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夜话-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当朝从四品的侍读学士。”
李绮偷偷背着手,掐着小指头算了一下,她们先祖父是国子监祭酒,也是从四品,可那个时候都快四十了,便是这样,还是托了祖上的恩泽早早的接了上任的职位,李绮估摸着,林姐姐的哥哥怎么说也得四十五六,才能做到这个位置吧。
李纹是李绮的亲姐姐,一母同胞,妹妹想什么,她闭着眼睛都知道,但见李绮掐手指的动作,羞得李纹差点没上去踩她一脚。趁着黛玉给李纨说话的功夫,贴着李绮的耳边说道:“没听见大姐姐管人家叫什么嘛是林表弟,你这呆子。”
李绮的脸腾地一下子就红了,心里直念叨该死该死,她怎么就忘记了,大姐姐管人家叫表弟,显然年纪不会太大,毕竟大姐姐今年才二十有八,可这样一来,二十来岁的从四品……李绮呆愣愣的看着黛玉,心里嘀咕着,林姐姐的哥哥好厉害啊。
惜春拉着李纹等问书好不好看,恰此时银蝶去而复返,见了李纨便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我把奶奶的话告诉了宝姑娘,宝姑娘笑着应了,当着我的面叫薛家的人去将薛姨太太的份例拨出来给二房奶奶送去。不大会儿,二房奶奶抱着大姐儿亲自去道谢,两个人亲热着呢。”
李纨修长的食指点着桌面,与黛玉说道:“看吧,这是做给我瞧的,还是宝姑娘会做人啊,我这笨嘴笨腮的,便是长了十张嘴也赶不上人家会说。”
第234章 贾迎春出闺礼大成
迎春成亲的那天,所有的姐妹都去相送,连李纹、邢岫烟都没落下,更何况是近来最得老太太喜欢的薛宝琴了。薛蝌知道贾迎春算是贾府里第一位正经出嫁的姑娘,所以特意叫妹妹宝琴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做为添妆之用。
当时薛宝钗见了只是微微皱皱眉,觉得宝琴这一举动有些出彩儿,凭空压制了邢岫烟等人,会叫大太太、李纨等人心里不舒服,可是看见薛宝琴在贾母怀里撒娇的样子,薛宝钗又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这些姊妹中数邢岫烟家中最贫,但姑娘心底善良,又不是那种因为生活窘迫就自怨自艾的人,她送给迎春的是一件自己绣了好久的四扇屏,没请人做木架,显得有些寒酸,可众人都知道这已经是邢岫烟的最大努力了。
李纹和李琦的礼物是李婶准备的,一人一对翡翠珍珠耳坠子,精致小巧,就是将来做了媳妇也是能戴的。
穿上嫁衣的迎春异常美丽,大红色映衬的屋子都亮堂了几分,她头戴凤冠,上身内穿红娟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官锁,胸挂照妖镜,肩披霞帔,肩上挎个子孙袋,手臂缠“定手银”。下身是红裙、红裤、红缎绣花鞋,真是千娇百媚,喜气洋洋。
成亲可是件繁琐死人的事儿,迎春一大早就被婆子们叫起来沐浴,险些没搓掉一层皮。反复的用绿豆粉做成的膏子揉面擦身,什么西域香水,蜂蜜,玫瑰花瓣……一层一层的涂抹,又是羊脂,又是素馨香,描青眉、点朱红,可以说,迎春是今儿当之无愧的美娇娘。
前来看热闹的史湘云就娇笑着打趣儿:“只差一个红盖头了。”
众人大笑,气氛活跃了几分,冲走了姐妹要出嫁的伤感。
迎春看着众人,伸出手拉过黛玉和惜春,“我如今要离开这里了,今后姐妹们能见面的机会怕也不多,也没什么好送大家的,只有亲手打的络子,姐妹们别嫌弃。”
贾宝玉穿着大红挤在莺莺燕燕之间分外惹眼,他眼圈发红的说道:“二姐姐,你能不能……”
