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武田信繁隐居之后,武田信廉就成为武田家一门众中的笔头,位次和在武田家的话语权,仅此位于信玄之下。

不过武田信廉本身并非把心思都放在此道上,平时的武田信繁看起来更像是一位热衷于画画的文化人,与生活也多是与人一起作作和歌、吟吟诗、跳跳能舞,看看能剧。

这样对他而言才是平素最自有的生活,但作为一名武将,指挥全军,他亦然具有相当经验,所以此次他既作为影武者,同时又以总大将的身份决断这次军议。

不过武田家一向采取家臣团合议制度,武田信廉,甚至武田信玄本人虽可以主导军议的进程和结果,但一般对最后家臣团合议的结论都是会采取接纳的态度。

现在军帐内,除了武田信廉外,地位最高的就属武田家嫡长子太郎武田义信,他不仅是嫡子的身份,同时也是本阵的阵代,军中地位也仅此于武田信廉。

武田义信之下,就是跡部信秋这样武田家谱代家臣。

其他各备队的大将,如武田胜赖,小幡宪重,木曾义昌,真田信纲各按位次坐在马扎上。

剩下就是土屋昌次,三枝守友,曽根昌世,诹访满邻,小幡信贞,保科正俊,李晓也作为‘观众’在下方旁听,一般而论,他们只要带着耳朵就好了,没有决定权,甚至在没人问到你的时候,连发言权都没有。

不过山本勘助身份特殊,作为武田信玄的前任军师,他还是以军师地位,具有对军议讨论的建议权。

军议一开始,武田家众将们先集体鄙视了一下北条家畏敌如虎的心态,似乎北条家自从小田原一役后,已被上杉谦信打得胆寒,连与越后军一战的勇气也没有。

北条家一万六千的大军,面对越后军不足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连上杉谦信的旗印都没看见,就毫不犹豫地准备卷铺盖走人。

接下来军议的内容是,现在北条家走了,我们武田家的三千军势该怎么办。

据说上杉谦信这次出兵,并没有作什么动员,所以令武田家北条家在越后的细作反应慢了一步。但这样也说明上杉谦信手头上的兵力绝对不多。

据武田家在越后探听情报的户隐忍者众回报,上杉谦信此次从春日山城出兵,身边所带的兵力似乎不足五千。

第五十八章 军议争执

其实自第四次川中岛合战后,武田家上下意识到,以军神上杉谦信之善战。要在野战之中击败越后之龙,以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或者相模雄狮北条氏康之能,双方也只敢说胜负在五五之数。

所以说武田家放弃了在一次合战中,彻底打败上杉谦信,再挟此大胜之威,一举荡平越后的计划。

武田家继续坚持原战略方针,以攻略上野,逐渐蚕食上杉谦信势力为目标。因为每年越后都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大雪封山,在这个空档,上杉谦信不易于用兵的。这样武田家和北条家就可以轮流出兵上野,而且不必贪心,每次攻略下一两城足以,万一上杉谦信引兵来救就撤兵。

让军神来路上疲于奔命,却不给对方以决战的机会。

而如此积小胜为大胜,日积月累下上杉谦信在上野的势力将会渐渐消失为乌有。

实质上,自从第一次川中岛合战起,武田信玄就是通过在战略层面上的谋略,尽量避免与上杉谦信决战,并一步一步占据了大半个北信浓。

所以军议上,尽管闻之上杉谦信兵力不多,但谁也没有想到在武田信玄未在此亲临指挥下,与上杉谦信一战的打算。

既然不准备战就要撤军,眼下武田军正为撤军的路线而争执不已。

小幡宪重提出的路线是向北条家借道,从松山城,走北条家的根谷屋城,以此进入甲斐郡内,返回武田家的大本营踯躅崎馆。郡内乃有武田家谱代家臣小山田信茂的领地,在这里可以得到小山田家的接应,并且这条路线无疑是最安全的路线。

