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好医生-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没有竞争对手,一般人谁敢跑去和刺史说这事,不怕被削上一顿么?邱问普既然敢提前说,那就代表他一定做得到,而且做起来很轻松!
可王平安就算心里明白,却绝不会宣之于口,就连父母都不能露出半点口风,要不然以杨氏的脾气,说不定就会说出去,那到时岂不给王家惹了祸端。人家既然保证你能得到,同样的,就能保证你得不到!
人活在世间,哪可能不遇到烦心事儿?遇到烦心事,需当淡然处之,否则越想越烦!
王平安整理心情,正要再谢邱问普,忽然刚跑出去的管家,又跑了回来,道:“少爷,门外有病人来了,看着好象还是拉肚子!”
王平安没来得及说话,邱问普却先笑了,道:“好啊,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夫今天正要看看平安是如何给乡亲看病的!”
王平安忙道:“晚辈会看什么病,不过是凭着几个三脚猫的方子,胡乱给病人说说罢了!”
厅里几人一起出来,去了院子里。
王平安一到院里,大门外立时响起一片叫苦声,门外站着十几个衣衫褴缕的人,领头的竟是前时那个带小孩儿求病的乞丐男子。这男子见他出来,忙叫道:“好了好了,小神医来了,大家的病有救了!”
王平安向门外望了一眼,发现有几个病人,都是让人抬着来的,看模样有可能是腹泻,他回头看了眼杨氏,怕母亲不喜,便道:“各位稍等,我马上就来。”冲母亲道:“娘,他们的病有气味,可能还要脱衣服检查,不如娘你先回屋去歇歇?”
杨氏却道:“他们怕看吗?谁不是生出来就赤条条的?”她知儿子关心自己,可却舍不得此时进屋,这病儿子以前看过,个顶个的治好,现在当然也不会失手,等一会儿治好病,正可对着邱问普吹嘘一番,她要是回屋了,待会怎么吹呢!
王平安呃了一声,摇头不语。
邱亭轩却道:“王夫人说得好,世人谁不是赤条条的到这世上来,只因有了外物牵挂,所以才有了喜怒哀愁……”唉,我跟她说这个,她听得懂吗?
杨氏嗯了声,心想:“河边有草,多嘴是驴,我和我儿子说话和你有什么关系,要你多嘴!”
王平安嘿嘿干笑了两声,心想:“我娘和邱亭轩的脾气差不多啊,一个是谁也瞧不起,一个是我凭啥要瞧得起你,他俩站一块,倒有点象是娘俩儿!”
出了大门,王平安来到众人身边,问道:“你们不是本地人?”
有个上了年纪的人点头道:“回小神医的话,我们都是外地逃难来的,各地都有!”
王平安俯下身子,给病人诊治,得病的人有六个,都是一个症状,腹痛肠鸣,大便泄泻如水。虽然这个病他前时看过了,但仍旧仔仔细细的,挨个病人给看,深怕其中有不同症状的,不小心漏看。
待王平安去看病人的后臀时,邱亭轩几乎恶心的要吐,皱着眉头远远走开,让他做篇文章忧天悯人可以,但要真让他去亲身关心百姓疾苦,他就做不到了,连看都不想多看一眼。
邱问普站在一旁,看着王平安诊断,心中暗暗点头:“这少年人不错,难怪别人称赞他,连成济生都对他服气,这小小少年果然有过人之处。不说别的,单就论他这份负责任的心态,就正是朝中掌权人最喜欢的。我教我儿要学会揣摩上意,这样才能官路顺畅,而王平安这少年,无需去揣摩什么,只要做好自己,就能让人对他自然而然的产生信任,官路岂有不畅通的道理?”
看了眼躲得远远的儿子,邱问普轻轻叹息,人与人,最怕比啊!
诊断完毕,王平安站起身,转头叫道:“丹若,莲雾,你们按我上次开的方子,煎六剂药来,给他们服了!”
