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孙露忙着她的东亚诸国行的同时中原的战场上战火也开始愈演愈烈了。自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取得了朱仙镇大捷后。他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趁势攻占了湖北、河南大部地区后,拥兵号百万。遂于襄阳设置任官,李自成被拥为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同年五月,李自成招部下集议推翻明王朝的作战计划;决定先取关中,再攻山西;然后直逼京师。也就在此时,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任命孙传庭为兵部尚书,调集河南、湖广、四川等七省明军约 10余万(号称40万,汗~~~);分进河南,向农民军发动进攻。于是在崇祯十六年的八月,一场农民起义军与明军主力的生死决战就在汝州拉开了序幕。
  当农民军得知明朝主力来袭,许多人都诚惶诚恐起来。但李自成对此却沉着应对立即改变部署;派兵一部往阌乡迎战;诱使明军主力至河南中部决战。同时,为阻击四川明军进入河南,又在内乡县一带加强防守,掩护翼侧的安全。
  八月初十;孙传庭果然率师抵达阌乡。于是农民军且战且退;先走陕州,再退渑池,接着又经洛阳向郏县、襄城转移。但在九月初八,明军进抵汝州,由于农民军都尉李养纯叛降。李自成的计划就此透露。孙传庭根据其提供的情报,立即命主力进逼襄城。九月十四日明军进至郏县西南;与此同时,孙传庭又派一路兵马从间道袭陷宝丰和唐县,血腥屠杀了当地的农民军及其眷属。
  而另一边李自成为了再次创造歼敌条件,一面在郏县、襄城之间,依托深沟高垒,坚守不战,以疲惫明军;一面派出精锐,袭取汝州西北数十里的白沙,切断明军粮道。由于连月来河南普降大雨;道路泥泞,致使明军运输困难,粮食奇缺;军心慌乱。九月二十一日,汝州的明军突然发生哗变。孙传庭不得已遣一部在后掩护;亲自率领大部队回洛阳筹粮。但是前军一动;后军就更加恐慌,纷纷逃散。见时机成熟的李自成乘机挥师杀向明军。次日;农民军骑兵与步兵密切配合;在汝州、郏县一带包围明军,并展开激战。战斗中明军用来专门对付农民军骑兵的“火车营”,首先仓皇溃退;3万辆载有火炮、甲仗的战车丢弃在路上;挡住了退路。农民军奋勇冲杀,昼夜追击;直达黄河边的孟津,歼灭明军4万余;缴获大量兵器。孙传庭只得率少数随从渡黄河转守潼关。此后起义军分两路进兵陕西,一路经淅川下商入陕南。另一路则由李自成亲自率领大军追击孙传庭潼关。十月初,在农民军多次围攻下潼关陷落孙传庭战死。
  孙传庭战败殉国的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汝州战役的失败标志着明军在中原的主力损失滞尽。加上去年的松山战役的失利。除非调集关外吴三桂的三万关宁铁骑。否则的话明朝已经没有象样的军队能阻止农民军的进攻了。此时京师北京可以说已经完全暴露在了农民军的面前。输红了眼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再次将战败的责任推给了底下的大臣们。首辅周廷儒与吴昌时俱被崇祯下令赐死。而之前周廷儒与吴昌时等人贿赂官员、买通内侍、谎报军情等罪证也一并被他们的反对派全盘揭露。一时间东林党和复社颇为舆论所诟。风雨飘摇的紫禁城又迎来了新的一轮党争。
  此时的李自成则在占领了河南、陕西、山西等大片的中原地区后,为了贯彻“三年不征”政治经济纲领政策,针对明朝地权集中与赋税繁重的情况,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在河南等地到处传播“不当差、不纳粮”的歌谣。但是后来因为“均田免粮”纲领属于平均主义的乌托邦空想,并未真正实行。只是个别地方官曾经实行过改变封建地权的措施。在某些地区还默许农民进行自发的夺地斗争。