而太郎武田义信坚持的却是,要原路折返回去,从松山城北上,经过上野国甘乐郡,多胡郡,走白根山山路,返回信浓。

这条路线风险性不小,因为上杉谦信已马不停蹄从越后赶往上野,这时候从武藏返回上野,很可能会遭遇上上杉谦信的大军。

不过武田义信这么坚持也有自己的理由,上个月因大雨造成富士山融雪而发生大雪崩,导引甲斐一国南部深受雪灾,所以这条道路部分已被积雪掩埋,十分难走。

另外据早上刚得到的消息,风闻上杉谦信再度出兵关东的消息,原本依附武田家的上野吾妻郡的斋藤家,已经改换门面,从属于上杉家。

而武田家刚刚攻下的甘乐郡,多胡郡墙头草的一些地方豪族,也闻风而动,再度见风使舵地倒向了上杉家一方。

所以根据武田义信的意思,大军从甘乐郡,多胡郡返回的路上,可以适当教训一下这些地方豪族,逼迫他们写下誓书保证,并递交人质,来确保武田家对甘乐郡,多胡郡的统治的巩固。

武田义信的提议,得到了谱代家臣跡部信秋的支持。

而小幡宪重仍是坚决反对,作为上野国国人众,他多次与上杉谦信打过交道,深知这位军神的厉害之处,所以他不肯冒与上杉谦信交战的风险,再走一趟上野国。

但是武田义信态度十分坚决,作为武田家嫡子,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在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竖立自己的权威。

在他眼底小幡宪重的小幡家,真田信纲的真田家都是作为武田家的外样众,将来是属于他的家臣,所以他们的意见不足为虑。

而武田胜赖是自己的同父异弟,尽管胜赖已经没有武田这个苗字,但他仍属于武田家的一门众,地位要高过外样众,而且信浓诹访氏的家格也高于其他两家的家格。所以在场武田胜赖是否支持自己的意见,则显得至关重要。

武田胜赖心底虽然也渴望能与上杉谦信一战,但他并非是不懂的考虑之人。重返走西上野这条路线极其危险,一不小心就会将这支三千人的武田军葬送于此。

更何况昨夜,武田胜赖与山本勘助和李晓都商谈过,深觉得此刻不易与上杉谦信发生交战。

北条氏康这样的雄主,手下有地黄八幡如此的勇将,身边还有一万六千人的北条家大军,却宁可选择退避,而不选择与上杉谦信交手。或许别人看来是北条氏康胆怯畏惧之举,但实质看来正是北条氏康老成持重之举。

何况谁又敢说,在河越之战中以一万大破八万关东联军的北条氏康是一个胆怯畏惧之人。

从军事意义而言,北条家与上杉谦信冲突毫无必要,两家相互征战的结果,相反只能便宜给武田家坐收实地。而且松山城远在武藏,与春日山城距离遥远,但对于北条家而言,却是嘴边的一块肉,随时可以重新调集重兵攻打,又何必与上杉谦信争这一时之长短。

所以武田胜赖很明确地向武田义信表示反对。理由是从根谷屋城入甲斐郡内这条路虽然难走,但是胜在十分安全,上杉谦信绝不可能深入武田家甲斐腹地追击。

武田义信听闻武田胜赖居然敢驳斥自己,十分震怒。

自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因为自己擅自出战,而累及猛将诸角虎定战死,本部亦然损失过半。这件事武田义信已经遭到武田信玄狠狠训斥过了。偏偏在这关键时刻,又流传出武田信玄想要废嫡,改将家督的位置传给本要继承诹访家的武田胜赖。

尽管这个传言没有影子,很可能是有心看武田家内部分裂的敌对家势力散布的谣言,并且在武田四名臣,傅役饭富虎昌,还有一系列武田家谱代家臣力保之下,武田义信取得了武田信玄的原谅,并保住了自己的嫡位。

