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师傅,为什么每个人都说哪个孙首相好呢?”芝兰沉默了半晌问道:“要知道她杀了许多人啊!”
“那是因为她是首相,她是将军。她有她要保护的东西。”
“难道她杀的没一个人都是该杀的吗?难道那些人都该死吗!”芝兰突然抬头倔强的问道。在她的眼中李凤儿读到了一丝愤怒。于是李凤儿想了一下回答道:“主说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只有主才能作出最后的判决。我想就算是首相大人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那主会惩罚恶人吗?”芝兰连忙追问道。
“在主的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李凤儿以虔诚的语气回答道。
“那杨大人呢?他也有罪吗?他可是个好人啊。”芝兰不解的问道。
“那个杨大人是杨绍清大人吧?”
“诶?师傅认识杨大人吗?”芝兰惊讶的问道。
“那是当然啦。杨大人可是我们首相大人的相公啊。”李凤儿听罢莞尔一笑着回答道。
“什么!杨大人是那个女人的相公!”芝兰听罢顿时瞪大了眼睛。过了好一会儿她才慢慢的反应过来。手中不断的绞着手帕,心中不断的喃喃自语着:“他怎么可能是那女人的相公…”
第七章 第三节 风口浪尖(三)
火辣辣的太阳灼烤着大地,地平线上一队锦衣怒马的队伍正疾驶在荒凉的官道之上。鲜艳的旌旗、严整彪悍的护卫队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队伍中央的一两乳白色的马车。马车中坐着的正是我们的首相大人孙露。只见孙露身着一身紫色常服正倚在马车的牛皮坐塌上看着车外飞驰而过的风景。那日她在内阁召开完紧急会议安排完各部的工作后便即刻起程赶赴灾区视察了。与她一同前来的还有吏部尚书史可法和礼部左侍郎陈子龙。
外头虽然是艳阳高照可里头却阴凉得很,看似不大的马车其内部却很宽敞。就算是六人一同乘坐也不会觉得拥挤。更别说马车上要装了最新研制的避震器,因此就算是在普通的官道上行驶也不会象其他马车那样把人颠得五脏六腑都差点吐出来。有了如此舒适的马车使得孙露等人免受了不少旅途颠簸之苦。从南京到开封旅途虽是遥远但有孙露这么个妙龄女郎相伴旅途却也不显得寂寞。要知道史可法和陈子龙可都是当世博学多才的鸿儒。一番借引经据典、古喻今的评析时世让孙露感触颇深。而孙露又是“杂学”广泛天文、地理、科学、艺术等等都有涉猎。加之孙露一向本着在天文学家的面前谈政治,在政治家面前谈科学,在科学家面前谈商业的原则进行“学术交流”。再加上其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史的认识比之在坐的两人要系统完整的多。因此在交谈当中孙露特殊的切入点总能让史、陈二人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这么一来二去之后现在的史可法和陈子龙对他们的首相大人可是刮目相看的很啊。
孙露对于欧洲历史的简述更是让陈子龙打开眼界。虽然身处隆武内阁已经两年有余,但他却从未有机会同孙露如此近距离轻松的交谈过。孙露谈笑风生的风度以及广博的知识都让陈子龙惊讶不已。因为在此之前在陈子龙等人的心目中孙露一直只是一个粗通文墨,懂些奇门歪道的武将罢了。却没想到眼前这女子各国历史也有如此深厚的了解。陈子龙今天还是第一次如此系统的认识四方众夷的历史。比起世面上流传的地理杂记、猎奇小说和红毛传教士的介绍来。孙露亲自口述的历史更具有连贯性。从汉朝与匈奴之战,到匈奴西迁大秦(罗马)帝国崩溃。从蒙古西征到后来南宋的覆灭。从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3000人马征服明朝的大计到后来英西加莱海战。好象冥冥中就有一根看不见的绳子将东西方的历史串联了起来。三人一路这么天南地北的海侃下来也解了不少烦闷。
