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思美人 作者:海青拿天鹅(晋江金牌推荐vip2014-07-28正文完结)-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阡陌高兴不已,答应下来,连声道谢。
*****
夜色深了,散宴之后,寺人们掌着灯,搀扶步伐不稳的宾客们离开。
伍举将嘴里说着“我未醉”的苏从交给家老,待得他们离去,看看头顶,月正中天。月光清明,幽蓝的天幕下,宫室巨大的屋顶如山陵一般,静谧而宏伟。
“你不回去?”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伍举回头见是楚王,连忙行礼。
“不回了。”他说,“小臣已派人送信回去,说今夜宿在王宫。”
楚王知道他这般是为了什么,有些无奈,“寡人又做了那挡箭之盾,嗯?”
伍举讪笑,忙道,“不敢。”
这时,一名寺人来到,对楚王说,他的母亲蔡姬要见他。
楚王答应,看看伍举,自嘲一笑,“寡人亦有躲不得之事。”说罢,登了车,吩咐往蔡姬的延年宫而去。
伍举送了楚王,站了一会,径自回官署。
夜里,宫中安静,宫道上除了他,只偶尔有夜巡的士卒和寺人。宫署中也已经安静下来,卫士见是他来,连忙开门。伍举正走回自己的院子,不料路过藏室的时候,发现里面还亮着灯。
他与少臧平日相善,知道他是个到了时辰便不肯多留的人,不禁讶异,走过去。
藏室里面,少臧不在,案前却坐着一名女子,手里拿着简册,似乎看得费劲,眉头皱得拧起。
工妾陌?伍举看着她,愣了愣。
☆、第14章
阡陌在藏室里一坐就是大半日,夜色渐深,少臧见她没有要走的意思,也不赶,吩咐寺人看好灯火,就自己走了。
阡陌曾经听爷爷一个研究人类学的同事说过,医科最早是从巫术里面诞生的,就算在现代也还能看到,一些原始的部落里,巫师往往也能用药给人治病。
楚国也不例外,巫术风行,人们对疾病的理解仍多归于鬼神,医术并没有完全从巫术里脱离出来。少臧给阡陌找来的那些典籍,大约记叙的人也都是巫师,说起治什么病,总少不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筮卜和舞傩仪式,单纯讨论医药的部分并不多。
虽然如此,阡陌还是看得很辛苦。这些典籍上的字,她并不是全部都识得,有些大概年代早些,字形有所变化,有些则是没接触过的名词,全然陌生。阡陌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认,不会认的就记下来,猜着大致的意思,还要自己琢磨句读。所以,她看得很慢,用木牍做了一堆笔记。
腿很不舒服,阡陌不习惯像这个时代的人那样跪坐,没多久,就觉得两腿发痹。四周无人,她时不时地换姿势,有时把腿盘着,有时干脆伸开。
正埋头研究着,旁边有些窸窣的动静。阡陌以为是藏室里的寺人,抬头,却见是伍举。阡陌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自己的坐姿十分不雅,忙把腿收起来,便要行礼。
“不必劳烦,我不过路过,见藏室有人,便来看看。”伍举和气地说,片刻,目光被案上的简牍吸引,拿起一卷来看。
“巫药?”
阡陌道,“大王要我治病,我眼下无事,便来藏室看一看。”
她要跟去征伐的事,伍举已经听说了,点头道,“这些典籍,乃历代大巫所积攒,宝贵十分。”
阡陌笑了笑。这位伍大夫,言行举止都透着一股温文气,又帮过自己两次,听他这么说,心里也不禁安定许多。
伍举放下简册,未几,又被旁边的牍片吸引,看了看,讶然。
那些牍片都是新写的,字小而工整,可那些字的形状,却是他见所未见。
“我胡写的。”阡陌连忙将那牍片收过来,讪讪道。
伍举看着这个奇怪的女子,亦不多问,笑笑。他忽然觉得今夜不那么早歇息也可以,看向藏室内的那些书架,走过去。
阡陌以为伍举来问一问就会走,没想到,却见他也抱着两卷简册出来,在少臧的案前坐下。
看到她诧异的目光,伍举道,“我也有些简册未阅完,正好可再看看。”
阡陌见他这般说,只得不再多言,片刻,把目光收回,继续看简册。
藏室里安静十分,阡陌又看了一点,被几个字难倒,正苦恼,忽然想到了伍举。
她瞅瞅他,犹豫一下,“伍大夫,可否请教些事?”
