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剧同人)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作者:时镜(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1-25正文完结)-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数人高兴。
    康熙着礼部为张英拟了谥号,为文端,李光地顾贞观等人也从京城发来凭吊词……
    实则,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旁人再怀念,亦是无益。
    张廷玉很久很久没有说话,只一个人住在祖宅最靠东头的屋子里,没人敢去打扰他。
    他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想,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
    康熙四十七年的九月底,皇帝下旨召集群臣议储,将各人心目之中的储位人选写于纸上,大学士马齐写一“八”字于掌心,暗示诸臣,朝野之中支持胤禩之人无数,康熙大为震怒,直斥胤禩心怀不轨,辛者库贱奴之子,岂可为皇储?马齐革职查办,连带着八爷党诸多臣工尽皆遭难。
    四皇子胤禛一力保太子复位,又有三皇子胤祉揭发大阿哥行巫蛊暗害太子发狂疾,查实之后大千岁被禁足,议储之事陷入僵局。
    张廷玉门生戴名世三月修书一封寄往桐城,张廷玉接信之日,正听着张若霭背书,拆了信一看,便知康熙终究还是念着父子情,也不愿看朝野纷乱。
    三月辛巳,康熙言二皇子虽被镇魇,已渐痊可,昭告祖宗社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妃石氏复为皇太子妃。
    去年掀起的一场风云,暂时就这么平定了下来。
    而张廷玉,还要在桐城待上三年。
    谁知道,五十年的年尾,又是什么样呢?
    顾怀袖远远见着他捏着信纸,便是一声低叹。
    张望仙在后面给她女儿做刺绣,只道:“二哥素来能忍,会藏,过不一阵就会好的。”
    “他已然好了,只是还不大想动罢了。”
    顾怀袖很了解张廷玉,也没怎么担心。
    张英是年岁大了,去时,除了张廷瓒,也没什么遗憾了。
    她过来坐下,看着正月醒了,便将她抱过来,这孩子如今也叫步香。“说起来,你回来这么久,也只见到你女儿……”
    张望仙停下手里的针,咬断了线,只慢慢笑了一下,道:“不敢带来。”
    顾怀袖这才想起,张望仙,仙姨娘,取哥儿怎么敢带来?到底连沈恙都是不敢来的。

☆、第二零九章 龙眠山隐居

京城里来的这一封信,似乎一下就让张廷玉恢复了过来。
    他把张廷玉抱起来;便进了院子;老三老四都在屋里读书,为父母守孝期间,不能参加科举;只能再等出孝。
    张廷璐与张廷瑑本来已经考完了县试;去年下半年开始准备着乡试;正要往江宁去的时候,吴氏便已经病重,七月里没了的;所以兄弟两个连乡试都没参加。其实细细想来;张家兄弟仕途都挺坎坷。
    顾怀袖就在屋里看着他;这会儿张望仙也自己那边去了,屋里就只有张廷玉与顾怀袖两个。
    她微微抿了抿唇;拉出些微的笑意:“好些了?”
    张廷玉走进来;只道:“还好。”
    他深黑双眸望着她;然后拉了她的手,两个人一起坐在了竹窗前面;正在龙眠山的春季里;四周的景致都很好。
    “快到采茶的时节了,父亲跟母亲喜欢这个时候出去采茶。”
    顾怀袖听了,也一望那铺满了绿的山野,道:“那我们也去。”
    近几个月来,也有一些人上山来拜访张廷玉,偶尔还会献上自己的文章给张廷玉看,高兴的时候,张廷玉就批两笔,不高兴的时候就把那些文章都压在了案头上。时间一往四十八年走,似乎就更快了。
    采茶云雾天和雨天都不适合,最好的便是清晨露气刚走太阳出来不久的时候。
    张廷玉与顾怀袖当晚叫人准备了,一家人坐在一起用晚饭的时候,张廷玉便说要去采茶,结果张若霭也说要跟着去,张廷玉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次日里,顾怀袖换了一身细布的素白色裙衫,看上去跟个村姑差不多,不过她天生丽质,即便穿着这样简单的衣裳也遮不住光华。张廷玉也换上了一身灰白长袍,从院落边的抓了两只小背篓,一只递给了顾怀袖,一只自己背着,便要朝着外面走。
    张若霭今日也不去读书,专跟着自己爹娘一起出去采茶,换了一身衣裳跑出来,却嚷道:“我怎么没有小背篓?”