然而进入豫东重灾区后陈子龙就再也没见过孙露露笑容。她的脸庞始终都绷得紧紧的。就象现在的孙露眼见着洪水过后四周一片凄凉的情景她那双黛眉不由又紧紧锁在了一起。于是陈子龙不禁侧了侧身子安慰道:“首相大人,事已至此也就不必过于伤心。毕竟朝廷已经尽力了。”
孙露听罢这才收会了心思感叹道:“咳,这开封在历史上无论是人为还是天灾都多次决口过。我们在进攻开封时忽略了靼子会狗急跳墙炸堤坝放水淹开封。因此百姓遭此大难我等也难辞其纠啊。百姓们现在一定心痛不已吧。”
“首相大人过虑了,从我们这些天视察下来的结果看来各地地方官府救治难民都很及时啊。说实话我朝还没有过如此迅速细致的救护过百姓呢。首相大人这次的表现堪比古时管仲等良相啊。”一旁的史可法也跟着附和道。这点他倒没有故意奉承孙露。若是在以前正义凛然士大夫们不在朝堂之上争论个十天半个月是难以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的。因此以明朝低效率的官僚作风要象现在这样迅速作出应急措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救助百姓是我们这些臣子理所当然的职责没什么好夸耀的。可是别忘了朝廷还向老百姓和天下的士子们承诺过五年计划啊。如今河南等地突遭此劫,三年的心血顷刻尽毁。朝廷这次要想兑现这五年之约还真是任重而道远啊。”孙露摆了摆手道。
史可法和陈子龙听孙露这么一说不由也低下了头。是啊,这次的洪灾不但毁去了河南等地刚刚恢复生机的农业。同样也耗费了国库大量的银钱。以现在的情况想要兑现当年的“五年计划”确实异常的困难。于是史可法清咳了一声开解道:“首相大人多心了。如今朝廷能安然挺过这次的难关已经是祖宗保佑了。相信百姓们一定会理解朝廷的难处。再说朝廷这些年所使的良政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么说来也不算是朝廷失约啊。”
“是啊,况且这次各地商会都捐助了不少钱粮用来救灾。不少巨商还认购了那‘国债’。这还多亏了首相大人出马才能如此顺利的让商贾们出钱出力以助朝廷呢。”陈子龙也跟着接口道。那日召开紧急会议时所有的大臣都为救灾钱款伤透了脑筋。然而孙露却自信的当众保证说会在三天之内筹集到救灾所需的钱款。并提出发行国债的计划。一开始有些人还怀疑过孙露是否真的能在三天之内筹集到上千万的款项。然而当三天后孙露将价值二千多万元的钱粮摆在众人面前时便不再有人敢怀疑我们孙首相的能力了。
其实陈子龙到现在都没搞明白孙露是怎样筹到如此多的钱的。难道真的是因为孙露身为商会的总会长那些商贾们对她就惟命是从。说给钱就给钱,说给粮就给粮吗?还有那“国债”咋一看起来有点象以前朝廷印发的“宝钞”。但又有所不同好象还涉及到“债券股”什么的。陈子龙实在搞不懂那些商贾们的东西。但他知道一点那就是眼前这女人动动嘴皮子就能诓来金山银山。可算得上是大明名副其实的财神。光凭这点说她是良相一点都不为过。
孙露一听陈子龙提起了国债脸上不禁闪过了一丝诡异的笑。三天内筹集到二千多万元钱粮的背后是什么。只有孙露自己心里清楚。却听她从容的一笑回答道:“那里,所谓国债,国债。就是国家欠的债。终究是要还的。这事我们还是以后再谈吧。陈大人,不知礼部这次发给德川幕府的国书准备得怎样了?”