尤氏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什么“别嫁人”“别出阁”一类的傻话,忙接道:“宝兄弟的意思是能不能在回门的时候多呆几日,我们啊,都舍不得你。”
贾宝玉疑惑的看着尤氏,不明白为什么大嫂子不准他说话,他想说的分明不是这个。探春明白尤氏的考量,今儿是二姐姐大喜的日子,千万不能出什么岔子,好容易她们姐妹中能有一个安然离开这里,还是稳妥些的好。
于是探春拉过了贾宝玉,说道:“二哥哥,不如你去前面瞧瞧,听说这成亲还要叫门的,你也出几个对子叫二姐夫答一答,看看他的学识如何。”
贾宝玉眼前一亮,忙撇下众人飞也似的去了。
迎春好笑的看着宝玉,临了又叫过站在门口处抿嘴笑的贾兰,“兰哥儿,你过来。”贾兰往前走了几步,迎春打量着这个已经越长越秀气的那孩子,贾兰是曾孙辈里最杰出的一个,比起不懂事的贾宝玉,这孩子更叫人欣慰,迎春年少时得过贾珠的照拂,兄妹之间的感情也很好,当年贾珠去世,迎春伤感了好久,这回她出门儿,因李纨是守寡之身,所以不能前来送亲,就托了儿子贾兰来贺喜,迎春见了这孩子自然想到了贾珠,想到了大嫂子这些年的帮衬。
“兰哥儿,你今后要好生读书,博得一个好功名,叫大哥哥在天之灵也心有所慰。”
贾兰想到英年早逝的父亲,想到母亲曾提过父亲当年的豪言壮志,心底笃定要叫母亲头戴簪缨,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方不负这大好的韶华。贾兰哽咽道:“二姑姑放心,兰哥儿知道该怎么做。”
李纨不在,尤氏最长,她笑道:“吉时快到了,请新嫁娘盖上红盖头。”
司棋忙将手中捧着的黑紫檀托盘递上去,这盖头可不是人人都能帮着盖上去的,要找个福气大的,贾母寻了好久,最终请了锦乡侯诰命的大儿媳妇来帮忙,她父母双全,有儿有女,最适合。
尤氏叫人去贾母那里请锦乡侯的大儿媳,又撵了众位姑娘们到后面去躲着,待会儿新姑爷进来看见这么多的小姑子,那可成什么样子了,史湘云还不肯,直嚷嚷着要见见新姐夫。尤氏就笑骂道:“等你这小蹄子成亲的时候,大家也去闹,看你怎么办。”
一句话噎的史湘云登时没了脾气,薛宝钗笑着拉了她去后面。
这娶亲也是个乐子,所以大喜的日子也不好拘了众人,小姐们在厢房里坐定,门口处摆着轻纱大围屏,外面的人看不见里面,可里面能影影绰绰的看到外面。史湘云等人就守在这儿,等二姑爷一进门的时候大家或许能瞧个大致。
就在此时,外面一阵礼乐声,史湘云兴奋的说道:“来了,来了。”
众人都往外瞧,就连黛玉也不能落俗,二姑爷一身红,胸前带了个大红花,傻愣愣的。
惜春扑哧一笑,低声与黛玉说道:“林姐姐,你瞧,新姐夫的样貌还配得上咱们二姐姐,就是穿的……”
薛宝钗扭头与她说道:“听说当年的状元公也是美男子,姐夫是大驸马的长子,想来相貌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惜春哼了一声,嘀咕道:“就你知道的最多。”薛宝钗本是要卖弄卖弄,没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的灰,讪讪的转了头。黛玉一掐惜春的鼻梁,笑骂道:“看你的热闹吧。”
说话的功夫,新姑爷已经进了屋,里面隐隐传来各种吉祥话,曲姑爷身边的妈妈们就站在院子里给贾府的下人们发喜钱,一个个小红包鼓鼓囊囊,不知道塞了多少,但见丫头们眉开眼笑的样子,黛玉猜里面的东西少不了。
不多时,曲姑爷背着迎春出了门,后面跟着拍手唱贺的小孩子们,一直跟到大门外。史湘云忙道:“咱们也跟出去吧。”
尤氏一把拉住她,笑道:“我的好姑娘,你去做什么,外面自有宝玉和兰哥儿、环哥儿他们。”
史湘云瞪大了眼睛:“这就没咱们什么事儿了?连二姐姐拜堂也不去看看?”
