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六百零三章 四职之首
听闻足利义昭,要将三管四职之位授予,非足利一门,甚至非河内源氏一门,更甚至非源氏一族,这一消息引起了原先三管四职一脉的激烈反对。
三管领,原称为执事,后三代目将军足利义满将之命定位管领,乃是幕府将军之辅佐,乃是幕府仅次与将军的最高役职。
非足利一门,斯波,细川,田山三家不可担当。
因此三家亦称为三管领家,乃是具有继承管领役职的家格。
事实上出任管领一职,只有一人,但是三管领家,对幕府中央权力,有着与幕府将军,一并的参与决定之大权。
可类似于明国的内阁大学士,而且还是世袭内阁大学士。
而出任管领之一人,即相当于首辅。
到了幕府后期,时常出现管领把将军架空,自己独揽大权的情况。
而四职,指得则是侍所头人。
侍所的职责,乃是对京都,包括幕府将军直辖领,进行军事,警备担当。
相当于过去三公之中的太尉。
这侍所头人,由赤松,一色,京极氏,山名四家轮流担当。
而具有此家格的,称为四职家。
此外还有七头之所,所谓七头,就乃是四职家,加上担任武家奏者,即政所执事一职的伊势家(北条早云出自旁支);京都奉行,美浓土岐家;关东管领,上杉家。
合并七头之说。
这三管四职七头乃是幕府武家之中最高权位,参与中枢政治,其荣耀更在分国守护大名之上。
不过现在,足利义昭重新建立三管四职体系一出,这些旁系的子孙们,纷纷叫嚷,言及非足利一门之人,如何能担当此幕府重职之事。
但是叫嚷归叫嚷,三管四职早已成了昨日之黄花。
三管领中,斯波家嫡流,早已被织田信长下克上了,只余下奥州一流,如高水寺斯波一族还保留苗字,但势力小远离中枢,没有影响力,而最上,大崎早已是改了苗字。
金吾田山家,只余下河内还有一点势力,而领有越中,能登的匠作田山分家,则遭到了李晓的毒手。
至于细川家亦是前途堪忧,嫡流京兆细川家家督细川昭元,乃是信长妹夫,与织田家走得甚近,肯定要遭到战后清算。
而阿波下屋形细川家,亦属于织田家一党,不过不用武田家动手,其在意欲一统四国的长宗我部家攻势下,距离家名覆灭已不远矣。
唯有继承了和泉守护家的细川藤孝,懂得预料形势,早早与李晓互使眼色,互通消息,在关原合战之中成了武田内应,这一正确政治投资,将来必是由他继承细川家家名。
不过作为优异的墙头草,细川藤孝是肯定不会在此关键场合,出言反对什么的,反而是大力支持,以待在新上任的三管领面前,保持好感。
至于四职中,赤松氏为羽柴秀吉攻灭,一色家,在吉川元春,李晓联手的丹后攻略之中,国破家亡。
山名家,仍是山阴,因幡两国之守护,但是毛利家早将这两国之视作禁锢,山名家,能保住家名,已是万幸。
京极家,遭到浅井家下克上后,早早失去领地,但是眼下京极家家督京极高吉深受足利义昭信任,其女儿京极龙子嫁给李正,与李家联姻,获得了强大政治支持,倒是在四职家之中唯一死灰复燃的。
所以京极家对于这次重新划分三管四职亦是十分支持的。
尽管遭到了幕府旧臣的反对,但是反对归于反对,天下的王霸之权早已易手,没有势力的叫嚣,根本无法阻止这大局。
为了三管四职之位,以及对于灭亡织田家后,所取得的大片领地,近畿五国划分,所有大名在一起整整争吵三天。
而李家父子,更是凭借着在关原一战,定鼎的大功,为本家,以及倾向己方的势力,争取到了最大的权益。
最后待所有人皆筋疲力竭的时候,这场争论终于有了结论。
首先是新的三管领之管领格。
出自河内源氏,源义光一流的甲斐源氏,晋为管领格。