  至于军费方面自从攻陷洛阳起,李自成便开始没收福王藩府及宦家巨室存积的粮食和大量金钱,以其中一部分赈济贫民。以后每攻占一个城镇,常采取类似措施。因此他的军饷主要来自这种通过没收明内帑、宗室、勋戚、太监的家产和对明朝官员实行所谓的“追赃助饷”。这样能够做到不扰民而补给充足,但是毕竟不是长远之计,军队庞大需要大笔的开销。所以在占领西安后,李自成继续以“劫富济贫”相号召。但在这一口号下,劫掠平民﹑殃及无辜之事亦时有发生。
  由于农民军的这些激进措施。一时间河南各地的官绅贵族个个惶恐不可终日。于是纷纷放弃原有的土地房产拖家带口的向淮南地区迁移。而在这支狼狈不堪的南迁移队伍中竟还包括着明王朝的藩王福王朱由崧和他的侄儿路王朱常芳。
  17世纪的日本是很菜的~~~柳丁不想因为打日本而打日本。以后攻击日本的计划将牵涉到在大陆上的战争。这些天看了满清进攻路线的地图以及他们的计划。怎么说呢?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啊。竟然在那种情况下也会被他们占领全国。唔~~~悲哀啊~~~实在是


第三章 第十六节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江淮熟,天下足。”
  这首不知流传了多少个年代的古老歌谣道出了淮河两岸的富庶与美丽。淮河古称淮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淮河两岸曾经涌现出众多的文人豪杰。然而淮河又是一条极不幸的河流。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但是真正让淮河变成灾河的是在公元1194年。那年当时的金国统治者在阳武决口黄河,希望以水代兵,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百年的夺淮历史。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淮河两岸民不聊生: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有雨无雨都成灾。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的难民流浪于淮河两岸。
  崇祯十六年的秋天也一样。只不过眼前的这批难民并不是因为这天灾流浪。而是为了躲避兵祸才举家南迁。在这支南迁队伍中有明朝在河南的大小官员、有地主、有学究、有书生。但最引人注目的则末过于明福王朱由崧、路王朱常芳以及他们的家眷队伍了。
  眼前的朱由崧只有身上的那件紫色蟒袍还能揭示他所拥有的地位。现在的他完全就象一只丧家之犬。自从李自成取得朱仙镇大捷之后,意识到明王朝在河南已经大事已去的朱由崧急急忙忙的带着自己的家眷和侄儿朱常芳离开自己的封地向南京逃窜。一路上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他的福王府早就被李自成抄了个底儿朝天。朱由崧可以说已经是身无分文了。要不是明朝的那些官员们还顾念着他是皇族。相信现在的朱由崧连匹马都骑不上。
  “不行了,不行了。孤王真的不行了。张公公,告诉底下人停下来。歇歇吧。”肥头大耳的朱由崧一边抹着汗一边命令道。朱由崧这个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福王朱长洵的长子。在明宗室中的声誉一直都不好。贪、淫、酗酒、不孝、虞下、不读书、干预有司,可以说是五毒俱全。在他看来这几天的逃亡根本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王爷,前面就是码头了。到了码头上了船就安全了。请王爷再忍忍吧。”一旁的张公公安慰道。
  “什么再忍忍。你是王爷!还是我是王爷!死奴才!给我滚!”说完朱由崧狠狠的揣了张公公一脚。张公公“哎哟!”一声摔倒在地。而朱由崧则因为自己太过肥胖重心不稳也翻下了马。摔得浑身是泥的朱由崧不禁大怒抄起马鞭就朝着张公公劈头盖脸的抽去。一旁的众人看着朱由崧暴虐的样子都不敢做声。大概是这些天吃的较少再加上朱由崧缺少运动。抽了没几鞭子他就已经气喘吁吁了。于是几个侍从连忙上去安抚朱由崧乘机扶走了张公公。筋疲力尽的朱由崧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再也不肯起来了。众人见此情形也只好陪他一起停下来了。
