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罢这番侃侃而谈在场的多数议员都流露出了赞许的神色。然而王夫之却在这个时候微微动了动眉头。只见他寻声望去发现发表这段建议的乃是来自广东的议员严世仁。此人在国会之中素以八面玲珑著称。同香江一系的财阀也是往来甚密。老实说当初看到他也来养心殿时。王夫之也是着实吃了一惊。因为在他看来以严世仁的一惯态度是绝对不会参加这样一个有碍商会“生意”的会议的。而此刻眼见严世仁又如此热中于发言,一时间王夫之心头疑惑的阴影不由的扩展得更大了。只不过他还没有想明白来世仁为什么要这么做。

  正当王夫之暗自揣摩严世仁的意图之时。孙露亦在回味对方的话语。不可否论严世仁这番话说得可谓是有理有据,滴水不漏。难怪会得到那么多人的附和。不过孙露本人却对让朝廷直接参与股市动作的做法持保留意见。在她看来商业活动只要一但沾上了行政控制就免不了会滋生出腐败的毒草。更何况是执行的一方是帝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内阁;而被控的一方是几乎囊获帝国一半财富的股市。孙露自负自己不是圣人,也不敢奢望自己能聘请到“圣人”来为自己做事。而今最让她欣慰的莫过于朝中的大臣都没有触碰股市。这其中固然有读书人的矜持,更大的原因则是来自于黄宗羲等内阁大臣的身体力行。当然黄宗羲等人的行为追根究底也是孙露告戒的结果。但不管怎样内阁目前的表现确实有着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一但让内阁却管理股市,那孙露可就真的没那份自信说自己的臣子没有湿过鞋了。

  想到这里孙露不由对着在场的众人扫视了一眼。却意外的发现有两个人的神情与其他人有着不小的差别。他们便是王夫之与陈邦彦。却见王夫之剑眉微拧似乎在思虑着什么。而陈邦彦却是面若沉水一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于是孙露一边在心里打起了腹稿一边则向陈邦彦询问道:“陈老,这件事您怎么来看?”

  眼见女皇问到了自己陈邦彦脸上的表情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却见他恭敬的向孙露一拱手道:“陛下圣明,一切自会有公断。”

  这算什么回答?听完陈邦彦的回复在场的几个议员不约而同的都在心里嘲笑起了他这个议长来。心想他当年在做首相的时候在皇帝面前就是出了名的“应声虫”,此刻做了国会议长也不过是尔尔,刚才那番话真是说了等于没说。

  然而孙露在听罢之后却像是下了决心似的。只见她点了点头果断的下令道:“如此仓促立法与我朝的法制不和。不过若是上国会能通过八成的票数,朝廷还是可以先实行一下暂行条例的。所以诸位先生此事还是得先劳烦国会审议了。”

  *************

  “哦,陛下真的那么说。”

  “是的。这都是属下从严议员等人口中套来的。几人的话语都没有出入。应该是陛下的原话。会长您看这事该怎么办?”

  摇曳的烛光下陈家明紧锁着眉头倾听着冯贵有些喋喋不休的述说。自从杨开泰过世之后他便摇身一变成了陈家明的心腹爱将。面对如此快的转变,人们在惊讶之余也不禁由衷的感叹世事无常。不过陈家明本人并不在意外界对冯贵的评价。在他看来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做事的人而不是一个朋友。只要冯贵能把自己交代的事做好了,就算整个商会的人都厌恶于他也没关系。而这也是女皇当初任用冯贵的一大原因之一。

  “那陈议长有什么表示?”陈家明想了一想问道。

  “陛下曾经向陈议长询问过他对此事的看法。”冯贵说到这里努了努嘴不屑的说道:“不过那个老狐狸只说了句‘一切自会有公断’就算是敷衍过去了。”

  陈家明听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表情丝毫没有小窥陈邦彦的意思。过了半晌之后他终于舒了一口气苦笑道:“看来还是陈议长了解圣意啊。我等说白了不过只是陛下棋盘上一枚棋子而已。一切自然都得听陛下圣意。”

