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命运的抉择 作者:黑色柳丁-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父亲……”
  “好了,淳儿,你就别再多说了。你是不能说服为父的。”夏允彝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夏完淳话语道:“为父并不阻止你上沙场杀敌。但有几句话淳儿你还是该听听为父的。这第一,淳儿你从军归从军,可千万别在军中结党营私。特别是别去学人家参加什么复兴党。第二,无论你是从军还是从政,都不能忘了根本。淳儿你要明白谁才是这天下的主子。要记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
  “父亲,你这么说是在怪首相大人结党营私。可父亲以前也不是与同邑的陈子龙老师、徐孚远、王光承等叔伯成立几社,同江南儒林的复社相应和吗。东林党的历史远比复兴党悠久,亦经常进行集会、评议国政。父亲以前就同孩儿说过,小人以党朋的罪名陷害君子。难道父亲忘了以前对孩儿的教导。还是触及到了父亲的利益,这结党就同营私扯上关系了。”夏完淳不服气的反驳道。其实夏完淳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加入复兴党了,只是碍于父亲的感受,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表明过身份。但此刻听自己的父亲这么一说,年轻气盛的夏完淳说话的分量亦开始重了起来。
  “混帐!你这是同父亲说话的态度吗!你,你,你这逆子难道非要气死为父才甘心吗!”气急败坏的夏允彝一拍桌子大声骂道。面对桀骜不逊的儿子夏允彝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力。儿子的年纪毕竟还小,对于政治的险恶还没有半点的准备。他只知道热血、激昂、爱国等等激动人心的词汇。却不知道隐藏在这些词汇背后阴暗龌龊的交易。夏允彝不想看着儿子走上“歧途”。更不愿意看到儿子被人利用。现在的夏允彝很后悔,早知如此当初自己就该极力阻止他参军才对,也省得自己现在这样苦口婆心。
  “父亲息怒,孩儿并不是想顶撞父亲。孩儿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此时的夏完淳同样也觉得自己同父亲是在鸡同鸭讲。无论自己怎样例举实例,摆清道理,父亲却依然固执己见。当年哪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父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了呢。夏完淳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论事?你个小毛孩懂什么!你以为朝廷的事是你们这些小孩子在玩过家家吗。以为从了军,见了些世面,学了些邪门歪道就熟知朝政了?如此自以为是,到时候被人当枪使了,自己都还不觉得呢!”再也压制不住心中不安的夏允彝终于把话挑明了道:“淳儿,你要知道,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子或许能一时只手遮天,但她毕竟是个臣子。名不正言不顺,早晚会被天下人所唾弃。现今的皇上英明神武,是不会一直被权臣把持朝政下去的。而宫里的兰妃现在也已经有了皇上的骨肉,也就是未来大明的太子。等到天下统一,皇子诞生,这天自然就会变了。淳儿啊,你要明白为父的苦心,明白为父的立场。”
  “这么说父亲的立场就是站在皇上一边咯。等待着我们浴血沙场收复北方后,再来一个总清算。就象历史上历朝开国皇帝杀戮开国功臣一般,不是吗?鸟尽弓藏的,还真是令人心寒呢!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做了那么多,最后还要被人这么算计。”夏完淳突然冷笑着说道。
  “淳儿你,胡说什么呢!?”被说中心事的夏允彝瞪大着眼睛,心虚的喝道。
  “不,父亲,我没胡说。说实话,父亲今天的话语还真是让孩儿失望呢。如今从贩夫走卒到三教九流,只要是我大明的百姓无不关心着北伐大业,均期盼着国家早日的统一。可父亲你们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算计着首相大人他们。等待着军队收复北方失地后,再用阴谋诡计夺取权利。”夏完淳以嘲弄的口吻抬头说道。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你的父亲!反了,反了!你这个逆子!逆子!”暴跳如雷的夏允彝指着夏完淳,上气不接下气的颤声骂到。
  然而这次的夏完淳却再也没有低头告罪,而是高昂着头颅义正严词的高声说道:“父亲,孩儿当然知道什么是君,什么是臣。也听说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孩儿更知道这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君臣之分,所关者在一身;华夷之防,所系者在天下。孰轻孰重,相信父亲您比孩儿更清楚。”说到这儿,夏完淳突然停顿了一下以复杂的目光望着自己的父亲。继而又朝着夏允彝深深一叩首道:“父亲,自古忠孝难两全,孩儿此次北征定会奋勇杀敌。决不辱没我夏家的声誉!”


