剥农民,朝廷真是早就穷得要当裤子了,哪里还有钱干这干那的。就是欠宜春号的钱,都不知要何年何月才能还上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现在吕宋被我们打下来了,顿时就多了不少新的商机。”蕙娘笑着说,“这点上,我也是有些想法的,若是能把吕宋给占稳了,说不定还有许多生意能做。光是和欧洲人做香料生意,若是由皇商专营,这里一年也是不少的进项……”
几人随意说了几句未来的规划,皇帝不免便指着蕙娘道,“你这个女公子,世上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你?眼睛一眨就是一个主意,谁的脑筋能动得比你快!”
蕙娘心头一动,知道此时正是机会,便做出黯然之色,望着地面轻轻叹了口气,低声道。“不瞒您说,我从前也有此自负,总觉得天下事,办法总比困难要多。不过,在海上往广州赶的时候,我的确是被难倒了。明知英国人就跟在身后,但却丝毫无法可想――嘿,其实还是要感谢子梁,不是他的天威炮,那才是真正的无法可想……”
室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皇上许久都没有说话,他平凡的面容上,流露出了一种极其深刻而复杂的表情,五味杂陈到了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在这一瞬间,他显得如此悲伤、如此迷惘、如此彷徨、如此……如此的疲倦而恐惧。
“成百上千年,什么事都有一定的道理。”许久许久,他才慢慢地、轻轻地说,“怎么到了朕头上――怎么现如今,什么事都变得这么快,这世道,都好像不是一个世道了。千头万绪、五光十色,朕人还没老,心都已经老了,这会儿,已是觉得左支右绌、力不从心啦……”
他苦涩地说,“若非天意如此,要不是这该死的病,唉……”
想到国内外这复杂的矛盾,许多都是数百年未有的新物事,不说别的,只说江南的织厂,海上的蒸汽船,多少年来搞了多少次都没搞成的地丁合一,海外的宿敌,连蕙娘都要为皇帝头疼,更别说这还只是他所需要面对的新问题而已。国内,豪强割据、官员贪腐,种种天灾人祸更是不会因为如今的世道而停歇,皇帝已的确很有诚意,也很有能力要做到最好,他也的确能说得上是个好人,是个好皇帝,只是,他的身体,却不容许他再游刃有余地将一切境况,都掌握在只手之间。这个曾在弱冠之年便一手操纵天下大势,运筹帷幄最终登上金銮宝座的男人,现在,在变换的天下大势跟前,仿佛也失去了他一贯的自信和从容,丢掉了那无形无影,却又绝对重要的‘气魄’。
在这一瞬间,蕙娘和封锦也都能体会到他的无奈,两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了下来,许久之后,封锦方道,“尽人事,听天命吧。再过几年,孩子们也就长起来了。”
皇帝微微摇头,闭上眼疲乏地道,“这个担子,实在是太沉了点,交到谁肩上,能令朕放心?朕就是撑不下去了,也得咬着牙继续往上顶,能顶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到时候脚一蹬眼一闭,以后的事,谁爱操心谁操心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轻轻地咳嗽了两声,又振作起精神,冲蕙娘微笑道,“此次若非女公子,子绣必定不能逃得生天,解决江南粮荒那更是没影的事了,只怕到现在,朝廷都还弄不清情况呢。你和仲白都是坚持不受朝廷封赏的,偏偏又都次次立下大功,真不知该如何谢你才好了。女公子有什么要求,现在赶紧地和我提,能答应的,朕可绝不会有二话。”
他客气归客气,蕙娘却是绝不能当真的,她客气了几句,见皇帝十分坚持,便索性道,“那就请您赏赐宜春号几门天威炮吧,我们就不付钱了。有了天威炮,来往南洋各地,我们也能更有底气一些。”
