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增云的脑海里犹如被点亮了一盏灯,一下子就亮堂起来。

子明看着她那亮起来的眼睛笑了,增云忙亲手给子明倒了一杯冰镇西瓜汁。递给他。

两人天南海北的说着话,不知为何,自从七月初七那夜之后。两人之间充盈着一种情愫,暗自流动。

增云明白,在这之前,子明还将他对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现在嘛,已经挑开窗户喽!子明就不再装了,也不再隐藏。因此每次来那柔柔的目光,温和语气,每次在令增云起鸡皮疙瘩的同时,也会心里痒痒的,然后回味无穷。

以前对于海建峰和赵氏。子明没有刻意去接近,但自从七夕之后,子明开始将赵氏和海建峰也当做家人般的看待,此时知道赵氏正在这里居住,自然要去看望一下的。

到了赵氏居住的院落,婆子前去禀报了,赵氏急忙迎了出来,还没有来得及施礼,子明在这里已经行了晚辈礼。

赵氏欣慰地笑了。看来子明对待增云是真心的,对待自己如同对待长辈般的有礼,而不是用阶层的差别来见礼。

赵氏本想着请子明进屋去叙话,可子明说是自己出来好久了,于是告辞。

等增云送了子明出府,赵氏又来找增云:“世子爷看来对你是真心的。听你说王妃对你也是甚喜,我看啊你嫁过去也能很好。”

增云低下头笑了笑,没有言语,这个时候的女子是不是跟父母谈及亲事也应该这样“害羞”呀?

骨子里的前世人,现在却要装作这个时代的女子真累啊!

过了午时,增云陪着他们用过午膳,就去了萧府,两边都是姐姐,增云不好厚此薄彼,还要给萧丽影和萧丽雅送上礼金。

自然,萧大人的三个儿子已经各自买了宅院搬出去住了。

增云过去的时候,萧大人没有在府中,增云就将礼金交给了萧老夫人,每个人五千两银票。

萧老夫人连说太多了,但是增云坚持送这么多,笑话,谁都知道增云的产业多,都知道每月进项不少,账目算得比自己还清楚呢!

增云跟萧老夫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往太夫人院子里来了。

前两次来萧府的时候,都是有事情急着办,办完事情就急急忙忙回府了。

今日清闲些,增云自然要拜见一下曾外祖母的。

太夫人见到增云很高兴,问她怎么这么长时间不来看自己。

增云说自己忙着开采矿什么的,实在忙不开。

太夫人听了这些话,眼圈又红了:“你瞧瞧!父母都不在身边,只能自己去奔波,可怜的孩子啊!”

增云不以为然,但还是低下头,然后抬起头劝慰太夫人:“曾外祖母,曾外孙女儿日子过得很好,一点儿也不苦。我父亲和母亲还是很疼爱我的。”

太夫人听到这里,眼睛里恨恨的道:“都怪那张氏,如果不是她故意使坏,你父亲和母亲怎么能分开?”

增云低下头没有搭言,都已经过去了,那张氏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包括祖父在内。

太夫人接着道:“你母亲也是,如果不另嫁他人,此时你们一家三口还能在一起接着过日子,多好!”

“结果,抛下你一个人去嫁了人,真是良心被狗吃了。”

“不是这样的,母亲当初是要带着我过去的,是我自己决定不跟着过去的,是我自己坚持自己单独过的,真的不怪他们。”

听着太夫人数落赵氏的不是,增云却浑身不舒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听着别人说自己父母的不是真是难以忍受的事情。

见太夫人稍微歇息的时候,增云急忙告辞出了萧府。

看着增云出去的背影,小青在旁边对太夫人道:“老夫人,您骂那个女人,这个孩子心里接受不了。”

太夫人挑了挑眉道:“也不能怪她,这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如果她坦然听着我骂她母亲,那才叫人心寒呢!”