武田家家督,十四岁的武田信胜,官职晋内大臣,正三位。
并登上了这天下武家之中,仅次于幕府将军之席位,出任管领。
这亦是武田家上洛成功后,幕府对武田家势力上的承认,分得最大一块蛋糕。
位于甲斐源氏其后,乃是大江氏,安芸毛利家,晋为管领格。
毛利家家督,二十七岁的毛利辉元,官职为权大纳言,从三位。
毛利家辅佐武田,决定幕府中枢之事。
毛利家作为天下大名第二势力,并且在山崎一战中,大破明智光秀,获此役职亦当之无愧。
而第三位管领格,则是交由了,乃是自承北条执政之后的相模北条家。
北条家家督,北条氏政,官职晋为参议,从三位。
北条家现今两百万之地,乃是天下第三大势力,成为管领格有这资格,但是其势力在关东,对近畿影响颇为薄弱。
武田,毛利,北条这三大势力,家格相当,构成决定幕府中枢要事的三管领。
接下来则是四职家。
四职家之首,则在关原合战之中,率领六万军势大破织田家两倍军势,取得定鼎天下一战胜利的李家。
李家家督,武田信玄的女婿,十七岁的李正,官职晋为右近卫大将,从三位。
李正出任侍所头人一职。
这亦是足利义昭,武田信繁,北条氏康,毛利辉元四人争执最激烈之处。
侍所头人是掌控近畿军权的要职。
足利义昭是不想如以往的幕府将军那样,将自己的安危寄托于,权臣之手。
对于李晓,足利义昭一直心怀感激,在武田家寄人篱下的那段日子,李晓对足利义昭多次赠金赠物打点,其对幕府的忠心亦可以保障。
同时李晓对于他而言,是制衡武田家的棋子。
至于武田信繁,对于能将侍所头人争取在武田家一方,亦是可以接受。
李晓虽不至于对他言听计从,但终归不会叛向足利义昭,毛利,若是换做德川,佐竹,最上这样大名担当,武田信繁就无法每日安枕了。
所以这个决定,是两边妥协之结果。
第六百零四章 瓜分天下
是的,三管领在幕府之中权力很大,仅次于将军。
但是亦不是平常可以担当的,因为李家乃是武田家之家臣,之前足利义昭有心想让李家,与主家并驾齐驱的打算,让之独立,作为制衡武田信繁的势力。
但是如此却遭到了武田家内部,特别是武田信繁一派的强烈反对。
故而足利义昭的计划夭折,这才退而求其次。
事实上,李家乍看没有晋为管领格,权势上失之一筹。
但是失虚名,而取实权,三管领不易取之,但是四职正是相当。
李正获得了侍所头人,这一实职,眼下虽不如当年管辖幕府的直辖领的权限,但是负责天下中心京都,警卫治安权。
而天皇,幕府将军都要托庇其下,可谓掌控京都之武卫大权。
如此李正可获得随时调兵进京名义,既确保自身安危无恙,又可震慑他人。
进可攻,退可守。
并且官职由从四位下,右近卫权少将,晋为从三位下右近卫大将,不仅将权官拿掉。
在日本官职中,正五位,从三位皆是一个分水岭。
正五位,以为可以成为殿上人,拜揭天皇,而从三位官职,则代表进入了公卿的行列。
李正授职后,正式成为武家公卿之列中,以足利幕府的规矩,除了将军本人外,一般只有足利有力一门的三管领,才授予从三位以上的官职。
战国末期,守护大名作大,虽出现官职乱授的情况,如大内家大名大内义隆,曾经居然被授予从二位行兵部卿兼大宰大弐兼侍从。
但是基本还是维持这一体系。
当然如,公卿战国大名化的不在此列,如现在在李晓手下打工的飞驒国司,姊小路高纲。
官职可是堂堂的大纳言。
第二四职家,则是关原合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三河德川家。
德川家家督,德川家康由左京大夫,晋为从四位下的左近卫权中将。
第三四职家,则乃是甲斐源氏,武田一族的同枝,在关原合战中出任殿后一职的常陆源氏头领,佐竹家。
