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宣布道:“我打算虽杨一起去中国。”
“什么!玻意耳教授您说您要去中国!去东方?”巴斯比博士惊愕地嚷道。
“是的,我已经同杨商量过了。杨从中国带来的学说深深打动了我,所以我想亲自去东方看看。”玻意耳说着又回头向罗伯特。胡克歉然的说道:“罗伯特,对不起,看来我不能再做你的导师了。”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年轻的罗伯特。胡克显然有些木然。但他很快便回过了神,几乎连想都没想,便斩钉截铁的说道:“教授,我可以随您一起去中国。我们的真空试验才刚开了个头呢。”
罗伯特。胡克的选择让玻意耳喜出望外。胡克的那双巧手早在他进入牛津之前,便已经名声在外了。巴斯比博士的诸多试验器材均出自这位年轻人之手。而他制作的抽气机更是玻意耳的真空试验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虽舍不得放弃如此优秀的助手,但也不能勉强别人和自己一起远渡重洋去中国。却没想到罗伯特。胡克自己竟然提出了要去中国。于是他当下便兴奋的点头到:“好,好,真是太好。感谢上帝,有罗伯特你在,我能在东方再建一个斯泰布里奇实验室来。啊,杨,让罗伯特随我们一起去中国行吗?你别看他年纪轻。他可是一个机械方面的天才啊。”
“那是当然,我很荣幸能邀请到胡克先生这样的青年才俊去中国。”杨绍清意味深长的微笑道。
第二部 57 得雏凤杨绍清幸喜 废国会英格兰惶恐
一连数天的观察与试探让杨绍清进一步确认了玻尔意的这位年轻助手,正是“胡克定律”的发现者,“细胞(cell)”一词的首创者,英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8226;胡克。在孙露的口中,胡克简直是一个全才式的人物,他对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气象学、钟表和机械、天文学、生理学等学科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在艺术、音乐和建筑方面亦颇有建树,因此又被后世誉为“英国的达芬奇”。
不过罗伯特&;#8226;胡克虽在科学研究上涉及甚广,但他本人的运气却一直不佳,简直可以用“倒霉蛋”来形容。他的许多项研究都存在着诸多争议。例如在发现螺旋弹簧振动周期的等时性方面,后世对是胡克在先还是惠更斯在先,一直都存在着争论。而这其中最富盛名的莫过于胡克与牛顿有关发现“平方反比关系”优先权的争夺了。据说在1679年,胡克找到了平方反比定律。他写信给牛顿,提出了自己的研究设想。事实上,这时牛顿已经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治学严谨的牛顿没有立即发表,对胡克的来信也没有答复。1686年,牛顿完成《自然哲学数学原理》,公布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胡克声明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是他首先发现的。1693年,胡克在皇家学会的会议上,又正式提出他发现万有引力的优先权问题。牛顿声明说,早在1666年他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牛顿在科学上的成就卓著,影响巨大,1703年担任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使得胡克与牛顿的争论在他后来的科学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对于胡克与牛顿之间的瑜亮关系,杨绍清知道的并不详细。但就从孙露的表述来看,胡克在光学和力学方面的研究虽有多处与牛顿“撞车”,却不失为一个伟大科学家。因此在杨绍清的心目中早已将牛顿和胡克,比作了欧洲的“卧龙雏凤”。而他此次来英国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寻找以牛顿为首的科学家。哪知牛顿这头“卧龙”尚未觅得,胡克这只“雏凤”却在误打误撞之下主动送上了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于是,之后接连数天,杨绍清都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与玻尔意、胡克等人就各类话题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一个是拥有超越时代知识的东方学士,一个是汲摄广泛的科学奇才。几番交流之下,杨绍清不禁在心中暗自感叹对方果然名不虚传。而年轻的胡克亦被眼前这为学识广博的东方学者给深深吸引住了。最初追随玻尔意的想法,很快转变成了对东方世界的无限向往。