主人们谈话,丁丹若和柯莲雾就在不远处跟着,听少爷喊话,忙齐声答应,正要转身进院,又听王平安叫道:“把那方子多抄几份,拿来给我!”小姑娘们再次答应。
过不多时,柯莲雾回来,拿了几张纸,交给王平安。王平安将药方送给这些来求医的人,道:“这个方子治这种病,最是对症,轻者一剂见效,重者也不超过三剂,你们收好,要是再有人得这种病,你们来不及送到我这里,就拿这方子去抓药,可解燃眉之急!”
这些外乡来的人连忙称谢,将药方接过,郑重地收好。
邱问普见他竟将药方送人,心想:“这病看上去不好治啊,难不成竟有成方,我在旁看着,却没想到有哪本书上记载着有关成方啊!”
他道:“能否将药方给老夫一观?”
王平安忙道:“好啊,邱老先生正好为晚辈指点一二。”他叫柯莲雾拿来纸笔,将藿香正气散的原方写出,递给邱问普,道:“这是晚辈想出的一个方子,可以加减使用,解表和中,芳香化湿,治这种病症,最为有效!”
邱问普接过方子,看了一遍,心想:“这方子以前没见过,不是成方。可……可却又象成方,如不经过反复辨证,是无论如何得不出这种方子的啊!”
抬头看了眼王平安,又低头看方子,看了一遍,惊讶更甚。忍耐不住,又抬头看了一眼王平安,再次低头去看方子!
最后,邱问普干脆走到病人跟前,亲自诊断,挨个看过之后,他已是满脸的惊讶,站起身看向王平安,然后又去看方子,接着又抬头看王平安,如此反复,已然有失态的倾向!
邱亭轩走了过来,问道:“父亲大人,你怎么啦,可是看这方子有差错?”
邱问普忽地大声道:“平安,你跟老夫说实话,这方子你是从哪本医书上看到的,可是失传的孤本?”
……
附:五味银叶红枣蜜
配方:五味子250克,银杏叶500克,红枣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或白糖50克。
制法:将银杏叶切碎,红枣皮肉撕开,与五味子土起放入大瓦罐内,用水浸泡2小时,浸没为度。如银杏叶浮起,可加重物压下。用中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约煎1小时,煎至约剩浓汁一大碗时,滤出头汁,再加冷水适量,约煎1小时,至剩下药液一大碗时,滤出二汁。将头汁、二汁倒入大砂锅内,用小火先煎半小时,使药汁进一步浓缩,再加蜂蜜、冰糖,不要加盖,约熬炼半小时,离火,冷却后装瓶盖紧。
功效:通利血脉,软坚润燥。
用法:每日2次,每次2匙,饭后开水冲服,3个月为1疗程。
第六十一章 此方足可传世
邱问普说这话时,情绪已现激动,对于一个阅历多,学问大,名气高的大学者来讲,这已经算是失态了!没办法,他想不失态也不可能,因为王平安给他看的这个药方,实在是太让人震惊了!
他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小少年能开出的药方!如果真的如此,那这少年简直就是千年一遇的医学奇材,足可开宗立派的医学大家!
王平安深吸了口气,他的书房里书不少,可绝对找不出记载着藿香正气散的书来,而且说忘记了是哪本书上写的,这种借口他也没法儿用。如果他真的用这个为借口,看邱问普这激动样,没准真的能冲进书房去,挨本书的去翻!
王平安啊了声,装出一脸的惊讶表情,道:“难道晚辈这方子开错了?和书上记载的不一样?”他挠了挠头,道:“晚辈真的不知这个方子已被前人用过。啊,怪不得这方治起眼前这病来,效果奇佳,原来前人早就用过了!”
邱亭轩探过头来,看着药方,对于医术他照邱问普差得太远了,用半瓶子醋来形容他……那都是夸他了!他看着不出这方子有何奇异之处,但见父亲神色怪异,忍不住说道:“这方子开错了?父亲大人,你正好在此,不如指点王贤弟一下,免得他以后胡乱开药,治死了人,那可麻烦大了!”