“首相大人请放心。朱侍郎他们一定会准时按照大人的要求发去国书给德川幕府的。”陈子龙恭敬的回答道。在内阁会议上当众位大臣们得知荷兰人和倭人一同走私枪支火炮给满清后无不愤慨不已。但愤怒归愤怒,史可法等人始终认为现在朝廷应该采取隐忍的态度。待到平定中原之后再给倭人和红毛夷来个秋后总算帐。可孙露却当场做出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决定。她要求礼部即刻准备一份国书发往倭国。
这份国书一方面斥责德川幕府身为大明藩属国未能约束本国百姓私通靼虏走私军火。要求其交出首犯永泰次郎,驱逐驻倭国的所有荷兰人。以及赔偿明国战争损失费300万两白银。另一方面还敦促德川幕府遵照《东印度群岛贸易联合声明》所示“开国通商”。开放下田,箱馆两港通商,明国国民可在通商口岸租地自行建楼。并要求在长崎设立明国大使馆。规定明国国民在倭国无论所犯何罪均得交由明国大使馆自行处理等等条款。若说这前面几条还算在情理之中。可后面几条就连陈子龙自己看看都觉得有些无理取闹。那德川幕府能同意吗?!
还未等陈子龙开口询问。一旁的史可法却也忍不住率先向孙露问道:“首相大人,这次的国书是不是写得苛刻了些。大明对于藩属国一向以和为贵,以德服人。从未有过向藩属国所要赔偿的事情。以属下看斥责一下就算了。至于那银两和开国通商就算了吧。那德川幕府颁布锁国令也有几十年了怕是不会同意的吧。”
“是啊,首相大人。这倭国在名义上虽是大明的藩属国。但两国之间也发生过多次战争。壬申之战后两国更是交恶不断。后又有倭寇不断滋扰我大明东南沿海。朝廷这次以宗主国的身份斥责于它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陈子龙怕孙露不了解倭国同明国的实际关系连忙补充道。另一方面他和史可法一样也觉得大明身为宗主国向藩属国索要银两是有失天朝风范的。毕竟按照原有的朝贡体系宗主国就是一家之长,要有身为家长的气度。要向藩属国显示其的德政与富庶。
孙露看着两人的态度不禁在心中莞尔一笑。心想:苛刻?后面还有更苛刻的呢。现在的孙露还真怕德川家光那只缩头乌龟答就此应了这次开出的条件。于是她坦然的回答道:“本相原本就没指望德川家光同意啊。”
孙露的一席话让陈子龙和史可法惊讶得面面相窥起来。难道首相大人还有进一步的措施吗?该不会是想兴师问罪于东瀛吧。这个时候还出兵藩属国是不是太儿戏了些啊。越想越觉得心惊胆战的两人刚想进一步探听孙露的口风时马车忽然停了下来。车外穿来了一阵庄严的号角声。孙露等人此行的目的地终于到了。只见孙露冲着二人从容的一笑道:“两位大人下车吧。可别让大家久等了。”
当孙露和史可法、陈子龙下车时外面的大道上早已热闹非凡了。官道两旁站着一排整齐的卫兵将四周围观的百姓隔离了开来。这些百姓都是在听说有大官要来视察后自发前来看热闹的。与其说他们是来迎接京城来的大老爷。不如说是想看看那个传说中的女首相究竟张什么样子。于是在一片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孙露友好的挥手朝众人打了个招呼。这一特殊的举动立刻便引来了四周百姓一片起哄般的欢呼声。
只见一旁身着戎装的王兴带领着部分军官以及开封附近的大小官员一同上前迎接道:“帝国第一军团军团长王兴带领开封文武官员参见首相大人。”
“诸位将军大人免礼吧,”孙露极有风度的回应道:“本相这次代表朝廷前来视察河南救灾事宜。大家还是免了那些虚礼一切从简吧。”
此时却见王兴一咬牙跪地请罪道:“司令你处罚我吧。都是我这军长无能打开封城打了那么久。又让靼子炸了河堤,让乡亲们遭了如此大的罪。”
孙露见罢眉毛一挑大声呵斥道:“王兴你这是干什么。还不快给我站起来!有这个精力下跪不如上河堤随将士们多背几个沙包。不如去江北多杀几个靼子呢。要说有责任那也是我孙露的责任。我本想关门打狗的。每想那狗靼子却狗急跳墙了!在此我孙露向各位乡亲们请罪了。”说罢孙露对着周围的百姓就是深深一揖。
底下的老百姓见状连忙全体跪了下来连声告谢口称孙露为青天大老爷。眼看着这架势孙露的眉头不由一皱回头看了看一旁陪同的官员。心想这该不会是他们事先安排好的吧。果然那些官员们各个都面露喜色。看来还真是来唬自己高兴的呢。这也难怪那些刚刚上任的地方县官们各个都希望能在首相面前有所表现以求得到首相大人的赏识。如今这么好的表现机会他们又怎能放弃呢。孙露在心中叹了口气上前亲自扶起了几个百姓大声说道:“乡亲们,都快起来吧。我本来就愧对你们了。如何能再受你们一跪啊!”