佐竹家家督,佐竹义重由右京大夫,晋为从四位下的右近卫权中将。
第四四职家的人选,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居然授予了,滋野朝臣,信浓小县郡真田氏,其在关原一战中与佐竹家同甘于殿后,立下不世之功。
真田家家督,真田昌幸由从五位下安房守,晋为正五位上中务大辅。
于是李家,德川家,佐竹家,真田家成为新的四职家,亦有参与幕府政事之权。
但是比之管领的,差不多相当于政治局常委,与政治局委员的差距。
而接下来,则是幕府的次于三官四职的,另外三大役职。
就是前文所提的七头。
足利尊氏创立室町幕府以来,以武家政治统御整个日本,地方以守护大名为根基,而中央幕政则是采用合议制。
相对与公家的五摄家七清华,武家则是三职七头。
三职三管领,七头乃是四职家,加上关东管领,京都奉行,武家奏者。
关东乃是足利尊氏起家之地,之后采用镰仓公方,关东管领这样的二元政治,来制衡关东局面。
而关东管领最终还是花落伊达家,尽管北条家激烈反对,是武田信繁的意思,就是用伊达家来恶心北条的。
伊达辉宗晋位为关东管领后,乃是一脸喜色。
京都奉行,其实就是侍所所司,乃是侍所头人的副职,在头人的统御下,对实际事务进行处理。
侍所所司,亦是为侍所头人手中权力的一个遏制。
京都奉行一职,将由京兆细川的庶家,和泉细川家的家主细川藤孝担当。
将来细川藤孝,将作为李正的副手,负责京都治安之事。
最后的武家奏者,亦称做申次,由四职家之一的京极家家主京极高吉担当。
至此,足利义昭的新幕府重建完毕,新的三职七头就位,继续武家政治。
不过役职,官职的高低,并非是众人最关心的。
足利幕府显然已失势了,取而代之的以武田,毛利,北条为首的新进势力。
原本足利家,还能保持一个山城国的直辖领,以及专门的奉公众,作为将军亲自掌握的军事力量。
而现在足利义昭除了一座二条城,就是一百多名幕府武士,还有一帮老掉牙的奉公众家臣。
没有直辖领,意味着没有了固定收入。
而幕府的收入,每年由三管四职家,以打赏看心情的方式,看着给足利义昭,连财政之权都丧失了。
现在的足利义昭除了一个名分大义上的高度,基本无人会理睬于他。
有了领地,才有了一切实力的基础。
织田灭亡之后,数百万石高的分割,才是真正的戏肉。
众大名围绕此,进行一番原始人生食肉一般的你争我夺。
这一结果,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原先织田家十数国的霸业烟消云散,凡是不从于武田家,当初支持织田的势力,统统被清算。
大名破家之后,甚至连浪人都不如,积累多年的财富被收刮,妻妾为强行掳走,甚至本人除了切腹外,就是被砍头,下场好一点的,就是四大皆空,跑去出家。
清空,削减旧有势力,利益为新的征服者所待,千百年来,破国灭家之战争目的,莫不过如此。
灭亡织田家后,所留下十数国数百万石之地,顷刻被瓜分一空。
还是以胜利者一方的三头七职说起。
首先是武家传奏京极家,在京极高吉父子,左捧足利义昭,右抱李晓大腿的投资下,京极家获得原先江北之故地,亦是被浅井家夺取的北近江六郡。
此乃是李晓,足利义昭支持后的结果,凭此江北六郡三十九万石的势力,京极家才有资格,坐上武家传奏之职。
而京都奉行细川家。
细川藤孝原先是和泉国上守护家。
这是因为和泉国,不同于一国一守护之制,乃是有一国两守护大名。
而这一次,细川藤孝成为,近畿五国中和泉一国单独的守护。
第六百零五章 天下盛世?