他转过头看了眼席上的病人,暗暗摇头,这几个人病得可不轻啊,要真服错了药,那可绝对是能要人性命的,而且一要命,就是要了六条命!看完了病人,转头又去看王平安,可就在他转头的一霎那,竟然发现那个领头的乞丐一样的男子在冲他怒目而视!
咦,真是怪了,我说这话是为了你们好啊,怎么看我却象看仇人似的?这些下里巴人,当真莫名其妙,好赖不分!
人家能不对他怒目而视么!如果这方子是头一回开,邱亭轩说这话,别人还有可能怀疑王平安,怀疑他的医术水平,可这方子前次用过,而且极为有效!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可不是光靠嘴巴说说就能改变的,在他眼里是为了别人着想,可在别人眼中,他就是在这儿胡说八道呢!
邱问普也转过了头,冲他怒喝道:“竖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既不懂,又怎可胡言乱语,回家将《论语》默写十遍!”
啊,这真是太怪了!父亲大人,我,我我……我怎么了我?邱亭轩嘴巴张得大大的,足可塞下一个拳头,刚刚被别人用眼睛瞪,就够莫名其妙的了,现在又被父亲骂,他更莫名其妙了,简直是不知所措了!
邱问普必竟不是一般人,已然发现自己有些失态,稳了稳心神,指了指手中药方,道:“平安,你当真不是从书上看到的这个方子?你莫要担心,老夫对那书绝无染指之意,只是好奇罢了,如你能将书借老夫一观,老夫……老夫可允许你进我书房,挑选十本绝版古籍,以此做为交换!”
邱亭轩这下子可急了,再顾不得惹父亲生气,叫道:“父亲大人,这可使不得啊!”他邱家藏书甚多,其中有十几本极其珍贵的手抄本,这些书都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万一被王平安挑中了这些书,那岂不大糟而特糟,那些手抄本可是要留给邱家子孙的!
邱问普皱眉看了他一眼,心中暗骂了一句:“鼠目寸光!”冲王平安又道:“那书可是从前隋皇宫中流传出来的?”能记载如此奇佳药方的书,理应为皇室所有,前隋灭亡之时,天下大乱,宫中图书失散民间,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好能为此事做出圆满解释。
王平安摇头道:“邱老先生,你待晚辈亲厚,可比子侄,如果晚辈真有医书,定会拿出来给你。你看,这药方我并不藏私,还拿出来给素不相识的人,又怎么可能对你保密呢!”
好半晌,邱问普嗯了一声,长叹一口气,心想:“不错,他都把方子送人了,自不可能再对我保密!唉,真是难以想象,以他小小的年纪,竟能在医术上有这么高的造诣,难不成今日站在我面前的,竟是继张仲景之后的又一位医圣!”
王平安心中好笑,邱问普还真没猜错,这个方子还真是从皇宫里流传出来的,只不过不是隋朝灭亡时流传出来的,而是北宋灭亡之时。
藿香正气散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医书经过北宋和南宋的医学大家,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那可不是某个人能写得出来的,而是整整几代人的心血结晶!
对于现代人来讲,藿香正气散是极普通的一剂药,没什么希奇的。但请想,一剂药经过千年之久,至今仍在使用,而且还成为常用药,那么这剂药就算再普通,它是不是好药?这个方子历时千年,流传至今,那它是不是传世之方?如果这还不叫传世,那什么叫传世呢?
邱问普活在初唐,比宋朝又早了几百年,他猛地一见这方子,要是不激动,那他就不是活人了,而是木头人了!
见邱问普呆站着,不知在想些什么,王平安道:“邱老先生,你看这药方还可以用吗?”