但是因为此事,武田信玄武田义信父子二人已经生出了隔阂了,所以武田义信才急于在此次武田家西上野攻略中建立自己的军功,让父亲对自己印象有所改观。

他担心若是让父亲闻之,好容易打下来的甘乐郡,多胡郡又重新丢了,会让武田信玄再次对自己产生失望。

眼下面对武田胜赖的反对,加上之前父亲有立武田胜赖为嫡子的传闻,令武田义信的态度反而更加坚决。所以军议之上两边吵作一团。武田义信,有跡部信秋的支持,而武田胜赖,则有小幡宪重支持。

至于真田信纲在这时选择了沉默,而最后木曾家木曾义昌的意见,倒成了军议的关键。木曾义昌的妻子是武田信玄的三女真理姬,说来是武田义信,武田胜赖两人妹夫,也不算是外人,在武田家中也被视作一门众的地位。

而且信浓木曾家是木曾义仲的后人,算是名门之后了。

木曾义昌犹豫了一会,最后还是决定赞成武田义信的意见。听到于此,武田义信一副自得了然的模样,显然对木曾义昌如此识时务的表现,十分赞赏。

在家臣团中,大家商议的结果是折返上野国,再走白根山山路,返回信浓。

总大将武田信廉听后,点了点头表示接受这最后的意见。

第五十九章 上野骑兵

当武田家大军再度入上野国后,动手剿灭了几个不听话的甘乐郡,多胡郡地方豪族,一举将甘乐郡,多胡郡两郡的叛乱,平定了大半。这一切令原本坚持走上野国踏这条路线的武田义信十分高兴,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平定了叛乱后,武田胜赖,小幡宪重都觉得必须得快速行军了,待通过白根山山路后,就可以进入信浓了。但武田义信觉得眼下还不必这么匆忙,因为上杉谦信的越后军正在围攻馆林城,无暇顾忌武田家这边,即使现在越后军赶来,也有足够的时间撤离。

所以武田义信坚持非要等这些豪族们将降服的誓书,还有人质送来,因此又多耽搁了几天。

进入永禄四年二月之后,再度返回上野国的上杉谦信,先率军出其不意地包围了馆林城。两日之后,馆林城被越后军攻破,馆林城城主赤井家赤井照景出奔,后逃往下野国的宇都宮家请求庇护。

作为出身于藤原北家,上野国的强力地方豪族的赤井家就如此覆灭了,一时之间上杉谦信的雷霆手段再次震惊了上野。

而刚刚被镇压了甘乐郡,多胡郡两地地方豪族,再度起了反复的心思。他们不仅拒绝了武田家提出,如誓书保证,递交人质等等的要求,有的大胆的豪族,已经开始陆续组织人马,袭击起武田家的军队起来。

日前在武田军本阵途径甘乐郡的乡间小路时,居然遭到了数家地方豪族的一次大规模袭击,在这次袭击中,居然还有豪族调集了十几挺铁炮朝总大将武田信廉的位置排枪射击。

尽管武田信廉本人安然无恙,武田军成功击退了这次袭击,还杀了几十人,但是这一切预示着,武田军现在在上野国开始寸步难行了。

同时更糟糕的是,据说忍者来报,箕轮城的长野家终于出兵,这一次长野家聚集了两千军势,长野家新任家督年仅十五岁,刚刚元服的长野业盛亲自出征。

军中不仅有长野业通,长野业胜、长野业固如此长野家的猛将,还有号称长野十六枪,这样可以一敌百的武士,而十六枪中名声最赫的就是有‘长野一本枪’之称的上泉信纲。

此外越后军在攻陷馆林城后,亦然马不停蹄,朝甘乐郡直扑向武田家的西上野征讨军而来。

闻之消息,武田家必须得加快速度朝白根山行进,否则就真的要被长野家和上杉家两军给合围了。

但是武田军这一路行来,却是遭到了上野国豪族早有预谋的重重阻截和骚扰。他们在路上破坏桥梁,狙杀武田家的使番,攻击落单的士兵,同时武田军夜间宿营时,进行袭扰。

这一切都耽搁了武田军行进的速度,而恰恰在这时长野家的两千军势,提前追赶上了武田军负责殿后的武田胜赖队。

正午的太阳照射到的山间,四处都是群山,山间是蜿蜒崎岖的小路,而日光透过繁密的树叶,在林间洒落。

在山间一块空地上,传来了一连串哒哒地马蹄声,山口之后出现了三十多骑背插着旗指物的骑马队,他们的旗指物上正绘着长野家的家纹桧扇。这些长野家的骑兵望着远去的武田胜赖的后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追击。