细川家,京极家原先都是三管四职。
两家受封之后亦算上,兴复家名。
其后关东管领伊达家,四职的佐竹家,以及武田家家臣真田家,因地在关东,当地势力已经饱和,故而没有知行地的封赏。
只是加晋朝廷官职,幕府役职。
真田昌幸正式授予上野守护一职,领内豪族小幡信贞,内藤昌月皆被转封别处。
真田昌幸,也算由军团长,转为守护大名。
而伊达家关原之战中根本没有出过力,可以接受当前局面。
但是佐竹家乃是关原合战中死战过的,绝不会甘心,什么也没有得到封赏。
武田信繁,李晓二人商议之后,于是宣布让二本松家从属于佐竹家,否则即联合关东诸豪,行以讨伐,如此佐竹义重方才答允。
佐竹义重被授予常陆守护一职。
而四职之一的德川家,则在三河,远江半国的基础上,将武田家领有的远江半国,亦交给德川家所有。
德川家康正式加远江,三河两国守护。
最后,则是关原之战,战功最大的李家。
李家现在领有的是飞驒,越中,佐渡,加贺,能登五国,奥美浓,中美浓一部,越前国大野郡,若狭国半国,丹后国半国。
而封赏多少,成了争议的焦点。
武田信繁是万万不肯坐视,李家作大的。
以李晓现有势力,就已是权臣之中的权臣了,但若是再添下去,岂非是将来更加遏制。
但是关原一战的倾世大功在那,武田信繁将一切在手里抓着,拽着,无比留恋着,却不能不给,否则为天下大名非议,为本家家臣非议。
武田家之信誉荡然无存,如此何以领袖武家,成为三管领之首。
况且足利义昭,德川家康,佐竹义重,真田昌幸这些打胜关原一战,现在与李家同气连枝的大名们,亦然纷纷出头为李家说话。
武田信繁本想将此事,作为武田家内部家臣,封赏之事解决,最终却是受挫。
最终武田信繁不得不作出妥协。
李正被加授予若狭国守护,丹后国守护,丹波国守护,但马国守护,志摩国守护,因幡国守护。
这一共是六国之地是若狭国,八万五千石。
丹波国二十六万五千石。
丹后国十一万一千石。
但马国十一万四千石。
志摩国一万八千石。
因幡国八万九千石。
另外作为侍所头人,界町这日本第一繁华大港,亦归其管辖之下,因为其商贸优越性,界町的重要性不亚于一国。
不过这六国表面看起来颇多,但是除了丹波国之外,实际上石高都甚低。
不过若狭,丹波,丹后国皆是靠近近畿,商贸利润颇大,不可以石高轮之。
此外但马国拥有生野银山。
原本志摩国的织田家水军,九鬼嘉隆部,亦从属于李家的麾下。
如此李家在界町,志摩,这日本东海岸,皆有了水军立足之点。
其后三管领之中的北条家,仍是据有关东不变。
而管领第二的毛利家,则是获得了播磨国,备前国两国守护,势力大涨。
播磨国三十五万九千石。
备前国二十二万五千石。
备前大名宇喜多直家,遭到削封,只保留三万石知行供奉,并拒绝从属于毛利家。
而羽柴秀吉,在李晓的暗中授予下,毛利家亦对其背信弃义,动手破坏之前的承若。
羽柴秀吉艰辛奋战而来的播磨国,遭到削封,仅仅只保留下两千石知行。
这点知行,不用说供养家臣,武士,什么贱岳七本枪,山内一丰的俸禄都是给不起。
羽柴秀吉如何留得住人,只能自生自灭。
这点足以叫羽柴秀吉大半生奋斗的积累,为之一空,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
至于原先的因幡,但马守护一色家,毛利家则保留了其三万五千知行,从属于毛利家成为家臣。
而事实上,毛利家口口声声要问武田家讨要,丹后半国,但马国,因幡国,陈言此乃他的禁锢,谁也不可夺取。
但是事实之上播磨国,备前国两国的石高甚高,却是远胜于他之所失。
因此毛利家表面上是愁云不展,一副吃大亏的模样,内心却在暗暗窃喜。
而最后最大一块蛋糕,则是由武田家切取。