小青一听也是这么个理儿,就没有再言语。

萧大人回府后听说增云给萧丽影和萧丽雅送来两张五千两银票,连声说这个孩子太懂事了!

王老工匠在给增云送来一封书信的同时,还给萧大人送来一封信,大致讲了同样的事情,王老总管是知道的,这几个矿区都有萧大人参股在里头,也因此特别的卖力。

即使矿区没有王老工匠在,萧大人也是相信增云的,虽然增云才十二岁,但很通人情世故,各方面礼节面面俱到,考虑得很周到。

对于增云的所作所为,萧大人认为是增云独立生活要依靠自己的缘故,锻炼出来的。

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他们都同情增云的处境,认为她很是可怜,都责怪赵氏不该撇下女儿而去改嫁。

只有海建峰和赵氏明白增云有多聪慧,智力实在不一般,但是他们每日见增云有喜怒哀乐,心地很善良,感觉她只是智力超群的人而已,并没有往别的方面着想。

而增云实则是对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太过了解了,带着前世的智慧如今怎会平庸呢?

萧大人将增云送来银票给儿子们送去了,大老爷和三老爷结果银票都很感激,一个女孩子如此不容易的,竟然还能送来这么银子,真是让他们感叹!

萧丽影听说增云竟然送来这么多银子,是真心的感激!这个好妹妹行事怪异一些,但对她们真的很有情谊。

萧丽雅听说之后却不以为然,嘴角撇了撇,现在自己是三皇子侧妃,如果增云犯了事情,落入自己的手里,看着自己怎么收拾她们。

话说回到自己府里,见着来来往往的下人们,感叹这个时代的亲事真是麻烦。

海建峰已经回来了,增云去了他的书房,海建峰见增云不吱声,就主动地问道:“怎么样?相出什么法子了吗?”

“有倒是有一个法子,只是需要好好布置一番。”增云神神秘秘地说道。

海建峰惊喜地望着增云问道:“什么法子啊?”

增云才道:“我们可以使个金蝉脱壳计,或者说是主动消失。”

“金蝉脱壳?主动消失?”海建峰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最后道:“嗯!可以试试,但等到时候再定吧!”

对于增云的这个提议,海建峰再理解不过。

增云一听他还要到时候再说,到那时如果还是再说,那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来不及呢?

增云于是劝道:“伯伯,很多事情需要事先安排好,因此还请伯父早些做好打算,早些动手。”

海建峰见增云不放心,于是笑道:“好!而且你放心,我这边有了什么安排,一定会事先通知你的。”

海建峰在听到增云说道“金蝉脱壳”、“自动消失”的时候,心里就初步形成了一个计划。

他知道,将来无论怎样行事,都需要增云来作帮忙和配合的,否则恐怕还没有解决了此事,他们就已经不知到哪里报道去了。

所以,海建峰此时郑重地起身给增云施了个礼,增云急忙躲至一边。

海建峰道:“到时候恐怕还得请你施以援手呢!”

增云忙道:“伯父太客气了,现在我和你们是打折骨头连着筋,增云岂有不帮的道理?”

☆、第一百七十章冯辉昌的来信

海家人在增云的府上住了将近一个月,快到八月十五的时候回去了。

八月十五,海家人还要礼尚往来,还住在增云这里就不方便了。

这些时日,子博和子丰可是很高兴,早上和傍晚去室外的游乐场玩耍,太阳出来后或者阴天下雨的时候就在游乐室玩儿。

增云府上的厨师也调着样给子博做幼儿食品,子博壮实了许多,数数能数到十了。

因此,海建峰和赵氏一致同意等天气进入冬天之久也过来住,这个室内游乐室对孩子真是太有好处了。

子明仍然是隔三差五的来,有时陪着增云逗弄弟弟们,有时陪着增云看夕阳。

当他看着增云教给子博数数和阿拉伯数字的时候,没有过多惊讶,只是笑眯眯的看着。

过后增云闪过疑惑,因为子明没有如其他人一般的对这些前世的知识看到新奇,最后增云总结原因为子明的性情太阴郁了,有什么心思也不放在面子上。

虽然这样的性情好像太不阳光了,可只要对自己好,能与自己沟通得好就勉为其难吧!至少沐亲王府的家风好,没有妾没有通房没有姨娘,男主还都很宠妻,在这个时代多难得啊!

