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最终他还是没那么做。因为马车停了,冒府到了。
“学生一定不负大人之托。”下了车的冒辟疆恭敬的朝陈子龙做了个揖道。此时的他已经决定按陈子龙的话去办事。至于面子之类的问题则已经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毕竟而今的冒辟疆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在孔庙贴《留都防乱公揭》的少年郎了。多年的宦海沉浮告诉他惟有揣摩到圣意才能在朝堂上如鱼得水。既然自己的妻子拥有那样的优势。倘若不用岂不是迂腐之极。
马车徐徐的开动了,车内的陈子龙并没有再回头去看冒辟疆而是对着自己的车夫嘱咐道:“掉头去左督御史沈大人府上。”
与此同时另一辆黑色马车也同样正穿梭于帝都狭窄的街道之中。只不过车厢内坐着的乃是帝国工商尚书罗胜与外和尚书李启新。相比陈子龙与冒辟疆而言。眼前的这两位内阁尚书的职位与组建央行一事更为密切。不过两人所谈的内容却并不比另外两个同僚专业到哪儿去。却见坐在窗边的李启新一边轻摇着折扇一边紧锁着眉头问道:“罗大人。你说陛下真的就这么把香江银行给充公了?”
坐在对面的罗胜此时左手持着纸扇,不过其神态却是比李启新要镇定得多。却见他顺手将扇子一合不置可否的回答道:“你我又不是不知。陛下早有建立央行之意。这样的结果不早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吗?”
“话虽如此。可偏偏选在这个时候还真是让人有些忐忑呢。”李启新收起了扇子若有所思的说道。
似乎是受了李启新的情绪影响罗胜的脸上也闪过了一丝阴霾道:“怎么?李大人听到了什么风声吗?”
给罗胜这么一问李启新迟疑了一下后,不由上前挪了挪试探道:“罗大人难道没听说嘉定那边的事?”
身为帝国工商尚书的罗胜当然对嘉定的那个大兴号有了耳闻。这倒并不是他特意去派人调查的结果。事实上罗胜得知这么一件事可谓是纯属偶然。由于大兴号从一开始就走的是上层路线特别是在松江等地谋得了一些名声后在商界也有了些传闻。罗胜掌管帝国的工商业自然也得到了些风声。相比之下李启新这个外务尚书对一个小镇上的小商号感兴趣可就不那么正常了。想到这里罗胜当下不动声色的反问道:“哦?嘉定那边出什么事了吗?”
“这个……”原以为罗胜这个工商尚书本该比自己消息更灵通的李启新,没想到对方会反过来这么问自己。于是尴尬之余他只能讪讪的回答道:“其实在下也只是听外头说那姚启圣去了嘉定而已。”
看着李启新闪烁其词的模样罗胜心知对方只是听了外界的一些传闻而已。对于真实的情况了解的并不深。事实上早在几天前京师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一个传闻说是姚启圣微服私巡去了嘉定。至于为什么去?去干什么?则是众说纷纭。罗胜虽也隐约觉得有些不妥。但他还是谨慎的向李启新劝戒道:“李大人,我等身处朝堂固然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可也莫要被一些闲言碎语打乱了阵脚。商界的事自然由商会来解决。至于我们这边还是该把精力放在政务上才是。”
眼见罗胜这么说,李启新心里却还是在犯着嘀咕。只见他努了努嘴道:“但原如此吧。不过我们的陈会长这些日子似乎并没有把精力放在他该管的商场上啊。”
“姑且不论陈家明是何打算,我只知道女皇陛下才是香江商会真正的主子。”罗胜淡淡的说道。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啊。可能是我太过多心了吧。”李启新听罢裂嘴一笑道。紧接着他便将话题转到了更为专业的内容上道:“不过若说这次组建央行,相比国内而言海外市场的影响恐怕会更大一些吧?”
