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任自流的态度很是不满。
  “那是自由的气息。难道非要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吗。耶酥会的曾德昭神甫就曾说现在的南京让他想起了100多年前的佛罗伦萨。那里也曾象如今的南京一般百家争鸣。以追求财富和世俗生活代替了禁欲主义,以科学代替迷信。传教士们都说那是一个灿烂的时代。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许多西洋文献和理论都来自那个时代。”朱震麟毫不客气的辩驳道。
  “自由的气息?那你又要提起那‘契约说’了吧。”周子衡冷哼道。
  眼看着周子衡和朱震麟两人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一旁有些搞不清方向的李正宇不由怯怯的问道:“朱兄,周兄,这‘契约说’是什么啊?”
  “‘契约说’的意思就是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天赋人权。为谋求太平安康的生活,为保护并享有各自的财产,为抵抗外来的天灾人祸。人们签定了契约,并选出了统治者来保证契约有效。正如古时尧舜禹汤等圣明之君都是有效的维护了契约才会受到万民的景仰。大禹更是因为治水有功而得到了舜的禅让。至于纣王、周厉王、秦二世等等荒淫之君。他们只是一再的满足自己的私欲,根本不管民生,甚至肆意破坏契约。故此诸侯和民众才会揭竿而起,争相讨伐。因此一个国家,一个上位者必须根据契约的规定保障民众的生命权和财产权。否则他就将失去民心并被天下所抛弃。大致就是这么解释。李兄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陈子壮等人撰写的《契约说》。这书在闽粤各地影响颇深啊。”朱震麟详细的解释道。
  正如朱震麟介绍的那样陈子壮等人撰写的《契约说》在岭南乃至江南都有不小的影响。特别是沿海的各商会、行会更是极力的鼓吹的着这种论调。并声称《乙酉宪诰》就是大明的契约。至于南方的士林对此的反响就更大了。关于国家的兴亡问题中国人一直都是以“天道”来解释的。顺应天道者兴,附逆天道者亡。可究竟什么是“天道”呢。各方给出的解释都不一样。比较正统的是以儒家的教条来解释“天道”既是“万世法”。可儒家的这种标准太过于理想化。谁都不知道圣人口中赞扬的远古“太平盛世”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而《契约说》中所提到的契约、权利、义务虽然直白了些。但对百姓来说却是可以理解可以想象的,在士大夫看来也是可以实现的。
  当然有赞扬的也就会有反对的。在南方士林反对《契约说》也不少。周子衡也算是其中的一个。却听他不甘示弱的反驳道:“震麟兄你受那些传教士的影响实在太深了。你又怎能证明人是生来就自由平等的?若是百姓觉得朝廷不能履行这所谓的契约是不是就可以转而投靠他国而去呢?投降,卖国都可以咯!这所谓的‘契约说’整个儿就一部商贾惟利是图的论调。”
  “子衡兄,‘契约’不仅仅包括民众所享有的权利,同样也包括了民众对朝廷的义务。在问国为你做了什么之前,先问你为国做了什么。”朱震麟严肃的回答道:“至于人是否生来就平等自由。那我只能说人权天赋,但天只助自强者!”
  “国就是国,朝廷就是朝廷。由不得你象个商贩般讨价还价。国家就如一个巨灵,一国之民就象是其身体的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失去了四肢、五脏、筋脉、血轮固然成不了一体。但若是没有了躯体光是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亦不能独活。”周子衡语调同样坚定的说道:“国家既然作为一个巨灵就有其自己的意志。而国家的意志就是我等全体国民的意志!”