上野有牧场之故,多产战马,故而当地武士团,不少亦有马匹。

其中最富盛名,莫过于小幡赤备。

在长筱合战中,当时已经领有整个西上野的武田家,正是派小幡宪重,小幡信贞为主的上野骑兵队,作为攻击的三番阵,突破织田家布置下的数道防马栅,直接猛攻织田信长所在的织田军的本阵。织田信长本人也为上野骑兵组成的‘小幡赤备’冲击力,深为震动。眼前这支正是长野家的前哨骑兵队,他们今日数次袭扰了武田胜赖的部队,有次还造成了足轻队的一点损失。不过他们主要目的还是拖延武田胜赖的行军速度,为在后方火速赶来的长野军主力还有越后军争取时间。

因为武田义信愚蠢的坚持,将武田家的西上野征讨军陷入一种极危险的境地,尽管如此,武田义信在早上的临时军议上还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提出了返身与长野军一战的打算。

这点实在令武田家其他众将十分崩溃,但武田信廉也心知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必须快些通过白根山山脉,才是目前最好的途径。当下由西上野征讨军中,除了本阵外,军力最强的武田胜赖队和小幡宪重队轮流担任殿后军,而其余各队火速赶往白妙山。

眼下武田胜赖备队中,运载粮草辎重的小荷驮组刚刚于小路上经过,这对于上野骑兵来绝对是一块眼底的肥肉。武田军的小荷驮组在山路上艰难行进着,不时有驮马深陷入泥坑之中,并一度与大队脱离,小荷驮组里多是普通足轻和马夫,还有一名负责指挥的武士,另外武田军自然知道小荷驮组的重要性,同时安排了一组三十多人枪足轻,还有一支铁炮组负责守护。

眼见武田军的小荷驮组防备如此薄弱,终于上野骑兵忍耐不住了,几十骑分着两路包抄着小荷驮组冲去。

面对疾驰冲来的上野骑兵,武田家兵士纷纷高喝,以提醒各队后方遭到攻击。

在铁炮组头下令下,二十多人铁炮组分站姿跪姿站成两排,匆匆朝上野骑兵放了一排排枪后,就立即解散提着枪撒开脚丫子朝后方跑去,而这次排枪射击的效果仅仅打翻了对方一名骑马武士。

铁炮组退下后,武田家二十多人枪足轻排成枪阵的严阵以待,他们心知本队已经得知小荷驮组遇袭的消息,各队正火速朝这里增援而来,所以他们只需要抵挡住上野骑兵第一轮冲击就好了。

而上野骑兵一边加快了速度,一面纷纷在马上张弓搭箭,一轮骑射之下就射倒了数名足轻,枪足轻组顿时乱作一团,足轻们不顾足轻头的喝令,纷纷抛下长枪四下溃逃。

枪足轻一退,负责看守驮马的马夫和战斗薄弱的足轻当下也亡命般四处奔逃,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上野骑兵们见武田军如此不堪一击,不禁在马上放声大笑,不过也没有顾着去追杀这些逃兵。

一名骑兵拿骑枪朝驮马背负的袋子一捅,只见从袋口渗出的不是白花花的大米,而是黑色的泥土。

“不好,我们中计了。”骑马队的武士头目大叫一声。

第六十章 母衣众骑兵

当长野家骑兵袭击武田胜赖队的小荷驮组时,在距离五十多米远的背阳一处山坳的树林里,李晓正在其中遥遥看着一切,待看见上野骑兵提起长枪插入驮马背袋的一刻,他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来。

“终于吃瘪了吧。”李晓笑着说道。

这一切当时是山本勘助与李晓一起商量过,布下的一个伏击圈了,目的就是要将这支不断骚扰武田家的上野骑兵队引入,并一举歼灭。

“上马。”

