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医生-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一害怕,仅过去的两人也不敢救火了,也跑到了王皇后的身边,想听皇后的吩咐

王皇后嘴里说不出话来,又感激武媚娘脱衣服,舍她救己,便看向武媚娘,让她说话,解决事情。

武媚娘叫一个小宦官脱了外衣自己披上,身上一有衣服,她的惊魂便即稍定,心想:“这事儿怎么和皇上说?如果现在和皇上说,便犹如往热油锅里泼凉水,非得炸锅不可,不如先让此事凉一凉”

她道:“皇后娘娘,这件事情,得马上告诉皇上,一刻都不能拖延。史大总管对国家有功,是大功臣,他年纪大了,不幸摔倒逝世,这是宫里的大悲伤之事,得告诉皇上,让皇上厚葬了他”

王皇后听了武媚娘的话,顿时就是一愣刚才在史忠臣行凶之时,她听到史忠臣管眼前的这杨春花,叫武媚娘了。不过她以为是史忠臣认错了人,毕竟当初王平安就说过,她自己也亲眼看的,这个杨春花确实长得象武媚娘

但认错了人不是关键,为什么史忠臣行凶,却反而要说他没罪,还要厚葬呢?

王皇后现在脑中一片混乱,想不明白事情,不知该如何反应。她说不出话来,现反应也没法反应,总不能让她现在提笔写字,害怕得厉害,早就没法拿得稳笔了。

武媚娘一指小宦官们,大声命令道:“现在,你们把自己的名字都报出来,还有籍贯也都说出来,皇后娘娘要听听”她代替王皇后下了命令,王皇后还蒙着呢,也只能随她。

小宦官们心中叫苦,不会吧,是不是要灭口啊,现在没法杀了我们,所以想等事情稳定后,秋后算帐啊?

无可奈何,王皇后没有出声反对,就等于默许,那么只好遵从命令了一个接着一个,把名字和籍贯都报出来

武媚娘道:“你,你,还有你快快去救火,抢救史大总管的遗体。你还有你,去通知史爱国总管,让他赶紧带人来。还有你和你,去通知皇上。如果皇上现在正在和大臣们谈事情,那就等谈完事情再进去禀报,不能直接就冲进去,明白不?另外,你还有你,马上回去叫人,送皇后娘娘回寝宫,速去”

有人下命令就好办,让小宦官们拿主意,他们没这本事,可让他们干活,那个个都能干好,又不是去干什么天大的事情

小宦官们分头行事,立即开始救火的救火,去找人的找人

王皇后感觉好了些,嘴巴里的麻木有所减轻,虽然仍旧说不出话来,但心里的恐惧感却开始消失。她拉住武媚娘的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巴。

武媚娘忙道:“皇后娘娘莫要担心,这件事只要一报给皇上,我舅舅王平安肯定会跟着来的,不用单独去找。您想啊,皇上不回来,说明有重要的事,我舅舅一定在他身边,如果叫不回皇上,那他也一定不会来的,所以这是一回事,不用分开办”

王皇后心想:“你说得轻巧,如果是毒药怎么办,如果我以后说不出话来怎么办?”她现在要依靠武媚娘,又因武媚娘刚刚还救了自己,所以没法发脾气,再加上武媚娘说得挺有道理,她知道事情就是如此,也没办法

武媚娘见身边没有了小宦官,小声道:“皇后娘娘,史忠臣的事情,要先捂一捂,不能立即说出去,否则一定会查为什么他要干这种事,那时……我是没啥,就怕皇后娘娘你有啥呀,我这是为你着想”

这人情卖的,相当地岂有此理可王皇后心里有鬼,武媚娘一吓唬她,立时就把她给吓唬住了,连忙点头,表示同意。

武媚娘又道:“等事情凉一凉的,咱们再找机会,私下和皇上说,该怎么查,就按着皇后娘娘你的意思查,这事万不可着急,越着急,纰漏出得越大”