“应该说是陛下有意加强对海外特别是欧洲地区的控制。”罗胜微微点头道。正如李启新所言。而今的中华朝除了香江银行之外。东有扬子银行、北有汾水银行、西有康定银行。而出于政治上的目的帝国眼下的海外的金融业务则完全是由香江银行来代理的。因此在得知女皇的决定之后两人不约而同的都想到了帝国在海外的政策调整。
“这么说来,用完大棒之后陛下准备抛胡萝卜了咯?若是那样的话令公子可得有大展宏图的机会了啊。”李启新饶有兴趣的说道。虽然他是堂堂的帝国外务尚书但若论对欧洲事务的控制则当属眼下这位工商尚书的公子。不过李启新并没有嫉妒一个与自己儿子年纪相当的年轻人的意思。“云在青山水在瓶”是他一贯的座右铭。
“陛下的圣意怎是我等轻易揣摩得到的。”罗胜淡然的摆了摆手道:“不过若说帝国海外政策的那个家伙这会儿可算是如鱼得水了吧。”
“就算是如鱼得水那也是建立在帝国的黄金之上的。那东西可比大炮军舰厉害得多啊。”李启新意味深长的笑道。
罗胜面对李启新的微笑无动于衷的说道:“黄金确实是把利器。不过那也是柄双刃剑。既能伤敌也能伤己。”
“怎么?罗大人担心央行的组建会影响帝国在海外的买卖?”李启新皱着眉头问道。
“不。我是担心帝国在海外的买卖会影响央行的组织。”罗胜一字一顿的纠正道。相比李启新而言罗胜对帝国在海外的投资情况有着更深的了解。
“听罗大人这么一说。我的心可是嘭嘭的直跳啊。”李启新一手摸着胸口道。他的动作他的口吻让人分不清他这究竟是在开玩笑呢。还是真的心存忧虑。
可罗胜却似乎并不在乎对方的举动。只见他将扇子一搁顺手翻开了座椅底下的一个箱子。在取出一瓶葡萄酒与两个酒杯后,朝李启新晃了晃道:“那喝一杯压压惊怎样?”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启新望着注入玻璃杯的红色液体点头道。他与罗胜二人早年都曾在澳门给欧洲人当过差。因此两人的味蕾对葡萄酒、咖啡之类的东西都还适应。这不在品了一口罗胜递来的葡萄酒后李启新咋了咋嘴道:“很不错嘛。令公子孝敬的?”
“不,从燕京那边弄来的。”罗胜为自己倒了一杯酒道。
“燕京!”李启新惊愕的看了看手中的葡萄酒。然后又喝了一口道:“这味可真地道。怎么做到的?”
“这种高质量的葡萄酒是在葡萄汗里加一定量的糖酿制的。至于方子嘛。是从燕京的法国修士那里弄到的。怎样?还要一点吗?”罗胜举着瓶子问道。
“好的。再来一点。”罗胜将杯凑上前道:“听说福建的商人把咖啡移植到了台湾的阿里山?”