李晓喝令一声,藏身于林子内的众骑马武士们纷纷跨骑上战马,抽刀取枪,林子间弥漫着一股杀气,顿时惊得四周的雀鸟惊飞。李晓身后跟着是他三名直属部下岛胜猛,师冈一羽,小幡由美,再身后就是二十多骑直属于武田胜赖本人的马回众。

李晓转头看去,这群武田胜赖直属部下最鲜明的特色,就是背部铠甲上挂着一个像大包裹般母衣。

母衣作用,有一说法起源于源平时代,武士之间的一骑讨。

当时一骑讨的规矩,是两边骑马武士,先各自策马相向趋近,各自持弓互射。

待双马拔马,交纵而过时,因为担心对方骑马武士,一招回头望月,以弓箭射其背心,故而以母衣遮蔽。

当然能参加一骑讨的武士,皆是精锐勇猛之士,后大名设立母衣众,作为直属部队时,亦让他们穿戴上母衣,以示自己的勇武。

眼下在上野骑兵的正面,是从山路上武田家大股大股掩杀而来的大队足轻士兵,而两侧是不能供马驰骋的山坡,而位于身后则是杀出林子的,李晓那二十多名骑兵。

上野骑兵们心知遭到伏击了,不过他们作为久经沙场的武士,并不惊慌。他们纷纷调转马头,决定迎着后路袭来的马回众骑马武士杀回去。

而李晓手下的马回众骑兵们,急速驰骋,身后的母衣被风撑得张开,犹如大气囊般鼓起,母衣表面上鲜艳的武田菱指物,随风飘扬起来。

上野骑兵们面对呈扇形冲击而来的武田家母衣众,采取了斜线冲击的阵势,这样有利于骑兵于马上侧面骑射。上野骑兵们的第一轮齐射,并未造成武田军的多大的伤亡,披着大铠的武田家母衣众,有的身上中了两三箭仍安然无事地向前冲锋。

上野骑兵们只射了一轮,武田家的母衣众就逼近了他们。

日本骑兵名将秋山好古,曾回答提问,什么是骑兵的时。

他当场突然砸碎窗户的玻璃,然后举起流血的拳头,告诉学生,这就是骑兵。

骑兵意味着速度、力量和伤亡!

在当时日本战国,由于日本马普遍矮小,并不如高大的欧洲马那样适合骑马砍杀,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骑兵战不多。而大多数武士选择骑马,只是身份象征,平时用以代步,作战时仍下马作战,这样的不能称作是骑兵,只能称为骑马武士而已。

但这样不意味着,日本战国没有使用骑马砍杀的骑兵。当武田胜赖的母衣众逼近时,武士们手中挥舞太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骑枪被斜举起对着迎面冲来的上野骑兵,每个人眼中都闪动了坚决的神色,由于马速很快,骑兵的交手很短,只是在拔马交错之间,彼此最多只能向对方砍上一两下,所以彼此性命就在这呼吸之间。

这时双方骑兵犹如一对充满力量的铁拳般对撞在了一起。

李晓现在的马术比起三个月前,已是进步了许多了。至少在马上坐着稳稳当当,并且可以双腿夹紧马鞍,以便从容地空出双手,舞动大枪。

而师冈一羽与岛胜猛两人一左一右的护卫在李晓身侧,纷纷大喝一声朝对方骑兵砍去。眼下师冈一羽的骑术一般只能护卫在李晓身边,但岛胜猛的战力却如他名字般威猛,他不仅骑术精湛,并且在他手上的厚大武士刀翻动之下,一名上野骑兵直接被他一刀斩掉下马。

不过论杀人最恐怖的,还属小幡由美。自上野骑兵进入她的骑弓的射程后,她手上的弓弦一直都没停过,作为小笠原弓骑马的传人,她的箭术已到了百发百中,一箭杀一人的地步。

只是不长的时间,她已经连续射翻五名上野骑兵了。

杀!