首先是近畿五国,和泉国在细川藤孝之手,不需多提。
剩下四国,河内国守护授予武田信廉,河内国石高,二十四万两千石。
山城城国守护授予武田家宿老小山田信茂,山城国石高,二十二万五千石。
大和国守护授予,武田信繁之子望月信永,大和国石高,四十四万九千石。
筒井顺庆被削封,剩下两万石。
摄津国守护,授予本家一门众一条信龙,摄津国石高,三十五万六千石。
尾张国守护,授予在关原合战,长筱合战立下大功的马场昌房。尾张国石高,五十七万两千石。
不过马场昌房事先必须归还,原先在飞驒越中军团的三万五千石石高。
越前国守护,授予本家谱代原昌胤。
越前国石高,四十九万九千石,扣除大野郡后,原昌胤仍有四十万石以上。
美浓国守护,授予本家谱代保科正直,扣去李家所踞奥美浓,中浓后,石高四十四万石。
信浓国守护,授予本家谱代高坂昌信,不过信浓小县郡,乃归属于真田家之地。
越后国守护,授予本家外样大熊朝秀。
武藏国守护,授予武田信繁之子武田信丰。
紀伊国因为形势复杂,当地杂贺众,真言宗所在,是一个火药桶,故而实行双守护制,由从上野转封的小幡信贞,内藤昌月各领其半。
最后则是武田宗家直领。
东海道伊势国,南近江,作为武田家藏入地。
另外骏河国,甲斐国,亦作为宗家在关东的直领。
如此亦是完成,当年信玄上洛时之承诺,天下六十六国,宗家只保留四国藏入地,二十国授予谱代家臣,其余四十二国,则由天下大名共享。
武田信玄,武田胜赖遗愿做到了,风林火山的旗帜竖立在了京都之上。
天下百姓皆期望这是一个长久的和平盛世到来,但是尘埃仍未落定。
第六百零六章 大阪梦中梦
天下更替,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悲伤。
天正七年接近年末,京都下起了大雪。
天地皆是苍茫一片,大雪飘扬充满古朴之意的京都上空,宁人倍感幽静。
“京都的雪景,真是如何也看不腻啊!”
万物寂籁之际,宇治川边,羽柴秀吉牵着马感慨地说了这么一句。
大封封一毕,各大名皆是有自己的欢喜荣辱。
足利幕府,三职七头所代表的新武家政权,已开始执行幕政。
其余无事的大名,亦可以返回各自的封地,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京都是一个好地方,加封封地的喜悦,足以支撑着他们在京都过一个暖洋洋的冬天。
不过对于,此刻的羽柴秀吉而言,京都是一个伤心之地。
昔日拥有播磨国,北近江,三分之一但马国之地,掌控五十万石支配力,织田家山阳道军团长,麾下猛将谋士如云,拥兵数万的羽柴秀吉。
现在仅落个两千石的领主,而身形随从,亦只剩下石田三成,加藤光泰,浅野长政,这孤伶伶的三人。
而其余的家臣,武士,甚至连侧近,皆被羽柴秀吉打发而去。
当初闻之削封的消息,羽柴秀吉的武士们,皆意要造反,进行诉求,可是毛利,武田两派早有准备。
两家提前派兵包围了,羽柴秀吉京都的武士居馆,凡携带兵器而出的人,一律格杀勿论。
在此之下,羽柴秀吉阻拦了部下的鲁莽行为。
尽管这些羽柴家的武士,不少仍肯自削俸禄跟随羽柴秀吉,可是羽柴秀吉甚至连当初十分之一的俸禄,都给不了他们。
只能让他们自散而去。
而李家,毛利家两边,各自开出价码,争夺羽柴家这群谋臣武士们。
由于深恨毛利家背信弃义,不少羽柴家得力家臣,皆投靠李晓一方。
如羽柴秀吉麾下的黑田长政,堀尾吉晴,山内一丰,中村一氏,宮部继润,平野长泰,糟屋武则等人皆出仕李家。
而毛利家则收获了黑田长政之父军师黑田孝高,小西行长。
也有如蜂须贺小六这样的执拗之辈,拒绝出仕毛利,李家任何一边,自己返回美浓故地的。
“走吧!”