伍举抬头,颔首,“何事?”
阡陌起身,与他隔案坐下,将简册上的字指给他看,讪然道,“这些字,我都不识得。”
伍举接过来看了看,莞尔。
“茞。”他说着,让阡陌拿笔墨和空白牍片来,在上面写下一字,“此书成于早年,许多字已不尽相同,故而不识。”
阡陌听他解释了几个字,都能听懂,心一动,将自己记下的那些生字都拿过来问。伍举挨个说了一遍,阡陌大抵能明白意思,可是她并不识得多少药材,对于一些药方的记述,只能用笔记下来。
伍举提点道,“你须得寻一字药兼识之人,带你到野中对应辨认,方可明白。”
阡陌谢了,心中囧囧地想,说得轻巧,自己都不过是个奴隶,哪有资格使唤别人……
二人就简牍上的字句讨论了许久,伍举言语平易近人,阡陌身份卑微,却丝毫没有被鄙视的感觉,让她感到难得。阡陌也不再紧张,看着伍举,想到那个故事,心中又勾起了好奇。
伍举发现她瞅着自己欲言又止,道,“还有何字?”
阡陌小心道,“无字,却想冒昧问一事。”
“哦?”
阡陌提笔,在牍片上写下一个“举”字,“此字,可是大夫之名?”
伍举讶然。
“正是。”他答道,“我名举,字仲擎。”
还真的是……阡陌心里最后的一点不确定,终于开释。她望着伍举,目光闪烁,“听闻,大王沉溺声色,大夫以鸟相喻,大王于是悟而奋起。”
伍举看着她,愈加诧异。
“何人告知你的?寺人渠么?”
“大夫莫问,”阡陌道,“此事不实么?”
“半实半不实。”伍举苦笑,“我确曾以鸟相喻进谏,只是若说大王因此谏而奋起,言过其实。”他目光温和,“大王并非昏聩之人。”
*****
楚王的父亲穆王,夫人无子,去世多年,宫中多置侧室。其中,蔡姬生下了长子,是为楚王。楚王继位之后,尊蔡姬为太后,住在延年宫。
楚王白日里归来,一直顾着朝堂之事,未曾拜见母亲。如今蔡姬来催,楚王也只得前往。车马在宫门前停下,只见烛燎照得明亮,宫人早已迎候,见楚王来到,纷纷行礼。
堂上,琴声悠悠。楚王步入时,听得笑语声声,望去,蔡姬坐在上首,正与蔡国大夫归旬交谈。见楚王来,众人连忙行礼。
“大王回来了。”蔡姬笑盈盈。
“拜见母亲。”楚王上前行礼,蔡姬将他扶起,将他看了看,道,“吾闻大王东巡铜山,可是辛苦了。”
楚王道:“道路无阻,并无辛苦。”说罢,看向一旁,目光落在伏跪在琴边的郑姬身上。
“大王,”蔡姬道,“归大夫数日前便到了郢,奈何大王一直不在,便只好陪我这老妇解闷。”
归旬忙道:“太后哪里话,小臣奉寡君之命使楚,自当恭候。”
蔡庄侯去年薨逝,太子申继位为新君。归旬去年曾经来过,行聘问之礼,向楚国通报新君继位之事,以继两国之好。蔡姬与新任蔡侯是姑侄,与楚王也算有亲,楚王亲自接见归旬,聘享告庙。
而后,晋国因蔡庄侯曾经拒往新城结盟,发兵伐蔡,围了都城。最后蔡侯乞和,晋军方才收兵归国。此事之后,蔡侯深恨晋国,愈加向楚。归旬此番前来,亦是向楚王示好。
楚王神色和顺,与归旬见了礼,各自入席。楚王问了些蔡侯之事,归旬一一答来。
“蔡侯夫人,我记得是齐国公孙黑之女,可对?”寒暄一阵之后,蔡姬问道。
“正是。”归旬答道。
蔡姬笑笑,道,“蔡侯还是太子时,曾来使楚。彼时我与他相见,听他提及此事,还听闻他说有一女,与大王年纪相差不过几岁,故而记得清晰。”
“正是。”归旬忙道,“寡君与夫人有一女叔姬,年方十五。”
这话出来,在蔡姬身旁服侍的郑姬不禁微微抬眼,瞥向楚王。
楚王坐在席上,带着淡笑,未发一语,看不出端倪。
“寡人闻去年晋人攻蔡,曾毁坏城郭。”楚王道,“未知当下如何?”