“啊,有这么一回事?好像质量还不错。如果能扩大种植面积的话。或许能成为帝国的另一项重要的出口项目。”罗胜自信的说道。
“稻米、茶叶、橡胶还有现在的咖啡。早年陛下就曾说过那是个宝岛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呢。”李启新颔首感叹道。对于中华朝来说台湾岛在农业上意义远大于其在海运上的位置。到目前为止许多外来的作物,特别是那些从热带来的经济作物都是在台湾岛上率先试种成功的。当然这也同福建商人们的努力脱不了干系。毕竟相对台湾岛而言纬度更底的海南岛有着更为丰厚的条件来种植热带作物。
“那是当然。陛下的决断何时出过差错。”总的来说罗胜是个极富理性的人。但他的理智在孙露的身上却并不适用。因为在罗胜的经验之中帝国的女皇确实从未让他失望过。以至于他对女皇的信任俨然已经变成了一种近乎虔诚的意识。
“这一点我深有同感。”李启新点头附和道。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怀疑陛下的决断不是吗?”罗胜抬起头向自己的同僚反问道。
李启新听罢当即便像他接待过的欧洲人那样举起酒杯敬道:“为了陛下。”
罗胜见状亦抬了抬手回道:“为了陛下。”
命运的抉择 第三百五十六节 进书房黄首相坐镇 访相府陈会长求援
这一夜南京的天气显得异常的闷热。大多数人在这样湿热的夏夜里都没能睡个安稳觉。更何况外头马车的轱辘声仿佛一夜都没有消停过。直至翌日艳阳高照一切才似乎又恢复到了原先的平静。
或许是前一日旅途劳顿,亦或是女皇不在京师无须上朝。总之前一夜黄宗羲倒是难得睡得异常的香甜。待他一觉醒来竟已是日上三竿的时辰了。不过这并没有打乱他的作息。在享用完一顿清淡的早膳后黄宗羲照例来到了自己的书房。幽静的书舍乍一眼看上去几乎就像是用书本垒成似的,从经史典籍到天文地理种类之丰富简直堪比图书馆。当然在如此众多的藏书之中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来自欧洲的书籍。事实上。早年还在舟山蛰伏之时他就已经开始涉猎西洋学术了。特别是在天文历法方面当时的黄宗羲在中原也算是学贯中西的人物。只不过,而今西学早已不是文人士大夫业余消遣的读物。而黄宗羲本人也谋身朝堂很少再有精力去做学术上的研究。
可正所谓时世造英雄。人的思想,对世界的看法,往往也是同其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有着潜移转化的关系。这一点黄宗羲自然也不能免俗。只不过黄宗羲目前的立场与经历虽然同另一个平行世界的他有着天壤之别。但在中西学术的认识上他却殊途同归的得出了“西学中源”的论。
所谓的“西学中源”,即认为从西洋传入中原的诸多学术,特别是天文、数学、格物等自然科学的起源其实都在中国。依照一些儒林人士的考证,古代有羲促、羲叔、和仲、和叔等人将中原的学术与文明向四方传播。其中东、南是茫茫的大洋,而往北则是严寒的雪域,因此唯有前往西方的和仲一直没有受到阻碍。西洋人从和仲那里得到了来自中原的知识。但中国本身却因秦皇焚书坑儒损失了大量的书籍使得许多知识就此失传。幸运的是千年之后,和仲的后来带着失传的“书器”再次回到中原复兴华夏。至于这个和仲的后人嘛,当然就是当今的圣上弘武女皇陛下。这从女皇的“天学”和“西学”相通却又更胜西学上来看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对于这种流行于中原、华北地区的西学中源论。身为此论中心人物的孙露一直采取的是不置可否的态度。毕竟连她自己也无法用科学的方式解释清楚自己的来历与自己所带来的这些后世科学理论的出处。与其说自己的是得了《天书》、神谕。或是像一些百姓所传闻的那样说自己是王母娘娘、玛祖娘娘之类的转世。这种“和仲后人”的说法好歹也算是符合逻辑的一种解释。毕竟《尚书》上面确实有相关事件的记载。虽然这些记载看上去更像是“远古”的传说。