  一阵秋风吹过朱由崧不禁抖了抖身子。忽然他仿佛在风中听见了锣鼓声。难道是自己饿昏头产生幻觉了。想到这里朱由崧抬起头对着四周扫视了一下发现其他人也好象听到了锣鼓的声音。不是幻觉?难道是有人来了?该不会那些流寇追上来了吧。想到这里朱由崧象兔子一般“噌”的一声跳了起来。连忙翻身上马。(呵呵,400多斤的兔子。)骑上马的朱由崧很快的就看见从河滩的东南边走来的一支队伍。人数并不多。但个个打扮得人模人样的不想是流寇。
  “程统领,上去问问他们究竟是什么人?”想了半天朱由崧打算还是先试探一下吧。
  “是,王爷。”程统领立马带着几个侍卫跑了上去。
  过了许久程统领便带着其中三个人来道了朱由崧的面前。一个年纪稍大乡绅模样的人带头行礼道:“草民,冯贵参见福王千岁。福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恩,免礼吧。”朱由崧整了整衣服一脸严肃道。看这人的装束该是这里的乡绅了。说不定还能用自己王爷的身份敲这土包子一笔呢。想到这里朱由崧马上摆出了一副贵族的派头。
  “谢王爷。”冯贵起身道:“禀王爷,小人应我家主人的命令。特来此地接王爷到碧云山庄歇息。”
  “哦,你家主人是何人。他怎么不亲自来接本王!”朱由崧疑惑道。
  “禀王爷,我家主人姓孙名露。乃是香江商会会长。现在在广东做生意。故不能来此地迎接王爷。特命小的这管家来接王爷。还请王爷息怒。”冯贵恭敬的回答道。
  “哦,是个商人啊。看来还是商贾懂事啊。”想起一路上自己所遇到的冷遇朱由崧不禁感叹道。“这样吧,程统领你召集众人一同随冯管家去碧云山庄。”
  “请等一下,王爷。”一旁的程统领警惕的反问冯贵道:“冯管家,你家主人如何得知王爷在此的?”
  “我家主人虽为商贾却无时无刻的关心着社稷名生。这次自从得知闯贼在河南等地肆虐成性。想起王爷等人还身处险境。我家主人更是心急如焚。于是便派人多方打听王爷的下落。可去苦无音迅。我家主人为此常常在深夜痛哭流涕。感叹食君之恩,却让身为大明宗室的王爷流落在外。这次离开去广东时更是再三嘱咐小人一定要找到王爷。老天开眼,终于让小人得到了王爷的消息。所以小人日夜兼程赶来接王爷来了。王爷放心碧云山庄一切都已经为打点好了。”冯贵就这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完了上述解释。听得朱由崧是感触颇深眼泪汪汪。一旁的几个妃子更是已经哭得象个泪人了。
  “孙爱卿,忠义感天。孤王一定会重重有赏,重重有赏的。”
  “小人在此代我家主人谢过王爷了。王爷我们还是赶快动身吧。附近有流寇活动啊。”冯贵提醒道。
  “是,是。程统领你还楞着干嘛。还不赶快动身!”朱由崧不耐烦的喝道。
  虽然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碧云山庄心存怀疑,但程统领也不敢违背王爷的命令。于是只好一抱拳带着属下准备去了。
  看着远去的程统领冯贵的嘴角扬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转而对着朱由崧说道:“王爷,小人在前面准备了马车。王爷连日来旅途劳顿。还是坐马车吧。”
  “哦,是嘛。好好,冯管家你可真懂事。日后本王一定重重有赏。重重有赏。哈哈。”说实话朱由崧这些日子以来骑马骑得腰酸背疼的。一听有马车坐当然是觉得如临仙境。二话不说便随着冯贵上了马车。于是一行人随着冯贵等人来到了码头。此时河面上已经升起了薄薄的雾气。冯贵带着众人上了事先停靠在码头的三艘大船渐渐的消失在了薄雾之中。
