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代地主婆养成攻略-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岩听了开心地笑了:“那太好了!能比别人提前些日子就成,我们就可以多赚很多的银子呢!”
呵呵!整个儿一个财迷嘛!
这次增云得病,反复了几次,十多天都没有好利索。
最后赵氏都有些急了,又派锄药将圣医堂老郎中请了来,给增云当着她的面把脉。
听说确实是没有大碍了,只是气虚体虚什么的,好好调养就会好的,这才放下心来。
期间,高少爷来看望过增云几次。
第一次高少爷来的时候,增云正在看鸡舍里的阉鸡,这阉鸡已经长得很肥大了,应该可以卖了吃了。
虽然这期间已经吃了好几只、又送人了一些,可还有许多呢!
增云让玉竹将阉鸡的尾巴上的粗壮的鸡毛都拔下来,两人将鸡舍弄得乌烟瘴气的。
鸡在鸡舍里跳来跳去的躲玉竹,玉竹越是捉不到鸡,就越是兴奋地去捉,小脸儿红扑扑的。
高少爷看着两人闹腾,半天增云才发现高少爷来了。
高少爷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自从增云见到他的第一面开始到现在,高少爷至少长高了十厘米。
增云和高少爷见了礼,就进了中堂叙话。
高少爷见增云消瘦了些,脸色也不太好,就提出给增云把脉。
不知道他也会医,增云伸出手腕,高少爷在上面垫了层帕子把了脉。
把了好一会儿,才笑着收回手道:“还好,回复不错,再吃些好吃的,补补就行了!”
增云问起圣医堂那边对梅毒的治疗情况,高少爷说这药制成太麻烦,耗时太长,这么长时间没有制出多少药来,所以用上药的患者也不太多。
虽然说是又定制了十多套器材,分头制药,但是时间还不到,还没有制出来呢。
☆、第八十七章过敏事件
跟…我…读WEN文…XUE学…LOU楼 记住哦!
增云这几次发现看见高少爷望着自己的眼神越来越温柔,自己的灵魂上下加起来都有三十来岁了,这么点子的心思自己还看不出来?
对于这个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时期的高少爷来说,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女孩子也就是自己了吧!
虽说是家在京城,但长期在凤来镇照顾祖父祖母,使他的接触受了限制。
自己早已经过了那种一见钟情啦、心乱情迷啦那些个时期,都怀疑自己还具有恋爱的能力与否。
也许是自己此时病态的柔弱使高少爷起了男子汉要护着柔弱女子的心思吧!
心里暗笑几声,也就对此无视了。
忽视高少爷眼里的那点儿东西,和他聊聊天倒是不错的,高少爷在圣医堂经历的人和事儿也不少,看过的杂书也很多。
两人正聊着,门房来报,说是圣医堂的伙计来了,说是圣医堂有意外情况。
高老爷本来想启程回京的,那边也一摊子的事儿,这边父母二老都还好,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可京城那边神药已经快制作出来了,马上该开始忙碌起来了。
但见着自己儿子那点子的心思,过来人哪有不懂得的,只是不忍心去阻止罢了,谁又没有年轻过?
看着那小娘子也是有分寸的,对人情世故显见着比自己儿子要成熟多了,所以对他们还是放心的。
两人身世差太多了。回去需要相看一下,给他定门亲事了。
可圣医堂今天开门不久,接诊了几个花柳病患者,都事先交代了注意事项,每个人还签署了自愿治疗协议。
可其中有个人做皮试的时候过敏,肿起了那么大的一个红包,看着都吓人。
问了伙计这种情况怎么办,伙计说没法办,按照小娘子的吩咐不能用神药进行治疗,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只能等死了。
听完伙计的叙述。高少爷转向增云道:“这么长时间,还真没有出现过过敏的情况呢!这个人真够倒霉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么长时间才出现过敏病例,已经算是少的了。
那个伙计又道:“那个人说是让咱们圣医堂接着注射神药,接着治疗,出了什么后果自己负责,与圣医堂无关。”
高少爷听了就有些急了。说是与圣医堂无关,怎会没关?
这人长一张嘴,他说无关,人家就不议论了吗?
那个伙计倒是能理解这个人的作为:“他也是看别人都能用神药治好,而自己不能用药,急了!”
高少爷也冷静下来,沉思片刻对增云道:“小娘子认为此人该如何处理?”
