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茂与八千子弟兵定将浴血奋战为我爹报仇,为朝廷尽忠!”耿继茂慷慨激昂的说道。这次他所率的八千人马都是耿家的亲兵,个个都效忠于怀顺王王府。年轻气盛的耿继茂对于这次南下作战充满着信心。他不但要为自己的父亲报仇更要重振耿家的声威。
  看着耿继茂稚气的脸庞巩阿岱不由的在心中叹了口气。看来眼前的年轻人并不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的敌人。过于自信会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他试探着提醒道:“王爷可不能轻敌啊。明军狡诈又拥有利器相助。一切还是要从长计议。”
  “将军教诲的是。”耿继茂礼貌的回应道。但在他的心中却有了一丝对巩阿岱的轻蔑之心。还两蓝旗的重臣呢。竟然如此畏敌如虎!不过巩阿岱究竟是河南总督,在满达海来之前各路人马还是要听他的调遣的。于是耿继茂转而认真的汇报道:“这次本王前来除了同将军联系外。还调运来了一批粮食以解开封燃眉之急。”
  “哦,王爷还运来了粮食!”巩阿岱一听有粮食运到立刻就来了精神。要知道开封人口众多,号称百万,粮食都靠外边运来,一旦被围日久,很难固守。前些年李自成虽然放水淹过开封。然而巩阿岱在驻扎开封后便将周围十里之内的百姓通通裹胁入城并且见着房子就烧,见着田间的麦子就抢。饶是如此这开封城内的粮草依然很是捉襟见肘。如今粮草一到巩阿岱对固守开封就更多了几分的信心。
  “是的,多罗亲王希望这些粮草能帮助开封固守一段时间。待到大军赶到再里应外和一举消灭来犯明军。”耿继茂挥舞着拳头狠狠的砸在桌子上道。
  “好!只要我等上下同心。定让他们这次有去无回!”说着巩阿岱不禁将目光又投到了地图上的一个小红圈圈上。那里鲜明的写着三个大字“朱仙镇”。
  *******************************************************************************
  朱仙镇乃是河南重镇,自宋、金起便颇富盛名。古时从南方到开封,或由开封往南方,有东西两条路。东路由瞧州、商丘继续向东南,过淮河到长江北岸,然后或往南京,或往扬州,路再分开。西路则经过朱仙镇,由许昌、叶县、南阳到襄阳,然后或经武昌去湖南和两广,或到荆州沿长江人四川。云南和贵州的士绅、举子、商人要去北方,也是取道襄阳、南阳、朱仙镇,然后由开封过黄河北上。至于豫南各府州县的人们去省城、北京,或往山东,朱仙镇也是必由之路。如今东路商丘的归德府已然落入明军手中。西路的朱仙镇便成了合围开封的重中之重。加之此地更是当年抗金名将岳飞大战金兵之处。时光流转五百年前的那场未完结的战斗终究是要在今天来个了结的。于是在巩阿岱忙着调兵谴将,四处求援时,驻扎汝宁府的第一军团第七师协同湘西独立龙骑兵旅也迅速集结,经由扶沟和尉氏,直逼朱仙镇。
  黎明时分,大地上拢起一阵薄薄的白雾。一马平川的大平原上一队人马正急速的奔驰着。马蹄声夹杂着兵器碰击的声带着轻快的节奏。渐渐的前方的雾气中忽然出现了点点星光般的灯火。骑士们一见着那灯火不由的加快了马鞭。马儿受惊似的嘶叫了一声跑得更快了。而那雾气中的营垒也越来越明显起来。营垒外围掘了不少壕沟,壕沟内是用木桩与铁丝组成的障碍。鲜红色的军旗在白雾中若隐若显。