“这是自然,咱们只把新娘子嫁过去,拜堂成亲是姑爷那边的事儿,你就甭担心了。”
尤氏的话叫史湘云有些不大高兴,她白兴奋了好久,还以为能亲自见到二姐姐出门儿呢。
贾母身边的丫头翡翠来回话:“大奶奶,老太太那边已经开席了,叫众位姑娘们快过去,还说北静王妃和南安太妃都到了,要见见姑娘们。”
尤氏心里一动,忙叫探春等人整理衣装,又亲自上去将黛玉发间的钗环摆正。
贾母处正唱着戏,上面两席是南、北二位王妃,下面依次序是众公侯诰命。左边下手一席,陪客是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的主位。
邢夫人、王夫人带领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般站在贾母身后侍立。林之孝、赖大家的带领众媳妇都在竹帘外面侍候上菜上酒,周瑞家的带领几个丫鬟在围屏后侍候呼唤,台下一色十二个未留发的小厮侍候,场面甚是浩大。
薛宝钗等几个姊妹进来时,南安王太妃正与贾母说笑,突见这么多美人儿,一时间也愣住了,好半晌才见其中一个竟是认识的。
贾母笑指着探春、惜春道:“这是我们家中的三丫头、四丫头。”
南安王太妃拉了探春,北静王妃拉了惜春,问了年岁,又称赞不迭。南安王太妃与史湘云最熟,嗔怪道:“你在这里,听见我来还不出来,只等叫人去请,看我明日和你叔叔算账。”
史湘云性子活跳,也不待人请就到了南安王太妃的身边,撒娇道:“太妃饶了我这回。”
北静王妃刚进门没几个月,不曾认识史湘云,但她为人乖觉,听见太妃和史湘云说话,就不动声色的松了惜春,转而与史湘云说话。
史湘云眼睛一瞄,“宝姐姐,你快来,这就是我常和你念叨的太妃娘娘,对我可好了。”
薛宝钗款款而出,向两位王妃见了礼,锦乡侯诰命与临昌伯诰命没见过薛宝钗,就拉着站在身后的尤氏问这是谁,待听说是皇商家的女儿时,脸上就闪现出一抹不屑。
薛姨妈是没这个资格上这种场合的,薛宝钗能来也是托了众人的福气,就连李纹和李琦也还算是书香门第的女儿,薛宝钗……到底差了一截。
史湘云将薛宝钗介绍给了老太妃,她是好意,希望自己的宝姐姐能进了太妃的青眼,可惜太妃只是夸赞了几句,但是话语里的不真诚,任谁都能听得出。
太妃只是笑了笑,与贾母说道:“一个个都是好的,你不知叫我夸那一个才是。”早有郡王府的人打点出礼物来,宝琴、李纹、岫烟等都有,一色九份,并不偏向谁。太妃笑道:“你们姊妹们别笑话,[小说网·。。]留着赏丫头们罢。”
众人拜谢过。南安王太妃顿了顿,转而问贾母:“听说老太君还有个外孙女也在府中,不知是哪一个?”