孙露这么一扶一旁的老爷们见状便顺着杆儿往上爬起来,也跟着将老百姓一一扶起。这下周围口称青天的声音却更为响亮了。受宠若惊的老百姓们欢欣鼓舞着将孙露等人簇拥向了朱仙镇的大本营走去。眼看着那些老百姓质朴的表情孙露心中不由一阵的感叹。
一路上孙露详细的问讯了开封周围各县的受灾情况。不知不觉中很快就来到了朱仙镇的难民营。比起几天这里显然整洁了许多。一旁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杞县县令带着孙露等人参观了粮仓、粥厂、医院等等众多设施。就在此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孙露的身后响起了:“孙姐儿。”
孙露猛的一回头,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她的眼前。只听她惊喜的叫道:“凤儿,原来是你啊。”
第七章 第四节 风口浪尖(四)
“真没想到能在这儿遇见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我听说你入了天主教一直同德里古斯神父一起在战地上求死扶伤。这战场之上可是太危险了。我多次调你回京,你这丫头怎么总是‘抗命’啊?”大帐中孙露兴奋的拉着李凤儿的手询问道。李凤儿是孙露到达明朝后所遇到的第一个朋友,是真正的患难之交,金兰姐妹。然而自从广东一别两人竟也有四年为见面了。四年中发生了许多事,唯一不变的是当年那份纯真的友情。
“凤儿怎不知孙姐儿的心思。可这些年随着部队转战于南北每天看着那些受伤的将士和百姓被抬到医院。在夜深人静时听着伤员呻吟声。凤儿便想这儿需要凤儿。”李凤儿用她那纤细的手指抚了抚青丝解释道。
看着李凤儿坚定而又充满知性的脸庞孙露不禁在心中感叹自己的好友确实变了。多年的战地救护生涯使她由一个普通的村妇变成了一个意志坚定的护士。现在的李凤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会毫不犹豫的为此奉献出自己的一切。孙露为李凤儿的这种变化感到高兴同时又感到异常的歉意。只见她握着李凤儿的手关心道:“凤儿,我尊重你的选择。不过你也要小心啊。毕竟这战场之上充满着危险。如果你有了什么意外我可怎么向虎子交代啊。”
一提到李虎李凤儿的脸上泛起了幸福的光芒。或许那个名字才是她心中真正的精神支柱。虽然她到现在都还不清楚自己的心上人此刻究竟身处何方。却见她羞涩地低下了头口中喃喃道:“凤儿明白。凤儿一定会注意的。”
看着李凤儿的模样想起如今还在太行山上与清军周旋的李虎孙露觉得自己确实欠他们两个太多太多东西了。他们两人也牺牲得太多了。想到这儿孙露不禁黯然的开口道:“凤儿,你和虎子的事我……”
还未等孙露说完李凤儿忽然抬头阻止了她。李凤儿的眼睛仿佛能洞察世事般清澈而又透亮。只听她幽幽的回答道:“凤儿知道孙姐儿同虎子有大事要做。凤儿只是一个弱小女子。虎子没有长辈双亲凤儿不能尽孝道。也只好每日在此照顾兵患帮大伙儿做些事算是心满意足了。更不想拖累了虎子。只盼着虎子早打胜仗早还朝。孙姐儿能让这天下早日太平百姓们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咳,凤儿啊。”孙露感叹了一声道:“你有什么困难尽可对我说。我一定尽力为你做到。”