  此地便是水坡集,正面对着朱仙镇。明军到达朱仙镇外围时清军早已在朱仙镇修筑了工事。在水坡集和朱仙镇一带方圆几十里以内集结了大量的人马,而老百姓则少得可怜,几乎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逃空了。少数没逃走的大多被清军拉去修筑营盘了。他们挖沟引水环绕营盘,还在西北、正北两处各设了多个营盘。因此在地形上,清军所占的地势较高,而明军占的地势较低。在人数上清军也以六万人马的优势与明军二万人马对峙。若不是东路王兴的两个师从归德压近瞧州估计清军在朱仙镇投入的兵力将更多。
  那队骑兵亮出令箭后,沉重的木门嘎吱一声被推开了。为首的骑士用马刺刺马,马儿顿时暴躁了起来,用蹄子跺了三下,定了神之后,飞也似的冲进了大营。虽然天还没透亮,大营中的战士们却已经早早的起身操练了。那骑士在主帅的营帐前一扯缰绳翻身下了马。顺手将斗篷上的帽子抚了下来露出了妇人特有的发髻。
  “李夫人,师长他们正在大帐里等你呢。”负责牵马的勤务兵敬了个军礼报告道。
  “知道了。我这就去禀告。”那妇人点了一下头将缰绳交给了勤务兵便迈着利落的步伐走进了大帐。
  大帐中七师师长姚金正同几个军官正一脸严肃的研究着最新的战事。中间的沙盘上插满了小旗子。一同讨论的还有高桂英等几个李自成的旧部将。当年李自成三围开封城,虽然最终都没有攻下开封。但对于开封周围的地势高桂英等人却是了如指掌。按照高桂英等人的指点如今的明军的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官军所占地势。就地理位置来看对七师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目前作为主力的七师驻扎在水坡集的正北,直接面对朱仙镇,东西数里。湘西龙骑兵旅则在水坡集的西北边扎下营寨,与七师的左翼衔接。至于水坡集东北空出的位置则由高桂英所率的汝宁府国防军填补以为侧应。
  “报告,”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讨论。高桂英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贴身侍女李慧英。只见她喘着粗气,头发微,湿暗褐色的斗篷上也粘满了泥水。高桂英见状心中不由一紧连忙问道:“怎么?那里已经被靼子占了?”
  “回娘娘,没有,”李慧英喘了口气回道:“贾鲁河的上游没有清兵把守。不过在水坡集与堤坝之间有清军的一座营寨,把守得十分严密。我们是抄小路过去的。我怕中间出事儿,留了几个姐妹在那里看守。自己带人先回来报告了。”
  “恩,干得好。”高桂英的脸上立刻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她回头指着地图上的一处空白向姚金说道:“姚师长,在这里应该还有一条河流穿过。此河名叫贾鲁河从西往东流经朱仙镇。如今正是旱天,人马不能无水。清军又地处上游,地势对我军很不利。当年闯…李自成便是命李过将军在朱仙镇的西边立营从上游恰断了水坡集的水源。至使左良玉部自乱阵脚,最后才在朱仙镇大败官军。目前看来清军好象还未在贾鲁河上游安营扎寨。”
  “哦?此话当真。”姚金听罢不由一惊。地图上并没有标注有这么一段条河。但他也确实听说过当年朱仙镇大战中李自成卡断官军水源的事。如今被高桂英这么一提醒姚金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其实不止是姚金就连当年的左良玉、丁启睿也是在河床干涸、掘了井二三丈深还不见水后才意识到水源被卡断了。当然真到那时侯才发现一切也就晚了。突然断水对士气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于是姚金连忙向李慧英询问道:“李夫人,据你们的观察清军的营寨离水源有多远?”