第八章 第二十四节 第二届国会
  当奉命回营的夏完淳从松江起程的同时,南京的兵部亦完成了最后的准备。大军云集,粮草充裕,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然而此时的孙露却没有立即下令发起总攻。在她亲征北伐之前有一件事是必须要做的,那就是召开隆武朝第二届国会。五年前的首次国会孙露向所有人描绘了一副令人向往的壮美画卷。现在五年过去了,作为首相的孙露必须向天下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五年之中发生了许多事情,当初的“五年计划”自然是有的有失。为此孙露特意将国会召开的日期提早到了十月中旬。没有什么能比军事上的胜利更能证明隆武内阁这五年来的功绩。也没有比“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消息更能激昂北伐士气的。如此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孙露心目中的最佳效果。这一点隆武内阁的其他大臣们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因此对于此次的国会,隆武内阁可谓是花足了心思。
  此时此刻身为礼部光禄寺少卿的侯方域正忙着温习自己的报告。按照礼部的安排侯方域这次将代表自己的部门在国会上向来自各地的议员报告隆武朝这五年来在外交上的建树。虽说之前他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此时的侯方域心中依然紧张得很。此次国会的规模比起上次来无疑大了许多。在经历了第一届国会后,各地方的议员们多多少少也对国会这一新事物也有了一番感性的认识。加之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先例,因此议员们这次的提案也就更有了针对性。并不是几篇冠冕堂皇的报告就可以轻易打发的。想到这儿侯方域不由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然而就在此时,文渊人头窜动的休息大厅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吸引住了侯方域的目光。
  “定生!是你吗?定生。”一个箭步冲上去的侯方域一把就拦住了那人。
  却见对方皱着眉头回头一看,既而又冷冷的行了个礼道:“哦,原来是侯大人啊。”
  “定生真的是你。没想到你也会来参加今日的国会。”与陈贞慧(字定生)冷漠的态度不同,此刻的侯方域却显得热情异常。却见他连忙拉住陈贞慧的臂膀激动的说道:“定生你从乡下来京城怎么不支会我们一声。辟疆、以智他们若是知道你来京城该有多高兴啊。算起来咱们也有三、四年没见面了。要不改天把辟疆和以智一起约出来再搞一次诗会吧。怎么说咱们四个也是名满天下的复社四公子啊。”
  然而这时的陈贞慧却冷冷的将侯方域紧抓着的手一把扯开了。象是要同侯方域划清界限似的他傲然地说道:“侯大人请自重。贞慧这次是代表宜兴的父老缙绅来观摩此次国会的。再说贞慧一介山野之人又怎敢高攀诸位大人呢。”
  “定生你这是怎么了?何出此言?”侯方域面对陈贞慧漠然的表情,侯方域发现这一刻自己同他的距离是如此之远。曾几何时他、冒辟疆、方以智、陈贞慧四人是缔结复社的骨干。他们曾经一起发誓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无论是面对失意的仕途,还是阉党余孽的迫害都未曾退缩过。然而如今天下的战乱平定在即,百姓生活也日渐祥和安定。这不正是当年建立复社的宗旨吗。可是为什么?为什么当年生死之交的朋友最终会同大家行同陌路呢。难道真要搞得非此即彼才行吗!