邱问普哦了一声,忽道:“这个方子你用过,可曾给人治好过病?”他眼睛又看向席上的病人。
那领头的男子抢着说道:“给小的孩子用过,药好使得很,我那孩子病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邱问普立即道:“那孩子在哪儿?快快带老夫去看看!”方子虽好,这点毫无疑问,但效果如何,他却非要亲眼看过才行!
领头的男子情知他是个大人物,不敢怠慢,指了指村外,道:“我们逃难的人,能有什么好去处,王老爷为人宽厚,在他的村子里能找些吃的渡日,所以我们也没走远,就在村外不远处的树林里,我们同乡的人搭了些窝棚……”
邱问普立即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奔去,一路小跑,跑得还挺快,真不象是上了岁数的人。邱亭轩在后叫道:“父亲大人,你慢着点儿!”跟着跑了过去。
王平安道:“爹,娘,你们在此照看病人,我随邱老先生,去去就回!”说着,他也跟着过去了!
杨氏看着他们的背影,忽道:“咱儿子开的方子好象挺了不起啊,你看邱老头儿跑得颠颠儿的!”
王有财忙嘘了声,道:“你小声点儿,别让人家听见!”
说是不远处,其实最着不算近,邱问普跑到半道就跑不动了,只好由邱亭轩背着,跑进了树林,邱亭轩虽年轻力壮,可也累了个汗流浃背!
进了树林,果然见林间有些窝棚,不少逃难来的百姓在这里暂居。邱问普从邱亭轩的背上下来,道:“那孩子在哪里?”
领头男子快点跟来,道:“在这儿,在这儿。”把他们领到一处窝棚前。窝棚外站坐着个妇人,正是他的妻子,妇人怀里抱着个小孩儿,正是前日生病的小孩儿。
小孩儿虽身体不佳,但却不再病歪歪的,歪着头看向邱问普,他躲在母亲怀里,有些怕生。
邱问普问道:“就是这个孩子?他服了几剂药?”走上前去,伸手给小孩儿号脉。
妇人忽见有人来,慌忙起身,不敢答邱问普的话,只是用眼睛看向丈夫。领头男子道:“平安小神医给开一剂药,我这孩子服了,第二天病就好了,现在还有些虚弱,平安小神医还给了我们不少吃食,帮我们渡过眼前难关!”
邱问普给小孩儿仔仔细细地做了遍检查,这才站起身,默然无语,也不知他在想些什么。王平安走到他的身边,见他沉思,并不打扰,走到一边去和百姓们说话。
忽然,邱问普象是下了什么决心似的,快步走到王平安的跟前,将他拉到一边,道:“平安,老夫有一事相求,望你定要答允!”
“邱老先生可莫要这样说,折杀晚辈了,有事你尽管吩咐!”王平安忙道。
邱问普道:“实不相瞒,老夫正在写一部书,名为《咸同夜话》,你这方子……”他顿了顿,道:“能否让老夫记入书中?”
王平安一愣,啊了声:“这……”
……
附:茼蒿鸡子白汤
配方:鲜茼蒿菜250克,鸡蛋3个。
制法:茼蒿洗净切细后放入锅内,加水500毫升煨汤,汤将沸时,将鸡子白倒入调匀,煮滚后,加油、盐调味,即可饮服。
功效:清热化痰。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第六十二章 头顶戒尺,口背论语
见王平安没立即答应,邱问普忙道:“平安莫要误会,老夫并非是想将这方占为己有。那《咸同夜话》乃是文集,里面记载的都是书院学子的诗文,也有老夫的一些文章,记录了这些年来的一些趣闻,编写这本书的目地,是为了让后世之人,知道世上曾有咸同书院,也算是为了书院诸子扬名之用!”
王平安哦了声,原来这是本类似于后世自传的书,只不过不是记载的某个人,而是整个书院。他当即笑着点头,道:“邱老先生著书传世,是乃徐州一大盛事,晚辈自当助你一臂之力!”