不能用青霉素也就只能用中药了。增云想了想。小心地对高少爷道:“听说华佗曾经治好过此病,也许高少爷去找找关于华佗的医书,可能有所记载。”
高少爷兴奋起来:“真的?我怎么没有听说过?小娘子还记得是哪本医书吗?”
增云故作沉思状:“好像是本《华佗神医密传》吧?我也记不太清楚了。”
高少爷就急忙回去了,先安抚住这个病人,然后尽快找到这本医书,现在虽然也有些方子,但似乎作用不大。
增云长舒一口气,得了这病。还过敏,够悲催的!
据说,高少爷回去后,好不容易劝住了那位皮试过敏的患者,安抚住他不再接着想注射神药。
回头就去找高老爷打听那本书去了。
话说那三皇子和梁少爷使了计策,好不容易出了京城来到凤来镇,乔装打扮找到圣医堂。
可神药实在太少了,每天只能接新的病人三个,因为治疗时间长,一经开始治疗就不能中断,所以每天制出来的药先可着一经开始进行治疗的人用。
这样,他们排了几天的队伍都没有排到他们。
后来听说圣医堂在各地都开始制药进行治疗了,才又赶紧回转到京城,争取头一批得到治疗。
这样一折腾就过去了七八天的时间,这段时间里,梁少爷的病症越发严重,而三皇子的疹子却好了,似乎不治而愈。
据说此病很是难缠,怎么会不治而愈了呢?听圣医堂的郎中说,经过治疗治愈之后,还要复查三次共半年时间,并且在四年内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的,自己这是什么情况?
三皇子进了京城,就去了圣医堂诊治。
得到的回答是他现在仍然有梅毒,而且很快就要进入二期梅毒了。
三皇子的病发作迅速,短短发现不到十天时间,就要进入二期梅毒。
圣医堂将他们两人列入了第一治疗患者的名单中。
在进行皮试实验的时候还好,两人都不过敏,于是就开始进行治疗。
这个皮试需要换一批次就进行一次皮试,很是麻烦,所以每批药尽量对一个病人进行治疗。
可是两人进行了十五天的治疗之后,出了状况。
三皇子的二期梅毒经过十五天治疗已经治愈了,以后定期复查即可。
而梁少爷已经进入晚期梅毒,需要治疗二十天,虽说经过十五天的治疗已经好多了,但还没有好利索呢,结果这一批神药用完了,新的一批需要重新做皮试。
圣医堂学徒看着梁少爷的皮试肿块儿,无奈地道:“抱歉,少爷,您的皮试结果是过敏,您不能注射这批神药。”
奇怪,此批次的神药接连有几个过敏的现象,本来以为是这批次的药有问题呢,可也有不过敏的,注射之后正常的人。
所以只能说是人与人不同了(也就是个体差异)。过敏的人中有一个像是大家子弟模样的人,他是第一次进行治疗,也已经是晚期了,本来就着急,现在还过敏了,看着那个大红包,焦躁的情绪使他失控了,抽出佩剑架在学徒的脖颈上,逼着这个学徒给自己进行注射。
学徒本来为这些人做皮试什么的就胆战心惊的,生怕一个不注意自己就被传染了。这倒好,刀剑都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了。
偏偏这个学徒还是个胆小的,当初让他来给这些个人做皮试就是连吓带骗的,此时经不住吓一股骚气就从下面出来了。
这个厅堂不是那个进了大门的大堂,是圣医堂为了这些人方便进行治疗在后院开辟的地儿,所以这么吵闹,前面还不知道呢。
只听这个公子哥儿咬牙切齿地在学徒耳旁说道:“本公子可告诉你啊。十个数内必须给本公子注射神药,否则你小子的人头就掉到地上去了!”
“十、九、八、七、六…”
学徒感觉自己马上就要晕倒了,浑身抖得不成样子。
“停、停…停,小人马上给公子注射。”
手抖抖嗖嗖的去取蒸馏水和神药,配好之后,开始给这位公子哥儿注射。
在注射之前,学徒轻轻问了一句:“这可是要出人命的。公子确认后果自负?”
公子暴躁地喊道:“别废话。快注射!”
这边注射之后,那边公子还在大声笑着:“哈哈哈!本公子命大吧!大惊小怪的,什么过敏?什么会出人命的?”