贾母脸上的笑容愈深,一指站在中间的黛玉:“玉儿,快来给太妃请安。”
第235章 老太妃有意频示好
南安王太妃细细打量着黛玉,心中也不由得暗暗赞道,怪不得人都说贾母疼这个外孙女比亲孙女还重,果真有几分的道理。今儿黛玉穿着一身玫红的团锦琢花衣,下面一条珠络缝金带红裙,虽还年少,可是玲珑的曲线是怎么也掩饰不了的……这是个含苞待放的少女,不知谁家少年有幸能娶得美娇娘。
黛玉红着脸在众人的注视下给上首位的两位王妃请了安。
南安王太妃喜欢的不得了,非叫人在自己身边加张椅子,黛玉不敢坐,贾母倒是笑道:“既然是老太妃的盛情,玉儿,你且坐着。”
老太妃的笑容就多了几分,对黛玉是嘘寒问暖,看得坐在远处的史湘云好眼热。史湘云是个藏不住事儿的,她原是和众位诰命夫人最相熟,可现在风光的却不是自己,于是话语间就带了几分的不客气,在姊妹中小声说道:“老太妃该叫宝姐姐或是三姐姐坐在那里的,林姐姐既不是最长,又不是贾家最亲的人,怎么也轮不到她啊。”
一席话说得薛宝钗和贾探春都有些不大舒服。
薛宝钗尴尬的笑道:“林妹妹乖巧,比咱们都讨人喜欢,老太妃这样做也是有道理的。”她没说出口得是,谁叫人家有个好哥哥。
探春明白过味儿来,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老祖宗的上房,难道叫别人以为自己真如史大妹妹说的,是个拈酸吃醋的?不,这万万不能,探春忙转移话题:“湘云妹妹,尝尝今儿做的这个蜜豆羹。”
史湘云不耐烦的接过了小羹匙,在李纹和李琦的注视下将豆子一颗一颗吃了下去,独惜春冷冷的瞥了史湘云一眼,再不说话的往戏台子上看去。
稍早有南安太妃点了一出戏文,这会儿又让北静王妃和贾母,其中北静王妃位份较高,推不过贾母便点了出《乞巧》,一回头便见黛玉坐在那里吃葡萄,北静王妃想起丈夫时常与自己说的话,他们王府现在是多事之秋,处处要低调,尽可能的不引得皇上的反感,北静王也常说些朝中的走向与这位新王妃听,“林致远”的大名是如雷贯耳,叫人想不知道都难。
北静王妃与贾母说道:“我家王爷常称赞朝中有位后起之秀,听说还是林姑娘的哥哥?”
贾母心中暗想,这位北静王妃到底是年纪轻,沉不住气,看人家南安王太妃,明明将自己的玉儿叫到身边就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可人家硬是没吱声,想见林家哥儿也不明说。老太太笑道:“正是,林家哥儿也来了,这个时候该在前院和老爷们吃酒呢吧。”
北静王妃看向老太妃,下面的话她可说不出口,毕竟林致远是外男,自己是个新媳妇。
南安王太妃明白北静王妃的意思,便与贾母说道:“久闻林侍读的大名,不知今日能否一见?”贾母环视了一圈众人,说道:“林家哥儿与我们是正经的亲戚,就是女眷们见了也无妨,既如此……林之孝家的,你去前院将林家大爷请来,就说府中的亲戚们想见一见。”
林之孝家的应声而去。
众人就翘首企盼,薛宝琴悄悄问史湘云:“史大姐姐,这林家大爷莫不是长了三头六臂?怎么大家都想见?”
史湘云一乐,声音有些大,惹得那边的王夫人、邢夫人拿眼睛瞄她,吓得湘云忙敛了得色,低声说道:“你可害死我了。”
薛宝琴委屈的看着姐姐宝钗,又瞧瞧史湘云,小模样甚是可怜。史湘云便夹了一只碧莹莹的虾饺给薛宝琴,道:“好好好,是我的不是,待会儿叫老太太瞧见,又该数落我了,你不是想知道林家表哥吗?”