“那你是答应了?”邱问普眼睛一亮,如果书中能记载这等佳方,必然增色不少,象这种杂谈类的书籍,后世人看的并不多,但如果里面加了实用的药方,那看的人就不会少了,而且此方出自他的书院,那么后世之人一提起这个药方,必会做如此注脚:出处《咸同夜话》,编著者邱问普!
王平安连连点头,“当然答应,当然答应,如果晚辈日后再想出什么好方子,一定禀告邱老先生,把它们全都记到书里面去!”
邱问普大喜,伸手握住王平安的手,握得紧紧的,笑道:“好个少年郎,老夫没有看错你!对了,这个方子叫什么名字?我见里面有藿香,似是主药,是否与桂枝汤取名相仿,叫做藿香汤?”
王平安被他的热情劲儿弄得有点不好意思,摇头道:“晚辈给这方子取了个名字,叫做藿香正气散,乃是‘藿香之芬,以开胃,名曰正气,谓正不正之气也’的意思!”
哦,原来已经取好名字了。邱问普微微有些失望,却又不好说什么,扭头瞥了眼邱亭轩。
父子连心,邱亭轩当即会意,取出了他那把折扇,啪地打开,扇了扇,道:“这个名字取得不错,但还有些小小的瑕疵!”
王平安一乐,这个名字用了千年之久,从来没人说过不好,你竟能看出瑕疵来……啊,明白了,你是想替你父亲扬名!他笑道:“这个方子虽是晚辈开出,但却是经由邱老先生辨证,证实此方有效,其功大于我,所以以晚辈的意思,不如叫做邱氏藿香正气散,可好?”
邱亭轩啪地把折扇合上,心想这王贤弟当真会说话,丝毫不在意我们占他的便宜。笑道:“好啊,就叫这个名字好了!”
这个有点过份了,不能因为别人好说话,就拼命占人家的便宜啊!邱问普摇头道:“不妥,此方虽要记入老夫书中,却实与老夫没有半点关系,所以不可加入邱氏二字,不如就叫做咸同藿香正气散吧!”
王平安当即点头,道:“好,这个名字好,邱老先生高见,这个方子可不正应如此命名。好,以后这个方子就叫做咸同藿香正气散了!”嘴上是这么说,心中却暗暗摇头,文人好名,果然不假,如果以后我真的再给他几个方子,难不成前面都要加上“咸同”二字?
邱问普喜形于色,拍手道:“好,便这么定了,咱们这便回去,将此事告知你的父母。”
忽然又一想,那王有财倒也罢了,可听说王夫人为人刻薄,我先欠她儿子一个治病的人情,现在还没还清,竟又占了个药方的便宜,妇人家头发长见识短,肯定会和我罗嗦,说不定在平安的耳边说上几句,就会让他改了主意。我看还是别回去了,免得节外生枝!
邱问普话头一转,又道:“今日来此,本应与王公把酒言欢,可也不急在一时,当务之急是赶紧去见刺史大人,把生徒名额讨来,也好安王公之心。平安,咱们就此做别,你这几日安心读书,静候佳音吧!”说罢邱问普抬腿便走,竟然走的比刚才还快,也不用儿子背了。
王平安见状,实在忍耐不住,挠头道:“邱老先生,那晚辈何时进入书院读书呢?”
邱问普心想:“光顾着药方,竟把这事儿给忘了!”回头道:“三日之后,便是黄道吉日,适合入学,平安你三日后来书院吧!”说完,冲儿子打了个眼色,他自己向徐州城快步走去。
邱亭轩会意,道:“平安,咱们回村吧,我去取车!”拉过王平安的手,亲热万分地往五里村返回。
进了村子,邱亭轩客套几句,上了马车便走,说是要追赶父亲。王有财和杨氏大奇,这是怎么啦,刚才不是说得好好的吗,怎么说走就走了?
杨氏在后面叫道:“邱公子,饭都做好了,你不吃点儿呀,吃点儿再走吧!”
马车跑得飞快,转眼便去得远了!