王皇后赶紧又点头,关于这个她没办法不同意,她还真不敢让别人去查,只能自己暗示那查案的人,然后再查,要不然萧淑妃的那个东西……到底是啥,到底有没有,这是个实在无法弥补的漏洞,足能让她在以后三五年之内,没法睡好觉的

武媚娘把王皇后扶起来,扶到殿门口那里坐着,又小声道:“您宫里的人不来,千万不要离开这里,现在外面天黑,不是自己人,千万不能让他们送咱们回去,以免混乱中发生意外,那可是后悔都来不及的”

刚刚经历了意外,王皇后哪敢再出意外,她只好听凭武媚娘的摆布,让她怎么样,她就只能怎么样,所幸现在她和武媚娘利益一致,谁也没起害对方的念头。

过不多时,史忠臣身上的火便被扑灭,小宦官们不敢移动尸体,便都围了过来,个个浑身哆嗦地,保护起王皇后来,又怕被灭口,又怕这时黑暗中突然跳出来坏人,杀了他们一群人,甚至有些胆小的,还怕史忠臣变成恶鬼僵尸,过来咬他们

启蒙殿中,全是恐怖,没人说话,夹杂着烧糊的尸臭味,更显恐怖

又过了一小会儿,米小苗带着人赶来了,史爱国却没有来。李治在甘露殿升朝,史爱国去伺候了,所以便由米小苗带人来护驾

王皇后见了米小苗,本来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这个米小苗可是史忠臣的干儿子,著名的史氏走狗,他不会也要害自己吧?

可米小苗哪会知道史忠臣心里想什么,要做什么事,说得白了,他只是个听人吩咐的宦官头子罢了,既没有史忠臣那样的功劳,也没有史忠臣的手段,史忠臣要做什么事,连亲弟弟都没有告诉,哪可能告诉他?让他做出对王皇后不利的事……史忠臣活着时,他有可能敢,现在史忠臣死了,就算有遗命留下来,他也不会照着做的,此一时彼一时也

见了王皇后坐在殿门口的狼狈样子,又见了殿中史忠臣的尸体,闻到了那股臭味,米小苗三魂七魄各自吓走了一大半儿全无主意之下,米小苗深怕王皇后问他什么,索性为表忠诚,他双眼一闭,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假装晕了过去

随行赶来的小宦官们见状,急忙又手忙脚乱地去救助他。可不管怎么救助,就算把米小苗的人中穴都掐出血来,疼得米小苗眼泪都淌出来了,可他就不醒,坚决表示此处发生的一切,于他全无关系

王皇后说不出话来,没法指挥什么,可见米小苗怕得“晕”过去,却放下些心来,只要自己没危险就好,别人是吓晕过去,还是直接吓死,都无所谓,爱怎么地怎么地去吧

武媚娘心中骂了声废物,可却又欢喜起来,这个米小苗随着史忠臣的死掉,身份必会暴涨,可胆子却又这般小,看来是个可以利用的人。史爱国那家伙以后定要除掉,不如就扶持这个米小苗吧,让他成为自己的心腹

她看了眼王皇后,见王皇后表情恍惚,心中更喜,看来王皇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米小苗的重要性,那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拉拢住米小苗,有了宦官头子帮助,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必会巩固,至少在通风报信方面,就要远超王皇后了。

武媚娘从台阶上站起来,道:“让我来看看,我从舅舅那里学了一些医术,对于救人,还是有些手段的。”说着,她蹲到米小苗的跟前,就要给米小苗“看病”。

听着“杨春花”说了好几遍舅舅,王皇后却脑中一片空白,想不起来她舅舅是谁了,她糊涂劲一上来,真是比白纸还要白,啥都弄不清楚了

事实上,武媚娘说王平安是她的舅舅,就等于是承认她是武媚娘了啊,别人听不明白,王皇后也听不明白?那她以后命运悲惨,可真是的怪不得别人了,玩宫斗的不了解敌人,岂不是死路一条

武媚娘趴下身子,假装去捏米小苗的鼻子,可她嘴里却小声说道:“行了,起来吧,你的事儿,我已经替你解决了,你放心好了”

米小苗听得莫名其妙,不知自己有啥事会被这个小尼姑解决,可现在再装下去,也不成话,他只好睁开眼睛,道:“哎呀,小奴这是怎么了”

武媚娘轻轻拍了拍米小苗的手,冲他做了个眼色,转头道:“皇后娘娘,米主事醒了,您可有什么吩咐?”