正说着,只见他的脸色就不对了,脸色瞬间煞白、出了虚汗,而且眼见着眼睛要闭上,要晕倒,他的随从赶紧上前扶住他平放到了旁边的床上。紧接着就见他的口唇、鼻尖、耳朵、面颊出现蓝紫色,呼吸急促,似乎喘不过气来,憋闷得不行,身体抽搐。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人就没有气了。
惊得大家目瞪口呆,还是学徒最先反应过来,抱起神药瓶子就往外跑。
那位公子的随从也反应过来,紧随其后追出来。
学徒跑到前堂,就找高老爷,刚把神药放进柜子里,后面的那个随从就追到了。
那个随从一把抓住学徒,按倒在地,挥拳就打。
等众人将他们给拉开的时候,学徒已经鼻青脸肿了。
高老爷听说此事急忙赶来,分别听了两人的说辞,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高老爷不急不忙地舀出事先那位公子哥儿签署的自愿治疗协议对那位随从道:“这是贵公子自愿签署的,我们已经说明了用祛毒粉治疗的各种风险,你们也同意。现在,皮试已经说明贵公子会过敏,贵公子还舀着刀剑逼着人给他注射,结果你也看到了吧!你回去赶快报信儿去,看你家老爷怎么说,实在不行,咱们就去官府说个明白清楚。”
随从垂头丧气地走了,连那位公子的尸体都没有带走。
梁少爷在旁边一直看着,本来自己也是这个打算,那点子红包算什么,直接注射不就得了!
而且也想闹上一闹来着,可是自己是乔装打扮过来的,人家不认识。
如果闹起来了,大家知道了自己的真是身份,可不太好,梁府的脸面可就丢尽了,所以没有轻举妄动。
正好旁边有个这么鲁莽的公子哥儿出了头,正好,让他在前面冲锋好了,自己在后面跟着。
但看到这位公子哥儿很快就死了的时候,就傻眼了,幸亏啊!抹了抹额头上的冷汗。
高老爷对今天几个对此批次神药过敏的人说:“请没有进行治疗的人先等等,或者去邻近府城看看你们对那里的神药是否过敏,已经进行治疗的人立刻去看看,尽量不要中断,这里的下一批还需要五天时间呢!”
梁少爷一听,立刻出发去了邻近的州府府城。
还算幸运,在这里没有过敏,就接着进行了五天的治疗,经过郎中把脉,算是治愈了,以后等着到时候复查即可。
而那位公子哥儿的家人也悄悄的取回了尸体,没有张扬。
而此事并没有结束,过敏后勉强注射的后果这回大家都知道了,迅速传了出去,没有人再对皮试结果质疑,只是会去别的地方实验不同批次,看是否这里过敏,那里也是否过敏。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八十八章修建水渠
当然,大部分有过过敏史的,再怎么试验基本还是过敏,所以花柳病患者中就有一批人不能用青霉素进行治疗。
过敏事件通过高少爷传到增云耳朵里的时候,增云正在进行修建水渠的设计工作。
增云对这些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的治疗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靠郎中开的那些汤药了,高少爷并没有找到增云所说的那本《华佗神医密传》也没有找到。
那边增云已经顾不上了,她这里一摊子事儿又压上来了。
前几日,庄子里的管事儿的来定期禀报事务的时候,反应说今年雨水比往年少些,这已经到了雨水节气,仍然像前些日子冬天时候的样子,没有丝毫降雨的意思,这样下去恐怕今年会春旱。
虽然每个庄子基本都有小河流过,还有池塘,但荒地面积过大,总不能一桶水一桶水地去挑来浇地吧?
并且,听当地附近的村民和佃户说,这些荒地在夏季的时候,基本都是水泱泱的一片,河流里的水泛滥出来,而冬季的时候水就少一些,水面才有所降低,老实地在河床内呆着。
就这样,修建水渠的事情就提到了日程上来。
可是这修建水利,增云还真是没有经验,前世的地都是生产队分下来的,都是经过开垦种植多年的熟地,可自己也没有真种多长时间。
虽说是经常下地去帮忙。可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是在学习上的,在大学的时候学习了基本的农田水利理论知识,但因为有具体的水利工程系,所以自己这个专业学得的专业知识就不够现在用的了。
看来需要请专家来帮助自己兴修农田水利,增云只能去找海建峰,寻求帮助。
海建峰听说增云要兴建水利高兴得不得了,这又是给自己加分的事情,水利可是现在他们这些知县们的主要政绩表现呢!