  侯方域不解的望着陈贞慧,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答案。可陈贞慧却只是供了供手头也不回的走进了人群,将一脸疑惑的侯方域丢在了大厅之中。正当侯方域追上前时,方以智突然跑来道:“朝宗,原来你在这儿啊。快进去吧,大会就要开始了。”
  “知道了,我这就过来。”侯方域有些魂不守舍的点头回道。
  “怎么了?朝宗,出什么事了?刚才那人的背影看上去很熟悉啊。”方以智望着侯方域心不在焉的表情不由担心的问道。
  “密之,我刚才遇见定生了。”侯方域低下头幽幽地开口道。
  “什么?你看见定生了!那他现在人呢?”方以智一听陈贞慧也出现在了文渊阁也不由四处张望起来。说实话他还真不信固执己见的陈定生会以议员的身份来参加国会呢。不过方以智转而一想,这五年来隆武朝政绩斐然,军事上又是捷报连连,保不定陈贞慧这次也想通了呢。于是他释然地一笑道:“看来还是首相大人说的对,只有让事实讲话才够分量啊。定生也算是想通了。”
  “不,密之,依我看定生对我们的成见依然很大。”侯方域摇了摇头否定道。继而他又将刚才同陈贞慧的对话,原封不动地向方以智重复了一遍。
  “算了,朝宗,还是别想太多了。待会儿你还要上台做报告呢。到时候若是砸了礼部的招牌,钱尚书可不会放过你咯。”没有多想的方以智最后还是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安慰道。
  “密之,我没事的。咱们还是进去吧。辟疆他们大概要等急了。”侯方域故做轻松地朝方以智微微一笑,便随着他进了大堂。
  与此同时,这次国会真正的主角孙露正抱着双臂冷冷地看着文渊阁内外汹涌的人潮。却听一旁的陈子壮抚须感叹的说道:“首相大人,来得人可真不少,看来这次国会的规模远大于上一次。许多原本观望士人鸿儒也都来加入了各地方议会。就连四川、贵州、陕西等偏远之地的临时议会也派来了代表。相信在过几年议会制度会完全扎根于我大明的土壤之中。”
  “老师说的是啊。这次的国会确实吸引了不少牛鬼蛇神。”孙露瞥了一眼底下众议员后以嘲弄的口吻说道。
  “牛鬼蛇神?子慧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的出言不逊。”陈子壮强忍着笑意摇头道。
  “老师,我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其实老师也清楚现在国会的影响还很小。权利甚至还没有一个普通的地方议会来得大。国会议员千里迢迢的来京参加国会一是想面圣,二是想给朝廷出谋划策。当然其中想给我孙露出难题,看热闹的人也不少。这些人各个大有来头,才华横溢,满服经纶,都不是些省油的灯。他们不算是牛鬼蛇神,那还有谁称得上这头衔?”孙露努着嘴打着哈哈道。
  “这么说来首相大人是在抱怨我们这些‘牛鬼蛇神’咯。”陈子壮听罢饶有兴趣的打趣道。
  “怎敢啊,我的议长大人。相反若是哪儿天我大明的官员们一提起议会就犯毛,一个头就两个大。那才叫水到渠成呢。”孙露颇为感慨的说道。其实她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看到这一天的到来。但无论发生什么事,孙露自认自己是不会放弃这个目标的。
  “哦?这难道就是首相大人心目中合格的议会吗。想必在我们的首相大人心中早就有一副完整的治国画卷了吧?”陈子壮惊叹的说,继而他又长叹了一声道:“其实子慧你最让为师佩服的一点,就是你的执着与远见。无论是以前的议会,还是现在的交易所和银行,每一件事似乎都是你心中画卷的一部分。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夫真的很好奇,子慧你从前究竟是师从何处呢?”