    “自个儿从墙角里拿,一直都有的,找个小的……别逞能。”
    张廷玉一面口气淡淡地说着,一面已经拉着顾怀袖的手朝着远处走。
    茶园就在山林环绕之中,他们家也有茶园,尤其是张英归家之后很多年,一直都在种茶,有时候来采茶的还有自家小厮,张英也跟吴氏出去采茶。去年出来采茶的还是张英,如今便换了张廷玉与顾怀袖。
    夫妻两个出来的时候,山间的云雾刚刚散去,顺着山道已经能看见很多采茶的姑娘背着小背篓上山了,彼此谈笑之时透着一种活泼机灵劲儿。
    张廷玉见了,微微笑着,却道:“人家都是妙龄的小姑娘,咱们一个老头子,一个老婆子,也来跟年轻人争争。”
    “我是十指不沾阳春水,还不知采出来的茶是个什么模样呢。”
    顾怀袖一手拽着背篓的绳子,一面被张廷玉扶着走过山坳里一座小桥。
    前面山坡阳面上,已经有不少人等着露气散完干活儿,这会儿见着忽然出来个张廷玉跟顾怀袖都不怎么辨认得出来。
    毕竟,张廷玉已经许久不曾出现了。
    他自己倒是没在意旁人的眼神,给顾怀袖指,从山这一片,到那一片,挨着哪一片的茶园是他们的。
    这时候也有一些茶商派下来收茶的小商,跟着老茶农在山上转悠。
    顾怀袖只望了一眼,低头去看那些新鲜的嫩芽,“我素来连品茶都不会,一贯以茶解渴,牛嚼牡丹,却还是头一回上来采茶,这东西怎么采。”
    “咱们家也不想着以茶谋生,你爱怎么采怎么采,好歹能喝就成。”
    张廷玉说着,已经掐了一芽下来,叶片嫩极了,上头只有两片叶子,连着摘下来的几芽都是二三叶。
    顾怀袖倒是看明白了,这边采茶跟六安的瓜片差不多,多采一芽二三叶,她也摘了一芽下来,放在掌心里看着着实嫩绿可爱。
    回头瞧她一眼,张廷玉眼底带了几分暖色,再一看张若霭,自入学后难得调皮地摘了一芽茶叶来含着,见着他看过去,便立刻伸手在嘴唇上一抹,把茶叶拿了下来。
    臭小子还以为人没看见呢。
    张廷玉只这样慢慢地采茶,显然是一面采茶一面想着事情,顾怀袖倒是有些得趣,专挑着嫩尖细蕊来掐,后头才随口问了一句:“戴名世今科也去考了?”
    张廷玉背篓里已经铺了一层嫩芽,方掐了一芽拿在手里,换了一行朝着上头走,回道:“会试时糊名,以戴名世之才,会元不在话下。至于状元……却还要看运气的。”
    不过戴名世的字很好,若夺了会元,说不得也是状元了。
    四十五年的时候考了一场都能被张廷玉拔在施云锦的头上,今年若是三场都考,还能有哪个考官敢反驳?
    更何况,戴名世摆明了就是张廷玉的门生,他虽然丁忧,可余威尚在。
    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踩低捧高,可寻常人做得最多的也就是踩低捧高。
    却不知,戴名世运气如何了。
    因为此地离京城甚远,所以消息并不怎么畅通,往往要迟上一两个月才清楚。
    不过也正因为消息迟滞,倒让他们难得清闲,身处偏远之地,对于京城的事情更是鞭长莫及。有时候朝堂上的事情瞬息万变,等消息传到的时候指不定就已经是另外一个局面了,担心不了的索性不去担心。
    顾怀袖笑道:“回头他若是中了状元,便是先生学生两个状元了。”
    张若霭推了他娘一把:“娘你懒病犯了,你跟爹背篓里的茶还没我多。”
    他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忽然瞧见一旁那个弓着身子看茶的老伯,一直盯着一芽茶眼睛都不眨一下。张若霭也好了奇,因着茶都在山坡上种着,他从高处梯道上站在了老伯的背后,伸出了个脑袋来看。
    那老伯中了很多年的茶了,正在想着今年的茶价,忽然就感觉自己颈子旁边伸出来个脑袋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子,顿时吓了一跳:“哎哟!”