八月初五,各个庄子的管事都进京来了。

郭七带着郭婶子和孩子来了,增云让玉竹去陪着家人去了,让她这些天都不用近身伺候。

这次山药竟然带了佩兰和孩子来了。

这些管事的进京,全程由引泉安排,因为引泉去各地查账,对这些管事都熟悉。

山药还带来了冯辉昌的书信,信上说冯辉昌又要成亲了,据说是凤来镇张奶奶家的亲戚,原在另外一个州府府城的一个小官员的少夫人,也是因为没有生下一男半女的而被休回家的,才二十六岁。

信上还说。如果增云方便的话,八月十五就去参加他们的成亲仪式。

增云见到信上提到八月十五,增云的心里就抖了抖,两年前的八月十五之后的三天。增云来到这个世界的。

增云安排杏花带着佩兰逛逛京城,增云则拿着书信去了海府。

赵氏看过之后沉默了好久,心中百般滋味。

就在增云以为赵氏不会发表什么意见的时候,赵氏却幽幽地说道:“这个女子是我闺阁时的闺中密友,我们一起长大,她家本来距离咱们家不远,只是后来嫁得远。出嫁之后就很少联系来往了。”

“这个人还不错,性情好,心地善良,如果她不能生养的话,对你父亲和你们也会真心相待的。”

“你父亲也应该再找个人一起好好过日子了,否则一个人在任上也怪孤单的。”

听着语气,增云心里一跳,难道赵氏后悔了?后悔改嫁给海建峰?

如果赵氏不改嫁。现在会和冯辉昌复合吗?增云表示怀疑。

虽然增云不是当事人,但作为谈过恋爱的人来讲,赵氏和冯辉昌表面上是因为张氏的挑拨和算计。但更是因为婚后数年,冯辉昌在考场上不得意的那种郁闷在赵氏身上的发泄,两人在分开的那段时日应该是感情已经达到了冰点。

因此,被休之后,赵氏才会没有对冯辉昌的留恋而改嫁的。

至于此时的赵氏对冯辉昌的那种心情,应该是一种一起过了那么久而对彼此的一种祝愿吧!

希望对方过得好些,不枉两人的曾经!

回到府里,增云就开始让玉兰和红梅开始收拾行囊,她要去参加冯辉昌成亲仪式。

临行前,增云又去了一趟萧府。萧府是冯辉昌的娘舅家,不知他们是否也知道了冯辉昌的亲事,不知是否也要去参加。

萧老夫人不知道此事,直至傍晚的时分,萧大人回府了,才告诉增云。他也是今天才收到冯辉昌的书信。

以前是因为没有找到冯辉昌,现在联系上了自然是要去的。

而且,萧大人还通知了三个儿子,都会一起去凤来镇给冯辉昌送礼去,只是其中三儿子那个在吏部的去不了,实在是走不开。

于是,增云与他们约定好八月十二这一天一起走。

回到自己的府中,增云开始专心审计账目和下一季度的计划。

增云在前世的工作经验使她拥有丰富的财务经验,只要一打眼就能看到关键的那几个数字,看出是否存在着问题。

还别说,真就揪出两个蛀虫。

引泉事先在这两个人的账本上做了圈注,对增云有个提醒,增云审到这两个人的时候就更加仔细了些,结果问题还真是不小,当下就让人将两个人拿下,先是二十大板,然后再说话。

这两个人是茶山竹海的人,当初就想着派个人过去,但后来实在无人可派,而且想着当地买去的人也可以用用试试,所以沿用至今。

这两个人本来也就是欺负增云是个孤女,估计任谁一见一个十二岁的女娃娃当家,都会有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思吧!