增云买的那些荒山、荒地都在他的心里装着呢,那么大面积的土地要建水利对他来说可不是小工程,他在心里暗自打算了一番。就让增云回去听消息,五天之内就给她回信。
这些天来,手腕上和脚脖子上的伤已经好利索了,因为圣医堂的秘制伤药,并没有留下疤痕。
红梅说圣医堂的伤药比他们千机阁和宫里的伤药都好,所以世子爷和三皇子也没有给她送什么伤药,只是给她送了不少的补药。
结果增云也没有用多少。她坚信是药三分毒,还是用食补比较好,另外再进行锻炼身体。
因为增云刻意的不去操心事物,能吃能睡,结果这些天胖了不少,脸色也红润,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去看望赵氏的时候。赵氏盯着女儿红扑扑的脸蛋欢喜得了不得。感觉女儿从来没有过的可爱。
前些日子,增云卧病在床的时候,大家都不让赵氏靠前,怕过了病气,所以是干着急也没办法。
现在女儿可以坐在身边又向自己撒娇了,赵氏乐呵呵地只想去捏捏女儿的脸蛋。
婧媛在旁边不是不羡慕的,自己的母亲去世得早,看着增云母女二人亲热。也眼馋着呢!
好在赵氏母女没有忽略婧媛的感受,三言两语的就捎带着她一起跟着乐呵。
而秀兰也不再那么因为身份的转变那么拘谨尴尬,仍然像以前那样随侍在侧,偶尔接上几句话,大家乐乐。
至于冯辉祥家的事情,增云后来才对赵氏说了,赵氏唏嘘了一阵,当初看见冯辉祥总是去勾栏院青楼逛就觉得他闹腾得太厉害了,没有个节制约束,结果现在险些将性命搭进去,还有那沈姨娘呢!何其无辜!还有孩子,这么小就需要自己照顾自己,也没有办法正常读书。
如果冯辉祥在庄子里能老实地呆住,过几年的平静日子,花柳病彻底治愈,不再具有传染性了,将来还有好日子过,如果不自爱,这个病再复发什么的,可就彻底没治了。
赵氏听说冯家对冯辉祥抱着舍弃的态度,对此不闻不问,就感叹这冯家还真不是一般的冷漠,对自己这个媳妇不好也就罢了,对亲身的儿子也这样。
三天后,消息等来了,原来是海建峰与时任京城工部侍郎的兄长进行了沟通,对于兄弟的请求,海侍郎乐得热情地举荐这方面的人才来帮助兄弟,这也是他的职责所在
这些年来,朝廷对兴修水利就越来越重视,凡是在水利上稍有成绩的地方官就会连升几级。
如果在这件事儿上帮助了兄弟海建峰,那兄弟的升迁也是指日可待的。
前些年,海建峰因为家人的意外,对任何事似乎都失去了兴趣,其中也包括官场,所以做了几年的知县,只是从一个地儿换到另一个地儿,没有出众的表现和成绩,也没有升个一官半职的。
而现在,又续了弦,新妇有了身孕,似乎干劲儿十足,也要兴修水利了,自己怎能不扶持一把呢?
所以,工部侍郎派了三名工部的人,一个是工部水部司司判蒋大人,另外两个是他的手下,一个擅长水利设计,一个擅长施工,让这三人来协助海建峰修建水利。
对于他们的上司工部侍郎海大人的吩咐,三人当然要听从,所以三人接到命令立刻起身,来到了兴湖县凤来镇上。
可是,对于国人来说自古如此,来是来了,是否用心还需要看海建峰和增云的诚意,海建峰深谙此道,让增云一见到三人就送上了红包,每个红包里面有百两银票。
三人大大方方地收了,增云将三人安排在凤来镇上最好的客栈的头等房间。
增云又给了海建峰五百两的银票,因为这三个人在凤来镇的这段时间有时还需要海建峰来招待,产生的费用总不能让海建峰为自己掏腰包吧!
到了饭口,增云又请三位到汉阳楼用了膳,王总管给他们安排在三楼的上等包间里,上了汉阳楼最有特色的饭菜,最后还没有让增云结算,王总管给免单了,说是算是给增云压惊了。
那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小娘子就是前些日子被斥为“妖孽”、会“妖术”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感觉好笑,可等到后来三人到了增云的那些个庄子,见到还没有拆掉的蔬菜和西瓜大棚的时候才收起了那轻视的心思。
与三人一起用膳,增云感觉很是不舒服,第一是因为自己在他们眼里根本只是个小孩子,似乎有话跟她说了也不明白似的,第二是因为自己是女子,男女大防,不是一般的别扭。
所以这次用餐后,增云就拜托海建峰全权代表自己招待三位大人了,另外旁边有郭七跟着就成。
对于此事,海建峰是乐不得地愿意招待三人,这可是从京城下来的人。
增云也理解海建峰对那三人的热情,在前世这些可都相当于从中央派到地方的人了嘛!