    “老伯您没事儿吧?”
    张若霭一见,那还了得?连忙上去扶,倒把一旁他爹娘吓了个不轻。
    顾怀袖忙教训他:“干什么去吓人呢?!”
    张若霭颇为尴尬:“孩儿……孩儿只是想看看老伯在看什么而已……”
    那老伯好不容易在山道上站稳,看这小子虎头虎脑,顿时消了气,只将掌心摊开:“这是一芽四叶,四片叶子对着长的,今年我家这一小块茶产的都是这样的茶叶,也不知是遇上什么怪事了。”
    张廷玉也感了兴趣,上去瞅了一眼,只道:“兴许是个好兆头。”
    “哈哈哈……若是好兆头那也是好事,今年收茶的都开始下来了,只恐卖不出去啊。”
    都是一芽二叶三叶的好,虽采茶的时候就要先将芽给掰成一叶一叶的,可出了这样的事情,山上的茶农都是知道的,按着往年那些个黑心茶商的秉性,一旦上山来看着这一芽四叶,定然要大找借口压价。偏偏老伯家的茶很多,一家子都以这个为生,这时候为着这一芽四叶的茶发愁呢。
    张廷玉颇知道其中的关窍,却微微一笑:“您把这一片茶树铲了不就是了吗?今年刚采茶不久,我看您这一片茶都在半背阴的地方,今年怕还米开始采茶吧?”
    老伯一拍自己的脑门,“哎哟瞧我这脑子,真是老了不中用了,这样简单的法子都忘记了,回头我铲了这茶,压价我也有地方说理儿去啊!”
    说着,老伯立刻大笑了起来,连说张廷玉脑子好使。
    顾怀袖莞尔,这算是什么脑子好使?
    老伯也是老茶农了,迟早会知道的。
    不过他这时候仿佛才回过神来,一看张廷玉他们背后那一片茶,又一看张廷玉衣裳,立刻吓了一跳:“您、您、您是……您是张、张大人……草民给……”
    “老伯不必多礼,廷玉不过遵父亲遗愿,上山采茶罢了,也不是什么官。方才家中小子无礼,差点吓着您了。”
    张廷玉忙将人给扶着,这时候张若霭也上来道歉,老伯哪里还有怪罪的心思,忙说不必不必。
    这边的动静都引来了人看,显然是没想到张英出身于龙眠山之中,喜欢采茶,却没想到张廷玉这时候也带着夫人出来,倒是一门父子家风甚好,连个十来岁的小子都背着小背篓在干活儿,一时之间谁不说张家家风好?
    山下也来了人,一大群大大小小的茶商簇拥着两个人,一个穿艾子青色的丝绸刺绣苍青竹叶纹长袍,另一个则是月白素色长袍,这会儿正朝着前面走。
    沈取在前头,身边有几个茶农在介绍茶园的情况,说今年风水还不错,茶叶都很漂亮。
    后头两步远的地方跟着沈恙,他也不说话,只听着人跟沈取说,如今取哥儿身子又好了,现在他带着沈取趁着身子骨好的时候四处走,看过了各处的布庄、米庄和茶庄,前次送张望仙来桐城的时候,取哥儿又开始病,现在才好了一些,于是接到桐城来看这边的茶。
    不过桐城茶一直不多,在沈恙茶行的生意上只是九牛一毛。
    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到底带人来看什么。
    不过沈取倒是专心听着茶农们说话,不时地问上两句,间或一笑,倒是颇让人觉得亲近。
    茶农王柏一直负责跟茶行的洽谈,没想到今天忽然来了个大老板,顿时有些紧张起来。
    沈取开玩笑道:“老伯您慢慢说,现在咱们不谈钱。”
    不谈钱?