归旬答道:“如今仍在修补,已重建了西面及北面诸门。”
楚王道:“大夫转告蔡侯,蔡楚友善之国,若有难处,可告知寡人。”
归旬大喜,连声告谢。
时辰不早,归旬不敢多加打扰,交谈一番,即告辞而去。
蔡姬命寺人呈来羹汤,与楚王共进宵夜。
郑姬亲自捧来水盆,侍奉楚王摄衽洗漱。
她坐在楚王身旁,为他折起衣袖,将他的手浸在温水里,细细地抚按。温水是兰汤,散发着淡淡的馨香,令人心神舒畅。
楚王看了看郑姬,她低着头,似十分认真,眉毛画得修长,衬着姣好的脸,惹人怜爱。
“前些日子老妇不适,郑姬日夜侍奉,甚是辛苦。”蔡姬在上首道。
“哦?”楚王微微扬眉。
“侍奉太后乃理应之事,何言辛苦。”郑姬忙道,声音温柔好听。
蔡姬微笑:“有功是实,你就莫谦逊了。”
楚王听蔡姬如此说,吩咐小臣符道,“赐郑姬瑗一双,帛三匹。”
小臣符应下。
郑姬忙伏跪在前,拜谢楚王与蔡姬之恩。
蔡姬看看楚王,让郑姬与左右退下。
“听说大王要出兵庸国?”她问。
“正是。”楚王答道。
“令尹可曾应许?”
“令尹足疾,未曾在朝。”
“哦?”蔡姬看着他,意味深长,“令尹这足疾,倒是及时。”
若敖氏,出自楚人的先君若敖,分作两支,一为簟希晃墒稀
若敖是楚国最有权势的家族,世代多人出任令尹与司马,族人亦多任要职。但是随着若敖氏的壮大,与王室之间的关系亦日益微妙。
成王时,簟褥遁宋钜芨啥逭艹赏跫俺白鸪纾钗腿恕5浼涛徽叱杉危形ê幔览抗隆3跫涛坏哪悄辏杉纬鍪Ψト菏妫疃房恕⒐盂屏粼谯ㄗ糇酢6房顺て诓皇苤赜茫幕撤夼阌牍盂屏郑殖跬堂堋P叶厥保蠓蚵嬗丈倍耍浇獯宋;
此事,始作俑者,皆若敖氏之人。楚王新继位即遇此大变,经历磨难,愈加深省。
当今的令尹簟悖窍韧踔爻剪‘谷於菟之子,司马簟罚喑鲎匀舭绞希贸跫傻灰选
蔡姬看楚王的神色,知晓这个儿子心中已有计较,亦不再多言。
“若敖氏根基深厚,贸然触动,则易伤国本,大王切莫心急才是。”
楚王看向她,一礼,“寡人知晓。”
话题谈开,母子二人皆是和乐。
蔡姬吃一口鱼羹,缓缓道,“归旬此番前来,还有另一事。蔡侯之女叔姬,已经长成,其母乃是闻名的美人,叔姬酷肖其母,德貌兼备。蔡侯欲与大王联姻,未知大王意下如何?”