几门炮而已,皇帝哪可能不答应?他站起身欣然说,“好,宜春号以民间票号身份,大力匡扶朝廷,亦算是天下商号的表率了。此事不可无笔墨记之,来人笔墨伺候――”
竟是难得地动了雅兴,要赐给墨宝了。蕙娘忙起身为宜春号谢恩,底下人估计早有准备,顷刻间什么都给备齐了,皇帝深吸了一口气,笔走龙蛇,先拟了一幅楹联,上书,“积少成多,聚财兴国安黎庶;为国牟利,广开富路乐千家。”
又取一条幅,大笔一挥,“票号鼻祖宜春记”七个大字跃然纸上,熠熠生辉。蕙娘若非身怀六甲,此时真要跪下磕头不可:这可是御笔亲书,给宜春票号做的背书啊……
写这些大字颇费精神,皇帝也有几分疲惫,擦着汗在炕边又靠坐了,和蕙娘说些她在广州的见闻。忽然外头来报,权仲白居然也来了――他也和封锦差不多,大剌剌排闼而入,一点都不给皇帝面子,反而白了他一眼,皇帝笑道,“哎哟,子殷还和我生气了。”
权仲白也不坐,只站在当地道,“人才回来,让多休息一天都不能?我现在懒得和你说话――你自己知道轻重,刚才在外面我也问了,你都说了多久的话了?一个时辰?两个时辰?总是趁我不在,就出幺蛾子。李晟,你该吃药啦。”
说着,便没好气地冲蕙娘道,“走了,回家去。你也该吃药啦,脉都没把就跑出来,你能耐的。”
蕙娘望着他,打从心眼里笑出来,她站起身冲李晟和封锦歉然一笑,由得权仲白一把抓起她的手昂然而去,还能听到封锦在他身后幸灾乐祸的笑声,“惹得子殷特地进宫接人,李晟,你明儿要倒霉了。”
“封子绣,你以为你不用吃药?”权仲白头也不回,一句话就让封锦收了声,这下倒把皇帝给逗笑了。在他有些喘不上气的笑声中,权仲白便牵着蕙娘,走进了温煦的秋日——
作者有话要说:惊变这个情节刚才又改了一下,不然觉得节奏不合适了。
题外话,这一章真是李晟对天命(即我)的血泪控诉……对不起啊|
又:李晟,你该吃药啦。――后面好适合接一句,你为什么要放弃治疗?
☆、321、闲话
当时在海上分手;毕竟是比较仓促;之后两人都在不断地移动;要互通音信也比较困难。蕙娘连怀孕的消息;都是在广州才带信和权仲白交代的。是以两人从宫中出来上了车;权仲白还埋怨皇帝,“一天都等不得?他也是有点小气,也是怕你这一胎不好,他倒是不好叫你进宫了。”
蕙娘笑道,“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他今天也没问什么;我就是要休息不能进宫;他难道不能派个人来问我吗?”
权仲白摇了摇头,始终耿耿于怀;“你这一次本来就够折腾的,大半年哪有一天是安稳的?现在身子又沉重,家里估计又要有事交代给你做。他也是怕你撂挑子不干了,所以才心急敲砖钉脚,把南洋那边的事,推到你身上去做。”
他自然不知道蕙娘心态上的变化,所以谈起南洋事务,还是将它视为一种负担,蕙娘想和权仲白提及自己心态上的转变,但又觉得这里不是场合。因便转开话题,笑道,“的确,我这一回来,真是全身是事,千头万绪的,竟不知该从何办起好了。以前祖父为自己书房起名陋室,我还笑话他名不副实。其实现在想想,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老人家日理万机,也只有在自己的小书房里,能偷得浮生半日闲了。”
“你想休息,也容易得很。”权仲白道,“这一次本来就折腾得不浅,你胎气不稳,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横竖两个孩子也都不在家里,要不然,你先去冲粹园住二十多天,休养一段时间再说。”
蕙娘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就是这个意思?”
她免不得挽住权仲白的臂膀,把头轻轻地靠了上去,权仲白屈起手指,在她额头上弹了一下,道,“难道我连你的这点弦外之音都听不出来?”