  对于女皇冯贵自然是不敢有半点亵渎。但面对眼前的陈家明他却并没有其表面得那么顺从。在他看来陈家明的那句话、那种语气是十分值得回味的。冯贵不敢说陈家明的这话带有不满的情绪,但至少其中含有着某种感叹。于是冯贵当即便试探性的向这位香江商会的实质管理人开口道:“会长,话可不能这么说。陛下虽一手缔造了商会。可这些年会长您为朝廷为商会可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反观陛下这些年却是很少再来过问商会的事。由此可见正是会长您经营有方陛下才如此放心的将商会交给您打理啊。”

  面对冯贵一半是真心一半是奉承的话语,陈家明却只是淡淡的一笑道:“你别看陛下而今已很少过问商会之事。但吾等的一举一动却从未脱离过陛下设想。其实这些年我也不过是在按照陛下的心中的图纸建造陛下想要的金融帝国而已。”

  “是,是,是。会长说得是。”冯贵唯唯诺诺的点着头,却又冷不丁的又探问了一句道:“那会长您看这事该怎么处理呢?”

  “既然陛下让国会来审议此案,事情就好办多了。反正我不希望到了投票那天发生什么不和睦的事。”陈家明冷冷的嘱咐道。

  “是,会长。属下明白了。”冯贵立刻会意的领命道。就同议员打交道来说冯贵可能是香江商会之中最得心应手的一个人了。这一来是因为他在商会中的资历较深熟悉帝国的各界的潜规则。二来则是他为人左右逢源特别擅长攻人弱点。对冯贵来说为商会游说、买通议员。比如允诺给议员相应的股份。都不过是他日常应酬的一部分内容而已。除了像顾炎武那样的茅坑石头。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地方议员都会给这位香江商会的冯掌柜几份薄面。因此在冯贵看来眼前的这件事办成功也只是时间上问题而已。想到这儿他不禁有些得意的向陈家明献媚道:“恭喜会长。陛下有心成全商会。看来这次事儿十有八九是成了。”

  然而陈家明却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道:“冯掌柜。陛下的心思并不是你我能揣测得出的。你只要办好眼前的事就行了。至于那事成不成还得看最终的结果。”

  事实正如王夫之在养心殿疑虑的那样严世仁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而他向女皇进言的那段话语也并非像王夫之等人那样是为了抑制股市升稳。恰恰相反严世仁的举动其实是受了香江商会的授意。原来随着中华股市的日益繁花以及朝廷在海外的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垂涎于这个新的领域。就像严世仁在皇宫中向孙露报告的那样,许多民间的小商号受香江商会股份大幅度上扬的影响,在没有朝廷特许权情况下也开始发行起了股票。这种做法虽不违反法律。但谁都明白百姓购买股票大多是冲着朝廷的特许权去的。而那些小商号不是在自家的名号上做手脚,就是向人暗示自己有特许权。总之他们不过是在同朝廷的律法打擦边球而已。

  如果光是如此那些小商号在背后做的那点小动作还不会引起香江商会的注意。然而随着民间小商号发行的股票越来越多。香江商会等大型商会的股价也随之受到了影响。就目前的情形来看中华朝的股市虽然火热,香江商会股票却已经出现微微下跌的情形。虽然最后在商会的操纵下股指很快又上扬了。可陈家明等人却已经深刻的意识到了小商号发行的股票已经开始损害到香江等持有特权的商会的利益。对此握有特权的财阀们自然不会就此放任不理。而最为直接的解决之道就是立法禁止民间没有特许权的商号发行股票。严世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肩负商会委托的重任前往大内向女皇进言的。