  *******************************************************************************
  李朝又称“李氏朝鲜”。高丽后期,李成桂等武装力量与士大夫势力灭亡高丽,掌握政权。1392年,李成佳将军建立了李氏王朝。李氏朝鲜的统治者为了抵销在高丽时间占统治地位的佛教影响,用儒教代替了佛教,大肆宣传儒家学说。并坚持以老成持重的中庸政治制度治理国家,利用科举制度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这一时期,科举考试成为社会运动状态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当时社会高度重视研究学问,而鄙视工商业。
  孙露虽然来朝鲜才几天却能深深的感受到儒家学说已经渗透到了朝鲜人的生活中去了。这里的士大夫们对于朱理学说的崇拜甚至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与明朝的士大夫不同。朝鲜的士大夫并不会对原有的儒家学说进行反思。也不会去接受从西方来的外来文化。就象他们的铁甲龟船一样固执而排外。
  例如眼前的这两个朝鲜官吏。孙露打赌这两个人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这个女人加商人。若不是她还有一个大明参军的身份相信他们都不会正眼瞧自己。
  “孙将军,从天朝远道而来。久闻将军之名。久仰,久仰啊。”瞧不起归瞧不起但礼数还是要有的。作为文官的崔真明第一个打破了僵局。
  “那里,崔大人过奖。”孙露客气道。
  “据闻孙将军近日收复台湾。实乃天朝之福。孙将军有此功劳当真可喜可贺啊。”崔真明继续客套道。
  “台湾一战全靠,全系圣上保佑,将士拼命。加之红毛夷不成气候。孙露也只是奉命行事。谈不上功劳不功劳的。”
  “孙将军太谦逊了。”崔真明刚想打哈哈。一旁的武将朴勇浩插口道:“那孙将军也该知道这鸭绿江对岸的胡虏可不比那些不成气候的红毛夷啊。否则也不会有这松山一役了。”
  “啊,朴将军。你这么说太不礼貌了。孙将军,朴将军是个武夫。还请将军多多见谅。”崔真明连忙致歉道。
  看着这两个高丽棒子一唱一喝的样子孙露不禁微微一笑道:“朴将军这是真性情。我最佩服象朴将军这样直率的人了。就象朴将军所说的大明现在在辽东并不占优势。但鹏飞万里,其志岂是群鸟能识?大明久经匪患所累,才会被这些胡虏有可乘之机。区区小贼又怎能翻起大浪来。现在的大明正是休身养息之时。正如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主乃是大明中兴之主。待到他日以大明的国力解决那些胡虏之类的跳梁小丑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听说现在的大明有意同胡虏求和吧。”听了孙露的论述朴勇浩并没多大的反应。
  “朴将军此言差已。大明同胡虏乃是世仇。正可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我大明又怎会求和。想必现在的朴将军也身有同感吧。”孙露不经意间便将话题撤到了朝鲜昭显世子李澄和弟弟大君李膗被满清俘虏做人质的事情上了。
  果然朴勇浩一听孙露说到现在朝鲜王室的痛处上连忙争辩:“世子和凤林大君虽然还在胡虏手中。但总有一天我们会解救两位殿下的。两位殿下一定会回来的。我以一个武人的荣誉保证。”
  “是啊,本官从未怀疑过两位殿下能否回朝鲜。毕竟只要能臣服于胡虏。胡皇或许真的会放两位殿下回朝鲜啊。这样一来朝鲜不是又能迎回昭显世子了吗?”孙露继续激道。
  孙露此言一出朴勇浩立马瞪起了双眼。而一旁的崔真明却微微颤了一下转而陷入了沉思。崔真明的这一小小变化当然没有逃过孙露的眼睛。有戏了,孙露在心中暗暗欣喜。不过表面上她并没有什么表示。而是微微行礼道:“孙露刚才一时激动失言了。请两位大人见谅。不过那件事还请两位大人多多担待。”
  “不,孙将军说的也是事实。这样吧,关于那件事我会向仁宗殿下汇报的。今天就到这里吧。打搅孙将军了。”说完崔真明行了个礼扯了扯旁边还在怒视的朴勇浩说道:“那我们就此告辞了。孙将军不用送了。”
  待到俩人出去后,一直躲在隔壁的陈家明才出来对着孙露说道:“会长,你说他们会同意与我们结盟共同对付满清吗?”