史湘云故意卖了个关子,果见李纹、李琦,甚至是邢岫烟都往她这边瞧,甚是得意的嗔道:“等人来了不就看见了。”
众人顿感上当受骗,可是一看到史湘云向她们挤眉弄眼的样子,好像知道了什么大秘密似的,薛宝琴等人又难为情的转移视线。
《乞巧》刚唱了一段,去而复返的林之孝家的带着个少年郎进来,满院子的女眷们都往那边瞅。
这少年,身修长,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南安王太妃抚掌而笑:“怪不得我家王爷时常称赞呢,小林大人果然是仪表不凡,实乃翰林中的翘楚。”
“致远不敢当太妃如此夸赞。”林致远既是晚辈,可也是堂堂的四品大员,见了老太妃并不用行大礼。
贾母低声与老太妃道:“这孩子不错吧。”
“自然是不错的。”南安王太妃心底惦记着事儿,她的儿子一向是忠顺王的党羽,此次算作是皇帝清剿的重点目标,南安郡王就想着怎么才能去讨好皇上,这不,听说茜香国有动乱,于是想向皇上请旨出兵征讨。不过皇上迟迟未发话,能帮上忙的人都已经自顾不暇,南安王太妃是没了法子,这才上贾家来找找门路。
林致远的出现无疑是此行最大的变数。
“小林大人年纪轻轻就深得皇上信任,是旁人比不了的,听说小林大人还未娶亲?可别是挑花了眼,不知道哪一个才好吧。”南安王太妃话里话外就起了帮林致远说亲的意思,也是想变相的卖一个好给林府。
贾母听了忙道:“林哥儿还小,不着急,等太妃有了什么合适的人选,可要给我们留意着。”
南安王太妃也有几个孙女,可惜嫡出的那两个早就定下了亲事,不好改弦易张,庶出的不过是些小病猫子,配不上小林大人。
“老太君要是信得过我,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场面上的话谁都会说,更何况老太妃还真有这样的心思。
而站在中央的林致远对南安王太妃可没什么好感,四王八公里就没几个有好下场的。他今日一来就知道老太妃打的什么主意,近来茜香国作乱,有颠覆以往朝圣纳岁的企图,皇上知道是勃然大怒,欲派人南下好好教训一下茜香国。
这个差事原是昭武侯的,可是现在人家荣养了,又交出了手中大半兵权,皇上是不愿意再叫荀家出征的,可没有荀家,他现在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南安郡王为了获军功,此番没少打点,就连他的府邸中也受了南安郡王府不少的礼物。林致远深知,这位郡王并不擅长水战,前世的记忆中好像在后来还被异族生擒,朝廷出人议和,老太妃舍不得自己的亲孙女,就收了探春做干女儿,将其远嫁异域。
林致远不屑的正是这个,既然没有那金刚钻儿,就别揽那瓷器活儿。南安郡王一家也算是费尽心思了……
第236章 羌夷使节进京议亲
沈修杰的到来叫贾府一干老爷、少爷们很是诧异。
并不是说东平侯世子不受欢迎,而是因为贾家和东平侯府并无什么往来。
此次迎春成亲,贾赦本着狠狠捞上一笔的念头,至少将扔出去的千十来两银子收回来,他怂恿了贾母大肆举办婚事。贾府远亲近邻,能叫得上名字的几乎都是座上嘉宾,连傅试这样一个小小的通判都来凑热闹,何况是其他几大家族呢。
贾赦定的好计策,他心里明镜儿似的,这些人能来不是看在贾家的面子上,而是看重宫里面元妃娘娘。
可沈修杰与贾家是八竿子打不着,他这个时候来是什么意思?
贾琏在扬州的时候曾与沈修杰有过一面之缘,所以这个场合由他出面是最恰当不过的。送亲归来的贾宝玉、贾环、贾兰依照贾政的命令随侍在一边。
“不知道世子爷来是?”贾琏还算有自知之明,看见两手空空的沈修杰,没敢猜人家是专门贺亲事的。
沈修杰没什么耐性和贾家的人闲扯,“我找林致远,有急事。”
林致远……贾琏听到这三个字就浑身难受,他吃林家的亏可不少了,一想到王熙凤的再嫁和林家有牵扯不掉的关系,贾琏就暗自咬牙。
贾琏满是笑意的谦让道:“有什么急事能差得了这一时半会儿。今日是我们府上大喜的日子……”沈修杰气急败坏的打断道:“是皇上急招林致远,你还不带路?”
贾琏吓得一个踉跄,脸色骤变:“这,这边走。”
内院的女眷们只听小厮们来回禀说是东平侯世子到,至于来意是什么,大家并不理会。在座众人与沈修杰还算相熟的该是南安王太妃,她当年看中了七公主,还想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可惜晚了一步,叫东平侯占了先机。
南安王太妃便道:“你这小子,我们家郡王三番两次的邀请你上门做客,你不是这个事儿就是那个事儿,总有借口推脱,怎么?今儿知道贾家老太君嫁孙女,就来上门讨酒吃了?”