  “回将军,约莫十里左右。”李慧英回道。
  “那好,你的人继续在那里监视。我会派一个营的兵力协同你们民兵突击占领贾鲁河水源。记住行动要快,要隐蔽。不能让清军洞察道我军动向。以防其抢先一步炸断水源,或是向水源投毒放药。”姚金想了一下果断的命令道。
  “是。我这就去准备。”李慧英领命后便兴匆匆的走了出去。高桂英见李慧英出了营帐不由担心的向姚金问道:“姚师长,就几百人占领水源是否太少了些啊。万一清军发现了我军的营盘趁势抢夺那该如何是好啊。”
  “高夫人放心。警卫营的战斗力不比普通的部队。配上一门火炮守住河的上游不会有问题的。”姚金自信的说道。
  可高桂英却不这么认为。这次明军进攻朱仙镇的兵力实在太少了。主力才一万多人。就算加上自己的人马也不过二万余人。想当年闯王每次出征不都是几十万人大兵压进。朝廷又不是没有人马。高桂英很快就想起了张家玉的第二军团。那支部队的战斗力让高桂英等人心服口服。于是她不禁感叹着说道:“若是张将军的第二军团在就好了。”
  姚金听罢倒也不介意。只见他抬头向西北方向眺望了一眼喃喃自语道:“是啊,就看张军长他们的了。”


第六章 第三十六节 洛阳之战(一)
  凛冽的寒风从山涧呼啸而过。红日照耀在成片的松柏之间,枝头上积压的厚重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在这郁郁苍苍的松柏之间隐约可见一所庙宇若隐若现。此地便是著名的洛阳关陵。这关陵因四周环绕柏树林子,故又称关林,坐落在龙门北边几里处,从龙门到洛阳的大道旁边。据说是当年曹操埋葬关羽头颅的地方。自南宋后,民间对关羽崇拜愈来愈甚。历朝的帝王也提倡关羽忠君重义的品德。便封关羽为协天大帝,又称为武圣人、关圣帝君,在全国各地大修关帝庙。加之明朝《三国演义》的流行。这关羽埋头的地方,周围庙宇的神殿廊庑越盖越雄伟华美,院里院外的石碑越立越多。然而如今战乱肆虐这武圣的庙堂却显得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
  忽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关陵原有的肃穆与宁静。马蹄在积雪上践踏出一连串显眼的蹄印。这些打扰者有些身着绿色军装,有些则身穿着铠甲。他们坐下的马儿们昂首萧嘶显得精神抖擞。却听一个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用马鞭指着前面的庙宇向为首的将军介绍道:“张将军,这里便是关帝庙了。关老爷的头颅便埋在这里。”
  “既然此地是武圣人庙。我等就不能造次了。大家还是下马前行吧。”为首的将军连忙带头翻身下马。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第二军团军团长张家玉。如今乃是隆武三年的大年初八。此刻的南京还沉浸一片庆祝新年的喜庆气氛之中。王兴的第一军团则在开封外围同清军的十万大军紧张的对峙着。可原本该在南阳驻扎的张家玉和他的第二军团却出现在了离洛阳城四十五里地远的延秋镇。
  然而按照兵部的计划如今王兴的第一军团正在开封城的外围吸引着清军在河南以及河北大部分的兵力。然而这次明军行动的真正目标却是——洛阳。显然洛阳的天险并没挡住明军前进的步伐。张家玉的第二军团就是在这寒冷的初春从龙门关神不知,鬼不觉的穿越了熊耳山与伏牛山打开了洛阳南方的门户。而这一切除了要归功于明军事先完备的计划与准备外。更主要的是有了伏牛山和熊耳山上各山寨义军的鼎立配合。而那身着铠甲的中年男子便是伏牛山的义军首领刘洪起。这次正是他带着伏牛山上三十六个山寨义军为明军主力指引道路张家玉才能如此顺利的通过龙门。只见张家玉抱拳向刘洪起邀请道:“刘将军,我们就一起步行上去拜祭关老爷吧。”
  “好!关老爷是咱的武圣爷爷就请他保佑咱早日将鞑子赶出关外吧!”刘洪起说罢拱了拱手便引着张家玉一行登上了关陵。如今的关陵久未整修显得萧瑟而又破败。一行人就此穿过了院外的碑林来到了大殿。在张家玉的带领下众人依次向关帝像进香行礼。在心中虔诚的祷告着胜利早日到来。之后刘洪起等人便开始向张家玉介绍起这关陵的历史来。来自广东的张家玉还是第一次来到中原的关陵当然听得是津津有味。而此刻从关陵前边放眼望去,香山与龙门山两山对峙而立,澎湃的伊水从中流过,犹如天然的门阙一般巍为壮观。众人甚至还可以望见龙门北头小街上露出来一面红旗,而伊水东岸的香山脚下也有一片帐篷和几面随风招展的红旗。更是让人心潮澎湃。