  “子衡兄,那你口中的国家又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如何能证明我等是一国之人?”朱震麟听罢低头思索了一下问道。
  “当然靠得是同宗同源的血脉相系。效忠于我中华一族,归属于我华夏文化者既为一国之人。”周子衡得意的回答道。往日与朱震麟辩驳是他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驳斥总是落于下风。可今日一辩却让朱震麟也闷了一下。
  “子衡兄,你说的这该不是王夫之、顾炎武等东林党人提出的‘巨灵说’吧。”符晓勤忽然插口问道。
  眼见被符晓勤一下说中了出处,周子衡当下脸颊微微一红道:“是啊。特别是他们在《东林时论》上发表的‘国民论’简直就是一语击醒梦中人。正因为有太多的人‘知有天下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一已而不知有国家’。所以在面对历次外族入侵时才会出现如此众多的汉奸。因此我大明急需重塑造民族精神与国家意志。”
  “啊,那篇东西我好象也见过。两人好象年纪都很轻但在江南士林却是响当当的人物。听说那顾宁人以前在国会上还当众讥讽过首相。”朱震麟恍然大悟道。
  “对,正是他二人。不过我更欣赏的是王而农。顾宁人许多想法都太过偏激了。”周子衡点头补充道。
  听周子衡这么一说李正宇心中不由咯噔了一下。难道还有比他们口中所说更为激进的论调?原本还想好好接受中原文化的他立刻就打起了退堂鼓。这种思想,这种论调是绝对不能传到朝鲜去的。传过去给那些“贱民”学去了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嘛。心里虽是这么想可李正宇的脸上还是挂着谦逊的笑容问道:“中原的学术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听得在下是云里雾里的。”
  “别说李公子是云里雾里呢。你瞧就连我们几个知己好友也是各持不同的观点啊。”孙克咸指着朱震麟与周子衡哈哈一笑道。
  “不过,我倒觉得如今士林的论调是杂而不乱。”符晓勤想了想开口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
  “哦?晓勤兄,何以见得啊?”孙克咸等人听罢不由面面相窥了一下问道。
  “掐指算来小生来南京也快半年了,也接触了不少学派和论调。除去那些哗众取宠、迷信玄幻的论调。除去各个学派在诗词文赋风格上的争论。只单单从民生社稷来说。大明的士林现在有三种论调。”符晓勤说罢伸出了三根手指头道:“一是: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二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三是: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
  “恩,好象有那么几分道理。”朱震麟听罢若有所思说道:“晓勤兄,说下去啊。”
  “所谓‘君为贵、社稷次之、民为轻’实为独夫论调。历来都有不少学者对这种‘一家之天下’的论调进行批判。然而此种论调却是最为根深蒂固的论调。至今仍有不少人死抱着想法不肯放。”却听符晓勤一一分析道:“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多来自于那些受西学影响较重的学者。他们强调民众个人的权利,以‘契约说’为其理。因此得到了许多商贾平民的支持。其中又以岭南的云山学派以及阳明学中的泰州学派最为激进。至于‘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主要是由江南儒林的东林学派提出的。他们强调一切都要以社稷为重,以国家为重。因此如今不少大财阀和缙绅都支持这样的论调。甚至连军方也对这样的论调大加赞赏。”
  “‘社稷为贵,民次之,君为轻’这话其实是最讨巧的。何为社稷?是重民众的利益?还是重当权者的利益?每个人念这句话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来。真是严守中庸之道啊。”孙克咸以玩味的口吻说道。
  “惭愧,还是克咸兄看得透彻啊。”
  “晓勤兄客气了,想必你应该也看出了其中的端疑了吧。其实也没什么。任何一个学派一种理论都是希望能得到上位者赏识的。”孙克咸不置可否的说道。
  “听你们两个这么一分析,难道士林的争论很快就能有个结果吗?”周子衡眉头一皱问道。
  “那可不一定。我们的首相大人可不是这么好糊弄的。这样的争论或许会象春秋时期那样持续百年也说不定。甚至还会出现新的圣人呢。”朱震麟打趣的说道:“晓勤你说呢?”