  “议长不就是我的老师吗?”孙露不置可否的反问道。
  “诶,说来惭愧,其实老夫也没教过你什么,却顶着一定老师的帽子。”陈子壮笑着摆了摆手道。却见他沉吟了片刻,将话锋一转道:“不过,子慧你也别怪为师倚老卖老。你此次挥师北伐定能扫平胡尘,建立一份不世的功勋。但为师也希望你莫要忘记黄石公、赤松子。”
  “黄石公?赤松子?”听罢陈子壮的话语,孙露的黛眉不禁微微一挑起来。她清楚陈子壮在以张良的典故提醒自己。张良在大功过后,随即退隐,才逃过了猜忌残忍的刘邦的残杀。可她孙露不是张良,朱聿键也不是刘邦。却见孙露回头问道:“老师以前也曾这般告戒过袁督师吧?”
  “可惜崇焕兄也是个认死理的人。子慧真的要坚持亲征吗?”陈子壮不甘心的问道。
  “是的,老师。有些事情明知不可为,却也绝对不能放弃,我不想日后后悔。”孙露斩钉截铁的说道。
  面对孙露义无返顾的眼神,陈子壮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阻止眼前这个女子的。就在此时从文渊阁的大堂之中传来了庄严的鼓声。却见孙露抬头望了望窗外晴朗的天空,转身向陈子壮邀请道:“鼓声响了。也该是咱们上场的时刻了。老师,请吧。”
  “首相大人请。”不再多想的陈子壮欣然地随着孙露一同走向了国会大厅。
  同上次一样,此刻的国会大厅中早已坐满了国会议员。他们各个神情激昂,交头接耳。但随着司仪高声通报的响起,整个国会大厅顿时鸦雀无声。紧接着隆武内阁的各个大臣、首相孙露、皇帝朱聿键也一一登场就坐。在行完君臣之理后,隆武王朝的第二届国会也就此拉开了序幕。然而同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皇帝朱聿键并没有走一个过场就离开国会,而是一路旁听了整个国会过程。这让在场来自各地的国会议员们无不欣喜万分,受宠若惊。这自然不是因为皇帝特别关心国会。而是在今日的国会上朱聿键还有一桩异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
  随着吏部尚书史可法的开场发言过后,六部的官员们也开始以各自部门的顺序,陆续地向国会报告起“隆武朝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几乎每一个部门的报告都会引来底下议员们热情的掌声。人们高声赞美着隆武五年来的种种功绩。当工部汇报到隆武三年水灾救援情况时,有个四川籍的议员还手舞足蹈地大声赞道:“吾皇圣明,天佑我朝!”
  面对议员们如此兴高采烈的表现,孙露觉得他们与其说是在认同自己五年的努力,不如说是在讨好龙椅上的皇帝。自己在努力的以商业组织的精神按实情主持国政的时候,新政策的种种成果却成了“德政”的象征。一旁端坐在龙椅上的朱聿键更是满面红光,毫不吝惜地接受着来自各方的赞美。
  不过此时的孙露依然保持着优雅自信的表情。她清楚的知道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作为臣子注定只能站在皇帝身后,作为皇帝的影子。而在这个国家任何功绩、战绩以及珍奇物品,只能成为皇帝“英明”的象征。所以孙露并不在乎让皇帝沾“五年计划”的光。因为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果然,当各部报告完“五年计划”的实行成果后,三个留着辫子,身着清庭官服的男子被带上了国会。这三人自然就是清庭派来的三个使者。孙露一直留着他们到今天,就是为了在国会上好好表演一番。那三个清使战战兢兢地三跪九叩后,却见为首的主使詹霸颤颤巍巍地向龙椅上的朱聿键禀告道:“清国特使詹霸、沈惟炳、奇库叩见大明皇帝陛下。”
  “大胆,在我天朝皇帝面前,尔等叛逆也敢妄称伪国号!”底下垂手站着的侯方域一个箭步上前率先大声斥责道。他的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在场众议员们共鸣。国会大厅中的呵斥时此起彼伏。
  “杀了清狗!”
  “把狄夷赶出去!”