面对迎着挥舞着太刀朝自己冲来的上野骑兵,李晓手中的大枪毫不犹豫地一枪,将对方捅下马匹。随即李晓弹枪收回,利用枪杠的韧性甩动,又招架了左侧敌方骑兵提枪对自己侧击。

李晓胯下的栗色战马四蹄翻动,他刚刚调整好姿势,恢复坐立在马鞍的姿态时,又一名上野骑兵,举枪朝李晓刺来。

李晓丝毫没有格挡的念头,他枪尖错开了对方的枪头。两人不顾自身防守,搏命般的将枪头各自向对方的胸膛刺杀而去。不过李晓这一枪的速度更快,并且枪杠的长度更长,直接一枪插入对方的胸口,深深插入。

这名上野骑兵惨叫一声,眼中闪过一抹绝望地神色,然后跌落下马,但临时前他还死死抓住李晓的枪尖不肯放手。

不好,李晓暗叫一声,由于战马飞快的驰骋,他已经不可能将长枪收回了,于是他只能无可奈何的选择弃枪。

李晓眼前还有两名上野骑兵,而双手已空无武器了,正当李晓准备抽出腰间他不擅长使用的太刀迎敌时,身旁一名母衣众将自己手里的骑枪掷给了李晓。

李晓暗道一声多谢,端住骑枪,在与敌方骑兵两马交错之际,再发神勇,直接一枪扎在对方身上,直将这名骑兵刺杀下马。

当李晓再度转过身来架开袭杀向自己一枪后,两匹战马交错而过,李晓只觉得眼前一空,原来自己已经贯穿了上野骑兵队列。

李晓勒住缰绳,控制疾奔中的栗色大马停下,调转马头回望战场时,双方的骑兵队的交手已经结束。

上野骑兵队溃败地向来时的路口逃去,原来三十多人的骑兵队列中一下子少了一大半,只剩下了十几名骑兵,仅勉强达到来时的三分之一。而方才两军的空地当中,留下了二十多匹无主的战马,还有一地的骑兵尸首,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

而武田胜赖的母衣众也阵亡了三骑,不过袭扰武田胜赖队后方的上野骑兵,再也无法形成威胁了。

第六十一章 乌帽子亲

击溃了长野家的骑兵之后,负责殿后的武田胜赖队再也没有受到追击,当晚一夜无事。

次日由小幡宪重的小幡赤备替换武田胜赖负责殿后,但这时长野家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并联合一部分当地豪族,与小幡队展开数次激战,双方各有胜负。

不过当天傍晚,武田军终于到达了白根山的山口,明日翻越山口就可以到达信浓地界,这一切令多日担心被长野和上杉联军追击的武田军将士们松下一口气来。

武田胜赖队于山间的溪水边宿营,李晓命马仆将战马牵去喂食,自己来到溪边喝水洗脸。

双手捧着清澈冰冷的山泉贴在脸上,李晓感觉整个人精神为之焕发。在一旁小幡由美和她的妹妹小幡由贞也在一边漱洗,她们将双脚浸泡在水中,并仔细地漱洗头发来。

这个时代的日本女人都是很爱惜自己的头发的。

当时的女性之美,首先看背影,其中头发的量须多,且直,这是美人的先决条件。按当时的规矩,贵族女子们即使对着丈夫也须以扇遮面,所以大家只能用背影来一争高下。走动时用膝盖,务求仪态娉婷,曰“膝行”。

不过无论是按照古代还是现代的观点,小幡姐妹两人都可以称得上标准的美女了。

李晓和她们聊着天,小幡由贞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则天真浪漫多了,她不太懂得世事,对家破族灭的惨痛并没有太深刻的怨恨,所以聊天说到好玩的地方,常常会发出很清脆的笑声。

而小幡由美因为主从的关系,所以对李晓回答都比较正式和严肃,一板一眼不带有笑容。李晓在大学里,是属于比较会哄女生开心的那种,但碰上冷若冰霜的小幡由美,也很难有令她失态发笑的机会。