  就目前来看女皇将立法之事交由国会审议。似乎确实如冯贵所言是在为商会大开方便之门。可照陈家明对孙露的了解来看事情却又不像是那么简单。因为历来只要对市场有利的举措孙露每每都能抢在众人的前头定下完全之策并交由底下的人来实施。哪儿会像这次出他人来牵头。此外另一条让陈家明忐忑的问题是孙露对股市的态度。直到今日女皇还没有任何想让内阁插手股市的意愿。在外人看来女皇的这一举措似乎是为避嫌。可在陈家明眼里孙露迟迟不肯让内阁管理股市,却更像是在吝惜朝廷的信用。

  难道女皇对股市没有信心吗?忽然间一个大胆的念头从陈家明的脑中一闪而过。不过他很快就将这个想法抛到了脑后。建立股市以及用债券兑股票的做法都是女皇想出来的。她并没有理由对自己制定的计划没信心。想到这里陈家明的脸上又露出了他一惯的自信笑容。





命运的抉择 第三百二十一节 小酒馆韩帐房醉酒 英武殿夏将军答辩



  相比大人物们的运筹帷幄,在这个风云变换的时代小人物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悲欢离合。由于不像后世那般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弘武十四年十一月的江南大地早已被一片雪白所覆盖。南方的冬天虽不及北国的冰天雪地却有着一骨子钻人骨髓的湿冷寒气。这一日吴淞港内依旧像往常一样停泊着大批的船只。那一面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竹架风帆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只停在水面上的白色蜻蜓。刚刚下完工的苦力们照例一头钻进了码头巷间的一家简陋的酒坊。在这种湿冷天气没有比一碗温热的黄酒更能舒解码头苦力一天的辛劳了。 

  不过此刻的酒坊之中有一个人显然不是为了暖暖身子或是轻松一下而来。只见他独自一人窝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之中,面前油腻的方桌上横七竖八的摆着五六个酒瓶。任何一个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冲人酒气。然而当人们看清此人的面容之后,原本的厌恶之情很快就会被一脸的惊讶所替代。因为他们发现眼前这个醉醺醺的汉子正是码头上最老实的韩帐房。而这个公认只要喝一口酒就会脸红的酸书生此刻却抱着一堆酒瓶子喝得酩酊大醉。 

  “咳,掌柜的,你说韩帐房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会醉成这样?”一个不明事由的酒客瞪大着像见了鬼似的眼睛向酒坊的老板打探道。 

  “怎么你不知道吗?韩帐房老婆跟人跑啦!”酒坊老板回过头回答道。似乎是为了怕刺激对方他还故意压低了声音。 

  “跑了?什么时候的事?”另一个好事之徒跟着凑了上来问道。 

  “就在前几天吧。听说韩帐房从京师回来后就发现老婆不见了。后来不知是谁告诉他看到他老婆同一个长大胡子的汉子上一条去南洋的船。这下可好,你瞧这老实人就变现在这模样了。”酒坊老板略显八卦的向周围的好奇者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众人异口同声的点头道。随即又听人追问了一句道:“哎,他老婆是不是那个喜欢在发髻上插红花的小娘子。” 

  “可不是嘛。就是那个女人。”一个苦力模样的男子酸溜溜的说道:“不过这种事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那些个娘们不就是喜欢同跑船的一起跑路嘛。” 

  此人这话一出立即就引来了周围众多码头苦力的一致附和。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这样的事情在码头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相比一辈子在码头上搞货卖力气的苦力。“见识广博”又时常带回些新鲜玩意儿的水手显然在这里更能受女人们的欢迎。不过韩半瓶的情况多少有那么点特殊。这不立即就有人开口反驳道:“别瞎说了。韩帐房是什么人。人家可是堂堂的秀才啊。是在行会里当差的帐房哪儿是咱这些人比得的。” 

  “对啊,掌柜的你莫不是听错了吧。” 

  “是啊,韩帐房对他老婆可是出了名的百依百顺从不打骂动粗。这样的好人老婆怎么会跑掉呢?” 