  却见符晓勤望着窗外晴朗的天空微微一笑道:“我不在乎会不会出现新圣人。我只是想去欧洲看看。看看传教士口中那些与大明孑然不同的国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


第七章 第三十二节 朝鲜使节
  君主、社稷、民众若是放在一起让李正宇选择的话。相信他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君主”,并且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因此当李正宇告别了符晓勤等人走下茶馆时他心中就早已酝酿好了自己的打算。那就是认真学习明国的军工技术回去整顿朝鲜军队。但决不能让明国的异端邪说流入朝鲜!想到这儿李正宇的连上忽然笼起了一股霜似的威严。却见他突然一个左转走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
  此时在小巷中正停着一辆黑色的马车。而在马车的两旁站各着四个衣着华丽的精壮大汉。细眉,丹凤眼,高颧骨一看就知道是高丽人世。那几个大汉双手抱臂目不斜视的站在那里自有一股摄人的威严。然而当他们看见李正宇时均露出了一种卑微的神情。
  “主子,请上车。”一个身材矮小的男子献媚着为李正宇打开了车门。另有一男子连忙知趣的趴在地上做起了垫脚石。却见李正宇连正眼都没瞧他们一眼,只是冷哼了一声便踏那男人的背脊上了马车。坐入马车后立刻就有一个打扮鲜亮的朝鲜美女恭敬的给他递上了茶水。李正宇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淑了淑口后冷冷的命令道:“回客栈。”
  “是主子。”那男子恭敬地关上了车门,马车也就此平稳的行驶起来。宽敞的车厢中只剩下了李正宇、美女和一个面容枯瘦的中年人。李正宇却丝毫没有在意这中年人皱着的眉头,而是一边抚摩着美姬的胸脯一边一边懒散的问道:“崔参赞,我要你办的事都办得怎样了?”
  “回世子,世子要的书籍臣已经一一购得。至于各种类型的工匠寻找起来还需花费些时日。特别是有关火器的工匠明国管得特别严厉。”崔参赞恭敬的回答道。
  不错,眼前的这位李正宇正是朝鲜世子李淏。这次李淏自告奋勇的接下出使明朝的任务。一来是此次出使事关重大。二是李淏本人对新兴的隆武朝也充满着好奇。于是在他的一再请求下朝鲜王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并派遣精通汉务的参赞崔真明作为副使协助李淏。但崔真明在心中对于眼前这位世子殿下可并没什么好感。在他看来李淏来南京的这段日子里根本就是在不务正业。整日不是收集些奇淫技巧之物外,就同一些无关紧要的穷书生来往。丝毫没把求见南明首相的重要任务放在心上。
  “恩,这事我知道了。不过我先前说要筹集的那些报纸就不要了。还有要抓紧招集熟练的工匠,价钱提高些没关系。”李淏一边把玩着一个景泰蓝的机械钟一边由衷的赞叹道:“中原的东西就是精致。你瞧这自鸣钟多么精巧美丽。就算是红毛传教士前些年上贡自鸣钟都不能与之相媲美。”
  “遵命世子。不过那报纸真的不要带回去了吗?”崔真明不放心地问道。心想前几天你还一个劲的叫嚷着要看报纸。怎么才几天就变挂了呢?万一改天有要起来怎么办?对于世子反复无常的性情崔真明算是早已见识透了。
  “这事你不用管。”李淏满不在乎的回道。不过继而他又犹豫了一下补充道:“这样吧,我要的报纸你还是给我收着。但只许带回去一份,更不许让别人看见。”
  “遵命世子。”
  面对崔真明有气无力的回答李淏不由微微一笑问道:“崔参赞,明国礼部那里联系上了吗?”