当然孙露也没有将这种说法承认下来。并像一些臣子所进言的那样竭力进行鼓吹。只是孙露并不知晓,正出于她的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催生了日后中华学术界对其“和仲后人”身份的兴趣。为了考证孙露与和仲的关系以及《尚书》中的相关记载。后世的不少中华学者不远千里“转战”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意图从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迹中寻找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宅四方的遗迹。寻找那传说中的记录着华夏文明高科技的“书器”。其热情程度丝毫不亚于另一个时空对于“圣杯”的寻觅。
不过姑且不论“西学中源论”对未来中华的考古学会做出怎样的贡献。至少在内心深处黄宗羲同孙露一样对这种论调不以为然。只是在表面上他还是表现得极其支持“西学中源论”的。原因无它。身为帝国首相的黄宗羲深切的意识到而今的中华帝国除了要有强大的军队、庞大的财力之外,更需要有一套以华夏为中心含盖全球的万世法。对于中华朝本身来说四千年的文明让国人丝毫不会怀疑自身的优越。现在的问题是怎样让海外的那些外夷接受中华文明的优越性而在这方面黄宗羲一向认为笔杆子永远强于枪杆子与钱袋子。
这不此刻站在书架前的黄宗羲随手就取下了一本封面为《西学疑问》的册子,底下注明的作者为王锡阐。不可否认相比那些整天引经据典的儒棍,王锡阐在学术上有着很深的造诣。他的一些论调同样也挺合黄宗羲的脾胃。只是此人一再的拒绝同朝廷合作。在众多大臣的眼中可算是一个能同顾宁人相提并论的“问题人物”。因此就算黄宗羲欣赏对方的才干,却也还是没少在暗中打压过对方。
在露出一丝嘲弄似的微笑之后黄宗羲还是将册子又放回了原位。因为他发现自己此刻实在是没什么心思坐在这儿看书。昨天他刚刚在京师投下了颗“炸弹”。就算前一夜只是待在家里睡大觉。此刻的黄宗羲也完全能想象得到自己的同僚会刚刚度过的是一个怎样繁忙的夜晚。可眼前的他却也并没有派人去打探消息的意图。在黄宗羲看来作为帝国首相的自己,头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养精蓄锐,然后等待理出头绪的各方势力来他这儿讨价还价。
于是大约在过了三刻钟后黄宗羲终于如愿以偿的在自己的书房里迎来了他的第一位访客。只不过这个访客的身份实在是出乎了他现实的预料。此人赫然就是前一日刚同他一起出现在女皇面前的陈家明。
虽然陈家明的造访让黄宗羲多少觉得有些意外。不过从对方布满血丝的双眼中他还是瞧出了一丝端疑。难道陈家明是连夜从汤山赶回京城的?一想到这里黄宗羲的心思立即就转了十七、八个弯。但表面上他还是满脸堆笑着迎接道:“未知陈会长大驾光临,真是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啊。”
“叨扰黄首相了。”陈家明客气的作了个揖。随即两人各自坐定之后,黄宗羲也不拐弯抹角直接便向对方开门见山道:“陈会长匆忙造访不知所为何事啊?”
“实不相瞒在下今日贸然来访乃是为了组建央行一事。”陈家明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了一份报告递给了对面的黄宗羲。
黄宗羲狐疑的接过了那份报告仔细瞧了一遍之后却不禁为之哑然了,原来这份东西正是之前冯贵交给陈家明的那份有关大兴号的报告。对于这上面所涉及的内容身为帝国首相的黄宗羲自然也是早有耳闻。只是他没有想到陈家明竟会在这种时候以组建央行为借口来同自己谈论大兴号的事。当下黄宗羲便不动声色的抬起头。做出一副十分吃惊的模样向对方反问道:“陈会长,这……确有其事吗?”
陈家明心知对方是在装聋作哑,可此刻却也不好发作。只得点头答道:“确有此事。”
“真没想到朗朗乾坤竟会发生这等骇人听闻之事。”黄宗羲连连摇头唏嘘道。心里这会儿却已是乐开了花。他心想你们香江商会不是神通广大吗?怎么也会在阴沟里翻船啊。不过幸灾乐祸归幸灾乐祸,既然陈家明亲自跑来找了自己。自己这边自然也得有所表示才行。想到这里黄宗羲立即摆出了一副宽慰的样子劝说道:“老夫是相信贵商会的诚信的。相信这种事随着调查的深入总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所以陈会长你也不必太过在意此事。毕竟组建央行才是陛下指派下来的大差事啊。”
然而陈家明的脸色却并没有就此放松下来。却见他依旧紧绷着脸以一种异常严肃的口吻说道:“黄首相,倘若此事关系到朝廷组建央行呢?”