蕙娘嘿嘿一笑,闭上眼轻轻地叹了口气,她低声说,“其实在广州、天津,甚至是后来第二次去吕宋,我都没受什么苦,在船上,许家人也是尽力照顾。可毕竟金窝银窝不如草窝,还是回了京城,才觉得心踏实了下来,才觉得心里说不出的累和倦。”
这种心绪,成年人谁没有过?权仲白并未措辞安慰,只是伸手在她肩上轻轻地拍了几下,也不知是否他用了什么法门,又或者蕙娘的确疲惫得很了,这么拍着拍着,她居然在马车里就睡了过去。
虽然想要逃回冲粹园去休息,但蕙娘人才回来,不能不给娘家那边打个招呼,如今老太爷和四太太的周年都早过了,子乔已快出孝,三姨娘也是等着她回来才要办喜事。还有桂家、孙家一些平时往来得好的人家,也要送点土产过去,桂家那里,桂含沁还请她给杨善桐带声好。――这是人情方面的事务。至于家里,权世S回东北去了,权世仁也回广东去了,好在这几个月,鸾台会两边分部也没什么事要做,除了一些日常的情报工作以外,整个机构都还在权族政变后的休整期内。短时间内,蕙娘还不必发号施令,大可从容上手,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良国公自然不会和自己的儿媳妇争权,现在他还可以代蕙娘管管鸾台会,但权夫人已代表他明确表态,等蕙娘坐好了胎,她就要着手接过鸾台会的事务了,这也算是家里对儿媳妇能力的肯定和支持。――这是台面下的事。
至于台面上的事,那就更是数不胜数,军政商都有涉猎,也就意味着这三方面的关系都要打点维护。方埔和王阁老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也有点面和心不合的意思,他升任尚书,蕙娘在背后是出了力的。现在老太爷门生故旧中,有些疏远王阁老的,都愿意和焦家重新走动起来,这是看在焦子乔的面子吗?借花献佛,其实还是瞧准了她。权仲白在这种事上又不好出面,宜春号的事,他愿意帮忙蕙娘都不敢。是以这些事虽然都耽搁不得,但她的亲眷中却无人可以匡扶,平时还不觉得,现在有孕在身时,便有些左支右绌、力不从心了。
好在蕙娘本身是作为守灶女养起来的,也惯了这样单打独斗。她身边那些养尊处优,平日里吃穿用度几乎赶得上富户小姐的侍女们,现在也都到了当打之年。平时管管家其实都是杀鸡用牛刀,蕙娘一个月开给她们的月例,比一般的管家媳妇高了几倍,这么干养了几年,到如今终于派上用场。雄黄管着宜春号那边的杂事;白云负责给拟稿,和老太爷从前的门生们互致书信眉来眼去地报平安、打哑谜,写好了给她看看,删改了再往外发;玛瑙负责跑内眷们的关系,因蕙娘现在养胎不能出门,也不宜上门探视,玛瑙单管隔几天给送东送西地维护一下感情。至于府里杂事,反正人口少,外院现在又不归蕙娘管,内院的事,她索□给从前不起眼的香花来做,倒也是管得有模有样的。石英揽总协调诸丫鬟的行动,她的饮食起居就由石墨来监督,顺带着下一代丫头们也由她来稍微管理一下。再配合上新一代的海蓝、碧玺等人,蕙娘万事抛开不管,由她们去折腾,只是每日里听石英汇总报告,这么着休息了两三天,才渐渐地恢复了精神。只是如今她的院子里,白天川流不息都是进出办事的丫头,蕙娘嫌烦,便索性学了杨七娘,划分出一个大屋子给她们办公。权仲白还笑话她道,“你从前也不大看得起杨七娘的,去了一次广州,嘴里不说她的好,学她倒是挺积极的。”
比起蕙娘波澜壮阔的旅程,权仲白旅途中的惊心动魄亦是不亚于她,只是这种事他不说,别人也无法知道其中的艰辛与危险。在明面上看来,封锦和他回到广州以后,一切都是按部就班,治疗了一阵子,等封锦能够支持,稍微好转了。他们就上船回了京城,权仲白在封家住到封锦伤势痊愈以后,就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甚至连封锦自己都不知道,权仲白之所以同意他上船回京,是因为他判定封锦当时极可能因为连续不断的高烧而死,即使不死,痊愈后也可能烧成傻子。此等情况,留在广州或是回京,对治疗的影响都不太大了,他是想让封锦回了京,乘着思维还清楚的时候,还能对家人交代几句后事,走也走得安心。
至于之后如何把他救回来治到现在这程度,其中的周折也够说一部书的了,权仲白略给蕙娘说了说,蕙娘便明白皇帝为什么念兹在兹,对这件事如此耿耿于怀了。就在她回京前小半个月,封锦才算是完全痊愈,开始上差……皇帝这是还有点没缓过劲儿来呢。
“当时子梁去的时候,他心情极坏就是因此。”权仲白盘腿坐在炕桌对面,手里剥着核桃,“他那个身份地位的人,身边环绕着的谁对他没有要求?后宫里能亲近的几个,现在都不好接近了,朝堂里更不必说,君臣之间,只有**,能有一点情分已属难得。真正对他一无所求,只看重他这个人的,又有几个?”
蕙娘半合着眼睛,有一下没一下地捻着碎核桃往嘴里送。“还是临安的椒盐核桃炒得好……其实就是封子绣和杨子梁,是否真只看重他这个人,也难说得很。”
权仲白沉默了一会,方道,“起码,能令他相信这一点的人并不太多吧。从小一起长大的几个发小,倒是深得信任,但这些年也都出去办差了。李晟在宫中,又常年生病,若是因此渐渐昏沉冲动倒也罢了。偏偏他的脑子永远都是那么好使,看得永远都是那样地透,一个人看得太透,其实有时也不是什么好事。起码,他便很难开心得起来。子梁骤然去世,对他的打击也是多方面的,朝政上的就不多说了,还有这种心境上的打击才是最要命的。那时封子绣情况也不大好……唉,李晟本已经很久都没有咳血了,那天痰里又带了颜色。我去给他开药的时候,他问我,他这一生到底得到了什么。他虽然富有四海,似乎也算是个明君,但却总觉得自己不过一无所有,就是转日去世,又有几人会真心为他难过?”