  “回世子,臣已经同南京的礼部交涉过了。对我等这次的出使明国官员显得很热情。礼部左侍郎陈大人和光禄寺少卿侯大人还亲自接见了臣,表示会尽快安排世子秘密觐见隆武皇帝陛下的。另外觐见时需要进贡的贡品臣也已经准备好了。”一听李淏问到了正事崔真明立刻就来了精神,连忙拿出一份清单回答道:“还列了一份清单如下:水貂皮二十张、雪狐皮一百张、高丽人参二百支……”
  “好了,好了。这你自己做主就行了。”李淏不耐烦的挥了挥手打断了崔真明的报告。历来进贡宗主国都不会在意贡品的价值,只要是藩属国的特产就行。开句玩笑的说如果朝鲜的特产只有高丽大白菜那进贡白菜也行。却听李淏继续问道:“崔参赞,孙首相那里接触得怎样了?”
  “回世子,世子想单独见孙首相的话恐怕还要花时间安排一下。”崔真明尴尬的回答道。
  “哦?见个臣子比见皇帝还困难吗?这女人的架子可不小嘛。”李淏冷笑一声又问道:“那我们送去的礼品她收了吗?”
  “回世子,那孙首相没有收您的礼品全都退了回来。并派人传话说世子的心意她领了,但作为臣子不能越界之举。还对因其公务繁忙未能亲自接见世子表示歉意。”崔真明将首相府的回话一字不漏的传给了李淏。其实一提起孙露来,崔真明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早在五年前他便与孙露见过面了。那时的孙露还不过是个小小的参军。靠着在台湾大败红毛夷的名气以及其商会在东亚海域的势力才勉强得到了崔真明的接见。可转眼间这女人已经是天朝的首相了,如今却是自己想方设法的要求得她的接见。还真是风水轮流转呢。
  “真是个有趣的女人。算了,那就再等等吧。反正我也想在中土多待些时日。是吧,丽姬?”李淏说罢捏了捏那美女的脸蛋。引得那丽姬发出了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一旁崔真明见此情形不由皱起了眉头却也只好无可奈何的回道:“遵命世子。臣一定尽快解决此事。”
  “崔大人,你不用那么紧张。难得出来一次就应该好好享受才是。”李淏说罢转而又悠然的问道:“崔大人,端午节有空吗?”
  “啊,端午节?没,没事。”崔真明被李淏这么突然一问不由楞了一下。却见李淏狡诘的一笑道:“既然没什么事。那就一起去看赛龙舟吧。听说这里的端午节很热闹会有许多活动呢。”
  *******************************************************************************
  正如李淏所言明朝的端午节当然是极其热闹和重要的节日。虽说一提起端午节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该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五月属仲夏是瘟疫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因此为了消灾辟邪无论是民间,还是皇家在五月初五都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或祭祀活动以驱除瘟神、企求平安。这次又恰逢第三军团顺利的收复了四川。于是今年的端午同往年相比又多了一层不同的意义。负责皇家祭典的礼部如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这日礼部尚书钱歉益府中身为光禄寺少卿侯方域正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报告着端午节事宜。这位隆武朝头科状元如今看上去更是春风得意了。却见他从容将报告一合欠身向钱歉益询问道:“钱大人,您说皇上这次真的会去看民间龙舟赛吗?据说这次京城的几个商会和船行会在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迎水神’仪式。想必到时候一定会有不少百姓涌入京城吧。”