其实,沈修杰从家中老嬷嬷那里也听过一些关于南安王太妃的手段,这个女人在三十几年前的京城社交圈中甚是活跃,只是后来南安郡王子承父业,袭了爵位,她便开始从众人视线中淡退出去。沈修杰回道:“多提太妃抬爱,不过修杰身兼重任,不敢有片刻分神,此番来贾府是皇上有命,宣林大人进宫。”
林致远心中好笑,修杰这小子还真敢说,连皇上都成了他的借口。
沈修杰似乎很怕林致远误会,忙在众人瞩目之下说道:“刚刚羌夷使臣进了京,皇上就是为这事儿才宣林大人的。”
席位上顿时骚乱一片,贾母逾越的问道:“莫非是咱们天朝和羌夷又要打仗了?”
“这倒不是,是羌夷人进京来议和,有意派羌夷公主和亲。”
南安王太妃眼前就是一亮,和亲,这种事儿可一向是为皇上分忧的大难题,要是她没记错的话,上次和亲还是十八年前,先皇与迦叶国国君签下盟约,并将寿昌王的嫡女嫁过去为后。寿昌王不过是个小郡王,世代守在封地,几近没落,要不是家中出了个异族王后,再过几年怕就没人认识了。
要是这次和亲能由他们南安郡王府出面,皇上就能明白他们的心意,反正只是娶个蛮族女子,她家中还有好几个嫡出的孙儿,这倒不犯愁。
南安王太妃就道:“这可是大事儿,小林大人快与世子进宫吧。”
林致远又嘱咐了黛玉几句,便随了沈修杰出了荣国府,一上马,他便问:“你刚刚说的都是实话?”
沈修杰打马在右侧,笑道:“句句是实情,现在羌夷人就住在东街尾的会馆里,皇上派了五城兵马司的人守护,我是觑了了闲才出来的。”
林致远皱皱眉:“皇上若是想议亲,你能在贾府人的面前将事儿说出来?我猜皇上未必会应允此事。”
“致远,原来你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沈修杰大笑,看到好友失算的样子很是开心,“皇上不但准了和亲一事,还打算派去一位公主嫁与羌夷大皇子为妻,人都定好了。”
林致远猛的拉住缰绳,立在街心,怪物似的看着沈修杰,良久才道:“你不会是想说……那位吧。”
“哪位?”
林致远刚才一听沈修杰的话,脑海里就闪出一个名字,可问完之后又觉得自己纯属胡乱猜测,于是没答沈修杰的问题,反而踢了座骑往前去。沈修杰亦步亦趋的跟在林致远后,锲而不舍的问道:“你到底猜的是哪位啊?”
沈修杰见林致远并不搭理自己,又道:“皇上宣你,是因为这事儿和你有莫大的牵连,你想好了怎么回与皇上啊。”
显然,沈修杰得到了什么消息才会有这样的话说与林致远听,偏他又起了玩笑之心,话只讲了一半儿,大有叫林致远猜上一猜的意思。
皇上的御书房里一溜儿坐了六位大人,打头的是文华殿大学士姜幂、东阁大学士邵灿、礼部尚书、紧随其后的是兵部大司马及新任云麾将军郑善本,还有……排在最末的荀晟睿。
林致远和两位大学士不熟,和礼部尚书又有点不对付,他不明白和亲这样大的事儿叫他做什么,难道是皇上想命自己写青词恭颂一下?
林致远在这里正揣测着,皇上便说道:“林爱卿到了,想必刚刚东平侯世子也将事情与你说了个大概,此时朕将诸位爱卿唤到此处,乃是有要事相议。”皇上举起龙案上的奏折,道:“这是昨日边关送来的急报,西南连失三座村镇,这可是郑将军走后最大的一次损失。”
大司马羞愧至极,皇上当着自己的面儿变相夸赞郑善本,实际就是在敲打自己。当日大司马见郑善本让出了西南的位置,想尽办法将自己的侄儿安插在当地,可现在出事儿的就是自己侄儿的辖令范围。
皇上狠狠的瞪了大司马,才道:“西南不宁,朕心难安,羌夷大皇子回去之后就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整编军队,还加强了对幽州地带的侵犯,幽州知府……被吊死在家中。”
皇帝说道最后的时候几乎是怒不可遏。
林致远能理解这种心情,自己的官吏,在自己的衙门里被羌夷人杀死,这不是对天朝最大的羞辱嘛。
六位大人是一声不敢吭。
“怎么,都不说话了?前日不是还在朝堂上吵着要增盐税,加徭役吗?祸害百姓的事儿抢着做,一到了国家危难之时,都成了闷嘴的葫芦了?”皇帝扫向东阁大学士邵灿:“邵灿,你来说。”
“是,陛下。”邵灿起身,“臣窃以为,当务之急是往幽州派一名精干知府出任,幽州乃是西南重镇,此地要是出了岔子,咱们天朝就会转为尴尬境地。”
“爱卿可有人选?”
