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刻的教皇身着闪着缎面光泽的主教披肩、头顶的小红帽、端坐在铺有红色天鹅绒的座椅上,浑身散发着一种宗教色彩极浓的庄严感。这一点让杨绍清十分纳闷。他不明白眼前这位气质高贵的老者怎么会别人们称作罗马第一丑男。其实,他只要看一眼著名宫廷画家委拉斯贵,两年前给英诺森十世画的那副肖像,就什么都明白了。在委拉斯贵笔下不可一世的教皇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一双凶相毕露的眼睛正盯着观众,威严中带着贪婪,凶狠中包含着狡诈。一个76岁的诡计多端的意大利老头子伪善而凶恶的面貌跃然纸上。英诺森十世的丑陋不是指他的相貌,而是指他那敏感、狡黠、阴险、毒辣的性格。不过此时的教皇已经没了两年前的嚣张气。他那满是皱纹的脸颊,苍白的嘴唇,以及那双搭在椅把上有气无力的手,都清除明白地告诉人们眼前这个老人有多么的孱弱。整个梵缔冈都知道教皇接受上帝(撒旦?)的召唤,只是时间的问题。不过饶是如此,当英诺森十世看到中国使团馈赠的一对绘有圣母像的青花瓷瓶时,那双垂垂老矣的小眼睛竟也爆发出了回光返照似的光芒。
由于教皇的身体过于虚弱,这次被载入史册的会面,也就异常地短暂了。作为回礼教皇回赠给了中国使团一本圣经和一个金质的餐盘。据称餐盘还是耶酥曾经用过的圣物。对此身为香江商会驻欧洲总代理的詹姆斯,却显得颇不以为然。在这个时代罗马教庭经常搞一些羽毛啊,骨头啊,器皿啊,说是什么圣物,并从贵族领主或是普通百姓手中榨取钱财。鬼知道这个盘子是从那里弄来的呢。在他看来中国使团用瓷器、茶叶、丝绸等贵重的礼物换了一本圣经和一个破盘子,实在是不划算。不过崇尚礼仪的中国使团对于教皇的回礼却显得十分满意。
使团的这一举动,让罗马教庭误以为这群中国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基督教的教化。不但向教庭进献了丰厚的礼品,更是像虔诚的基督徒那般对教皇所赐的圣物顶礼膜拜。其实无论是詹姆斯,还是教庭都没有搞明白,中国人对礼品轻重的定义并不是建立在金钱上的。正所谓礼轻情意重,皇帝随手送出的一份贴身信物都要比任何价值连城的宝物都要贵重。因此在使团看来,英诺森十世作为一个宗教领袖,向天朝敬献圣经与圣物是十分恰当的,符合礼数的。此外,使团还向教庭传达了中国政府允许基督教在中国自由传播的政策。虽然宗教自由在中国是十分平常的事。但这一举动在罗马教庭看来就成了中国意图接受基督世界教化的一种良好姿态。
于是一方认为对方是因为亲近基督教前来朝圣的,另一方则认为对方仰慕天朝的威严。但不管双方有着怎样的误会,这一次的会面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外交。双方在阴差阳错之下,都给对方留下了极其良好的印象。
而这种中西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在之后的交流当中,更是越发的明显起来。
梵缔冈的主教们一个劲地向中国使节传教布道。而中国的使节们也不时地向欧洲人传播的儒家学说。一番交流之后双方很快就发现对方对自己的文化都早有研究,可侧重点却是截然不同。中国的基督教徒大多是儒家理学的学者。为了探求“实学”而对西方的自然科学感兴趣。为了研究自然科学而信奉基督教。明朝时的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便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因此研究“西学”的中国基督徒与其说是对上帝感兴趣,不如说是对自然科学感兴趣。而梵缔冈所谓的“汉学”研究,实际上是神学研究。传教士们竭尽所能的从中国的各种文献当中为圣经寻找一席之地。耶酥会士们甚至会认为《诗经》中《大雅·;生民》讲的是耶稣降生的故事,姜源就是圣母玛丽亚。傅圣泽神父证明老子讲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论述的是三位一体教理,并将夷、希、微翻译成yi、hi、ouei,认定这就构成耶和华的名字(Jé;hovah)。