  不过一旁的第十一步兵师师长高一功此刻的心情就别有一番滋味了。当年闯王在攻克洛阳前就是在眼前的关陵歇息的。他还清楚的记得那时驻守关陵就是日后同张家玉在湖广一战的大将白旺。一转眼物是人非,当年的高一功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会再次来到洛阳城外,会再次围攻这座中原古城。只是一切都已经变了。李岩兄弟的冤死 ;刘宗敏、白旺等人战死沙场;就连闯王最后竟也倒在了一个不起眼的山谷之中。可自己却存活了下来,最后还投靠了曾经憎恶无比的官军。高一功常常觉得这样的结局太过讽刺。唯一能让他欣慰的是至少自己是在同靼子作战。
  “高师长,当年李自成也是从龙门攻取洛阳的吧?”张家玉的话语打断了高一功的思绪。他连忙收了收神回道:“是的,军长。那年我等就是在此地扎寨的。那时与朝廷作对真是糊涂得很。”
  “咳,百姓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不会选择走这一步的。人祸大于天灾啊。”张家玉不无感慨的说道。众人听罢纷纷点头附和起来。这里的义军大多都是当年被打散了的农民军。造反杀官军的事没少做过。直到清兵入关众人才决定齐心合力一致对外。但在心中对明庭戒心始终还是存在的。特别是伏牛山上的义军大多是煤黑子出身。所谓的煤黑子就是矿工。他们原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替人挖煤,活路极重,生活极苦,时常有生命危险。所以各地挖煤的矿工,还有开铜矿、铁矿、锡矿和银矿的工人,不断起义,官府和地主统称他们之为“矿盗”。却听张家玉继续说道:“当年义军先取洛阳,后围开封,一连两拳。围城打援,消灭了官军的主力。打得真不错啊。”
  高一功听罢不禁抬头看了看张家玉。发现张家玉正眺望着远方的隐约可见的洛阳城丝毫没有做作的感觉。相反高一功能深切的感受到张家玉言语中那种钦佩的语气。于是他好奇的问道:“当年我等攻取洛阳使的雕虫小技张将军也感兴趣吗?”
  “所谓兵不厌诈。只要能以最小的伤亡达到目标就是妙计。我们在广东时也时常同首相大人一同讨论各地发生的战事。洛阳之战、潼关之战、朱仙镇之战以及三围开封。首相大人每每分析到李自成将军的战例都会赞赏一番。按照首相大人的说法这是游击战,是真正的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张家玉不由的又想起了当年在新安同孙露等人挑灯论战的情景。孙露虽然没读过多少兵书。但她对战例的分析却十分注重。崇祯年间中原战事不断,通过战例分析没有多少战斗经验的义勇军不但就此能判断出各方的实力,更能从各方的成败当中获取借鉴。于是反复参考前人的战例从中吸取经验也就成了义勇军将领的一向传统。其中孙露特别注重李自成等人的作战方式与规律。按照她的说法明军或许不会采用这样的战术。但是一定要做好对付这种游击战术的准备。
  “军长,你是说首相大人也曾夸奖过闯王善战?可是那些战役官军都是大败的啊。”高一功一听更惊讶了。早就听说那个女首相骁勇善战。那日与其见面高一功见其瘦弱并不想是能杀入敌阵的将领。如今听张家玉这么一说更是觉得孙露特殊。那些官军一提起闯王要么吓得瑟瑟发抖,要么恨得咬牙切齿。哪儿会有赞赏啊。
  “就事论事来说你们当年打得确实漂亮。一场精彩的战斗无论是胜方还是败方都会给人以启示。就象是当年的萨尔浒之战仔细琢磨起来还真是受益非浅。官军的失败以及努尔哈赤的用兵策略都值得我们好好借鉴。”张家玉意味深长的回答道。萨尔浒之战是明朝军队不愿提起的一大耻辱。然而对张家玉等人来说却是难得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在军校的教学当中还是在军官的交流之中“萨尔浒之战”都是经常被提起的经典话题。在张家玉看来“萨尔浒之战”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当时的明军将一支火器部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一场战役中几乎全展示了一遍。作为以火器为主新生的义勇军能有这么直白的教材可不多见啊。杨镐当年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可能影射到日后的战斗中。而努尔哈赤的战术与策略也是骑兵部队典型的“集中兵力,以快打慢”的范例。