☆、第15章
蔡姬让使者告诉楚王,蔡国来使的时候,楚王已经知道了少不得此事。
楚王继位三年,还未曾婚娶,蔡姬一直操心此事。她出身蔡国,希望楚王也能娶蔡女,自从蔡侯继位,她就时常提起这位叔姬,暗示频频。如今,蔡侯主动提出联姻之意,蔡姬便也不再掩饰,当面说了出来。
“这位叔姬,母亲见过?”楚王并不急着表态,问道。
“叔姬在蔡国,母亲如何见过。”蔡姬知道他的用意,笑了笑,“不过,蔡侯与夫人,母亲是见过的。叔姬之品貌,亦广而有闻,大王尽可放心。”
“蔡国,其地不如宋、郑,其兵不如晋、秦。”楚王缓缓道,“寡人娶于蔡,于楚国何利?”
蔡姬被此言塞住,脸色有些不太好看。
“蔡国乃我母国,蔡侯是你舅父。”蔡姬道,“蔡国虽弱,却不像别人总想着来咬你一口。大王莫忘了,先王之时,蔡国还帮过楚人打败过陈国。”
“会否相害,在利不在亲缘。”楚王冷声道,“与楚为敌的诸国之中,亦不乏姻亲。”说罢,他看蔡姬欲作怒,语气软下,“母亲,婚姻之事乃在天定,寡人已交由卜尹贞问,须从长计议才是。”
蔡姬听得此言,又见他坚决,亦不好再说下去。
少顷,她叹口气,“母亲也是为你好。你继位之初,各国各地进献美人,后宫充盈。母亲以为不久便可儿孙满堂,可如今已两年有余,你膝下仍无子嗣,母亲如何不急?”
楚王笑了笑:“母亲十分心焦么?寡人今夜便召郑姬、越姬侍寝便是。”
蔡姬被逗乐,笑骂:“不肖子,怎得出此无羞之语!”
*****
夜色已深,蔡姬与楚王用过宵夜,看他有疲惫之色,也不再留,让他回宫歇息。
楚王步行出去,才下了阶,身旁传来一个柔柔的声音,“恭送大王。”
楚王转头看去,是郑姬。
“还未歇息?”他问。
郑姬轻声道:“太后与大王未歇息,妾不敢独寝。”
她身姿窈窕,在月光下亭亭玉立,娇俏动人。她微微抬头,见楚王注视着自己,心中一动,双目泛起企盼之色。
可还未等她再说下去,楚王的声音平和,“你这些日子辛苦,莫再操劳,歇息去吧。”
郑姬一怔,连忙行礼应下。
待得楚王的脚步声远去,方才再度抬头。
夜色浓浓,烛燎的光也化不开。望着楚王的身影消失在宫门那边,郑姬神色落寞,一动不动。
小臣符回头望了望,心中欷殻А
楚国周边诸国,多有求于楚,先王好美色,诸国投其所好,后宫中各国美人都有。两年前,楚王继位,各国又立刻送上了新的美人,楚王全不推拒,通通纳入后宫之中。这位郑姬,就是郑国送来的,能歌善舞,与来自越国的越姬一起,最是受宠。去年末,令尹成嘉久病,终于去世,不久,楚王受谏,忽而一夜之间罢了高阳宫的所有宴乐,将后宫诸姬冷落在旁。
楚王是个年轻人,众人都以为他只是一时意气,不久就会转性。不想,此事竟无回头之象。庙堂上,他处置了大批碌庸无为之人,惩治奸佞,革新风气;在内宫,楚王亦着手梳理,一些平日与外臣来往甚密,惯于阿谀私通的内侍,也被治罪。楚王手段雷厉风行,势如暴雨,过后,众人才回过味来,这位大王,竟是个退时隐而不发,进时一击命中的狠角色。
小臣符平日有几分心眼,小心翼翼,在那番变革之中,不但未受牵连,反而升任楚王近侍。这些日子,他侍奉楚王左右,看他接手政务,勤勉国事,每每忙至至深夜,不复从前沉溺声色之态。
开春之后,楚王东巡铜山,身边未带任何姬妾,而回来之后,也没有丝毫要再召后宫的意思。
众人都夸赞楚王奋发有为,无愧先王。小臣符心里却似明净似的。
楚王既然锐意改革,便要做出姿态。
一个好色贪玩的国君,并不能让人信服。他必须要拿出行动,让国人和大臣们知晓,他是一个可以断绝所有享乐,奋发治国的人。所以,与从前那个颓废的楚王有关的一切,他都会刻意远离。
想着这些,再想到今日早些时候,蔡姬召见他时吩咐的事,小臣符感到有些头疼,却不得不做。
“大王,”楚王要出宫门之时,小臣符走上去,低声问,“大王,今夜可召人伺候?”