    嗨!怎的不早说?
    王老伯大松了一口气,瞧着沈取那带笑的眼眸,顿时明白这年轻的公子是在跟自己开玩笑呢。
    沈恙一巴掌拍沈取:“老伯年纪大,禁不起你这样玩……你以为山上茶农跟园子里那些个肠肥脑满的茶商一样吗?”
    这些人都是靠着种茶采茶炒茶过日子的,有什么风吹草动都受不起。
    都说无奸不商,无商不奸,可到底有时候做生意还是要凭良心,不是他沈恙的良心,而是天地的良心。
    他自己是没什么良心的,可旁人也要过活。
    不过沈恙并没有跟沈取说一句,慢慢沈取看着这些人过的日子,就知道做生意到底应该怎么做。商人是不能只站在最顶层的,沈恙自己也是从下面一层一层爬起来的,他早年帮人当账房先生的时候,多跟茶农丝农接触,对下面缫丝炒茶的每个步骤都很清楚,茶应该出什么价,能让两边人都高兴,并且让自己有利钱……这些都是本事,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说得上来的,还要沈取慢慢地看。
    沈取自然知道沈恙的苦心,一路看着,也已经爬上了半山腰,苍白的手掌心里拢着些茶叶,轻轻搓揉了一下,闻了闻香,便对老伯道:“回头可也看看你们怎么炒茶,单单这样闻着却是没什么香,终究还是手艺活。”
    “可不是手艺活儿吗?老一辈炒茶的可厉害了,回头您往咱们家里去看。”
    小兰花茶的炒茶工艺,不像是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这些名茶一样,桐城茶的炒茶手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只看谁更熟练罢了。
    沈取笑着点点头,指尖上掐着一芽茶便放眼朝着四周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只到人的胸腰位置,或是年纪大,或是年纪小,都有人在忙着采茶。
    不过很快,沈取的眼光就顿住了,张廷玉与顾怀袖也顿住了。
    一个朝廷命官,一个诰命夫人,只身穿素服,背着背篓在山上采茶,只与寻常人家无异,旁边还有个一直在偷偷含着茶叶吃的臭小子。
    沈恙见了也是面色一变,他不由得无声朝着前面走了两步,站到了沈取的身边,还要比沈取高个头,举袖拱手朝着张廷玉一礼:“张大人,许久不见了。”
    张廷玉站着没动,只拉了拉唇角,也不知是不是在笑。
    后头的茶商们都停下了,早听说沈恙交游广阔,什么人都认识,没想到竟然还认识张英老大人的儿子。
    张廷玉现在可也厉害得很,沈恙的生意都在逐渐地铺出去,却不知他是个什么意思了。
    早些时候,沈取是拜了张廷玉为先生的,这会儿便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学生拜见先生,给张老先生问安了。”
    “起身吧。”
    张廷玉将手里的一把芽朝着自己背篓里一扔,回看顾怀袖一眼,已见着她紧皱眉头。
    张望仙回来,自然是有人送着的,不然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从江宁一路奔过来畅通无阻?
    只是没想到,今天竟然恰好遇见了。
    顾怀袖本没想要搭理,不过沈取身子一折,又给顾怀袖见礼:“学生给师母问安。”
    一见着沈取这瘦弱的身子,便已经心疼了,顾怀袖哪里还舍得他行礼?便道:“快些起来吧,年纪小小却不知哪里学来的繁文缛节。”
    沈恙顿时一哂:反正不是他教的。
    他轻轻踹了自己儿子一脚,笑说道:“你师母嫌你烦,还不赶紧看茶去,回头再跟你先生讨教学问。”
    说着,沈恙又这么定定看了张廷玉一眼,扇子“啪”地一声一展,轻轻摇了两摇,便道:“张二爷,二夫人,回头见。”
    回头见个鬼。
    顾怀袖心底嗤笑,难不成还要带沈恙拜祖坟?