另一边,通过“牛津圈”的宣传,加上之前莱顿大学的演讲,越来越多的英国学者从英伦三岛各个角落纷至沓来。玻尔意在斯泰布里奇庄园几乎每日都要接待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者。而杨绍清与这些学者往往都一见如故,常常都秉烛夜谈直至天亮。欧洲学者这中热情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使团中的其他成员。在他们的印象当中,孔子当年游历诸国讲学亦不过如此。众人在欣喜于中华学术受人尊敬的同时,也认识到了科学在海外世界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一日,在送走数名来自德文郡的教士后,杨绍清略显疲惫地一屁股坐在了沙发上。这些交际一方面让他收获颇丰,另一方面却也让他疲惫不堪。眼看着亲王殿下疲倦的表情,一旁守护着的郑森不由凑上前关切的说道:“大人,您今天还是早点歇息吧。不管怎样自个儿的身体才是最要紧的啊。”
“是啊,杨先生,您现在看上去气色不怎么好,还是先上楼睡一觉,养养精神吧。”胡克跟着点头附和道。
“噢,我没事。人家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总不成让人趁兴而来扫兴而归吧。”杨绍清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随口应付道。
“可是,这人不休息,就是铁打的也抗不住啊。大人,您还是像胡克兄弟说的那样上楼睡一觉吧。”郑森毫不气馁的劝解道。由于年龄相仿,加之两人一个喜欢听对方讲海上的传奇故事,一个则对对方制作的奇特机关好奇不已。郑森与胡克仅混了几日便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那好,我在沙发上打一下瞌睡就行了。”绕不过郑森的杨绍清点头答应道。
“杨先生,我这就给您泡杯雏菊茶。这样您能睡得更舒服一些。”胡克起身提议道。
“谢谢你,那就麻烦你了。”杨绍清微笑着说道。
“这算不了什么。不过杨先生您可千万别病倒啊。我们还要一起做燃烧试验呢。”胡克表情关切的告诫道。而今的杨绍清已然成为了继巴斯比博士、玻尔意教授之后,最让他崇敬的导师。他可不希望看见自己的老师因为疲劳过度而病倒。
“你放心,我只是有点累。睡一觉之后,我们晚上就能继续昨天的试验了。”杨绍清欣然点头道。眼见一脸欣慰的胡克出了门,杨绍清不由换了个坐姿回头向郑森问了一句道:“郑少校,那个叫牛顿的孩子找到了吗?”
“回大人,我们已经派人去您所提供的地方探听过了。但林肯郡境内叫姓牛顿的人家不少。我们很难肯定哪儿一个是我们要找的男孩。”郑森如实的回答道。
“我知道仅凭这点线索想要从英国的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个叫牛顿的普通孩童十分困难。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我们离开之前能找到这个孩子。他对我们十分重要。”杨绍清一脸凝重的嘱咐道。掐指算来,后世大名鼎鼎科学巨匠牛顿,此时还只是一个刚满十岁的懵懂孩童而已。孙露虽然提供了一些有关牛顿的情况。但一来牛顿的出身并不显耀,杨绍清仅知他是英国林肯郡的一个农家男孩。二来英国也刚刚才结束内战,许多地方都很混乱。因此,想要在如此短暂的期限里找到一个十岁左右会造风车男孩确实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大人放心,我们会加紧追察下去的。”郑森一个拱手保证道。
“嗯,那就辛苦你们了。”杨绍清无奈的挥了挥手示意郑森退下道。其实他本人对于找不找得到牛顿并不在意。因为在他看来,牛顿的智商、资质固然超乎常人。可此刻的他还只是个孩子而已,无论是在心智上,还是在知识的积累上都尚未成形。就算将其强行带回中国,亦不能保证换了环境牛顿还能像孙露所期望的那样,成长为一代物理大师。相比之下带胡克回中国就实际多了。毕竟十八岁的胡克之前在巴斯比博士等人的引导下,已然踏入了科学的殿堂。加之又有玻尔意等人的亲自指导,假以时日定能成大器。但不管怎样,只要使团还在英伦三岛之上,就不能放弃搜寻。可谁叫这娃娃的名讳上了女皇陛下钦点名单的首位呢。
就在觉得疲倦的杨绍清想要打瞌睡之时,忽然有人猛地冲进了房间大嚷道:“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玻尔意教授、巴斯比博士,是天塌下了吗?杨大人刚想打个盹,就被你们给惊扰了!”刚要出门的郑森见两人打断了杨绍清的休息,当下就没好气的抗议道。
“噢,杨,真是对不起。不过,这件事实在太可怕了。所以才会让我们如此失态。”玻尔意歉然的说道。
“我的朋友,外面出什么大事了吗?”面对脸色苍白、惶恐不安的玻尔意等人,杨绍清亦感受到了空气中流淌而出的异样气氛。
“上帝啊,这何止是大事。简直就是场灾难。”巴斯比博士划着十字嚷嚷道:“克伦威尔,克伦威尔他解散了国会!”