听陈家明这么一说黄宗羲的脸上可有些挂不住了。在他听来对方这完全就是在威胁自己。而且这个威胁也算不上高明。因为他实在想不出嘉定的那个骗局对组建央行会造成什么影响。考虑到这一点。黄宗羲此刻的心绪也就更为笃定了。只见他自顾自的整了整袍衫道:“哦。会有这事?陈会长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关系到信誉的问题在下从不认为是小事。”陈家明不甘势弱道。
“信誉?啊。确实。嘉定发生的这桩骗局很有可能会影响到香江商会的信誉。”黄宗羲说到这里微微扬起了头道:“不过倘若如此的话,由朝廷来将香江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的举措未尝不是帮助商会摆脱尴尬的一个契机。”
黄宗羲之所以会这样讲完全是有其原因的,早在姚启圣还在京畿周围转悠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到了来自嘉定的风声。不过黄宗羲却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选择了“顺其自然”。为此他推荐了拥有东林背景的姚启圣充当特使,默认陈子龙等人这些日子以来的一切活动。在他看来发生在嘉定的那桩骗局可大可小。完全能拿来充当同商会讨价还价的筹码。更何况他本人甚至都不用为这件事而亲自出面。
然而陈家明却显然并不这么想。眼看着对面的黄宗羲一副神定气闲的模样,陈家明觉得对方现在简直就是在“玩火”。真是的!这些官老爷什么时候能不再那么的自以为是。在心中如此嘀咕着的陈家明深深的吸了口气平复了情绪之后,不禁正色道:“黄首相。现实恐怕没有这么令人乐观吧。诚然朝廷能以整市场为由顺理成章的接收香江银行。”陈家明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加重语气道:“甚至以此为由监管香江商会,但是首相大人,你认为外界的百姓会如何看待此事?大人难道不怕到时候出现挤兑吗?”
“挤兑这样的事当然是有可能发生的。”黄宗羲轻描淡写的说道:“不过老夫也相信帝国的百姓是明事理的。只要朝廷及时说明情况事态很快就能得到控制。”
“那如果是在别有用心之人的唆使之后呢?”陈家明反问道。
“别有用心之人?”黄宗羲不置可否的侧目道。他当然清楚陈家明指的是谁。也知道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得知女皇准备将香江银行五成股份让给朝廷后,嘉定那边的利用价值在黄宗羲的心中已经大打了折扣。只是他本人并不打算就此让香江商会躲过一劫。
眼见对方还在同自己打着太极。陈家明心知倘若自己再不拿出一点实质的东西。恐怕对方的耐心也将耗尽。于是他当即打起了精神诡异的一笑道:“那些小伎俩自然是逃不过大人的法眼的。不过恕在下直言有些事情恐怕大人还不清楚吧。”
黄宗羲果然是有些不耐烦了。却见他眼皮也没抬就干脆的反问道:“何事不清?”
“香江银行目前没有足够的储备金应付大规模的挤兑。”陈家明的回答同样干脆:“当然,如果大人能保证嘉定的事不会造成大规模挤兑的话。以香江银行目前的储备对付一定规模内的挤兑还是没问题的。”
这下可算是轮到黄宗羲头痛了。倘若事实真像陈家明所言,那情况确实是不妙的很。这倒并不是说黄宗羲害怕香江银行无法应对挤兑。他所真正担心的是那些“别有用心”者从背后捅来的刀子。别看此刻的黄宗羲神定气闲的坐在这里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其实他心里十分清楚一旦局势出现反复自己可能首当其冲的就会成为受害者。
不过黄宗羲终归是执掌朝堂的一国之相,心头纵有千般思绪亦始终保持着镇定。只见他不动声色的失声笑道:“陈会长说笑了吧。堂堂的香江银行怎会没有钱呢。这话若是说出去恐怕连三岁的孩童都不会相信吧。”
“黄首相,虽然这事听上去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可惜这确实就是事实。”陈家明说到这里抬起了头注视着对面的黄宗羲一字一顿的说道:“这一点在下可以以身家性命做保证。”
眼见陈家明说得如此信誓旦旦,饶是黄宗羲城府再深。此刻也不得不为之动容了。在沉默了半晌后他最终迟疑的向对方求证道:“陈会长能否说得更清楚些?老夫实在是不明白富可敌国的香江银行为什么会说没钱就没钱了呢?”