    细算起沈恙跟张望仙这一遭的话,沈恙还算是顾怀袖与张廷玉的妹夫呢,也是好笑。
    她一时懒得看,索性埋头采茶去,张若霭倒是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取哥儿,家里两个小子太小,他还记得取哥儿当年钓鱼的好手艺,龙眠山后面就是湖,湖里鱼可多着。昔年小胖子,今年张若霭,脑子里种种念头顿时转了起来。
    他悄悄扒着他娘的袖子,钻出来跟取哥儿摆了摆手,指了指自己的脸。
    沈取只觉得眼熟,可是张若霭面貌变化难免太大,一时有些不认得,细细思索的时候已经走得有些远。
    “那是谁呀?”他问。
    沈恙跟在他后头,只道:“就是当年在葵夏园骗了一大桶鱼走的小胖子,鬼精着呢。”
    沈取想了想,倒是记起来了,不过很快就有茶商跟他说话,他便过去说茶事了。
    倒是沈恙走着走着就停了下来,站在梯埂上,远远看着与张廷玉一起采茶的顾怀袖,两个人前后走动,动作倒都是不紧不慢,旁边还有个胖子不停捣乱,那才是一家人和乐。
    他抠着扇子,看着扇骨一根根地合拢,默然了半晌,后面沈取感觉到没了人,便停下脚步,朝着下面望去:“父亲?”
    沈恙回过神来,满脸都是笑:“只是没想到桐城风光竟然也这样好,往年收茶我不曾往这边走,如今倒是吃了一惊。”
    “父亲若是喜欢,姨娘也在这边,不若多留上一阵,我也好找我先生请教学问。”
    沈取笑着,已经很快到了山顶,拨着手中的茶叶,便道:“今年这茶的成色,价钱不会比去年低,不过各家的茶定各家的价,按着镇江那边的茶价上下浮动即可。下头的生意都是你们管,一味压价咱们赚了钱,明年可没得赚。”
    众多茶商连忙点头称是,也有的开始擦冷汗了。
    沈取将这些人的反应都一一看在眼底,唇角一勾,便带了几分暗讽,他拨弄了一下自己手里的玉算盘,便道:“今日日头大了,就看到这里吧。今年茶照样走水路,漕帮上下已经打点好,过茶行收两分的利分往北地,诸位各自掂量好。”
    说罢,沈取拍了拍手,见到沈恙正对着他笑。
    等到茶商们都散了,沈恙回头再看,张廷玉与顾怀袖已经牵着张若霭走远了。
    原地留了方才给沈取引路的老伯,沈恙道:“你可知这龙眠山张家祖宅在何处?我儿拜了张大人为先生,这会儿想去拜访一下,你往前头带个路吧。”
    老伯自然瞧见方才沈取给张廷玉执师礼的场面,也不怀疑,便在前面引路,一路说着张家的事情,说现在张家人都在祖宅那边住着,还要管着初一十五祭拜的事。
    这边还要过桥上山,沈恙看沈取有些吃力,便道:“爹背你上去吧。”
    沈取摇摇头,只握住他的手,搭了一把,喘了口气道:“还成。”
    “臭小子……”
    沈恙笑了一声,也不拦着,时不时停下来扶他一把,一段路过了许久才上去,又顺着旁边的山道绕过去,便见着在山林前面的张家祖宅了。
    院门朝南开着,小院子里张廷玉端了个凳子坐着将方才采回来的茶掰芽,顾怀袖则进屋泡了茶端出来,不过瞧见沈恙他们便低头对张廷玉说了一句话。
    张望仙也见着沈恙了,却一回头进了屋,并不出来。
    张廷玉挑眉:“不请自来,铁算盘倒是面子大。”
    沈恙从院门进来,落后一点跟着沈取,沈取跟老伯道了谢,那老伯只说家里还有事忙,便先走了。
    “铁算盘有什么面子?一张脸都被张大人前几年给扔地上了。”
    那时候宋荦打击张廷玉多狠啊?