  振天的喊声吓得清使瑟瑟发抖。而此时的孙露却起身朝着众议员一挥手示意他们安静。于是整个大厅顿时又恢复了寂静。却见孙露转身一个抱拳向皇帝进言道:“皇上,这些叛逆虽恬不知耻,但吾朝毕竟是礼仪之邦。斩杀使者的事是决对做不出的。既然叛逆已派使节来朝廷,就先听听他们有什么话好说吧。”
  “恩,就安爱卿所言办吧。”朱聿键亦极有风度地点头答应道。
  于是孙露回头渡到清使面前傲然说道:“吾皇英明,饶尔等不死。那九酋多尔衮有什么话要传,就快说吧!”
  “是,是。我摄政王殿下命我等前来同天朝修好。特带了以下供品…”詹霸一边说着一边先上了供品与多尔衮的亲笔信。然而孙露还未等他说完就一把夺过了那信,高举着向四周的议员百官展示道:“求和信?还有供品?笑话,你们满州人不祀农耕,不懂养蚕织布,哪儿来的布匹和瓷器。这些供品还不是从我汉家百姓那里抢夺来的。用我汉家的东西同我汉家讲和,诸位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
  “杀光羯狗骚狐!”
  “快滚吧!”
  “让多尔衮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杀过黄河去!”
  捍人心扉的呵斥声再次响撤了全场。除了那三个清使外,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奋异常。高昂的士气几乎都快将整个文渊阁给融化了。就连孙露本人也激动异常,却见她当场就将那求和信撕得粉碎丢在清使面前道:“回去告诉多尔衮。我大明向来都是恩怨分明。只要他肯放弃抵抗率八旗部众投降朝廷,朝廷便放他一条生路。若是他还冥顽不灵,附隅顽抗。到时候就休怪我大军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了!”
  面对孙露厉声回复,三个清使早就吓得不知所措了。倒是周围的议员和百官们被孙露的话语煽动得群情激昂。但此时的孙露并未一再的陶醉在这种激昂的气氛当中。却见她朝皇帝跪请道:“臣恳请陛下,准臣率大军北伐!”
  “好!朕就顺应民心封孙爱卿为征夷大元帅统领三军扫平叛逆胡酋!”被现场气氛感染的朱聿键上前扶起孙露道:“孙爱卿,朕这次虽不能御驾亲征。但朕会在此等待着爱卿燕然勒石,凯旋而归!”


第八章 第二十五节 孟津渡口
  隆武五年十一月。冬季的脚步已然临近,从北方遥远的高原吹来的寒风,很快地就越过了数万里的旷野,越过长城,一路刮到了黄河的孟津渡。孟津渡扼黄河渡口,乃是河内与河南之间的攻守要点。过了黄河就是鲁翼防线最西端的怀庆要塞了。从隆武二年起此地就成了明、清双方对峙的重要据点。双方在黄河两岸均布置了大量的军队和工事。放眼望去可谓是三步一岗,五步一营。只不过南岸是旌旗流转,锦衣怒马;北岸则是偃旗息鼓,一片萧瑟。历来南岸驻扎的明军在数量上一直都逊与对面的清军。但碍于明军犀利的火器与威名,清军亦不敢有什么非分之想。然而这些日子以来黄河南岸的明军大营突然兵力大增。不但有源源不断的军队开进孟津渡。更让人侧目的是这支部队鲜亮的衣着与犀利的武器。甚至还不时得有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女骑兵飞驰而过。惹得对面驻守的清军又是心惊,又是好奇的。究竟是谁的人马能有如此的排场?