  想到这儿张家玉的思绪又回到了目前明军的行动上来。这次孙露并没有象当年太祖皇帝那样选择从东路兵分两路攻取山东,再迂回包抄河南。而是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从西路直接攻取河南的战略。河南虽是“四战之地”但宛、洛两地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特别是洛阳,历来就是中原的四方之中。但其形势之重却在其外围。洛阳西有函谷之险,崤函关上两山对峙,地势险要,处处可以设伏。春秋时孟明视率领秦师伐晋,就在灵宝境内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东有成皋之固。成皋便是虎牢关。它地处在汜水县境,自古为防守洛阳的东边门户,断崖百丈,中间一路可通,易守难攻。洛阳城北十里是邙山。邙山之外是黄河,只要守住黄河的孟津渡就能抵御北方来犯之敌。洛阳南面便是龙门,古称伊阙。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山,伊水畅流,兴利除弊。当年秦将白起便是在这里消灭了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创下了以少胜多的“伊阙之战”。秦国势力也由此侵入中原,遂成为不可扞御之势。而自洛阳往南,更是处处可守。熊耳山、伏牛山,绵亘数百里,都是洛阳的天然屏障。因此成皋、崤函、孟津、龙门四处便成了扼守洛阳的四个方向上的天险。至于开封则地处开阔的平原之上四周并无险要可守攻克其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攻陷洛阳再从老虎关东进与第一军团一同合围开封府。那河南就成了明军的囊中之物。
  兵部这次的作战计划十分稳健,有步步为营的谨慎味道。明军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在汝阳等地设立了众多兵站以为后应。或许是青龙集之战以及两淮战役后期的失利对孙露造成了影响;也或许是孙露出任首相后在军事上更多的是参考幕僚们的建议的原因。张家玉觉得孙露在两淮之战后明显变得谨慎了,不象从前那样对火器部队充满信心。张家玉不知道这究竟是件值得庆贺的事还是该为此担心。不过,既然作战计划已然制定就要竭尽全力的完成作战目标。眼前的目标就是东北方向上那隐约可以洛阳城。
  “洛阳城里有什么消息?”张家玉整了一下思绪向刘洪起问道。
  “回张将军,洛阳城这几日城门禁闭。看来已经知道了我们的到来。目前清军在望城岗设有一寨。与洛阳城互为犄角。另在洛阳东门外扎有一营。”刘洪起在地上简单的摆了几个石子介绍道。
  “知道洛阳守将是谁吗?驻守有多少八旗人马?”张家玉又问道。
  “现在洛阳城中守将乃是镶蓝旗统领冷僧机。不过真正主事的是汉将李双成。城里的八旗主力大多调去开封了。现在应该是以李双成所属的汉军为主力。约莫2万余人。”刘洪起想了一下回道。
  张家玉听罢心中不由盘算如果城中真是以汉军为主的话或许能策反。于是连忙问道:“哦?李双成?这李双成又是何来路啊?怎会投了靼子?”
  刘洪起一听楞了一下并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尴尬的看了高一功一眼。却听高一功叹了口气接口道:“军长,这李双成本是咱一伙的弟兄,闯王退出河南后。这小子却拉了一票人马留在了河南。没想到最后竟会投了靼子。”
  张家玉听罢不由一惊回头看了看刘洪起想要证实是否属实。却见刘洪起点了点头肯定道:“没错,就是此人。据说李双成被靼子看中,挑入军中。洛阳攻下后,派他守城,才知道他的才干。如今他可是洛阳总兵了。”
  竟有此事?张家玉刚想开口。一旁的高一功却一个抱拳单膝跪地请战道:“军长,就让末将担当先锋攻取洛阳。提着李双成的人头来见军长!”