    估摸着当时张廷玉夫妻被他骗得太狠,所以才有那样的事情。
    那时候沈恙表面上日子可不好过。
    客人来了,也不好不迎客,张廷玉一摆手请他父子二人坐了下来,便问沈取读书怎么样了。
    沈取还没回答,沈恙先冷笑了一声:“张廷玉,他病着,没多少时间看书。”
    这边的沈取倒是镇定,垂首道:“只早年背了四书五经,读了《史》,学过对联做过诗文,只是今年没怎么看。”
    “……”
    张廷玉沉默半晌,却笑:“情有可原。”
    顾怀袖这边早已端上来茶,也不好转身当着客人的面把茶端走,只能顺手就放了过来,给张廷玉倒了一杯,又给沈取倒了一杯。
    轮到沈恙的时候,眼见着就要朝茶杯里煮注茶了,她眼角余光一瞥,只见沈恙目不转睛凝视着她,火气上来,那茶已经倒了小半杯,她停手放茶壶,而后端了茶杯直接将杯中茶倒掉,再把茶杯放回去,不冷不热笑道:“沈老板有手,自己倒吧。”
    说完,她转身直接将院里背篓端进了屋,青黛这时候看见也出来帮着收拾。
    顾怀袖只叫白露出去伺候,进屋了却见张望仙不出去,眉头顿时轻轻皱了起来:“小姑……”
    张望仙眼神微微闪烁,瞧了外头一眼,却道:“我似乎该投缳自尽……而不是出去见人……”

☆、第二一零章 学生先生

张家这里,张望仙是一个很奇怪的人;能低嫁给商户子;证明这个女人有胆气,有主见,并非寻常人;事实上看她见识谈吐,也知道出身不低;却在丈夫亡故之后出现在了沈恙的园子里,还被人叫做“仙姨娘”。
    算算沈取的年纪,张望仙跟沈恙之间兴许还真有那么点不得不说的事情。
    顾怀袖想着;忽然起了试探的心思。
    她瞧着张望仙;只道:“取哥儿就在外头;你也不去看上一眼吗?”
    “随时都要死的孩子;看他作什么?”
    张望仙埋着头,又开始绣花。
    这一句话的冷淡和那种忽然带给顾怀袖的冲击,让她恍惚了一下。
    她用那种无法理解的眼神看着张望仙,张望仙又慢慢抬起头来:“二嫂;放过我吧……我好累……”
    眼底带着湿润;过不了一会儿又埋头下去;张望仙抹了抹眼角;又看了看外面跟张若霭一起玩的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
    顾怀袖对她终究还是难以释怀,荒谬的谎言,让她希望着的事情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当日那孩子都没气儿了,只埋进了土里,死而复生之事,怕只有她会傻傻相信了。
    也是沈恙一条毒计,可惜终究还是败落折了他自己三两年的生意。
    顾怀袖道:“你终究是他娘。”
    “如此,不过是多个伤心人,我倒宁愿……”
    宁愿什么呢?
    张望仙望着顾怀袖,微微地扯开唇角,却笑不出来:“二嫂,你恨我吗?”
    顾怀袖慢慢地笑了,目光温和平静,“你配吗?”
    万万想不到的,张望仙怔怔看着顾怀袖许久,才忽然笑出了泪,她回头望了一眼开始指点取哥儿功课的张廷玉,叹了声:“我确是不配……”
    她也是做母亲的人,陪着沈恙演了那样的一场戏,欺骗另一个母亲。
    只是顾怀袖这样,也的确令人吃惊。
    眼神平和,甚至神情都没什么动摇,只有三个字:你配吗?
    好歹还是顾怀袖的小姑子,她说话也这样不客气,可见不是恨到了骨子里,兴许是不屑吧。
    张望仙忽又问了一句:“那沈恙配吗?”
    一下抬眼看张望仙,张家的姑娘模样也好,若非这几年似乎太苦,也见着些岁月颜色,当真也是谪仙之姿。沈恙此人好色,见了顾怀袖这样的有夫之妇能起色心,见了张望仙自然也一样。更何况,张望仙乃是商人妇,两家有生意往来,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稀奇。
    顾怀袖心下觉得嘲讽,不过隐约又觉得张望仙神色有些耐人寻味。
    可惜顾怀袖这辈子见过的怪人太多了,什么沈恙,胤禛,周道新……
    这些人啊,一个接着一个,所以顾怀袖只当自己身边出现奇怪的人很正常了。
    天下能成大事者,没有一个不古怪的。
    至于沈恙配不配,顾怀袖望了望窗沿上站着的鸟儿,却道:“有过,然后我现在想算计他去死。你回头尽可告诉他。”
    张望仙一下想起当年沈恙说的话来,她很累了,便放下手里的针线活,道:“二嫂,我出去了。”
    “去吧。”
    顾怀袖就看着她离开。
    她坐在屋里,青黛在后头看着,顾怀袖忽然问:“李卫怎的没跟来?”