邵灿点点头,道:“臣知泰安知府王宏昌在当地是有名的能吏,泰安能在几年的工夫有所成就,与王宏昌的能干是离不开的,臣认为此人即可。”
文华殿大学士姜幂忙道:“邵大人此话差异,王大人能在泰安府有此成就实在是家族荫蔽。王家是泰安府的望族,王宏昌大人三年来次次评优与此不无关系。然幽州不同,郑大人最了解此地,幽州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想做幽州知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礼部尚书也道:“下官极赞同姜大人,陛下是想根治幽州乱局,王大人的资历还差点。”
“林爱卿,你说说,这幽州该如何整治?”
林致远和沈修杰可没荀晟睿的好待遇,这二位自打进了御书房就是乖乖的站在一侧。此刻见皇上问他,便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臣以为,幽州当与西南一起整治,谁也离不了谁。幽州乃是西南屏障,少了此屏障,天朝富庶之地便暴与蛮夷之口,待蛮夷人占领幽州定都……陛下,咱们就是将幽州抢回来,终究不美。”
户部尚书上来唱反调:“林大人不要危言耸听,蛮夷人怎么会在幽州定都,他们的都城是……”
林致远笑着接道:“是撒木,不过老大人该知道,撒木远离天朝,行事很不方便,况且当地多浓雾,羌夷人打幽州的主意不是一日两日的,若不然也不会年年去骚扰。”
户部尚书嗤笑道:“林大人说的头头是道,不知道林大人可有治理西南的良策?你不是说,幽州等同于西南吗?”
皇上也饶有兴致的问道:“林爱卿速讲。”
林致远忙道:“陛下,说到底,是羌夷人生活窘迫,又艳羡天朝人丰衣足食,才有了一次次得劫掠。长此以往,肯到幽州经商的商队必然越来越少,这个城市也就没落了,待咱们一松懈,羌夷人就会直捣黄龙,将幽州尽收囊中。”
“爱卿的意思是?”
林致远跪倒在地,一字一句的回道:“臣恳请陛下在幽州开放互市,与蛮夷通商。”
一席话,震得众人心惊。
第237章 开互市定安邦大计
礼部尚书像是屁股上压在针尖上似的,腾的就站了起来,怒指林致远:“开放互市?林致远,你安的什么心?只要互市一开,羌夷人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的进出幽州,引狼入室,你实在是居心叵测。”
大学士姜幂也道:“尚书大人所言也有道理,纵观百年风云,能开互市的地方都是两朝邦交有所缓和的边城,自瀚渊之盟瓦解后,天朝与羌夷就再也没能和平共处过,百年间我朝战死西南的英烈无数,仇怨是越结越深,突然间说要开互市,不但朝中大臣会反对,就是羌夷人都会怀疑咱们的用心。”
开互市是大事儿,光靠这几个人是断不能决定的,但是大司马瞧皇上的脸色,八成是有戏。
“陛下,互市是朝中大事,不如就请林大人说说他的想法,也许有几分道理也未必。”邵灿是皇上提拔起来的中坚势力,今年不过四十出头,算是朝中的少壮派,干什么事儿喜欢直来直往,并不像大学士姜幂一般思前顾后。
林致远忙一脸期待的看向皇帝。
皇上笑骂道:“既然邵大人都为你说项了,你便直说吧。”
“臣遵旨。”林致远先往邵灿的方向鞠了一躬,算是答谢他的人情,继而说道:“陛下,姜大人说天朝与羌夷结怨已深,不知几位大人可想到为何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