  “难得皇上这几天龙颜大悦,民间又有如此盛典。还是别扫皇上的兴致好。”钱歉益轻轻缀了口茶说道:“至于皇上的安全问题就交给刑部沈大人吧。”
  “钱大人说的是。有皇上亲自驾临也难怪那些缙绅商贾们会受宠若惊。这次的龙舟大赛就是京城十三家船行举办的。听说行会不但出了一千块银圆作为彩头,还铸了三只金、银、铜的奖杯呢。”
  “哦?有这回事?若是老夫没猜错的话如此新奇的主意一定有是咱首相大人出的吧。”钱歉益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钱大人猜得没错,就是首相大人出的点子。据说在岭南各县早就已经举行过多次了。这次是京城十三家船行出资办此活动也有同南方同行一较高下的味道。不过下官到是很想看看大运上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侯方域兴致昂然的说道。
  “哟,给方域你这么一说老夫倒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了啊。看过了赛龙舟想必在后面宴会中时一定能做一首好诗来。”钱歉益抚摩着胡须颔首笑道:“这段时间大伙都太紧张了,确实需要放松一下啊。”
  侯方域心里清楚朝臣们心中紧张的是什么。自从孙露从徐州回来之后朝堂之上虽然看似平静但暗地里却发生了不少变化。特别是京畿的卫戌部队不少军官都被监军府请去问话了。除开军队外另有何腾蛟等等几个文官也因涉嫌受贿而被停职交由刑部撤查。当然众位大臣心里清楚所谓的“受贿嫌疑”只是个幌子。这些人被“拔走”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在那半年里做了不该做的事。
  当然这次的清洗总的来说还是以军方为主。至于被调查的文官现在经过证实他们也确实在隆武初年之后有过这样那样的不法举动。也算是没冤枉他们。至于张慎言、夏允彝等几个刺头却意外的留了下来。对于这种暗中的清洗其他大臣私底下也是议论纷纷。但所有人都抱以了明哲保身的态度。甚至都在心中暗自地揣揣不安,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惹祸上身。直到四川大捷的消息传来整个朝堂的气氛才有所缓解。现在听钱歉益这么一说,侯方域也不禁感叹的说道:“是啊,就盼这朝堂在端午过后也能去秽迎新。”
  “方域,不要想得太多了。只要你好好为朝廷做事,朝廷是不会亏待你的。”钱歉益味深长的补充了一句道:“明哲保身,以柔克刚才是吾等臣子的为官之道。”
  “是,学生谨遵老师教导。”侯方域恭敬的做了个揖。
  却见钱歉益满意的点了点头,转开话题问道:“方域,哪个朝鲜特使的事情安排得怎样了?”
  “回大人,下官同陈大人前天已经见过了那朝鲜使者。对方虽然看上去小心翼翼的,但从他们带来的贡品看朝鲜王对我大明还是有感情的。按照那使者的说法朝鲜王这次派来的正使乃是朝鲜的世子。但我们到现在都没看见过那世子的面目,只知道他们现在落脚于京城的云瑶客栈。另外这几个朝鲜人来南京后的行踪一直诡秘得很。”侯方域将自己的所查到的消息一一报告给了钱歉益。说实话对于朝鲜人一副神出鬼没的模样侯方域心中很是不屑。在他看来既然已经是到了大明的国土上又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朝鲜使者办事小心可以理解嘛。毕竟朝鲜只是弹丸小国离辽东又近。害怕此事泄露后被清庭质问也是情由可源。但主客之道一定是要尽的。你去与刑部协商一下,要求刑部加派人手在暗中保护好世子的安全。另外针对朝鲜王的贡品礼部也要准备一份相应的礼单作为‘回赐’…”钱歉益背着手思略了一番布置道。
  “遵命大人。”侯方域则一边点头附和着一边详细的记录下了钱歉益口述的种种事项目后,又抬头问道:“大人还有别的吩咐吗?”