“怎么会呢。克伦威尔不是英格兰共和国的缔造者吗?当初他不正是反对贵国国王解散国会,才起兵与王军作战的吗?”虽然早知道会有这一天,杨绍清还是忍不住皱着眉头问道。
显然杨绍清的这一声提问,让在场的英国人多多少少觉得有些尴尬。确实,当初他们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处死查理一世就为了争取自由。然而,内战进行了十年,共和国成立了将近四年,可人们企盼的自由却一直没有降临。国会始终处于一种规模小、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地位。期望中的宪法则在错综复杂的教派争端中一次又一次的流产。至于克伦威尔本人在掌权之后,亦是在依靠军队对英国进行统治,而不是想许多人想像的那样民主的方式。而今,连非主流的“残阙国会”都被解散了。仿佛1640年的情景又再一次在伦敦上演了,只不过这次宣布解散国会的不是国王,而是国会亲手推举出来的执政。被人耍了的感觉让巴斯比博士,恼怒的叫嚷道:“他是一个独裁者!一个大骗子!他愚弄了全英格兰的人民。”
“是啊,据说4月19日那天,克伦威尔在伦敦白厅召开军官会议,要求议会自动解散。作为回应,国会第二天便召开会议,准备了一个新的选举法,打算将克伦威尔赶下台。结果克伦威尔领兵冲进国会,将还在开会的议员赶出了国会。现在的伦敦人心惶惶,伦敦塔里关满了被宪兵逮捕的‘叛乱份子’。”玻尔意绘声绘色地将自己听来的消息转述了一遍。
“叛乱份子?!哼,究竟谁才是共和国的叛乱份子。”巴斯比博士不屑的冷哼道。
“不管怎样。现在事情都已经发生了。我们还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吧。威尔金斯神甫前几天刚去了伦敦城。不知他现在怎样了?”玻尔意不无担心的问道。
“玻尔意教授你放心。克伦威尔再怎么嚣张,他都不会敢去动教会的人。威尔金斯神甫在伦敦应该不会有事。”先前还颇为激动的巴斯比博士这会儿又转儿安慰起自己的朋友来。
“是啊,玻尔意教授,我也听说克伦威尔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杨绍清跟着附和道。本想来英国转一圈,“拐带”几个科学家回去的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和使团会如此“幸运”地碰上克伦威尔政变。
“克伦威尔忠不忠于上帝,我不得而知。不过,至少他现在没有遵守自己当初的誓言。”表情严肃的巴斯比博士说到这儿,不由回头向杨绍清恳求道:“特使大人,我有几个朋友现在急需您的帮助。他们都是优秀的学者,但他们现在在政治上处境并不妙。我希望您能带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去东方。”
“行,这没问题。”杨绍清爽快地答应道。
“噢,我的朋友您可真是一个慷慨而又富有正义感的人。”巴斯比博士感激的行礼道。
“不过,杨,我们的船现在还停泊在南安普敦。而今英国这么混乱,我想我们还是早点启程去直布罗陀海峡与龚特使会合吧。”不想夜长梦多的玻尔意赶紧提议道。
给玻尔意这么一提醒,杨绍清也觉得现在的英国确实不是久留之地。却见他思略了半晌后,最终决定放弃寻找牛顿的计划。当下便点头答应道:“那好,郑上校,你这去派人通知貔貅号作好启程的准备!”