王皇后哼了声,道:“废物”咦,话一出口,她一摸腮帮子,自己能说话了

第八百五十五章 惊怒

王皇后能说话了,可一张嘴却是废物两个字,这可把米小苗气了个够呛,可他又不能说别的,只好哭丧着脸道:“小奴是个废物,竟然救驾来迟,还望娘娘恕罪”说着,不停地给王皇后磕头。

王皇后摆了摆手,又道:“去请太医,快去”请不来王平安,普通的太医总能叫来吧,她到底中了什么毒,会不会落下病根儿,得赶紧弄明白才行啊

米小苗连忙答应,吩咐小宦官去找太医。他又赶紧进殿去,去处理史忠臣的尸体。史忠臣不管怎么说,只要是没有确定他有罪,他就还是宫中的大总管,现在死了,尸体理所当然地得第一时间处理,否则下一任大总管岂不是要发怒,要知下一任大总管,可是死掉的这位的亲弟弟啊

正忙乎着,外面又有人跑进来,却是王皇后宫里的小宦官,还跟着跑来一群的宫女。王皇后可不敢再在这里多留,她一拉武媚娘,两人一起上了步辇,飞快地跑回皇后寝宫了,暂时性地,她和武媚娘成了同盟,事情没稳定之前,绝对是好姐妹

启蒙殿里乱成一团,而甘露殿里,也是一团忙乱

李治今天反常地没有正常时间去更幽堂,是有重要原因的,原因无它,是因为营州那边来消息了。他没法惩罚,或者说没把事情弄明白之前,没法再惩罚李恪了,说不定还得把人家的姓改回来,接着叫李恪,而不能叫枭恪了

长安这方面,一直在折腾着,想要出兵讨伐叛王李恪,可李恪那边却始终没有动静,既没有起兵,也没有扯起反旗,说得明白些,就是长安这边一厢情愿地在给人家定罪呢

连阅兵都由长孙无忌主持了,正热火朝天地要出兵呢,可营州方面传来了消息,是由李恪亲自写的信。说他终于逃脱了高句丽人的控制,成功地得到了自由,并且一鼓作气,杀掉了软禁他的高句丽坏蛋,重新让营州回到了大唐的怀抱,一切危机都解除了

当尚书省接到这封奏章时,长孙无忌差点没气晕过去,他万没想到,李恪也不笨,而且还相当地聪明,在明知会失败的情况下,想出了这种招术,一下子就由叛王,变成了忠于大唐的好王爷,简直可以媲美苏武,又可用人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了

原来,唐军攻破了高句丽的国都,又把高句丽弄得战乱纷起,营州的李恪便知自己要完蛋,他手下的幕僚和那些能人异士都是废物,连着开会商讨对策,可却什么也商讨不出来,最后连“刺客”都派到长安来了,可却啥事情也没解决。

而对大唐朝廷“平叛”的坚决态度,不管是李恪,还是他的手下,都没法做出有效的应对手段,所以他们啥也没干,整天就唉声叹气,伸脖子等死了。可这么一来,在无意当中,就造成一种情况,那就是营州方面没有任何的军事行动,除了长安方面叫嚷着出兵外,他们是什么反叛的举动也没弄出来的