  “高师长,快快请起,”张家玉一把扶起了高一功,指着远处洛阳城道:“诸位,洛阳就在眼前。刘将军,你们十一师即可便要起程拿下巩县和惬师阻截洛阳清军东逃退路。刘将军你等义军随我随我即可兵临城下!”


第六章 第三十七节 洛阳之战(二)
  二月的春风刚刚吹过豫西大地然而往日热闹非凡的洛阳城此刻却死气沉沉的。长街两旁零星的开着几个铺子,生意却清淡得很。一阵寒风掠过寂寥的长街在地上打着旋儿。引得街上的行人都紧缩起了脖子。偶尔有几只野狗窜过,看上去也骨瘦嶙峋的。十天前官府突然贴出告示并关了洛阳城门。外面的人不能进来,里头的人也不能出去。久经考验的洛阳百姓立刻就知道要发生什么事了。果然三天后这洛阳城外便被明军围了个水泄不通。年前才刚刚传来归德被攻陷,开封被围困的消息。转眼间明军的大队人马就已然兵临城下了。这对城中的清军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对洛阳百姓来说兵临城下的事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了。
  洛阳的百姓曾经欢欣鼓舞着迎来闯王李自成的大军,看着臃肿肥胖的福王被砍下脑袋做成“福禄宴”。也曾在揣揣不安中看着李自成弃城而去迎来明军疯狂的报复。之后不久崇祯皇帝殉国于京城,接着打着“替尔报君父之仇”大旗的辫子军便来到了洛阳城下。起先洛阳城的士人乡绅们无不焚香猪酒迎接“友邦之师”前来平匪。可好景不长刚赶走了闯贼靼子的小皇帝就进了北京城。而河南府的辫子军立刻又贴起了告示说要“剃发易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怎可说剃就剃。那不是成蛮夷了吗。于是无论是士人乡绅还是贩夫走卒纷纷起事誓死捍卫汉人的尊严。闹腾了不久又传来了朝廷在两淮大胜辫子军的消息。于是过了几个月城里的靼子话锋一转又说“满汉一家”不用剃头了。正当洛阳百姓刚要喘口气时,大明的军队就突然兵临城下了。也难怪人们不禁要感叹乱世之中的百姓就象洛水中漂浮的浮萍一般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然而就算如此这次的围城对洛阳百姓来说也是意义非凡的。毕竟城外的大批人马是朝廷派来从靼子手中收复洛阳的。洛阳百姓心中当然是激动万分。颇有当年迎接闯王大军的味道。于是各种流言蜚语便在洛阳城中偷偷的流传开了。有的说这次隆武朝的女首相派了五十万大军围攻洛阳,有的说明军的主帅会法术吹一口气便能将几十万的人马送过龙门关,还有的说明军的火炮轰起来就象下雨一般能将整座城池移平了。面对这样蛊惑人心的流言城中的清军加强了警戒,整日在城中搜捕着妖言惑众者。然而清军越是疯狂的搜捕,洛阳城的气氛就越紧张。整个城池现在就象是一个装满火药的炸药桶一般随时都有可能经受不住压力而爆炸。
  此刻整个洛阳城中最矛盾的就要属洛阳守将李双成了。明军突然出现在洛阳城外使得洛阳城的大小官吏纷纷乱了阵脚。城中原本驻扎的早已调去了开封。李双成将其所能集结的所有人马都集结到了洛阳城中。可屈指算来也不过是3万余人。比起城外如狼似虎的数十万明军这点人马给对方塞牙缝都不够。李双成唯一能仰仗的也就是洛阳城坚固的城壁了。可是这又能坚持多久。想到这儿李双成的脸色就象打了霜的茄子一般拉了下来。