在此环境之际,一向乐观的羽柴秀吉,亦有几分落寂。
而这时身后隆隆的马蹄声响起。
加藤光泰,浅野长政,石田三成三人听了,彼此对望下意识按住刀柄。
羽柴秀吉摇了摇头,转过头去,但见风雪天之中,三十多骑披着白色大氅的武士疾驰而来。
骑士之中,当先二人,竟然是李晓,还有羽柴秀吉的弟弟,羽柴秀长二人。
见到这一幕,羽柴秀吉差一点双目含泪,但是本着武者的骄傲之意。
他将身子挺得笔直。
喝!
三十多骑尽皆在羽柴秀吉面前下马。
李晓当先走过来,低下头看着羽柴秀吉,打量了一番对方,微微笑着,毫不客气言道:“筑前守大人,今日你可后悔了?”
羽柴秀吉仰着头,倔强地言道:“尾山殿下,阁下杀了在下两任主公,于义理之上,即便到了今天,我亦然绝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李晓闻言哈哈一笑,言道:“筑前守大人,这时候还是如此的固执。”
羽柴秀吉看着李晓,言道:“尾山殿下,我猴子今日落魄如此,可是一切都是阁下策划的?”
李晓爽快地回答言道:“正是。”
李晓此言一出,加藤清正,浅野长政,石田三成都是面浮怒色,皆是欲拔刀。
而李晓的侧近,师冈一羽见了,当即将手一招,将羽柴秀吉一行人,全数包围。
待双方剑拔弩张之时,宇治川边,却传来羽柴秀吉颇为刺耳的大笑声。
李晓伸手一止,示意师冈一羽不必挡在自己身前,问道:“筑前守大人,何故发笑?”
羽柴秀吉看着李晓,自信地言道:“原来尾山殿下,一直对我都心怀忌惮啊。”
李晓笑言道:“筑前守大人,太高看自己了吧,当初我给阁下两次投效我李家的机会,但是阁下却辜负我一番盛情好意,转而投靠毛利。”
“而今削减阁下之封地,乃是惩戒。”
羽柴秀吉听李晓之言,笑容不改,直接反问道:“那当初我出使武田家后,返回美浓时,半路遭到忍者刺杀,恐怕是尾山殿下指示忍者干得的吧。”
李晓听了微微一怔,当下直承道:“不错,此事我做的很隐蔽,筑前守大人,不知如何判断而出。”
羽柴秀吉言道:“并非是我看出,是右府殿道破的。”
提及织田信长,羽柴秀吉目露些许伤感之色,言道:“没有,右府殿昔日栽培,怎么会有我猴子的今日,主公的恩情,我这一辈子都报答不完啊!”
李晓听了点点头,羽柴秀吉此刻已无需作伪,对于织田信长,当真是有一份君臣之情在其中。
人非草木,殊能无情。
看着羽柴秀吉此刻,李晓亦不免想到了武田信玄,武田胜赖。
“筑前守大人,我李晓陈恳邀请阁下出仕本家,知行,嗯,就以五万石如何?”李晓出声言道。
“五万石?”