  “会!”孙露肯定道。
  “你就这么有把握吗?要知道他们的世子和大君还在满清做人质呢。他们这么做不怕世子和大君被害吗?”陈家明分析道。
  “家明,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朝鲜人或许希望那个世子和大君不再回朝鲜呢?”孙露回头看着陈家明反问道。
  “你的意思是?”陈家明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现在的朝鲜王位原本该是世子李澄的。你说要是李澄回朝鲜那现在的朝鲜王仁宗该怎么办呢?就算李澄对于王位没有野心。可对于朝鲜人来说李澄本身就是他们的一大耻辱。”孙露看着窗外火红的枫叶幽幽的说道。
  一旁的陈家明也陷入了沉思。孙露的解释已经再直白不过了。陈家明也想通了其中的种种原由。就在此时孙露不禁唱起了岳飞的《满江红》。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 何时灭?驾长车……
  激昂的歌声中却带着淡淡的悲壮。
  历史上的朝鲜昭显世子在1645年3月返回汉城。当时的清使勒令朝鲜王亲自出城迎接“天使”到来。朝鲜两班朝臣士大夫对此心生忌恨。同年5月21日,昭显世子便被宫人在饵饼中下毒,暴毙于昌德宫中。


第三章 第十七节
  就象孙露所分析的那样在她同崔明真和朴勇浩会面后的第三天。朝鲜王仁宗便派特使同孙露秘密签定了联合抗击满清的和约。致此孙露的东亚诸国行也算是圆满完成了。表面上看东亚沿海一线由明、朝鲜、日本和硫球暗地里组成了反清联盟。但孙露清楚这个联盟是多么的脆弱。各个势力各怀鬼胎。一但香江商会失势这个联盟就会破裂。自己的这些所谓的“盟友”立刻就会倒戈相向。不过就目前来看东亚海域终于恢复了平静与安宁。这也是孙露正需要的。只有这样她才能集中精力对付以后在中国大陆上发生的一系列战争与变数。
  崇祯十六年九月二十日,孙露搭乘香江商会的商船离开了朝鲜朝向南驶去。当船队路过渤海时心血来潮的孙露不顾陈家明等人的反对执意要去旅顺口上岸瞧瞧。旅顺口晋时名“马石津”;隋唐时称“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元、叶旺两员大将收复辽东,乘船渡海在此登陆,一路风平浪静,遂改名“旅顺口”。一山担两海,一港写春秋;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作为历代乃兵家之争之地的旅顺口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痛苦的痕迹。这里更是21世纪东北的重要港口城市大连的前身。当然现在的旅顺口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港口他在商业上的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就象此时处在长江口的上海一样。
  “会长,我们为什么来旅顺口呢?会长要是想了解辽东情况也该去锦州港才是啊?”对于孙露不去这个时代辽东最大的港口锦州港。独独挑选来眼前这个小港口的做法陈家明颇为不解。
  “家明,刚才我们在此转了一圈后。你对于这个旅顺口有什么看法吗?”孙露哈了口气问道。
  “这个嘛。”被孙露这么一问陈家明想了一下回答道:“此地素有“北方小江南”之称。这里气候湿润,港口常年不结冰。且三面环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它是扼守京津之门户,历代乃兵家之争之地。而且你瞧东侧黄金山对峙老虎尾,仅隔一条水道,纵有千军万马,难以破灭。这里实在是天然的军港。而且也可作为从海上沟通朝鲜、日本与辽东、京津地区的重要枢纽。”
  “好嘛,你小子不都知道了吗。还问我做什么?”孙露眉毛一挑道。不过心里却对陈家明的表现十分满意。才刚到这里不久陈家明便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旅顺口的重要意义。
  “这个其实我也是听香江商会在这里的掌柜说的。”陈家明扰扰头说道。一下子象是想到什么似的他又问道:“不过,会长这次特地执意前来。难道是想要?”