“其实凤儿也没什么好求的。”说到这儿李凤儿停顿了一下象是决定了什么似的向孙露说道:“不过,凤儿还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吧。我们可是磕过头,烧过香的金兰姐妹啊。你不必在意我现在的身份。”孙露笑道。
却见李凤儿咬了咬嘴唇叹了口气说道:“凤儿知道孙姐儿做的是国家大事。可是凤儿也恳请孙姐儿得饶人处,且饶人。凤儿知道这不请之请是妇道之言。但还是希望孙姐儿能少些杀戮的好。凤儿现在能做的也就是每日替孙姐儿向主祷告,愿主饶恕我们的过错。”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咯。我饶人,谁来饶我。孙露听罢在心中不由苦笑道。却听孙露坦然的笑道:“身为大明的首相,我尽我该尽的职责。至于上帝饶不饶恕我,那是上帝考虑的事。”
“愿主保佑。”李凤儿听孙露这么一说不由在胸前划了个十字。她知道以她的几句话并不能改变孙露的某些决断。或许在孙露的心中本就没有神佛的存在。李凤儿只是不想看见自己的姐妹再多添杀戮罢了。就象当年得知孙露在同杨绍清的大婚之日发动神策门事变后她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李凤儿绝没怀疑过孙露的所作所为。她只是连续数日都虔诚的跪倒在十字架前为所有人忏悔着。
“凤儿啊,有些事情不是想停就能停得了的。不过我会尽量掌握分寸的。” 孙露沉吟了一下安慰道。看着李凤儿虔诚的样子孙露也觉得刚才自己的那句话刺激了些。毕竟她那也是为自己好。于是孙露连忙将话题一转打趣道:“瞧瞧,都是我这张嘴若的祸。我是天生的劳碌命也就算了。可别害得凤儿妹妹也跟着我愁眉苦脸起来。该死,该死啊。”
“真是的,都是堂堂的首相了。还这么不正经。”李凤儿见状莞尔一笑道。不过她仔细看了看孙露的面容疑惑的道:“孙姐儿,你这脸色可真怪啊。莫不是这些日子政事忙得吧。可我瞧你这脸色白里透着黄,黄里却又透着股红晕。你这段时间身体可有何不适啊。胃口怎样?可有干呕的情况发生?”
被李凤儿这么一问孙露的脸竟也有些燥红了。这次轮到她低下了头道:“这也给你看出来了啊。”
“那么是真的咯,”已经猜着一二李凤儿眼中立刻闪起了光芒。她幸喜的拉起了孙露的手问道:“大夫看了吗?几个月了?”
面对自己小姐妹的提问孙露抿了抿嘴唇点点头轻声道:“看了。说是快三个月了。”
“那太好了。杨公子知道了吗?你还没来得及告诉他吧。”李凤儿激动的问道。此刻同人分享着初为人母喜悦孙露一脸幸福着回道:“还没呢。”
“走咱这就找杨公子去。他若是知道自己快做爹了还不高兴死。”李凤儿说着便拉着孙露要出帐门找杨绍清去。然而就在此时帐门之外忽然传来了一阵喧闹声。孙露和李凤儿不禁面面相窥了一下便疑惑着走出去想瞧个究竟。却见孙露的警卫团长王芸花正死拽着一个女孩儿不放。孙露不由眉头一皱问道:“怎么了王团长?”