因此,自从与使团作交流的教士将汉字 “船”拆成“八口人乘舟”,用来印证《创世纪》中的挪亚一家八口人乘舟逃离滔天洪水的故事后,顾炎武等几个士大夫就开始对这种“鸡同鸭”讲似的学术交流兴趣乏乏了。加之罗马教皇国那沉闷专制的气氛,以及对新兴科学理论的抹杀,均促使作为使团影子团长的杨绍清决定尽快结束这一次的宗教之行。于是在罗马逗留5日之后,中国使团终于得以启程离开了这座充满热情与宗教气息的千年古都。转而前往杨绍清那神往已久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是个内陆型城邦,虽没有出海口,可是它仍然极其富裕和繁荣,从13世纪末起,佛罗伦萨的商人和银行家们控制了教皇银行业,继而差不多统治了整个欧洲的银行业。巴黎、伦敦、巴塞罗那以及突尼斯,到处都有人在向他们借钱,这些金融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被用来进行城市的工业化建设,人口暴涨,经济欣欣向荣。同意大利其他可追溯到中古时代的意大利城市一样,佛罗伦萨传承了古罗马时代的某些共和政府的传统。1187年佛罗伦萨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其自治权得到承认,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而深厚的历史底蕴、自由的社会氛围、以及繁荣的经济市场,也最终促使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杨绍清这次来欧洲朝圣的并不是拥有教皇的罗马,而拥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佛罗伦萨。
然而,当中国使团抵达佛罗伦萨后,才发现原先那个成就文艺复兴运动的“佛罗伦萨共和国”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在1569年,佛罗伦萨的权贵——美第奇家族,就依靠西班牙支持,夺取共和国政权,建立了以佛罗伦萨为首府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不过佛罗伦萨共和国虽已覆灭,但佛罗伦萨的科学精神还是被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这一变故也没有给中国使团的佛罗伦萨之行带来什么麻烦。同在罗马时一样,佛罗伦萨人也以超乎寻常的热情接待了这群来自东方的客人。而杨绍清也终于如愿以偿地与欧洲的科学家有了第一次的正式交流。
1652年5月2日,应托斯卡纳大公斐迪南二世·;德·;美第奇邀请,杨绍清等中国使节参观了佛罗伦萨的气象观测站。这座位于佛罗伦萨的气象观测站并不是孤立的,事实上,它仅是欧洲气象观测网中的一环而已。那是一张覆盖大半个欧洲的气象观测网,由从意大利到巴黎和华沙的十个测站组成。由于此项工程甚是巨大,因此目前仍有几座观测站尚未完工。而出资组建这一气象观测网的正是斐迪南二世。
在欧洲建立如此庞大的气象观测网,对于欧洲的其他国王、大公来说简直就是在浪费钱财。况且那些穷国王根本就负担不起如此的经济重担。但这对斐迪南二世来说却算不了什么。美第奇家族本就是通过银行业务积累起家的。可以说美第奇家族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继承了前人家产与国土的斐迪南二世,也同其他君王一样希望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留下一些闻名于世的政绩。于是喜好科学的他出资建造了欧洲首个气象观测网。
此时此刻,在气象观测站中,一个留着络腮胡子的中年科学家正陪同斐迪南二世与中国使节逐层参观各类气象仪器。不知是为了向中国人展示斐迪南二世的这项丰功伟绩,还是出于欧洲科学家对东方学术的轻视,中年科学家始终已一种高傲地姿态向众人讲解着眼前每一台仪器的功能。虽然那些仪器对于中国使节来说并不新鲜,甚至有些还落后了一些。但杨绍清等人依旧以东方人特有的矜持,虚心倾听着对方的讲解。而那个中年科学家却丝毫没有觉察到这些。当众人来到顶层时,他又一次傲然的指着最上方的一架仪器得意的说道:“这是周摆式风力计,由意大利著名的气象学家丹蒂于1570年发明。当然,我知道你们东方人在公元前2世纪就有了测风器。不过这台不同,它代表着欧洲的智慧。它使测风开始进入了具体计量的阶段。可以说这是测风速从定性到定量的里程碑。”
“先生,我们知道这是周摆式风力计。在中华帝国首都南京的钦天监测量站中就有一台。”受不了对方挑衅语气的顾炎武,用刚学的拉丁语冷冷地提醒道。
“哦,是吗。那应该是哪儿一位传教士带去的吧。”中年科学家不置可否的说道。
“博雷利教授在贵客面前,请注意你的言辞。”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属下的张狂,一旁的斐迪南二世尴尬地向杨绍清等人笑道:“很抱歉,博雷利教授脾气就是这样怪异的。”