“黄首相误会了。现在并非香江银行没有钱。只是没有足够的现金应付挤兑而已。”陈家明淡然的纠正道。从黄宗羲的神态上他看得出主动权已经落到了他的手中。
“不管是何原因。老夫现在都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黄宗羲的语气瞬间充满了杀气,“还有此事陛下知晓吗?”
命运的抉择 第三百五十七节 为选举太冲应联手 探圣意辟疆会小妾
从黄宗羲那严厉的口吻上陈家明意识到自己该点到为止了。只见他向着对方微微欠身道:“家明怎敢欺君。此事陛下自然也是知晓的。其实以香江银行目前的业务拓展速度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十分正常。大人也知香江银行的业务不仅限于中原。为了帮助帝国在海外特别是欧洲谋取利益,银行这些年的精力都放在了海外。但大量的贷款让帝国控制欧洲各国的同时也使帝国大量的金银滞留海外。毕竟在海外真金白银才是硬通货。”
“陈会长的意思是说香江银行将大量的资金都拿去放债了?”黄宗羲铁青着脸问道。此刻的他虽相信了陈家明的解释。但一想到如此重大的情况他这个堂堂的帝国首相竟还被蒙在鼓里。这让黄宗羲心里多少有那么点不是滋味。甚至还更加坚定了他想要将香江商会收归国有的想法。因为在他看来倘若香江银行在海外的业务是由朝廷来安排的话。根本就不会出现眼前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于是强忍着心中的不快,黄宗羲咳了一声转口问道:“若是那样的话。也请会长据实向老夫说明现在香江银行在国内究竟可以调动多少黄金?”
“在四个月内本土可调动五万两黄金。因为从南洋调拨资金回本土救急需要四个月的时间。要是从欧洲调拨资金的话最快也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陈家明面不改色的说道。此刻的他虽没有夸大事实却也隐瞒了不少东西。至少他认为女皇允许自己组建新银行的事暂时不适宜告知眼前的首相大人。
“唔,这么说来应付寻常业务确实没有问题。”黄宗羲听罢在暗中舒了口道。陈家明所述的情况至少比他自己想象中的情况要好得多。正如对方所言只要不出意外,特别是宗族世家之类的大主顾的巨额提款,那香江银行的目前的经营状况还尚可算是优良的。事实上若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事发生的机率本就极其低微。然而只要一但牵扯上政治,那可就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了。
眼见对方脸色稍霁,陈家明这才不失时机的唱了个高调道:“所以在下今日才来向首相大人禀明情况。不管怎样早做防备以防万一总是没错的。”
向我禀明情况?以前香江银行顺风顺水的时候怎么不见尔等跑来坦诚相告。黄宗羲一边在心里头冷哼着。一边却又不得不接受陈家明的提议。毕竟在名义上黄宗羲所处的复兴党与陈家明所代表的岭志财阀属于同一个阵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岭南财阀的攻击也可视做为对复兴党的挑衅。更何况眼瞅着国会还有一年就要召开,立志要连任的黄宗羲更是不能坐视任何可能影响到复兴党以及他本人名誉的事情发生。想到这里黄宗羲当即摸着胡须颔首道保证道:“嗯,老夫明白了。陈会长请放心。嘉定的那件事老夫一定会秉公处理。决不因任由流言蜚语中伤商会。”