蕙娘的手也停住了,她想了一想,也轻轻地叹了口气,低声道,“算是个明君了,可现在百姓们还不大能看得到他的好。还没有什么人顾得上称颂他的圣明,李晟好像也不大中意这个。他也是命不强,得了这个病,越是珍爱的人,就越是要远着,自己和这世界都有了隔阂。除了封子绣能这样陪着他,还有谁能呢?”
权仲白拍了拍手,把核桃壳扫下桌面,叹道,“谁说不是呢,九五至尊,烦恼才多呢。――你这几天可有头晕?按前两个孩子的孕期来判断,到了这三四个月的时候,你也该有点血旺了。”
“说也奇怪。”蕙娘也来了精神,“从前怀歪哥的时候是多么折腾,这回倒是什么症状都没有,你瞧我之前那样折腾,也没觉得精力不济。现在好像还和吃了补药似的,一点不难受不说,还觉得比以前更有劲儿了。这孩子好似比那两个小讨债都疼我得多。”
权仲白笑道,“是,从脉象也看得出来,这一胎,你的身体是比以前要好。也许是之前东奔西走,锻炼了体魄也难说的。”
他瞥了蕙娘一眼,又道,“不过,还是少用点心吧。反正什么事也不差这一两个月,先养好了胎,再略微忙一忙,等月子做过了,你爱忙忙去,我也不会管你。”
蕙娘扮了个鬼脸,道,“知道啦,你倒是一胎比一胎嗦胆小。”
权仲白笑道,“你却是越来越胆大了,从前怀歪哥的时候,怕成那个样子,成天就怕一个死字。现在倒好,好像把自己当个母――母老虎了,生产和下崽子似的,一点都不犯难。”
蕙娘瞪了权仲白好一会,才放他一马,伸了个懒腰,捧着肚子道,“再剥点核桃来吃嘛……对了,杨家做不做四七啊?”
人去世以后,一直到七七过完,之间几个七都要做法事。不过按如今普遍的风俗,只有一七、五七和七七会邀请亲朋好友参与。杨家到目前为止,好像每隔七日都要大办一次,就不说这其中的花费了,单是这份劲儿都特别值得人佩服。蕙娘自己是操办过两场丧事的人,深知其中三味。每大办一次,家人就要跟着忙一次,四十九天下来,真能有把人给累垮累病,甚至更极端一点,累死的。她隐约也听杨善桐说了一点娘家的事,倒猜是她母亲的主意。
权仲白和杨善榆交情好,自然有事都要过去的。他点头道,“做的,我也要过去上一炷香。”
蕙娘因便想起来道,“是了,怎么人好好地就去了,这背后有隐情没有?我也没听你提起。他的病也是你在看的吧,这样去世之前,都没征兆的?”
“是去得很突然。”权仲白低低地叹了口气,“据说前一刻还好好的,当晚睡前说头晕,慢慢地就七窍流血,喘不上气,软在床上,等我过去的时候人就已经没了。”
他看了蕙娘的肚子一眼,又自叹道,“算了,这孩子也是见过尸山血海的人,没必要现在避讳,也是矫情……杨家人和李晟都疑心是有人暗害,只不知道是谁。因此李晟和他在京城的堂兄弟打了招呼,让我过去指导仵作给他验尸。我也没客气,直接给他开了脑瓢……和我想得一色一样,他脑子里连骨头都沾得全是血……”
见蕙娘有点不大明白,权仲白便道,“猪脑吃过没有?一般脑花里都不带血丝的,可以能挑掉、冲走对不对?一般寿终正寝,又或者重病去世等等,反正和脑子无关的病,是很少能让人脑内都有出血的。他的脑子里,血出得一塌糊涂……再开了膛一看,五脏六腑干干净净的,都没什么腐坏。除非有毒能直接下到脑子里,不然,这就不是中毒,是他的那个病根子又犯了。这件事单纯如此来说,倒是干干净净的,没什么可猜疑的地方。杨家人和李晟也还算是信服我的话。”
蕙娘也很信服权仲白,她点头叹道,“这也算是抓小放大了,他若善自保养,一辈子还能建立多少功勋?现在,才只是一个天威炮,传奇就仅止于此了……”
权仲白摇了摇头,并未接话,蕙娘看他似乎有未尽之意,正要细问时,忽然又想起一事,便喊人来问道,“是了,山东那边的信到了没有?若到了,给我取来。”
不片晌,丫头果然送来了今日的来信,蕙娘拆开文娘写来的那封,对权仲白笑道,“我算着也就是这几天要到了……”
权仲白道,“怎么,你就这么惦记你妹妹?这几天问着问着,她那里是有什么急事不成?”