可博雷利教授却毫不畏惧的回敬道:“大公殿下,我只是在说实事罢了。”
倒是一旁的杨绍清谦逊的微笑道:“大公客气了。其实博雷利教授说的也没错。南京钦天监测量站的周摆式风力计确实是耶酥会士赠送的。不过,我们自己也研究了一些简单的气象仪器。希望能得到欧洲气象学者的指点。”
“是东方的气象仪器啊。那太好了,杨副使,就让我们看看你们精美的仪器吧。”斐迪南二世跃跃欲试的点头附和道。
一旁的博雷利教授听罢,先是狐疑地楞了一下,继而又颇不以为然地昂起了头。而在场的中国使节则个个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神色。他们对中国仪器的自信,丝毫不亚于博雷利教授对欧洲科学的自负。于是在众人的企盼下,一台一人多高圆筒型的仪器很快就被四个大汉运上了气象台。眼见这么一个大家伙摆在了自己的面前,斐迪南二世与他的近臣们立刻便好奇地围了上去。
“杨副使,这是什么?难道说是你们东方人用来占卜天气的吗?”斐迪南二世抚摸着仪器天真的问道。
“大公,这不是占卜的神器。这是雨量计,虹吸式自动雨量计。它由承水器、浮子室、自记钟、虹吸管等组成。”杨绍清粗略地介绍道。
“自动雨量计?你是说自动?难道说这东西能自动做记录吗?”听杨绍清这么一介绍,博雷利教授的嘴角不由浮起了一丝轻蔑的笑。他认为杨绍清完全是在胡诌。不可能有机械可以自动作记录,除非被施了魔法。不过,他从很久以前起就不相信这世上有魔法存在了。
面对博雷利教授疑问,杨绍清只是礼貌的歉了歉身,然后亲自开始向众人演示起来。却见他先是往承水器里倒水,将自记笔笔尖调节至零线再固定好。然后他向侍从示意取来了一杯清水,并向众人解释道:“我现在已经调节好了零点。假设这杯子里的水就是雨水。诸位,请看。”
杨绍清说罢便将清水缓缓注入了承水器。虹吸管排出的水使得浮子上浮带动了导轮,导轮又带动了自记笔。此时神奇是事情出现了,自记笔像是中了魔法一般在自记纸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在场的欧洲人均以惊讶的目光看着这台不可思议的仪器。博雷利教授虽也很受触动,但他显然比其他人要镇定的多。只见他又仔细地打量一番雨量计后,皱了皱眉头向杨绍清问道:“靠的是虹吸原理?”
“是的,虹吸原理。不过这东西还不够敏感,雨量不够大时几乎没有反应。”杨绍清略带遗憾的说道。
“杨先生如果您有空的话。我希望能与您在机械方面有更深一步的交流。”博雷利教授听罢犹豫了一下,朝着杨绍清诚恳地邀请道。
“十分荣幸能得到教授您的邀请。”杨绍清礼貌地回应道。
第二部 第19节杨绍清喜获向导人博雷利历数共和史
虹吸式自动雨量计的展示不仅给斐迪南二世等人造成了极大的震动。更是让佛罗伦萨的科学家们第一次意识到在东方也是有科学存在的。偏见的消除,使得中国使团终于得以迈开了同欧洲科学家交流的第一步。于是就在参观结束的第二天,杨绍清欣然赴约来到了博雷利教授的府邸。虽然这位傲慢的教授曾不屑于中国的学术,但不可否认他确实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同这时代众多欧洲学者一样,他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科目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各类的书籍,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试验器材,那架势丝毫不比杨绍清在南京的实验室逊色。有些实验器材甚至连斐迪南二世的私人实验室里也不曾有过。例如眼前杨绍清正在摆弄的那个奇形怪状的器材,就是博雷利教授最为得意的一项收藏品。却见他凑上前向杨绍清开口道:“杨副使,这部仪器很新奇吧。”
“哦,这台显微镜简直是太棒了。我在中国的实验室里也有一台自制的显微镜。但比起教授你的这台来只能算是业余者的游戏之作。早就听传教士说起过在欧洲已经有十分专业的显微镜了。如今一见果不其然啊。”杨绍清爱不释手地夸赞道。
没料到杨绍清连显微镜都认识的博雷利教授,这下可就更不敢小窥这个皮肤黝黑的东方人了。因为在这个时代,专业的显微镜即使在欧洲也是一种十分稀罕的东西。一个东方人能一眼就认出显微镜,还自称制作过简易的显微镜。这在博雷利教授看来简直可以称为奇迹了。不过杨绍清对显微镜的夸赞还是让他很受用的。这让他找回了昨天因看到中国虹吸式自动雨量计后所失去的优越感。却见他竖起大拇指夸道:“先生您真识货。这台显微镜可是由列文虎克制造的。”
“列文虎克?他制造的显微镜十分出名吗?”杨绍清小心翼翼地将显微镜放回了原位,关切的问道。