不是李恪他们不想,而是他们确实没这个本事。靠嘴巴说谁不会啊,顶多费的是吐沫星子,可要是真办起实事儿来,一群人都成了菜鸡,只剩下嘴硬了

一直拖到事情没法再拖的时候,幕僚们给李恪出了个主意,说是要逃跑,天下之大,只要肯隐姓埋名,象个普通百姓那样活下去,总还是可以的。幕僚们听说,极远之处,有个地方叫做波斯,这个国家挺大的,而且很繁荣,如果能逃到这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大唐军队就算出兵波斯,那也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大不了那时再逃呗,只要能活命就行

于是乎,为了生存,李恪便同意了幕僚们的建议,决定出走营州,带着金银财宝,去波斯过富家翁的生活

可波斯再哪里呢?听说从丝绸之路可以到达当然,只是听说,具体怎么个走法,李恪不知道,他手下的幕僚自认为知道,其实也是不知道

李恪带着人,带着地图,从营州跑出来,就想往突厥跑,当时的突厥控制着丝绸之路,先到突厥再上丝绸之路,然后再找波斯,他们是这么想的

可刚一跑出营州,高句丽人就发现了高句丽人并没想到李恪能逃走,这王爷也特没出息些了,竟然临阵脱逃,大家辛苦在此,不就是打着他的大旗么,他要是逃了,那这么多的高句丽人,留在营州干嘛?等着唐军到来,集体砍他们的脑袋么?

急切之间,高句丽人得到消息,立即派了一队士兵出来追赶,由于出来的太匆忙,这队高句丽兵只有百来人,大部队来不及调动

可天下事,就是这么有意思李恪手下的能人异士们,在和欧阳兄弟们开打时,只要打就是输,就被欧阳兄弟们给剁了,可跟高句丽人开打,他们竟然大获全胜

中原的“轻侠”们,对一切属国番邦都有心理优势,打不过中原其他的轻侠,打高句丽人还打不过啊?谁敢上来,就砍死谁

由于李恪带的行李多,跑不快,所以没奔出多远,就被高句丽人给追上了。能人异士们本想咋呼一下,假装保护李恪,顺手偷走些行李,然后各奔东西,逃命算了

结果呢,两方一开打,能人异士只一个“冲锋”,竟然就把高句丽人打败了,一口气杀了好几个人

高句丽乱了,远在营州的高句丽兵也早就慌了,他们在这里其实是强撑着的。能人异士们想逃,其实高句丽兵更加想逃,谁也不想在中原待着了,都想找机会逃跑,可一直没找着机会,都被看着呢

可一出城追击,高句丽人就找到机会了,虽然追上了李恪他们,可被能人异士们一冲击,被杀了几个人之后,整整一小队的士兵,一哄而散,他们都是骑着马出来的,正好逃跑,不顾长官命令,全都逃光了。带队的长官一看这样,他也拍屁股跑掉了,不回营州了

李恪手下的能人异士们百战百败,可突然间得到了一场胜利,人人大受鼓舞,看来自己也不是废物啊,还是有点本事的意气风发之下,李恪也找回了些自信,他亲自带着能人异士们杀到了营州城下,对着破败的城墙一通大喊。想让高句丽人放明白些,不许再追自己了,自己可也是很厉害的

结果,他们这一耀武扬威,大显了天朝上国的威风,可把城里的高句丽人吓坏了

守城的高句丽兵心想:“那些人不是李恪和他的手下么,怎么逃着逃着,又跑回来了?他们这么点人,还不到一百呢,就敢回来攻打城池?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敢回来,肯定是唐军大部队到了,要不然他们哪有这么大的胆子”

守城的高丽句兵分成好几伙人,都是各个城主啥的,他们一见事情不妙,立即就不守城了,大家来中原是来占便宜的,不是来送命的,既然唐军大部队杀到,那大家还是赶紧回家吧,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城主们带着自己的直属部队一跑,那些刚被招募的新兵一看,得了,大家都跑,咱也跑吧,撒丫子全跑光了

最后城里那些跑来“移民”的高句丽人一看,我地个天爷呐,唐军杀来了,当兵的全跑光了,咱们也跑吧,可别让唐军给砍了

结果,满城的高句丽人全都从反方向,逃出了营州,玩命比快,深怕落后,全都跑光了,甚至城里不少的中原混混……跑到这里来讨便宜的哪有好人,见事不妙,岂有不跑之理,也全都跑了