  “不,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也是一时兴起啊。”孙露当然知道陈家明指的是什么。或许凭借义勇军在海上的实力确实能攻下旅顺口等沿海诸镇。但现在这么做没什么实质的意义。当然如果日后时机成熟的话来个旅顺登陆战也是个不错的主意。想到这里孙露看着一旁虽然穿着狐裘却仍被冻得直哆嗦的陈家明不禁摇了摇头。看来南方人确实很难适应北方的天气啊。
  可就在此时一队穿得极其单薄的人从孙露他们身边走过。这些人穿着类似明军的服饰但却带着镣铐并被人用一根绳子穿成了一串。旁边还有几个凶神恶煞般的清兵吆喝着驱赶他们。孙露当然知道这些象畜生般被人呼来喝去的人是明军俘虏。不过她很快的就对这些俘虏产生了兴趣。待到这些人走远后孙露凑到一旁的一家胭脂店铺问道:“老板啊,刚才那些人是什么人啊?吓死人了。”
  那老板上下打量一番孙露道:“大妹子,不是本地人吧?”
  “是啊,和我家官人刚从南方来。”说完孙露指了指一旁冻得直跳的陈家明。
  “恩,看得出来。是从南方来的。”老板瞟了一眼陈家明后说道:“那就难怪了。前年松山大战明军大败。这些明军俘虏。现在是镶白旗的奴隶。”
  “哦,那他们这是去哪儿啊?”
  听孙露这么一问老板奇怪的看了看孙露。被那老板这么一看孙露连忙解释道:“我是说他们怪可怜的。这么冷的天才穿那么点。”
  “咳,是啊。不知家里人有多担心呢。”老板也跟着感叹起来:“听说是要被送去煤矿挖煤的。那可很危险呢。不知要死多少人呢。”
  “煤矿?老板你能这么想。你心眼可真好。”
  “什么好不好的。都是老百姓。谁不想过太平日子呢。说实话这满人收的税确实比明朝低得多只要留辫子就行。这些年有不少人都从关内逃到关外来呢。”老板指着自己脑袋后面的辫子说:“让你官人也留辫子吧。在这里讨生活也方便些。”
  “啊,老板你这里的胭脂不错啊。”孙露扯开话题道。说实话对于满人的辫子孙露在感情上还是很排斥的。这总让她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
  “是啊,这是新进的货。大妹子要不要来点儿。”听道孙露提起自己的货品那老板立刻变得殷勤起来。
  “来一盒吧。”孙露挑了一盒看上去还算不错胭脂打算带回去送给李凤儿。至于她自己则从不用这个时代的化妆品。
  “好。我这就给您包上。”
  接过胭脂孙露径直向着陈家明走去。“家明我们回船上去吧。”
  “这就走?那好我去让人准备出发。”一听到要回广东了陈家明别提有多高兴了。
  “不,我们还要留一段时间。我刚才想起来了我们有笔买卖没完成呢?”孙露觉得自己心底的那股子喜欢刺激的劣根又在隐隐作祟。
  “生意?我们在这里有生意吗?”陈家明疑惑的看着孙露。
  “好了,我们先回去。慢慢再和你解释。你去把林队长他们找来见我。”说完孙露将新买的胭脂闻了一下。“好香啊。”
  看着陈家明一头雾水的样子孙露冲着他狡佶的一笑。