“何止是有名啊。欧洲第一部可以用于实验的专业显微镜就是由这个叫列文虎克的人发明的。他是荷兰著名的生物学家、显微镜学家。杨先生,欧洲有许多这样的天才,这是上帝给予欧洲的赏赐。”博雷利教授自豪的说道。
杨绍清知道欧洲人有这个本钱自豪。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里欧洲涌现了伽利略、笛卡儿、达芬奇等等众多的科学巨匠。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不断的涌现使得西方最终超越东方占据了世界科学的顶峰。这也正是吸引他前来欧洲的一大原因。孙露或许能给17世纪的中国带来后世的部分科学理论。但那些理论终究是有缺失的,是有断代的。要想在中国正真建立起完整的自然科学体系,光靠女皇带来的半吊子科学理论,以及少数学者闭门造车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欧洲的哲学体系,科学体系完全的引进中国,才能让科学之树真正地在中华的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杨绍清这次来欧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来探寻欧洲先进器材与人才。想到这里,他又不禁回头向博雷利教授问道:“教授你私人都能拥有如此先进的实验器材。想必在大公殿下的实验室里一定拥有更为先进的器材吧。”
“杨副使,不瞒你说,这台显微镜就是荷兰人送给大公的。整个佛罗伦萨不会有第二台这样的显微镜。”博雷利教授得意的说道。
“哦,这么说来,这台显微镜还是大公赏赐给教授的咯。”杨绍清羡慕的说道。
“准确的说,应该是我拣了大公不要的废物吧。”博雷利教授突然话锋一转,神色黯然地说道。
“废物?这可是一台十分先进的仪器啊。”杨绍清不解的问道。他实在搞不明白如此一件“宝物”怎么会被人当做了“废物”。
“显微镜在我们眼中或许是个宝贝。可在那些教士们眼中却一文不值。教士们坚信上帝用男人肋骨创造出女人的教义。他们固执地坚持古罗马盖仑的‘三灵气说’,就像坚持托勒密的‘地心说’一样。但你知道,显微镜可以推翻这一切的谬论。我们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人身上的肌肉、血管不是吗。所以这架仪器一被送来就被‘砰’!”博雷利教授说到这里做了一个枪毙的动作。言词间讥讽与不满溢于言表。
“怎么会这样呢?佛罗伦萨不是一向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的吗?”杨绍清疑惑的反问道。博雷利教授的一番话语让他不禁开始怀疑起佛罗伦萨是否真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了。
然而杨绍清的反问给博雷利教授造成的刺激似乎更为强烈。却见这个脾气怪异的中年男子,突然激动地提高嗓门说道:“佛罗伦萨已不再自由,不再理性,不再科学。现在的托斯卡纳大公国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从属而已。教皇国的那帮神棍们再一次控制了这里。教皇用神学的谬误抹杀科学,用基督教的伦理让古罗马帝国的后人变得温驯孱弱、谦卑盲从。”
博雷利教授这一席话让杨绍清大为吃惊。因为他分明从教授那慷慨激昂的陈词中,听出他对基督教的憎恨,对美第奇家族的不满。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诸多学者们大多只是反对基督教的神学内容,对其伦理教导并不反对。而眼前的这位博雷利教授不仅反神学部分,甚至对伦理部分也颇有微词。这在杨绍清所接触的欧洲人当中是极为少见的。
而此时眼见杨绍清一脸诧异的模样,突发牢骚的博雷利教授也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东西。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当着素不相识的东方人的面说出如此一番激进的言论来。如果这些话让斐迪南二世知道的话,自己的麻烦可就大了。幸好房间里现在只有他与中国大使两个人。于是他连忙收口,向杨绍清尴尬地说道:“哦,副使大人,真是对不起。本来请您来是想交流学术的。现在却成了我一个人发政治牢骚了。我们还是聊聊正题吧。”