  “恩,今天就到这里,你还有许多事要做吧。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钱歉益说罢起身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而侯方域则受宠若惊的做了个揖道:“为国效力乃是吾辈的职责。既然如此那下官就告退了。”
  然而正当侯方域转身要离开时,却迎面撞见了钱歉益的心腹冯如琨。虽然侯方域同冯如琨也算有些交往。可此人一直以来在众人的印象当中都鬼头鬼脑的。因此侯方域等人对其的感觉并不好。但既然已经碰面也不好视而不见,于是侯方域默不作声的朝他拱了拱手便迫不及待的离开了。面对侯方域冷淡的态度冯如琨并没在意。他知道无论怎样象他这种不是科班出身的官吏是决不会得到那些大臣的认可的。当然冯如琨也不稀罕这种认可。如今他的身份就象是介于“吏”与“师爷”之间的地位。虽然没什么名分却有着侯方域等人难以企及的权利。
  因此虽然没有家丁的通报冯如琨依然可以直接进入钱府来见钱歉益。只见他朝着钱歉益恭敬的行了个礼,然后凑到他儿边轻声耳语了几句。而钱歉益的脸上立刻浮现出了一丝得意的微笑道:“哦?这么快就来了啊。恩,也是该会会的时候了。冯先生,你就带路吧。”
  说罢钱歉益便随着冯如琨走出了宅邸,七转八弯后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院落虽不大但却被打扫得很干净。其实钱歉益对这个院落很熟悉,对这院落的主人就更加熟识了。就在钱歉益踏进院门的同时从屋里传出了一个清脆的声音道:“不知义父到来。未曾远迎,失敬,失敬啊。”
  “那里,能得到芝兰小姐的邀请乃是老夫的荣幸啊。”钱歉益从容地微笑道。与此同时门帘也就此掀开了,站在门槛内的果然就是芝兰。只见她礼貌的道了个万福后邀请道:“茶水已经煮好。义父,请进吧。”


第七章 第三十三节 芝兰
  “好茶,好茶,真是好茶。没想到芝兰你不但下得一手好棋,更是煮得一手好茶。不愧是业儒世家的大家闺秀。”茅屋之中钱歉益深深地嗅了嗅茶香。沁人心扉的茶香混杂着窗外若有若无槐花香使人心也不禁要融化在这空气中了。
  “义父真是过奖了。芝兰哪儿敢在义父面前班门弄斧呢。”却见芝兰一边收拾着棋盘一边谦逊的说道。
  “女儿啊,你住在这儿还习惯吗?有什么问题尽管向为父提就行。”钱歉益缀了口香茗打量了一番茅舍后问道。茅屋虽然简陋但在主人的精心装点之下却有了另一副悠然清丽的风格。屋内如今只剩下了钱歉益与芝兰两人,八仙桌上摆着副棋盘,一旁的茶炉上正“噗”、“噗”地煮着壶茶水。
  “芝兰蒙义父收留得此栖身之所已是感激不尽。此处环境清净离医院又近真是个不错的宅子啊。”芝兰淡然的一笑道。
  “你搬来这住李小姐没说什么吧?女儿啊,你为何要执意离开医院的宿舍呢?”
  “怎么会呢。李姐姐和众位姐妹听得义父为女儿准备此处房舍均欣慰不已呢。再说女儿也已经厌倦了在那宿舍里的日子。”芝兰说罢提起了茶壶开始泡第二壶茶了。
  “也是啊。让你一大家闺秀同那些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妇在一起生活确实为难了一些。”钱歉益抚着长须感叹道:“咳,老夫与令尊同朝共事也有多年了。一直以来都倾慕于令尊的才华与气节。可没想到一个当世鸿儒竟会如此收场啊。连累你小小年纪便流落异乡。真是让人闻之心碎啊。”
  然而面对钱歉益黯然神伤的话语芝兰却幽幽的开口道:“谁叫这伴君如伴虎呢。历来朝堂之上的事都是尔与我,诈血腥异常的。家父蒙冤而亡本就是死无对证。当然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多了。”面对芝兰的一番愤慨钱谦益的脸色立刻就变得尴尬起来。可未等他开口解释,芝兰又将话锋一转道:“苍天有眼幸好朝中还有义父这般的忠义之士。那天若不是义父在徐州为芝兰解围。芝兰或许早已命丧黄泉了。义父对芝兰的恩情芝兰永生难忘。义父,请受芝兰一拜!”
  芝兰说罢便跪倒在地朝着钱歉益叩拜起来。却见钱歉益连忙起身搀扶道:“使不得,使不得。你我既是父女此事不提也罢。快快起来吧。”
  虽有钱谦益的阻止可芝兰还是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才肯起身。却见她迟疑了一下又问:“义父,若是女儿没有猜错的话。义父其实早就认出女儿的身份了吧?”