只是这次进了京城,看见东家的府上才知道自己是大错特错了。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账本在一进京城的时候就被引泉收上去了,想着再换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增云对这样的奴才一律是打完板子,录完口供,画好押,直接送去自家的矿区去,那里可是缺少挖矿的人呢!

两个人连连哀求,不过没有用,他们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女娃娃会如此狠心。

在旁边观看的其他管事见此都对增云产生了敬畏,别看仅是一个女娃娃,但显然不能随便欺负的。

安汶州府的各管事们都见识过了,因此谁也没有惊讶之色,他们做账和做事也都很规矩,谁也不会违了增云的逆鳞。

各地管事在京城待了三天就回去了,增云让山药转了一封书信给冯辉昌,告诉他自己和萧大人府上会一同回去参加冯辉昌的喜事。

这次回去,各地就要开始准备秋收了,各地提出的需求物资中就有收割的那些机器。

增云让他们先在各地建好粮仓,并统一好了粮仓的建筑设计图纸。

记得在前世看一个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其中就有各地官员在粮仓的结构上做文章,盗空粮仓里的粮食。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增云统一了粮仓建筑模式,让下面的人想有歪心思都用不上。

这些人来的时候,将各地的特产带来了不少,还有庄子上的产物,比如山林里的猎物和毛皮就送来不下百张,其中有狐皮、貂皮,增云挑出了上好的皮子各十张分别给海府和萧府送去,作为婧媛和两位萧府姐姐的嫁妆。

自然,婧媛自己一人就得到了十张,而萧丽影和萧丽雅则每人五张。

增云还挑出了二十张亲自送到了沐亲王府,王妃抚摸着这上好的皮子高兴的合不拢嘴。

倒不是她以前没见过这么好的皮子,而是因为这是准儿媳送来的。

还有那些山珍海味的,早在这些人进京送来的时候就被增云派人送到了各府中去了,其中也包括沐亲王府。

给沐亲王府送皮子的时候,王妃问增云中秋打算怎么过,因为她知道她自己一个人撑着门户,虽然有海建峰和萧大人,可不知是否方便让她过去过中秋呢!

增云说要回凤来镇过,父亲要再娶了,王妃才歇了让增云过来王府过中秋的心思。

王妃这些年太寂寞了,只生下子明一人,知道增云的存在之后,发现这个是个不错的孩子,就一直想着多亲近亲近呢!

子明听说增云要去凤来镇,就说自己也需要下去一趟,然后要同行,王妃白了子明一眼,这心思太明显了。

增云却没有同意,在子明送自己回府的路上说道:“你老实说,你八月十五去凤来镇需要做什么?你不老实地在府中呆着陪父母过节!”

坚决不同意子明随行,子明撅了撅嘴也就罢了,刚才也就是说说嘴,如果真没事跟着增云屁股后面跑,大过节不在家,王爷恐怕得让他罚跪!

算了,就当做哄增云玩儿了!

最后,子明和增云商量好,增云在凤来镇参加完冯辉昌的喜事之后,在凤来镇等着子明。

过完中秋节,子明就去凤来镇找增云,然后两人去各矿区视察。

这个建议,增云同意了,过完中秋就开始秋收了,她已经派了高总管带着小厮去各个庄子监工,但是作为东家,反正去矿区,也要经过好多自己的庄子,索性一并视察了。

在山药回凤来镇的时候,增云随着书信送给冯辉昌一张两万两的银票,如果冯辉昌手头紧,应该能够用上这笔银子的。

现在,增云又给冯辉昌备了好多其他的礼物,比如京城有名商家的布料、瓷器等物,备了将近一马车才罢手。

带到八月十二出发的时候,增云府上除了增云之外随行一共四人,玉兰、红梅和两名跑腿的小厮,这两名小厮兼任车夫,共两辆马车。

萧府一共是三两马车,这样浩浩荡荡的也是一队人马呢!