  这个问题对于明军来说不难回答。在明帝国数十万大军中能有这样配制的自然是我们首相大人的直属近卫师。此时此刻,在明军老营的大帐之中,周围方圆百里团级以上的军官均聚集在了一起。在他们面前站着的正是隆武王朝的女首相孙露。却见她身着一身白色的戎装,脚踏擦得锃亮的马靴,一头秀发干净利落地盘在了脑后。在一旁的萧云正认真地介绍着对面怀庆要塞的情况。
  “首相大人,正如这沙盘所示,我军现在面对的是敌两蓝旗阿哈尼堪部、佟图赖部、伊拜部以及汉奸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据悉盘踞在孟津至怀庆一线的满蒙八旗总兵力约为5000余人,汉军约两万余人。不过为了防止汉军倒戈,八旗军大多与汉军混编。因此兵力分布得较散,一个营往往仅配置四、五百人。刘之渊部和沈永忠部的汉军也多为临时招募的散兵游勇。唯有沁阳县驻扎的正红旗岳托部建制还算完整,拥有2000骑兵。除此之外叛军在怀庆府及其周遍建立了四个要塞,并配有十门要塞炮。总的来说,以我军目前兵力拿下怀庆府并无大的悬念。”萧云边说边特意指了一下沙盘上的几个红色据点。
  听得萧云这么一番讲解,周围的将官们的脸上各个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在此之前他们的部队与清军对峙少说也有一年半载了。对于清军的布防与士气的情况他们比萧云还要清楚。若不是以前自己个儿的兵力不够充足,又有兵部的命令挟制不敢贸然行动。孟津渡的明军早就二话不说冲过黄河教训鞑子去了。如今连首相大人都亲自到了前线。那渡河北伐还不是眼皮子底下的事。当下就有几个将官抱拳向孙露请战起来。
  “首相大人,渡河北伐就让我们团打头阵吧!”
  “首相大人,我们团熟悉河北,让我们团上吧!”
  “首相大人,我们团能打着呢!”
  面对底下部将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的请战,孙露却显得异常冷静。却见她还是站在那里静静地望着地图默不作声。难道首相大人又改变主意了吗?正当众人纳闷之时,从大帐外突然有人朗声说道:“我看我军要收拾怀庆府的那点叛军自然不是问题的。问题是多尔衮那斯要知道咱们首相大人大驾光临。那还不象嗅到花香的蜜蜂蜂拥而至啊。”
  “哦?这不是咱们的张大军长吗。进来怎么也不通报一声。”孙露寻声回头欣然地向同样一身戎装的张家玉嫣然一笑道。
  “我可不敢打扰咱们首相大人运筹帷幄,思考大计呢。”张家玉说罢信步走向前,恭敬地朝孙露敬了个军礼道。这次在完成了陕西全境攻势的张家玉并为趁胜追击一路西进收复河套地区。在受到兵部北伐通令后,张家玉便立即收拢了战线。并亲自带着第二军团的两个师会河南同孙露的近卫师回合。
  “我那点‘大计’还能逃过咱张军长的眼睛?既然是花嘛,就要老老实实待在哪儿等蜜蜂光顾。至于接下来的是就交给螳螂解决了。”孙露同样潇洒地回了个军礼,打趣的说道。
  “怕就怕后面还有黄雀跟着咯。”张家玉边说边用手中的马鞭朝着沙盘西北方向上划了一个圈。明眼人都知道那是蒙古诸部的势力范围。
  “那里,你这只螳螂现在肥得比黄雀还大。还用得着怕黄雀吗?王兴说你张家玉肥得都快走不动路了。今日一见还算可以嘛。至少这门还是进得了的嘛。”孙露的一番玩笑立即引得众人一阵轰笑。
  “不是说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嘛。我张家玉的胃口可比过黄闯子他们哦。整个辽东都给他们吞了,连个饱嗝都没打。不过今天我倒要向首相大人引见一个人。”张家玉说罢回头吩咐道:“吴将军,你进来吧。”
  吴将军?该不会是吴三桂吧。孙露在心中好奇的想到。可还未等孙露开口询问。就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将领低着头一进大帐便刷地向她下跪道:“罪臣吴三桂叩见首相大人。”