蕙娘说话间,已经快速浏览了一遍文娘家信,她的眉头悄然皱了起来,口中随意道,“倒是没有,信里说一切都好。就是我觉得有点不对劲……”
说着,便转头吩咐道,“是了,前头端午,是谁给她送的节礼?让他过来见我一趟。”
权仲白皱眉道,“若是有事,早告诉你了,若是无事,一个送礼的下人而已,能看得出什么来?你也是太小心了点,要我说,别折腾了,还是赶紧睡午觉去吧。”
他很少这么强硬地和蕙娘说话,蕙娘一时还有点不习惯,只好乖乖地应了一声,正要依言躺下时,心中突然一动,把权仲白刚才的反应想了一下,不禁便有个想法,不免眉头大皱,紧盯权仲白问道,“权仲白,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
322、成熟
权仲白看了她一眼;不答反问道;“你觉得我能瞒着你什么?”
蕙娘一时;亦不由语塞;文娘的信里写得清清楚楚;自己一切都好,权仲白回了京就没有再出去过的,不论文娘是有难还是有事,权仲白要差人去办的话也都瞒不过她的耳目。蕙娘身边的丫头,没有人敢于越俎代庖地替她决定她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什么;和权仲白一起瞒着她的可能性;那是微乎其微。
但权仲白的表情又的确有几分不对,蕙娘眯起眼打量了他一阵;越看越有些狐疑。想了想,又道,“不管我怎么想,你直接告诉我,你有没有瞒着我什么。”
权仲白这个人,如非必要是绝不会说谎的,现在蕙娘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已经不能再以他语含糊过去了。不然日后若被她发现**,两人肯定要有一番大战的。权仲白沉默了一会,还没说话时,蕙娘心里就有数了:他肯定是有事瞒着她。她坐直身子,盘起手对权仲白扬起眉毛,两人无声地对峙了一会,权仲白方才是叹了口气。
“前一阵子,你还没回京的时候,她打发人进京给娘家和你送节礼,也过来给你请安。你不在,是我见的他们家的人,当时我就觉得那个婆子神色有些不对,闪闪烁烁的,有些话好像是要说又不敢说。她问你的好,我随口说了你有了身孕的消息,她反倒是什么都不说了。”他道,“后来,要打发人给她送端午节礼时,我特别让人跟着过去,问问十四妹的好。十四妹只躺在床上见了她们一面,说是自己挺好的,就是身子不大舒服,不能下床。当天就把人给打发回来了。过去的婆子都说,她的表情也还是很平静的,不像是有什么心事的样子。我们的人又和绿松见了一面,绿松也没说什么,就说前一阵子,可能和婆婆有点不开心,现在也是什么都过去了。”
蕙娘的眉头,立刻就紧紧地皱了起来:能见人,没有什么暗示,连绿松都没有别的话。权仲白当然也就不好再问什么了,只是结合绿松在广州的来信,这件事顿时就透出了古怪。文娘也不是什么委屈往心里藏的性子,真要在婆婆那里受委屈了,难道还不知道找姐姐撑腰?她虽然不可能为了这件事亲自去山东,但写封信敲打敲打王家,还是能做得到的――
她本已经靠了回去,想到这里,却又腾地坐了起来:除非是文娘很有把握,这件事绝对会让她不顾身体,直奔山东,才不肯把实情吐露,反而要再做出云淡风轻的样子……
“肯定是出大事了!”她脱口而出,见权仲白毫无吃惊之色,猛地一怔,才反应过来:权仲白应该是早就想到了这些。他是明知文娘心里藏了事,但却没有去问……
两个聪明人几乎是很少争吵的,甚至很难产生误会。蕙娘也能理解,权仲白对文娘的事,肯定也是有所关注,若非是为了自己的身子,他肯定不会这么行事。思虑过甚容易影响胎儿和自己的健康,蕙娘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文娘那边既然如此作为,这件事应该也不紧急,不过是她对于姐姐的一种体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