  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酒坊老板不禁有些犯恼起来,却见他涨红着脸争辩道:“韩帐房当然是好人。可这世道是好人又怎样。踏踏实实做好人就能升官发财了吗?告诉你们拐走韩帐房老婆的那个家伙可是在京师中华门贩债券赚了一大票的机灵人。” 

  酒坊老板这话一出,立刻就封堵住了所有人的质疑。这些苦力虽没有见过什么大场面,但在码头的耳融幕染下自然是知道“中华门”三个字意味着什么。于是刚才还问得起劲的众人立即长吁短叹着四散了开来。在他们看来有些事情是争也没有用的,因为这就是“命”。在金钱的面前有些人连忠孝都可以抛诸脑后,更何况是夫妻之情呢。 

  而正当酒坊里的食客起劲的谈论着这场令人愤慨而又无奈的事件之时。作为当事人的韩半瓶却像是什么都没听到似的将酒当作白水一样往他那早已发麻的嘴里灌。就这样两三口之下又一瓶黄汤下肚。韩半瓶撒气似的把酒壶一甩冲着酒坊老板嚷嚷道:“掌柜的再来一壶!” 

  眼见韩半瓶喝成了这副模样,饶是那酒坊老板再怎么想赚钱此刻也忍不住向其劝说道:“韩帐房还是少喝一点吧。老婆跑就跑了吧。为这事喝坏了身子可不好。你今天已经喝得够多的了。” 

  “少废话!什么喝了不少!连你也瞧不起老子吗?”双眼通红的韩半瓶说罢从自己的腰间取下了钱袋往桌上粗鲁的一摔道:“这些钱够付这里所有人的帐了吧?” 

  “够了。足够了。”酒坊老板两眼闪着贪恋的光芒掂了掂钱袋道:“还有的找呢。不过刚才你打碎的瓶子可也得记在帐上啊!” 

  韩半瓶丝毫没有在意酒坊老板的最后一句补充,在听到还有找时,他立即满嘴酒气的摆手道:“不用找了,剩下的全给我打酒打包。” 

  眼见韩半瓶出手如此大方,酒坊老板自然是眉开眼笑。而其他受益者固然为有一顿免费酒水感到高兴。却也忍不住向请客者投去了怜悯的目光。“哎,你说韩帐房是不是疯啦?”一个年轻人小声的向自己的朋友嘀咕道。而他的朋友也立刻以抱以相同的口吻附和道:“我看也是。” 

  正当此二人嘀咕之际,酒坊老板已经手脚麻利的打好了烧酒。只见韩半瓶一把接过了酒瓶踉踉跄跄的走到了门口。却突然把身一回向着正要数钱的酒坊老板问道:“掌柜的你刚才说踏踏实实做好人发不了财?” 

  被韩半瓶突然这么一问的酒坊老板先是怔了一下,随即便苦笑着回道:“至少在这里是吧。那些凯旋而归的提督们不也是个个杀人如麻。” 

  “那女人真的很喜欢钱吗?”韩半瓶依在门口又问道。 

  “我不是女人,我也爱钱。”酒坊老板粗俗却不乏厚道的答道。他的话立即引起了在场人等的一片哄笑。这些人或许没读过书。或许在某些人眼里只是些不知礼仪廉耻的白丁,但他们无疑是诚实的。也是宽容的。 

  “哦,是这样啊。那等我日后发了财,身边一定也能美女如云了吧。”韩半瓶说罢便放声大笑着离开了酒坊。 

  望着韩半瓶那近乎疯癫的背影。酒坊老板先是一楞随即便摇着头喃喃自语道:“看来确实是疯了啊!” 