第二天,增云就让郭七带着几个小厮赶车三辆马车拉着这些人去了庄子,海建峰当然要陪同而往。
到了庄子,几人巡查到一处就仔细勘察一处,看河床里水位高低如何,看河床边上的印迹来估计夏季水位的位置,再四处查看荒地的地势,很快就设计出方案,安排人去准备材料人手等。
对于人手,因为增云庄子里的人手正在忙着春耕,人手本来就不太足,所以海建峰主动安排了劳役。
而这些劳役中也有些是增云的佃户,每户人家三个男劳力的抽一个劳役。
因为此时毕竟要开始春耕了,所以海建峰也不敢抽劳役抽得太多。
在当朝,地方官可以按照每户的人口摊派劳役来为官府服务,有钱的富人可以花银子就不用服役了,而普通人家儿就得实打实地派劳动力来为官府服务。
至于修堤坝、挖水渠的石材和木材等材料就需要增云自己来购买了,而修建水坝和水渠的工具增云则付了些银子给这些劳役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来,还有伙食,增云每天给劳役们伙食补助,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饭过来吃。
算下来这些还真是一笔大的费用。
海建峰一共摊派了五千人来为增云修建水利,这么多人海建峰以村为单位进行管理,还算有条不紊。
增云见了那位水利专家的设计图纸,大致就是修筑河坝;引水至池塘,池塘起着蓄水的作用;然后就是就着地势修建水渠。
其中引水渠和塘坝也是这些人用石头砌好了,这下子,增云庄子上的池塘都砌好了石头塘坝,不再是前些日子自己人堆砌的土坝了。
很快,几天的功夫荒地上就起了大变化。
增云前几天还有体力跟着,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就在庄子上房舍的客房里歇着了。
海建峰也不能每时每刻总是跟着,还有县衙的事物需要处理,所以配合工部三人的任务就交给了郭七。
而庄子上的荒地本来已经被庄丁和佃农耕得差不多了,现在又给这些人踩了个结实。
☆、第八十九章奇怪的人感谢紫妍赵一霖、新人618
大概四天的功夫,中村庄子的水利基本修建完毕,河流堤坝和池塘堤坝全部完工,水渠也建好了一部分,直通到山脚下。
当增云让木匠工坊将这些天他们制作的长度为三米~十米不等的龙骨水车运过来进行部分试运行的时候,只见河流里的水从堤坝被放入水渠,又被龙骨水车运到了田里,并且几个龙骨水车接力,还能将水运至上坡上去。
在夏季河床里的水过高的时候,这些池塘、水渠就是泄洪的方式。
再如果池塘、水渠里装的水也不够缓解河床的压力的时候,就只能向地里适当泄洪了。
但到那时,就不是一般的情况了,那就得是大洪水的情况下了。
这些人转至另外一个庄子去兴建水利去了,只留下一部分人在继续纵横交错的水渠修建工作,中村庄子里的一切也基本恢复了正常。
佃户们又忙着重新耕地了,那些被施工的人踩得结结实实的土地还需要重新深翻。
这个庄子的香樟树间冬季播种的草药已经开始发芽了,庄子管事儿的小心翼翼地翻看着,指给小娘子看那刚发出来的嫩芽。
管事儿的说:“小娘子,奴才从来没有看见过长得这么壮实的芽儿呢!”
增云得意地摇头晃脑说道:“当然了,冬季播种发的芽就是出芽率高而且壮实呢!”
庄子里购买的鸡、羊、猪也还好。鸡羊还好说,有蔬菜做食物就可以了,但猪就问题比较多,因为需要喂粮食,而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所以粮食比较贵,成本太大。
庄子里的几个管事儿的商量了一番,结果是划出一片大概五亩的荒地,来种植占城稻。
这占城稻具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对于这些个生地用来种植占城稻正是合适不过,而且生长周期这么短,种完占城稻之后还可以种茬别的作物。
只是这个占城稻米粒细小,口感较硬,黏性又差,用来喂猪正是合适。可是当粮食短缺的时候。也是可以当做人类的口粮的。
这样,在这个香樟树庄子里,山头是香樟树,林间在冬季播种了半夏、天南星、牡丹和白芍;山坡上的荒地在冬季已经播种上了丹参、薄荷、玄参、桔梗、白术,现在这些种子都已经萌发出芽,这些冬播的种子上面都用荒草覆盖着保温,防止倒春寒;而山下的荒地里。有三十多个蔬菜大棚和西瓜大棚。现在棚里的蔬菜和瓜秧子都已经被鸡、羊和猪吃得差不多了,也该拆掉棚子了。
这些大棚拆掉后,就开始种植占城稻,而那西瓜大棚会改为小拱棚接着培育西瓜新苗。
为了不违抗圣旨,浪费了一茬的蔬菜和西瓜种子。
至于后来新盖的小拱棚里的辣椒、茄子、芹菜、角瓜、黄瓜、冬瓜、丝瓜等蔬菜种子也早已经成苗,过几天把外面的荒地施肥深耕整地之后就可以移植了。
池塘里的鱼经过这段时间的适应,现在正开始卯足劲儿地长肥呢,呵呵!