  *******************************************************************************
  行走在茂密的白桦树林子里。阳光透过缤纷的树叶闪着斑斓的光芒。秋风象刺刀般刺激着刘宗亮已经发炎的伤口。路上扬起的尘土使他脸色变得黝黑,发紫的嘴唇上裂着一道道血口子。沉重的镣铐使他浑身上下的酸痛。这个曾经的大明千总此刻却连猪狗都不如。对于刘宗亮来说当年没在高桥一战中没有战死确是一大憾事。当然刘宗亮在被俘后也想过自杀为大明尽忠。但终究是被自己的属下给拦下来了。更主要的刘宗亮并不服输。如果能再给他次机会的话他一定回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军人。再给次机会?刘宗亮苦笑了一下。哪儿还有什么机会啊。自己现在只是个奴隶。或许不久以后就会死在幽深的矿井里。看来是没这个机会了。
  想到这里刘宗亮的脚滑了一下连带着周围几个和他栓在一起的奴隶也摔倒了。这下可引起了一阵骚动。一个清兵跑了过来挥舞着马鞭叫骂道:“死奴才,装什么死!快给我起来!”说完鞭子就劈头盖脑的向刘宗亮身上打来。刘宗亮并没有求饶也没有吭声。只是瞪着那个清兵。刘宗亮的这个举动无疑是惹脑了那个清兵。他立马就拔出了配刀叫嚣道:“你瞪什么瞪!信不信老子一刀剁了你。”
  一旁的几个俘虏看到这个情形连忙上去劝阻起来。其中一个人还对刘宗亮劝道:“大人,你就忍一忍吧。”
  那清兵听人称刘宗亮为大人立刻大笑道:“什么大人,还不是一个奴隶。摆什么臭架子。学学你大爷我。老子以前也和你们一样。可只要点个头哈个腰。瞧瞧,老子又是大爷了!呸,整个一个贱骨头。”说完那个清兵朝着刘宗亮的脸上吐了口口水。怒不可扼的刘宗亮刚想上去和他拼命。忽然那个清兵怪叫一声倒在了地上。他的背上直直的插着一支箭。这一变故立即引起了更大的骚动。一时间从树林的四面八方射来了大量的弓箭。俘虏们四处躲藏而押解的清军更是手忙脚乱。清兵的呵斥声、马的嘶叫声、身体被箭穿透时的惨叫声混成一团。刘宗亮乘机拾起了地上的配刀割断了自己和同伴身上的绳索。
  此时一个清骑兵见刘宗亮他们已经逃脱于是挥舞着马刀向刘宗亮砍来。刘宗亮顺势跪倒在地。马刀擦着离他脸颊半寸削过。刘宗亮反手一刀砍断了马脚。那清兵一下子摔了下来。未等他起来一旁的另一个俘虏举起了一块石头咂破了他脑袋。其他俘虏看到着情形也跟着割断了自己身上的绳索同押解的清兵搏斗起来。很快的清兵便和俘虏们扭打在一块儿了。
  就在此时树林里突然停止了射箭。不一会儿便冲出了几十个人。这些人身穿奇怪的花衣服上面还挂着不少树叶干草。脸上用油彩抹得五颜六色就象是鬼魅一般。为首的几个人都骑着马蒙着面。其中一个看身形还是个女的。这些人的突然出现使得清兵和俘虏都停止了打斗。一时间树林里变得静悄悄的了。
  好不容易一个为首的清军牛录喝道:“大胆蟊贼,敢来袭击官兵。你们有何图谋?”
  那个女子哈哈大笑道:“你也说了。我们是蟊贼。蟊贼当然是要打劫的咯。”
  “打劫?打劫什么?我们又没财物。”那牛录怒道。
  “打劫他们啊。”女子指着刘宗亮等人道。
  “哈哈,打劫他们。你该不会是想要他们做你的压寨相公吧。”那牛录此话一出引来了周围的清兵一阵哄笑声。
  “#@&;%¥#”
  那女子也不再发话只是一挥手。周围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