石田三成,加藤清正两人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数字,以原先羽柴秀吉的地位,并非太多,但是尔今却是雪中送炭。
羽柴秀吉看着李晓,言道:“尾山殿下,阁下麾下人才济济,恐怕用不着我猴子吧。哎,我真不知道,为何能得到尾山殿下一直如此看重。”
难道要我说,你是历史上的丰太阁么?
李晓摇了摇头,言道:“人才易得,但是羽柴秀吉天下只有一个,你明白了吗?”
羽柴秀吉闻之,不由露出感激之色,言道:“能得到尾山殿下如此一番夸奖,实在三生有幸。”
说到这里,羽柴秀吉想了一下,言道:“在下之前一次又一次辜负,尾山殿下的好意,殿下能如此宽容,可见是一个有容人之量的主君。”
“可是这一次请允许在下的坚持,并非是什么因为固执,而是我想殿下有小一郎之辅佐,更胜于我十倍。”
“兄长大人。”羽柴秀长上前一步。
羽柴秀吉看着羽柴秀长,欣慰地言道:“小一郎,你大哥我当初作的最明智的决定,就是让你出仕尾山殿下,你们兄弟分仕武田,织田家两家作分桃之策,事实上不正是如此吗?可惜最后织田家武运不济罢了。”
“小一郎,你听着,尾山殿下是一位宽宏,有作为之君,你要努力侍奉,羽柴家的家名,将来就由你来继承和发扬了,如此我一生之奋斗亦有了寄托的目标。”
“喔!”
羽柴秀长大声言道,“兄长,你说的一切我都记下了。”
“虎之助,佐吉。”
“是。”
羽柴秀吉指着这两人,对羽柴秀长言道:“他们是我一手栽培,一位勇武过人,一位政略出众,在我看来他们都是可以成为十万石大名的治世人才。”
“可惜他们跟随了我,现在就拜托你了,让他们出仕羽柴家,光耀本家家名吧。”
“主公!臣下宁可切腹。”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皆是目光含泪。
“混账!”羽柴秀吉骂道,“这是我弟弟小一郎,出仕于他,就等于出仕于我秀吉本人,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难道你们还想跟随我,默默无闻地在播磨待一辈子,终老于荒野深山吗?”
羽柴秀吉一副疾言怒色的样子,怒骂道:“要知道,你们与我一样,都是平民出身,如果不比他人付出十倍的努力,将来如何出人头地?”
“你们跟着小一郎好好干,要让天下人知道,即便是出身低微,但是只要胸怀梦想,并付出努力,坚持不懈,一样能够成就大业,制霸一城一国,乃至于天下!看着尾山殿下,他明国之身份出仕武田,今日成为百万石之大名,他就是你们最好的榜样!”
“我未完成的梦想,就交由你们和小一郎一起好好去做吧!”
说到这里,羽柴秀吉亦是背过头,用手背擦拭眼眶。
加藤清正,石田三成二人亦是泣不成声。
“我要走了,不然一会的风雪下得更疾了,真想赶回家去见见阿宁,还是母亲,”羽柴秀吉感叹地言道,“多谢尾山殿下,冒雪前来相送,此盛情令我十分感激,放下武人身份,希望能与阁下做一个朋友,如此告辞了。”
“后会有期。”李晓当下回答。
羽柴秀长,加藤清正,石田三成皆是流泪目送,羽柴秀吉上马后,之后与浅野长政的背影,消失在风雪。
马蹄踏雪,留下两串长长的蹄印。
羽柴秀吉,浅野长政二人并肩而骑。
羽柴秀吉举起马鞭,指着前方对浅野长政,言道:“昨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在山崎击败明智之后,我夺取了天下,晋位于关白大人,并且在前方大阪的方向,修筑了一座不逊色于安土城的雄城。”
“那时我站在大阪城的天守阁上眺望,整个天下已匍匐在我的脚底。”
听着羽柴秀吉一副憧憬的样子,并骑浅野长政不禁哈哈大笑而起,带着几分嘲笑的味道。
羽柴秀吉亦笑了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