  毫无疑问此刻的韩半瓶在众人的眼里是一个倒霉的丈夫、一个失意的酒鬼,一个可怜的疯子。但韩半瓶却清楚自己既没有醉也没有疯。事实上他比刚才酒坊里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醒。如果勤劳换不来财富。如果诚恳换不来尊重。如果不事生产的投机者能被人顶礼膜拜,那他韩半瓶又有什么理由继续恪守忠孝仁义。 

  “骗子!都是一帮道貌岸然的骗子!”韩半瓶猛的又灌了口酒咒骂道。可他那被酒精浸红的双眼却在刹那间迸发出了异样的光芒。既然这世上充满了投机的骗子。那又何必在乎再多自己这么一个呢。只要有那份东西自己就一定能上演一出令那些大人物们瞠目结舌的好戏吧。只要一想到那个从京师带来的包裹,韩半瓶浑身上下就像被火炙烧一般燥热。不。此刻的他本身就是一团火,一团由仇恨与愤怒揉炼而成的烈火。 

  三日后的清晨,吴淞港照例又迎来了繁忙的一天。可漕行帐房的一个位置却始终空空如也。谁都不知道位置的主人他去哪儿了。帐房的管事在向其他人盘问无果之后,随即便开始打算为了这空位置找新主人了。冬日的暖洋柔和的撒在码头堆积如山的货物上。远处传来了船只进港的钟声。 

  一个无名小卒离开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岗位。另一个无名小卒却正在踏上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夏完淳已然晋升为了准将。但在朝中大臣,甚至国会议员的眼中他也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而已。远征军在西伯利亚所取得的成果在帝国其他殖民地的成绩面前就像烛火对烈日一样,丝毫引不起朝中大员与在野财阀们的兴趣。 

  虽然心里十分清楚外界对开发西伯利亚的一些负面评价,以及对自己准将身份的种种质疑。但这丝毫没有让夏完淳踏入英武殿时表现出任何的局促或畏缩。这一来是因为他对女皇的决断充满了信心,二来则是夏完淳知道自己的肩上还担负着战友们的重托。为了不让远在冻土的战友们的心血白费,他必须得要完成眼前的这桩任务。 

  “夏将军。根据报告上所言,此次卫拉特汗国同沙俄以鄂毕河为分界线。沙俄控制河西岸,卫拉特汗国控制河东岸。可是依照军部的计划苏赫巴鲁不是应该带领准格尔人在乌拉尔山以西立国吗?如果老夫眼睛没有花的话这鄂毕河在地图上显示应该是在乌拉尔山的东麓不是吗?”大殿之上工商尚书罗胜率先发出了严厉的责问道。 

  而夏完淳却似乎是早料到了对方会有这么一问。只见他不紧不慢的拱手回答道:“回罗尚书。就目前来说卫拉特汗国确实仅限于乌拉尔山以东。而我军也只能算是刚在该地区站住脚而已。” 

  “年轻人你是个诚实的人。”罗胜听罢点了点头赞赏道。如果按照前朝武将的习惯碰上这种情况就算不吹个斩敌上万。也得在疆域划分的问题上耍点小手段。例如辩称卫拉特汗国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北冰洋上拥有出海口。然而夏完淳既没有夸大战功,也没有为疆域的划分问题做任何的详解。而是十分详细的将真实状况原原本本的公布给了在场的众人。当然如果夏完淳好大巧若拙喜功或是想要遮盖真实情况的话,那他得到也只是自取其辱而已。因为对于西伯利亚那边的情况罗胜心里也多少有那么一点儿数。不过赞赏归赞赏。罗胜接着便将更为严厉的质问抛出来道:“不过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尔等这次的行动在实质上是失败的?因为陛下当初允诺苏赫巴鲁的封地可是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啊。” 

  面对罗胜发出的刁钻问题。夏完淳依旧是不为所动的冷静道:“根据陛下当年的计划诺苏赫巴鲁应该将势力发展到乌拉尔山以西。而我朝则与他们以叶尼塞河与鄂毕河为界。而今卫拉特汗国已立,我军也在托木斯克与叶尼塞斯克设下了基地。因此计划至此只完成了一半而已,要完成下一半的计划就必须进一步巩固我军在当地的驻防。” 