☆、第一百七十一章温氏

一路无事,八月十三这天傍晚的时候,增云与萧府六人赶到了凤来镇上。

增云先是住进了自己的府中,萧府众人也住了进来,以前来凤来镇都是住在客栈的,现在有了增云,哪里能再让他们住客栈去?

他们一行人自己带了些仆人,增云又给配备了几个。

府中早已经被山药给收拾出来了,增云和萧府都住在了后院,山药一家人则住到前院去了。

一行人洗漱完毕,用过晚膳,没有去找冯辉昌,就歇下了。

增云将给镇子上的熟悉的人带来的礼物都安置好,准备明日就送过去。

其中包括张奶奶的,三叔家的,还有给汉阳楼王掌柜的。

第二日,早起用过早膳,增云让备好马车,领着萧大人一家六口去了县衙。

冯辉昌在凤来镇上没有自己的宅院,他是住在县衙后院的。

众人赶到的时候,新娘家已经过来铺好了床,新房已经收拾的妥妥当当的了。

冯辉昌见自己的亲人们来了,很是激动,尤其是见到增云来到,在这个世界上,增云是他最亲近的人了。

这已经是冯辉昌第三次娶亲了,尽管如此,现在还是很忐忑不安,增云也能够理解,谁人不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幸福呢?

大家分别将礼呈上,冯辉昌依次的谢过。

冯辉祥一家人也早早地来了,现在冯辉祥和姨娘已经摘掉了面纱,当时也没有人知道冯辉祥底细,而庄子上知道底细的人都是纯良的人,因着冯辉祥教书的原因,对冯辉祥很是尊重。

这次冯辉昌的喜事都是有县衙的几个同僚张罗的,同僚的夫人们也出了不少的力。

增云依次见过这些夫人,都送上了些礼物,表示感谢。

这些人中。有些是增云认识的,在海建峰任职期间就见过。

因此很快就熟悉起来了,增云跟着这几位夫人张罗了大半天的杂事。

见自己脱不开身了,于是吩咐玉兰去和两个小厮将给各家带的礼物送过去。她就不亲自过去了。

结果过了午时,增云这边的一些管事就都过来给冯辉昌送礼了,汉阳楼的王掌柜和圣医堂的管事听说增云来凤来镇了,又知道了知县大人是增云的亲生父亲,就都趁此机会送了大礼。

冯辉昌知道自己这是接了女儿的光,虽然自己的父母官,但平时没有交集。因此这些人想和自己套近乎也没有机会。

其实,早在冯辉昌一上任,就特意去了增云的各个庄子参观了一下。

去了才知道,当初海建峰对增云和赵氏付出了很多,尽了很多的心力,也因此,冯辉昌对海建峰这个人由衷的产生了感激之情。

很快,忙碌了一天。将第二天成亲的事情都安排好了,增云才回府,此时萧大人和两位叔叔婶婶早已经回府了。

增云回府洗漱之后。换了身衣裳又来到隔壁张奶奶家。

明日,新娘就从这里出嫁。

进了门,董氏就迎了上来,增云急忙施礼。

董氏拉着增云的手让她入座,此时增云才看见堂上原本坐着的一位女子站了起来。

只见这位女子将近三十岁的年纪,相貌不算出众,身材保持很好,从表情和举止上看是个温柔的人儿。

这名女子见来了人,就要避让,董氏却拉住了她。给她们介绍道:“温妹妹,这是你夫君的女儿增云。”

回头又对增云道:“这就是你的继母温氏。”

增云急忙上前施礼,温氏则扶住了她,拉着她坐了下来。

让自己的丫鬟取来一个锦盒,送给了增云,作为见面礼。

可见这见面礼是早备下的。是一对儿老祖母绿的手镯,看着是久远的货了。

增云不想收,温氏却坚持塞进增云手中。

温氏用手拍着增云的手道:“什么时候到的?累不累?”