“是,大人。”眼见不用再去找什么会造风车的男孩,郑森兴高采烈地敬礼领命道。
于是,在一番匆忙的收拾之后,玻尔意带着自己多年研究的重要资料随杨绍清等人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离开了自己生活工作多年的实验室。与他们一起同行的还有巴斯比博士介绍来的几个学者和技师。据悉,他们都是共和党与平等党人。伦敦发生的事件,让他们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选择了流亡生活。在他们心中比起恶魔一般的克伦威尔,远航去东方危险显然是忽略不计的。再加上之前受杨绍清感染同意去中国的英国学者,使团的规模一下子就比来时庞大了两倍。这让负责警卫安全的郑森忧心不已。他十分担心使团的招摇表现会将英国军队引来。毕竟使团最初进入英国时就是比较低调,现在又带了几个敏感份子一同随行。换作任何一个国家的官府都是不会坐视不理的。可出乎郑森意料的是一直到众人抵达安特卫普与貔貅号会合,英国政府都没出面找过他们麻烦。
此刻,站在貔貅号甲板上郑森顿感一身轻松,只要他一声令下船只起航,就能给这次麻烦的旅行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然而,还未等他下令升帆,对面海平面上突然出现了数十艘气势汹汹战舰,将南安普敦的港封了个水泄不通。战舰上赫然挂着新模范军的战旗。
第二部 58 南安普敦龙困浅滩 市长衙门亲王赴会
从英国舰队出现到“貔貅”号被围困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工夫。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南安普敦人却显得极其没有人情味。港口上虽聚集了一些看热闹的人。但周围的大小船支则像是同时患上了选择性失明,对貔貅号的遭遇视而不见。甲板上的郑森自然是不会去指望,这时候会有人出面帮自己的忙。在迅速观察了一番周围动静之后,他很快就打消了强行突破的念头。姑且不论对方人数众多,光是英国舰队所占据的优势位置就足以将貔貅号死死地封在港口之内了。此时的郑森不禁懊悔,自己当初真应该把拥有74门火炮的“张骞”号一起带上。有这两艘战舰在的话,他绝对敢就此放手一搏强行闯关。当然如果中国使团真的驾两艘战列舰驶入英国领海的话,估计英国舰队从一开始就会“热情”招呼他们了。
就在郑森懊悔之际,训练有速的英国舰队很快就靠了上来。不一会儿,一个衣着鲜亮的海军将领便在几个侍从的簇拥下神情傲慢地登上了貔貅号。却见此人昂着头颅,无视周围荷枪实弹的中国士兵,径直走到郑森面前高声宣布道:“我是英格兰海军上将布莱克,我奉英格兰共和国护国公阁下之命,特来邀请贵国特使阁下过府一叙。”
“邀请?布莱克上将,你们英国人喜欢用军舰、大炮来邀请客人吗?”面对带兵上船的布莱克,郑森毫不客气的抗议道。
“这是对贵国使节尊重的表现。”布莱克大言不惭的解释道。
“噢,是吗。你们英国人的代客之道可真特殊啊。”郑森不屑地冷哼道。
“再怎么特殊,也没贵国特殊啊。郑提督应该还记得那次在英吉利海峡的初次见面吧。”布莱克脸色阴沉的冷笑道。如果不是克伦威尔事先有过嘱咐,他早就想向中国使团讨还一剑之仇了。
“当然记得。那可真是一次愉快的初识啊。贵国舰队率先开炮相迎。于是我们也只好入乡随俗开炮还击了。”郑森满脸得意的挑衅道。现场空气中的火药味也在两人笑里藏刀的对话中逐渐浓烈了起来。
“英国巡逻舰队只是在执行自己的职责。依照《航海条例》任何经过英吉利海峡的船只都必须向英国降旗行礼。你们中华帝国在马六甲海峡不也是这么规定的吗!”布莱克厉声责问道。
“马六甲海峡周围的均是我中华帝国的藩属国。中华帝国当然有权利这么规定。至于英吉利海峡嘛。恕我孤若寡闻,英国对英吉利海峡两岸都拥有主权吗?至少从贵国舰队的表现来看,也不过如此。”郑森傲然的说道。
“郑提督的意思是那支巡逻舰队不配接受你们的降旗礼。若是那样的话,我本人倒十分愿意见识贵国使团的那艘74战列舰。”压抑不住心中怒火的布莱克,下意识地将手放在了自己的佩剑上。
“同感,同感。不过以我脚下的这艘商船,能得到英国海军如此隆重的接待,也是荣幸之至啊。”郑森环视了一下周围气势汹汹的英国舰队,得意的说道。
果然郑森坦然而又嚣张态度,让布莱克最终收敛了自己的傲气。在他看来郑森的嚣张代表了中华帝国的骄人实力。或许正因为如此,护国公阁下在得知中国使团要离开的消息后,才会丢下了尚未平定的伦敦城急忙赶来南安普敦与中国特使会晤。想到这里布莱克不由又恢复了英国人特有的绅士风度,欣然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请郑提督带为通报一下吧。”