楚王看过来,小臣符忙道,“大王,蔡国大夫归旬,带来了一位蔡女,善舞,大王可召往高阳宫……”
“送回去。”话没说完,楚王打断道。
小臣符一愣。
“今后,以美人来贿者,皆拒。”楚王说着,自上了马车。
小臣符料得如此,应一声,连忙跟上。
“大王,回宫么?”他问。
楚王看看天色,不早了,但心里还装着许多事,不想歇息。他想到伍举,料他此时也未休息,吩咐道,“不必,去宫署。”
*****
车马辚辚驰过宫道,出了内宫,到了宫署,大门已经落钥,守门的阍人见是楚王,连忙将门开启。
“伍大夫不在舍中,在藏室。”署中的寺人听楚王问起,道,“大王可往殿中,小人去将伍大夫召来。”
楚王想了想,道,“不必扰他,寡人自往藏室便是。”
藏室并不远,楚王没有乘车,步行而去。到了藏室的院子前,果然,灯火明亮,能看到里面有人影。
未几,忽而听到些笑语之声,似乎有女子。
楚王的脚步微微顿了顿。
藏室中,阡陌正向伍举打听着八卦。这个时代,阡陌仍然没有知道太多,便向伍举打听楚国和各国的事。比如,楚王要打仗,跟谁打仗,为什么打仗;中原的周朝现在是哪一位王,那些著名的大国又是谁在当政等等。她这些专门的知识不多,希望能从伍举嘴里听到一两个熟悉的名字。可惜,并没有哪个觉得耳熟。她听伍举提到齐国的时候,问,“齐国可有桓公?”
“有。”伍举道。
阡陌眼睛一亮。
“去世已三十年了。”
呃……阡陌兴奋的表情僵在脸上。
“为何问起齐桓公?你与齐人相熟?”伍举问。
阡陌忙摇头,道,“不过听说过桓公些许事迹。”说着,她又开始思考,看还有没有其他知道的人。楚国地处南方,她搜罗了一下脑子里的地图,只能想到吴国和越国,于是在牍片上写下夫差和勾践的名字,道,“吴国的夫差,越国的勾践,大夫可听说过?”
“夫差,勾践?”伍举看着那牍片,讶然摇头,“不识得。吴伯名句卑,越侯名无壬。”说罢,他饶有兴味,“你说那夫差、勾践,是何人?”
阡陌讪讪。这么有名的人都不认识,说明这二人八成还未出生。不过,这二人的事狗血十足,掐掉些关键背景,作为聊天的谈资也是不错。阡陌正想跟伍举开八,蓦地想起了这二人中间还有一个关键人物叫伍子胥,似乎还与楚国有些关系,不知……
伍举看她犹豫,正想再问,这时,忽而看到门外立着一人,不禁愣了愣。
“大王。”他连忙起身,向楚王行礼。
阡陌回过神来,朝门口看去,亦是一惊,忙伏在一旁。
方才的愉悦气氛全无,她的心吊起,不知道这三更半夜的,楚王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楚王看着他们,笑了笑,走进来对伍举道,“不必多礼,寡人想着出征之事,睡不着,想来与你商谈。”说罢,看看向地上的阡陌。
伍举解释道:“小臣方才回来,路过藏室,见工妾陌正查阅典籍,便过来看看。”
“典籍?”楚王看向阡陌的案上,拿起那些简册看了看,未几,又看了看她做笔记的那些牍片。
阡陌悄悄抬眼,毫不意外地,她看到楚王的目光定了定。
“都是治病的典籍。”伍举见状,道“工妾陌有些字不识,臣便为其解惑。”
楚王颔首,饶有兴味,“工妾陌,你会治瘴疫,还有不识的病症?”