王有财大感不解,问道:“平安,邱山主怎么也不打声招呼,这便就走了,可是你刚才得罪了他?”
杨氏也有点儿着急,道:“儿啊,得罪谁也不能得罪他啊,就算你心里有气,也得等明年考中后再朝他撒,现在得罪了他,可是要吃眼前亏的!”
王平安摇头道:“儿子哪有得罪他,相反他还对儿感激不尽呢!”把刚才在树林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
听完之后,王家老两口目瞪口呆。王有财撸着胡子连连摇头,杨氏却大怒,气道:“这老不要脸的,竟然想把我儿的药方占为己有,还要写进他自己的书里。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这么不要脸的!”
王平安忙安慰母亲,道:“这事咱们自家知道就好,母亲可千万不要和旁人提起。一个药方罢了,儿子也没打算藏私,邱山主名气大,看他的书人多,这样一来知道药方的人也必增多,大家都用,自可减少病人的苦痛,这是好事嘛!”
“我儿就是老实,被人占了大便宜去!”杨氏犹自生气。
王平安笑了笑,道:“要不这样吧,我也写本书,专载成方,这样一来大家便都知道那方子是我开的了,别人谁也夺不去,不过……”
想想,他还是没说,两书齐出,一是专业,一是杂谈,世人会信哪个?邱问普不自私则罢,如果擅自在书里说那方和他有什么“巨大关系”……唉,一世英名啊,何苦呢,脚上的泡是自己走的,看他自己的吧!
杨氏这才开心起来,笑道:“那可太好了,我儿子也要著书立传了。对了,写的时候一定要把娘也写进去,还有你爹!”
王平安一个劲儿地点头:“都写,都写!”扶着父母,回后宅了。
车上。邱问普又取出药方观看,对邱亭轩道:“回去之后,为父先把这方子记入书中,就记在第一卷里,然后立即命人雕版,早日做出样书来,到时大宴徐州名流,让他们看看样书,如此一来,这方子的事就定了,王平安想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邱亭轩也在看这方子,道:“父亲大人,咱们是先回家,还是去刺史大人那里,答应王平安的事,可要尽快落实啊,免得出了意外!”
邱问普道:“不急,不急,那名额刺史大人从来用不着,为父前去讨要,他必会给的,早几日晚几日并无区别!”他越看药方,心中越是欢喜。
邱亭轩见父亲这样说,心中却有些担忧,那刺史大人脾气古怪,可不是什么好说话的人,但也不好反驳,只好低头把玩手中折扇。
徐州城中,刺史府内。
青石铺地,绿柳伴墙,从一座两层小楼当中,慢步走出一名四十许岁的中年人。这中年人身材矮胖,长得很是敦实,唇上留着两撇细胡,神情雍容,步履缓慢,派头十足的走到廊下,背手向四周看了看。
廊下站着两溜青衣仆人,见中年人出来,一起微微躬身,神色甚是恭敬!
这中年人嗯了声,轻轻摸了摸细胡,问道:“刚才里面说话,你们可都听到了?”
仆人们尽数点头,表示听到了。如果在别家,仆人们听到主人的谈话,都应表示没听到,可这府里却是奇怪,大家竟然一致表示听到了!
中年人道:“既然都听到了,还不快快去准备!”说罢,背手昂头,站于滴水檐下。
仆人们行动迅速,眨眼功夫便准备好了所需一切。一张厚厚的毡垫,外加一条粗长的戒尺。
中年人一撩袍角,跪到毡垫之上,仆人将戒尺轻轻放到了他的头上。中年人头顶戒尺,头不摇,身不动,四平八稳,忽地大声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念到这里,忽然雍容之态尽失,胖胖的脸皱成一团,苦笑着道:“想本官十年寒窗,一朝登科,长安城内游街,曲江池畔宴饮,何等的风光!不想今日功成名就,却还要头顶戒尺,口诵论语!苦乎?苦也!”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徐州刺史,牛正宏,牛大人!