眼见布莱克收回了附在佩剑上的手,郑森在心中不禁暗叫了一声可惜。刚才他还真希望能激怒这个红夷大个儿同自己决斗呢。凭自己的一手二天一流刀法,郑森完全有信心生擒英军上将,迫使英国舰队给使团放行。然而正当郑森满心盘算着如何借机扣押布莱克之时,身后突然传来了杨绍清冷静而又沉稳的声音:“我就是中华帝国的特使杨绍清。你们的护国公想见我吗。”
“是的,特使阁下。护国公此刻正在南安普敦市长办公里等您。请您随我们来吧。”布莱克表情敬慕的行礼道。
“过门不入确实不合礼数。那好,就劳烦将军带路了。”杨绍清沉吟一下,拱手答应道。而一旁的郑森见状,立马就上前低声劝阻道:“大人,小心有诈啊。不如让那克伦威尔来船上见您吧。要不我随您一起去。”
“郑上校,你是舰队的提督还是留在船上的好。放心,我不会有事的。不就是拜访英国执政吗。”杨绍清拍了拍郑森的肩膀道。
“可是,大人……”
“上校,不要再坚持了。这本就是我的职责之一。如果你想让使团早点出发的话,就照我说的话去做。”向来和蔼的杨绍清口气中不自觉地带上了命令味道。这让郑森不得不沉默了下来,以一个军礼目送亲王下了船。
*******************************************************************************
正午的阳光洒满了整间办公室,在黑色的军服上打上了一圈金黄色当光晕。恍惚间空气中溢满了宗教式的气氛。这是克伦威尔给杨绍清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还为等他开口,办公桌背后的中年男子便欣然起身,大步向他走来道:“贤亲王殿下,欢迎您来英格兰。但愿我的迎接还不算晚。”
时隔三年多后,被人突然这么称呼,让杨绍清多多少少都有些惊愕。不过一阵心惊过后,他很快就以平静的口吻回礼道:“护国公阁下,热情的欢迎在任何时刻都不算晚。”
本以对方被自己点明身份后会显得手足无措。却不想眼前的这个东方男子如此快地就调整了心态处变不惊。这让克伦威尔不由在心中对杨绍清又多了几分好感。却听他爽朗的一笑夸赞道:“殿下,不愧是来自东方大国的亲王。如此气度令人好生佩服。殿下,请坐。说起来,殿下此次率使团造访英国,英国政府本该在第一时间出面接待。不过,您应该也听说了,英国境内现在还不太平。所以直到现在我们才得以见面。但愿我们的疏忽没有影响亲王殿下游兴。”
“阁下,客气了。这次的英国之行十分令人愉快。贵国的学者都很好客。”杨绍清礼貌的回应到道。
“看得出来,亲王殿下您也很受学者们的欢迎。”克伦威尔意望了望海港中停泊的貔貅号,意味深长的说道。事实上,从杨绍清到达敦克尔刻起,中国使团的一举一动便已落入了英国人的监视圈。杨绍清在英国的所作所为几乎在第一时刻便能以文件的方式出现在克伦威尔的办公桌上。这其中也包括,中国使团寻找一个叫牛顿的孩子的事。出于谨慎,克伦威尔早已抢先一步带走了这个被东方人看中的孩子,虽然现在的他还并不知晓这孩子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其实在下早就仰慕英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这次来贵国就希望能同贵国的学者多作交流的。以至于使团一上岸便直奔牛津大学,从而事先没能知会贵国政府一声。这一点还是我们失礼在先呢。”杨绍清如实的回答。
“亲王殿下真是太谦逊了。您在荷兰的讲演,惊动了整个欧洲。您的到来对英伦三岛的学术界来说才是真正的荣幸呢。作为补偿,我已在南安普敦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希望殿下今晚能赏光莅临。”克伦威尔一边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杨绍清,一边客气的邀请道。
“十分感谢阁下您的邀请。但时间紧迫,我们必须按时与另一支舰队会合。所以不能参加今日的舞会了。”杨绍清婉转地谢绝道。
“噢,亲王殿下有要事在身吗。莫不是急着回去见贵国的女皇陛下了吧。”克伦威尔半开玩笑着说道。虽然英国历史上不乏有女王出现。但东方帝国的女皇帝在英国人眼中亦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更何况那位孙女皇的身世又如此“奇特”。克伦威尔很好奇做一个拥有比整个欧洲还要大的帝国女皇的丈夫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这,好像在下此次出游的时间确实长了一些。”杨绍清腼腆地扰了扰头道。显然他并没有克伦威尔想像中的那么富有野心。
“既然亲王殿下如此坚持。那我就不再勉强了。”克伦威尔说到这儿,突然又将话锋一转询问道:“不过,我听说殿下这次回去,还有不少欧洲学者一起陪同。这其中好像还有玻意耳、巴斯比等英国科学家。可有这样的事啊?”