  “巩固驻防?老夫是否可以将此理解为向西伯利亚增兵?”罗胜眉毛一挑反问道。 

  “是的,尚书大人。凭现在远征军一个团的编制固然能威吓当地的土著。但我朝想要在西伯利亚站稳脚跟。乃至继续西进。光靠这么一点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 

  “远远不够,夏将军你好个狮子大开口啊!”这一次发话的是外务部的李尚书。却见他冷笑着向夏完淳摇头道:“你们这些将军总是张口闭口的说要武力压制,根本不体谅后方补给的压力。依老夫看我朝既已取得了先机。而那些个罗刹人也敬畏我天朝的威严。不如就让朝廷派使节前往沙俄通过外交手段来迫使对方做出让步。” 

  在听完李启新的这番见解之后,在场的不少官员都跟着点头附和起来。显然在他们看来李启新的建议十分符合礼仪之邦的一惯作风。然而同样进士出身的夏完淳却根本不吃这一套。却见他不依不饶的反驳道:“尚书大人,外交手段也是建立在强大的军事基础上的。如果我军没有在托木斯克与叶尼塞斯克给了罗刹人不小的教训。恐怕俄主到现在都不可能回复朝廷的国书吧。” 

  “你,你的意思是说,朝廷在西伯利亚取得的成绩以及罗刹人恭顺的态度都是尔等的功劳吗?”李启新吹胡子瞪眼的责问道。事实上这次罗刹人的表现也确实让外务部尴尬不已。须知原先外务部一直以罗刹人野蛮不逊为理由来解释先前几份国书在沙俄石沉大海的原因。可谁知道这真打了起来那些个五大三粗的罗刹鬼子竟如此不堪一击。而俄主更是在失了两座城池之后便忙不迭的派人求和来了。 

  “不敢。末将等只是照命令办事而已。如果没有后方的支援。我军现在可能连叶尼塞河也到不了。”夏完淳谦逊的回答道。 





命运的抉择 第三百二十二节 听介绍群臣议沙俄 两阁臣殿外互探底



  夏完淳谦和的态度多少缓各了英武殿上的气氛。却听一旁的外务尚书甄旭升适时的将话题一转道:“那依夏将军在西伯利亚接触的情况来判断,朝廷这次需要向西伯利亚增派多少兵力最为合适呢?” 

  “回甄将军,依末将所见朝廷需要向西伯利亚增派的不是精锐的战斗部队。而是既能在当地屯垦又能具有战斗力的移民。至于西伯利亚的防务则应以修筑堡垒为重。每处要塞的驻军兵力并不求多。中等规模的要寒只需一个班的兵力就足够了。但要塞一定要配备足够的火炮和弹药。以防御来自游牧部族的袭击,并向周边移民及探险提供补给及保护。”夏完淳不紧不慢的回答道。 

  “恩,夏将军的提议十分中肯,不过移民之事关民生。毕竟西伯利亚的荒凉世人共知啊。”身为首相的黄宗羲要摇头开口道。他这话一出口立刻就引来了在场众臣的一致附和。相比中华朝令人咋舌的对外“探索”速度来说,中华朝的移民气氛却远落后于同一时代的欧洲。这也难怪,作为世界强国的国民又拥有着极其浓重的恋土情节。中华百姓在整体的移民兴致本就低于正处于乱世的欧洲人。而千里冻土的西伯利亚又是处于内陆深处,交通不便带来的是贸易的不兴旺。自然是更难吸引人眼球了。 

  似乎是早料到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夏完淳并没有显示出有多么气馁,而是十分镇定的将部队这些年探听到的情况一五一十的向众臣说明道:“首相大人说得没错。相比中原来西伯利亚确实荒芜。但那里有上好的毛皮和丰富的矿藏。此外西伯利亚平原上有着众多河流。他们形成了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一张天然的交通干线网。我等在西进时就发现只要熟悉当地的水道。用不了做多少搬运工作就能从一条水路转入另一条水路。而就在末将离开西伯利亚之时,已经有不少中原的商贾沿着这些水路以之字形尾随而至。” 