    青黛知道李卫现在在帮着沈恙办事,早听说很得器重,虽知道顾怀袖不过只是忽然想起来问一句,也还是答道:“约莫是还在江宁办事吧。”
    也对,一向跟在沈恙身边的钟恒都没来,李卫兴许也在忙。他接了扬州苏州那边的生意,现在也算是江南这一代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从当年的一个小乞丐,坑蒙拐骗无所不为,到如今江南官商两道见了都要拱拱手的本事人,虽则是扯了沈恙的虎皮大旗,可没点胆气和手段还扯不起来。李卫好着,众人也就好了。
    眼看着今天沈恙是不走了,顾怀袖道:“小石方跟来不多久,叫他随便做一些吧。”
    石方是最近才上山来的,给一家子做菜,日子还是那样悠闲。
    现在是要连着取哥儿的爹也要留下来吃饭,顾怀袖心里总归有点膈应,她细细地思索了一下,似乎也没跟沈恙有过同席的时候,就是有,都是远远见着,也从来没看见他吃什么。
    顾怀袖一双清透的眼底,神光闪烁,只端了茶,茶水温温的。
    她笑了一声:“阿德知道。你去告诉小石方,让他问问阿德,可知道客人喜欢吃什么。叫他把菜……多多放盐,客人口淡。”
    青黛愕然了半天,看顾怀袖已经扭头看着自己,那意味有些不明,她终于还是明白了顾怀袖的意思,连忙去后厨找石方说话了。
    石方听了,也是愕然片刻,不过他似乎比青黛更了解顾怀袖,一面落刀,一面道:“我知道了,青黛姑娘去回夫人吧。”
    没一会儿,石方就问了阿德客人喜欢吃什么,竟然说是喜欢喝鲫鱼甜汤。
    鲫鱼甜汤?
    石方真是受不了这种奇怪的口味。
    他道一声“知道了”,想着幸得还有,索性真的做了鲫鱼汤,盐自然是……
    多多益善。
    阿德善于观察,因为时常跟着二爷出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自然是必须的,尤其是跟二爷有过渊源的,现在问他廖掌柜的喜欢吃什么他也能报得上来。
    不过,沈恙这个口味是忘不了的。
    当时在沈园跟葵夏园吃席,每桌都有鲫鱼甜汤,可喝的人很少,沈恙一边跟人说话,一边喝汤,寻常人的注意力都在沈恙的话上,毕竟沈铁算盘一句话很可能立刻改变整个江南的商场局势,谁也不敢掉以轻心。更何况,沈恙这人说话的本事还是很厉害的,有时候妙语连珠,让人不得不注意。
    只是阿德看见他端鲫鱼甜汤的动作有些频繁,所以才印象深刻。
    今儿石方一问,阿德立刻就答上来了。
    他也没多想,转身便去前面伺候了。
    沈恙还在外头坐着,见着泼了的茶水,一撇嘴,只道:“张老先生怎么还不休了这泼妇?”
    张廷玉只似笑非笑看她,分明闻见这话里带着酸气儿。
    休?
    休了给你吗?
    张廷玉又不是傻子。
    活该。
    该他沈恙遭这个罪。
    眼见着取哥儿似乎对眼前这场景颇为诧异,张廷玉睁着眼睛说瞎话:“方才茶里有渣,所以泼了茶,你背一段《中庸》吧。”
    沈取看了沈恙一眼,沈恙已经寒着一张脸给自己倒茶了,就用方才顾怀袖用力搁下的茶杯,同时头也不回道:“取哥儿给你先生背书,别看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