“治病救人,无人可保万无一失。”阡陌琢磨着答道,说罢,又怕楚王不信任,收回之前的承诺,忙补充道,“但我会尽全力。”
楚王不置可否,片刻,对伍举道,“出征之事,再与寡人到殿上商讨一二,如何?”
伍举莞尔,礼道,“小臣亦正有此意。”
楚王不再多言,看阡陌一眼,朝外面走去。
那二人的脚步声在门外远去,直到消失,阡陌才抬起头来,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松了一口气。
☆、第16章
隔日之后,楚王亲自点兵,征伐西北。
他没有直接迎击攻占了阳丘的山戎,而是派出集结在夔地的楚师,进攻糜国和濮人。
楚王也亲自出征,留下守卫都城的,是令尹簟恪⑽榫俸退沾印
“郢与王宫,皆交托于令尹。”临行前,楚王对前来送行的令尹簟闼怠
簟懔晟舷拢婺壳迨荩虺跻焕瘢按笸醴判模嫉缺厥乃朗匚拦肌!
楚王颔首,再看向伍举与众臣,“国难当前,尔等辅佐令尹,务必戮力同心,以保楚国。”众臣皆伏拜领命。
阡陌跟在庶从之人当中,跟着长长的队伍出了城。车轮声和脚步声隆隆,人声嘈杂,士兵手中竖起的长矛长戈密密麻麻,向前望不到头,向后望不到尾。出征的军士里面,有不少是郢人,路边有许多送行的人,有人在叮嘱,有人在哭泣,跟着队伍不肯离开。阡陌得了特别的允许,坐在一辆载货的牛车上。拉车的少年瘦瘦的,看着也不过十几岁,刚才,一个老妇人拉着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好些话,分开之后,少年的眼睛一直红红的。
阡陌看着他们,也才有了些此行是要去打仗的感受。
战争会受伤,会死人,有些人,或许去了就再也回不了,包括她自己。不同的是,他们都有亲人,一个人死了,剩下的人就会难过。而她,无论是死是活,都不会有人在乎……
神游之际,蓦地,阡陌看到了伍举。
他与几名大臣站在路边一处坡地上,似乎也是正在给出征的人送行。牛车路过的时候,他也看到了阡陌。
到底还是有个认识的人啊。阡陌心里想着,笑笑,冲他招招手。
伍举脸上似有讶色,片刻,朝她点了点头。
“那是何人?”苏从在一旁瞥见,问道。
“一名工妾。”伍举的目光留在那背影上,答道。
苏从讶然,正想问,忽然看到秦人也在队列之中。
“怎么,公孙荣也随大王一起去?”他说。
伍举瞅瞅他:“公孙荣本就是结盟而来,为何不去?”