增云的眼睛一热,只要温氏是个细心的通情达理的人,冯辉昌的后半生还有幸福可言,增云还能够继续与他们亲近些。

如果有可能,甚至是子博都可以以各种名义与他们交往。

可是如果温氏容不下她们姐弟俩人,那增云就不能再靠冯辉昌这么近了。

自从张氏死了之后,真相大白,冯辉昌才意识到以前自己多么荒唐。

本来对女儿的怨也是增云那么一撞,可是此时才知道女儿那么一撞才多么难能可贵,可是自己当时不知道,不珍惜。

因此,后来的冯辉昌怀着深厚的父爱对增云在各方面关怀,增云在挣扎了好久之后才最终重新接受了冯辉昌。

其实增云原本也没有原主的记忆,也因此冯辉昌的关怀是开始时只是不能接受,可冯辉昌理解为是增云开始时的嫉恨。

事情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发展到了这一步,总得说来还是美好的。

现在增云只是希望温氏能够以冯辉昌为主,照顾好冯辉昌,过好以后的日子。

温氏掏出帕子,擦掉增云流出来的眼泪,又将增云搂在怀里。

董氏也在旁边擦着眼泪,都感怀着增云可怜的身世!

增云体会着来自于温氏的“母爱”,眼泪又不断地流出来。

“这是增云来了吗?怎么了这是?怎么哭了?”张奶奶的声音传了过来。

增云忙从温氏的怀里直起身来,擦干净眼泪,对刚进屋的张奶奶笑道:“奶奶,增云是高兴的。”

一句话说的张奶奶也擦起眼泪来,过来将增云和温氏同时拦在怀里道:“你们娘俩都是可怜的人,以后要好好相处,知道了吗?”

增云和温氏都哽咽着点着头。

众人感伤了一阵,平静下来后,增云示意玉兰将送给张奶奶他们的礼物呈上来。

张奶奶乐得嘴都合不拢了,笑着道:“瞧!增云每次都给我这么多好物件,我这老婆子哪里用得上了?”

增云嗔了张奶奶一眼,撅着嘴道:“瞧奶奶说的!好物件奶奶才用得上呢!”

转身又对温氏道:“母亲,我将给您的礼物送到父亲那里去了!”

温氏笑着道:“好!”

又聊了几句,增云就告辞了,明日大家还得早早起床呢,还得劳累一整天,今天要早些歇息了。

第二天,增云早早起了床,刚刚寅时末就来到了县衙后院。

冯辉昌早已经喜气洋洋地穿戴好了,见增云过来了,神色变了变,将增云拉在自己身边道:“增云,这个温氏,父亲看着人还不错,她答应我了,以后会视你为亲生的。你也知道了,她这一辈子也不能有孩子了。”

增云裂开嘴,真心笑道:“父亲请放心,只要她对父亲好,增云就会孝敬这位母亲的。”

冯辉昌开心地点点头,在增云没有来凤来镇之前,还怕增云不能接受温氏呢!

如果不是增云早就说过希望冯辉昌再娶个合适的女子为妻且不用争得她的同意的话,冯辉昌也不会如此就定下来,怎么也得让增云事先看看,同意之后再定的。

县丞在旁边提醒道:“冯大人,该去迎亲了。”

冯辉昌问增云道:“你也去吗?要不你在这里等着吧!”

增云抬起脸来笑道:“我也去!”

冯辉昌拉起女儿的手道:“好!一起去!”