三人在一起时,李晓经常讲些微博上看来的感人爱情故事,小幡由贞都会感动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而这时小幡由美也会露出十分认真倾听的神色。

至于小幡家姐弟中那个男孩幸若丸,凡李晓一旦有空,他就肩扛着那挺从家里带出来的铁炮,缠着李晓,要求担任他的武士。

不过李晓以他年纪尚小(十三岁其实也不小了在当时)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不过话说回来,幸若丸的铁炮使用的还是不错。

李晓曾见过他用铁炮打靶,命中率相对于武田胜赖手下那堆饭桶般的铁炮足轻,还是要强了一大截了,将来估计会是个铁炮达人。

所以李晓也并未彻底凉了他的心,答应等再过个半年就让他元服担任自己的武士,元服仪式上自己还会作为他的乌帽子亲。

当时武家子弟元服,会由一位有武士身份的年长者为他戴上乌帽子,系上帽带,并且拟定一个元服后的名字,此人往往还会将名字中一字赐予方元服者。而这位执行仪式的人就被称为“乌帽子亲”。

彼此有了这层‘乌帽子亲’的关系,李晓就有责任庇护幸若丸,而幸若丸也需竭诚报效李晓,也算是确立下两人未来的主从关系。

自从有了李晓这个承诺之后,幸若丸提前进入身份,将李晓当作主公大人来效忠了,平时积极替李晓收拾武器,军帐等等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小幡姐妹俩看待李晓,也更是不同了,毕竟姐弟三人有两人都在李晓麾下效力,如此将来要复兴小幡家,并光大家名,这一切都要靠李晓的本事了,并且李晓的成就越大,他们距离希望就越近了。

所以比起岛胜猛,师冈一羽,小幡姐弟他们两人虽然进入李晓视野日短,但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回到军帐之后,李晓的帐篷突然来了一位稀客拜访,他居然是武田家谱代家老迹部信秋的儿子迹部胜资。

无事不登三宝殿,李晓暗暗抵挡。

迹部胜资与李晓先说了一大堆没营养的废话,然后才慢慢进入正题,先夸耀李晓在川中岛的战绩,攻略国峰城的表现,还有力战北条纲成,挽回武田家颜面一事,近来又亲自率人马击退上野骑兵的袭扰。

迹部胜资先铺垫了一番,专门捡李晓爱听的来说,然后才慢慢道出来意。原来迹部胜资是替武田义信拉拢李晓的。

“殿下对阁下的勇武十分钦佩,如果李晓大人,肯答应为殿下效忠。殿下答应在将来不久,提升你为侍大将的将格。”

侍大将?李晓听了还是很心动的,效忠武田义信,就能得到侍大将的将格,这可是很好的前程啊。不过……

“迹部大人,说哪里的话,在下本来就是为武田家效力,为武田家效力,不也正是为殿下效力吗。”李晓给了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不过也没有把话说死。两人又相谈了一会。

李晓话中的意思很清楚了,我对投效你家殿下没兴趣,但是亦然不会妨碍你们的大事,别来找我麻烦。

迹部胜资见李晓一直搪塞自己,所以换上一种威胁的口气言道:“李晓大人,你也心知将来殿下必然是武田家家督的不二人选,若是你怀有什么其他的念头,最好收起来。若是你今日不投效殿下,也就是殿下的敌人,这条路你可想清楚了。”

这完全是一种上对下的口气,简直拿李晓当家臣看待了。

此话一出,迹部胜资立马就灰头土脸地从李晓营帐中走了出来,满脸皆是恨恨之色。

看着迹部胜资离去,李晓连连摇头,心想武田义信也真是无能,居然派这样的人来作说客。他难道不知政治中大多数人都是走骑墙派路线的,如此逼人作决定,反而只能将更多人推到自己的敌对面去。

想到这里,李晓突然见到帐篷外人影一晃。李晓追过去,看对方的背影认得是武田胜赖身边侧近众的人,看来迹部胜资突然来拜访自己,连武田胜赖也起了好奇,来派人来查看。不过如此一来,李晓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