增云在池塘边儿上看着小鱼儿。天气转暖,鱼儿都游了上来,不再在水底隐着了。
管理池塘的管事请示是否是应该在池塘里开始种植莲藕了,增云对莲藕种植还真不是十分了解,只是大概了解基本原理,按理说是应该开始种植了。
增云就让管事儿的自己去购买藕种,她现在不想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了,这个十一岁的小身板实在是吃不消,而且增云这段时间发现,在这个时代,签了死契的人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对主子都小心忠诚得很,所以增云没有必要去自己挨累还未必能办得好事儿。
至于那些奴大欺主的事儿增云也防备着,每次这些管事儿的去镇上禀报事务,增云都会单个儿的接待,然后用小话儿时而敲打、时而交心地与他们聊几句,看看每个人的反应,就能看出来谁与谁不对付,谁与谁交好什么的。
利用这些关系增云就能够掌握一手的资料,时刻将庄子的人事儿掌握在手中。
增云见这个香樟树庄子的事物基本告一段落了,一步步已经走上了正规,增云就也来到了正在修建水渠的桑树庄子。
这三天的功夫,这里的河坝和塘坝就砌好了。
这些个劳役也是成手了,熟悉了套路,手下的活也快了起来。
增云经过这些天的观察发现一个非常令她感慨的情况,这个时代的工程质量真的好得不得了,这个时代的人实诚,没有前世人的那种投机取巧、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所以增云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的素质在某些方面是提升了,可在某些方面却是下降了的,比如诚信。
桑树庄子山下的荒地里,增云是打算种植棉花的,而棉花田里的灌溉非常重要,在前世棉田里都是喷淋式灌溉,现在哪里有这种技术,只能采用水渠灌溉了。
上坡上也已经播种上了苎麻,等山脚下水渠修好就可以将山下荒地耕地种植棉花了。
山顶上的桑树经过冬季的扦插、嫁接、压条等已经繁殖了不少新桑苗,等这几天水渠修好后就可以播种种植桑树了,等桑叶长出来些,就可以开始养蚕了。
工部的三个人经过连续十来天的奔波,体力上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增云令郭七每天派小厮去汉阳楼买来精美的膳食装好食盒,用马车运到施工现场,务必保证三人吃好。
海建峰建议司判。工地上的劳役可以不休息,他们三人先回镇子歇息连天,缓口气儿。
工部司判着急干完这里的工程之后回京城,所以没答应。
而具体设计施工的两个属下可就苦了,因为他们两人可比司判累多了。
等两个果树庄园也建好水渠的时候,山上的果树所说是冬季刚移栽上去的,可也有些枝条打起了骨朵。
负责果树种植的那几个人每个山头也只留了一个人,其他的都被增云派去董大福那里去学习去了,他们至少要在那里学习一年时间,期间定期回来料理这里的果树。然后再回去。
果树间在冬季播种的桔梗、白芍和牡丹也已经长成了十厘米左右的苗,冬天覆盖的荒草已经收拾干净了,露出的苗就显得亭亭玉立的,下人和佃户几乎每天都要除草整地,林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山坡上和山下的荒地里也已经在这几日移栽上了葡萄、板栗、石榴、枣树。
这次修渠虽然损失了些,但修完水渠后马上进行了补种。
惊蛰这日,开始修建杉木林庄子里水渠。
杉木林子里长得比较密实。里面已经播种上了半夏、天南星,郭七将灵芝的母种也埋入了这个山头的林地里。
郭七挑了块密实之处,看附近有不少柞木,就将母种埋了下去,做了记号。
增云过去看了看,这几天也没有动静,还不知是否会在这自然状况下长出灵芝子实体来。
山坡上和山下的荒地里也播种上了甘草、金银花、贝母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