李恪带着手下,在城外一吆喝,竟然把营州给“收复”了

要说这种事情,在汉朝时发生倒也不奇怪,两个人出关,去讨伐西域,一杆大旗在城外一立,就能吓得西域小国投降……可那是什么情况,那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年代,汉朝大旗之后,有强盛的帝国,有数不尽的军队,吓得番邦小国屁滚尿流,并不奇怪

可奇怪的事是,这种情况竟然能发生在李恪的身上,简直太逆天了,完全可以记入史书,成就一段传奇

咋呼了一通,李恪见城中大乱,其它方向竟有无数的高句丽人出来,而且其势汹汹,着实吓人他也害怕了,赶紧带着手下的能人异士们逃跑,甚至李恪都打算好了,实在不行,就投降吧,接着当傀儡,好歹有命活

可逃出一小段路后,他发现不但没有人追来,反而有高句丽人的哭声传来。离着两三里地,还能听到哭声,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大乱啊,说明有成千上万人的在逃命,否则哪可能乱成这个样子

李恪急忙命人回去查看,不多时便得到消息,说高句丽人跑光了,营州成了空城一座,什么危险都没有了

李恪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在野外等了一夜,这才又派人回去,确定真的没有人了,他这才狂喜,难以相信,自己竟成就了如此一件奇功

他赶紧回城,收拾残局,又派人往幽州报信,说他摆脱了高句丽人的控制,并且反攻倒算,收复了营州,打退了来犯的十万高句丽大军

幽州都督接到了李恪的信,大吃一惊,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并不是不相信高句丽人会逃跑,而是不相信李恪怎么会由反叛变成功臣了

事实上,不用长安派出大兵讨伐营州,就算是幽州的兵力,打下营州都是小菜一碟儿可问题是,长安的计划是以营州为借口,发大兵从营州攻入高句丽,从而吞并这个国家,营州之事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计划得再好,不如变化得快

李治和长孙无忌他们计划得很不错,认为出兵之事一定没有问题,可没成想李恪一通搅合,竟然把很周全的一个计划,弄出了个缺口,弄出破绽了

整个出兵计划的基础,就是李恪造反了可现在李恪硬说自己被高句丽人给控制了,以至于送不出消息来,所以让朝廷认为他造反了,这是个误会。而误会的产生,是因为他被派到营州,失去了朝廷大军的保护,而他被“控制”住后,朝中竟然没有人来救他,以至他受了那么多的苦现在好了,他不但摆脱了高句丽人的控制,而且还收复了营州,把造反的,还有入侵的敌人,全给收拾了,这就等于说明,误会没有了

消息一送入长安,朝廷里顿时大乱,人人都知道李恪这是倒打一耙,虽然这时没有人知道还有猪八戒这个存在,可大家都知道被倒打一耙后,是啥滋味儿,而且还是结结实实的一耙子,打得整个朝廷目瞪口呆

李恪可是站在理上呢你们说我造反了?好啊,拿出证据来我被高句丽人控制住了,你们喊打喊杀的时候,说我反叛的时候,我可没辩解为啥,当然我被控制了呀,你们不派人来证实,就说我是反叛,这是你们的失误我堂堂亲王被人控制了,你们不但不来救,还说我反叛,这是什么道理?

想找证人说我反了?好啊,你们找啊,你们能找谁,你们只能找高句丽人作证,可高句丽是敌国啊,你们找敌人来证明,说自己国家的亲王是叛徒?找这种证人是不行的,这是陷害

事实的关键就在于,由于交通的不发达,以及李恪并没有和哪个边关大将发生战争,也无书信往来,所以可以站得住脚的证人和证物,一样没有李治可以说李恪发布过某些造反言论,可李恪同样可以说那都是高句丽人假借他的名义发布的,和他本人无关

李治的桌子上就放着李恪亲笔写回来的奏章,里面全是委屈,还说父皇驾崩时,他都没能回来,难不成李治这个皇帝弟弟,这么不把哥哥放在心上吗?也不说去救救相煎何急啊,咱们可是亲兄弟,你都当了皇帝了,还忌惮我什么呀

字字见血,催人泪下

李治抬起头,眼里全是红丝,已然失了方寸,道:“到底该如何,已经议了一天了,你们快点拿出个主意来啊,不能互相埋怨啊,这时埋怨有何意义?”