  “哦?你就是那一怒为红颜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眼见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奸就跪在自己面前,孙露说话的语气也不由带上了调侃的味道。说实话,吴三桂年纪之轻还真是出乎了孙露的意料。这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真是自己在书本上读到过的那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人吗。
  “回首相大人,那是罪臣一时鬼迷了心窍怪不得任何人。”吴三桂紧低着头老实地回答道。虽是低着头,但吴三桂也在偷偷地观察着孙露。一直以来他都想见识一下这个隆武王朝的女首相。想看看这个改变整个中原局势,将岌岌可危的大明从悬崖边拉回来的女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和传说中的一样这个不世的女枭雄异常年轻。虽算不上国色天香,却有着一股子不同与其他普通女子的气质。吴三桂也不是没见过女将军、女才子。可在孙露的身上却没有那种盛气凌人或是孤芳自赏的感觉。反倒是她的那双眼睛透着睿智内敛的光芒。真是个奇女子啊。此刻的吴三桂不禁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而在另一边吴三桂的一席话也让孙露觉得还算中肯。那些关于红颜祸水的典故是最让她嗤之以鼻的。改朝换代,成王败寇的事干嘛非要扯上女人呢?中国无聊的文人啊,总是将男人的失败归咎到女人身上。这本就是一种懦弱而又不负责任的表现。孙露常在想当她将满清灭了之后,后世的文史官是否会将满清的失败归咎给孝庄太后呢。太后与摄政王又是一个红颜祸水的故事啊。算了,这种无聊的事情还是别想了。发现自己走神的孙露连忙收起了自己思绪,又重新打量起吴三桂来。
  熟知历史的孙露知道眼前跪着的这个男子是个危险而又反复无常的主。但他同样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后世的书籍与战例都证明吴三桂是个人才。而就在场众将官看来吴三桂只是一个迷途知返的将领。现在的他还没机会绞杀作为明朝正统的永历帝父子。况且对于吴三桂的处理将直接关系到收复他汉奸部队的工作。孙露发现吴三桂就象是一匹彪悍而又狡猾的野马。自己是否有这个能力驯服他为自己效力呢?
  而此时的吴三桂见孙露一副缄默不语的模样。以为事情有变的他,连忙匍匐在地请罪道:“罪臣自知罪不可恕。只求首相大人看在关宁各部当年在辽东浴血奋战的分子上,放底下众弟兄一码。至于罪臣要杀要剐全凭大人的发落。”
  “吴将军,快快请起吧。将军既然还记得关宁铁骑由来,当初就不该玷污了块响当当的名号。不过既然吴将军肯浪子回头,我以大明首相的身份可保将军的性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现革除你的爵位、官职,贬为庶民,留军察看以观效尤。”孙露最后还是决定要亲自驯服这匹不世的烈马。
  吴三桂是何等的人物,自然听得出孙露话语的意思。只要还能留在军中那他吴三桂就还有出头的机会。心中充满感激的他当下变再次向孙露叩首保证道:“首相大人的再造之恩,三桂永世不忘!”
  “好了,吴将军快起身吧。我们还有军情要商量呢。”孙露一努嘴摆摆手道。
  “是,首相大人。”只见吴三桂起身后十分识相地退到了帐篷的最外端,但又不走出帐篷。当他再次抬头时,目光却同一个面色苍白的军官对在了一起。那人冰冷而又直指人心的目光让吴三桂冷不丁地就打了个寒战,连忙将头又低了下去。
  处理完吴三桂的孙露转身又向张家玉开口道:“玄子兄(张家玉字玄子),自从上次南京一别后,算来也有三年未见面了。大明能有如今这局势,玄子兄功不可末啊。”
  “属下只是按照首相大人事先的布置行事罢了。要不是首相大人处处留有后招,中原的局势也不会象现在这般一片大好。首相大人才是运筹与帷幄之中,决胜与千里之外啊。”张家玉谦逊地回道。这些年张家玉胜仗虽说是越打越多,但他对孙露的钦佩也是与日俱增。从之前派遣李虎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