  “恩,其实老夫在徐州见到你的第一眼起就已经认出你的身份了。说实话老夫当时见你离首相大人这么近着实是吓了一大跳。甚至还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呢。”钱歉益点了点头继续说:“后来老夫实在不放心才派人去查了一下。果然证实你便是黄道周大人的麽女。老夫心里这下就更着急了。女儿你可否知道当时还有其他人在查你的身份?”
  “还有其他人在查女儿的身份?!”芝兰听罢猛然一惊道。她的从未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会去查自己的身份。难道是孙露那女人看出什么端疑来了吗。
  “当时一同在查你身份的还有锦衣卫的范大人。”钱歉益故意压低的声音回答道。
  “锦…锦衣卫!”芝兰失声道。此刻的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几欲晕倒。却见她一个踉跄连忙抓住钱歉益的衣襟惊恐的追问道:“那她已经知道了我的身份了吗?义父,我该怎么办啊!”
  “好了,好了。女儿先别紧张。这事为父早就为你安排妥当了。那些锦衣卫是不可能查到什么的。”钱歉益轻声安抚着芝兰说道:“老夫已派人销毁了留在户部和吏部有关令尊与你有关的一切资料。幸好芝兰你本就是庶出才没引起多大的麻烦。于是老夫又给你重新接上了一个新身份。就象你自己对李凤儿等人所说的那样你现在是射阳一黄姓举人的女儿。”
  听钱谦益这么一说芝兰不禁瞪大了眼睛。虽说她对钱谦益那日的出手相救以及后来收自己做义女的事感激不尽。但怎么都没想到他竟然会在暗地里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事。若说徐州雪夜出手相救还可能是一时兴起。可为自己刻意隐瞒身份这件事很明显就是实现预谋的。一个曾经与自己父亲不怎么交好的人,为什么要如此处心积虑的帮助自己呢?芝兰在心中不由又打起了鼓。于是她立刻热泪盈眶着向钱谦益再次叩首道:“义父,冒险为芝兰隐瞒身份。此恩此德芝兰就算来生做牛做马都无以为报。”
  “老夫那时也没多想什么,只是不想见忠良之后受难罢了。”钱谦益摆了摆手道。
  “但义父是绝不会坐视那女人继续扰乱朝纲、独揽大权、欺压皇室的吧。”芝兰忽然抬头直盯着钱谦益问道。她清楚的知道这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钱谦益身为东林钜子又是江南儒林的代表人物。在申甲之变后多少鸿儒名流都倒在了权利争夺之中。而唯有他却能独善其身,无论是在弘光朝还是在隆武朝都能那么游刃有余。因此芝兰是决不相信钱谦益会为了所谓的忠义,而冒抄家的风险来救自己。
  果然钱谦益突然起身在房间内渡了几步长叹一声道:“可惜老夫是有心除贼,无力回天啊。如今的隆武朝从朝堂到军营,从皇宫到民间无不充斥着那女人的爪牙。她现在不但是把持朝政,更重要的是她还掌控着军队和国库。咳,不提也罢,不提也罢啊。”钱谦益说到这儿无奈地摇了摇头坐回原处道:“芝兰啊,义父在福建还有一位草泽之友。虽然此户人家不算是大富大贵但也是世代的书香门第。他有一子比你稍长两岁,现尚未娶妻。老夫有意撮合你二人,也算是为父给你找了个好归宿吧。芝兰听义父的话将以前的事都忘了吧。好好的在家相夫教子做个平凡的妇人吧。”
  “可是义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恕女儿绝难从命。女儿是决不会为了苟且求生而放弃复仇大计的。”芝兰语气坚定的说道:“义父,那女人现在虽然能只手遮天。只要让皇上见识了那女人的真面目,不再被佞臣所左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