王平安咳嗽一声,出班道:“皇上,臣以为,不管吴王说的是真是假,也不管事情到底如何,该出兵还得出兵,不过出兵之前嘛,该把吴王接回来才是”

第八百五十六章 你不下地狱,你好意思让别人下啊

王平安改口不管李恪再叫枭恪,而称为吴王,他这一改口,就等于承认了李恪是没有罪的,换句话说,他赞成给李恪“平反昭雪”

李治啊了声,道:“把李恪接回来?那怎么行,那不就等于……舅舅,你有什么看法?”

这个问题,他问了一整天了,朝中大佬重臣,他几乎个个都问过了,可人人都是拿不出个主意来,表面上大家都在思考,其实都在等着别人拿主意呢

一直议论到晚上,王平安才第一个表态,确定他是要支持给李恪平反,还吴王殿下一个清白。只要有人挑头就行,只要有人第一个明确态度,那后面的人就好说话了

长孙无忌也出了朝班,道:“皇上,老臣以为,王平安此言不无道理,但是老臣怕李恪回来后,继续与皇上您作对,那岂不糟糕”

这话听似没有主见,首尾两顾,等于是废话,其实他的态度也是明确的,那就是接李恪回来。他是最厌恶李恪的人,整个大唐没有人更比他厌恶李恪了。然而,身为宰相,他也明白,这事如果硬非得说李恪“有罪”,也不是不行,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强词夺理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呢

可问题是,要真是硬把李恪给定了罪,那以后再碰上这种事,比如说李治的儿子们互相攻击,那可能就会使出更加狠毒的招术,并且不顾情义了。大唐朝不是只有这一代,君臣都希望这李家的江山,能十代百代的传下去,如果兄弟之间互相陷害,变得没有底线了,那可就糟糕之极了,国家非得乱套不可。

长孙无忌帮着李治,弄起李恪来,下手绝不留情,但却也仍是有底线的,就是他们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别管私底下多么狠毒,可表面上却是仁义道德,一样不缺

可如果这次真把李恪强行定罪,不听李恪的“无罪陈词”,那他们就失去制高点了,他们这代人的事情能摆平,可却会留下巨大的隐患,什么事情一旦没了底线,那就会变得非常可怕。道德要有底线,就算是假道德,也得有个底线

李治听了长孙无忌的话,却没能立即听明白,他头疼得厉害,头脑不是那么清醒。他摇头道:“舅舅,你这不是说了等于没说么,让不让李恪回来,话都让你说了。”

长孙无忌脸上肌肉抽了抽,心想:“糊涂,我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明确了,怎么能是没说呢”

皇帝听不明白,可大臣们却是都听明白了,长孙无忌一表态,大家附议便是,就算是附议错了,最后查源头,也是查长孙无忌,查不到大家的头上。

褚遂良站了出来,道:“皇上,老臣以为,还是将吴王接回长安为上。至于他回来后,是否还要和皇上您做对,那也不必担心,见招拆招便是”

大臣们纷纷点头,都说:“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现在的关键是把眼前的事情解决掉,李恪是不是有罪,得先确定好”

李治砰地一拍桌子,喝道:“他当然有罪,这点谁都知道”

大臣们一起皱起眉头,心想:“我们当然知道,不过现在不是拿不出证据来嘛大家在这里讨论了一天,为的是啥,不就是为了讨论怎么能定他的罪么,可问题是没法定他的罪,至少没法光明正大的定啊。要是现在一咬牙,非得定他个罪不可,以后你的皇子或者皇孙们再打架,那可就什么狠毒的招术都能用出来了,玄武门之变,代代都得出现”

就算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当时也是站在道德的角度上的,要不是李建成他们,往死里逼李世民,那李世民也不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反应,说不定还得再暗斗几年呢

王平安没有回到朝班里,他道:“皇上,李恪当然是有罪的,但需当明正典刑才好,而明正典刑就得审判啊,得把他抓回长安后,才能进行审判的,他在营州,如何审法?”