“或许是在下带来的学说争议太多。所以玻意耳教授他们才会执意随在下一起去东方研究。毕竟科学是不分国界的啊。”杨绍清轻描淡写的说道。
“亲王殿下,科学虽不分国界。可科学家终究是有国籍的。我当然不是想勉强阻止英国科学家去外国交流。不过像玻意耳、巴斯比这样的学者在英国都是拥有相应公职的。擅自离职出国可不好啊。”克伦威尔加重与其提醒道。从他手中的那份名单来看,眼前的这位东方亲王几乎搬走了自己半个牛津大学。此外,从荷兰传来消息也现实中国使团在欧洲大陆亦招募了不少知名学者和熟练技工。向来重视人才的克伦威尔自然是不会坐视对方在自己眼皮底下拐走英国的人才。
“噢?巴斯比博士是威斯特敏斯特学校校长的事我知道。但玻意耳教授在贵国有公职在身吗?他好像只是牛津学院的讲师吧。”杨绍清据以力争道。
“这样吧,玻意耳教授和他的助手可以随殿下您一起离开。但巴斯比博士等人不行。英国有英国自己的法律,这点还请殿下谅解。”克伦威尔想了一下让步道。
“既然如此,那好吧。”杨绍清自知再坚持也讨不着好处,便点头答应道。但他转念一想,又忍不住补充了一句道:“阁下,巴斯比博士他们都是优秀的学者,希望阁下您能网开一面。”
“亲王殿下放心。英格兰同中华帝国一样都尊重知识。英格兰共和国是一个文明而又爱好和平的国家。这点也请殿下转告令夫人。”克伦威尔信誓旦旦的保证道。其实他也没打算为难船上的那几个平民党。
听克伦威尔如此回复,杨绍清也相信以他现在的身份和地位,确实不会再去为难几个政见不和的学者。冲着这一点,杨绍清不自觉地在心中将眼前这个男子的与自己妻子做了一番对比。两人在气质、性格、以及处事方式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他很想知道缔造共和国的克伦威尔在解散国会时,是怎样一种心情。一想到这些,一种鬼使神差般的冲动让杨绍清开口道:“阁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什么?”
“对不起,这样问可能有些冒昧。但我不明白您既然已经缔造了英格兰共和国。又为什么要解散国会呢?”
“亲王殿下,那您的夫人呢?您的夫人又为何要登基称帝?据我所知,她也是有机会缔造共和国的。她不是已经颁布了贵国的宪法吗?”
克伦威尔的一记反问让杨绍清不由语塞了。事实上,他也很想搞清楚,当初一心想要限制皇权的孙露在登基称帝时,心中会有怎样的想法。于是在沉默了半晌后,他将自己心中得出的解释,一一道出道:“这…这可能同中国的国情有关吧。在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共和国,更没有宪法之类的文献。中国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君主制度已经延续了千年,要人们一下子改变想法是很困难的。”
“同样的,英国也有英国的国情。我们处死了国王,并不代表一切都已解决。我可以毫不忌讳的说,我们国会里头的那些议员都是些骗子、恶棍、懦夫。他们只会躲在阴暗角落搞阴谋。根本无视国家的困难。感谢上帝,我已习惯于困难。每当我乞灵于上帝时,上帝从未使我失望。但我不想去企求一群恶棍。我并没有解散国会,我是在整顿议会。”克伦威尔傲然的说道。
“阁下,您的意思是您还会重建国会?”杨绍清显然被克伦威尔的解释给说动了。
“是的,国会会重建,宪法也会被颁布。说实话,这宪法问题上我十分钦佩您的夫人。她是一个坚持自己理想的斗士。要知道要让一个国家各个阶级心平气和的接受一部契约是十分困难的。这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魄力。这方面我做的还不够。当然也会有人说我是屠夫、是刽子手,叛徒。但我要说这是改革,为了这个国家的改革!”
克伦威尔斩钉截铁的回答最终让杨绍清选择了默然离开。这是一群特殊的叛徒,也是一群特殊的英雄。杨绍清知道自己此刻无权对他们做出评价。惟有后人才能给他们一个公允的评说。
眼见杨绍清离开办公室,一直在隔壁静候的布莱克不甘心的凑上前向克伦威尔说道:“阁下,就这么放他们走吗?”
“我们有能力留下他们吗?”克伦威尔沉声反问道:“上将,总有一天我们是要和这些异教徒交锋的,但不是现在。现在的欧洲太过混乱了。人们还未意识到来自东方的威胁。秉承上帝的意志,我们要让欧洲清醒过来。如果上帝恩宠英格兰,愿意赐福于我们——他将完全支持我们!不论前途如何险阻,仰仗上帝的力量我们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