苏从道:“昨夜簟闲值苓瓦捅迫耍笸跻舱孀米。慌鹿锶俚闭媾慷ィ嗽几娲担俊
伍举不以为意:“簟肤‘商虽无好意,有一句话倒是说对了。秦人此番出兵,其意在铜,既各有所图,一两句刁难之言算得什么。”
苏从想了想,确是这个道理,不再多言。
伍举再望向队伍里的时候,阡陌的牛车已经看不见。往前方望去,楚王的马车也已经没了影子,队伍浩浩荡荡,天边,浓云黑沉,似乎一场大雨正等着他们到来。
*****
楚王此番征伐,并没有像在铜山那样乘船,而是走陆路,领车兵和步卒。
阡陌在博物馆看过不少出土的兵车,不过实物都是陪葬坑里挖出来的,就算保存完好,也朽得只剩下马骨头和一堆零件,要看着复原图才会知道哪里是哪里。而如今眼前的,各种各样,排成长龙走在一起,气势汹汹。
兵车在这个时代是最很重要的战力,兵车的多少,甚至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实力标准。阡陌记得书上说过,楚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强大,到战国时,已经成为了万乘之国。不过如今么……她留心数了数,这些兵车有三四百乘,千乘都不到。
周围的人不知道阡陌的各种小心思,但对她的身份却是有些好奇。她是队伍里唯一的女子,但不是楚王的任何姬妾;说她是个工妾,她的待遇却甚至比楚王身边的仆从都好,可以坐在车上。
赶牛车的少年叫荚,阡陌有时候坐累了,会主动跟他换一换,轮流赶车。荚对她有些好感,二人很快熟稔起来。闲聊之中,阡陌得知,荚的父母本是平民,因为欠人钱财,只得将荚卖到了一个贵族家里当仆隶。楚王出征,国中大小贵族都要出人,荚就被塞了来,为楚王的队伍赶牛车。
阡陌看着他尚存稚气的脸,心中不禁唏嘘。这个时代的人生活艰苦,人懂事成年都相当早,在她的时代,荚也许还是个脑子里整日只想着早点回家玩游戏的孩子。
“你怕么?”她问。
荚瞅了瞅别人,不好意思地点了点。
“你怕么?”他反问。
阡陌抿抿唇,没有回答。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阡陌知道的比别人多那么一点点。楚王还年轻,看这个样子,楚国也并不见得多发达,离他那个称霸的名号还有距离。所以,阡陌确定楚王不会那么早死掉,至少这一次不会死。也就是说,不管这次征伐能不能得胜,她只要跟着他,保住小命的机会也会大。
但是她想了想,又觉得不尽然。
她是来治疫病的,应该不需要上前线。待在后方和待在楚王身边,两相比较,阡陌觉得还是待在后方更加稳妥。
“你不怕?”荚继续问,不依不饶。
阡陌回神,看他,却问,“你跑得快么?”
荚点点头。
“会水么?”
“会。”
阡陌眨眨眼,四下里望了望,低声道,“若是遇到敌人,你什么都别想,拼命逃就是。”
*****
出征的道路并不顺利。
这个时代的道路原始简陋,几场大雨下来之后,泥泞难行。牛车要减轻载重,阡陌也不好再坐在上面,只能跟着荚一起步行。不幸中的万幸,出发之前,桑给阡陌准备了好些东西,有铺盖,还有斗笠和蓑衣。从前在铜绿山,虽然也艰苦,但是没怎么下雨,现在阡陌是有生以来第一次下雨天不打伞,穿着这样的东西在泥地里走。
晚上歇宿的时候,荚好不容易找来一些干草,生了火。
下了雨,到处都是水。有了铜绿山的经历,阡陌已经学会了不计较,大大方方地坐在牛车旁,和荚一起烤衣服吃干粮。
没多久,寺人渠来找到她,说楚王要见她。
荚听到楚王的名号,诧异地张着嘴巴。
阡陌并不惊讶,答应一声,对荚说去去就来,跟着寺人渠离开了。
帐中,楚王刚与随行的臣子议过事,听到寺人说工妾陌来到,他的目光从地图上抬起来。
她仍穿着仆从的衣服,经过一日的行军,已经有几分落魄,脚上还有一层泥浆。许是戴斗笠的缘故,她的头发略微凌乱,却似乎显得那张脸更加精神。帐中烛火微动,那双眼睛清亮,会说话一样。
“伤如何?”楚王开口便问。
阡陌讶然。这个人,总是问起她的伤,好像生怕她干不了活白白吃亏一样。
“无碍。”阡陌道。
楚王颔首,“过两日便到罗,报闻有瘴疫,你须往治疫。”
阡陌知道总会有这一天,答应下来。
楚王交代完之后,没再说什么,挥挥手让她退下,自己则继续看案上的地图,眉眼在灯光中半隐半现。
阡陌走出去,还想回到荚那里,寺人渠却走过来,道,“工妾陌,你不必回去了,大王让我给你留了行帐。”
阡陌讶然。说实话,她并不想留下,可寺人渠却不由分说,让人把她的行囊取了来。
虽说是帐篷,其实很简陋,不过比别人多一块遮雨棚。夜晚,阡陌身上裹着铺盖,好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