……
附:枸杞茯苓茶
配方:枸杞子50克,茯苓100克,红茶适量。
制法: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为粗末备用。
功效: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用法:每日1次,每次取粗末10克,加红茶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第六十三章 刺史大人家的家规
徐州的刺史大人牛正宏,生平有一个最怕的人,还有一件最怕的事。最怕的人是他的父亲牛不拉,最怕的事情是自己升官太慢!他既是一个孝子,又是一个官迷!
在古代,一个人如果不孝顺父母,那这个人就极难在官场上立住脚,政敌人只要攻击他,就会用不孝这个做为理由,一攻击一个准,任谁都得趴下。所以一般来讲,做官的人都是孝子,或者说表面上是孝子!
牛正宏是个官迷,平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进入中书省,当个实职宰相,为此他不懈努力,从不松弛。
凡事皆有两面,虽然官迷不好,但正因为他想升官,所以就得拼命干活,现在是贞观年间,想要靠溜须拍马升官,可不是件容易事,还得靠政绩才行。
牛正宏算得上是一个好官,徐州在他的治理之下,没有杂税之苦,又无徭役之难,百姓日子过得还算太平!
官场上好说,可犯愁的是家里的事。牛正宏出身赤贫,他排行第六,上面五个哥哥姐姐全都是因为太穷,而过早夭折的,他的父亲牛不拉为了不让儿子再过这种苦日子,辛苦干活,甚至讨饭供他读书,为人父者当真不易。
牛不拉的父亲给他起名不拉,就是希望儿子别再过象牛一样整日拉犁的苦日子。可牛不拉的命运,并没有因为名字而有所改变,但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过上好日子。牛正宏不负父望,真叫争气,少年应试,一举登科,一直做到了刺史的高官。
所以牛正宏最是孝顺,日子好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接父亲来享福。可日子好过之后,牛不拉由于不再辛苦劳作,体重日渐增加,而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时常斥责儿子。牛正宏小时候一犯错,牛不拉就罚他跪下背《论语》,现在虽然牛正宏做了刺史,可牛不拉看他不顺眼时,照样还是如此惩罚。
今天牛正宏不小心触了牛不拉之怒,被暴骂一顿之后,又出来跪规矩,这种情况仆人们见得多了,早就习以为常,一听里面挨骂,外面就把垫子和戒尺准备好了。
牛正宏抱怨几句,又接着背了起来。
就在这时,外面进来一名绿袍官员,见牛正宏头顶戒尺,正在背论语,心想:“大人家的规矩还真大,三天两头的就得跪一回。不过这也说明牛老太爷教子有方,硬是调教出一位刺史。唉,当初我爹咋就没这么管过我呢,如果对我勤加督促,说不定我也能当上刺史!”
这绿袍官员来到牛正宏的跟前,也跑了下来,却发现由于自己身材高大,而牛正宏身子矮小,两人一起跪,他竟比刺史大人高上半头!这还了得,岂能让上司对自己仰视,他忙哈下腰,硬是弯得比牛正宏矮了半截,这才开始说事。
绿袍官员道:“大人,近来由于宋州和汴州方向发了水灾,百姓纷纷逃难到了我徐州。人一多,难免会导致粮价上涨,这样一来,我徐州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了,这是有关政绩的事情,万一涨得太多,被有人心记上一笔,报到长安,大人的脸面上就会大大的不好看了,所以这事得尽早处理,防患未然啊!”
牛正宏点了点头,道:“不错……”他一点头,脑袋上的戒尺掉了下来,啪地一声,他赶紧拾起来,又放回头顶。
忽听楼里传出声音:“小兔崽子,有事就滚吧,等办完事再回来背书!”声音苍老,正是刺史大人的父亲,牛不拉!
牛正宏忙道:“全听阿爷的吩咐!”拿下戒尺,站起了身。他叫牛不拉为阿爷,这是北朝时留下来的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