听着鼓乐声,增云的心情百味杂陈。

就在两年前,增云是在自己府中等着海建峰来接亲,新娘子是亲生母亲,可这次自己是陪着新郎官去自己府的隔壁接亲,新郎官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增云努力地不去想这些事情,努力地笑着。

冯辉昌不时观察着女儿的神色,他虽然担心增云跟着去接亲,心情会不好,但他不舍得将她扔在县衙等着自己。

以后的岁月,冯辉昌暗下决心,不会再将女儿撇下。

温氏这个新娘子没有赵氏当时美丽,气度也没有赵氏的好,但是看着性情是个善良温柔的,增云就满意了。

一天的仪式下来之后,增云也累得不行了,等新郎官进了洞房,自己回到自己府中,洗洗就睡了。

八月十六,增云本来还想好好睡个懒觉,这几天可把她累坏了,可是偏偏一大早就被红梅叫起来了。

增云要和萧大人一起去县衙后院喝媳妇茶,当然增云是不用喝的。

喝过媳妇茶,萧大人就张罗着要回京城了,萧大人及两个儿子都任的是京官,不能长时间离开京城的。

冯辉昌特意为他们摆了酒席送行,晚上又歇在了赵府,等第二天一早就直接启程了。

晚上的时候,萧大人和增云聊天,说起温氏,萧大人对温氏很满意,感觉温氏对增云也能真心不错。

萧大人走之后,温氏就要将增云接到县衙后院来住,增云说自己还有事情忙,不方便住到县衙后院去。

最后答应每日都过去坐坐,温氏才罢休。

这样又过了两日,子明来的时候,增云已经和温氏很亲近了。

子明对冯辉昌和温氏也行了晚辈礼,丝毫没有世子爷的架子。

冯辉昌早已经听说了七夕宫宴上所发生的事情,冯辉昌倒是没有认为增云配不上世子爷,认为自己的女儿是最好的,谁娶了她是谁的福气。

对于这一点,增云更加感到冯辉昌作为父亲的那种自豪和偏爱。

☆、第一百七十二章雷击

子明在增云的府上歇息了一天,第二天带着增云出发去矿区。

秋后的太阳更是毒辣,马车的棚顶被晒得烫手,临行前在马车里放了一盆冰,不到两个时辰已经化成了冰水。

无奈,两人早晚上路,午间在酒楼打尖,晚上算计好了路程,尽量晚的投宿,但一定要保证不要前不靠村后不着地的。

路过增云的庄子,两人就下去看看。

秋收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今年大面积扩大棉花的种植,预计会使棉布纺织的车间忙不过来,因此,增云又在棉花种植密集的地方加设了纺织车间,子明也派了一些护卫去看守。

其他种植水稻和麦子的庄子今年也是大丰收,看着那金灿灿的稻子和麦穗,增云很有成就感。

到铁矿矿区的时候,半路上就开始下起雨来,可一路上连个村子都没有,想避雨都避不成,只能接着向前走,索性矿区已经不远了。

就在快要到达矿区的生活区的时候,突然,一记闪电划破整个黑暗的天空,马车周围都被闪电照得通亮,紧接着一声炸雷就在马车旁边响起。

众人的耳朵都被震得嗡嗡响,两个丫鬟惊叫着抱成一团,却听不到彼此的声音。

过了一阵,闪电和雷声消失,耳朵恢复之后,增云透过油纸车窗向外望去,只见马车前边的一棵大树被雷电从中间劈开,大树横倒下来,正好拦在路中央。

大雨仍在下着。车夫正要下车去冒雨试着将大树抬至路边上去,增云的脑海忽然中一个闪念,忙让玉兰拦住他们。

增云急忙让玉兰叫这两位车夫上车,然后掉头往回走。远离铁矿矿区。

子明听说增云下令掉头,也没有问什么原因,急忙也下令让自己的车夫跟着走。

三辆马车冒着雨往回走。路上已经泥泞不堪,马车甚是难行,有几次马车差点儿就陷进去了。

等回到前一站客栈的时候,天已经大黑了,几人除了增云和子明之外身上都湿透。

此时,子明才有机会问增云为什么都要到矿区了还要掉头往回走。

增云解释道:“你没看见那个被闪电劈倒的大树吗?这个是铁矿,本来就会将天上的雷引下来。因此下雨天在铁矿矿区是很危险的。”

子明吓了一跳:“这样啊!那现在在矿区的人岂不是很危险?”

增云脸现愧色道:“也怪我,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