这时一旁更多的警卫员听到吵闹声都涌了过来。王芸花这才放了那女孩,向孙露敬了个礼道:“回首相大人,刚才属下看这丫头在大帐外鬼鬼祟祟的不知在探听些什么。属下一叫她。她却转身就跑。属下这才一把楸住了这丫头。还请首相大人做个定夺。”
“哦?”孙露听王芸花这么一说不由上下打量了一番那女孩。女孩偷偷抬头看了孙露一眼很快又心虚着把头低下去了。虽然女孩现在的样子满是恐惧与不安。但孙露依然从她刚才抬头的那一瞬间从她那双大大眼睛中看到了一丝仇恨。仇恨?自己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正当孙露纳闷着想要进一步询问时,却听身旁的李凤儿打圆场道:“孙姐儿,我看这是误会了。这孩子叫芝兰是我助手。也是战地医院的护士。大概是送茶水来的吧。”
听李凤儿这么一说众人才发现芝兰的手上还端着一壶茶。周围驻扎朱仙镇的战士也纷纷证明起芝兰是营地里的人。可王芸花不吃这一套,只听她冷笑道:“营地里的人。那我怎么一叫她,她转身就跑呢。该不会本来就心虚吧。”
谁知芝兰却突然不服气的回敬道:“谁叫你凶得象母大虫。奴家被你这么一吓唬当然不知所措了。”
芝兰的话语一出在场的众人都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原来王芸花虽然长得娇小可爱又是王兴大将军的胞妹。可却也是出了名的泼辣女。不少年轻军官大多都觉得无福消受着这朵带刺的玫瑰。王芸花也乐得逍遥自在。如今当众被一个小丫头数落为母大虫,她当下便有了杀人的冲动。可偏偏连孙露都忍不住在一旁偷笑。王芸花也只好狠狠的瞪了芝兰一眼在心中发誓一有机会一定要让这丫头好看。
就在众人被这小插曲惹得会心一笑时陈子龙却在几个侍卫的簇拥下神色凝重的跑了过来。只见他紧锁着眉头向孙露报告道:“首相大人,不好了。刚才从开封传来消息说那里的河堤又决口了。”
“什么!”孙露一听不由大惊道:“那里现在由谁负责?”
“回首相大人是工部派来的杨绍清大人。听说那里现在情况很危险。”陈子龙身后的一个官员连忙接口道。意识到事态严重的孙露当下便再也没了心思管芝兰的事。她连忙招集了众位官员火速向出事地点赶去。一路上孙露既怕河堤再次决口酿成大祸,又怕杨绍清就此遭遇不测。当心中七上八下的孙露带人赶到堤坝时那里早就围满了人。一队队战士正将大包大包的沙包和草袋投入河中。从人们焦急的神情中孙露能深刻的感受到事态的严重。眼看着如此众多的大员同时来到了河堤上一个负责的河工连忙凑了上来向孙露等人报告道:“大…大人你们怎么来了。这里…里很危险。大人们还是先回营地去吧。”
“你是这里管事的?现在情况怎样了?还有杨大人呢?”孙露并没理会那人的建议而是直接问道。
“回大人话。小的…小的是这里的河工。前头的一段河…河堤突然被黄水冲跨了。杨大人正亲自带…带人下水堵口子呢。”那河工结结巴巴的回答道。
“你是说杨大人亲自带人下水了?”孙露的心猛的一抽道。放眼望去这黄水如此的湍急此时下水岂不是很危险!果然还未等孙露问完话从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慌乱的叫喊声。几个浑身是泥的人从河堤一路狂奔而来叫嚷道:“快来人帮忙啊。前面又塌了!”