当然杨绍清根本就没有打小报告的想法。在他看来,如果佛罗伦萨真的像博雷利教授所说的那样被教会控制了。那留在佛罗伦萨与留在罗马一样,都不可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两次探访的失败,让杨绍清觉得自己对于欧洲的科学界还不够了解。再这样误打误撞下去,只会徒耗时间和精力而已。因此他急需一个向导来将他引入到欧洲科学家的圈子当中去。眼前这个博雷利教授就是一个十分合适的人选。想到这儿,杨绍清欣然抬头,注视着博雷利教授蓝色的眼睛,诚恳的说道:“那里,教授你不必介意刚才的话。说实话,我中华使团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想要造访文艺复兴的发祥地。刚到欧洲时,我们一度以为佛罗伦萨还是共和国呢。”
从杨绍清那黑色的眼眸与沉稳的口气中,博雷利教授似乎也体会到了对方的友好。于是他便试探着反问道:“那大使们到达佛罗伦萨后,看见共和国变成了大公国,一定很失望吧。”
“是共和国,还是大公国,这一点并不重要。我们的女皇陛下对于欧洲的科学技术十分感兴趣。传教士们在中国将佛罗伦萨描绘成了欧洲科学的摇篮。达·;芬奇、伽利略、L·;布鲁尼等等科学大家都是让中国学者们神往的人物。”杨绍清略带夸张的说道。
“哦,是的。那段时期是意大利的黄金时期,佛罗伦萨那时还是共和国。”博雷利教授故意在“共和国”上加重了语气道。
“事实上,使团这次的任务就是来同欧洲的科学家们作交流的。当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很想见识见识欧洲特有的共和国。你知道在东方没有共和制的国家。我和我的同僚们都很好奇,一个不存在君主的国家是怎样运转的。”同博雷利教授一样杨绍清也“共和国”上加了重音。
意识到眼前的这个东方人不但对共和制抱有好感,甚至还存有极大的兴趣,博雷利教授立刻就来兴致。只见他一扫刚才的拘谨,自信的向杨绍清说道:“大使先生,您说得没错。共和制是欧洲的精华。而您脚下的意大利半岛就是欧洲共和制的发祥地。千年以前,古罗马的建国者们,用他们的风范和智慧,把罗马从君主制转为共和制。并明智地设立了独裁官,用以应付外邦的进攻。从而造就了伟大的古罗马帝国。那时整个欧洲都臣服于罗马帝国的脚下,地中海甚至成了帝国的内陆湖。而我们就是罗马人的后裔!”一提到自己老祖宗的丰功伟绩,博雷利教授眼睛都不自觉地闪起了光芒。
“这我知道。古罗马帝国在我们中国被称为‘大秦’。”杨绍清点头附和道。
“那时罗马帝国的影响遍布欧、亚、非三个大陆。可是现在意大利却衰弱了。正是那些神棍让意大利迷信愚昧、四分五裂。不过古人的勇气,在意大利人的心中至今没有消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曾一度复兴了古罗马的文化。大大小小的共和制城邦充满了整个半岛。”虽然博雷利教授出生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早已结束了。但提起那段改变世界进程的时代,他的言语依旧充满着憧憬与向往。不过,自豪过后,他又愤愤不平的说道:“但是那些‘肥人’毁了这一切!”
“教授,请问什么是肥人?”听得有些迷糊的杨绍清赶忙插嘴问道。
“在佛罗伦萨共和国时期,包括羊毛商、丝绸商、呢绒场主、毛皮商、银钱商、律师、医生等7个大行会,人称‘肥人’。铁匠、泥瓦匠、鞋匠等手工业者组成的14个小行会,人称‘瘦人’。1293年,佛罗伦萨执政贝拉,颁布《正义法规》,规定由大行会代表7人和小行会代表2人组成的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其首领名为正义旗手,同时又是城市自卫军指挥官。但实际上执政团完全操纵在七大肥人行会手中,代表雇佣工人的瘦人行会被完全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垄断银行业的美第奇家族就是七大行会中的元老。”被打断了即兴演讲的博雷利教授,只好从头解释道。
“哦,原来佛罗伦萨共和国是由行会负责治理国政的。”杨绍清恍然大悟着点头道。这种情况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孙露经营的杨氏家族也像美第奇家族一样,通过对商会的控制,进而从军从政,最后夺取整个国家的政权。
“可以这么说吧。但并不是行会毁了共和国。而是那些控制行会的肥人贵族们的派系争斗毁了共和国。从13世纪起意大利各个共和城邦中的派系争斗就从未停歇过。这些派系最终合并成了两派,即吉伯林党和归尔甫党。佛罗伦萨共和国也一样。你瞧见那些高耸的塔楼了吗?”博雷利教授突然指着窗外那一座座高耸的塔楼,意味深长的说道:“每一座塔楼都代表了一个家族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威望。这些家族间的内斗几乎持续不断。他们毁灭了共和国的公共秩序、生命和财产。最终,美第奇家族将西班牙人引了进来,共和国也就此灭亡了。”