皇帝一发脾气,他便不再叫吴王,而改直呼其名,表面上是顺着皇帝的意,可实际上,他叫的是李恪,而不是枭恪,代表在没把李恪弄回长安前,暂时不要定他的罪,李恪在没被审判之前,还是“清白”的。

李治糊里糊涂,他也是一整天烦心,再加上又没吃饭,脾气难免大,脾气一大,头脑也就不清醒了他道:“照你说的,让李恪回来,就是为了审判他,那他岂有不明白之理,他还肯回来吗?”

这话一出口,大殿之内,立时嗡嗡起来,大臣都说起话来,当然,没人敢明说,可议论起来,却都在暗示,如果李恪不肯回来接受审判,这就是罪啦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又没说让亲王死,只是让他回京,要是亲王不肯,那这不就是罪了么,说明他有不臣之心,照样可以派兵讨伐,一刀杀死

李治揉了揉太阳穴,头疼稍稍好了些,心想:“糊涂了,李恪要是不肯回来,就等于是不臣,我不就可以修理他了嘛,这么简单的反制之术,我竟没想明白,可是丢人了”

王平安见李治尴尬,赶紧道:“皇上,您是怕李恪找借口拖延吧,迟迟不归?这确是个问题,刚才臣没有想周全。哎呀,这还真是个难题啊”

大臣们心想:“这算什么难题,好解决得很啊”可他们却都点头,一致表示,这是个难题,非常难解决的难题,谁也不出主意,免的显得自己比皇帝还聪明。

有了台阶就赶紧下,李治又不是真傻,他只是一时头疼,没把事情想透彻而已。他道:“要依着朕看,不如派个重臣去,对他表示一下慰问,说他没罪,把他接回长安,这样天下百姓便都知道,朕是个宽厚之人,绝无为难兄弟的意思。等李恪回来后,咱们再治他的罪,从别的地方找他的毛病,你们看如何?”

这就是说先把李恪稳住,然后骗回长安,等他一回长安,落入皇帝的手掌心儿,然后慢慢地挑他的错。人嘛,活在世上,总会犯错的,关键就看别人肯不肯使劲儿挑了

大臣们一听,哄堂大赞,皇上果然英明,睿智无双,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皇帝只稍加点拨,便如拨云见日一般,让大家醍醐灌顶了

王平安抢在众人之前,大赞道:“皇上英明,臣等不及皇上,臣以为应派一重臣,前去宣旨,不但要好生慰勉吴王,而且还要加以封赏,说他心志高洁,不屈敌国,威武不能屈,如此一来,吴王便不得不回来了,如果他不回来……那很好办啊,我大军就要出征,直接出征便是。如果他感念君恩,回来了,那也一样很好办啊”

长孙无忌不肯让风头都被王平安出了,他也道:“皇上,高句丽被灭,只是弹指之间的事罢了,而李恪又对高句丽有所了解,不如就让他处理高句丽被灭之后的善后事宜,解决那些城主们的纷争。远的不说,近的不就有那个管直虎么”

他说的管直虎,就是那个患了眼疾,被王平安治好的石城岛大首领。管直虎被李恪给忽悠了,二傻子劲儿发作,竟跑到中原来当刺客,虽然已经归顺,可对李恪恨之入骨,如果他要是和李恪见了面……有些事就不那么好说了。

管直虎大首领属于未开化的蛮夷,最喜欢打打杀杀的,要是不小心打杀了李恪,那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李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