  “哦,已经有中原的商贾前往西伯利亚做生意了吗?”黄宗羲嘴里虽在问夏完淳,目光却不自觉的扫了一下一旁的罗胜。却见身为工商尚书的罗胜脸上微微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但转瞬之间他又恢复了平静。 

  “是的。首相大人,据末将所知前往西伯利亚做生意的中原商贾大多来自于晋陕一带。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早在前朝时就已经开始尝试前往这些地区做买卖了。只不过由于前朝边关战事频繁,蒙古各部又对中原心存敌意这些商人才没能继续深入。”夏完淳如实回答道。 

  “既然帝国的商人对西伯利亚的市场有需求。朝廷就应该在为其提供帮助。”这一次发话的是坐在龙椅上的孙露。 

  “遵命陛下,臣等回去后一定照办。”罗胜听罢躬身领命道。工商部虽然掌管着帝国的工商业,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对外贸易上利润丰厚的海路贸易总是比陆路更能受到工商部的关照。但此刻女皇既然亲自发了话罗胜自然也得表一表态度。 

  作为中华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孙露只要下达一道圣谕就能把开发西伯利亚定为中华朝的主要政策。但她却并没有这么做。她十分清楚殖民地的开发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得由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因此直至此刻孙露一直都在作为一个旁观者静静的倾听着臣子的辩论。就目前来看夏完淳不卑不亢注重实际的作风令她十分满意。故而她才顺着夏完淳的话锋嘱咐了罗胜。至于工商部能重视到什么程度那最终还是得视西伯利亚那边的回报率来定。想到这里孙露便将话题引到了沙俄的身上:“夏将军,尔等在托木斯克曾与俄王使节谈判。卿对这个国家有什么看法?” 

  “回陛下,臣以为沙俄是一个野心勃勃,却又色厉内荏的国家,其一方面想要对外扩张,另一方面却又碍于军事实力有限,于是只能饶开南方强国从荒芜的北方沿北冰洋深入西伯利亚。”夏完淳说到这里顿了一顿。随即补充道:“此外,据臣观察发现沙俄的君主并非大权在握之辈。” 

  “哦,此话怎讲?”孙露饶有兴致的问道。其实有关沙俄的内部情况。她早已通过香江商会在欧洲的谍报网进行过了一番的调查。自然也清楚年轻的沙皇被架空的现实。不过她还是希望能从夏完淳的口中听到一些更为细节化的内容。 

  “回陛下,我军与俄军约莫在交战一年多以后俄王方面才派遣使节来与我军谈判。而在此期间周边的俄国商人乃至俄国贵族都无一例外的来被我军占领的托木斯克做生意。甚至还有一些俄国领主公开向我军兜售粮食。而这其中也不乏一些来自俄国首都莫斯科的商人。此外俄使在来托木斯克谈判之时,沿途的也没有受到什么像样的迎接。因此臣等当时就怀疑西伯利亚的一些领主与头人是否真的听命于俄王。”夏完淳想了一想后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夏将军的意思是说割据?”黄宗羲以中国人习惯考虑道。 

  “是有这种情况。”夏完淳点头附和道。 

  但孙露对此却并不在意。因为她十分清楚这样的情况在欧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特别是像沙俄目前这种若小的情况下。地方处于高度独立的状态十分正常。事实上明白这一点的不止是孙露,如果是龚紫轩在场的话同样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只不过目前这位帝国的殖民司长并不在南京。这样一来在朝堂之上孙露也就少了一个精通欧洲事物的大臣来商谈。于是孙露打算借用这一次的机会为自己的臣下拓宽一下思路。却听她悠然的向夏完淳反问道:“那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朝廷与俄王签定的和约并不一定能约束到西伯利亚的俄国贵族?” 

  夏完淳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似乎明白了什么似的躬身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