博雷利教授说到这里眉宇间露出了无限的伤感与悲愤。不仅仅是佛罗伦萨共和国,意大利半岛上的众多城市共和国,也因同样的原因一一覆灭了。它们要么失去了作为自治政府的独立性,要么丧失了它们的公民自由,屈服于当地的君主。可他却没有注意到,此时杨绍清的神色也是颇为感慨的。
博雷利教授对佛罗伦萨共和国党派内斗的描述,让杨绍清不自觉地就想到了明朝的“党争”。同样是发生在统治阶层的内斗,同样造成了国家国力的衰亡。佛罗伦萨共和国最终因为外族的入侵而覆灭。可如果没有孙露的介入,明帝国不也是为满人所灭了吗?杨绍清忽然发现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派系争斗。难道只有通过一个强势的统治者,通过肃清国内一切不同的声音,才能解决派系内斗问题吗。这个答案显然是不能让杨绍清接受,也不符合孙露对于后世政体发展的描述。于是他又不甘心的向博雷利教授问道:“难道意大利半岛上所有的共和国最终都因派系争斗覆灭了吗?”
“不,自由的火焰是不会被暴君的专制给轻易浇灭的。”博雷利教授斩钉截铁地说道:“在意大利的泻湖地区,有一个拥有将近千年历史,至今仍繁荣强盛的共和国。她就是欧洲共和制的神话——威尼斯共和国。”
第二部 第20节访水城使团受款待设晚宴众商求财路
威尼斯共和国是一座建立在亚得里亚海西北端的泻湖中的100多个小而地的岛屿之上的水城。在300多年后的人们眼中,它只不过是意大利一个并不重要的小城市,主要是作为旅游圣地而广为人知。正因为如此,威尼斯城在孙露心目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作为文艺复兴摇篮的佛罗伦萨城。所从一开始,这座在地图上并不起眼的城市小国,就没有被列入中国使团主要造访的国家名单之中。然而在欧洲大型的民族国家兴起之前,威尼斯共和国却是欧洲最富庶的城市国家和地中海东部的海上霸主。它在宪政方面取得的成绩,不仅是同一时期佛罗伦萨等其他意大利城市国家难以匹敌的。更是对后世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宪政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公元687年威尼斯产生了第一任总督,建立共和国。建国初期隶属于拜占廷帝国。并在10世纪末获得独立,成为富庶的商业共和国。十字军东侵期间,威尼斯巩固了在东方和爱琴沿岸的地位,并乘机吞并拜占廷的大片领土,包括克里特岛、伯罗奔尼撒西南部及爱琴海上的许多岛屿。 1298~1382年,同热那亚共和国间连续进行4次海战,击败这一贸易竞争对手,成为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强国,进入全盛时期。然而自15世纪末起,随着好望角航线的开通,威尼斯对东方贸易的垄断被打破了。之后美洲的发现以及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荷兰的海运发展改变了商业路线,更是对其经济给予了重创。甚至这些年地处北海的荷兰和英国也向威尼斯对地中海贸易的统治地位发起了挑战。可饶是如此,威尼斯并没有立即开始衰落。17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依旧是地中海最繁荣的国家,“威尼斯神话”仍被欧洲各国的学者们津津乐道。
幸运的是,孙露虽然忽略了这个西方宪政史上的“神话”,但在博雷利教授的提醒下,杨绍清还是意识到了,威尼斯共和国或许正是他所要探寻的那个共和制的典范国家。于是在佛罗伦萨停留了三天之后,中国使团便马不停蹄的前去造访这个马可·;波罗的故乡了。当然威尼斯城再怎么繁华都不可能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扬州、杭州、南京、广州等大城市相提并论。可打从中国使团望见威尼斯城的第一眼起,就被这座充满传奇的城市给深深吸引住了。
任何一支由海路进入威尼斯大运河的舰队,首先望见矗立在城市最显眼处的标志性建筑物,既不是大教堂,也不是华丽的宫殿,而是一座象征商业主权的海关。这在欧洲的其他城市是十分少见的。但商业化并不代表威尼斯人就市侩、粗鲁。基于职业的必要,威尼斯人是格外有文化和能算计的人民。他们并不像其他地方的人那样认为只有学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