  一旁的巩县县令郝尚道看着李双成不善的脸色不由的在心里盘算起是否该将自己肚子里的话讲出来。郝尚道原是巩县县令李自成的人马攻陷巩县后这位官老爷可没与县城共存亡而是带着家小一溜烟似的逃到了乡下。后来清军占了巩县并打听到了郝尚道住处。于是这一来二去的郝尚道又大摇大摆着做起了他的县太爷来。为此他还主动剃了头发以示忠心。然而老天爷就是会开玩笑。原本没戏了的大明朝现在又回过气来了。不但抵御住的辫子军的南下如今还大举反攻大有收复中原的架势。这下郝尚道可就急了。难道再把头发留回去?可还没等他想明白明朝的大军已经越过了龙门来到了洛阳城外。犹如兔子般敏锐的郝尚道再次开溜;飞也似的逃入了洛阳城。可是到了洛阳已然是度日如年。这城围着数十万的大军就算郝尚道再会逃估计这次也插翅难飞了。洛阳城是否能守住,是否能等到北边援军推去城外的明军。就成了他和城内汉官们最关心的事。于是郝尚道不由的偷偷瞄了一眼一同前来的秦大人和宋大人。发现两人也同样在向自己使着眼色。
  正当这三人互相推委时却听李双成以严厉的口气率先开口道:“几位大人匆忙来找李某是为何事啊?”
  三人一听心中不禁一凛,相互望了一眼却听秦大人战战兢兢的回道:“李总兵为保我洛阳一方平安呕心沥血。我洛阳百姓感激不尽。今日我等特地在醉仙楼摆下宴席代表洛阳百姓犒劳将军。还请将军赏光。”
  听到是请自己吃饭,李双成并没显出有多大兴趣的样子。这样的宴席他已经吃了不知道多少次了。这些还不是想巴结自己指望着自己能挡住城外的明军。可惜李双成现在丝毫没有喝酒吃饭的心情。昨日传来消息惬师已经被明军攻陷。发出的求救信也寥无音迅。如今的洛阳城是名副其实的孤城。李双成现在自身都难保呢。于是他冷冷回道:“在下谢过各位好意,不过目前洛阳军务繁忙。恕在下不能奉陪。”
  “是,是。总兵大人为洛阳百姓劳心劳肺。真是我辈之榜样。”郝尚道一听李双成语气不善连忙接口道。不过他心中的不安却越甚了。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这洛阳城快不行了。于是他又试探着问道:“不知目前城外贼寇情况如何?”
  “是啊,不知将军有何计策击退城外贼寇?”一旁的秦、宋二人连忙也跟着附和道。虽然心里清楚城外驻扎的是明军和伏牛山的义军。不过这些官老爷依然将城外的人马称作贼寇廖以自慰。他们不是不想回头。只是有些事情踏出了第一步就很难回头了。随着明军的大举反攻不少城县的百姓都纷纷响应起事。而他们这些投降清廷的汉奸知府、汉奸知县们就首当其冲的成为了老百姓报复的对象。被剥皮、点天灯的例子比比皆是。一想起这些郝尚道等人心中就一阵打颤。常常想着当初若没走这步该多好,若是能再做回大明的父母官该多好。可他们是文官只会耍耍笔杆子,动动嘴皮子。太平盛世时你是青天大老爷。然而一到乱世“青天大老爷”有时连条狗都不如。而不象李双成这样的武将掌有兵权有自己的人马。无论到哪儿边都有讨价还价的筹码。就算你想回去还要看朝廷原不原谅你呢。
  李双成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冠冕堂皇的回答道:“在下和城中将士会竭力保护城中百姓的。不过将洛阳守城官兵,欠炯日久,咸有怨言。洛阳百姓是否也该出资劳军以固军心啊。这样洛阳城才可坚守。”
  郝尚道听罢心中一阵苦笑。又是钱。三天前刚刚给李双成送去五十万两白银如今又要军饷。洛阳百姓筹资劳军?现在的城里头的老百姓巴不得他们早点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