这消息象是晴空霹雳般让孙露的心猛地一抽。此时的她再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和形象了。没命似的朝着人群围得最多的地方跑去。穿过层层的人墙孙露终于看见了杨绍清的身影。只见他和几个队员腰间栓着根麻绳在湍急的河流中将一个个装有石块的竹笼固定在原木桩子上。并接过从船上投下的沙袋,从水下往水上堆。河岸上数十名民夫则死死的扯着绳子。看着杨绍清等人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河水吞没一般的模样孙露的心一直悬到了嗓子眼上。
然而就在众人将沙袋渐渐垒起眼看着缺口就要被堵上的同时。意外发生了。忽然间一个浪头打了过来其中一个人一不小心滑下了水。湍急的洪水立刻就将包括杨绍清在内的其他几人也连带着拖了下去。当看着洪水没过杨绍清头顶的那一瞬间孙露不禁捂住了嘴巴。整个人顿时就这么楞在了那里脑子里一片的空白。听不见周围人大声的叫喊,也看不见周围人争相的奔走。
与此同时堤岸上立刻便有几个青壮的小伙子跳下河去。只见他们一边扶着绳索一边努力的拉起滑落水中的同伴一一拉起。人们不禁摒住了呼吸,一个,二个,三个。当最后一个队员被拉上岸时一瞬间河堤上爆发起了一阵响雷般的欢呼声。人们争相着冲到了河滩将勇士们扶了上来。
刚刚被拉上岸的杨绍清喘着粗气抹了一把脸一头栽倒在了泥地上。此刻的他只觉得自己浑身都快散架了嘴里满是泥沙。刚才那一刻杨绍清还真以为自己再也上不了岸了呢。可是在水中挣扎时脑中竟然全是孙露的身影。就象现在白晃晃的太阳刺得他眼睛生疼脑子里还是残存着刚才的幻觉一般。幻觉?不,不是幻觉。不经意间杨绍清的目光扫到了岸上的孙露。他挣扎着爬了起来一步步的朝岸上走去。眼见着越来越近的孙露杨绍清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然而孙露此刻的脸色却依然苍白,红着眼圈,紧咬着嘴唇一副欲哭无泪的模样。搞不清楚情况的杨绍清不由讪讪的说道:“你,你怎么了啊?”
“啪”的一声孙露突然给了杨绍清一记狠狠的耳光。紧接着歇斯底里的叫道:“你个白痴!你要是出事了让我和孩子怎么办!”
说罢孙露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河堤。只留下惊讶不已的众人以及摸不着头脑的杨绍清傻傻的站在那里。“我和孩子?我和孩子?难道说?”过了半晌才回过神的杨绍清猛然惊醒道:“我要做爹了?我要做爹了!”
第七章 第五节 风口浪尖(五)
由于北方黄河和淮河的泛滥使得六月的南京城气候宜人丝毫没有往日夏天火炉的感觉。而皇城的御花园中大片大片的荷花却开得异常的灿烂。此刻身着明黄色纱衫的身着明黄色纱衫的隆武皇帝朱聿键正持笔矗立在荷塘中央的凉亭之中。一旁头带翡翠珠冠的李皇后则贤淑地亲自为皇帝磨着墨。一阵凉风袭来吹动了一波碧水,也吹起了桌面上一篇篇的字稿。不可否认隆武皇帝朱聿键是朱明王朝诸多藩王中少有的异数。他不饮酒、不赌博、无声色犬马之好。虽然以隆武王朝现在的财力完全支持得起帝王奢华的生活,但一直以来朱聿键依然自奉甚简。在生活上从不提出过多的要求。对于身处高墙之中朱聿键来说读书是最能打发时间的嗜好。可以说若是没有当年被贬为“庶人”的经历或许现在朱聿键也同其他的藩王一样是个只知享乐的废物吧。
为此孙露也投其所好特地在皇城的东侧建造了皇家图书馆以收藏从各地搜罗来的各种书籍。一方面用以满足朱聿键个人的嗜好。另一方面孙露也希望能建立起中国人自己的大图书馆能将从世界各地的奇文典籍收藏其中。以后还要建立一个皇家博物馆来收藏明军从世界各地收罗来的文物宝藏。因为孙露一向认为从一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种类的多寡能看出这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就象后世有名的英国皇家博物馆和法国的卢浮宫。这是一种象征,一种武力征服者的象征。当然朱聿键是明白不了孙露心中的这些个雄心壮志的。他只是为孙露能找来如此多的书籍而感到幸喜若狂。朱聿键对书的种类并不挑剔。也很感兴趣于那些个自然书籍。在闲暇之余他也常常写些东西来阐述自己的读书心得。
但这些日子无论是新进的书籍还是宫中的良辰美景都丝毫提不起皇帝的精神。透过高高的宫墙朱聿键更关心的是外面洪灾发展的事态。他知道现在大江南北的百姓们无不慷慨解囊出资救济灾民。对此朱聿键亦尽了他所能尽的最大努力。他捐出了自己的“内帑”用来救灾,下令宫廷内不得使用金银玉器以节省开支。并且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