“黄首相如此申明大义真是吾等商贾之福。”陈家明微微欠身道谢后,又突然将话锋一转故做为难道:“只是光是如此恐怕还不足以稳定局势。依在下看来如今最稳妥的办法还是由在下陪同大人前往汤山向陛下禀明实情的好。”
你们商会惹上的麻烦。凭什么要老夫一起去趟这混水。黄宗羲在心中轻蔑的冷哼道。若是换在从前他完全可以同陈家明继续打太极直到将这件事推搪回去。然而此时的他却忽然转念一想。不禁开始揣摩起女皇的心思来。要说女皇不知道嘉定的事那是不可能的。而香江银行的目的的经营状况想必女皇也一定是心知肚明的。可既然如此女皇又为何没有做出任何反映呢?甚至昨天还若无其事的同自己与陈家明畅谈设立央行之事。倘若陛下完全了解情况她又为何要偏偏选在这档口上将香江银行改组为中央银行。以陛下的才智不可能看不到这背后的危机啊。难道说陛下根本没有将嘉定的事放在心上。或者更为准确点说是根本没有在乎东林党在背后搞的那些小手脚……
就在黄宗羲低着头暗自揣摩圣意之时。对面的陈家明同样也在揣测着他的态度。不可否认自己最后的这段要求确实有些过头。可如果不说服黄宗羲同自己一起去见女皇,那今天他就算是白来了,说实话,对于自己之前的失误陈家明直到现在还在耿耿于怀。他当然不会自负到认为女皇对底下发生的事一点都不知晓。但事情终究是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因此在他看来将拉上黄宗羲是绝对有必要的。
不过事情终究还是按照陈家明期望的那样进展了。却见黄宗羲在考虑了半晌后开口答复道:“那好吧,老夫可以陪会长去汤山走一趟。不过在此之前老夫还得先去司法院调核查一下情况。毕竟对于嘉定那边的情况老夫也不是很清楚。”
话说这边陈家明披星赶月的赶回京师。那边冒辟疆也日夜兼程的来到了汤山行宫。当他走下马车时天色已经开始昏暗了。而对于突然出现的丈夫董小宛多少有点意外。不过很快的她便以一个女子最大的热情迎接了自己男人的到来。毕竟这对夫妻来说两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面了。有道是小别胜新婚无论是对冒辟疆。还是对董小宛来说完成身与心的结合远比其他一些事情更为重要也更为的迫切。
入夜时分在完成一遍又一遍的高潮之后董小宛心满意足的趴在了丈夫的胸膛上。这个曾经让她迷恋的身体而今已经变得有些松弛起来。不过这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默契。甚至董小宛还十分满意目前的这种状态。须知无论她如何才貌双全。如何在宫中受女皇器重。都无法改变身为“妾”的身份。在冒家人眼中她始终都是个出身青楼的女子,是一个仅比婢女稍微高一点的小妾。倘若她像其他姐妹那样嫁入深院相夫教子总免不了会因为自己曾经的身份而被人轻贱。相比之下像她现在这样与冒家保持一定的距离的状态则要理想得多。甚至李香君还私下里对她能理直气壮的不进冒家大院羡慕不已。
不过而今的董小宛终究不再是当年那个天真浪漫的小女子。多年的宫廷生涯让她对政治的气味多少也有了些感触。只见她一边枕着丈夫的胳膊一边怯怯的开口问道:“老爷今日来陪妾身,妾身真是欢喜的紧,只不过汤山离京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老爷这么做莫不会影响衙门的公务吗?”
望着怀里小鸟依人的董小宛。冒辟疆不禁心神一荡心想还是小宛最是贴心温柔。再一想自己今日前来的目的他又忍不住有了些许的愧疚,却见他回过头冲着怀里的可人儿柔声说道:“这些日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